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叫張萬鑫的
㈠ 西安市的資料
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最早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遊勝地。如今的西安是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國大飛機的製造基地。2011年國務院《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西安確定為「全國歷史文化基地」。中文名稱:西安市外文名稱:Xi'an,Hsian,Sian,Chang'an ,ちょうあん別名:長安行政區類別:副省級市,區域中心城市,省會所屬地區:中國西北下轄地區:新城區、碑林區、雁塔區等9區4縣政府駐地:未央區鳳城八路未央廣場電話區號:(+86)029郵政區碼:710000地理位置:北臨渭河、南依秦嶺面積:9983平方千米(2011年)人口:常住人口846.78萬(2010)方言:中原官話-關中方言-西安話氣候條件:森林茂密,水量豐沛,氣候濕潤著名景點:鍾鼓樓,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秦嶺,華清池,碑林,大明宮等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火車站: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車牌代碼:陝A歷史名人:張騫、杜甫、白居易等著名高校: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北大學等行政區劃代碼:610100市花:石榴花市樹:中國槐
西安市行政區劃轄區▪ 新城區▪ 碑林區▪ 蓮湖區▪ 雁塔區▪ 未央區▪ 灞橋區▪ 長安區▪ 閻良區▪ 臨潼區轄縣▪ 藍田縣▪ 周至縣▪ 戶縣▪ 高陵縣
目錄西安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氣候自然資源民族情況秦腔戲劇展開西安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氣候自然資源民族情況秦腔戲劇展開
西安簡介概況西安市,古稱「長安」、「京兆」,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1]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2011年,西安成功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西安地圖[2]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之一,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長安」最為長久和著名。長安,是中華文明史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都城之一。西安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據《廣博物志》、《述異志》、《山海經》等記載,傳說中的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等故事都發生在這里。據考古證實,早在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是藍田猿人的聚居區,新石器時代早期,這里就已經形成了原始聚落「華胥古國」、「半坡」、「姜寨」、「灰堆坡」等。西安高陵楊官寨遺址發現,將中國城市歷史推進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同時確定了西安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座城市。「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紀,周文王在這里建立豐京、鎬京兩京,從此,西安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200多年,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13朝古都,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代周、秦、漢、隋、唐均建都西安。漢唐時期,西安是中國對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過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一直充當著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西羅馬,東長安」是其在世界古代歷史地位中的寫照。西安向世界展現了文明中國擁有的自信、開放、大度、包容的民族精神,鑄造了炎黃子孫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西安作為東方世界歷史文化的代表區域之一,先後有200多個國家元首以及領導人訪問古都西安,包括聯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日本天皇、德國總理、法國總統、英國首相等等。 「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西安,這座中國歷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傳承的雍容儒雅,博學智慧,大氣恢弘,成為中國古達歷史的底片,中國文化的名片之一。[2]歷史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在灃河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從此揭開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輝煌史,有著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譽。西安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譽。文物古跡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價值之高,在全國首屈一指,許多是國內僅有、世界罕見的稀世珍寶。 .
㈡ 12月5日的出生人物
1377年(丁巳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出生。
1443年——儒略二世,羅馬主教教宗(逝世於1513年)
1782年——馬丁·范布倫,第8任美國總統(逝世於1862年)
1838年——武訓,中國教育家(逝世於1896年)
1803年(癸亥年)——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秋切夫,俄羅斯詩人。
1838年(戊戌年)——武訓,中國平民教育家。
1892年(壬辰年)——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費迪南德·舍納爾出生。
1901年(辛丑年)——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立者海森堡出生。
1901年(辛丑年)——美國電影製片人、動畫片畫家沃爾特·迪斯尼出生。
1907年(丁未年)——軍事家林彪出生。
1915年(乙卯年)——兩彈一星元勛,任新民出生。
1927年(丁卯年)——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生日。
1939年(己卯年)——中國著名導演吳天明出生。
1946年(丙戌年)——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卡雷拉斯出生。
1946年——豬哥亮,台灣主持人
1968年(戊申年)——傳奇女子鄧文迪出生,傳媒大亨---新聞集團總裁魯伯特·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
1975年(乙卯年)——斯諾克球星羅尼·奧沙利文出生。
1978年(戊午年)——歌手許慧欣出生。
1979年(己未年)——賴雅妍,台灣女演員出生。
1980年(庚申年)——伊藤靜,日本女性聲優出生。
1981年(辛酉年)——唐寧,香港女演員,童星出生。
1982年(壬戌年)——NBA球星埃迪·庫里出生。
1984年(甲子年)——內地女星小劉冬出生。
1985年(乙丑年)——NBA球星約什·史密斯出生。
1988年(戊辰年)——內地演員張辛苑出生。1989年(己巳年)——韓國女子組合少女時代成員權侑莉【Yuri】出生。
2002年——第十四屆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獎賽獲獎者張萬鑫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