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區有多少人口
① 漯河屬於哪個市
臨潁縣屬於河南省漯河市臨潁,隸屬於河南省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部,總面積821平方公里,下轄2街道辦事處10鎮4鄉,367個行政村,人口76萬(2014年末)。
臨潁縣東接鄢陵縣、西華縣,西與襄城縣毗鄰,南連漯河市區,北鄰許昌縣,距省會鄭州100公里。
大約五千年前,先民自縣西北入境,沿著古潁河向東南遷徙,分居在今靈子崗、楚王陵、清泥冢、華嚴寺等近河高埠處繁衍生息。臨潁古屬豫州之域,西周出現了城潁邑(今固廂鄉城頂村),大陵邑(今巨陵鄉巨陵村)。
春秋時期,臨潁屬許國;戰國屬魏。
秦時,臨潁屬潁川郡。
西漢初年(公元前201年)始於城潁邑置縣,因濱臨潁水而得名,治今固廂鄉。
北齊廢縣置臨潁郡,隋廢郡復置臨潁縣。隋大業四年(608年)潁水外溢,臨潁縣城被大水淹沒,城址遂從固廂向南遷7.5公里到龍脾崗(今黃土崗)之最高處築新城(今縣城)。
宋時,臨潁屬潁昌府;金代屬許州昌武軍。
元、明、清屬許州。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屬河南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建國後屬許昌行政公署。
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臨潁縣遂劃歸漯河市管轄。
② 漯河市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1年的人口數據沒有統計,只有2020年的數據,2020年漯河市人口為2367490人,其中,漯河市男性佔比50.14%,女性佔比49.86%,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20.34%,15-59歲佔比58.64%,60歲以上佔比21.03%,65歲以上佔比16%。
全市共有家庭戶758014戶,集體戶23930戶,家庭戶人口為2217456人,集體戶人口為150034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減少0.7人。
漯河市往年人口數據:
截至2019年末,漯河市總人口285.3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萬人,常住人口266.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3.9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3萬人,出生率10.54‰;死亡人口1.8萬人,死亡率6.32‰;全年凈增人口1.2萬人,自然增長率4.22‰。
③ 河南漯河很窮嗎
河南漯河比較窮。
22年漯河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73、9億元,增速1、5%,全省第16位。漯河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漯河的經濟水平較其他城市而言比較低下。
截至218年,下轄3市轄區、2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2年11月1日零時,漯河市常住人口為236749人。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國家食品名城、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
④ 漯河這個城市怎麼樣
新起之秀,前途光明。食品行業比較強大,景色也不錯!人民比較朴實。來玩的話,建議到沙河附近轉轉,或到南街村參觀。
漯河市,河南省地級市,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國家食品名城、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
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 。截至2018年,下轄3市轄區、2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漯河市常住人口為2367490人。
漯河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處於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於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
歷史沿革
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初見雛形。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
秦漢屬召陵縣管轄。
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
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南潁川郡遂被取消。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並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⑤ 漯河是幾線城市,漯河屬於幾線城市
漯河是幾線城市呢?很多網友對漯河並不是很了解。本文我將為你介紹漯河的城市等級劃分。那麼漯河到底屬於幾線城市呢?一起來閱讀本文漯河城市劃分的相關知識吧。
一、漯河城市常住人口劃分標准
漯河常住人口數量為:265.03萬,屬於大城市
城市等級劃分一般以城市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
小城市:城市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市為小城市
中等城市:城市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
大城市:城市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特大城市:城市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城市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市為超大城市。
二、漯河是幾線城市
漯河則是五線城市
三、漯河城市簡介
