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收入是多少
Ⅰ 中國大部分人真實月收入是多少錢一個月要真實數據。
前段時間網路上有一則熱搜「騰訊員工平均月薪85473元」一時間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在我們國內絕大多數人的月薪到底是多少呢?真的人人月入過萬嗎?
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表示:誰家沒有50萬呢?資產300萬很正常。那麼絕大多數人的月薪是多少?又擁有多少存款才算是正常?難道月薪四五千元的就真的很差勁嗎?
這些年隨著網路的傳播,讓很多人都見識到了,一些高收入的群體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騰訊的職工平均月薪達到8萬多元,而一些經濟學者也在網路上公開發表聲明,月工資過萬很普遍。那麼事實又是怎樣的呢?請接著往下看。
雖然這些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得比較快,但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們還是處於發展中國家行業,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也談不上是富裕,只能說全面脫貧,正向小康前進。
從2022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來看,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463元,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為3077元。
而要知道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將工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副業,稿費,兼職,理財等等收入)也計算在內的,如果僅看工資收入的話,肯定比這個數字還要小。
那麼這么來看的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最能反映大多數人的真實收入情況。
如果按這個數字計算的話,那麼全年可支配收入應該是在37,000元左右。
據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顯示,中其中農村居民的上半年可支配收入僅有9787元,平均每月收入僅有1632元。而根據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農村居民佔比是35%,差不多有5億。
我們其實也可以簡單地舉個例子,一個4口之家,兩個大人打工加上兩個孩子上學。按照統計局給出的2022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來講,該家庭每月可支配收入為12,308元。
這樣的一個數字看起來確實不少,但是這是兩個人共同工作的結果,才可能擁有12,308元的收入,平均算下來每人的收入也在6000元左右。
這還是一種相對較理想的狀態下,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特別重視。兩個孩子上學,尤其是在上高中,大學之前基本上是需要有人照顧的。尤其是在城市裡沒有住校生的這一概念,學生放學回家就要吃飯,然後再趕緊回學校上課,基本上一家4口如果沒有老人的幫忙,只有一個人才能打工。
在8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傅林輝在會上表示,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上升到6.1%,雖然隨著疫情防控的控制,失業率回落到5.4%左右,但相對來講這個失業率還是相對較高的水平。
尤其是對青年人來說,失業率現在在逐漸增加,對於很多家庭來講,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工作一個人在家帶小孩,還是有不少家庭比較困難。
而我們從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15,560元來看,雖然較比之前有所增長,但平均每月也僅有2600元左右。
而這個中位數是比較能代表全國人民的收入大致情況,也就是說按照這個平均數來計算就能知道,一個三口之家,每月的收入差不多,就是在7800元左右一個4口之家,每月的收入差不多剛好過萬。
如果就按照這個水平來進行計算的話,一家4口每月可支配收入為10,400元,除去相應的房貸,教育開支,生活開支等等,一個月基本上所剩無幾。
而據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顯示在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1,756元。其中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3685元,人均衣著消費支出725元,人均居住消費支出2807元,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670元,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1493元,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037元,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041元,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298元。平均每月的消費在2000元左右。
從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數據上,可以知道絕大多數人的收入並不是很高,甚至僅僅能維持在滿足生活需求的水平。
從全國繳納個稅的情況上來看,就能清楚地知道絕大多數人的月薪是不超過5000元
基於稅務局方面給出的數據,顯示全國職工達到繳納個稅的人數,佔全國總體職工的14%左右。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佔全部就業人數的8.4%,而月薪過萬的佔全體職工的人數3%。
這也就意味著全國85%以上的職工月工資收入還不足5000元。
