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干血管多少時間血液凝固
Ⅰ 關於腦血栓
什麼叫腦血栓?是怎樣形成的?
腦血栓也稱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它主要是在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腦動脈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管壁內膜粗糙不平,血小板易於粘附及聚集,甚至發生凝血;或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速度減慢等。當狹窄的腦血管發生完全堵塞,便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軟化、壞死等病理改變,從而產生偏癱、失語、感覺障礙等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的症狀,稱為腦血栓。
另外,血壓偏低、高血脂、血液高凝狀態等血流動力學及血液流變學變化異常,都可促進腦血栓形成。根據腦血栓形成的部位,臨床分為頸內動脈系統血栓形成,如大腦中動脈血栓形成、大腦前動脈血栓形成等;以及錐-基底動脈系統血栓形成,如小腦後下動脈血栓形成等。
------------------------------------------------------------
血栓的預防及保健
1. 控制血壓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壓不僅促使心、腦、腎血管的損害,也促使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故有效地控制高血壓是防止發生腦血栓的重要環節。血壓過高常是發生出血性腦血管病的直接誘因,但血壓降得過低也是發生腦血栓形成的誘因之一,故不可在進入安靜狀態之前,如夜寐之前,服用過量降壓葯物。
2.控制血脂
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症的又一重要發病因素。因此,要維持高密度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之間有一個恰當的比例。除平素控制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外,遇有高脂血症者應加以積極治療。
3。降低血粘度
血液粘度、血液濃度、血液聚集性和血液凝固性的異常增高或增強,也是腦血栓形成的發病因素之一,故針對有高粘滯血症的患者應積極採取預防性治療措施,如平時多飲水,採用血液稀釋療法、飲食療法等。
4.積極治療某些相關疾病
尤其積極有效地治療可發生腦血栓的各種原發病,以盡力減少發生血栓的可能性,如動脈粥樣硬化症、感染性心內膜炎、風心瓣膜病、心率失常、糖尿病、脈管炎等。
5.注意飲食
養成低鹽、低動物脂肪、節制食量地飲食習慣,忌食辛辣,多食蔬菜水果及豆製品等。平時可以在飲食中添加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植物,如:
(1) 馬齒莧。其中有一種叫奧米伽—3脂肪酸的物質, ①它可抑制體內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形成 ②它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抗炎物質-前列腺素增多,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減少,使血流粘度下降,抗凝血作用增加,起到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另外,馬齒莧中還有鈣離子、鉀離子,進入血流後可直接作用於血管壁上,使血管壁擴張,阻止動脈管壁增厚,有效地保護血管免受損害。
(2) 大蒜:大蒜的有效成分有多種。可以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降低血脂、抗血栓、抑制血小板功能亢進。因大蒜對胃粘膜有較大刺激作用,故應少量常食。
(3) 洋蔥:具有降脂、降壓、降膽固醇、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對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和血管栓塞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4) 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綠豆、山楂、香菇等。具有降壓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茄子、胡籮卜、薺菜(又稱地菜、地花菜、芨菜、清明草、護生菜等)、淡菜(又俗稱水菜)、海帶、花生等。
6.調節情志
過於激動、緊張、憂郁常是本病發病地精神因素。因此,要注意調理情志、放鬆思想包袱和情緒,不使五志過激,化或生風。保持心情舒暢,調暢陰陽平衡,使氣血暢達,脈絡通和,是預防本病地重要措施之一。
7.勞逸結合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即作息有規律,不可過勞,是保持健康地重要因素。適度的文體活動、練氣功、打太極拳等不僅可避免身體肥胖,也可保持身心健康,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十分有益。
8.重視先兆
中年以後尤其是高血壓病患者不時發生眩暈、一側肢體麻木無力、舌強語言不利被認為是本病的3大 先兆。一旦發現有類似情況應及時就診並作血液流變學等有關檢查,若有發生腦血栓之高度懷疑者,宜服用阿司匹林等葯物以預防腦血栓之發生。 ,
9.戒煙戒酒
10.飲食療法
(1).芹菜300克,蘋果400克,兩料同放入果汁機內,隨喜愛汁的厚薄加水,濾過後加鹽和胡椒調味即可,常飲。其功效:利尿,降壓, 涼血止血。對動脈硬化、高血壓有益。
(2)梵谷血壓、眩暈、頭痛者可用鮮薺菜6-5克,煎汁代茶飲或薺菜花15克,墨旱蓮t2g,水煎服1 日3次,連服15日為1療程,如血壓未降可繼續服1個療程,若血壓已有明顯降低,可酌情減服,每日 2次,每次量略為減少。
(3).蘚山揸30克,生槐花5克,嫩荷葉)5克,草決明10克,同放入鍋內煎煮,待山揸將爛時,搗碎,再煮10分鍾,去渣取汁,調入白糖,常飲。其功效:降壓,降脂。適用於高脂血症、高血壓、動脈硬化等。
(4)每天用海帶9克,草決明15克,水煎濾除葯,吃海帶飲湯。
Ⅱ 55歲腦出血恢復期注意什麼
(l)心理護理:急性期家屬及病人的注意力在搶救生命上,而在康復期則往往急於功能恢復,要求很快自理,甚至去工作。要求用新葯、新方法治療者頗多;有部分病人表現悲觀、失望,精神抑鬱。因此,要多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要身殘志不殘、身殘也要志堅;要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力爭取得良好的預後。要與醫護人員、家庭配合好,共同戰勝疾病。「既來之,則安之」。否則,急於求愈,則容易急躁,反而不利。
(2)注意合理用葯:由於病人往往同時患有幾種病或多種症狀,本來醫生開給的葯物已有多種,親友或家屬不要自行再加用許多葯物。過多、過亂的應用葯物,對胃、肝、腎或造血系統有可能產生副作用,不但不能加快恢復,反而可引出其他問題。
(3)防止腦卒中再發;在恢復期預防再發很有意義。因為腦卒中可以突然再發,發作次數越多,每次的後遺症加起來,預後就更差,死亡率也大大增加。為了防止再發,應注意血壓平穩,食入量適宜,心臟、肺部有無合並症等。
(4)做好家庭康復:康復期一般是在家庭度過的,家屬應了解如何做好家庭康復。這一時期葯物已不是主要療法。
(5)注意康復期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基礎護理,保證病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做好特種護理,視具體病人、病情施護,如對鼻飼管、尿管、褥瘡的護理等。
(6)保證營養和入量適當:因腦卒中病人常伴失語,不能正確表達意願,或有嗆咳、咽下困難,不能保證進食,入量常有不足或過多,家屬應予足夠重視。要定食譜、定入量、定時間供給,必要時經鼻管飼給。
(7)大便通暢:大便秘結,排便時過於用力可誘發出血性腦年中、腦栓塞。為了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適當吃芹菜、胡蘿卜、水果等。必要時可用葯物,如蕃瀉時泡開水、麻仁潤腸丸、果導等。
回答者:q68758 - 秀才 二級 5-14 13:47
一、應注意卧床休息,加強皮膚、口腔、呼吸道及尿便的護理,防治各種並發症。
二、急性期一般不使用降壓葯,以免使病情發展惡化; 三、其他治療可用維生素C、E等自由基清除劑及高壓氧、體外反搏、紫外線照射充氧自血回輸等;
四、恢復期病人,應加強功能鍛煉,體療、針療,預防性用抗血小板聚集制劑。
五、可用中葯補陽還五湯和華佗再造丸治療,一般1個月左右就能恢復了。
回答者:kexiao - 秀才 二級 5-14 13:55
血壓最主要,一定要控制住。在就是飲食限制鹽的攝入,每天一啤酒蓋為好。心情環境也需要注意。
回答者:549031808MXY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5-14 14:34
堅持每天吃黑木耳,可以活血化淤,飲食限制鹽,不要喝酒,抽煙,心情愉快。要注重食療和散步,不要過分依賴葯物的作用,葯都是會增加肝腎的負擔的。
回答者:撒毛毛雨2008 - 初入江湖 二級 5-14 14:47
根據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多少不同,有的人可以恢復很好,有的人終生生活不能自理。現在要做好護理工作。注意飲食、控制血壓、進行鍛煉,這是一個高強度的系統工程,一定要同患者共同努力,才會有好的效果。
http://..com/question/52151749.html
腦出血護理注意事項?
