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大觀鎮有多少人口
① 安徽省各省的人口數到底有多少
省會合肥市,共有17地級市,44市轄區,5縣級市,56縣。
1.合肥市,總面積7266平方公里,下轄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和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全市總人口448萬人。
2.亳州市,總面積8522.58平方公里,下轄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和譙城區,全市總人口534萬人。
3.淮北市,總面積2725平方公里,下轄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和濉溪縣,全市總人口201萬人。
4.宿州市,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下轄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和墉橋區,全市總人口588萬人。
5.阜陽市,總面積9775平方公里,下轄界首市、太和縣、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及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三區,全市總人口900萬人。
6.蚌埠市,總面積5917平方公里,下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和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四區,全市總人口343萬人。
7.淮南市,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下轄田家庵區、大通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五區和鳳台縣以及毛集綜合實驗區,全市總人口210萬人。
8.滁州市,總面積13987平方公里,下轄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鳳陽縣、全椒縣、來安縣、定遠縣,全市總人口431萬人。
9.六安市,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下轄舒城縣、霍山縣、金寨縣、霍邱縣、壽縣及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葉集試驗區和金安區、裕安區兩區,全市總人口668萬人。
10.巢湖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下轄無為縣、廬江縣、和縣、含山縣和居巢區,全市總人口453萬人。
11.蕪湖市,總面積3317平方公里,下轄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和弋江區、三山區、鏡湖區、鳩江區四區,全市總人口222萬人。
12.馬鞍山市,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下轄當塗縣、花山區、雨山區、金家莊區,全市總人口122萬人。
13.安慶市,總面積1.54萬平方公里,下轄桐城市、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和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三個區,全市總人口604萬人。
14.池州市,總面積8272平方公里,下轄貴池區、東至縣、石台縣、青陽縣和九華山風景區,全市總人口154萬人。
15.銅陵市,總面積1113平方公里,下轄銅陵縣、銅官山區、獅子山區、郊區,全市總人口70萬人。
16.宣城市,總面積12340平方公里,下轄寧國市、郎溪縣、廣德縣、涇縣、績溪縣、旌德縣和宣州區,全市總人口275萬人。
17.黃山市,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下轄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祁門縣、黟縣和黃山風景區,全市總人口147萬人。
② 安徽省各市人口有多少
合肥市總面積7047.01平方公里,轄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和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1萬人。 亳州市面積8522.58平方公里,轄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和譙城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10萬人。 淮北市總面積2725平方公里,下轄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5萬人。 宿州市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轄碭山、蕭縣、靈璧、泗縣和墉橋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69萬人。 