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帛琉島戰役打多少時間

帛琉島戰役打多少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9-22 19:47:08

⑴ 二戰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陣亡率最高的是哪一場戰役為什麼

隨著1944年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接連勝利,美軍計劃收復菲律賓,並以此為跳板進攻琉球和日本本土。但在此行動之前,美軍麥克阿瑟將軍計劃奪下位於南部的帛琉群島,並在這里修建機場保護己方軍隊的右翼,所以在此情況下佩萊利烏戰役就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


不過因為佩萊利烏島上抗擊美軍的方式管用,之後的硫磺島和沖繩島戰役,日軍大都採用類似戰術,不過美軍就不會再犯下的錯誤,冒然進入敵軍火力口袋了。

⑵ 誰知道帛琉群島戰役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於1944年9~11月在西太平洋帛琉(貝勞)群島實施的登陸戰役。

⑶ 帛琉是美國的殖民地嗎

帛琉曾被美國佔領,並託管了一段時間。

帛琉(帛琉)共和國(帛琉語:Beluu er a Belau),簡稱帛琉(台灣譯名:帛琉),位於西太平洋,關島以南700多英里處,屬加羅林群島,是太平洋進入東南亞的門戶之一。海岸線長1519公里。由300多個火山島和珊瑚島組成,分布在南北長640公里的海面上,其中只有九個島有常住居民。最大島嶼為巴伯爾島(Babelb),面積352平方公里,在本地區僅次於關島。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均氣溫27℃。5月至11月為雨季,12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年均降水量3000毫米以上。

1710年被西班牙探險家發現。1885年被西班牙佔領。1898年被西班牙賣給德國。一戰中被日本佔領。二戰期間被美國攻佔。1947年,聯合國將其交美國託管,與馬紹爾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構成太平洋島嶼託管地的四個政治實體。1969年,帛琉開始就未來政治地位同美國談判。1982年8月,帕與美簽訂《自由聯系條約》,該條約在帕1993年11月舉行的公民投票中獲得通過。根據該條約,帛琉於1994年10月1日結束其託管地位,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但仍與美國保持特殊關系。同年12月,帛琉加入聯合國。

沿革

帛琉舊稱帛琉、貝勞。400年前就有人居住。

1710年被西班牙探險家發現,但直至18世紀末歐洲人才開始涉足這一地區。

1885年被西班牙佔領。

1898年被西班牙賣給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佔領,戰後成為日本的委任統治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美國佔領。

1944年9月至11月間的帛琉貝里琉島戰役,是二戰時期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爆發的最為血腥激烈的一場戰斗。費時2個月,美國以1.5萬人傷亡全殲日軍近萬人, 作為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傷亡率最高的一場攻防戰,貝里琉島戰役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受爭議的戰役之一。

1947年,聯合國將其交美國託管,與馬紹爾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構成太平洋島嶼託管地的四個政治實體。

1969年,帛琉開始就未來政治地位同美國談判。

1977年5月,美國卡特政府宣布於1981年中止託管協議。

1980年組成政府,改名帛琉共和國。

1981年當地憲法生效。

1982年8月與美簽訂了《自由聯系條約》。根據條約規定,結束託管後,帛琉有權治理內政外交,防務和安全仍由美國負責。但該條約在多次全民公決中,均因未達75%的法定多數而未能獲得通過。該條約在1993年11月舉行的第八次公決中才順利通過。

1994年5月21日舉行的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第61屆會議上,帛琉和美國政府代表宣布,《自由聯系條約》自同年10月1日起生效。

1994年10月1日,帛琉共和國宣布獨立。

1994年11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956號決議,宣布結束對最後一個託管地帛琉的託管地位。

1994年12月15日,帛琉成為聯合國第185個成員國。

⑷ 帛琉國土面積和人口是

帛琉共和國陸地面積466平方公里,全國總人口2.18萬。

帛琉共和國簡稱帛琉,位於西太平洋,中國東南2100多公里處,是太平洋進入東南亞的門戶之一。

帛琉大多數的島嶼都有熱帶雨林,有黑檀木、孟加拉榕樹、麵包樹、椰子樹、露兜樹等多種熱帶植物,這些熱帶雨林形成綠意盎然的樹海。 同時帛琉還有野生紅樹林與熱帶大草原生態可以探訪。

全國有9個島有人居住,分成16個州,各州自行立憲。帛琉還保留了歷史遺留下來的酋長制,在1984年以前,這16個州的地位為自治鎮。

(4)帛琉島戰役打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1710年被西班牙探險家發現,但直至18世紀末歐洲人才開始涉足這一地區。

1885年被西班牙佔領。

1898年被西班牙轉讓給德國。

1944年9月至11月間的帛琉貝里琉島戰役,是二戰時期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爆發的最為血腥激烈的一場戰斗。費時2個月,美國以1.5萬人傷亡全殲日軍近萬人, 作為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傷亡率最高的一場攻防戰,貝里琉島戰役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受爭議的戰役之一。

1969年,帛琉開始就未來政治地位同美國談判。

1977年5月,美國卡特政府宣布於1981年中止託管協議。美國政府代表宣布,《自由聯系條約》自同年10月1日起生效。

1994年10月1日,帛琉共和國宣布獨立。

1994年11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956號決議,宣布結束對最後一個託管地帛琉的託管地位。