1.患者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特別是發病2周內,應盡量減少探望,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避免各種不良情緒影響。
2.絕對卧床休息2周,頭部可輕輕向左右轉動,應避免過度搬動或抬高頭部,四肢可在床上進行小幅度翻動,每2小時一次,不必過分緊張。大小便須在床上進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發生。
3.有些病員會出現煩躁不安、躁動的症狀,對這樣的病員我們會採取約束帶、床檔等保護措施,這樣可防止病員自行拔除輸液管或胃管、墜床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屬於心不忍,我們理解家屬的心情。一旦病情穩定,不再煩躁後,我們就會立即撤離對軀體的約束,但床檔還需時時加護,特別是有氣墊床的病人,嚴防墜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疼,例如頭部脹痛、針刺樣痛、劇烈疼痛等,這是最常見的症狀。我們會予以合理的治療。隨著病情的好轉,頭疼會逐漸消失,因此您不必過度緊張,要學會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療過程中,仍覺得痛得很厲害,不能耐受,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醫生能採取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5.老年病人,心腦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節變化易誘發疾病。長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葯物祛痰,加強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動咳出,減輕肺部感染。無力咳痰者,採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長期卧床,皮膚受壓超過2小時,易發生褥瘡,應加強翻身。按摩受壓處,保持皮膚清潔乾燥。肢體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飲食:要營養豐富、低脂、清淡軟食,如雞蛋、豆製品等。進食困難者,可頭偏向一側,餵食速度慢,避免交談,防嗆咳、窒息。
8.保持大便通暢,可食用香蕉、蜂蜜,多進水,加強適度翻身,按摩腹部,減少便秘發生。病人數天未解便或排便不暢,可使用緩泄劑,誘導排便。禁忌用力屏氣排便,防再次腦出血。
9.恢復期據醫囑搖高床頭10~15○,後按耐受及適應程度逐漸搖高床頭至半卧位,每天30分鍾、1~2小時不等。
10.高血壓是本病常見誘因。服用降壓葯物要按時定量,不隨意增減葯量,防血壓驟升驟降,加重病情。
11.出院後定期門診隨訪,監測血壓、血脂等,適當體育活動,如散步、太極拳等。
腦溢血病人的飲食:
病人除需葯物治療外,合理調配飲食對康復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風病人病情如已穩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吞咽困難時,應採用鼻飼飲食,將易消化的流汁狀飲食,如濃米湯、豆漿、牛奶、新鮮蔬菜汁、果汁等分次灌入,或5-6次灌入混合奶1000-2000毫升,灌入食物不宜過熱過冷,以37℃-39℃為宜。混合奶配製所需原料為鮮牛奶600毫升,濃米湯350毫升,雞蛋2個,白糖50克,香油10克,以及鹽3克。
配製方法分三步:
(1)把洗干凈的雞蛋磕開,放入干凈盛器內,加入白糖、鹽、油,用筷子攪勻;
(2)將鮮牛奶600毫升和米湯350毫升混合煮沸;
(3)將製成的雞蛋混合液倒入煮沸的牛奶米湯中,邊倒邊用筷子攪拌,即成1000毫升混合奶。此1000毫升混合奶中含蛋白蛋質40克,脂肪40克,糖類120克,熱量4184千焦耳(1000千卡)。病人若並發糖尿病,免加白糖。
若中風病人神智清醒,但進食時有時發生嗆咳,則應給予糊狀飲食,其飲食內容為蒸蛋羹、肉末菜末稠粥、肉末菜末爛面條、牛奶沖藕粉、水果泥或將飯菜用搗碎機搗爛後給病人食用。
腦溢血患者度過急性期後,以下問題應當注意:
(l)心理護理:急性期家屬及病人的注意力在搶救生命上,而在康復期則往往急於功能恢復,要求很快自理,甚至去工作。要求用新葯、新方法治療者頗多;有部分病人表現悲觀、失望,精神抑鬱。因此,要多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要身殘志不殘、身殘也要志堅;要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力爭取得良好的預後。要與醫護人員、家庭配合好,共同戰勝疾病。「既來之,則安之」。否則,急於求愈,則容易急躁,反而不利。
(2)注意合理用葯:由於病人往往同時患有幾種病或多種症狀,本來醫生開給的葯物已有多種,親友或家屬不要自行再加用許多葯物。過多、過亂的應用葯物,對胃、肝、腎或造血系統有可能產生副作用,不但不能加快恢復,反而可引出其他問題。
(3)防止腦卒中再發;在恢復期預防再發很有意義。因為腦卒中可以突然再發,發作次數越多,每次的後遺症加起來,預後就更差,死亡率也大大增加。為了防止再發,應注意血壓平穩,食入量適宜,心臟、肺部有無合並症等。
(4)做好家庭康復:康復期一般是在家庭度過的,家屬應了解如何做好家庭康復。這一時期葯物已不是主要療法。
(5)注意康復期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基礎護理,保證病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做好特種護理,視具體病人、病情施護,如對鼻飼管、尿管、褥瘡的護理等。
(6)保證營養和入量適當:因腦卒中病人常伴失語,不能正確表達意願,或有嗆咳、咽下困難,不能保證進食,入量常有不足或過多,家屬應予足夠重視。要定食譜、定入量、定時間供給,必要時經鼻管飼給。
(7)大便通暢:大便秘結,排便時過於用力可誘發出血性腦年中、腦栓塞。為了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適當吃芹菜、胡蘿卜、水果等。必要時可用葯物,如蕃瀉時泡開水、麻仁潤腸丸、果導等。
http://..com/question/52151749.html
回答者: 西部漫行者 - 首席執行官 十四級 5-14 14:52
a.盡量讓病人保持側卧位頭高位,避免舌根後墜阻礙通氣;
b.及時清理患者口中的嘔吐物,以免誤吸入氣道;
c.盡量避免長途轉送,選就近有條件的醫療單位治療;
d.轉運前應給予脫水、降壓等治療;
e.運送過程中盡量避免震動;
f.轉送病人時應有醫務人員護送並隨時觀察病情變化;
g.有隨時進行搶救的基本設施。
h.腦溢血患者的飲食要營養豐富、低脂、清淡軟食,如雞蛋、豆製品等。進食困難者,可頭偏向一側,餵食速度慢,避免交談,防嗆咳、窒息。如果大便不暢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進水,加強適度翻身,按摩腹部,減少便秘發生。病人數天未解便或排便不暢,可使用緩泄劑,誘導排便。禁忌用力屏氣排便,防再次腦出血。
飲食:
a.香菇:含有大量的香菇瞟吟鹼,可降低或抑制膽固醇的吸收,減緩腦血管硬化。