而在我們文章的開頭卻能看到在騰訊月薪85,000多元,這相對來講,僅僅是一部分的個例。在網路上隨著這一則熱搜的出現,下面有很多人在評論,那些月薪達到85,000多元的絕大多數並不僅僅是工資收入,還有相應的股票分紅以及其他的獎勵提成等等。
據騰訊內部員工透露表示在騰訊工資的中位數大概在4~5萬左右。當然,在騰訊等一些大型企業當中,確實有一些年入百萬甚至更好的人,但那都是少數的一部分。
而據統計局在2019年公布的《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2018》數據顯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差不多就佔了38%左右。
雖然這兩年我們的經濟有了較大的增長,但是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絕大多數打工人切身的感受,反而並沒有多少增加,甚至還有所下降,相信現在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差不多也有35%左右。
確實在網路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高收入的群體,並不是說他們都是假的,確實有這么一些人存在,但是它並不能代表絕大多數人的月薪收入。
而且處於不同的地區雖然收入不同,但是也對應著不同的消費。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的職工來講,月工資收入能達到5000元,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就比如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並不是像大家所看到的,送外賣,跑滴滴就能輕松實現月入過萬,而他們能達到這個水平的背後,大多是超時間的工作,全月無休,而且還對區域很熟悉等等。
更為普遍的是像一些清潔工,保安,餐廳,服務員他們的工資水平也是非常普通的,在一些高檔的小區,他們招聘的清潔工,每月的工資也不過3000元,像一些場所的保安,每月的工資也只有5000左右,又比如一些餐廳的服務員,每月到手也不到4000元。
而在這樣的大城市一套房子動輒就需要百萬起,首付款就需要四五十,萬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或許是需要祖孫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勉強支付起房子的首付款,然後再陸陸續續的還30年才能在一個城市稍微有一個落腳的地方。
而且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就是孩子的教育成本以及醫療成本,現在我們正處於發展中國家行列,並沒有達到像一些發達國家一樣能夠實現教育全免,醫療全部報銷,這兩方面的開支也是佔了很大的比例。
相信在未來這些也會得到改善,但對於現在來說,絕大多數人的收入還並不能保障這兩部分的開支。
Ⅱ 中國90一91年工人工資收入大約多少錢
90年時工人的月工資平均是178.33元,91年時工人的月工資平均是195元。
勞動合同薪資標準的規定是用人單位工資分配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資保護制度,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工資分配形式和水平。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七條,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是我國一項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最低工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 第21號)]已於2003年12月30日頒布,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和調整方案,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同級工會、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研究擬訂,並報經勞動保障部同意。
最低工資標準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基本生活,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而強制規定用人單位必需支付給勞動者的最低工資報酬。《勞動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最低工資標准每年會隨著生活費用水平、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的變化而由當地政府進行調整。
確定最低工資標准一般要考慮的因素有:當地城鎮居民生活費用支出、職工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失業率、經濟發展水平等。確定的方法通常有比重法和恩格爾系數法。比重法是確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戶為貧困戶,再統計出其人均生活費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業者的贍養系數,加上一個調整數。恩格爾系數法就是根據有關數據,計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標准,除以恩格爾系數,再乘以贍養系數,加上調整數。
中國內地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均正式頒布實施了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Ⅲ 網友們,在中國1960年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急~
物價大約是60年代的10倍。以此類推六十年代末的工資是30元。 電影票降價後票價為 6/5/2=3/5,所以現在票價為20*(3/5)= 12元。 故電影票降價了20-12=8元。 而在1961年的天津,牛肉價格七毛錢一斤,羊肉價格七毛六一斤。到了1965年的鄭州,黃瓜每斤四分錢左右,大蔥每斤六分半,1964年的天津,鯽魚每斤四毛錢,大白米蝦一斤五毛二,海蟹一斤三毛五。