1994年12月15日,帛琉成為了聯合國第185個成員國。

⑸ 二戰1945年日本投降了,太平洋戰爭為啥打到1947年

帛琉是一個很美麗的國家,不只藍天沙灘,水上水下的風光也很驚人,一座座的小島環繞著平靜的海洋,身在其中有一種與世無爭感。

帛琉有一條公路,連接兩個主要島嶼,人口最多的柯羅和最大島巴貝圖阿普,大多數去帛琉玩的人都只去這兩個島。


事實上,貝里琉島上的戰爭,並沒有因為中川戰死而結束,由於貝里琉島上實在太多山洞,美軍掃盪了很久,還是無法把戰場徹底清理完成。貝里琉島上由山口永少尉領導的最後34名日軍,一直打到1947年4月22日,戰爭都結束近兩年,才在美軍要求舊日軍將領的協調下,放下武器投降,貝里琉成為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個結束的戰場。

⑹ 帛琉群島戰役的介紹

帛琉群島戰役 (英文: Palau Islands,Battle of the) 是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於1944年9~11月在西太平洋帛琉(貝勞)群島實施的登陸戰役。

⑺ 貝里琉島戰役的戰役背景

1944年夏,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西南和中部取得連連勝利,亦使得戰爭步步進逼離日本本土——當時的美軍轟炸機已經可以直接轟炸日本了。此時,美軍參謀長聯席會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方案來打擊日本:一是麥克阿瑟將軍提出的先重占菲律賓、再占沖繩並以其為進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海軍上將尼米茲則認為應繞過菲律賓、直接攻佔沖繩和台灣並將其作為集結點,同時可成為以後進入中國大陸和攻擊日本南端島嶼的跳板。 雙方最後吵到聯席會議馬歇爾那裡,麥克阿瑟向馬歇爾陳述意見,指出:繞過菲律賓直接進攻台灣是不可取的,台灣不同於菲律賓,已經在日本統治下將近半個世紀,當地人未必會像菲律賓人那樣支持美軍,而且美國在道義上有義務解放1700萬親西方的菲律賓人民和關押在巴丹半島的數萬名美軍戰俘。他強調:如果繞過菲律賓就等於承認日本散布的關於美國已經拋棄菲律賓,不願犧牲美國士兵的生命來解救菲律賓人民的謠言,這對於美國在遠東地區的聲望和影響將是極其不利的。
馬歇爾則認為麥克阿瑟這么強烈要求進攻菲律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實現他在1942年撤離菲律賓時所許下的一定要重新奪回菲律賓的誓言,因此提醒他,不要讓個人感情超越早日結束戰爭的戰略目標,並表示繞過菲律賓並不是拋棄菲律賓,早日打敗日本同樣可以使菲律賓早日獲得解放。
雖然路線有所不同,但兩種方案里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貝里琉島的名字。而美軍第一陸戰師業已被任命為進攻部隊。為了平息分歧,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飛赴珍珠港與兩位指揮官見面,一同探討進軍方案。羅斯福此行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在日益臨近的大選前夕,籠絡被很多美國人認為是英雄的麥克阿瑟,為大選贏取得分。經過與麥克阿瑟和尼米茲的磋商,最終確定在進攻台灣之前先佔領整個菲律賓。羅斯福返回美國之後發表了簡短的講話,宣稱與麥克阿瑟將軍的意見完全一致。這個信號再明白不過,菲律賓戰役為時不遠了。但就在麥克阿瑟准備重占菲律賓之前,為了確保右翼的安全,美軍決定把帛琉群島——特別是貝里琉島和昂奧爾島——定為必須攻克的戰略要點。這種想法在發動貝里琉島戰役之前就遭到很多人的質疑,而後來的一些人甚至認為攻佔貝里琉島完全沒有必要。
