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大型對撞機多少噸

中國大型對撞機多少噸

發布時間: 2022-10-02 16:05:35

1. 粒子對撞機造價近千億,高能物理研究為何如此燒錢我們造不造

中國建不建粒子對撞機?
粒子對撞機主要作用是加速兩股粒子流,使其以接近光速進行對撞,粒子在高能狀態下對撞分裂產生人類未知的物質形態,從而研究宇宙萬物的本源,該裝置可以進行基本粒子如質子、電子等對撞實驗;

粒子對撞機為了獲得超高速粒子流,通常採用環形超級磁場來加速粒子,要達到接近光速,環形磁場必須長達數百公里才能使粒子加速到實驗需求的速度;

粒子對撞機環形磁場的高強電流產生的磁場勢必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環境,因此為了避免造成環境破壞,環形磁場必須建在地下數百米深度,這就導致工程浩大,建造費用極其昂貴;

歐洲粒子對撞機建成後,在對撞實驗中發現了「上帝粒子」希格斯子,最近報道又發現了兩種新的粒子,由此可見對撞機也僅僅是高能物理研究的一個實驗裝置;

至於中國是否要建粒子對撞機,必須要經過全面論證,首先國內是否有頂級物理學家能完成相關實驗、並在量子物理領域有所建樹,其二對撞實驗能否為國民經濟發展助力、能否開發對環境影響小新能源,其三建造工程是否可以帶動相關領域技術進步、使中國在航空、材料等領域突飛猛進,其四中國是否已經有足夠的閑錢用於對撞機的奢侈消費?

綜上所述,粒子對撞機對未來科學發展的貢獻值得商榷,如果中國在天體物理、量子物理領域有大量的世界頂級科學成果,建對撞機有必要,如果缺乏相關科研人員,豈不是為他人做嫁衣?

我平時看問題的直觀判斷靈驗率很高,認為此時間節點不宜花千億人民幣去建超級強子對撞機工程,建議我國把它延後些去辦。當前要用這么多經費去搞前沿性的一些可應用的技術工程,如研究利用中微子去傳輸信息。把已知的中微子應用到實踐中去,比把未發現的新粒子去應用要相對容易些。

既使我國在十五年內發現了諾獎級的新粒子,也不見得能在二十年內能把它應用到廣泛實用性的信息領域去,有什麼比先進的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智能重要呢?不會鬧笑話把末來可能會發現比希格斯玻色子更微觀的粒子留著應用到機械領域去吧!科學家的思想和建義可不要太機械了哦!

可以預想到的是,美國和歐州人在未來十年內不會投入更多的錢到強子對撞機試驗中去,在這方面他們的心血將越來越變涼,也很清楚發現更微觀的粒子代價越來越高。或許獲得過諾獎的楊院士全面考慮過這些問題,而有些國內學者一心想尋求自身專業 探索 的快感。

雖然研究新粒子是去了解微觀問題,但要作出宏觀規劃方面的考慮!慎重、慎重、千萬要慎重!

就在11月3日上午主張建造環形電子對撞機的高能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接受多家媒體采訪,被提問最多的問題還是關於我國要建造的環形電子對撞機。
那麼為什麼主張建造這個對撞機哪?
高能物理要想發展,並且走在前沿就繞不過粒子物理標准模型,這個模型包含了61種基本粒子,其中包括了三大基本作用力的傳播子以及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其中還有一種粒子比較特殊,那就是希格斯粒子,這個粒子又被稱為上帝粒子。

希格斯粒子1964年被提出,2012年歐洲核子中心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發現了希格斯粒子。這種粒子從被提出到發現花費了將近50年的時間,至此粒子物理標准模型的最後一塊「拼圖」被找到。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質,這對於該領域的科研專家來說是一塊大蛋糕,很可能會誕生兩到三個諾獎。那麼既然要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質,那麼首先就要撞出大量的希格斯粒子,我國可能建造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一期完成後運行後可以得到至少100萬個希格斯粒子。

為什麼有人反對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哪?
反對人中的代表就是楊振寧,楊老認為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資金投入太過於巨大,和我國正在發展的國情不匹配,也會給其它基礎科學的經費投入造成影響。並且我國目前在該領域內的專家數量遠遠不夠,即使建造成功後也會需要大量其它國家的科研人員,為他人作嫁衣。

