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柳林鎮有多少人口
1. 柳林縣委兩會一般啥時候開
柳林縣
編輯
柳林縣位於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西麓,隸屬於山西省呂梁市。東鄰離石,西濱黃河,北接臨縣,南鄰中陽、石樓,是黃河沿岸城市之一。柳林縣總面積1287.29平方千米(2011年),轄15個鄉(鎮),257個行政村,人口32.76萬人(2011年)。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5℃,年降水量472.3毫米,無霜期平均為199天。[1]
柳林縣城所在地柳林鎮始興於明,鼎盛於清,因商賈雲集、物貿繁盛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譽。[1]
中文名稱
柳林縣
外文名稱
Liulin County
別 名
柳林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山西省呂梁市
下轄地區
柳林、穆村、薛村、孟門、留譽等
政府駐地
清河西路
電話區號
0358
郵政區碼
0333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部,呂梁西麓,黃河東岸
面 積
1287.29平方千米(2011年)
人 口
32.76萬人(2011年)
方 言
呂梁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香嚴寺、孟門南山寺、聯盛農業園、南山公園等
機 場
呂梁大武機場
火車站
柳林南站
車牌代碼
晉J
著名人物
高金,賀昌,王達成
特 產
煤炭,紅棗,碗團,芝麻餅
生產總值
232.8億元(2011年)
行政代碼
141125
縣委書記
郝繼平
縣 長
武躍飛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
▪ 地質
▪ 地貌
▪ 氣候
▪ 水文
4 自然資源
▪ 礦產資源
▪ 土地資源
▪ 水利資源
5 人口民族
6 經濟概況
▪ 綜述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7 社會事業
▪ 教育事業
▪ 社會保障
▪ 文化事業
8 交通通訊
9 風景名勝
10 名優特產
11 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編輯
柳林縣春秋時為晉國領地,戰國歸屬趙國邊邑離石。[2]
秦時屬太原郡。漢時置西河郡。[2]
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柳林縣分屬離石、藺、隰城等侯國。元朔四年(前125年)置西河郡,屬之。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廢西河郡,並入太原郡。[2]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復置西河郡,西晉時西河郡改為西河國,柳林縣分屬西河國轄下的離石、隰城、中陽三縣。北朝時期,北齊置西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西汾州下設定胡郡,置定胡縣,郡縣治所皆在今孟門鎮,柳林縣大部分屬之。後西汾州改稱石州。[2]
隋大業元年(605年),石州改為離石郡。[2]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稱石州。武德三年(620年)置西定州,治所在今之孟門鎮。貞觀二年(628年)廢西定州,改定胡縣為孟門縣,縣屬石州。貞觀七年(633年)廢孟門縣,置孟門鎮。貞觀八年(634年)廢鎮,復置定胡縣。[2]
北宋時期,柳林縣先屬石州,後屬晉寧軍。[2]
金時縣境大部屬石州治下的孟門縣。[2]
元朝初年,孟門、方山二縣並入離石,柳林縣分屬離石、寧鄉二縣。[2]
明初離石縣並入石州,隆慶元年(1567年)石州改稱永寧州,屬之。明代後期,屬山西太原府治下永寧州。清朝時期,柳林縣分屬汾州府治下的永寧州、寧鄉縣。[2]
民國元年(1912年)柳林縣境屬山西省,民國三年(1914年),永寧改稱離石,寧鄉改稱中陽,今縣境隸屬未變。民國二十六年(1937),山西省劃為七個行政區,離石、中陽屬第四行政區。[2]
民國二十九年(1940)1月,離石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蛤蟆塌(今孟門鎮石安村)成立,柳林縣屬晉西北抗日民主政權之山西省第二游擊區行政公署四專區。[2]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中陽縣解放,柳林縣境仍分屬呂梁地區四專區轄下的離石、中陽兩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離石、中陽改屬三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2月,離石、中陽改屬晉西北行政公署。9月,離石改屬興縣專區,中陽改屬汾陽專區。[2]
1951年,中陽縣改屬興縣專區。1952年7月,離石、中陽改屬榆次專區。1954年7月,方山縣與離石縣合並為離山縣。1958年11月,離山、中陽兩縣合並,復稱離石縣。1959年9月離石、中陽分治,柳林縣又分屬離石、中陽兩縣。[2]
1971年4月,從離石縣西部劃出柳林等1鎮13個公社,從中陽縣西部劃出公社組建成新的離石縣。5月離石縣革命委員會移駐柳林鎮,7月5日正式定名為柳林縣,隸屬呂梁地區。2004年5月起屬呂梁市。[2]