漯河市,河南省省轄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處於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於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下轄3市轄區、2縣,2017年常住人口265.03萬人。2017年漯河市實現生產總值1165.1億元,比上年增長8.2%。
漯河歷史悠久,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的許慎也生活在這片土地。
⑥ 漯河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漯河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257.5萬人。漯河全年出生人口2.89萬人,出生率10.51‰;死亡人口1.46萬人,死亡率5.32‰;全年凈增人口1.43萬人,自然增長率為5.19‰。全市城鎮化率44.24%,比上年提高1.40個百分點。漯河市有回族、壯族、撒拉族、維族等38個少數民族,民族人口共計3.76萬人,占漯河市總人口的1.46%,其中回族36493人。
漯河市
河南省地級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地理坐標為東經113°27′,114°16′,北緯33°24′,33°59′。屬暖濕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農業基礎條件較好。
漯河是一個特色鮮明、享譽四方的食品名城。堅持「三鏈同構」,打造完善豐滿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培育出了亞洲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集團、全國著名的方便麵生產企業南街村集團和平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食品企業。
漯河是一個北方水城,憑借獨特城市風貌,先後摘取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桂冠。礦產資源豐富,漯河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為岩鹽,主要分布在舞陽縣境內,總儲量為400億噸,居全國第二位。漯河是一個區位優越、交通發達的樞紐城市,素有「水旱碼頭」之稱。
⑦ 漯河市有多少人口
漯河常住人口257.5萬人。
漯河全年出生人口2.89萬人,出生率10.51‰,死亡人口1.46萬人,死亡率5.32‰,全年凈增人口1.43萬人,自然增長率為5.19‰。
漯河市是河南省的一個省轄市,是中國食品名城。漯河市主城區下轄郾城區,召陵區,源匯區三個區,另設有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漯河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漯河西區3個經濟功能區。
⑧ 我的家鄉在哪裡之漯河市(河南)
地名由來:
漯河市北臨沙河,附近一段河流稱為漯河灣,漯河即因此而得名。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早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定居生息。
賈湖遺址發現的契刻符號,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將世界文字史向前推進了4000多年;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將世界音樂文化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賈湖遺址的釀酒遺留物將世界造酒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發掘出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盤、磨棒、石鏟等實物,表明8000年前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
春秋時期這里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召陵之盟;孔子亦曾在這里的化身台授徒講學。
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許慎誕生於此,他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譽為」字學宗師」和」字聖」。曹丕篡漢的歷史實證」受禪台」和」三絕碑」也屹立於此;早於趙州橋20年,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的現存最早石拱橋--隋代小商橋也依然挺立。
南宋名將岳飛領導的郾城大捷也發生在這片土地。
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初見雛形。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
秦漢屬召陵縣管轄。
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
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南潁川郡遂被取消。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並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
1906年京漢鐵路通車,設站,逐步形成集鎮,後車站附近。
1921年統稱漯河鎮,屬郾城縣。
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屬許昌專區。
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
1960年6月郾城縣並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
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里。
1996年,面積2 617平方千米,人口238.7萬,轄源匯區和舞陽、臨潁、郾城3縣。市政府駐源匯區沙北街道轄區內。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漯河市總人口2262404人;其中:源匯區304105人、舞陽縣498970人、臨穎縣632427人、郾城縣826902人。