在昨天上午王院士的采訪新聞中,他特意強調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資金投入問題並不是像網上所說消耗數千億,經過多次估算資金需求大約是360億人民幣。如果在一期運行後取得很好的成就,還可以把電子對撞機變成質子對撞機,繼續進行研究,當然這360億元中不包含後期的投入。

關於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是否建造,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至少現在是看不出來的。即使現在開始建造完成一期工程也要到2030年,之後花費十年的時間運行取數據,二期工程將在2040年開始,至少要在四五十年後才能去評論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正確與否。

粒子對撞機(CEPC)到底造不造,已經爭論了幾年了。支持一方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教授、反對現在造對撞機一方是楊振寧先生。雙方都曾公開發表過意見與看法,但是從理由上,楊先生的意見更為的中肯一些。

不是不造對撞機,也不是造對撞機沒用,楊先生的看法是不支持現在造對撞機,因為耗費巨大,並且每年也需要大量的經費。譬如歐洲的LHC,前前後後6000餘名物理學家與研究學者在那裡工作過,每年需要一大筆錢來做研究經費,LHC最大的成果就是2013年發現了希格斯粒子。當初美國也曾想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建造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對撞機SSC,但後來由於某些原因撤銷了這個計劃,原本已經在建造的SSC被迫停止,30億美元打了水漂,雖然美國沒有建成大型粒子對撞機,但是人家的基礎科學研究絲毫不弱於歐洲。

建造粒子對撞機不僅是建造費用,還有後續的經費支出、維護維修、升級費用等等,這些加起來確實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也是楊先生反對的原因之一。

造不造不是我們能說的算的,造了確實有好處,可以吸引很多的學者、物理學家前來研究,也有助於我國培養相關人才,更有可能發現新的物理現象,提出新的物理問題。不造也有理由,不是不造,是不在現在造。

理論物理學家廢紙,實驗物理學家費電,然而理論最終都需要實驗來證明其正確性,高能物理的理論就是嚴重依賴實驗的典型,當物理學家們預言一種新的粒子之後,造價上千億的對撞機就要開始漫長的驗證之路。

「上帝粒子」從上個世紀下半葉被預測存在後,一直到2013年才被造價60億美元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所發現,並且這個發現只是證明了上個世紀某些高能物理理論的正確性,對於目前的人類文明來說沒有一點實質性的好處。

物理學註定就是一個燒錢的學科,高能物理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微觀粒子,而微觀粒子只能通過對撞機來產生,並且隨著理論的升級現有的對撞機功率是不足以驗證已經升級了的理論的正確性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花更多的錢造更強大的對撞機驗證更先進的理論。

歐洲目前已經准備再建造一個210億歐元的對撞機來做高能物理,而中國的王貽芳院士支持建造的大型對撞機將耗資1300億人民幣幣,這還不算建成後的維護費。

從長遠來看大型對撞機會肯定是要製造的,但前提是我們有這些「閑錢」去建造它,其實楊振寧建議的是中國在三五十年後再建造大型對撞機,因為那時候肯定比現在國強民富。

某種意義上來說物理學家就是地球上最開心的人,雖然他們動動嘴就能讓國家花費上千億建造大型對撞機,但是 歷史 已經證明一個國家如果不注重科學技術就是要挨打的,所以也只能「痛並快樂著」

不造

其實根本不是造的問題,有錢當然要造。問題是,我們是不是得花那麼多造。
為啥造價昂貴?
其實我們平時買機械產品,都會有一個精度的說法,尤其是精度越高,造價就越貴。而我們知道,高能物理的研究是在亞原子級別的,電子和質子的尺度都在10的15次方上下,而要控制它們往一個方向上迎頭撞到一起,這個技術難度不是一般的高。整個操作要比市面上幾乎絕大多數的儀器的誤差還要小得多,所以僅僅從這一點上看,它就不會便宜。

其次,它的耗電量運營成本維護成本也搞得離譜,畢竟是要在這么小的尺度內實現操作。這後期的投入都不會小。

目前最有名氣的對撞機是LHC,全場27KM。它的造價摺合人民幣就過了千億。

成本和收益的考慮
其實要不要造這個問題,如果僅從學術研究的角度考慮,那是一定要造的,因為它一定會對基礎物理的研究有幫助的作用。

但是很多事情並不是說,有必要就一定要造。因為這也要考量成本和收益的。對撞機其實就是一種成本相當高,但是收益未可知的項目。很多國家其實都是看哪個項目最有可能有可觀的成果才做哪個的。

而我們國家在引力波,黑洞,量子通信,暗物質,暗能量方面的投入都過了千億。如果還在這方面繼續投入的話,某種程度是沒啥問題,但確實會增加很多科研經費。

而楊振寧覺得,高能物理如果還是用對撞機,不僅效益不大,而且費錢費力,如果把這些錢都投入到其他更需要錢更能出成果的領域,那豈不是更好?