b.黑木耳:含有能阻礙血液凝固的物質,降低血的粘稠度,防止腦血栓的形成。
c.銀耳:有明顯的降血壓和降血脂的作用。
d.蔥 :血液中過量的纖維所會使血液在血管中逐漸凝結,從而引起血栓的形成。對過量的纖維骯,蔥有特殊的破壞作用。
e.魚:經常吃魚不僅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危險,也可減少腦溢血的發生。
f.大蒜:泡酒可產生大蒜素N的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凝結的功效,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對治療血栓引起的癱瘓也有一定療效。 7 飲茶可使人體血粘度下降,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的發病率和腦梗塞的發生率。
g.生薑:中有一種近似於水楊酸的物質,能防止血液凝固,稀釋粘稠血液。
h.醋:水能稀釋血粘液。
回答者:CH_XX - 副總裁 十級 5-14 17:15
清淡一點的食物。注意血壓和情緒,不要用力,肉食不宜過多實用。
回答者:康愷文 - 魔法師 四級 5-14 17:47
他神志清楚,「說話清楚,有時表達不準確」、「右腿可以稍稍挪動,腳趾有知覺,右手指可以微微動,卻無知覺」,總體而言,情況還不算危重,此時離發病時間還不長,抓緊時間治療,預後還是比較好的。可以服用這個方子治療:炙黃芪50克,赤芍20克,當歸15克,雞血藤30克,川芎15克,紅棗10個,炒延胡20克,紅花15克。每天1副,用砂罐、砂鍋、不銹鋼鍋或者沒有掉瓷的搪瓷鍋(其它的鍋都不行)加水煎,放的水以淹沒葯物2-3厘米為宜,水沸騰後再煎20分鍾,濾出葯汁,再煎1次,濾出葯汁,把2次葯汁充分混合,然後分為兩等份,早、晚各服1份,溫服。請到正規的、大一點的中葯店去購買中葯。此外,還要在西醫指導下,按要求服用降壓葯,穩定血壓。少吃鹽(每天不超過5克),多喝溫開水,稀釋血液。
回答者: 烏影不移 - 探花 十一級 5-14 21:49
。。多種維生素葯經常吃,蜂蜜不能短,千萬不能上他大便乾燥,酒、肉一定葯讓他戒了,不能讓他生氣上火,如果理想狀態可以走路時讓他勤運動少運動,不能再讓他摔倒,甚至人和人的撞擊都不可以
回答者:louisstonecui - 門吏 三級 5-24 22:40
Ⅲ 腦血栓是由什麼引起的
血栓是血管出現堵塞的情況下形成的,可想而知,血栓歲身體傷害是很大的。腦部出現血栓,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腦血栓,對身體的損傷是更大的,嚴重了可能會危及生命。那麼腦血栓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嗎?
1、腦血栓(腦血栓形成):在腦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形成的基礎上,在血流緩慢、血壓偏低的條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著在動脈的內膜形成血栓,稱之為腦血栓。臨床上以偏癱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發生於 50 歲以後,男性略多於女性。
2、發病原因: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多見於中老年人,無明顯性別差異,它是由於腦血管壁本身的病變引起的。腦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較緩慢,從發病到病情發展到高峰,多需數十小時至數天。
這種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沒有任何先兆症狀,早晨醒來時發現偏癱或失語,這可能與休息時血壓偏低、血流緩慢有關,但也有一些在白天發病的病人,常有頭昏、肢體麻木無力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前驅症狀。
3、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是腦血栓形成最為常見的病因,由於腦動脈硬化,管腔內膜粗糙、管腔變窄,在某些條件下,如血壓降低、血流緩慢或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強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內凝集成塊,形成血栓,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從而使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而發病。
Ⅳ 腦血栓是如何出現的
腦血栓是怎麼形成的?
1、血液成分發生改變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容易出現病變並且內膜變得越來越粗糙,大量的血小板會附著在血管中或者釋放大量的化學物質。另外血液成分裡面的膽固醇、脂蛋白、纖維蛋白原增加,就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減慢了血流的速度。除此之外患上了白血病、細胞增多症等都有可能會導致腦血栓的形成。
2、血液動力學改變
腦血栓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血流量的調節、血壓的改變都會影響了腦局部的血量。若是患者血管本身存在一些病變,比如管腔的狹窄、調節功能失效等都會出現腦組織供血障礙,從而發生腦血栓。
3、血管病變
動脈硬化、腦血管的畸形、腦血栓、結核病、梅毒等都會導致腦血栓的形成。另外要是患者的動脈壁受到了創傷,比如做手術、穿刺、導管等也會引起腦血栓的形成。
如何預防腦血栓?
1、要保證充足的水量
長時間身體缺水的話就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身體裡面的廢物不能及時排出去,所以保證充足的水分可以預防腦血栓,每天飲水量要達到2500毫升以上。
2、調整好飲食
按照食物的多樣化和平衡的飲食,一定要安排好一日三餐,適當的吃具有預防腦血栓的食物比如沙丁魚、洋蔥、大蒜、芹菜、黑木耳、香瓜、草莓、葡萄、檸檬、菠蘿、鮭魚、山楂、桃仁、紫菜、韭菜、西紅柿等,這些食物都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從而防止了血液的凝固。
3、生活規律
只有保持生活的規律才可以防止疾病,尤其是可以預防腦血栓,對於老年人來說生活沒規律容易導致身體的代謝紊亂,從而促進了血栓。吃完飯後不能馬上就入睡,因為飯後血液一般都積聚在胃腸裡面,有利於食物的消化,減少了腦部的血液供應。長時間這種不良的習慣容易降低血壓,減少了腦部的供血量,慢慢的形成血栓,所以飯後半個小時之後再睡覺。
溫馨提示
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注意營養的均衡,平時可以多喝牛奶,因為裡面含有的特殊因子能夠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也可以適當的吃大豆和豆製品都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防止腦血栓效果很好。
Ⅳ 我是腦梗死已經有5、6年時間了能夠做溶栓或除栓嗎謝謝!!