2002年12月,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2004年4月,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稱號。
2004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南省調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2004年9月7日 國函[2004]69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豫政[2004]61號):(1)撤銷郾城縣,設立漯河市郾城區、召陵區。(2)將原郾城縣的城關鎮、孟廟鎮、商橋鎮、裴城鎮、新店鎮、龍城鎮、黑龍潭鄉、李集鄉和原源匯區的孫庄鄉劃歸郾城區管轄,郾城區人民政府駐海河路。(3)將原郾城縣的老窩鎮、召陵鎮、萬金鎮、鄧襄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和原源匯區的天橋街街道、翟庄鄉、後謝鄉劃歸召陵區管轄。召陵區人民政府駐人民東路。(4)原郾城縣的大劉鎮、陰陽趙鄉、問十鄉、空冢郭鄉劃歸源匯區管轄,源匯區人民政府駐老街。
調整前,源匯區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郾城縣面積943平方千米,人口91萬,郵政編碼462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面積人口根據《簡冊2004》)。調整後,新成立的郾城區人口為46.5萬人,召陵區人口為47.6萬人,源匯區調整後人口為31.3萬人。
2005年12月,漯河市政府批復: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銷翟庄鄉,設立翟庄街道,轄原翟庄鄉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同意撤銷孫庄鄉,設立沙北街道,轄原孫庄鄉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黃河中路。2005年末,漯河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全市共有7個街道、27個鎮、21個鄉。
2010年4月,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17年7月,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2017年12月,獲評2017「質量之光」年度質量魅力城市。
2019年8月,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2020年8月,被評為河南省2019年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市。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0年11月28日,被評為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地理環境:
漯河市,河南省轄市,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國家食品名城、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 截至2018年,下轄3市轄區、2縣,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總人口284.13萬人,城鎮化率 52.47%。
漯河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處於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於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
漯河歷史悠久,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的許慎也生活在這片土地。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名單。
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南部,曾是「內陸經濟特區」,現已被評為「中國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個、全國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城市。漯河是中國首個「食品名城」。此外,漯河還先後摘取「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桂冠。
漯河是重要的公路、鐵路樞紐城市之一。全市鐵路、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較為便利。境內水資源豐富,沙、澧河橫貫全境,在市區交匯,漯河港是沙穎河航道重要港口,自古通航,為推動中原地區的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時漯河已是繁華的水陸交通要道,商埠重鎮。今天的漯河依舊美麗繁華,交通便捷,四通八達,是國家二類交通樞紐城市。孕育了亞洲最大肉類加工基地-雙匯;全國第一家葡萄糖飲料生產商-樂天澳的利;全國最大的方便麵商之一南街村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地理座標為東徑113°27′一114°16′,北緯33°24′一33°59′。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64公里,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北距省會鄭州140公里,距臨潁縣城30公里;西與郾城縣城相接;西南距舞陽縣城45公里。
漯河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市境范圍內沉積了厚達千米以上的新生界地層,形成比較平坦的平原地貌景觀。由於西部山地的上升,全市總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卸甲店一帶絕對高程達百米以上,東部漯河市區57米左右,臨額縣王崗、三家店一帶最低,為53米左右。坡降在1‰一4‰。漯河市區位於舞陽崗及召陵崗之間,屬沙汝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地面絕對高程56—59米之間;全市區分剝蝕殘崗和沖積平原兩個地貌類型,剝蝕殘崗分布在市區西南陳崗、小村鋪及東北部召陵崗西側。是召陵崗及舞陽崗邊緣部分。地面高程在60米以上。其中陳崗、小村鋪殘崗由於唐江河切割,形成兩個南北向長條狀崗地,高出東側沖積平原2—3米。剝蝕殘崗由晚更新世黃土狀亞砂土組成;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市中心一帶地面高程58—59米,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至56—57米,成為南北汝河水系的分水嶺。
