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新市鎮有多少人口
① 新市鎮的介紹
舊鎮名,詳見新市街道。原新市鎮地處長壽腹心地帶,距城區10公里、重慶主城區70公里,南接渡舟街道,北接葛蘭鎮,東與雙龍、龍河鎮接壤,西與八顆鎮為鄰。幅員面積37平方公里,總人口2.97萬人。全鎮轄8個行政村:河石井村、新市村、新同村、新合村、惠民村、紅土地村、堰耳沱村、東門村。共有54個村民小組。2015年6月15日,重慶市政府(渝府[2015]29號)批復同意撤銷新市鎮、八顆鎮,設立新市街道、八顆街道。調整後,全區轄6個街道、12個鎮。
② 新市鎮的鄉鎮概況
新市鎮位於長壽區城區東郊,面積37平方公里,轄8個村,54個村民小組,人口2.97萬人。是長壽區著力發展街鎮工業的5個重鎮之一,也是創建文明城區城鄉聯動的城郊鎮,又是長壽區產糧、產肉及重要的禽蛋、優質伏淡季水果基地。轄區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交通條件較好。境內有桃花溪河流橫貫鎮境,有葉家溝、龍家溝、東門、東風四座中小型水庫,水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淺層天然氣和鹽鹵資源儲量大。區位交通優勢突出,地處長壽腹心地帶,距長壽城區10公里,重慶主城區70公里,是通入墊江、梁平、萬州三峽腹心地帶的重要節點。長萬高速公路途經該鎮,長墊公路、何獅公路、新付公路穿境而過。基礎設施齊備。轄區水、電、氣、有線電視、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有3.5萬伏變電站一座。河石井開發區1.5平方公里的新市工業集中區正在緊張建設之中,現已有重慶嘉晟鞋業有限公司、重慶榮和電器有限公司等10餘家企業落戶於集中區。新市鎮2005年被評為長壽區的「五快街鎮」、「六好鄉鎮黨委」、長壽區「最佳文明單位」。一個經濟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在新市鎮形成。
2015年6月15日,重慶市政府(渝府[2015]29號)批復同意撤銷新市鎮,設立新市街道。
③ 新市鎮的人口數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6813 男 19262 女 17551 家庭戶戶數 9452 家庭戶總人口(總) 34703 家庭戶男 18145 家庭戶女 16558 0-14歲(總) 9142 0-14歲男 4896 0-14歲女 4246 15-64歲(總) 25238 15-64歲男 13139 15-64歲女 12099 65歲及以上(總) 2433 65歲及以上男 1227 65歲及以上女 120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6427
④ 新市鎮的介紹
新市鎮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總面積59.7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61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5萬人,
⑤ 新市鎮的鄉鎮簡介
新市鎮共有面積293.2平方千米,轄區人口15萬人,鎮區人口13萬人,鎮政府駐新市城區。全鎮共10個社區(雲杜、文筆峰、鍾鼓樓、桂花台、三角洲、新陽、任畈、東關、城畈、鳳凰堰)和20個村(高潮、五四、水峽口、白谷洞、洪泉、鄢郝、四嶺、荷花堰、丁家塝、高嶺、熊灘、陳八字、大竹、天王、八字門、勝境、汪家拐、龍泉山、火龍、小煥嶺),有村民小組119個。
曾是鄂豫皖邊黨委和挺進縱隊司令部舊址,是賀龍、李先念、陶鑄、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過的地方,這里風景古跡如畫,東有療養盛地——溫泉山莊,南有馳名中南的鄂中第一洞——空山洞,西有水上樂園——惠亭山湖,北有革命根據地——紅五師舊址,具有良好的旅遊資源。新市物華天寶,特產豐富,素有「荊楚黃金地,鄂中聚寶盆之說,久負盛名的香菇成為海內外盛宴之佳品;板栗以其成熟早、品種優深受國際市場青睞,銀杏、茶葉、銀耳、杜仲、醬菜等20多種土特產品暢銷國內市場。境內礦產豐富,尤其以重晶石、石灰石、石英石為主的非金屬礦藏儲量大、品位高,具有極大的工業開采價值。
⑥ 屏山縣有多少個鎮呢
9個鎮。
分別為屏山鎮、新市鎮、中都鎮、龍華鎮、大乘鎮、福延鎮、富榮鎮、新安鎮、錦屏鎮
屏山縣是中國四川省宜賓市所轄的一個縣。面積1437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30萬人。
屏山縣東臨川南丘陵,西、北接川西南山地,南連滇東高原。小涼山支脈五指山系由西北向東南延伸,主峰老君山,高2008.7米。縣境大部分地區海拔為300-1400米。山地集中在中西部,丘陵分布在東北部。
(6)達州市新市鎮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部分鎮介紹:
一、新市鎮
新市鎮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總面積59.7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61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5萬人,主要交通:成綿復線S1設有出口,距離綿竹市區約10公里。
二、大乘鎮
大乘鎮是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轄鎮。1920年建大乘鄉,1958年改大乘公社,1984年復大乘鄉,1992年柏楊鄉、岩門鄉並入建大乘鎮。