腦梗死就是常說的腦血栓或腦梗塞。它的病因是供應腦組織血液
的血管發生了阻塞,血液不通,部分腦組織失去了血液供應而發生了
壞死。人們希望有一種方法能夠將阻塞腦血管的血栓溶解掉,血管可
以再通,從根本上挽救缺血的腦組織,也就是腦血管病的溶栓治療。
溶栓可產生「戲劇性」效果
溶栓治療是目前循證醫學證明的有效治療腦梗死的方法,實際上
也確實可以產生「戲劇性」的效果。經過溶栓治療,病人癱瘓的肢體
在很短時間內可恢復運動,不能言語的病人可很快恢復流利的語言表
達。
溶栓有風險
但溶栓治療遠非人們想像的那樣簡單。溶栓治療的另一個嚴重風
險是可能引起出血。溶栓葯物的應用,可能會引起全身血液凝固功能
的降低,導致出血的發生,包括皮膚黏膜出血、全身臟器出血、腦出
血等,這些可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什麼患者可溶栓
因為溶栓治療有這些風險,所以需嚴格選擇需要溶栓治療的病人。
病人年齡一般要在18~75歲之間,並經頭顱CT等證實沒有腦出血,在
CT上梗死病灶還未形成。人體腦組織對缺血非常敏感,在很短時間內
就會發生壞死,這時即使血液再通,已經壞死的腦組織也不會恢復,
並且這時的血液再通反而會引起出血。因此溶栓治療需嚴格控制時間,
一般要求控制在發生腦血管病後的3~6個小時。如頭顱CT顯示病灶已
形成,說明腦組織已發生壞死,就不能進行溶栓治療了。對於一些特
殊部位,如腦乾的梗死,因為病情凶險,不積極治療後果可能很嚴重,
可以由醫生綜合考慮後適當延長溶栓治療的時間。
溶栓要與時間「賽跑」
對於腦梗死的溶栓治療來說,真正體現了「時間就是生命」。所
以在此提醒中老年朋友,一旦出現肢體麻木無力、言語不流利等情況,
一定要及時就診,為自己的治療爭取時間。如果家人發現家裡老人叫
不醒等情況更要爭取時間,並且要到具備溶栓的相關設備和技術的醫
院就診。
還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腦血管病有年輕化趨勢,中青年人患病
的不在少數,所以這些人群中出現以上情況也要及時就診。另外,對
於有嚴重疾病、近期有重大手術史、正在應用抗血液凝固葯物等情況
的病人,不適合溶栓治療。對於症狀較輕的病人,如保守治療可以取
得很好的效果,就不用承擔風險而進行溶栓了。
溶栓後會怎麼樣
接受溶栓的病人可能有三種結果:一種是血栓被溶解掉,血管通
暢,缺血部位重新得到血液供應,病人症狀部分或全部恢復。第二種
是血栓較牢固,不能被溶解掉,血管不能再通,溶栓失敗。也有少數
病人發生血栓溶解後腦血管很快再閉塞的情況。第三種是上面提到的
出血。在發病超早期充分評估出血風險等措施,會減少出血的發生。
Ⅵ 腦血管病的原因有哪些
腦血管病,泛指腦部血管的各種疾病,包括腦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狹窄、閉塞、腦動脈炎、腦動脈損傷、腦動脈瘤、顱內血管畸形、腦動靜脈瘺等,其共同特點是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導致患者的殘廢或死亡。
腦血管病的常見疾病、病理變化和特點:
1.動脈粥樣硬化
循環血中長期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過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過低所致。
2.脂肪透明樣變性與纖維蛋白壞死
為高血壓引起,見於直徑小於200μm的穿動脈壁上,好發於基底節、內囊和丘腦。
3.纖維肌肉發育不良
特點是腦動脈的中層發生節段性纖維組織增生和退變,引起動脈的環形狹窄、區域性管壁中層薄弱和彈力層斷裂,最終使動脈管腔擴大甚至動脈瘤形成,也可引起動靜脈瘺、動脈瘤或缺血性腦梗死。
4.亞急性動脈硬化性腦病
特點為腦皮質下有局灶性的膠質增生和白質的退行性變,鏡下可見小動脈受累最多,常見基底節區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患者常有長期的高血壓病史伴進行性痴呆。
5.澱粉樣血管病變
特點為腦的中、小型動脈的中、外膜內有嗜剛果紅的澱粉樣物質沉積,受累動脈以軟腦膜下皮質支為多,是皮質下或腦葉出血的常見原因,好發於老年人的頂葉和枕葉。
6.血管炎
多與免疫機制有關,可引起管腔狹窄、閉塞,最終導致腦出血、腦梗死。
7.靜脈及靜脈竇血栓形成
為腫瘤壓迫、癌細胞栓塞、靜脈竇旁炎症、白血病、妊娠等影響血液凝集、血管壁損傷或阻礙靜脈迴流時引起。
8.腦血管痙攣
常見於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常發生於起病後48~72小時,至第5~7天達高峰,可持續3~4周。
Ⅶ 腦血栓是怎麼形成的呢
腦血栓形成的原因�
(一)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原因,以至於最新的腦血管疾病分類將腦血栓形成更名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
動脈硬化的發生與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脂過高、高血壓以及血流動力學異常有關。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被認為與血脂過高,特別是一種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物質含量過高有關。也與生活方式、營養和遺傳因素有關。如吃進的食物中含脂肪(肥肉、油脂)、碳水化合物(糖、澱粉等)過多;體力活動過少;肥胖、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其家族史(父母或/及兄弟姐妹有同樣疾病)等。最新的研究發現,動脈粥樣硬化與載脂蛋白等基因突變有關,後者是一種與脂肪代謝有關的蛋白質。�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疾病,發生在不同的器官便產生相應的疾病。如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就會得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腦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在供應腦部的大、中動脈,最容易發生狹窄的部位在頸部頸總動脈分叉處、椎動脈進入顱腔處、以及基底動脈起始和分叉處。由於血管內膜的破潰、脂質沉積形成斑塊,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沉積在斑塊上面並發生機化,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變窄,導致腦供血不足。如果病變進一步發展,血管腔嚴重狹窄甚至完全閉塞,或在狹窄的基礎上由於血液粘稠度高(俗稱血稠),在斑塊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便可發生這根血管供血區的腦細胞缺血壞死。�
(二)較少見的引起腦血栓形成的病因�
各種動脈炎症,如感染性動脈炎(結核性、寄生蟲性、膿毒性等)、膠原病性動脈炎(如一種叫做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疾病)、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各種疾病引起的高凝狀態,如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由於長期缺氧所造成紅細胞異常升高、懷孕早期的婦女由於嘔吐脫水加之雌、孕激素的升高造成高凝狀態都可能誘發腦血栓形成。此外,有一種少見的以紅細胞增多為特點的疾病叫「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得這種病的患者也容易患腦血栓形成。
Ⅷ 腦血栓的問題
一般不會的。相差知識如下:
一、腦梗塞的先兆症狀
腦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靜休息時發病,有的病人一覺醒來,發現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東西掉飯粒,舉不動筷子,這就是發生了腦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發病前有肢體麻木感,說話不清,一過性眼前發黑,頭暈或眩暈,惡心,血壓波動(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暫腦缺血的症狀。這些先兆症狀一般很輕微,持續時間短暫,常常被人忽視。
二、腦梗塞的臨床表現: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積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現的表現如下:
1、起病突然,常於安靜休息或睡眠時發病。起病在數小時或1~2天內達到高峰。
2、頭痛、眩暈、耳鳴、半身不遂,可以是單個肢體或一側肢體,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並出現吞咽困難,說話不清,惡心、嘔吐等多種情況,嚴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個病人可具有以上臨床表現中的幾種。
3、腦CT檢查的意義:腦CT檢查顯示腦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準確率66.5%~89.2%,顯示初期腦出血的准確率100%。因此,早期CT檢查有助於鑒別診斷,排除腦出血等病變。這是十分重要的,發病早期腦出血與腦血栓形成的治療有截然不同的地方。當腦梗塞發病在24小時內,或梗塞灶小於8毫米,或病變在腦乾和小腦處,腦CT檢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確診斷。必要時應在短期內復查,以免延誤治療。
4、有一種稱為「腔隙性腦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因其他病而行腦CT檢查發現此病,有的已屬於陳舊性病灶。這種情況以老年人多見,病人常伴有高血壓病、動脈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腦梗塞可以反復發作,有的病人最終發展為有症狀的腦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穩定,多年不變。故對老年人「無症狀性腦卒中」應引起重視,在預防上持積極態度。
三、腦梗塞的救護措施:
腦梗塞應盡早及時地治療,雖然不及腦出血凶險,但是病人大多年老體弱,諸多慢性病纏身,在治療上有許多謹慎用葯的情況,加之梗塞區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大,還會發生許多合並症,所以腦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較高的,而且殘廢率高於腦出血。
治療原則主要是改善腦循環,防治腦水腫,治療合並症。
1、適當地活動 可以起到改善腦循環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應卧床休息,加強護理。
2、改善腦部血循環 增加腦血流量,促進側支循環建立,以圖縮小梗塞面積。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漿、維腦路通、復方丹參注射液、川芎嗪等葯,每日1~2次,靜滴液量250~500毫升,連用7~10天。有頭痛、惡心、嘔吐或意識障礙者,可用20%甘露醇脫水治療,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療法 常用尿激酶、鏈激酶溶解血栓。用國產尿激酶2萬~5萬單位加入0.56摩爾/升10%葡萄糖液中靜滴,每日1次,每療程10天。也有人採用尿激酶頸動脈給葯治療腦梗塞,一般在發病24小時之內應用,由於採用頸動脈穿刺注葯,難度較大,必須在醫院應用。溶栓治療應早期應用的原因,是由於血栓形成的第1天內,富含水分,易溶解,這樣見效快,療程短,但要密切觀察病情,以免引起腦出血的嚴重後果。
4、高壓氧治療 經實踐證明對治療腦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腦梗塞的病殘率。宜於早期應用,每日一次,10次為1療程,每次吸氧時間90~110分鍾,必須在密閉加壓艙進行,受條件限制。
5、調節血壓,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發病的危險因素。但血壓過高的不要降壓太快;血壓過低時適當給予提高。腦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對治療不利,必須積極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及時吸痰,翻身拍背,活動肢體,預防肺炎和褥瘡發生。
四、腦梗塞的預防措施:
腦梗塞容易復發,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提倡小劑量阿司匹林口服,每日0.1~0.3克即可。其他可選用抗栓丸、西比靈、維腦路通等葯,長期服用。
出現先兆症狀時,可以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復方丹參注射液、4%碳酸氫鈉注射液靜滴,每日1次,連用7~10天。
積極治療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避免情緒激動,過度疲勞。
限制鈉鹽,控制體重,忌煙酒。重視防治發燒、脫水、腹瀉、大汗等易促發腦梗塞的情況。
參考資料:
1、什麼叫動脈硬化性腦梗塞?