漯河位於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於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氣候特點表現為「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涼爽日照長,春季乾旱多大風」。全市累年平均氣溫為14.6℃。7月份最熱,累年平均為27.4—27.7℃。1月份最冷,平均為0.5一0.7℃。極端最高氣溫43.2℃(臨潁1966年7月19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6℃(舞陽1969年2月2日)。氣溫年際變化不大,年內變化明顯,以7月份為界限,以前各月氣溫是逐月上升,以後各月為逐月下降。全市年均降水適中,但降水的年際變化大,年內時空分布不均。一般是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並且雨量多集中於7、8兩個月內。
漯河市位於舞陽崗及召陵崗風積崗地之間,全為澧河及汝河改道泛濫沖積層。除市區西南陳崗、小村鋪一帶及召陵崗西側分布有晚更新統黃土狀亞沙土外,其它地區為全新統沖積地層及沼澤相地層。市區新生界底板深度1500--2000米,300米深度內全部為第四紀地層。秦嶺緯向構造帶延入河南以後,分為北、中、南三支。漯河市及所轄舞陽、郾城、臨潁三縣范圍內位於其南支,因此以東西向構造為主,北西向及南北向構造次之。由於華北盆地在新生界以來長期處於下降階段,其構造形跡全被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呈隱伏構造。
漯河市糧食作物共有4科13屬18種。以小麥、玉米為主;其次有稻子、大麥、紅薯、穀子、高粱、大豆;另外還有豌豆、綠豆、扁豆、喬麥等。經濟作物共11科15屬16種,主要有煙草、芝麻、油菜、花生、麻類、棉花、蘆筍等;蔬菜約16科40餘種。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林果資源約有40科屬122種,其中喬木約有19科36屬56種,主要樹種有泡桐、毛白楊、柳、榆、槐、椿、楝、松樹等。灌木主要有花椒、荊條、酸棗、白臘條、紫穗槐、杞柳等。果樹共9科16屬22種。主要有蘋果、梨、桃、杏、柿子、葡萄、石榴、櫻桃、山楂等;花卉約60科130餘種,木本花卉以梅花、月季、臘梅、海棠、玫瑰、扶桑、梔子、柑桔、佛手、牡丹、米蘭等為主,約有32科76種;草本花卉常見的有菊花、蘭花、芍葯、君子蘭、朱頂紅、晚香玉、文竹、一串紅、美人蕉、仙人類等,約28科54種。
任世事變遷,終不改綠水青山,看風雲變幻,永不忘萬里家鄉!
註: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如有不足與疏漏之處,歡迎指正,如發現文章有違反國家政策等規定,歡迎指導,本人將及時予以更正或刪除!
⑨ 河南省各市人口多少河南省各市面積和人口排行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常住人口數
河南省\t鄭州市\t862.6505
河南省\t開封市\t467.6159
河南省\t洛陽市\t654.9486
河南省\t平頂山市\t490.4367
河南省\t安陽市\t517.2834
河南省\t鶴壁市\t156.91
河南省\t新鄉市\t570.7801
河南省\t焦作市\t353.986
河南省\t濮陽市\t359.8494
河南省\t許昌市\t430.7199
河南省\t漯河市\t254.4103
河南省\t三門峽市\t223.3872
河南省\t南陽市\t1026.3006
河南省\t商丘市\t736.2472
河南省\t信陽市\t610.8683
河南省\t周口市\t895.3172
河南省\t駐馬店市\t723.0744
河南省\t濟源市\t67.571
南陽
根據 河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南 陽 市 10263006
周 口 市 8953172
鄭 州 市 8626505
商 丘 市 7362472
駐馬店市 7230744
洛 陽 市 6549486
信 陽 市 6108683
新 鄉 市 5707801
安 陽 市 5172834
平頂山市 4904367
開 封 市 4676159
許 昌 市 4307199
濮 陽 市 3598494
焦 作 市 3539860
漯 河 市 2544103
三門峽市 2233872
鶴 壁 市 1569100
濟 源 市 675710
河南省十八地市按照面積排行順序如下:1、南陽(2.65萬平方公里);
2、信陽(1.80萬平方公里);
3、洛陽(1.52萬平方公里);
4、駐馬店(1.50萬平方公里);
5、周口(1.19萬平方公里);
6、商丘(1.07萬平方公里);
7、三門峽(1.05萬平方公里);
8、新鄉(0.82萬平方公里);
9、平頂山(0.78萬平方公里);
10、鄭州(0.74萬平方公里);
11、開封(0.62萬平方公里);
12、安陽(0.56萬平方公里);
13、許昌(0.50萬平方公里);
14、焦作(0.49萬平方公里);
15、濮陽(0.42萬平方公里);
16、漯河(0.26萬平方公里);
17、鶴壁(0.22萬平方公里);
18、濟源(0.19萬平方公里)。
按照18地市人口(2014年統計)排名順序是這樣的:
1、周口(1126萬);2、南陽(1000萬);3、鄭州(919萬);4、商丘(904萬);5、信陽(800萬);6、駐馬店(788萬,不包含新蔡);7洛陽(696萬);8、新鄉(603萬);9、開封(548萬);10、平頂山(537萬);11、許昌(487萬);12、安陽(443萬);13、濮陽(389萬);14、焦作(368萬);15、漯河(260萬);16、三門峽(227萬);17、鶴壁(162萬);18、濟源(70萬)。以上排名為政府2015統計排名,駐馬店市不包括新蔡縣,如果加上駐馬店市人口和商丘市人口差不多。
河南省各市人口多少? - :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常住人口數 河南省 鄭州市 862.6505 河南省 開封市 467.6159 河南省 洛陽市 654.9486 河南省 平頂山市 490.4367 河南省 安陽市 517.2...