阜陽市總面積9775平方公里,轄界首市和太和、臨泉、阜南、潁上四縣及潁州、潁東、潁泉三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36萬人。 蚌埠總面積5917平方公里,現轄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四區和懷遠、固鎮、五河三縣,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1萬人。 淮南全市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市轄田家庵、大通、謝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區和鳳台縣以及毛集綜合實驗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9萬人。 滁州市總面積13987平方公里,下轄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鳳陽縣、全椒縣、來安縣、定遠縣,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11萬人。 六安市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下轄舒城、霍山、金寨、霍邱、壽縣五縣及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葉集試驗區和金安、裕安兩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09萬人。 巢湖市現轄無為、廬江、和縣、含山、居巢四縣一區,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12萬人。 蕪湖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現下轄三縣(蕪湖、繁昌、南陵),四區(鏡湖區、鳩江區、弋江區、三山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6萬人。 馬鞍山市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現轄當塗縣、花山區、雨山區、金家莊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7萬人。 安慶市轄區面積1.54萬平方公里,現轄一市七縣三區,即桐城市,懷寧、樅陽、潛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七個縣和迎江、大觀、宜秀三個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59萬人。 池州市總面積8272平方公里,現轄貴池區、東至縣、石台縣、青陽縣和九華山風景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3萬人。 銅陵市面積1113平方公里,轄銅陵縣、銅官山區、獅子山區、郊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2萬人。 宣城轄宣州、郎溪、廣德、寧國、涇縣、績溪、旌德五縣一市一區,全市面積12340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8萬人。 黃山市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轄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祁門、黟縣和黃山風景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0萬人。
③ 安徽安慶市裡有哪些區和鎮
市轄區:
迎江區面積 207平方千米,人口24.42萬。郵政編碼246003。
(轄 宜城路街道 新河路街道 華中路街道 人民路街道 孝肅路街道 建設路街道 老峰鎮 龍獅鄉 長風鄉 新洲鄉)
大觀區面積 204平方千米,人口29.56萬。郵政編碼246004。
(轄 德寬路街道 玉琳路街道 龍山路街道 菱湖街道 集賢路街道 石化路街道 花亭路街道 海口鎮 十里鋪鄉 山口鄉)
宜秀區面積 410平方千米,人口19.06萬。郵政編碼246003。區人民政府駐大龍山鎮。
(轄 大橋街道 菱北街道 楊橋鎮 大龍山鎮 羅嶺鎮 白澤湖鄉 五橫鄉 皖河農場)
開發區 面積5.2平方公里工業園(二期),三期41.8平方公里已完成規劃設計正在報批中。
縣:
懷寧縣面積1276平方千米,人口68.13萬。郵政編碼246121。縣人民政府駐高河鎮。
(轄 高河鎮 石牌鎮 月山鎮 臘樹鎮 黃龍鎮 三橋鎮 小市鎮 黃墩鎮 公嶺鎮 馬廟鎮 金拱鎮 茶嶺鎮 洪鋪鎮 江鎮鎮 平山鎮 雷埠鄉 清河鄉 秀山鄉 涼亭鄉 石鏡鄉)
樅陽縣面積1808平方千米,人口96.21萬。郵政編碼246700。縣人民政府駐樅陽鎮。
(轄 樅陽鎮 鐵銅鄉 藕山鎮 鳳儀鄉 湯溝鎮 長沙鄉 老洲鎮 周潭鎮 陳瑤湖鎮 橫埠鎮 錢鋪鄉 項鋪鎮 白梅鄉 白湖鄉 金社鄉 錢橋鎮 麒麟鎮 義津鎮 浮山鎮 會宮鄉 雨壇鄉 官埠橋鎮)
潛山縣面積1686平方千米,人口57.21萬。郵政編碼246300。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
(轄 梅城鎮 王河鎮 源潭鎮 余井鎮 黃泥鎮 槎水鎮 官莊鎮 水吼鎮 黃柏鎮 黃鋪鎮 天柱山鎮 油壩鄉 痘姆鄉 塔畈鄉 五廟鄉 龍潭鄉)
