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有多少物理家
⑴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1、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12、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⑵ 中國的偉大科學家有哪些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6、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實驗物理學家。1959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學士和數學學士學位,1962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65年發現反氘核
7、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8、王淦昌: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何澤慧:籍貫山西靈石,江蘇蘇州人。傑出的核物理學家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11、錢偉長: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主攻彈性力學,1942年獲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
⑶ 中國傑出的物理學家有哪些人
中國古代傑出的物理學家有:墨翟、沈括、郭守敬、宋應星、張衡和趙友欽等。
中國近代的屬美籍華人的傑出物理學家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 琦等。
屬中國的有:鄧稼先、王淦昌、錢三強、錢學森、嚴濟慈等。
⑷ 我國科學家有哪些
錢學森、錢三強、於敏、王大珩、王希季、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郭永懷、姚桐斌、錢驥,他們都是兩彈一星元勛,是為新中國國防建設奮鬥了一生的人。
介紹
楊振寧是理論物理學家,於1957年與李政道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獲得諾獎的這個成就只能算是楊振寧的次要成就。
他對於物理學發展的貢獻不亞於狄拉克、薛定諤、海森堡等人,可以說楊振寧是現今尚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之一。
⑸ 中國有哪些科學家和他的成就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4、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⑹ 中國有哪些厲害的物理學家
楊振寧,美籍華人,理論物理學家,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省合肥縣(含合肥市)。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在吳大猷指導下完成學士論文,1942年畢業後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導下研究統計物理學。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做研究生,深受E.費米熏陶,在導師E.特勒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學教員,1949~1955年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該所教授,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並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美國總統授予他1985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章。1984年12月27日,北京大學授予楊振寧名譽教授證書。
李政道,美國物理學家。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中國上海市,原籍江蘇蘇州。1944-1946年先後就讀於浙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研究院學習,1950年6月獲哲學博士學位。1953-1960年歷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倫比亞大學費 米物理教,1984年至今任哥倫比亞大學「大學教授」。
錢學森,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曾任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現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研究員。
王淦昌,1907年生,1907年5月28日生於江蘇常熟。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抗戰前回國。曾在山東大學和浙江大學任教。歷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及名譽所長、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並曾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科技顧問,中國科協副主席等職。王淦昌在粒子物理學方面造詣很深,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吳有訓(字正之)(1897~1977),中國物理學家、教育家,1897年4月26日生於江西高安。1920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隨康普頓從事物理學研究,1926年獲博士學位。1926年秋回國,先後在江西大學和中央大學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包括1938年以後在西南聯合大學的8年)。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學校長。1948年底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1949年任校務委員會主任。1950年夏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同年12月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周光召(1929~),湖南長沙人,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院。曾先後在前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和日內瓦歐洲核子中心長期工作和訪問。他在理論物理學領域作出過許多重要貢獻。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嚴格證明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1960年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這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引入了螺旋振幅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他還用色散關系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核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
