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少個大將
㈠ 中國一共有多少位大將
十大將軍
1:粟裕(1907-1984)湖南省會同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
2:王樹聲(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區、縣農民協會組織部長。一九二七年參與領導黃麻起義。
3:許光達(1908-1969)原名許德華。湖南省長沙市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六年入黃埔軍校學習。
4:陳庚(1903-1961)原名陳庶康。湖南省湘鄉縣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四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
5:羅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一九二八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6:張雲逸(1892-1974)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廣東省文昌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和討袁護國戰爭。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7:肖勁光(1903-1989)湖南省長沙人。一九二零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一年赴蘇聯學習。一九二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8: 徐海東(1900-1970)湖北省黃陂縣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三十四團任代理排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和黃麻起義。
9:黃克誠(1902-1986)湖南省永興縣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國民革命軍任營政治指導員、團政治教官。參加了北代戰爭和湘南起義。
10:譚政(1892-1974)原名譚世銘。湖南省湘鄉縣人。一九二七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特務營任文書、書記。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
㈡ 新中國的大將有多少位
開國上將是55名.大將只有10名. 共和國的榮耀-依舊健在的開國上將 1955年9月在中南海懷仁堂向眾多的將帥授銜之際,全軍上下,共授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少將798名。之後,又補授上將2名、中將2名,補授、晉升少將562名,到1965年以前共授少將以上將帥1614名。從此,1600多將星便以其璀璨的光輝誕生在中華民族歷史的天幕中了,令世人矚目,令世人敬仰,令中國人民自豪,令中華民族驕傲。
㈢ 中國現有多少將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至1965年,有1604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福建出現了83位開國將軍,包括3位將軍、9位中將和71位少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還沒有將軍。他們都以官銜稱呼。總司令,參謀長,總司令。到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時,共有1038人被授予少將軍銜。
(3)中國多少個大將擴展閱讀:
其中帥10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成、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大將10人:蘇煜、徐海東、黃克澄、陳耕、譚正、肖金光、張雲義、羅瑞青、王樹生、徐光達;
上將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1人;
1956年和1958年將分別授予175份補編;少將人數800人(1955年9月27日798人,1955年底2人),1956年3人,1957年2人,1958年1人。
1961年,從大校升為少將的有218人,1962年12人,1963年3人,1964年321人。少將總人數為1360人。
㈣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大將
1955年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10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授予55人上將軍銜,授予175人中將軍銜,授予801人少將軍銜。 十大將軍-粟裕簡介 1984年1月25日,粟裕在中顧委舉行的春節茶話會的書面發言中堅定地說:「共產黨人的氣概,從來都是知難而進的。」「我對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真理,對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光輝前途,對於共產主義事業的美好未來,是滿懷必勝的信念的。」 粟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卓越的軍事家。1907年生,湖南會同人。侗族。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井岡山斗爭,轉戰贛南、閩西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被朱德贊譽為「青年軍事家」。1934年7月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轉戰閩浙贛皖邊。1935年1月任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在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開辟浙南遊擊根據地。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獨立領導部隊開展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4月任新四軍第2支隊副司令員、先遣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江南敵後,首戰韋崗告捷。接著率領第2支隊在南京、蕪湖、潥水地區抗擊日軍。1939年8月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同陳毅一起,率部開辟了蘇南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率部挺進蘇北,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副指揮兼參謀長。10月參與指揮黃橋戰役,粉碎了4倍於己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鞏固發展了蘇北抗日根據地,開創了華中敵後抗戰的新局面。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1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蘇中區委員會書記。在臨江瀕海、交通發達的平原水網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挫敗日偽軍頻繁「掃盪」、「清剿」和「清鄉」,建成了鞏固的蘇中抗日根據地。1944年3月開始對日軍發動局部反攻,組織指揮車橋戰役,創華中敵後殲滅戰的範例。同年12月率第1師主力南渡長江,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又兼中共蘇浙區委員會書記,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浙東抗日根據地,開辟了浙西抗日根據地。1945年指揮所部在天目山區對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3次自衛反擊戰,率先實現了從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華中、華東和第三野戰軍主要指揮員,組織指揮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積累了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中央軍委常委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 十大將軍-黃克誠簡介 1902年出身於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並率部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曾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 抗戰期間,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縱隊政委,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蘇北區黨委書記。 抗戰勝利後,進軍東北,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天津解放後,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建國初期,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委。1954年後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第八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山西省副省長,中央軍委顧問。 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同彭德懷等一起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殘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 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委員,中紀委常務書記;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十大將軍-譚政簡介 1906年出生,原名譚世銘。湖南湘鄉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特務營任文書、書記。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一團秘書,紅四軍軍委秘書長、軍政治部訓練部部長,紅十二軍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副主任,陝甘寧晉綏聯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建國後,歷任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第三政委兼幹部管理部部長,中南局第一副書記,華南分局第三書記,華南軍區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中央軍委常委、顧問,國防部副部長,中央監委副書記。 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8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2歲。
㈤ 中國一共有多少位大將
1955年,新中國實行受銜,褒獎為國家做去貢獻人員,一共十位元帥,十位大將。
㈥ 中國開國將軍共有多少人
中國開國大將10人,上將100多人,中將500多人,少將1000多人,總共大約開國將軍2000人左右。
㈦ 中國現役大將有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1
㈧ 中國共有多少個大將
1955有大將軍銜,十名大將,1988年取消了大將軍銜。
㈨ 中國有幾位大將
歷史上,只在1955年授予了10個大將,後來再也沒有這一級軍銜,目前最高只到上將。
1955年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
粟裕、
黃克誠、
譚政、
肖勁光、
王樹聲、
陳賡、
羅瑞卿、
許光達、
徐海東、
張雲逸
10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
㈩ 中國一共多少大將
中國一共有十位大將。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中央軍委授予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10人大將軍銜,後被人們稱之為「十大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