行政區劃
編輯
截止到2001年,柳林縣轄8個鎮、7個鄉,即柳林鎮、穆村鎮、薛村鎮、孟門鎮、成家莊鎮、莊上鎮、留譽鎮、三交鎮、陳家灣鄉、金家莊鄉、李家灣鄉、賈家垣鄉、高家溝鄉、石西鄉、王家溝鄉。[3]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
柳林縣位於山西省中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379px; top: 88px; z-index: -7480750; background: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 2016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部西緣,呂梁山麓,黃河東岸,東與離石區、中陽縣交界,南臨石樓,北毗臨縣,西臨黃河與陝西省吳堡、綏德、清澗縣為鄰。[4] 介於東經110°39′45″~110°05′33″、北緯37°08′53″~37°37′28″之間。總面積1287.29(2011年)平方公里。以柳林縣城為中心,正東至龍門垣鄉賀家嶺村東與中陽縣接界處17.85公里,正南至張家圪台鄉君君山村南與石樓縣接界處31.75公里,正西至石西鄉後河底村西黃河東岸24.4公里,南北長54.75公里。[4]
地質
柳林縣屬河東凹陷的中段,地層特點是東部地層較老,向西逐漸較新。太古界地質主要分布於柳林縣東部,約佔全縣面積5%;古生界主要分布於柳林縣中部和東部,約佔全縣面積15%;中生界主要分布於西南部,約佔全縣10%;新生界約佔全縣面積70%。[5]
構造位置為鄂爾多斯地區的東緣,呂梁山塊隆與鄂爾多斯塊接壤南北向構造帶西側。區內構造簡單,其構造基本形成態總體上表現為由北向南西漸傾的單斜構造,地層以幾度的傾角緩緩向西插入黃河底下,其間伴隨有平緩的褶曲。[5]
地貌
柳林縣屬西北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區,其海拔高度隨基岩傾斜方向由東向西遞減。由於古生代的海拔變遷和中生代燕山運動,使呂梁山構造隆起,岩層西傾,黃河河道下切,形成了東北高西南底。覆蓋在各種地貌上的第四紀黃土層,久經風雨流水的侵蝕剝蝕,被逐漸切割成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山丘交錯、支離破碎的復雜地貌單元。柳林縣東北部的王老婆山,海拔1522米,西南部三交鎮下塔村海拔607米。[6]
山地區
柳林縣東北部和三道梁一帶,海拔1250-1522米。特點是具有多個高度不等的峰嶺。山體主要由石灰岩組成,在長期的風化剝蝕和流水侵蝕作用下,水文發達下切強烈、多呈「V」型。[6]
殘塬區
本縣屬西北黃土高原最初形成的黃土地形原較平緩,單元面積大,外型也較完整。主要分布在龍門垣鄉的東垣、西垣、中垣和石西鄉的仿劉家垣、呼家垣以及高家溝鄉的大成垣等地。龍花垣鄉、成家莊鎮轄鎮和賈家垣鄉轄境內也有零星塬地。全縣殘塬總面積共20809.6畝,海拔高度在900-1300米之間。[6]
丘陵區
柳林縣大部分鄉鎮均屬此類地形。在漫長的地質發展過程中,由於內營力和外營力的相互作用,特別是流水的線蝕作用,境內除殘存無數較大整塊源地外,大部地區地段形成了墚峁和河谷相間的地貌單元。墚峁狀丘陵多,孤立峁狀丘陵少,溝谷與長墚相間分布大溝呈數枝狀排列,小溝多如羽毛。柳林縣有大小溝道15080條,其中長1公里以上的支溝道1040條。溝壑面積計99.9萬畝,占縣境總面積的50.2%。1公里以上的溝壑密度為1.79公里/平方公里。溝壑區海拔高度在610-1250米之間,相對高差200米以下。[6]
河谷區
由於流水堆積作用,三川河、黃河和大黃溝兩側逐漸形成高低不等的河谷階地、河漫灘、階地、河曲窪地和河堤窪地。河漫灘、階地主要是由於流水切割而成,河曲窪地和河堤窪地則是在人工改道、修築河堤的作用下形成。柳林縣內的河谷階地面積微小。三川河兩岸的河漫灘和階地,呈現帶狀分布,川穀平均寬度263米。[6]
氣候
柳林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及地形等的影響,夏季短促,冬季溫長。春季多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降溫快多霜凍;冬季寒冷乾燥降水少。平均日照時間2449.5小時,年平均氣溫10.5℃,最冷日(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7℃,極端最底溫度-17℃,最熱月(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4.4℃,極端最高溫度36.8℃;平均降水量為472.3毫米,歷年降水量最大值632毫米,歷年降水量最小值為37.44毫米;無霜期平均為199天,無霜期最長年份227天(出現在1975年),最短平均為171天,出現在1976年。[7]
由於受地形的影響,三川河地區全年風向頻率最大的主導風向為東北東風,其次為西南西風。黃河沿岸地區又以北風為主導風。全境風向變化帶有明顯的季節性,春季多東風,夏季多南風,秋季多西風,冬季多北風。[7]
水文
柳林縣屬於呂梁山區,為乾旱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56.3mm,蒸發量1200mm,地表經流模數20-55mm,由東向西遞增,年平均侵蝕模數8995T/km2,年侵蝕泥沙1158.6萬T。[8]