動脈硬化性腦梗塞,又稱動脈硬化血栓形成性腦梗塞。是腦部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腦血管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急性腦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患者可出現偏癱、失語等腦局灶性損害症狀,屬缺血性腦血管病。以老年人多見。高脂飲食,糖尿病,吸煙等患者中發病率較高。
引起腦血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腦血栓形成,它是由於腦血管本身的病變,常因腦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內膜粗糙,管腔狹窄,在某些條件下,如血壓降低,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內凝聚成塊,形成腦血栓。另一種是腦栓塞,這是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脫落,隨血流到腦堵塞血管,引起腦栓塞。這種栓子可來自風濕性心臟病的贅生物,也可能是骨折時的脂肪栓子,或空氣進入血液引起氣栓,或腫瘤細胞脫落形成腫瘤栓塞等等。
腦血栓形成所致的腦梗塞,起病緩慢,常常在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生,這可能與休息時血壓較低,血流緩慢有關。從發病到病情發展至頂峰,常需數十分鍾甚至數天時間。而腦栓塞引起的腦梗塞,起病多較急驟,常在數秒鍾或數分鍾達高峰。
2、什麼叫出血性腦梗塞?
出血性腦梗塞系指腦動脈主幹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發生腦梗塞後,出現動脈再開通,血液從病變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進入腦組織而形成。其發病機制,可能是由於腦血管發生栓塞後,其供血區內腦組織彌漫性缺血、缺氧,血管壁尤其是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強或麻痹,當側支循環再建或過度灌流時,血流力圖通過吻合支進入已麻痹損害的血管,則導致出血。
腦梗塞後動脈血管的再通率很高。日本學者入野忠勞氏報道,血管閉塞者有40%~75%可以再開通,多數在發病後的2~3天,少部分在7天內再開通。個別病例在數月或數年後仍可再開通。國內有人通過病理生理學研究也證實,出血性腦梗塞是動脈再開通的結果。開通越快,出血機會越多;栓塞性腦梗塞發生出血性梗塞者,多於非栓塞性梗塞;大面積梗塞比小梗塞灶多見;早期應用抗凝、溶栓、擴溶、擴血管葯物以及早期外科手術等,均可促發出血性腦梗塞的發生。
出血性腦梗塞的原發病是腦梗塞,梗塞的動脈血管再通後,又合並出血。臨床特點是原有症狀和體征加重,並又出現新的症狀體征。其症狀和體征加重的程度,取決於出血量的多少,繼發出血的時間,及是否應用抗凝、溶栓、擴溶及擴血管葯物治療。一般而言,小灶滲出性出血症狀加重多不明顯。梗塞後1周內繼發出血者往往症狀較重。第2周以後再出血者,症狀多無明顯加重。早期使用抗凝劑、溶栓劑及擴血管葯物治療後,可使臨床症狀加重。症狀加重的表現是意識障礙,顱內壓高,肢癱程度加重或出現新體征等,嚴重者預後不良。有時雖無症狀惡化,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無效者,也有繼發性出血的可能。
出血性腦梗塞的發生,與病人早期活動,情緒激動,血壓波動及早期應用抗凝劑、擴血管葯物等不適當的治療有關。因此,病人早期應注意控制情緒,積極脫水治療,防止血壓波動,不宜過早地應用血管擴張葯,尤其是抗凝葯物,以預防出血性腦梗塞的發生。
3、何謂腔隙性腦梗塞?
腔隙性腦梗塞是以病理診斷而命名的,系指直徑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鮮或陳舊性腦深部小梗塞的總稱。這些小動脈閉塞後,可引起多個大小不同的腦軟化灶,最後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因梗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現不同的神經系統症狀,臨床上最常見的是頭痛、頭暈、失眠、健忘、肢體麻木、動作失調、發音困難——笨手綜合征,嚴重時可發生痴呆、偏癱、失語等。
這種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疾病。過去單純依靠神經系統檢查以及腦電圖、腦血管造影和腦脊液檢查,臨床無法確診。近年來,隨著CT和核磁共振的廣泛應用,使腔隙性腦梗塞的診斷率大大提高。
腔隙性腦梗塞是怎樣發生的呢?目前,大多認為是由於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所致。長期的高血壓可引起小動脈硬化和透明性變,從而產生血管閉塞;加之中老年的機體發生變化,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血流速度緩慢,腦血流量減少,更易導致小動脈閉塞,而發生腔隙性腦梗塞。
那麼,如何預防腔隙性腦梗塞呢?首先應積極防治高血壓,對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測量血壓,及早發現高血壓和合理治療。同時,定期作血液流變學檢查,以觀察血液粘度的動態改變,對高脂血症和高粘滯血症要積極治療。其次,要高度重視腦血管病的前軀症狀,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由於此病不通過特殊檢查不易發現,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現原因不明的性格改變或頭暈,記憶力減退,動作失調,說話含糊不清等症狀,要高度重視,不可忽視。除應注意安靜休息外,還應請內科醫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
4、怎樣診斷腔隙性腦梗塞?
(1)多在50歲以上發病,常有長期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史。
(2)起病較緩慢,症狀在數小時或數天達高峰。
(3)臨床症狀較輕,多無頭痛、嘔吐及意識障礙。
(4)神經系統體征較局限單純,如純運動性偏癱,純感覺性卒中,共濟失調性輕癱,吶吃手笨拙綜合征等。
(5)腦電圖、腦脊液、腦血管造影等輔助檢查無異常。
(6)CT可確診。常有3~10毫米的低密度區,小於2毫米的病灶CT不能顯示。
4、什麼叫出血性腔隙綜合征?