錢三強,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92年逝世。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黃昆(1919.9.2-),中國物理學家。浙江省嘉興人,1937年進入燕京大學物理系學習,因學習成績優秀而年年獲學校的獎學金。1944年留學英國,1947年獲博士學位。1980年被選為瑞典科學院國外院士;1985年轉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於1947年提出的固體中雜質缺陷導致X光散射的理論,是研究固體雜質缺陷的有力手段。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父親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後,全家滯留北京,16歲的鄧稼先隨姐姐赴四川江津讀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後,鄧稼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1948年10月,鄧稼先赴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後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吳健雄(1912~1997),核物理學家,1912年5月31日(陰歷4月29日)生於江蘇太倉縣濟河鎮。她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吳促裔在家鄉創辦了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由於父母提倡男女平等,吳健雄從小就能與其兄弟一樣讀書識字。在家鄉讀完小學,1923年考入蘇州江第二女子師范學校,1927年以優秀成績從師范學校畢業,任這一所小學教師。兩年後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一年後轉入物理系,1934年獲得學士學位後,受聘到浙江大學任物理系助教,後封入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1936年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1940年獲博士學位,1942年在美國與袁家騮博士結婚,1944年參加了「曼哈頓計劃」(研製原子彈),1952年任哥侖比亞大學副教授,1958年升為教授,同年,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她名譽科學博士稱號,並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72年起提任普賓物理學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1975年曾任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女性會長,同年獲得總統福特在白宮授予她的國家科學勛章,這是美國最高科學榮譽,1978年在以色列獲得沃爾夫獎,吳健雄受聘為南就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1997年2月16日在紐約病逝,終年85歲。 吳健雄是世界最傑出的女性實驗物理學家,有「核物理女皇」、「中國居里夫人」和「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之稱。
⑺ 中國科學家有哪些人
中國科學家有: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橋梁專家、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童第周:生物學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創始人。
⑻ 中國目前7位頂級科學家
1、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1946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新中國成立後,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裕,是不會回來的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並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1950年2月,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闊教授」的待遇,沖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他滿腔熱忱地呼籲:「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2、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盡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止。後來,一度出國,在國外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棄國外優厚條件,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卓越功勛。
3、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美國要給他很好的條件和優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長期在美國工作。但是,鄧稼先並未因高官厚祿而動搖他回祖國工作的決心。1950年,他胸懷報國之志,回到了祖國,為「兩彈」的研製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4、中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參加美國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海軍部成立了海軍軍工試驗站,並希望周培源到該站工作,待遇甚優。但海軍部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在海軍部所屬單位任職便成為美國政府的公務員,外籍人員須加入美國籍才能參加。周培源當即向美方提出三條件:第一,不加入美國籍;第二,只承擔臨時性的研究任務;第三,可以隨時離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帶著妻兒離開美國回到了自己祖國的懷抱。
5、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1937年赴法國留學研究原子理論,被小居里夫婦認為他是最優秀的科研人員。1948年,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們都再三勸說、挽留。國民黨政府駐法大使惡狠狠地威脅說:「看他能上得了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明白。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下毒手。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於不顧,與夫人抱著剛剛半歲的女兒,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彈之父」。
6、被譽為「中國現代火箭之父」的錢學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氣動力專家。他早年留學美國,在馮•卡門教授的指導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1947年,剛剛36歲的錢學森被聘請為美國麻省工學院的終身教授。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到錢學森那裡,他想:「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了報效新生而落後的祖國,錢學森從1950年起在美國向其當局正式提出回國申請。但是,美國當局卻百般阻撓並加以迫害,沒收了錢學森的各種資料和書籍,並誣蔑陷害他為「間諜」,對他進行審訊和監禁,將他關押在一個孤島上,僅半個月,就使他的體重減輕了14公斤。當時美國當局聲稱,只要錢學森放棄了回國念頭,就照常給他提供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可是,錢學森寧死也要回國,始終沒有屈服。通過五年的艱苦鬥爭,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錢學森於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歸國的路程。回國後,錢學森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躍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7、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早年留學日本,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掌握科學、報效祖國,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回國後,他在浙江大學執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以吃飽,而當時日本帝國大學還答應保留他半年的工資。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大學又發來電報,請他前往任教。出於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
⑼ 中國傑出的物理學家有哪些人
一定要活著的話,楊振寧最牛。
一定要大陸籍的話,黃昆最牛。
又是大陸籍,又是活的,容我想想 ...