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失敗的消息傳來,日本大本營里一片焦慮,參謀本部里日軍海軍與陸軍將領更是互相指責亂成一團,海陸互相指責一通後,總算又坐了下來,開始研究下一步的行動部署,一致認定,1944年情況下穩定太平洋戰線的任務是日本的作戰重點,日本的作戰已經完全指望不上別人了,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因此,陸軍要立即結束關特演,抽出兵力加強本土與南洋地區作戰力量,預防美軍在南洋地區的全面反撲以及對本土的襲擊,日軍決定從滿洲關東軍抽回足夠22個會戰的彈葯量加強本土防禦,並抽出一些精銳部隊回防,加強本土的新部隊編成能力;對南洋戰場,日軍決定在1943年底-1944年下旬以前向南洋增兵100萬,並提供南洋軍足夠的彈葯、兵器以及其他作戰物資。
由於日軍陸軍兵力實際並不足夠抽出那樣多的精銳部隊前出南洋,日本海軍也沒有足夠的護航力量護送那樣多的運輸船隻滿載部隊彈葯南下,日軍只得採取分批分重點運輸方式向南洋派兵,日軍把南洋戰區分成3個防衛圈,外環防禦圈是重點防禦圈,尤其以特魯克島、拉包爾、荷屬東印度群島東部為重點中的重點,向該地區派遣的部隊為齊裝滿員攜帶重型武器的精銳部隊,至於中環防禦圈,派遣輕型部隊給予加強,部隊的重型武器以及兵力都給予精簡。至於內環地區主要派遣只有象徵性重武器由新兵與若干老兵骨幹組成的架子部隊去加強。這樣派遣南洋的大部分日軍部隊,由於並不需要重型裝備與大量作戰物資就大大節約了船隻的需求量,減輕了海軍的護航壓力以及海運能力的壓力。例如、日軍輸送到外環的精銳部隊,1個師團連同裝備物資至少需要45艘運輸艦輸送,而輸送到中環的1個輕裝師團只要12-16艘運輸艦就夠了,至於輸送到內環的1個架子師團連人帶裝備竟只要6艘運輸艦就可以完成。
日軍的如意算盤是,用外環精銳部隊重創美軍,並使美軍在印度尼西亞以及拉包爾陷入長期大戰,使海軍與後方的陸軍獲得充分休整的機會。日軍確信,在1947年以前,美軍都無法完全攻陷外環中的重點區域,這樣日軍就有充分的時間加強中環,經過一段時間後,即可以由中環派遣強力部隊增援外環作戰,也可以使外環部隊收縮到中環建立軍更強的防禦線,而內環的部隊經過這些時間,缺乏訓練的新兵也成了老兵,架子部隊也成了充實部隊,可以作為預備決戰部隊,給予經過外環重大消耗的美軍致命一擊。自然在本土,日軍利用留在本土的精銳部隊以及大量重型武器做骨幹,有一定時間就可以武裝出成群的新精銳師團,而海軍的艦隊經過充分的休整就又了再次決戰決勝的把握,這樣日本就可處於很難被擊敗的地位,美國將會動搖繼續戰爭的決心,從而讓日本得到一個對日本有利的戰爭結局。
到了1944年初,日軍向印尼以及拉包爾派遣強力部隊的部署已經完成,開始向中環內環派兵,此時日軍因感覺精銳兵力備份不足,加之認為美軍會首先攻列印尼東部,依託澳大利亞為基地,從東部推進逐步佔領爪哇控制那裡的油田,而印尼東部已有足夠的強力部隊,外環防禦已經堅固,所以加強中環並不急迫,派往中環的部隊也大部分都成了架子部隊,而不是原來計劃的比較精銳的輕裝部隊,派往馬來西亞以及印尼西部島嶼的部隊基本都是由缺乏訓練的新兵組成與派往菲律賓的沒區別,更無什麼重裝備。
不過在中環與內環間有2個重要島嶼一是帛琉群島、一是馬里亞納群島,需要派遣比較強力部隊防禦,但日軍因要發動大陸打通作戰,所以一時抽調不出2支精銳部隊,精銳部隊中只有第14師團可以抽出,所以第14師團派駐哪裡就成了問題。日軍由於正在帛琉群島修築了一個大型機場,此外聯合艦隊已經收縮到了菲律賓,在塞班的基地已經空了,所以最後決定把第14師團抽調到帛琉群島,帛琉群島在一戰以後就為日軍取得,有一個良好的深水港,可以停泊大型艦隊,此外該群島日軍還在修築一個南洋最大的機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聯系塞班與菲律賓的重要樞紐,所以日軍決定派遣第14師團駐守帛琉也在情理之中。
日軍第14師團是常設師團,在滿洲接到移防帛琉的命令,並進行了輕裝化准備,將大量重型裝備轉運回了本土,按照海洋機動師團編制重新編成,與同樣轉為海洋師團的第29師團以及打發到菲律賓的那些所謂常設師團不同,第14師團出擊南洋的序列並非由少數骨幹士兵加上大量的新動員兵組成,全部還是由原本的士兵與軍官組成,步兵單位毫無變化,是名副其實的精銳部隊,不是真實主力已經抽出,只能嚇唬人的空架子師團,當然轉為海洋師團後,第14師團的火力部隊被抽回了本土不少,對其戰鬥力是有一定影響的。