水文地質屬於兩種區域:黃土覆蓋的低山丘陵區和鬆散物堆積的河平川區。丘陵剖面多為「二元結構」由上部的第四紀次生黃土、第三紀紅土礫石層和下部的三迭紀、二迭紀、石碳紀和沉積岩層組成。大部面積為貧水區和極貧水區,貧水區面積1052.3km2,極貧水區222.11km2,較富水區僅13.6km2,佔全縣總面積的1.1%。[8]
自然資源
編輯
礦產資源
柳林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岩、煤炭、煤層氣、鋁土等。
石灰岩:柳林縣石灰岩出露總面積約50~60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礦產資源分區中的第Ⅱ區。大部分地區為石灰岩覆蓋區。境內石灰岩礦產皆賦存於奧陶系中統地層中,整個奧陶系中統地層厚450米左右,主要岩性有泥灰岩、白雲質灰岩、含白雲質灰岩、純灰岩及少量白雲岩。[9]
煤炭:柳林縣位於河東煤田腹地。儲煤面積約800平方公里,占柳林縣總面積的62%,儲量達100億噸。平均總厚151.5米。經普查勘探初步查明煤的總儲量為269 688.63萬噸,而且均是埋藏在小於500米深的礦產資源分區的第Ⅲ區。其中,柳林精查區總量為87 580萬噸,青龍普查勘探區為182 108.64萬噸,柳林縣煤炭遠景儲量80~90億噸。[10]
煤層氣:柳林縣在黃河東岸的700平方公里的含煤區范圍內,煤層氣氣源岩分布廣泛,又具有溶積較大的岩性和構造圈閉。柳林縣煤層氣儲量初步估算總生氣量為77 117.4億立方米,保存量592.92億立方米。[10]
高鋁粘土:柳林縣內石炭系中統本溪組出露比較廣泛,鋁土礦石472.79萬噸,屬中型礦床。[11]
白雲岩:柳林縣白雲岩資源主要公布於礦產資源分區中等1區的西部地帶。賦礦地層中,寒武系中統張夏組厚0~6米,寒武繫上統厚42米,奧陶系下統治里組厚45米,奧陶系下亮甲山組厚46米,共賦有5個白雲岩含礦層。遠景儲量數億噸。[12]
土地資源
柳林縣土地總面積為1287.29平方公里(2011年),摺合1931380.9畝。其中,耕地762381.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9.48%,人均佔有3.29畝。園地4754.4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25%,人均佔有0.02畝。林地217456.8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1.26%,人均佔有0.94畝。專用牧草地1920.4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1%,人均佔有0.008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9804.2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65%,人均佔有0.38畝。交通用地7415.7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39%,人均佔有0.03畝。水域37350.7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93%,人均佔有0.16畝。未利用809857.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1.9%,人均佔有3.49畝。[13]
在已利用的土地面積中,農、林、牧三項農業用地98.65萬畝(農耕地佔77.3%,林地包括果園佔22.5%,牧草地佔0.2%),占已利用土地面積的88%,非農業建設用地9.72萬畝,占已利用土地面積的8.7%,水域用地27350.7畝,占已利用土地面積的3.3%。[13]
草地:柳林縣各種牧草地共有11.3萬畝(2011年),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059%。其中,300畝以上的牧坡7塊,共計3.3萬畝。可分為山地草原類和灌木草地類。主要牧草為山地乾草。面積29418.7畝,佔300畝以上牧坡面積的88.35%。畝均產青草量200公斤。灌木草地類牧坡屬山地灌叢亞類,覆蓋度一般在50%以上。屬於本科草。面積3878.8畝,佔300畝以上牧坡面積的11.65%,畝均產青草量220公斤。
林地:柳林縣天然林樹種以側柏、白皮鬆為主,為多代天然更新的次生林。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北部,2011年林地面積達到1萬畝。[14]
水利資源
柳林縣境內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1.789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為1.5772億立方米/年,地下水為0.2208億立方米/年。[15]
境內低山丘陵區的地下水埋藏較深,三迭紀、二迭紀、石炭紀沉積岩層中,雖含有不太豐富的孔隙裂隙水,但也多從溝谷底呈下降泉出露側排。三川河河谷平川地區地下水較豐,埋藏較淺,宜於開發利用。[15]
柳林縣多年平均地表水和地下淺層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58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為1.5772億立方米/年,地下水為0.0029億立方米/年。保證率P20%、P50%、 P75%、P95%的年水資源可利用量分別為17971.43萬立方米、15106.61萬立方米、14220.64萬立方米、13343.28萬立方米。[15]
