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到底有多少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到底有多少非物質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 2022-10-02 12:33:13

⑴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崑曲、古琴藝術、中國篆刻、中國書法、中國剪紙、雲錦織造、桑蠶絲織、青瓷燒制、宣紙製作、粵劇、活字印刷、中醫針灸、京劇、皮影戲、木偶戲、中國珠算。

孟姜女傳說、梁祝傳說、劉三姐歌謠、八達嶺長城傳說、王昭君傳說、陝北民歌、趙氏孤兒傳說、莊子傳說、黑暗傳、水鼓舞等。

截至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先後命名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珍貴財富,在世界文化寶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體現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等備受全世界的關注和重視。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正日益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化與世界和平、人類和諧和共同繁榮之間的密切關系,並藉此翹望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著影響社會現實、維護民族文化統一性的基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濃濃中華之情,是促進民族團結、保持國家統一的堅實基礎。

保護和利用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培育民族認同感,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創造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貫穿著一條抵禦時間消蝕力、保持民族文化連續性的血脈。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強烈認同感是超越社會變遷、維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紐帶。保護和利用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民族精神的凝結和綿延,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義。

⑵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
一、灘頭年畫。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寶慶(現在為邵陽市)隆回灘頭鎮漢族民間工藝品之一。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灘頭年畫的種類在最盛期達六十多種。由於歷史的原因,現存二十餘種。灘頭年畫多以祝福新年的喜慶的豐登,免除災禍的古老民間習俗為題材,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和精神寄託。
二、江永女書。
江永女書是現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別文字,婦女專用文字,它的發展、傳承及其為符號承載的文化信息構成了女書風俗。女書記錄的語言是女書流行與眾不同的永明土話。
三、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其歷史可追溯至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
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四、西安古樂。
西安古樂又稱西安鼓樂、長安古樂、長安鼓樂等,是我國境內迄今發現並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器樂樂種之一,被譽為「古代的交響樂」、「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宮廷音樂的風貌,莊重、肅穆、高雅。樂譜至今依然沿用古老的俗字譜(工尺譜系列)。
五、南音。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音樂。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

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孟姜女傳說、梁祝傳說、劉三姐歌謠、八達嶺長城傳說、王昭君傳說、陝北民歌、趙氏孤兒傳說、莊子傳說、黑暗傳、水鼓舞等,截至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先後命名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根據聯合國的《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這幾個方面: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傳統手工藝、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⑷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皮影戲: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精髓。」「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築」是古代(或遠古)確立的干支歷的基本內容。

根據古籍記載,皇帝的家族開始製作幹部和樹枝,以確定年齡。」「二十四節氣」是指特定的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在歷法中確立的「十二月建築」。北斗七星的旋轉與季節的變化密切相關。2016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⑸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如下:

1、緙絲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

⑹ 中國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3、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5、傳統體育和游藝;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合稱"文化遺產"。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達39個。

1、崑曲

入選時間:2001年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

2、古琴藝術

入選時間:2003年

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

3、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入選時間:2005年

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

4、蒙古族長調民歌

入選時間:2005年

凝聚蒙古族人民智慧結晶的音樂藝術形式。

5、中國篆刻

入選時間:2009年

於方寸間施展技藝、抒發情感。

6、中國雕版印刷技藝

入選時間:2009年

開創人類復印技術的先河。

7、中國書法

入選時間:2009年

持有的造型符號和筆墨韻律。

8、中國剪紙

入選時間:2009年

表達了廣大民眾的審美情趣。

9、中國傳統木營造技藝

入選時間:2009年

反映中國傳統社會等級制度和人際關系。

10、南京雲錦織造技藝

入選時間:2009年

存續著中國皇家織造的傳統。

11、端午節

入選時間:2009年

蘊涵獨特民族精神和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

12、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

入選時間:2009年

農樂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於一體的民族民間藝術。

13、《格薩爾》史詩

入選時間:2009年

關於藏族古代民族格薩爾神聖業績的宏大敘事。

14、侗族大歌

入選時間:2009年

傳遞一個民族的文化信息。

15、甘肅花兒

入選時間:2009年

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價值。

16、新疆《瑪納斯》史詩

入選時間:2009年

中國三大史詩之一。

17、媽祖信俗

入選時間:2009年

中國影響最大的航海保護神。

18、蒙古族呼麥

入選時間:2009年

蒙古族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

19、福建南音

入選時間:2009年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

20、熱貢藝術

入選時間:2009年

唐卡、壁畫、堆綉、雕塑等佛教造型藝術。

21、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

入選時間:2009年

中國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

22、藏戲

入選時間:2009年

反映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23、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

入選時間:2009年

一種具有製作性、技能性和藝術性的傳統手工藝。

24、宣紙傳統製作技藝

入選時間:2009年

傳統手工紙的傑出代表。

25、西安鼓樂

入選時間:2009年

中國傳統器樂文化的典型代表。

26、粵劇

入選時間:2009年

中國南北戲曲藝術的集大成者。

27、羌年

入選時間:2009年

羌族人民藉以表達對所有生靈、祖國和祖先的尊重和崇拜。

28、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入選時間:2009年

運用「編梁」等核心技術的拱架橋梁技藝體系。

29、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

入選:2009年

集紡、染、織、綉於一體。

30、麥西熱普

入選時間:2010年

是古代維吾爾先民祭祀、祈福、慶典活動的遺存和發展。

31、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

入選時間:2010年

在中國的運用始於唐代。

32、中國活字印刷術

入選時間:2010年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33、中醫針灸

入選時間:2010年

以調節人體平衡狀態而達到保健和治療。

34、京劇

入選時間:2010年

是融唱、念、做、打於一體的戲劇表演藝術。

35、赫哲族說唱藝術伊瑪堪

入選時間:2011年

一個人說唱結合地進行徒口敘述,無樂器伴奏。

36、皮影戲

入選時間:2011年

皮質或紙質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音樂和唱腔表演故事。

37、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

入選時間:2012年

自公元10世紀開始就在閩南地區廣泛傳播。

38、珠算

入選時間:2013年

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

39、二十四節氣

入選時間:2016年

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以上就是最新中國3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兒女的我們,傳承和發揚中華名族的精神文化,是我們不可推脫的責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葯、民俗這幾大類。

民間文學: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刻道、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孟姜女傳說、董永傳說、西施傳說、濟公傳說、滿族說部、河西寶卷、耿村民間故事、伍家溝民間故事、下堡坪民間故事、走馬鎮民間故事、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等。

傳統音樂:蒙古族呼麥、河曲民歌、左權開花調、蒙古族長調歌、巢湖民歌等。

傳統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陘拉花、龍舞、獅舞等。

傳統戲劇:崑曲、潮劇、弋陽腔、青陽腔、高腔、河北梆子等。

傳技藝: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首彩陶燒制技藝、石灣陶塑技藝、黎族原始制陶技藝、慢輪制陶技藝、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等。

曲藝:蘇州評彈、揚州評話、福州評話、山東大鼓、山東琴書、河南墜子、紹興蓮花落等。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吳橋雜技、聊城雜技、天橋中幡、維吾爾族達瓦孜、抖空竹、寧德霍童線獅、線獅等。

傳統美術:楊柳青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漳州木版年畫、桃花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等。

傳統醫葯: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中醫診法、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針灸、中醫養生、藏醫葯等。

民俗: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

⑺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包括:皮影戲,剪紙,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節氣,針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3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6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5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6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