1944年4月,轉為海洋師團的第14師團13000多官兵乘坐16艘運輸艦,在驅逐艦嚴密保護下全部平安抵達帛琉群島,第14師團登陸帛琉後夥同當時已在帛琉群島布防的海軍與陸軍部隊匯合,接管了帛琉群島的防禦指揮權開始備戰布防,當時帛琉群島除了第14師團以外陸軍還部署有1個海上機動旅團(也是輕裝部隊),該旅團為海上機動第1旅團,此外海軍也部署有1個設營隊、2個航空隊、1個基地警備特別陸戰隊、此外還有10000多名韓國民工組成的工程隊用於構築工事。
第14師團接管帛琉群島防禦後將師團主力以及海上機動第1旅團部署於主島,將第14師團的步兵第2聯隊與海軍的第45基地警備特別陸戰隊部署於距離主島50多公里的貝里硫島,此外還有1個步兵大隊部署昂格爾島,日軍只布防3個島嶼,其他島嶼太小,沒有什麼價值就懶得管了。帛琉群島日軍真正的防禦重點是主島巴伯爾土阿普島與佩里硫島,因為這2個島都有大型航空基地,至於昂格爾島也有修築機場的條件所以日軍也部署了1個大隊。
精銳的第14師團布防帛琉後,開始積極進行備戰訓練,日夜不停地在各島嶼全面進行測量與攻防演習,熟悉地形環境,並利用韓國民工組成的工程隊大量構築防禦工事,在昂格爾島日軍派駐了700多名韓國民工修築工事,在貝里琉島部署了3000多名韓國民工修築工事,在巴伯爾土阿普島有8000多韓國民工修築工事。日軍在帛琉雖然是積極備戰,但並無真的會在帛琉群島與美軍干一仗的想法,普遍認為戰爭遙遠的很,不過是訓練外加熟悉南洋作戰環境而已。日軍第14師團的官兵認為,日後很可能是會去增援外環日軍,並在外環對美軍展開激戰。
然而1944年6月美軍蛙跳過日軍外環,直取塞班,由於塞班日軍缺乏准備,彈葯與部隊不足,加上在戰斗初期盲目輕敵,最終失敗,隨後關島的架子貨日軍也被打垮,美軍登陸部隊雖然也遭到了嚴重損失,但由於在短時間就打下了馬里亞納群島,獲取了直接攻打日本本土以及破壞日本內防禦圈的重要基地,並重創了由於塞班危急而倉促出擊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士氣大振。而日軍戰前制定的由外而內逐層抗擊,消耗美軍的計劃徹底落空,至此太平洋戰局急劇惡化,帛琉群島已在美軍兵鋒之下。
美軍奪取塞班後,美軍就可以選擇直接攻打日本本土或沖繩也可以選擇攻打菲律賓或台灣,根據日軍的判斷,美軍直接攻擊日本本土或沖繩的可能性不大,美軍最可能的是首先攻打菲律賓與台灣,然後直接攻擊日本本土。同時日軍大本營也對菲律賓與台灣的防禦做了判斷,日軍認為菲律賓駐防的日軍大多是架子部隊,短時間內沒有什麼戰鬥力,根本無法確保菲律賓,如果美軍攻打菲律賓,當地日軍沒有絲毫可能抵抗美軍的進攻。至於台灣的防禦力量則較為充足,如果美軍攻擊台灣,那麼台灣駐軍是有把握使美軍遭到重創陷入長期血戰的。
日軍同時判斷,美軍在塞班作戰中地面兵力也受到了嚴重損失,需要休整與增援補充,如果美軍發動對菲律賓或台灣的登陸戰役,最早將在9月發動。而菲律賓的駐軍缺乏訓練與裝備,要具備足夠的戰鬥力起碼要等到1945年3月以後,因此如果美軍在1944年發動菲律賓戰役,那麼日軍必敗。
第14師團對自身的防禦也做了評估,第14師團經過測算推演認為,美軍要真登陸帛琉群島,以師團現有戰斗能力在孤立無援情況下,雖然沒有確保帛琉的把握,但與美軍幹上2-3個月是不成問題的。日軍第14師團在帛琉群島的彈葯不是很充足只有半個會戰份,但主島糧食供應不成問題,足夠6個月使用,日軍第14師團的參謀部門認為,師團的官兵訓練有素,作戰經驗豐富,槍法精湛,精銳無比,只要注意節約使用彈葯用半個會戰份的彈葯打3個月是可以的,認為主島至少可以與美軍干3個月不淪陷,貝里硫島因是荒島糧食不多而且水源稀少戰鬥打響後難以確保水源,所以堅持不了太長時間,但最少也能與美軍幹上1個月。日軍第14師團上下確信只要美軍敢來帛琉登陸,必然撞個鼻青臉腫,即使師團最終覆滅也會讓美軍遭到難以承受的重創。
日軍貝里琉守軍詳細表
陸軍部隊
第14師團步兵第2聯隊 3283
第14師團戰車隊 100
海上機動第1旅團輸送隊第1中隊 250
獨立步兵第346大隊 685
通訊小隊 10
憲兵小隊 30
陸軍人員總計:5388
海軍部隊
海軍航空基地人員 2220(含韓國勞工)
第45海軍警備隊 400
海軍防空隊( 第114/116防空大隊) 500
海軍韓國人勞工設營隊 2200左右
海軍人員總計:5320
佩里硫日軍人員總計:10708
日軍武器裝備表
步槍5066支
輕機槍200挺
重機槍58挺
13mm-150mm各種山炮步兵炮迫擊炮機關炮200門
95式輕戰車16輛