⑦ 新市鎮的鄉鎮概況
大小涼山進出咽喉,物資集散地,2個省(雲南省,四川省),2個市(宜賓市,樂山市),1個州(涼山州),5個縣(雷波縣,馬邊縣,屏山縣,沐川縣,綏江縣),3條河(西寧河,中都河,金沙江河)交匯於此,是金沙江通航的起點站,享有萬里長江第一港之稱,213國道穿鎮而過。
新市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處於金沙江河谷暖流區,四季溫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280天—361天。常年平均氣溫14.8℃—18℃。常年降水量為800毫米~1100毫米之間,累計平均日照數950小時。以紫色沙頁岩和黃紅粘壤土為主,海拔高度320米—1500米之間。全鎮幅員面積101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48%,耕地面積9942.67公頃(其中田213.33公頃),轄18個行政村(居)民委員會,102個村(居)民小組,5917戶,1827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36人)。
⑧ 新市鎮的介紹
新市鎮地處衡陽市耒陽市東北部,東與馬水鎮接壤,南與大市鎮交界,西跨耒水與遙田鎮毗鄰,北與衡陽市衡南縣江口、冠市兩鎮相通。瀕臨耒水,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並設聯絡出口直達107國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網路發達,歷史淵源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是一座千年古鎮。2005年,被湖南省政府授予湖南省重點建制鎮榮譽稱號。新市鎮本名新城市鎮,得名於新城縣,自晉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歷來為水路碼頭,商貿重鎮。新市鎮總人口4.8萬餘人,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4112畝,其中水田面積21226畝,旱土面積2886畝 。全鎮2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自秦漢始,新市鎮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市鎮,人口眾多,商貿雲集,物品豐富,鋪店林立,百業興旺,岸上車水馬龍,河中船織如梭。新市歷為水路碼頭,商貿重鎮,古衡州郡曾設郡於此,新城縣在此四設縣城。
⑨ 新市鎮的行政區劃
小楊家村
小楊家村位於省道249南側,鎮駐地以東3公里處。人口518人,耕地面積1205畝。 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3820元。該村現有辣椒大棚200多個,所種辣椒俗稱「羊角椒」,因其狀如羊角而得名。大棚辣椒施農家肥,澆地下水,不施用農葯和化肥,嚴格按無公害標准種植,是典型的綠色無公害食品。每年2-3月份上市,生熟兼可食用,口感微辣。該辣椒年產量80多萬斤,產品遠銷京、津、濟南等地。
王鹼場村
王鹼場村現有人口743人,186戶,耕地面積1706畝。該村從2002年開始發展奶牛養殖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逐漸成為全縣聞名的奶牛養殖專業村。奶牛養殖小區1個(新達奶牛養殖基地,投資500萬元,佔地60畝,牛舍100間),自動擠奶大廳1座(佔地660平方米,可容納28頭奶牛同時擠奶),全自動擠奶生產線1條,奶牛存欄量達到1000餘頭,全村年產鮮奶3000多噸,實現銷售收入500多萬元。
艾小村
艾小村人口356人,耕地面積819畝。該村通過與濟南育種公司合作,200多畝棉花成了「訂單棉」。公司確定了棉花最低收購保護價,並派技術人員指導群眾種植,群眾畝均收入達到3500多元。
新市村
新市鎮駐地,人口861人,耕地面積1687畝,緊靠省道249線,交通便利。新市鄉遺址就在該村,新市鄉是從南北朝時被置為新市縣,元至元二年作為一個鎮從臨邑割入濟陽,至於把一個縣作為一個鎮割入濟陽的原因則無處考究,因年代久遠、古老的新市城鎮的面貌已不復存在。
張沙窩村
張沙窩村位於新張路與濟馮路交界處,距鎮駐地3公里。全村耕地面積1150畝,村民144戶,510口人。全村有80戶從事豆腐皮加工。2004年被評為「十星級村兩委」。
西油村
西油村距鎮駐地以西7公里。現有人口518人,118戶,耕地面積600畝。該村先後投資100餘萬元建成了擁有1000多冊圖書的文化站,成立了「青年之家」、「民兵之家」、「黨員活動室」、「計生學校」等。
雙柳村
雙柳村現有人口812人,208戶,耕地面積2852.6畝。該村建設有佔地20多畝的生豬養殖小區1處,生豬存欄量達到1000多頭,年出欄肥豬3000多頭,實現收入30多萬元。另外,該村有100多口人常年在外地務工創收,人均年收入均在6000多元以上。目前,全村人均收入實現3435元
段家村
著名的「蘇武斷糧橋」就位於該村,建在土馬河上,與段家橋相臨,相傳蘇武斷糧於此。故稱為「蘇武斷糧橋」,因建橋用的石頭彎如月形,又稱之為月牙橋。
人口529人,耕地面積1508畝。該村現有村辦企業4家,年創利稅總額40多萬元。2004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00元。 2004年,全村村莊建設投資總額實現172萬元,建廣場和公共綠地各一處,安裝自來水管道3780米,集中供水率達到90%;鋪設排水管道2300米;安裝路燈45盞,有線電視接到各戶;硬化道路2萬平方米,道路硬化率達到90%。
江店村