人口民族
編輯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00年,柳林縣總人口282840人。其中,男性人口147811人,女性人口135029人,總人口的性別比為109.47:100。戶籍人口279888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08%,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12.70%。總人口中,城鎮人口57309人,鄉村人口為225531人。[16]
柳林縣屬於少數民族散雜居區域,全縣共有32個少數民族成份,包括蒙古族、彝族、滿族、回族、維吾爾族、苗族、朝鮮族、土家族、壯族、布依族、藏族、侗族、佤族、羌族、土族、塔吉克族、瑤族、白族、哈尼族、畲族、錫伯族、拉祜族、達斡爾族、獨龍族、基諾族、傣族、傈僳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普米族和未識別民族,占柳林縣總人口的0.08%。[16]
經濟概況
編輯
綜述
2005年,柳林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3.38億元,同比2004年增長19.8%。人均GDP達到14000元。財政總收入達8.58億元,凈增7.14億元,同比2004年增長42.9%。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了24%、17.5%,達到1980元、6810元。[17]
2011年,柳林縣生產總值達232.8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3.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72360元。第一產業增加值2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207.4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4.4%。第三產業增加值23.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9.4%。工業占整體經濟的比重達86.9%。[17]
2011年,柳林縣財政總收入完成722207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5.4%,國稅系統完成530955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6.8%。地稅系統完成167572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44.7%。財政系統完成2368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2%。[17]
2012年,柳林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32.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3.8%。財政總收入完成72.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9.4%。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02.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3.8%。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79.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7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2.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7997元,同比2011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399元,同比2011年增長41.4%。[18]
2013年,柳林縣區生產總值完成280.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4.8%。財政總收入完成86.3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58%。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3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2.9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1226元,同比2012年增長17.9%;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596元,同比2012年增長18.7%。[19]
第一產業
2011年,柳林縣糧食播種面積20769公頃,糧食總產量達34299.82噸。比2010年同期增長11.21%。油料產量達1711噸,比2010年同期增長16.9%。紅棗產量達10000噸,比2010年同期增長6%。[17]
