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葯有多少品種
❶ 我國商品葯材約有多少種
1999年全國中葯資源普查,中葯總數達到12800餘種。
中葯主要由植物葯和礦物葯組成。
中葯已達5000種左右,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中國各醫學院校都開設了天然葯物這門課,所講述的內容就是通稱的中草葯。
醫學應用
中葯應用理論比較獨特。中葯有四氣五味。四氣又稱四性,是指葯性的寒、熱、溫、涼。五味指葯物的辛、酸、甘、苦、咸。中草葯的氣、味不同,其療效也各異。
中草葯的應用形式多種多樣,有用葯物加水煎熟後去渣留汁而成的湯劑,有研磨成粉末狀的粉劑,還有丸劑、膏劑、酒劑、片劑、沖劑、注射劑等。
中草葯中有許多名葯,植物葯以人參、靈芝、何首烏、枸杞最為著名。礦物葯以硃砂、赭石、滑石、芒硝等為最為常用。
❷ 一般的中葯都有多少種每種都叫做什麼 有什麼用啊
病情分析:中葯的種類太多了,有幾千種。下面介紹幾種:葛根味甘,祛風發散,溫瘧往來。止渴解酒。薄荷味辛,清頭腦,祛風化痰,骨蒸宜服。知母味苦,熱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咳生津,調容養胃。黃芪性溫,收汗固表,托瘡生肌。當歸甘溫,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淤生新。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濕熱,下血堪任。扁豆微溫,轉筋吐瀉,下氣和中,灑毒能化。砂仁性溫,養胃進食止育,安胎通經破滯。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
❸ 中葯有多少種
我國葯用植物及中葯材種類繁多,新版《中葯大辭典》將收載12807種中葯材,其中葯用植物11146種,動物1581種,礦物80種。也有很多地方葯材可能未被收錄,即便是常用的中葯材都有近千種之多,所以不能給你一一寫出。
但可採用不同的分類方法,根據其目的與重點而分類:
1.按葯物功能分類——如解毒葯、清熱葯、理氣葯、活血化瘀葯等。
2.按葯用部分分類——如根類、葉類、花類、皮類等。
3.按有效成分分類——如含生物鹼的中草葯、含揮發油的中草葯、含甙類的中草葯等。
4.按自然屬性和親緣關系分類——如先把中草葯分為植物葯、動物葯和礦物葯。動植物葯材再根據其原植物原動物的親緣關系來分類和排列次序。如麻黃科、木蘭科、毛莨科等等。
❹ 我國商用葯材約有多少種
有1000-1200餘種。
中葯包括中葯材、飲片和中成葯,而中葯材又是飲片和中成葯的原料。據調查,全國用於飲片和中成葯的葯材有1000~1200餘種,其中野生中葯材種類佔80%左右;栽培葯材種類佔20%左右。
在全國應用的中葯材中,植物類葯材有800一900種,佔90%;動物類葯材100多種;礦物類葯材70一80種。植物類葯材中,根及根莖類葯材在200一250種;果實種子類葯材180~230種;全草類葯材160一180種;花類葯材60一70種;葉類葯材50一60種;皮類葯材30一40種。
藤木類葯材40一50種;菌藻類葯材20種左右;植物類葯材加工品如膽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種。動物類葯材中,無脊椎動物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種;昆蟲類葯材30一40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葯材40—60種;獸類葯材60種左右。
目前,我國各省(區)的地方標准尚無統一要求,從已出版的一些地方標准來看,其名稱、出版時間不盡一致。現將部分省、區的葯品標准收載的中葯材品種作一統計。
地方標准中,地區性慣用葯材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例如,《四川省中葯材標准》收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品種只佔11%,89%屬葯典以外品種,《雲南省中葯材標准》收載的地方慣用品種佔72%。地方標准收載的葯材具有很濃的地區特色,如四川的阿壩當歸、川中南星、川黨參、四川牡丹、康定玉竹和川南馬兜鈴等;雲南的雲白芍、金鐵鎖、珠子參、薯莨和理棗仁等。
❺ 中葯材有多少種
《中葯大辭典》收載12807種中葯材,其中葯用植物11146種,動物1581種,礦物80種。中葯材按照入葯部位:根莖、果實籽仁、葉類等等,按著自然屬性就是動物類、植物類、礦石類。按著功效又不一樣,看你說的是哪一類有多少種!——中葯材誠實通
❻ 中葯有多少種葯材
我國現有中葯12800餘種,我現用的人民衛生出版社的中葯學叢書介紹了其中521種。謝謝。
❼ 葯材有多少種
中葯包括中葯材、飲片和中成葯,而中葯材又是飲片和中成葯的原料。據調查,全國用於飲片和中成葯的葯材有1000~1200餘種,其中野生中葯材種類佔80%左右;栽培葯材種類佔20%左右。在全國應用的中葯材中,植物類葯材有800一900種,佔90%;動物類葯材100多種;礦物類葯材70一80種。植物類葯材中,根及根莖類葯材在200一250種;果實種子類葯材180~230種;全草類葯材160一180種;花類葯材60一70種;葉類葯材50一60種;皮類葯材30一40種;藤木類葯材40一50種;菌藻類葯材20種左右;植物類葯材加工品如膽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種。動物類葯材中,無脊椎動物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種;昆蟲類葯材30一40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葯材40—60種;獸類葯材60種左右。
❽ 中草葯有幾種
中草葯的種類很多,根據近年的初步統計,總數約在八千種左右,常用中草葯亦有700種左右。如此繁多的種類必須按照一定的系統,分門別類,才便於學習、研究和應用。葯物分類的方法是根據人們對於葯物認識的逐漸深化而不斷發展的。例如中國最早的葯書——《神農本草經》把當時常用的365種葯物按照毒性強弱和用葯目的不同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壽葯,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中品是防病補虛葯,有毒無毒,根據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癒疾的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這種分類方法簡單而粗糙,其中有些葯物的分類也不一定恰當。但當時,可能在避免因用錯葯物而中毒的問題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梁代陶弘景編《本草經集注》時,增葯365種,分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六類,每類又各分上、中、下三品,這是根據葯物自然屬性進行分類的開端,但仍較粗糙。直到明代李時珍編《本草綱目》一書,分類方法始有重大的發展。他採用了根據以前本草的分類方法略加修改,把葯物分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蟲、鱗、介、禽、獸、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葯物按照其生態及性質分為六十類。例如草部分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雜草等。而且他還往往把親緣相近或相同科屬的植物排列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類中的53種葯物中,有21種屬於菊科,而且其中10種是連排在一起的。這種分類方法有助於葯材原植物(或動物)的辨認與採收,對於澄清當時許多葯材的混亂情況起了很大作用。現代記載中草葯的教科書所採用的分類方法,根據其目的與重點而有不同,主要有下列四種:
1.按葯物功能分類——如解毒葯、清熱葯、理氣葯、活血化瘀葯等。
2.按葯用部分分類——如根類、葉類、花類、皮類等。
3.按有效成分分類——如含生物鹼的中草葯、含揮發油的中草葯、含甙類的中草葯等。
4.按自然屬性和親緣關系分類——先把中草葯分為植物葯、動物葯和礦物葯。動植物葯材再根據其原植物原動物的親緣關系來分類和排列次序。如麻黃科、木蘭科、毛莨科等等。
❾ 中葯材一共有多少種
全國用於飲片和中成葯的中葯一共有1000-1200種,其中植物葯材800-900動物葯材100多礦石類70-80種。
根據最新的《中華本草》(1999)記載,共有中葯8980種。如果加上其他少數民族用葯,最新統計是1280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