日軍從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敗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全新的反兩棲作戰島嶼防禦方案,他們放棄了早期的海灘周邊防禦和魯莽的「萬歲沖鋒」,採取將島嶼地勢復雜化的蜂巢式系統建構內島防禦鏈,將一味的猛打猛沖變成了對美軍的持續消耗戰。中川州男更是利用崎嶇的地形,建築了一套由加強掩體、山洞和地道等方法共同組合而成的復合式防禦系統。
日軍的主要防守工事設在貝里琉島的制高點—— Umurbrogol山——一座完全由丘陵和懸崖峭壁構成的小山。在Umurbrogol山的山頂可以看到島上大部分區域,也包括小島南邊的機場。Umurbrogol山上有500多個石灰石山洞,彼此之間還有通道相連。這些山洞多為礦洞,繼而被日軍利用並修築成防禦工事——工兵在洞口安裝了滑動式裝甲鐵門,用於架設大炮和機槍。同時日軍還在山上的其他工事處安放了81mm和150mm迫擊炮、20mm雙聯機關炮,並配備了反坦克和防空小分隊。為了防禦火焰噴射器和手榴彈,日軍駐守的山洞入口通道都是向上的斜坡。這些山洞和碉堡組成了一套巨大的、遍布整個貝里琉中央地區的防禦系統,很有利於日軍戰術撤退和重占這些區域,並很好地鞏固了日軍的防線。
日軍在灘頭也不忘把地形優勢利用殆盡。貝里琉島北部盡頭有個9.1米高的海岬,正好俯覽下面的登陸灘頭——這里後來被美軍稱作「點」。就在這塊小小的海岬上,日軍架設了一門47mm反坦克炮和6門20mm雙連機關炮,並堵上入口,僅留一條作為機槍口的狹小縫隙。日軍還在3公里外的另一處類似地形上建造了同樣的工事。同時,日軍還在整個灘頭上埋下了數千枚地雷和重型炮彈,這些修改過引信的爆炸物只要有人或裝甲車輛在上面走過就會爆炸。 最後,日軍在灘頭上留下了一個大隊抵抗登陸的美軍,但實際上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延緩美軍的登陸速度、並把他們引到島內日軍的防禦工事前。
美軍對帛琉群島的登陸計劃是1944年9月15日動用陸戰1師與陸軍第81師共42000兵力,首先登陸貝里硫島與昂格爾島,計劃用2天時間徹底佔領這2個島,並在10月登陸帛琉主島巴伯爾土阿普島,並在10月15日以前完全控制整個帛琉群島。這是個非常樂觀的計劃,美軍認為日軍部隊就那麼一點,而且是輕裝部隊火力有限,不會對美軍構成大的阻礙,誤以為帛琉的第14師團與他們在關島碰到的架子師團是同樣類型的部隊,結果戰鬥打響後美軍在貝里硫被日軍狠狠扇了個大耳光,使這個樂觀的計劃變成了個笑話,最終攻打帛琉主島的計劃也不了了之。
不過美軍的登陸帛琉計劃卻險些流產,在9月初期,美軍出動陸軍重型轟炸機以塞班為基地配合海軍的艦載機對菲律賓以及帛琉進行狂轟濫炸,海軍的哈爾西將軍通過轟炸以及空中偵察報告得出一個結論,他認為菲律賓地區日軍的兵力以及防備都十分虛弱,根本就沒有必要去登陸帛琉,直接攻擊菲律賓就能成功,因此他提出1個方案直接攻打菲律賓跳過帛琉,而海軍的尼米滋將軍則堅決反對哈爾西的方案,他認為帛琉地理位置重要,奪取帛琉為基地向西可以攻擊台灣,向北可以攻擊日本本土,向南可以攻擊菲律賓,而且帛琉群島有設施完善的良港,不奪下來日後可能會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殘余逃避打擊藏匿的避風港。這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參謀聯席會議下了最後決定,不攻擊帛琉,直接攻打菲律賓。
但不攻打帛琉的電報晚到了48小時,美軍登陸帛琉群島的航空准備已經發動,美軍的艦隊已經開始炮擊帛琉群島的昂格而島與貝里硫島,美軍登陸部隊早就已經登船並已經航行到了帛琉群島附近,麥克阿瑟也來不及取消登陸命令了,因此尼米滋決定按原計劃登陸帛琉群島。
美軍貝里硫島上陸兵力編成表:(1944年11月27日)
第1軍陸戰師24234名(含補充兵)
第81步兵師19741名(含補充兵)
其他部隊4765名
總計48740名
美軍上陸部隊武器裝備表:
步槍、自動步槍41346挺
機槍1434挺
手槍3399挺
迫擊炮、榴彈炮729門
坦克117輛
反坦克火箭筒180具
貝里硫島美軍陸戰1師平均每消滅1名日軍的步兵彈葯消耗數 :
.30步槍機槍子彈 1331
.45手槍彈 152
.50重機槍子彈 69
60mm火箭彈 0.5
60mm迫擊炮彈 9
81mm迫擊炮彈 5
槍榴彈 1