江店村位於省道249線以北,鎮駐地以西2公里處。人口518人,耕地面積1764畝。 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3820元。
2004年,投資8.4萬元完成了一項可供1500人口日常生活飲用的供水工程。安裝主管管道3626米,分支管道4780米,新建30噸和15噸的蓄水池各1座,水質經縣防疫站檢測全部達到國家衛生指標,全體村民都用上衛生清潔的自來水。
小圈村
歷史上有名的黑水灣位於小圈村南首,其水深莫測,並伴有黑霧在其上空縈繞,傳說水中有蛟龍,每逢旱時,村民祈雨很靈,後因開挖土駭河而埋沒於河堤下面。
人口824人,面積1319畝。該村群眾素有加工豆腐皮的傳統,全村有130多戶從事豆腐皮加工,是新市鎮傳統特色食品,豆腐皮的主產地。
⑩ 新市鎮的社會情況
新市鎮轄24個行政村、4個社區、1個居委會。2009年,全鎮常住人口84569人,建成區戶籍人口集聚率達到50.2%;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63.8億元,財政總收入4.38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3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03元。
新市鎮相繼被確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千強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浙江省中心鎮、百強鎮、歷史文化村鎮、民間藝術之鄉、體育強鎮,湖州市十強鄉鎮,德清縣副中心城市,2003年被省政府列入杭州灣城市體系規。
新市鎮的區位優勢突出。新市鎮位於杭嘉湖平原、長江三角洲腹地,德清縣東部,距杭州、湖州、嘉興均50公里,離宣杭鐵路、杭寧高速、滬杭甬高速均為30公里,距蕭山國際機場80公里、上海浦東機場220公里,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並設有新市互通區,上海至莫干山風景區的高標准一級公路穿境而過,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繞鎮達10餘公里,交通便捷,地理區位極佳。經過幾年發展,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商貿、物流、旅遊等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壯大,城鎮的集聚輻射功能進一步提升,周邊輻射人口近50萬人。現正在合理調整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規劃,按照集聚、集約要求,周邊8個村全部向鎮區集聚,全鎮由287個居民點合並為38個,加快推進了人口集聚。
而新市鎮的特色產業更加明顯。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進一步集聚、提升發展糧油食品、新型建材、輕紡服飾、特色機電和醫葯化工等五大傳統支柱產業,大力引進和培育機械製造、電子信息和新能源等產業,主導產業佔全鎮經濟總量的78.5%。2006年,新市工業園區被國家發改委核定為省級德清工業園區,批准規劃總面積5平方公里,調整擴容近10平方公里。2009年,德清縣委、縣政府把德清工業園區作為全縣三大工業集聚區給予了重點扶持,力爭通過二至三年的努力,打造成全省一流工業園區。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培育新型農業主導產業,已形成以特種水產、蠶桑生產、湖羊生豬、蛇類繁殖、蔬菜瓜果種植為主的產業格局,土地流轉率達到60%。積極發展商貿、物流、特色旅遊等現代服務業,鎮內有仙潭市場、摩托車市場等各類特色市場6個,年營業額過億的市場有3個,大型超市4家,二星級賓館1家,四星級賓館1家(在建)。2007年新市古鎮作為旅遊景點正式對外開放,依託京杭運河,大力培育臨港物流產業帶,提升發展現代物流業。
完善的城鎮功能也是新市鎮的一大優勢所在。按照統一規劃、各具特色、統籌兼顧、確保重點的要求,完善公共設施功能,新市鎮大力實施城鎮建設「三年計劃」,進一步完善路、電、水、通訊等網路,有線電視入戶率100%。已建成日供水3萬噸的自來水廠、日處理400噸的垃圾焚燒廠、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消防隊等公建設施。有公安、工商、交警、建設等部門縣派職能站、所18個,工、農、中、建等銀行金融機構6家,年存款余額21.35億元。建有勞動保障中心所、便民服務中心、宣傳文化中心、影劇院等公共服務場所。加大社會事業的投入,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共有2所高級中學、3所初級中學、3所小學、3所幼兒園和1所外來民工子弟學校。擁有1所縣級人民醫院、1所鎮級衛生院和鎮預防保健中心。 新市自東晉至晚清的千餘年間,佛教、道教文化興旺,先後建成的寺廟庵堂達30多處。隨著歷史的變幻,大多已遭戰亂毀壞,保存完好的有覺海寺和劉王廟兩處。
覺海寺,位於新市鎮北街迎聖橋(現稱寺前橋、如意橋)北堍,坐北朝南,佔地約4000平方米。覺海寺是一座風景優雅、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剎,民間有「先有覺海寺,後有靈隱寺」的說法。其大雄寶殿上懸掛的匾額,為著名佛學大師趙朴初先生親筆所書。
始建於南宋的劉王廟,是為紀念南宋抗金名將劉錡所建,其山門庄嚴肅穆,牌坊石刻「劉王廟」三字為楷書陽文,下方刻有浮雕「二龍戲珠」與「獅子滾綉球」。朝南封火牆上的磚雕《三國演義》片段及人物、駿馬等,仍有較高的觀賞和考古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