2011年,柳林縣養殖業豬出欄34071頭,同比2010年增長18.5%。羊出欄18662隻,同比2010年增長13.4%。家禽出欄31.45萬只,同比2010年增長54.2%。肉類總產量3785噸,同比2010年增長10.3%。禽蛋產量2159噸,同比2010年增長2.7%。[17]
第二產業
2011年,柳林縣工業生產總值378.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3.3%。加工製造業完成生產總值202.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3.78%。[17]
煤炭工業產值達191.8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4.54%,電力生產總值達6.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6.4%。有色金屬冶煉完成生產總值0.39億元,同比2010年下降12.5%。水泥製造完成生產總值1.9億元。[17]
2011年,柳林縣煤炭總產量達3541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14.1%。洗煤產量1395.7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23.8%。煤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9.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1.22%。利稅140.9億元,同比2010年增25.9%。利潤99.3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26.6%。[17]
第三產業
2006年,柳林縣三交黃河旅遊景區改制完成,年遊客總量已達3萬人次。昌盛農場被評為全國農業生態旅遊示範點,旅遊配套設施完善,具有一定的接待規模。柳林縣有旅行社6家,三星級賓館1家,柳林縣旅遊從業人員1000多人,間接推動就業3000多人。全年接待遊客近30萬人次。[20]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事業
2012年,柳林縣投資5.28億元建設新高中,出資665萬元扶持了28所城鄉幼兒園建設。投資256萬元,維修了縣鄉(鎮)32所中小學校舍。全面實現了高中階段免學費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免費義務教育。2013年用於教育資4.3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1.75%。[21]
截止到2013年,柳林縣共有中小學7所,分別是:
柳林縣第一小學
柳林縣第二小學 柳林縣實驗小學 聯盛中學
柳林一中 柳林二中[22] 賀昌中學
社會保障
2011年,柳林縣新建、續建廉租房300餘套,新建經濟適用房164套;2012年新建的500套廉租房,500套經濟適用房主體已封頂;2013年,鋪開的200套廉租房和200套公租房前期工作已完成。[21]
2013年以來,柳林縣下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826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91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51萬元,城市居民養老保險63萬元,就業專項資金625萬元,城市低保560萬元,農村低保994萬元,城鄉醫療救助400萬元。[21]
2013年,柳林縣共有28350人享受到低保。救濟金額達658萬元。2013年共擔保236戶下崗職工的小額貸款1655萬元,財政支付利息97萬元。發放大學生見習補貼218萬元補助人數281人。[21]
文化事業
柳林縣有「國國優質主焦煤之鄉」、「中國紅棗之鄉」、「山西民間藝術之鄉」等稱謂。實施文化發展促進經濟,截止到2005年底,柳林縣文化產業產值達到43,38億元,年均遞增19.8%。柳林縣加強旅遊資源整合,確定了六個文化產品項目:晉陝黃河峽谷游,清河自然風情游,柳林民俗風情游,歷史文物游,紅色革命游,紅棗藝術節和盤子文化藝術節。
交通通訊
編輯
柳林縣交通便利,307國道橫貫縣域中部。孝柳鐵路西起本縣穆村鎮,東接同蒲線孝西站,青銀高速公路與大運高速公路、太舊高速公路連接。太中銀高速鐵路和山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鐵路途經柳林,正在建設中的呂梁機場距柳林縣僅30公里。沿黃干線路、沿黃旅遊公路縱貫柳林縣。柳林縣行政村油路水泥路通暢率達到100%,形成了「四縱六橫」的縣域大交通網路。與此同時,電力、電信等城鄉基礎設施發展迅速,通訊網路覆蓋全縣。[23]
風景名勝
編輯
簡介 圖片
華
嚴
寺
柳林縣華嚴寺位於離、中、柳三地交點的本縣李家彎鄉梁家會村,南距307國道80米處。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包括山門、正殿、東西廊房以及後院僧舍磚窯14孔,瓦房2間。始建年代不祥,據寺內今存碑刻考查,該寺曾於明永樂12年(公元1414年)大修,故建築大部保存完好。有重要的考古和鑒賞價值。[24]
柳林縣華嚴寺
孟門南山寺