⑻ 貝里琉島的貝里琉島戰役

1944年9月至11月間的貝里琉島戰役,代號膠著行動II」,是二戰時期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最血腥最激烈的一場戰役.戰斗初期美軍只派遣了第一陸戰師,後續又增援了第八十一步兵師,就為了佔領這個小珊瑚島上的機場.美軍第一陸戰師的指揮官William Rupertus少將預言將在4天內完全佔領貝里琉島,而實際上因為日軍完善的防禦工事體系和強硬的抵抗,這場戰役一共打了兩個多月才結束.最終,作為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傷亡率最高的一場攻防戰,它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受爭議的戰役之一。
背景
1944年夏,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西南和中部取得連連勝利,使得戰爭離日本本土越來越近,當時美軍轟炸機已經可以直接轟炸日本本土.此時,美軍參謀長聯席會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方案來打擊日本帝國.一種是麥克阿瑟將軍提出的先重占菲律賓,然後再佔領沖繩作為進攻日本本土的跳板計劃;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則認為應該繞過菲律賓,直接攻佔沖繩和福爾摩沙並將其作為集結點,做為以後進入中國大陸和攻擊日本南端島嶼的跳板。
雖然路線有所不同,但很巧的是兩種方案里都有貝里琉島,所以當時美軍第一陸戰師已經被任命擔當進攻部隊.為了平息參謀部意見上的分歧,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飛到珍珠港與兩位指揮官見面,一同探討這兩套方案.最終, 麥克阿瑟的方案得到了採納.但是在麥克阿瑟准備重占菲律賓之前為了確保右翼的安全,把帛琉群島特別是貝里琉島和昂奧爾島定為必須佔領的戰略要點.這種想法在發動貝里琉島戰役之前就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後來人們甚至認為攻佔貝里琉島完全沒有必要。
日軍方面
1944年夏,帛琉群島已經被將近三萬名日本士兵占據;其中有一萬一千人在貝里琉島,其中包括日本關東軍第十四師團,還有一些韓國和沖繩的勞工.第二聯隊聯隊長中川州男大佐是防禦准備工作的指揮官。
日軍從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敗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全新的反兩棲作戰島嶼防禦方案,他們放棄了早期的海灘周邊防禦和魯莽的萬歲沖鋒,採用將島嶼地勢復雜化的蜂巢式系統建構了內島防禦鏈,徹底把猛打猛沖變成了對美軍的持續消耗戰.中川州男利用崎嶇的地形,建築了一套由加強掩體,山洞和地道組成的復合式防禦系統。
日軍的主要防守工事在貝里琉島的制高點 - Umurbrogol山 - 一個由丘陵和懸崖峭壁構成的小山.在Umurbrogol山頂可以看到島上大部分區域,包括南邊的機場.Umurbrogol山上有500多個石灰石山洞,彼此之間還有通道相連.這些山洞多由礦工挖鑿出來,繼而被日軍建築成防禦工事.工兵在洞口安裝了滑動式裝甲鐵門,用於架設大炮和機槍.日軍還在山上其他地方修築工事,安放了81mm和150mm迫擊炮,20mm雙聯機關炮,配備了反坦克和防空小分隊.為了防禦火焰噴射器和手榴彈,日軍駐守的山洞入口通道都是向上的斜坡.這些山洞和碉堡組成了一套巨大的,遍布整個ppl中央地區的防禦系統,便於日軍戰術撤退和重占這些區域,並且鞏固了防線。
日軍在灘頭也用盡了地勢的優勢.貝里琉島北部盡頭有一個9.1米高的海岬,正好俯覽下面的登陸灘頭.這里後來被美軍稱作點.在這塊小小的海岬上,日軍架構了一門47mm反坦克炮和6門20mm雙連機關炮,並且堵上了入口,僅留了一條作為機槍口縫隙.日軍還在3公里外的另一處登陸灘頭上建造了類似的工事. 在登陸灘頭上,日軍埋下了數千枚地雷和重型炮彈,這些經過改造後的爆炸物只要有人或裝甲車輛在上面走過就會爆炸.最後,日軍在灘頭上留下了一個大隊(營) 抵抗登陸的美軍,但實際上這些日軍的主要工作是延緩美軍的登陸速度,然後再把他們引到島內日軍的防禦工事前。
日軍陸軍第14兵團指揮官:中川州男
美軍方面