在CT應用以前,一般認為腔隙性綜合征,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表現,是大腦深部小動脈深穿支閉塞所致。而近年來隨著CT的廣泛應用,臨床醫師陸續發現腦內小量出血,也可引起類似腔隙性腦梗塞的表現,對這類病,目前稱之為出血性腔隙綜合征。
出血性腔隙綜合征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高血壓病史者多見,常在活動中突然發病,呈進行性加重,在半小時或數小時內達高峰。臨床上可出現各種類似腔隙性綜合征的表現,如單純運動性輕偏癱,單純感覺性卒中,共濟失調輕偏癱,構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征,感覺運動性卒中等。但因腦部出血量少,病灶范圍小,血腫局限,未破入腦室及蛛網膜下腔,也未累及上行網狀激活系統,一般無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亦無神志、智能及瞳孔改變。腰穿檢查腦脊液壓力不高,生化及常規檢查正常。所以,很容易誤診為腔隙性腦梗塞,而頭顱CT掃描是鑒別診斷的主要方法。臨床報道病灶多位於內囊、殼核、丘腦和橋腦等部位,呈小灶性高密度影。
出血性腔隙綜合征的發病原因,主要由高血壓引起。由於長期高血壓使腦深部的小動脈壁硬化,脂肪透明樣變、破裂、滲出而發病。
出血性腔隙綜合征預後良好,經過1個月左右的治療後,即可恢復,一般不遺留神經功能缺損。
5、什麼叫大面積腦梗塞,它與腦出血如何鑒別?
大面積腦梗塞是由腦動脈主幹阻塞所致,CT呈現大片狀低密度陰影,多為腦葉或跨腦葉分布,腦組織損害范圍較大,臨床上除表現腦梗塞的一般症狀外,還伴有意識障礙及顱內壓增高。
大面積腦梗塞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症狀較突出時,與腦出血酷似,給診斷帶來困難。頭顱 CT掃描是診斷的必要條件,但若無條件作CT時,以下幾點可作為鑒別診斷的依據:(1)大面積腦梗塞常有腦血栓病史,在發病前數日或數周常有一側肢體乏力、麻木、頭昏等前軀症狀。(2)起病於勞動、排便、飲酒、激動時,腦出血可能性大,傳統觀念認為腦梗塞常於安靜狀態下發病。(3)腦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壓病史,且絕大多數在病初即有血壓明顯升高;大面積腦梗塞多無類似現象。(4)腦出血病人起病時,就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大面積腦梗塞顱內壓增高出現相對較晚,多呈進行性加重。(5)腦膜刺激征,腦出血多見,而且出現得較早;大面積腦梗塞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現較晚。
6、何謂分水嶺腦梗塞?
分水嶺腦梗塞指兩條動脈供血區之間邊緣帶部位的缺血性損害,主要發生在半球的表淺部位,可以發生在大腦半球的單側,也可以發生在大腦半球的雙側,但臨床上以單側較多見,發病率約佔缺血性腦血管病的10%。其致病因素與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不同。最常見原因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血壓降低,或某一動脈干供血不足,使動脈近心端的供血尚可,而遠心端的末梢邊緣區供血降低,從而發生缺血梗塞。
分水嶺腦梗塞常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臨床症狀和體征取決於損害的部位和程度,大腦皮層分水嶺腦梗塞常沒有任何症狀。前分水嶺腦梗塞指梗塞帶位於大腦前動脈、中動脈之間的表淺區域,表現為一側肢體反復發作的麻木、乏力或輕偏癱。後分水嶺腦梗塞指梗塞帶位於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後動脈之間的表淺層,最常見的症狀是偏盲,以及皮層性偏身感覺障礙。皮層下分水嶺腦梗塞,梗塞位於大腦中動脈深淺之間,偏癱症狀較常見,並可有半數以上偏身感覺缺失。基底節分水嶺腦梗塞,即基底節區各組動脈血管之間的缺血梗塞,常有單純偏身運動及感覺障礙,亦可見單純中樞性面癱。
分水嶺腦梗塞僅靠臨床症狀診斷困難,CT檢查是可靠的診斷方法。
7、什麼叫外傷性腦梗塞,小兒外傷性腦梗塞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由頭部外傷引起的腦梗塞謂之外傷性腦梗塞。這種病多見於青少年,均有頭部外傷史,神經系統定位體征多出現在傷後24小時以內。而傷後2周或立即出現症狀者較少見,腦血管造影,CT或核磁共振檢查,可以幫助確診。
近年來,由於CT的廣泛應用,小兒外傷性腦梗塞的診斷率明顯提高。其發病機制,與動脈內膜損傷及血管痙攣有關。頭部外傷時,頭頸部突然的伸屈活動,造成頸部血管的牽拉,使血管壁挫傷或內膜受損,一方面直接形成創傷性血栓;另一方面可反射性的引起血管痙攣。血管痙攣本身為血栓形成提供可能。同時,因為血管損傷、痙攣,或血栓形成產生缺血改變,損傷的血管壁可成為延緩形成血栓的部位。血栓擴大或血栓脫落,栓塞了基底動脈或大腦後動脈,從而引起腦梗塞。另外,外傷性腦梗塞也可能與夾層動脈瘤形成有關。腦血管內層與中層之間,由於外傷損害後,血流撞擊作用,導致內膜與中層進行性分離,而形成夾層動脈瘤,血管腔進行性狹窄,最終導致血管閉塞。而小兒由於腦發育不健全,加之血管纖細等生理解剖特點,輕微的外傷性打擊,就可引起顱內深穿支及分支血管閉塞而發生腦梗塞。
8、為什麼清晨易發生腦梗塞?
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事,一些老年人清晨一覺醒來,卻發現一側肢體麻木無力,活動不靈活,甚至完全偏癱,或伴有不會說話等症狀。送到醫院檢查,醫生確診為腦梗塞。
那麼,為什麼清晨容易發生腦梗塞呢?目前認為與機體的動脈血壓、血漿中兒茶酚胺及纖維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晝夜變化有關。
(1)血壓波動 人由於受生物鍾的影響,�血壓具有明顯�的晝夜波動性。總體上說,人到夜間入睡後,血壓會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隨之減慢,於是便成了清晨發生腦梗塞的生理病理基礎。
(2)血液凝固性改變 有人通過連續抽血化驗24小時血液粘度,發現人體在早晨2時至6時血液中兒茶酚胺、纖維蛋白原活性增強,紅細胞壓積以及粘度均相對增高,從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強。加之人經過夜間長時間的睡眠,不吃不喝,沒有補充水分,仍繼續有腎小球濾過,導致血漿丟失,血液變得更加濃縮,粘度更大,因此易發生腦梗塞。
(3)還有學者指出,可能睡眠時姿勢的固定側卧,使頸部扭曲,壓迫頸動脈,造成供血減少或靜脈迴流不暢,與發生腦梗塞有一定關系。
鑒於以上原因,有人提出,凡具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存在的老年人,在睡眠前適當地喝些白開水,對預防腦梗塞有一定好處,尤其是對睡前喝酒較多的人更為重要。另外,夜間睡眠姿勢也應注意,防止因固定側卧而引起頸內動脈受壓。
9、腦梗塞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理是什麼?