南山寺曾為山西永寧州(今離石)唐代官建八大寺院之首。該寺為群體建築,均建造恢宏,金碧輝煌,總佔地面積8250平方米。唐太宗、明太祖曾親蒞該寺並降諭旨,宋仁宗、金世宗、明仁宗分別為其敕賜「靈泉寺」額,並為寺中兩位高僧賜號及佛乘。北周大象至元朝至元年間先後置定湖郡(縣)、孟門縣達700餘年,共計1500餘年。[25]
名優特產
編輯
芝麻餅: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譽滿秦晉,成為人們訪親問友的必備佳品。它選料講究,工序復雜,工藝精湛,十分講究色、香、味形,在全國餅類中獨具特色。因其餅面遍撒芝麻,故而得名。[26]
碗團:是蕎麥製品,營養豐富,食用簡便,口感極佳,是馳名秦晉的一種物美價廉的風味小吃。因其用小碗蒸,熟後晾晾,可以從碗中脫下,故而得名。[26]
孟門「熬」:是一種經濟小吃,做起來又很方便,通俗地講就叫豆腐熬餅子。與隔河陝西的「羊肉泡饃」有相似之處。放鍋內一起熬片刻,澆幾滴香油盛在碗內,就可以上飯桌了。[26]
著名人物
編輯
劉志丹: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名劉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誕生於陝西省保安縣(今志丹縣)金湯鎮。1924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3月,參加紅軍東征戰役時犧牲,年僅33歲。[27]
賀昌:原名賀穎,又名其穎,表字伯聰。1906年1月19日出生於山西省柳林縣柳林鎮(原屬離石縣)一個士紳家庭。1922年5月和9月,在賀昌的領導下,太原大國民印刷廠和製革廠工人先後舉行了罷工斗爭,成為山西工人運動的開端。1935年3月10日,賀昌在率領紅軍部隊突圍時,於江西會昌河畔遭敵人伏擊,壯烈犧牲。[28]
於成龍:字北溟,號於山,清山西永寧州(分離石縣)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終年67歲,謚「清端」、贈太子太保。於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
望採納
2. 柳林鎮的簡介
柳林鎮:是湖北省隨州市隨縣下轄鄉鎮之一。
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洪山前沿、隨縣南部,位於東徑113°09′-113°18′、北緯31°21′-31°35′,距隨州市34千米。東與曾都區何店鎮接壤,南與京山縣、三里崗鎮毗鄰,西北與均川鎮相連。總面積:187.2(一說197)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其中農業人口2.3萬人。 1949年設柳林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為均川區轄鎮。1987年改市轄鎮。1997年,面積196.4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鄭家河、長嶺、高嶺、七一、雙林、古城畈、利民、豐富、金橋、界石埡、玉泉、天星、院子河、蓮花、金堰、金銀、太平、大堰、草廟、白廟山、五星、玉峰、余元、金鼎、官埡、續畈、利福27個村委會和柳林街居委會。2009年由曾都區劃歸新設立的隨縣管轄。
3. 我想知道信陽市有多少人口,有幾個縣,有多少鄉鎮,鄉鎮人口平均多少
信陽市轄8縣2區、6個管理區,總人口798.6萬。1、浉河區轄8個街道、2個鎮、6個鄉:老城街道、民權街道、車站街道、五里墩街道、五星街道、湖東街道、金牛山街道、雙井街道、吳家店鎮、東雙河鎮、遊河鄉、董家河鄉、浉河港鄉、譚家河鄉、柳林鄉、十三里橋鄉。
2、平橋區轄5個街道、5個鎮、9個鄉:羊山街道、前進街道、南京路街道、平橋街道、甘岸街道、明港鎮、五里店鎮、邢集鎮、平昌鎮、洋河鎮、肖王鄉、龍井鄉、胡店鄉、彭家灣鄉、長台鄉、肖店鄉、王崗鄉、高粱店鄉、查山鄉;上天梯管理區。
3、潢川縣轄4個街道、9個鎮、9個鄉:春申街道、定城街道、弋陽街道、老城街道、雙柳樹鎮、傘陂鎮、卜塔集鎮、仁和鎮、付店鎮、踅孜鎮、桃林鋪鎮、黃寺崗鎮、江家集鎮、傳流店鄉、魏崗鄉、張集鄉、來龍鄉、隆古鄉、談店鄉、小呂店鄉、上油崗鄉、白店鄉。
4、淮濱縣轄7個鎮、10個鄉:城關鎮、馬集鎮、欄桿鎮、防胡鎮、新里鎮、期思鎮、趙集鎮、台頭鄉、王家崗鄉、固城鄉、三空橋鄉、張里鄉、鄧灣鄉、張庄鄉、王店鄉、谷堆鄉、蘆集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5、息縣轄6個鎮、14個鄉:城關鎮、包信鎮、夏庄鎮、東岳鎮、項店鎮、小茴店鎮、城郊鄉、孫廟鄉、路口鄉、彭店鄉、楊店鄉、張陶鄉、白土店鄉、崗李店鄉、長陵鄉、陳棚鄉、臨河鄉、關店鄉、曹黃林鄉、八里岔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6、新縣轄5個鎮、10個鄉:新集鎮、沙窩鎮、吳陳河鎮、蘇河鎮、八里畈鎮、周河鄉、陡山河鄉、滸灣鄉、千斤鄉、卡房鄉、郭家河鄉、陳店鄉、箭廠河鄉、泗店鄉、田鋪鄉。縣人民政府駐新集鎮。7、商城縣轄6個鎮、13個鄉:城關鎮、上石橋鎮、鄢崗鎮、雙椿鋪鎮、汪橋鎮、余集鎮、河風橋鄉、李集鄉、豐集鄉、金剛台鄉、蘇仙石鄉、汪崗鄉、伏山鄉、鯰魚山鄉、觀廟鄉、吳河鄉、馮店鄉、達權店鄉、長竹園鄉;湯泉池管理處。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8、固始縣現轄10個鎮22鄉。它們分別是:城關鎮、段集鎮、三河尖鎮、陳淋子鎮、黎集鎮、往流鎮、胡族鋪鎮、郭陸灘鎮、方集鎮、蔣集鎮;城郊鄉、汪棚鄉、沙河鋪鄉、南大橋鄉、洪埠鄉、武廟集鄉、分水亭鄉、馬堽鄉、陳集鄉、徐集鄉、豐港鄉、張廣廟鄉、石佛店鄉、草廟集鄉、泉河鋪鄉、祖師廟鄉、趙崗鄉、柳樹店鄉、張老埠鄉、楊集鄉、李店鄉、觀堂鄉。
