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人口裡馬姓有多少人
1. 馬姓來源是什麼
出自嬴姓。
出自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後趙奢的封地馬服,屬於以居邑名為氏。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嬴氏,嬴姓出現,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即以姚為姓。
馬服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的紫山。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
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此後,馬家後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定居下來,所以《姓譜》一書中記載說,「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 後來,馬服氏又省文簡化為單姓,稱馬氏。該支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趙國都城邯鄲一帶,後逐漸遷往各地,世代相傳至今。
人口分布:
2013年,馬姓人口為1198萬人,占總人口1.06%,排名第17位。[3]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馬姓人口由78萬激增到近1250萬,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來計算,人口增長了13倍。馬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
馬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南(12.7%)、河北(11%)、山西(8.9%)、江蘇(8.8%)四省,大約佔全國馬姓總人口的41.4%;其次分布於四川(6.8%)、安徽(5.9%)、遼寧(5.8%)、陝西(5.7%)、黑龍江(4.8%)、山東(4.8%),六省的馬姓又集中了33.8%。河南為馬姓第一大省,占河南省總人口的1.6%。
黃河流域以及東北三省,約占國土面積的23.8%,馬姓人口有749萬,約佔全國馬姓人口的59.4%。黃河和長江之間的省份、寧夏大部、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內蒙古西部、新疆烏魯木齊地區是馬姓人口較多的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27.8%,馬姓有414萬,約佔全國馬姓人口的33%。其他地區是馬姓分布較少的區域,約占國土面積的48.4%,馬姓有97萬,約占馬姓總人口的7.7%。
2. 馬姓中國有多少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漢族人口為115940萬人,馬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1.05%即1217.37萬。
第7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還沒有公布。
3. 馬氏家譜全
字輩排序:
陝西神木、秦川、山西羅峪口馬氏一支字輩:「茂兆世學子惠明義福照光榮」。
陝西陝南馬氏一支字輩:「文成登元良玉啟英進昌忠孝全富貴永遠正朝堂」。
陝西榆林馬氏一支字輩:「金文玉丕振圖志川建邦」。
陝西扶風馬氏一支字輩:「承斯龍天子單銘德步廷騰世學文正國興邦永紹漢應汝先君定登雲」。
陝西馬德昭後裔馬氏一支字輩: 「乾德秉天勛澤永傳」。
陝西榆林馬氏一支字輩:有,金,戰,登,如,會,鳳,鳴,祖,賢,高。
雲南華寧回族馬氏一支字輩:「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國中遠正四德維新」。
雲南昭通馬氏一支字輩:「福壽永遠康忠孝傳家信詩書衍澤長」。
雲南魯甸回族馬氏一支字輩:「賢正義之春榮陽龍明興(德)毓林廣西成剛永長洪真」。
雲南馬氏一支字輩:「明才賢永關」。
雲南馬氏一支字輩:「恩清家普昌禮義」。
雲南東川馬氏一支字輩:國正天興順,官清明自安,賢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寬。資料已毀,口傳祖籍,南京應天府高石砍柳樹灣。
山東濟寧馬氏一支字輩:「興駿瑞照玉」。
山東陽谷馬氏一支字輩:「永雲月世德文修繼志成保守廣進化作述維令名光耀功安順忠孝吉慶祥詩書長久續興業代相傳」。
(3)日照人口裡馬姓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馬氏家譜被歷代馬氏子孫視為宗族裡的聖物,神聖不可侵犯,被鄭重地保管著。
宗族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一大特徵,家譜(又稱族譜)則是宗族文化的重要體現。一部優秀的家譜,記錄著一個家族的發源、發展及流布的歷史。馬氏家譜,正是一部部馬姓家族的發展史,是一部部維系馬姓家族的聖物。
馬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趙奢得姓始祖,邯鄲即是中華馬姓的祖源地,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
扶風郡為主要郡望,銅柱堂為主要堂號。主要分布寧夏大部、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內蒙古西部、新疆烏魯木齊地區。
2013年,馬姓人口為1198萬人,佔中國總人口1.06%,排名第17位。
趙奢即為中華馬氏的始祖,邯鄲即是中華馬姓的祖源地。因趙奢死後葬於今天邯鄲縣三陵鄉的紫山,因此紫山又稱馬服山,是世界馬姓祖山。
在遠古的舜帝時代,東夷部落首領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姓為嬴姓,伯益的後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趙城。戰國初期,趙衰子聯合魏氏、韓氏瓜分晉國後,建立了趙國。
當時,趙國公子趙奢(趙武靈王的裔孫)能文能武,以善於用兵而著稱。趙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趙奢奉命抗擊秦軍的進攻而大獲全勝,因戰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在馬服(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北),稱為馬服君,他死後便葬在封邑。
他的子孫最初以「馬服」為其姓氏,後去掉「服」字,稱為馬姓。趙奢從而就成了馬姓的得姓始祖。
家譜體例:
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和蘇洵都倡修族家乘,他們不僅親自編寫了本姓的族譜,且提出了編寫族譜的體例和方法,並逐成為後世修譜的規范。馬氏家譜於歐、蘇體皆有所采,或者乾脆將兩種融合。
如暨陽扶風馬氏宗譜》採用蘇洵「譜法」,「凡子而後得為譜,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遷高祖之父」,用「小宗之法」,即只記五。
《錫山馬氏統譜》則採用歐陽修「譜法」,而自可見之世,印為高祖,下至五世玄孫別自為世」。原則上是以遠近、親疏為別,乙遠者、疏者略之,近者、親者詳之」。
馬氏家譜採用歐、蘇兩種譜法,但不是單的模仿、套用,而是結合馬姓的家規、族等具體情況而有所變通,這就形成了獨特馬姓家譜編寫凡例。如《暨陽扶風馬氏宗凡例》有20條,其一說:「系圖為譜之綱,傳為譜之目。
凡有官爵者,制誥敕論等文當備載於譜首,無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贊、傳文亦宜附載於後,俾後之子孫得有所觀法而興起焉。」其四說:「總圖五世一提者,仿蘇老泉遺式;蓋取五世,外親盡之義也。」其五說:「各派復為旋圖,以引其傳者,蓋取曾南豐式,為分別小宗之義,明親疏也。」
對於哪些族人不能入譜,馬氏家譜一般都有明確規定,這通常與其家規、家法密切相關。
4. 馬家在全國佔多少人
馬姓約有人口1365萬,佔全國人數的1.05%。馬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52位。當代,馬姓排行第1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