以《中國統計年鑒》的記載,1960年時,中國的全民所有制單位的職工們,平均年工資只有528元,每月也就44元。 這都還算是當時的「高收入」家庭。浙江省檔案館的統計,1960年代臨平石料廠的職工工資,也就是29元,閑林鋼鐵廠的工人,月工資大多在15至30元。農村的收入更低,1959年中國農村居民平均年收入才69元,之後幾年增長到90元左右。
拓展資料
一、國務院1956年制定的24級幹部工資標准
幹部級別 月工資 職務
一級 594元 國家主要領導人
二級 536元 國家主要領導人
三級 478元 國家主要領導人及軍隊十大元帥
四級 425元 軍隊十大將和國家副職
五級 382元 大軍區、省、部、司職務
六級 355元 大軍區、省、部、司職務
七級 310元 大軍區、省、部、司副職
八級 277元 正軍級、副軍級、正廳級、正地市級
九級 252元 正軍級、副軍級、正廳級、正地市級
十級 217元 正軍級、副軍級、正廳級、正地市級
十一級 200元 正師級、副師級、副廳級、副地市級、正處、正縣級
十二級 177元 正師級、副師級、副廳級、副地市級、正處、正縣級
十三級 159元 正師級、副師級、副廳級、副地市級、正處、正縣級
十四級 141元 正團級、副團級、副處級、副縣級
十五級 127元 正團級、副團級、副處級、副縣級
十六級 113元 正團級、副團級、副處級、副縣級
十七級 101元 正營級、副營級、正科級
十八級 89元 正營級、副營級、正科級
十九級 80元 正連級、副連級、副科級
二十級 72元 正連級、副連級、副科級
二十一級 63元 正排級、科員
二十二級 57元 正排級、科員
二十三級 50元 副排級、辦事員
二十四級 45元 副排級、辦事員
企業實行的是八級工資制
學徒工 14元;
1級 28元;
2級 35元;
3級 42元;
4級 51元;
5級 63元;
6級 76元;
7級 89元;
8級 104元。
退休金標准,企業工人為本人工資標準的35—70%,比行政事業單位在比例上少10%-15%。
工資標准三十年沒變
1956年的工資制度,在以後的年代,雖有小幅更改,但基本沿用至1985年,可說是三十年一貫制。
整個60年代到80年代,物價水平變化不大。當時的物價水平大概是:60年代,1斤大米0.13元,1斤豬肉0.64元,大白菜1斤2分錢,正宗茅台酒8.5元一瓶。70年代,大米0.15-0.20元/斤,豬肉為0.70-1元/斤。1978年,上海理一次發要0.25-0.3元,洗一次澡要0.1-0.2元。80年代初,一斤番茄2分錢,一個雞蛋5分錢,一斤土豆2分年,一瓶普通的白酒也就幾毛錢。
Ⅳ 一九八四年中國工人平均月工資多少錢
1984年中國工人平均工資應該是40塊錢。1984年中國工資制度還未改革,各項各業都有相應的工資標准,每個人的收入都基本固定。有45,49.5,56元這些不等。工資一般按照工人工資級別分類的,剛參加工作的徒工每月是18元-24元,一級工是32元。有的工人年齡大了工資要超過60元。工人漲工資可以通過為廠做貢獻,貢獻也分為頭等貢獻,一級二級三級貢獻,貢獻的越多,能拿到手的工資就越多。
1984年,工人一個月40元的工資,1984年的40元大約相當於現在的600~900元,在現在來說可能確實不多,當時的工人家庭並非只依靠工資生活。但是工人住房包分配,工人家庭還能享受糧食補貼、書報費補貼以及孩子的學雜費補貼。這就相當於把工資達成一個變現,由工資變成統一分配的社會生活補貼,來緩解工人生活的壓力。八十年代孩子的上學費用普遍低廉,為家庭減少了不少負擔。1984年的40元可以買很多東西,當時物價很便宜!1984年是中國計劃經濟嚴格控制物價的最後一年。例如午餐肉:1.54元/罐(340克)大蝦糖:1.25元/斤(1毛錢6塊)肘豬肉:1.35元/斤中等大小的蛤蜊:5毛/3斤。這些物價,讓一位普通工人能在社會上過上還不錯的生活。
1984年領導幹部的工資待遇:工資改革時就按照行政級別將各級幹部劃分成了十幾種待遇標准,行政人員最高工資標准由1956年的644元降為404.8元,降幅37.1%,最高與最低工資標準的倍數由28縮小到17.6。
在1985年7月起實行「結構工資制」,改革規定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由4部分組成:職務工資、基礎工資、工齡津貼以及獎勵工資,突出了崗位因素。基礎工資按工作人員本人生活費確定。一個職務設幾個等級的工資標准,上下職務的工資適當交叉,每人按擔任的實際職務及級別領取職務工資。
Ⅳ 中國人均收入是多少
1,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快於人均GDP增速,與GDP增速同步。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9975元,增長8.8%。
2,人均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財產性凈收入和轉移性凈收入。人均收入中位數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順序排列,處於最中間位置調查戶的人均收入。
3,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333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5元,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9053元,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4949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5836元。
4,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平均分為五個等份,處於最低20%的收入家庭為低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為中間偏下收入組、中間收入組、中間偏上收入組、高收入組。
5,從消費數據來看,2021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比上年增長13.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6%。其中,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10645元,比上年增長17.8%,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4.2%。
Ⅵ 中國中產階級收入標準是多少