9、羅山縣轄9個鎮、10個鄉:城關鎮、周黨鎮、竹竿鎮、澀港鎮、子路鎮、楠桿鎮、青山鎮、潘新鎮、彭新鎮、龍山鄉、東卜鄉、廟仙鄉、莽張鄉、定遠鄉、山店鄉、鐵鋪鄉、朱堂鄉、尤店鄉、高店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10、光山縣轄2個街道、7個鎮、10個鄉:弦山街道、紫水街道、十里鎮、寨河鎮、孫鐵鋪鎮、馬畈鎮、潑陂河鎮、白雀鎮、磚橋鎮、仙居鄉、北向店鄉、羅陳鄉、殷棚鄉、南向店鄉、晏河鄉、涼亭鄉、斛山鄉、槐店鄉、文殊鄉。
4. 河南省。信陽市附近有幾個鄉鎮
信陽市下轄2區、8縣:浉河區、平橋區、潢川縣、光山縣、息縣、新縣、羅山縣、商城縣、淮濱縣、固始縣。另有羊山新區、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南灣湖風景區、雞公山管理區、潢川經濟技術開發區、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原名信陽工業城)等6個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市級委託和縣級管理職能。
信陽市人民政府駐平橋區羊山新區。
氣候條件
淮河流經信陽地區北部,信陽絕大部分地區位於淮河以南,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季風氣候明顯。信陽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魚躍。
信陽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1900-21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3-15.8℃,無霜期長,平均220-230天;降雨豐沛,年均降雨量993-1294毫米,空氣濕潤,相對濕度年均74-78%。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天氣多變,陰雨連綿,季降水日數多於夏季,季均降雨量224-316毫米。
夏季高溫高濕氣候明顯,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現,季均降水量478-633毫米。秋季涼爽,天氣多晴,降水頓減,季均降水量177-225毫米。冬季氣候乾冷,降水量少,季均降水量91-120毫米。寒冷期短,日平均氣溫低於0℃的日數年平均30天左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信陽
5. 暴雨中的柳林鎮,為何會成為重災區
引言:對於今年出現的各種自然災害是非常多的,河南省多處都發現了洪澇災害,並且在洪澇災害之後又出現疫情反彈的情況。在鄭州市洪澇災害有所緩解之後,湖北又出現暴雨情況,並且已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財產損失,對於暴雨中的湖北柳林鎮為何會成為重災區呢?
三:洪水導致柳林鎮出現斷電斷水情況。
因為柳林鎮在遭受了暴雨的侵襲之後,柳林鎮出現被洪水大面積淹沒時,但是相關人員已經進行到達柳林鎮設置物資救助點以及相關救助人員,在洪水退去之後,街道上的情況慘不忍睹。並且這次洪水的襲擊造成了柳林鎮一定的財產損失,以及出現斷電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居住和飲食問題。並且在交通方面也是需要盡快的及時修理。
6. 柳林鎮的介紹
柳林鎮是山東省巨野縣下轄鄉鎮之一,由原來的柳林鄉、張表鄉1於2001年2月6號合並而成。位於巨野縣西南部,東臨濟寧市,西接定陶縣孟海鎮,北瀕龍堌鎮,南鄰成武縣,共有人口6.2萬人,轄49個行政村,總面積123平方千米。區號:0530;郵編:274922.該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轄區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是國家重要的優質糧、棉產地和新興煤化工基地,是山東省經濟重鎮、魯西南著名的物貿流通中心。柳林,屬華北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冷夏熱,冬、夏溫差較大。區內地勢平坦,沒有山丘,盡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適宜於農林牧副漁等業發展。北木河(洙趙新河支流)、萬福河支流,流經本轄區,為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水源。該鎮的林業、畜牧、蠶桑、棉花發展迅速,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畜牧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支撐柳林經濟的半壁江山,2005年被菏澤市評為全市畜牧生產先進鄉鎮。2006年全鎮林糧、林草間作面積達4萬多畝,豐產林1萬余畝,林產品加工業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優質桑園面積已達12000畝,養蠶專業戶已發展到5000戶。棉花種植面積6萬畝以上。巨野煤田七對礦井之一的萬福煤礦位於本鎮,地質儲量5億噸,工業儲量3.26億噸,可采儲量2億噸,井型180萬噸/年,服務年限70年,目前已開工建井。