根據臨床觀察,腦梗塞患者閉塞的腦血管再通後(溶栓或自發再通),部分病側的神經缺失反而加重。動物實驗也證實,重灌注可加重腦組織原有的缺血性損傷。可見缺血引起的腦損傷不僅發生在組織灌注不足時,更重要的發生在灌注恢復期,這種現象稱為再灌注損傷。在一定限度內,缺血時間越長,重灌注損傷越重,缺血時間相等,再灌注時間越長,組織損傷也越重。
目前認為再灌注損傷的機理與下列因素有關:
(1)無再流現象 指缺血後腦組織恢復血流後,缺血組織並未得到重新灌注,而是繼續缺血、損傷加重。其發生認為與神經細胞,內皮細胞腫脹,微血管內白細胞阻塞等造成微循環障礙有關。
(2)鈣超載 指細胞內Ca超過正常水平甚至達正常的200倍。機制是細胞膜通透性增高,鈣通道開放,Ca� 順濃度差進入細胞內。Ca超載是各種原因造成神經元壞死的共同徑路。
(3)自由基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時,灌注氧突然增加,產生大量氯自由基、損傷細胞膜及蛋白質,最後造成細胞壞死。
(4)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影響細胞功能的恢復。
(5)白細胞作用 實驗發現,缺血再灌注時腦組織有白細胞浸潤增加,用除去白細胞的血再灌注,或用抗炎葯物布洛芬減輕組織浸潤,可保護缺血組織。
10、腦梗塞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防治原則是什麼?
為了防治再灌注損傷,可採取以下措施。
(1)盡早恢復血流,盡量減少缺血時間。
(2)再灌注時低流、低壓、低溫,前二者意義在於灌注的氧的供應不致突然增加引起氯自由基生成,後者使代謝降低,代謝產物積聚減少。
(3)清除自由基 應用低分子清除劑(維生素E、A、C、輔酶Q10等)及酶性清除劑(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4)鈣拮抗劑應用能阻滯缺血時開放的鈣道,對缺血性腦組織有保護作用。
(5)改善缺血組織代謝 外源性ATP恢復細胞膜功能,改善氧化磷酸化受阻如給氫醌,細胞色素C等。
11、大面積腦梗塞怎樣治療,預後如何?
大面積腦梗塞急性期治療的關鍵是控制顱內壓,降低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促進病變腦組織功能恢復。可及時給予高滲脫水劑、利尿劑和激素等治療。亦可酌情給予腦細胞活化劑。脫水劑的應用時間,應視病情而定,一般經過1~2周治療後,若病人意識障礙消失,顱內壓已恢復正常,可給予血管擴張劑及活血化瘀葯物。但在這里需要提及的是,血管擴張葯及活血化瘀葯物,一定要掌握用葯時機,不能盲目使用,不能使用過早,否則,將會產生「盜血綜合征」,使病情加重。與此同時,還應注意控制血壓,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預防和治療並發症等綜合治療。
大面積腦梗塞由於腦組織受損嚴重,病死率和致殘率較多發性腦梗塞高。而預後決定於梗塞的部位、范圍大小及合並症或並發症的輕重等諸因素。一般而言,預後相對較差。
12、小兒外傷性腦梗塞怎樣治療,預後如何 ?
小兒外傷性腦梗塞主要是內科治療。首先要盡量讓患兒安靜休息,積極配合葯物治療。其次,可適當給予擴溶劑,擴血管葯,腦細胞活化劑及活血化瘀的中葯治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精製蝮蛇抗栓酶、胞二磷膽鹼、腦復新氯酯醒、川芎嗪、復方丹參等均可選用。一般經2~3周的治療,多能取得滿意療效。
小兒外傷性腦梗塞一般預後較好,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①腦外傷程度輕,腦內血液循環障礙多較局限。②小兒代償功能強,新陳代謝旺盛,大腦的側支循環易迅速建立。③由於臨床CT的普遍應用,為早期診斷提供了條件。④近年來,由於對腦梗塞的病理生理研究進展較快,使臨床醫生在治療時,對葯物的選擇更加合理。
13、什麼叫無肢體癱瘓型腦梗塞?
隨著CT和核磁共振的廣泛應用,臨床上經常發現一些經CT或核磁共振證實的腦梗塞,但病人確無肢體感覺和運動障礙,稱為無肢體癱瘓型腦梗塞。
發生了腦梗塞而無肢體癱瘓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可能是由於病灶較小,腦組織損害范圍小,未累及運動通路或運動通路損害較輕之故。也可能是病變多位於基底節區、頂葉、額葉、顳葉及小腦等,因大多不影響運動通路,或是較大面積,也不出現肢體癱瘓。還有人認為,CT 或核磁共振發現的腦梗塞往往多於臨床定位,這可能與病灶在大腦的「靜區」或大腦的高級功能損害未被發現有關。
無肢體癱瘓型腦梗塞局灶定位體征不明顯,主要靠CT或核磁共振檢查確診,所以,凡中老年患者,尤以男性,若平素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症時,一旦出現頭痛、頭暈、智力下降、語言障礙及精神症狀時,應及早做CT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無肢體癱瘓型腦梗塞。
14、腦梗塞的預後如何?
腦梗塞的死亡率較腦出血低,一般預後較腦出血好一些,但病情嚴重的腦梗塞,預後不佳。腦梗塞的預後與下列因素有關。
(1)與阻塞的血管大小有關 如阻塞的是小血管,腦缺血范圍小,側支循環易形成,恢復較快,預後較好。如阻塞的血管大,腦缺血范圍大,腦組織受損嚴重,臨床症狀恢復慢,預後較差。
(2)與發病速度有關 緩慢逐漸發病者,較易形成側支循環,腦缺血可逐漸代償,預後較好。急性起病者,未能建立側支循環,預後較差。
(3)與梗塞的次數和數量有關 首次發作,預後較好。但一次大面積梗塞,預後較差。發生兩次以上的梗塞,特別是兩側腦血管均受累預後較差。梗塞灶越多,預後越差。梗塞灶單一者,預後較好。
(4)與栓子的性質有關 如栓子疏鬆,在隨血液運行過程中,自身破碎,流到血流的遠端,阻塞小血管者,預後較好。而脂肪栓子、空氣栓子、細菌栓子,比心源性栓子預後嚴重。但心源性栓子引起腦膿腫者,預後較差。
(5)與局灶定位症狀輕重有關 發病後偏癱失語等定位症狀較輕,預後較好。反之,偏癱失語程度較重者,預後較差。
(6)與昏迷程度有關 昏迷程度嚴重,持續時間越長,預後越差。起病時無昏迷,以後進入昏迷,且昏迷程度逐漸加重者,預後較差。病人神志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預後較好。
(7)與有無合並症有關 如合並褥瘡,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齊,心力衰竭等,預後較差,無合並症者,預後較好。
(8)與患者年齡有關 年齡大,體質差,預後較差。年齡小,體質好,預後好。
Ⅸ 腦干出血
腦干出血比較凶險,建議去盡快去醫院住院治療。相信專業的醫生會給你最好的治療方案。我只能給你例出一些病例已及救治的方法
建議還是在醫生的知道下進行活血化淤治療注意保護凹細胞,注意抗炎積極治療,同時要注意給患者增加營養。預防腦出血的再次發生。
目的 提高腦干出血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積極實施氣管切開術、亞低溫療法以降低腦細胞代謝、晶體與膠體脫水劑聯用並兼顧腎臟保護、抗氧化腦護劑的早期大量應用、較早投用活血化瘀葯物,多學科協作及完善的護理與康復訓練。結果 18例病人中12例好轉出院;2例閉鎖狀態;2例經積極救治病情穩定,因經濟拮據放棄治療出院;2例死亡,救治成功率77.8%(含放棄治療者)。結論 腦干出血綜合救治的成功率高,收效顯著,值得向同仁推薦。
關鍵詞:腦干;腦出血 ;氣管切開術;低溫;綜合救治
中圖分類號:R743.34