太湖縣面積2031平方千米,人口55.83萬。郵政編碼246400。縣人民政府駐晉熙鎮。
(轄 晉熙鎮 徐橋鎮 新倉鎮 小池鎮 寺前鎮 天華鎮 牛鎮鎮 彌陀鎮 北中鎮 百里鎮 大石鄉 城西鄉 江塘鄉 湯泉鄉 劉畈鄉)
宿松縣面積2394平方千米,人口80.28萬。郵政編碼246500。縣人民政府駐孚玉鎮。
(轄 孚玉鎮 復興鎮 匯口鎮 許嶺鎮 下倉鎮 二郎鎮 破涼鎮 涼亭鎮 長鋪鎮 高嶺鄉 程嶺鄉 九姑鄉 千嶺鄉 洲頭鄉 佐壩鄉 北浴鄉 陳漢鄉 隘口鄉 柳坪鄉 趾鳳鄉 河塌鄉 五里鄉)
望江縣面積1357平方千米,人口60.47萬。郵政編碼246200。縣人民政府駐雷陽鎮。
(轄 華陽鎮 楊灣鎮 漳湖鎮 賽口鎮 高士鎮 鴉灘鎮 長嶺鎮 太慈鎮 雷池鄉 涼泉鄉)
岳西縣面積2398平方千米,人口39.86萬。郵政編碼246600。縣人民政府駐天堂鎮。
(轄 天堂鎮 店前鎮 來榜鎮 菖蒲鎮 頭陀鎮 白帽鎮 溫泉鎮 響腸鎮 河圖鎮 五河鎮 主簿鎮 冶溪鎮 黃尾鎮 毛尖山鄉 蓮雲鄉 青天鄉 包家鄉 古坊鄉 田頭鄉 中關鄉 石關鄉 姚河鄉 和平鄉 巍嶺鄉)
縣級市:
桐城市面積1572平方千米,人口74.48萬。郵政編碼231400。市人民政府駐文昌街道。
(轄 文昌街道 龍眠街道 雙港鎮 新渡鎮 金神鎮 孔城鎮 范崗鎮 青草鎮 呂亭鎮 大關鎮 唐灣鎮 鱘魚鎮 嬉子湖鎮 黃甲鎮)
④ 安慶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底,安慶市轄4個市轄區(高新區在建)、7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市政府駐安慶新區東部新城皖江大道123號。
該市建成區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6萬,該市本級共有5個鎮、7個鄉,1個農場,89個村(或社居委),1188個自然村莊,總人口共33.42萬,總計市區人口約140萬。 安慶市行政區劃列表 安慶市全域 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代碼 市轄區 縣 安慶市 1.53萬 630 34080038(含1縣級市) 市轄區 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代碼 街道 社區居委委會 迎江區 207 33340802633大觀區20435340803737宜秀區41032 340811228縣 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代碼 鄉 鎮 懷寧縣 127668.13340822513樅陽縣 180896.21340823915潛山縣 168657.21340824511太湖縣 203155.83340825510宿松縣 239480.28340826139望江縣 135760.4734082728岳西縣 239839.863408281113縣級市名稱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人)代碼鄉鎮桐城市 157274.483408811412
⑤ 安慶分幾個區縣,各自人口多少
安慶市下轄三個市轄區:迎江區,24.42萬人;
大觀區,29.56萬人;
宜秀區,19.06萬人。
七個縣:懷寧縣,40萬人;
潛山縣,57.21萬人;
樅陽縣,96.21萬人;
太湖縣,55.83萬人;
宿松縣,80.28萬人;
望江縣,60.47萬人;
岳西縣,39.86萬人。
代管一個縣級市:桐城市,74.48萬人。
⑥ 安徽皖南有哪些城市;每個市分別有哪些縣;最好還能說出每個縣級有哪些鄉鎮
銅陵市 區號:0562 郵編:244000 車牌號:皖G
總面積1113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銅官山區。下轄銅官山區、獅子山區、郊區三區和銅陵縣(五松鎮),全市總人口73.11萬人。
安慶市 區號:0556 郵編:246000 車牌號:皖H
總面積1.54萬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迎江區。下轄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大龍山鎮)三區和桐城市(文昌街道) 宿松縣(孚玉鎮) 樅陽縣(樅陽鎮) 太湖縣(晉熙鎮) 懷寧縣(高河鎮) 岳西縣(天堂鎮) 望江縣(華陽鎮) 潛山縣(梅城鎮),全市總人口610萬人。
黃山市 區號:0559 郵編:245000 車牌號:皖J
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屯溪區。下轄屯溪區、黃山區(甘棠鎮) 徽州區(岩寺鎮)三區和休寧縣(海陽鎮) 歙 縣(徽城鎮) 祁門縣(祁山鎮) 黟 縣(碧陽鎮),全市總人口147萬人。
宣城市 區號:0563 郵編:242000 車牌號:皖P
總面積12340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宣州區。下轄宣州區和寧國市(河瀝溪街道)、廣德縣(桃州鎮) 郎溪縣(建平鎮) 涇 縣(涇川鎮) 旌德縣(旌陽鎮) 績溪縣(華陽鎮),全市總人口275萬人。
池州市 區號:0566 郵編:247100 車牌號:皖R
總面積8272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貴池區。下轄貴池區、東至縣(堯渡鎮) 石台縣(七里鎮) 青陽縣(蓉城鎮),全市總人口154萬人。
⑦ 安慶八縣分別是