7. 柳林鎮的簡介
柳林鎮,即現在的鄭州市金水區國基路辦事處,轄柳林村、沙門村、劉庄村、路寨村、高皇寨村、杓袁村6個行政村及二十一世紀、新田、風雅頌3個社區居委會。地處鄭州市北郊,屬近郊鄉鎮,總面積50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2.5萬人,南聯市區、北依黃河,310國道、107國道、花園北路、北環道縱橫貫境,35公里的環鎮公路連接各村,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四通八達,是鄭州市北郊的一顆商業名珠。2004年柳林鎮實現生產總值 50848萬元;財政收入3956.4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7186元;連續五年蟬聯金水區「奮進杯」金杯。在河南省建制鎮綜合實力測評中位居第三位;被中央五部一委命名為全國重點鎮;跨入全國「千強鎮」行列。 有著近百年歷史和五千年的文明積淀的柳林,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間,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2004年,柳林地區生產總值508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86元,比改革開放初的1985年增長4.6倍。18個行政村全部達到市級小康村標准。馬頭崗村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全國文明村」。柳林鎮先後被河南省命名為「省重點鎮」、被國家列為「經濟發展千強鎮」。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柳林人「吃靠統銷糧,穿是補丁衣,住是茅草房,幹活聽鍾響」。如今是「吃要健康,穿講漂亮,住的樓房,用的時尚,行有車輛,干著舒暢」。 柳林鎮地處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流域,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大河村史前遺址,作為中原文化的根基和象徵聞名中外。2001年遺址博物館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被國家、河南省旅遊部門定為「黃河之旅-中華民族之魂」旅遊景點和重要文物參觀景點。
轄區駐有眾多的省直機關單位,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達30餘所,大中型市商場10餘家,鎮主幹道鄭花路兩旁居民住宅樓、商務樓鱗次櫛比,金融、保險、航空、郵電、通信等服務網店遍布,賓館、酒店、美容美發、健身娛樂場所等公共服務門類齊全。 2011年4月28日,鄭州市政府下發了「關於金水區設立豐慶路等三個街道辦事處的批復」,決定撤銷金水區廟李鎮、柳林鎮,實行城市管理體制,同時設立豐慶路、國基路和楊金路3個街道辦事處 。
批復中表示,鄭州市將撤銷廟李鎮、柳林鎮,同時設立豐慶路、國基路和楊金路3個街道辦事處。 柳林的經濟發展只是全國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一個縮影。21世紀是個充滿挑戰和發展機遇的時代,在全球逐步實現經濟一體化的國際背景下,在國家著力開發中西部地區的戰略部署下,目前,面對以省會鄭州市為龍頭的中原城市群的崛起、鄭東新區的高起點大規模開發建設和城區的北移東擴,柳林又迎來了歷史上的又一次良機。鎮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以「強鎮富民」為戰略目標,適時對全區域的經濟發展規劃作出調整,為實現新一輪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柳林無可置疑地將成為鄭州市郊最具發展潛力的熱點地區之一,柳林的明天將更加輝煌。
8. 柳林縣 幾個村
121個村
柳林縣轄5鎮20鄉。
柳林縣轄:柳林鎮、穆村鎮、留譽鎮、下三交鎮、成家莊鎮、孟門鎮、李家灣鄉、東窪鄉、賈家垣鄉、龍門垣鄉、陳家灣鄉、龍花垣鄉、軍渡鄉、薛村鄉、楊家峪鄉、莊上鄉、金家莊鄉、張家圪台鄉、葦園溝鄉、高家溝鄉、賀家坡鄉、石西鄉、吉家塔鄉、劉家山鄉、西王家溝鄉、
2000年,柳林縣總人口282840人,各鄉鎮人口: 柳林鎮 56934 穆村鎮 23217 下三交鎮 12452 成家莊鎮 14699 孟門鎮 8718 留譽鎮 8501 李家灣鄉 13737 東窪鄉 4739 賈家垣鄉 5617 龍門垣鄉 9262 陳家灣鄉 10646 龍花垣鄉 7337 軍渡鄉 6624 薛村鄉 12620 楊家峪鄉 6289 莊上鄉 9363 金家莊鄉 10850 張家圪台鄉 5940 葦元溝鄉 7303 高家溝鄉 10452 賀家坡鄉 7177 石西鄉 10267 吉家塔鄉 7363 劉家山鄉 7067 西王家溝鄉 5666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柳林縣轄柳林、莊上、孟門、成家莊、穆村、薛村、三交、留譽8鎮,王家溝、李家灣、賈家垣、石西、高家溝、陳家灣、金家莊7個鄉,分轄3個居民委員會和573個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轄34個居民小組,村民委員會轄1612個村民小組和121個附屬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