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經濟劃分中國有多少城市
㈠ 中國一共分多少線城市
中國一共分為五線城市。中國共有34個省份,省份中又有300多個地級市,國家權威機構將所有城市劃分為一線,新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和五線。一線城市有4個,新一線城市有15個,二線城市有30個,三線城市,四線城市和五線城市分別有70個,90個和128個。
城市等級劃分
一線城市一般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一線城市指的是在全國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且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主要體現在城市發展水平,綜合經濟實力,輻射帶動能力,對人才的吸引力等各層面。
一線城市在生產,服務,金融,創新,流通,綜合商業指數等全國社會活動中起到引領和輻射等主導功能。
二線城市大多數都是中東部地區的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發達的地級市。主要有杭州、南京、濟南、重慶、青島、大連、寧波、廈門、成都、武漢、哈爾濱、沈陽、西安、長春、長沙、福州、南昌、合肥、石家莊、鄭州、蘇州、佛山、東莞、無錫、煙台、太原等城市。
三線城市指有戰略意義或比較發達、經濟總量較大的中小城市。三線城市可按行政級別、城市規模、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和GDP總量等標准綜合劃分。
大多數省份,粵、蘇、浙、魯、閩等經濟發達省份除外除省會以外,發展相對較好的城市為三線城市,如荊州、唐山、徐州、溫州、珠海、普寧、汕頭、嘉興、金華、保定、洛陽、寶雞、九江、綿陽等。而西部部分省的省會如西寧、銀川、蘭州等也是三線城市。
四線城市以中部地區的地級市為主,也包括某些東部省份的經濟發達地區的縣級市,西部的地級市和縣級市。如宜賓、阜陽、韶關、荊門、麗水、婁底、樂山等等地縣級城市。
五線城市
多數為中西部地區的地級市和縣級市,經濟基礎較差,交通不便利,成規模的企業數量有限,轄區內農業人口仍佔大多數,各自仍在探求工業化的發展方向。
㈡ 中國總共劃分為多少個地區每個地區都有些什麼省
中國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擁有960萬平方公里。中國的地區劃分是以省為界,中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根據地區來劃分東北地區,由遼寧,吉林,黑龍江組成。華北地區由河北,河南,內蒙古,山東,天津北京共同組成。華南地區則是由安徽,江西,福建,江蘇,浙江共同組成。華南三省是廣東廣西和海南。台地區是台灣,香港,澳門。西北地區有陝西,山西,甘肅,寧夏。西南地區有青海,雲南、貴州、重慶,四川。
這些年來隨著環保事業的逐漸推行,很多從事重工業地區也開始轉型,提倡環保,選擇發展第三產業。在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東南沿海城市,以發展旅遊業為基礎,經濟發展迅速提升。以深圳,上海,廈門,株洲,汕頭代表,一些沿海城市,逐漸從農業工業向旅遊業進行轉型,並且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各個地區的人民根據自己地區的特色環境和氣候,共同努力協同合作,這樣才構建了我們美麗的中國。
㈢ 全國有多少個市級城市
中國有293個市級城市。
截至2016年6月,中國共有直轄市4個,地級市293個,縣級市366個。 中國在城市統計中對城市規模的分類標准如下:
1、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
2、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
3、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4、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市級城市劃分利於城鎮人口的分類管理
中國城鎮化正處於深入發展的關鍵時期,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准,有利於更好地實施人口和城市分類管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與《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是相互配套的政策。通過以上政策,將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以戶籍管理制度為例,以此為標准,什麼城市需要限制人口,什麼城市需要適度放開,均一目瞭然。
㈣ 中國城市經濟等級劃分
第一級:直轄市、特別行政區、GDP大於1600億且市區人口大於200萬的城市 北京、天津、沈陽、大連、哈爾濱、濟南、青島、南京、上海、杭州、武漢、廣州、深圳、香港、澳門、重慶、成都、西安(18個) 第二級:其他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城市、省會、蘇錫二市 石家莊、長春、呼和浩特、太原、鄭州、合肥、無錫、蘇州、寧波、福州、廈門、南昌、長沙、汕頭、珠海、海口、三亞、南寧、貴陽、昆明、拉薩、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25個) 第三級:14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經濟發達且收入高的城市 唐山、秦皇島、淄博、煙台、威海、徐州、連雲港、南通、鎮江、常州、嘉興、金華、紹興、台州、溫州、泉州、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門、湛江、北海、桂林(24個) 第四級:其他人口大於100萬的城市、重點經濟城市 邯鄲、鞍山、撫順、吉林市、齊齊哈爾、大慶、包頭、大同、洛陽、濰坊、蕪湖、揚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柳州(18個) 第五級:其他著名經濟城市、重要交通樞紐城市---人口大於50萬、重點旅遊城市 承德、保定、丹東、開封、安陽、泰安、日照、蚌埠、黃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岳陽、肇慶、樂山、綿陽、麗江、延安、咸陽、寶雞(23個) 以上城市共有108個,這些城市是中國的「108好漢」,其他城市均為第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