法律分析:關於中產階級的標准,目前在經濟學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特別是不同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對於中產的階級的劃分也不一致,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按照美國研究顧問公司發布的數據,在美國一個全職中產階級的收入標准為10萬美元/年,但這個金額拿到印度去已經算是頂層富豪的水平,而不是中產了;而即使是同一個國家,不同的機構給出的中產階級標準定義也不一樣,比如按照《每日財經網》在2018年的一篇報道中提及的印度國內關於中產階級的標准,就有年收入3000美元、15000美元、26000美元等不同的標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Ⅶ 82年工人能掙多少錢
1982年工人工資一般為30~65元左右。
80年代初,工人一般在30元上下。八十年代末個別企業已經有近千元的高收入了。
背景介紹:
1、1980年全國職工的年均工資是762元,2015年的平均工資是61240元,三十幾年間,工資的漲幅達到了80.37倍。
與此同時,許多「金飯碗」掉價成了「土飯碗」,也有不少曾經的「土飯碗」逆襲成了「香餑餑」。
2、從1978年到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平均為105。這也就是說,物價每年上漲5%,37年間物價變為了原來的6倍多。
現在的1萬塊,相當於1978年的1600塊,反過來說,當時的萬元戶,則相當於現在的6萬元。80年代初一個工人的工資在30左右,現在起碼要有3000以上。
但是,80年代初的工資可以養活一家六口人,現在的3000養不活一家三口,原因是物價。
拓展資料:
①1985年第二次工資改革:結構工資制
1985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公布了《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這項被稱為「結構工資制」的改革調整了1956年工資制度中不區分具體項目的做法,規定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由四部分組成。
有基礎工資、職務工資、工齡工資、獎勵工資。本次工改1985年7月開始實行。從1986年10月至1991年10月,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職務工資制,專業技術人員兌現職稱工資。
②1993年第三次工資改革:職級工資制
1993年的《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明確提出,新工資制度要防止高定級別、高套職務工資等不良現象。
機關工作人員實行職級工資制。分為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四個部分;職務工資從主席、總理到辦事員共分12個職務層次,每一職務層次設若干工資檔次,最少為三檔,最多為八檔;級別工資共分為十五級;基礎工資均相同。
專業技術實行職務等級工資制。津貼是工資構成中主要的部分,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工作數量和質量掛鉤。
Ⅷ 中國人年收入平均多少
1、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01平均薪資。202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收入平均工資為97379元,每月平均薪資8114元,比上年增加6878元。02從地區看。平均薪資最高的地區為東部。分四大區域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依次是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分別為112372元、88000元、78193元和77631元。其中東部地區主要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03從行業門類看
年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77544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9851元;金融業133390元。年平均工資最低的3個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48540元;住宿和餐飲業48833元;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60722元。
2、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01平均薪資。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收入57727元,每月平均薪資4810元,比上年增加4123元。02從地區看。平均工資由高到低依次是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分別為63601元、50510元、48861元和43928元。東部地區劃分和上述非私營單位一致。03從行業分類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為: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01281元;金融業82930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72233元。年平均工資最低的3個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38956元;住宿和餐飲業42258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3287元。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四條工資支付主要包括:工資支付項目、工資支付水平、工資支付形式、工資支付對象、工資支付時間以及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支付。第五條工資應當以法定貨幣支付。不得以實物及有價證券替代貨幣支付。第六條用人單位應將工資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勞動者本人因故不能領取工資時,可由其親屬或委託他人代領。用人單位可委託銀行代發工資。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