和日軍截然相反,美軍用激烈的手段警告敵人了他們即將登陸.他們在太平洋戰爭里的登陸計劃幾乎完全沒有改變過.按照計劃,美軍選擇了在貝里琉島西南海灘登陸,因為那裡離貝里琉島南部的機場最近.計劃是這樣的:陸戰師一團在Chesty Puller的帶領下從貝里琉島島最北端登陸;Harold Harris的第五團在中部登陸;Herman Hanneken則率領七團從最南端登陸.第十一炮兵團緊隨步兵後登陸.登陸後一團和七團向島中央推進並保護五團的兩翼,以確保五團佔領機場的任務.而五團的人則向東推進,把貝里琉島一分為二.一團的士兵向南挺進攻佔Umurbrogol山;七團的士兵則將南部區域里的日軍殲滅.只有一個營的軍力和第八十一步兵師的部分士兵(剩下的在貝里琉島南邊的昂奧爾島)作後備。】
美軍第一陸戰師指揮官:William Rupertus
登陸前
9月4日,海軍從距離3,400公里的Pavuvu出發前往貝里琉島.潛水爆破組先把海岸附近的障礙物清除,9月12日美軍艦船正式開始對貝里琉島的轟炸。
參加這次轟炸行動的美軍戰艦有:戰列艦賓夕法尼亞號, 馬里蘭號,密西西比號和愛達荷號,重型巡洋艦哥倫布號,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路易斯維爾號,明尼阿波利斯號和波特蘭號;輕巡洋艦克利夫蘭號,丹佛號和火奴魯魯號;另外還有三艘航母和5艘輕型航母,共向這個六平方英里的小島發射了519發410mm炮彈,1845發360mm炮彈,1793枚500磅的炸彈和 73412發.50口徑子彈。
美軍認為這次轟炸行動很成功,海軍少將Jesse Oldendorf聲稱海軍已經找不到可以打擊的目標了.實際上,絕大部分島上的日軍完全沒有遭到任何傷害,連駐守在灘頭的日軍大隊都幾乎沒有受到損失. 在這次行動中,日軍使用了不同與以往的開火策略以避免暴露自己.結果美軍的轟炸只把島上機場里的建築物和飛機炸爛了,而日軍士兵則躲在掩體和工事下等待著美軍的登陸。
戰役:登陸
美軍陸戰隊於9月15日早上8點32分開始登陸作戰.第一陸戰團在北部白灘上登陸,同時五團和七團的士兵從中部和南部的橙灘上登陸.當登陸艇接近海灘的時候,日軍打開掩體的鐵門,一時間重型火炮齊鳴.海岬上的日軍對美軍不斷地發射47mm反坦克炮和20mm雙聯機炮.頭三波還好,而後面的人如臨煉獄.(Pfc. Marcel (Sal) M. Baldinger,隸屬第一陸戰師五團三營1053排,第一波登陸橙灘的美軍士兵之一)到了9點30分,日軍共擊毀60輛履帶式登陸車和DUKW兩棲裝甲車。
與此同時,一團的士兵很快就在點那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指揮官Chesty Puller勉強躲過了一發正中他乘坐的履帶登陸車的高速炮彈.他的通訊組也在登陸之前被一發47mm反坦克炮彈打沒了.七團在南邊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 他們的右翼遭到炮火猛烈的襲擊,很多履帶式登陸車再沒登陸前就被擊毀,結果士兵們在深至胸口甚至沒頂的海水中被日軍的機槍狠狠的犁過好幾遍.傷亡率高的嚇人,勉強活著爬上岸的士兵中有很多人都把槍械裝備丟掉了。
相較之下五團的戰績最好,因為他們離左右翼的重型炮火最遠.當他們推進到機場的時候遭遇了中川的第一波反擊.日軍的坦克沖過機場迫使美軍後退,但很快就遭到美軍的坦克,榴彈炮,艦炮和轟炸機的襲擊.中川不多的坦克和隨行步兵很快就被消滅了。
15日結束的時候,美軍佔領了2英里寬的海灘.他們從南邊向島內推進了一英里,但是北邊的第一團則沒這么幸運,他們被點上猛烈的炮火打的挪不了窩.當日美軍傷亡1100人,200人戰死,900人受傷.美軍指揮官仍然樂觀的認為日軍就要被消滅了,因為他們的防線已經被突破 - 他根本沒注意到日軍已經改變了以往的作戰方式。
機場/南貝里琉島
第二天,五團開始佔領機場並向東部推進.美軍雖然迅速穿過被北邊高地上火炮轟炸的機場,但傷亡依然非常慘重.佔領機場後,他們快速向東推進,把南邊的日軍留給七團消滅.而南邊地區是美日雙方爭奪戰打的最激烈的地方,日軍仍占據著大量的碉堡.當時氣溫高達攝氏46°,美軍很快就因為高溫而筋疲力盡,開始大量傷亡.更糟糕的是,美軍唯一的水源也被油料污染了.盡管如此,到了第八天,五團和七團的士兵依然完成了他們任務,占據了貝里琉島的南部和機場。
在登陸後的第三天美軍就開始使用島上被佔領的日軍機場.螞蚱(VMO-1)開始空中偵查確認地面炮火和艦炮的目標.到了11月26日(登陸後第11天),VMF-114(海盜)在機場的停機坪上降落,並且開始對貝里琉島上的日軍開始轟炸.VMF-114發射的火箭為步兵炸開日軍的掩體,並且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第二次使用了固體汽油彈.固體汽油彈有效的燒光了目標地區的植被,露出了日軍掩體的入口,並且消滅了一部分日軍。