腦干出血是神經系統急重症,其預後差,病死率高。我們近期成功地救治了18例腦干出血病例。茲作如下介紹,以饗同仁。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自2002.1至2004.7我科共收治腦出血148例,其中腦干出血18例,占腦出血12.62%。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齡40-65歲,平均52.4歲。起病形式:均為動態發病。既往有高血壓史16例,心肌梗塞1例,糖尿病2例,既往均無腦出血、腦梗塞史。18例病人中入院距發病時間最短為1小時,最長為4小時。入院時神志模糊或煩燥不寧8例,淺昏迷2例,中度昏迷2例,重度昏迷例6例,血壓190~220/110~129mmHg ;平均血壓197±21/118±7mmHg。所有病例均經CT檢查明確診斷,出血量在1ml~10ml之間。其中單純橋腦出血6 例,累及中腦8 例,延髓4例。破入環池或第4腦室6 例。
救治方法: 入住CCU當即吸氧、心電監護,取15°去枕卧位、頭部低溫保護、保留導尿、打開靜脈通道(留置針);即脫水降壓、腦保護劑應用;凡伴有鼾聲大作呼吸不暢者,均行氣管切開術;無高凝傾向者入院3-4天適量使用1種止血劑(6-氨基已酸或止血芳酸);48小時後下鼻飼管以保障熱量的供給和葯物的服用;燥動或出現高熱者均採用亞冬眠療法;適時應用中葯活血化瘀;預防感染、加強護理與康復訓練等。
治療結果 14例行氣管切開術,12例曾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住院天數最長50天,最短不足1 天,平均20.4天;12例好轉出院(存有不同程度後遺症:復視、周圍性面癱、一側肢體輕癱等)2例閉鎖狀態;2例經積極救治情穩定,因經濟拮據不足一周放棄治療出院;2例入院後12小時內死亡(均拒行氣管切開術),出血量均大於5ml,救治成功率77.8%(含雖救治成功但最終自行放棄治療者)。
典型病例:張某,男,55歲。發病前有過勞、飲酒,凌晨5:30下床時突感頭暈右肢無力,喚120接診,途中有嘔吐、小便失禁。即行腦CT示:「腦干二個層面片狀高密度影,伴局部水腫至第四腦室及環池受壓」。6:30抬送CCU。既往高血壓病史4年,否認有糖尿病及心梗、心絞痛史。入院體檢:T 37.2℃,P 120次/分,BP 192/120 mmHg,醒覺狀態,燥動不寧,鼾聲如眠。雙瞳孔如針尖狀,左眼裂小於對側,左鼻唇溝略淺,右肢少動,右足輕外展,雙病理征陽性。實驗室檢查:血常規WBC 9.4×109/L,中性77%,淋巴23%;電解質及腎功無異常;CCG:「陳舊性下壁心肌梗塞」。診斷:腦干出血。即予鎮靜、降顱壓(甘露醇加甘油果糖)、降壓等處理。2h後病人出現呼吸抑制,血氧飽和度(SpO2)由98%降至82%,即行氣管切開術後上述症狀改善,脈搏、血壓恢復正常。10h後病人體溫升至38.5℃即實施亞冬眠療法。實施機械呼吸至自主呼吸恢復,SpO2維持在98%以上,於72h後撤用呼吸機,仍保留氣切插管。鼻飼,每日電解質、腎功監測,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大劑量維生素C及腦甙肌肽等腦保護劑應用。住院第6日投用香丹2支加入5%GS250ml靜點qd。第8天停用冬眠,病人意識恢復,第15天拔除氣管插管即可言語。多次復查CT,第20天CT示腦干血腫完全吸收,第25天病人遺有復視、左側周圍性面癱、右肢肌力5-出院。初期病人功能姿勢體位的擺放與被動運動以及後期肢體及語言功能的訓練貫穿始終。
討論 本組治療成功率較高的經驗主要在於:①打消顧慮,積極實施氣管切開術;②積極採取冬眠療法、頭部低溫保護以降低腦細胞代謝,不過早使用促醒劑,最大限度降低病人腦功能負荷;③積極有序降顱壓治療:晶體脫水劑與膠體脫水劑(人血白蛋白)聯用;④抗氧化等腦護劑的早期大量應用;⑤適時投用活血化瘀中成葯制劑;⑥補給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⑦重點護理;⑧完善的腦血管病綜合救治體系建立與運作(卒中單元理念的實施與多學科協作)。
腦干出血並延髓麻痹、鼾聲大作頭部搖擺震動,不利腦部保護並勢必加重病情。以往因顧慮護理工作強度大、手術風險等因素,對實施氣管切開持謹慎態度。將腦干出血伴鼾聲大作作為氣切手術指征是一大膽賞識;亞低溫療法,能降低組織的耗氧量及代謝,提高對缺氧的耐受性,減輕腦水腫,保護血腦屏障[1]。早期應用亞低溫治療,還可防止或減輕腦損傷後的反應性高熱,延長脫水劑的作用時間。對繼續出血者還可使出血停止[2];在危重急性期避免過早使用腦細胞興奮激活葯物,是對腦細胞的最好保護;降顱壓治療,尤其是對高齡患者,甘露醇用量要慎,最好輔以甘油果糖。人血白蛋白的應用不僅是極好的增強免疫、營養支持葯物,同時也是提高體內膠體滲透壓降低顱內壓之良葯;應用腦細胞保護劑,包括鈣離子拮抗劑、自由基清除劑、興奮性氨基酸NMDA受體拮抗劑等,對腦干出血的救治是有益的;近年活血化瘀法治療腦出血急性期受到重視[3]。按中醫理論「離經之血為之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等理論,並結合臨床客觀「瘀血證」的依據和腦出血的自止性。早期使用活血化瘀葯對高血壓腦出血具有良好 的治療作用,安全有效[4]。抗生素及抗潰瘍葯物的早期應用對預防感染和消化性潰瘍是必要的;補給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引入「卒中單元」理念,多學科協作,全面規范的整體護理與康復訓練,是腦干出血救治成功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黃如訓,梁秀齡,劉焯霖主編.臨床神經病學[M].第一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72-173
2.秦得營,李向鋒 .亞低溫輔助治療腦出血[J]. 中原醫刊.2003,30(7):24-25
3. 王偉 .近年活血化瘀法治療腦出血急性期研究概況[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11(7):672-674
4.黃穎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0,7(5): 279-281
注:本文發表於《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05年1月第4卷第一期83-84頁
作者:陳健,系福建省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Ⅹ 怎樣預防腦血栓
腦血栓形成與長的高血壓和高血脂造成血管內膜損傷和局部血管內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阻塞和局部缺血壞死的一種病變,形成原因主要與長期的高血壓和高血脂有關,預防以上病變需要控制血壓和血脂,也需要注意低鹽低脂飲食,控制體重,適當的運動和鍛煉,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喝酒,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也需要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緊張。

心腦血管疾病的本質就是血液質量出現異常,引起血流不暢,進而出現血栓及血管病變,羅布麻內含已知植物中最豐富的芸香甙、槲皮素和生物類黃酮等200多種活性物質。實驗證明:羅布麻茶的有效成分如同生物洗血劑,長期飲用可明顯改善人體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清除血液中的自由基,常年服用化學葯的毒素和血管壁上的脂類及重金屬、鹽鹼性化合物的結晶,清潔血液,延緩血管衰老,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老年人常見的氣喘、失眠、胸悶、便秘等作用非常明顯、專家形象地稱之為「綠色人體血液清潔劑及血管軟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