截至2019年6月,安慶市下轄3個市轄區、5個縣、2個縣級市,分別是: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懷寧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潛山市(2018年8月撤銷潛山縣,設立縣級潛山市)、桐城市(1996年8月,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
1、懷寧縣
懷寧地處安徽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前沿。截至2019年6月,面積1276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243個村(社區)。自東晉建縣至今有1600多年歷史,府、縣同城而治690餘年,省、府、縣同城而治178年,史稱懷寧為安徽的「首府首縣」。
2、太湖縣
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區南緣,介於北緯30°09'至30°46'和東經115°45'至116°30'之間。太湖縣東鄰潛山、懷寧,南連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蘄春、英山,北毗岳西。東西相距64千米,南北相距23千米,總面積2040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6月,太湖縣轄15個鄉鎮,174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另設太湖經濟開發區以及花涼亭水電站等2個類似鄉級單位。
3、宿松縣
位於安徽省西南邊陲的皖、鄂、贛三省的結合部,地處長江下游之首的北岸。東與望江縣湖面毗連,南濱長江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江相望,西和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接壤,北連太湖縣,面積2393.53平方公里。
縣境南北緯差38′10″,相距72公里;東西經差42′40″,相距67公里。截至2019年6月,宿松縣下轄9個鎮、13個鄉,另設有2個特殊管理區,宿松縣人民政府駐孚玉鎮。
4、望江縣
位於安徽省西南邊緣,長江下游北岸,東南與東至縣、江西省彭澤縣隔江相望,西南與宿松共泊湖為鄰,西北枕大、小茗山與太湖接壤,北依皖水與懷寧交界;皖鄂贛三省交界處岸,東西最大長度54千米,南北最大寬度43千米。總面積1357.37平方千米。
望江縣405年(東晉義熙元年)置縣,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截至2019年6月,望江縣下轄8個鎮,2個鄉,另設有2個開發區,望江縣人民政府駐華陽鎮。
5、岳西縣
位於大別山東南、安徽省西南邊陲,與霍山、舒城、潛山、太湖、湖北省英山等5縣市接壤。介於東經115°50′—116°33′,北緯30°39′—31°11′之間。
總面積2398平方千米,縣城天堂鎮,位於縣東南部,東距安慶市117千米,北距省城合肥市197千米。截至2019年6月,岳西縣轄14個鎮,10個鄉,1個開發區。岳西縣人民政府駐天堂鎮天堂路54號。
⑧ 安徽省安慶市有多少縣和多少區分別是什麼縣和什麼區
安慶市轄3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安慶市 面積15329平方千米,人口604萬人(2007年)。
迎江區面積11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246003。
大觀區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19萬。郵政編碼246004。
宜秀區面積 445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246003。區人民政府駐大龍山鎮。
桐城市面積1644平方千米,人口78萬。郵政編碼231400。市人民政府駐文昌街道。
懷寧縣面積1543平方千米,人口79萬。郵政編碼246121。縣人民政府駐高河鎮。
樅陽縣面積1808平方千米,人口96萬。郵政編碼246700。縣人民政府駐樅陽鎮。
潛山縣面積1686平方千米,人口57萬。郵政編碼246300。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
太湖縣面積2031平方千米,人口56萬。郵政編碼246400。縣人民政府駐晉熙鎮。
宿松縣面積2394平方千米,人口80萬。郵政編碼246500。縣人民政府駐孚玉鎮。
望江縣面積1357平方千米,人口60萬。郵政編碼246200。縣人民政府駐華陽鎮。
岳西縣面積2398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246600。縣人民政府駐天堂鎮。
⑨ 大觀區的歷史沿革
夏、商、西周時期,按《尚書*禹貢》「九州」之說,境地屬揚州。
春秋時屬桐、皖諸侯國,後桐、皖先後為楚滅,為吳奪。
戰國時復屬楚國。
秦統一六國後,境地屬九江郡。
西漢初,改九江郡為淮南王國。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分淮南王國為淮南、衡山、廬江三國,境地屬衡山國。後衡山國除,為廬江郡。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境地屬揚州,為揚州廬江郡舒縣、皖縣地。
三國時,初屬魏,後屬吳。
西晉永嘉之亂後,於公元313年廢皖縣。