在點上日軍的要塞造成了美軍大量的傷亡.一團團長Puller命令三營K連的指揮官George Hunt上尉攻佔這個據點.當時George Hunt缺乏補給,並且在還沒上岸之前就失去了大多數的機槍;他的一個排在工事之間脆弱的區域被壓制了差不多整整一天.剩下的人也限於極度危險之中 - 日軍在他們的戰線中打開了一個窟窿,切斷了連隊的右翼.不過很快一個步槍排開始逐個擊破日軍的據點.在煙幕彈的掩護下,他們用槍榴彈摧毀了日軍一個又一個的掩體.當6個20mm雙聯機炮被摧毀後,一名排長中尉用煙幕彈弄瞎了47mm反坦克炮所在的山洞,隨即一名下士從山洞的縫隙中扔進了一顆手雷.手雷引爆了47mm炮彈,迫使洞里的日軍沖出來.這些日軍被全部擊斃。
K連佔領了點之後中川立刻開始反擊戰,力圖重新佔領這寶貴的戰略據點.在之後的30個小時里,這支孤獨的連隊在缺乏彈葯和飲用水的情況下抵禦了日軍四波進攻,最後士兵不得不和日軍進行肉搏.等到援軍來到的時候,這支連隊僅剩18人,在進攻和防守點的過程中共傷亡157人。
Ngesebus島
第五團在佔領了機場後被派遣去攻佔貝里琉島北邊一個更小的島 - Ngesebus島.這個島上有很多日軍地面火炮,還有一個正在修建的機場.連接這個小島和貝里琉島的是一條堤道,但是五團的指揮官Bucky Harris認為從堤道過去會給日軍創造進攻機會,所以他選擇了岸對岸兩棲登陸.9月28日他在登陸之前先安排了一次轟炸:150mm榴彈炮,艦炮,第十一團的火箭,VMF-114機槍俯沖,還有履帶登陸車75mm的火炮一齊砸在了這個小島上.和之前海軍對貝里琉島的轟炸不同,這次的狂轟濫炸成功的消滅了島上大多數日軍.美軍登陸後雖然仍然遭到山洞和掩體里日軍的反抗,但是小島很快被美軍佔領.整個過程美軍共死15人傷33人,日軍傷亡470人。
血腥鼻頭嶺
第一團在佔領了點之後,向Umurbrogol的制高點血腥鼻頭嶺(注:這是美軍起的名字)推進.指揮官 Puller帶領他的士兵對這個高點發動了多次攻擊,但是很快都被擊退.第一團被困在兩座山脊的中間,日軍在山脊上的交叉火力讓美軍的傷亡越來越大.而且,日軍只有在能夠造成大量傷亡的情況下才開火;當美軍傷亡越來越厲害的時候,日軍的狙擊手開始狙殺抬擔架的美軍士兵.他們知道,只要抬擔架的士兵倒下就會有新的士兵補缺,這樣日軍就可以慢慢的消耗美軍兵力.除此之外,日軍還趁夜色偷襲美軍的散兵坑.美軍只好挖可以容下兩個人的散兵坑,這樣一個人睡覺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可以放哨。
血腥鼻頭嶺上最血腥的一場戰斗發生在一團一營攻擊100號高地的時候.指揮官Raymond Davis少校在6天的戰斗中共損失了71%的手下.Everett Pope上尉和他的連隊深入滲透到山脊中,率領他僅剩的90人攻佔他認為的100號高地.一整天的血腥戰斗後他終於到達了他認為的制高點,但實際上那隻是血腥鼻頭上的被更多日軍占據的另一處山脊.被困在山脊上的Pope建築了一小塊防禦區,在這里他的連隊整晚被日軍進攻,他的士兵很快就用光了子彈, 後來不得已只能用匕首和拳頭與日軍搏鬥,甚至用珊瑚礁和空彈葯箱來砸日軍.最後,Pope和他的士兵終於撐到了天亮.當他們被護送撤離的時候,整個連隊只剩下9個活人.Pope上尉因為此役而獲得了榮譽勛章。
最終日軍對Puller的第一團造成了60%的傷亡 - 這支大約3000人的部隊死傷1749人.Umurbrogol山脊的血腥戰斗持續了6天之後,第三兩棲作戰軍團總司令Roy Geiger將軍派遣第八十一步兵師的部分士兵到貝里琉島,替換第一團.9月23日,第八十一步兵師的321團戰斗梯隊在貝里琉島西邊的沙灘上登陸.這里也是Umurbrogol山的最北端.321團,五團和七團同時對Umurbrogol山發動進攻,但是傷亡也非常大.截止10月中,五團和七團在進攻 Umurbrogol山的過程中傷亡已經過半.Geiger決定撤出整個第一陸戰師,同時派更多的第八十一步兵師團登島.第323團的戰斗梯隊於10月 15日登陸;到了10月的第三個星期,所有陸戰隊士兵撤回了Pavuvu.步兵師的士兵在血腥鼻頭嶺和殘余的日軍又戰鬥了一個月,才完全佔領了貝里琉島.最後,日軍彈盡糧絕,中川向總部發送電報櫻,櫻(意為萬名士兵戰死,猶如櫻花飄落),燒掉軍旗和機密文件後切腹自殺.他因此役在死後被連升兩級成為陸軍中將.中川在守備貝里琉島的過程中獲得日軍守備總部11道慰問狀,全軍通報陸海軍最高指揮官的感謝狀,很是風光.死後連升兩級也是異類,沖繩守備司令牛島滿死後也只晉升了一級。
結果
在 Umurbrogol山與日軍的戰斗被認為是美軍在整個二戰中最艱苦的一場.第一陸戰師在貝里琉島戰役中嚴重受創,一直待命整編,直到1945年4月1日沖繩戰役的時候才重新回到戰場.第一陸戰師在貝里琉島的一個月中傷亡總數超過6500人,占整個師部的1/3以上.在攻佔貝里琉島的過程中第八十一步兵師的傷亡總數也在3000人以上。(此役日軍守島部隊陣亡:9838人被俘446 人。美軍參戰的4.2 萬中1684人陣亡,7160人受傷)
爭論
貝里琉島戰役的爭論焦點在於它是否有足夠的戰略價值.島上的機場在美軍攻打菲律賓的時候基本沒排上什麼用場;這個島後來也沒有作為集結地;在帛琉群島的北邊有個Caroline群島,其中的Ulithi環狀珊瑚島被用作進攻沖繩的跳板.另外,由於Rupertus的4天佔領預言,當時只有6名記者來到這個島上隨美軍采訪,結果這場戰役連新聞報道都很少.在麥克阿瑟重占菲律賓和盟軍攻進德國這些大新聞的陰影下,貝里琉島戰役變得默默無聞.有人說這場戰役最有用的地方就在於讓美軍積累了一些經驗:如何有效的攻佔復合防禦工事嚴密防守的日佔島嶼.日軍則在硫磺島和沖繩戰役中把這種復合工事防禦戰術發揮的更加淋漓盡致,讓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受到沉重打擊。
在海軍上將William F. Halsey的建議下,美軍最終放棄攻佔帛琉群島的雅浦島.實際上當初Halsey建議美軍取消登陸貝里琉島和昂奧爾島轉而攻佔萊特島.但是Halsey 的建議被尼米茲上將駁回。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9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1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7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5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80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