以上是我認為的兩個「最」,其他大牛還有謝希德,吳健雄,李政道,高錕,王竹溪,丁肇中,崔琦等,還有中國物理奠基人饒毓泰,葉企孫等。
中國十大物理學家簡介和名言
1、楊振寧
簡介楊振寧,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物理學
獎獲得者。1957年由於與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於1954年提出的規范場理論,則於70年代發展成為統合與了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此外並曾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卓越的重大貢獻。名言成功的奧秘在於多動手。
2、李政道
簡介李政道,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
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
名言如果沒有一個所有的錯誤都犯了以後,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對的。
3、丁肇中
簡介丁肇中,1936年出生,美國實驗物理學家。漢族,祖籍山東省日照市濤雒,華
裔美國人,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並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類似的英文字母「J」將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名言最浪費不起的是時間。
4、鄧稼先
簡介鄧稼先,中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兩彈」元勛,先後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和美
國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回到祖國;他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鄧稼先被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名言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平。
5、高錕
簡介高錕,華裔物理學家,高錕為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華文媒體譽之為「光
纖之父」、普世譽之為「光纖通訊之父」,正是光纖通信為當今互聯網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名言可以說不聽話就是頑皮,但如果做一點不正常的東西,人家沒有做過的,那個
不應該算是頑皮的,那個是「小孩子的自由」。
6、王淦昌
簡介王淦昌,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
開拓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奮力攀登,取得了多項令世界矚目的科學成就。
名言黨的信任,人民的重託,自己幾十年來的追求、期望,都落實到我將要接過的
這一副沉沉的擔子上。我有許多話要說,但當時我只說了一句話:「我要以身許國。」。
7、錢三強
簡介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
字學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婦的學生,又與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他是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人稱他領導的研究所「滿門忠烈」。
名言古往今來,能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攀登的結果。
8、錢學森
簡介錢學森,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領域的世界
級權威、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創始人,是二十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堪稱二十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傑出的科學家,他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和其恩師馮·卡門並駕齊驅的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錢學森同志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傑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名言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9、嚴濟慈
簡介嚴濟慈,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曾在上海大同大學、中國工學、暨南大學
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學任教授。在巴黎大學光學研究所和法國科學院大電磁鐵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曾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兼鐳學研究所所長、物理學會理事長。名言要教好書,除要有真學問外,一要大膽,二要"少而精",三要啟發學生,
識別人才。
10、朱棣文
簡介朱棣文,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生於美國聖路易斯;因「發展了用激光冷卻和捕
獲原子的方法」而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
名言我們不一定要是天才,但我們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計劃;我們會時常受到挫折,
但不要失去熱情。
⑽ 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都有誰
1,吳有訓 (1897-1977),江西高安人,吳有訓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具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任過清華大學教授、西南聯大教授,楊振寧、李政道當時都是西南聯大的學生。
2、錢三強,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92年逝世。
3,黃昆院士 男 1919年9月出生於北京,黃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對固體物理學作出了許多開拓性的重大貢獻。是我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昆於2005年7月6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6歲。
4,(1891—1968) 饒毓泰,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研究了氣體導電過程,對低壓汞弧放電機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倒斯塔克效應、分子光譜等方面取得很有意義的研究成果。畢生致力於我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事業。創辦南開大學物理系;長期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設研究實驗室,使北京大學物理系迅速位居國內物理教學和研究的前列。執教40餘年,培養了吳大猷、馬仕俊、馬大猷、郭永懷、虞福春、黃昆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物理學家,為我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5,王淦昌 (1907~),中國核物理學家。生於中國江蘇常熟。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34年至1936年任山東大學物理系教授。1936年至1950年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並曾任系主任。1950年至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1年後兼任副所長。1956年至1960年任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員,1959年至1960年兼任副所長,直到1960年底回國。1961年至1978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研究院副院長。1978年至1982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1982年任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名譽所長和研究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
6,周光召(1929~),他在理論物理學領域作出過許多重要貢獻。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嚴格證明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1960年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這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引入了螺旋振幅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他還用色散關系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核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他組織領導了許多中青年對相互作用統一、CP破壞、陪集規范場、非線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論、超對稱性破缺、量子場論的大范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系等等方面作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在凝聚態物理方面,他領導的小組發展了非平衡態統一理論中的數學形式——閉路格林函數方法。他還參加並組織領導了中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1985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
7,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病去世。
8黃祖洽先生1924年10月出生於湖南長沙,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是中國核反應堆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現為中科院院士、北師大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
9,錢學森(1911.12.11-),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物理界-中國著名女物理學家-----吳健雄
吳健雄(1912-1997)江蘇太倉人。女。1930-1934年就讀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後赴美留學,獲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學位。1958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5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82年受聘為母校南京大學名譽教授,1986年又被南京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每次回國,必到南大訪問、講學,並在南大設立有「吳健雄、袁家騮獎學金」。先後以實驗驗證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和「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4年首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