河南88個縣,各縣人口分別是多少 - : 108個縣或者縣級市
河南人口多少 - 河南各市人口數量分別是多少?根據最新人口普查數據,河南18市各市 :在河南18個市中,南陽以1000萬排第一,濟源以67萬人口為最少,安陽以517萬位居人口數量第九位. 下面是18地市人口數量排序: 1 南陽市 10263006 2 周口市 8953172 3 鄭州...
河南省各市縣人口 - 河南省有幾個地級市? : 全部 全部答案 2006-07-05 20:39:15 河南省,簡稱豫,省會鄭州市.面積16萬多平方千米,人口9256萬(2000年). 總計17地級市 48市轄區 21縣級市 89縣鄭州市中原區 金...
河南的歷史文化?河南一共有多少條河流? :74%),2008年底河南總人口為9869萬人,常住人口9360萬人.河南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省會是鄭州.現任省委書記是徐光春,現任省長是郭...
河南有哪些市、河南省有多少個市、河南有多少人口? - : 河南有多少人口;河南省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總人口9717萬人,世界上沒有幾個大國的人口能與之相比.預測稱,2005年起,河南省將迎來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到2009年河南人口將突破一億人口大關,且極有可能提前突破;河南省有多少個市;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 、平頂山市焦作市、鶴壁市 新鄉市、安陽市濮陽市 、許昌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駐馬店市、濟源市 一共18個
河南人口多少 - : 河南人口:9406萬人(2012年底)
- -------請問:"河南"省各市、縣人口是多少.謝謝 - : 來自 : 河南省政府門戶網站 權威答案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界於北緯31°23'一36°22',東經110°21'一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因古時為豫州,故簡稱...
河南有多少人口? - : 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2009年底總人口996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758萬人、占總人口的37.7%,農村人口6209萬人、占總人口的62.3%. 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還未出來,不過按正常人口出生率,河南官方7月份宣布人口為一億.
河南一共有多少人口 - : 2009年1月22日從省統計局證實,2008年底,河南省的總人口9918萬人,較上年的自然增長率為4.97%..全省每年出生人口近120萬,凈增約50萬人,相當於增加一個中等縣的人口.按照這樣一個增長速度,2009年河南總人口大約9970萬,到2010年下半年,我省將成為中國第一個人口超億的省份.
⑩ 河南省漯河市有多少個縣區,多少個鄉有多少村
截止2019年9月15日,漯河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全市共有7個街道辦事處、49個鄉鎮、1262個村、78個社區。
漯河市面積2617平方千米,人口263.5萬(2017年)。
市轄區:
1、源匯區面積202平方千米,人口34.23萬人。郵政編碼462000。
2、郾城區面積413平方千米,人口51.38萬人。郵政編碼462300。
3、召陵區面積405平方千米,人口42.76萬人。郵政編碼462003。
縣:
1、舞陽縣面積776平方千米,人口56.06萬人。郵政編碼462400。
2、臨潁縣面積821平方千米,人口73.26萬人。郵政編碼462600。
漯河1948年設立縣級市,1986年升格為省轄市,現轄臨潁、舞陽兩縣,郾城、源匯、召陵三區,三個功能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城區,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總人口283萬人,其中城市建成區7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72萬人。
(10)漯河市區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1960年6月郾城縣並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2004年再次進行區劃調整,現轄臨潁、舞陽二縣,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城區。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新華字典》、《辭源》、《辭海》等權威字書,也先後相繼認可。《現代漢語詞典》註:漯,漯河,市名,在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