東晉義熙年間(公元405-418),於皖縣舊地立懷寧和新冶縣,並置晉熙郡。
南北朝南朝宋初,於舒縣僑立陰安縣,隸晉熙郡。宋、齊時屬晉熙郡陰安縣、懷寧縣。梁置豫州,復改晉州。北齊以晉州為江州。陳又為晉州。
隋初廢郡置州,改晉熙郡為熙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廢州為郡,熙州改為同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改同安郡為東安州,旋為舒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又改為同安郡。至德二年(公元757)更名盛唐郡,第二年復名舒州。
五代十國時,境地先後屬吳、南唐、後周,然地名依舊,為舒州桐城縣、懷寧縣。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舒州團練州升為防禦史。政和五年(公元1115),置舒州德慶軍。
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改為舒州安慶軍(安慶之名始於此)。慶元元年(公元1195),升為安慶府,領懷寧等五縣。嘉定十年(公元1217)四月,金軍南下破光州(今河南潢川),安慶府治從懷寧縣治所在地(今潛山縣)移居安慶新城,懷寧縣治也遷至皖口(今懷寧山口鄉)。後由於金兵威脅減輕,建城時斷時續。端平三年(公元1236),因蒙古軍南下,府治移羅剎洲(今池州市境內),又移楊槎洲。府城數經轉徙漸成荒墟之地。景定元年(公元1260)三月,沿江制置大使馬光祖復築安慶城,府治回遷,懷寧縣治也從皖口遷入附郭。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改安慶府為安慶路,立安撫司。次年改為總管府,屬蘄黃宣慰司。二十三年,罷宣慰司,安慶路直屬河南江北行省。元後期爆發紅巾軍起義,元軍倚府城為軍事重鎮。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設淮西宣慰副使,金郡元帥府分兵駐守安慶城。
明初,安慶路改為寧江府,直隸京師(今南京市)。洪武六年(公元1373),寧江府重為安慶府。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軍逼近安慶,朝廷為加強這一地區的軍事力量,崇禎十年(公元1637),從應天10府中劃安慶、廬江、池州、太平4府別設巡撫(簡稱安慶巡撫),並提督軍務,駐節安慶城,其領轄范圍除上述4府外,還包括河南的光州、光山、固始,湖北的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廣濟、黃梅,江西的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等地。
清初,安慶府隸屬江南布政使司(習慣稱江南省)。順治五年(公元1648),安廬巡撫由安慶移駐池州。七年,歸並操江巡撫,並由駐地江寧(今南京市)移駐安慶。十八年,江南布政使司分為左右二司,均治江寧,安慶隸江南左布政使司。
康熙元年(公元1662),操江軍務歸並總督(駐江寧),遂專設安徽巡撫駐安慶,與操江分開。六年,改江南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仍寄治江寧。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安徽布政使司移至安慶府。嘉慶八年(公元1803),安徽巡撫兼提督軍務。
咸豐三年(公元1853),太平軍攻佔安慶,省治遷至廬江府(今合肥市),同治元年(公元1862)復遷安慶。
民國元年(公元1912)1月,廢除安慶府,懷寧縣直屬安徽省。1914年6月,安徽省分設安慶、蕪湖、淮泗3道,安慶道下轄懷寧等16縣,安徽省、安慶道和懷寧縣均治安慶城。
1922年,置安慶市政籌備處,旋即撤銷。1928年,撤銷安慶道。
1927年,安徽省政務委員會決定,擬將安慶籌建為雙聯市。同年11月,安慶市政府正式成立,直隸安徽省政府。1929年2月,撤銷安慶市政府,改設安慶市政籌備處,隸屬安徽省建設廳。1930年11月,由安徽省民政、財政、教育、建設4廳組成臨時接收委員會,將安慶市政籌備處改為省會工程專員辦事處。同年,懷寧縣鄉改區,設區公所。1931年,改為自衛區,並設保甲制度。在城和淥水鄉分別改為第一區、第二區。1932年10月,懷寧縣直屬省第一行政督察區,該區駐節安慶。1935年,第一、第二兩區與第三區(山口鄉)合並為第一區,區內設署,下設鄉、鎮、保、甲。
1938年1月,安徽省會由安慶遷往六安,後遷立煌(今金寨縣)。同年6月12日安慶城淪陷,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先後移駐太湖、桐城,懷寧縣政府遷至石牌,城內設立偽安徽省安慶辦事處和偽懷寧縣政府。
抗日戰爭勝利後,省會遷至合肥,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懷寧縣政府遷回安慶。
至解放前夕,安慶城內共設有4鎮、37保,其中大觀鎮下轄9個保。
1948年12月,安徽省政府自合肥遷回安慶。1949年3月27日,省政府遷往蕪湖,後遷屯溪。
1949年4月23日,安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命令接收國民黨懷寧縣政府下屬的大觀鎮公所,並以大觀鎮的行政區劃為基礎,設立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成立大觀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