當然不造。花錢多而且大概率要大比例超支還是第二位的問題,第一位的問題是:這東西有啥用啊?

說是支持高能粒子研究,問題是,高能粒子研究已經幾十年沒有能夠影響人類生活支持應用學科發展的成果了。就拿王院士要花幾千億「進一步測量」的「希格斯粒子」來說,這東東2012年發現,也是號稱多麼偉大多麼超級的成果的。對這些高大上我們完全無異議,我們關心的是:這東西發現至今也若干年了,別說有什麼實用價值了,有誰能搞清楚這東西可能對應用學科對人類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嗎?

搞工程的都知道,成本和收益是可行性研究最根本的兩個問題。如今對撞機的成本明擺著極其高昂,而且大概率要大比例超支;收益方面更糟糕,根本沒有什麼明確的新目標,壓根是「撞了再說」。唯一能提出來的是對希格斯粒子之類「進一步測量」,可是這些要花海量資源「進一步測量」的對象,是幾十上百年裡沒人能搞清楚有什麼用的玩意。

成本高昂,超支風險極大,收益卻連一個基本的方向甚至思路都沒有,這種東西,別說項目審批是否能通過了,連審批流程都不可能進入才對。搞工程的人誰要是敢提交這么一份申請,信不信立項委員會的人能直接把申請摜你臉上?

對撞機是一種粒子加速器,可以將正反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然後讓正反粒子迎頭相撞。大型粒子對撞機是高能物理實驗的最強有力設備,同時也被很多人視為燒錢的無底洞。不僅建造對撞機需要大量的資金,後期的使用及維護也要消耗大量資金,並且對更高能量的追求是粒子物理學家的不懈努力。

電子、質子的尺寸很小,目前實驗測量到的它們直徑的上限要小於十的負15次方米,要讓這樣小的粒子迎頭相撞,必須將它們限制在很窄的范圍內運動。目前世界最大對撞機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設計成環形的,其周長達到了27千米,裡面接近光速運動的正反質子流,寬度是在納米(十的負9次方米)的數量級。僅憑這一點就可以感受到其需要有多麼高超的技術,這背後當然也需要有資金去進行技術支撐。

環形對撞機的優勢是可以通過改變磁場及電場的強度讓粒子在固定的環內多次加速,磁場越強、環的半徑越大就越能夠將粒子加速到更高的能量。為了獲得更強的磁場,需要將一些材料冷卻到零下二百餘攝氏度,以期用通電後的超導體產生強大的磁場。另外,對撞機的環內還需要保持高真空,還需要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記錄。等等嚴格要求使得對撞機是一個耗電大戶,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運行起來耗電功率能夠達到200兆瓦。

更可怕的是,粒子物理學家對更高能量對撞機的追求似乎是沒有止境的,他們不滿足於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能量,還要建造周長達到100千米的超大型對撞機。這台對撞機若是真的建成了,後期維護及使用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對撞機對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基本組成發揮過關鍵的作用,在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被發現後,粒子物理的標准模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關於希格斯粒子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不過和之前比起來,高能物理的確是遇到了瓶頸期。一些理論預言的存在與粒子相對應的超對稱粒子,並且希望用對撞機發現這樣的粒子。可事實上,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中根本沒有發現過超對稱粒子存在的痕跡,幾乎宣判了超對稱粒子的死刑,這讓支持超對稱理論的物理學家甚是失望。至於還要不要建造超大型對撞機,支持和反對的還在爭論著,我等保持觀望即可。

物質是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

高能粒子對撞機沒有正確的物理理論指導,是「盲人摸象」!

2. 粒子對撞機造價近千億,這樣燒錢的設備我們該不該造

粒子對撞機造價近千億,這樣燒錢的設備我們該不該造?

理論物理學家廢舊紙張,實驗物理學家耗電,殊不知理論最後都必須 試驗來證實其准確性,高能物理的理論便是比較嚴重依靠試驗的典型性,當物理學家們推測一種新的顆粒以後,工程造價幾億元的對撞機就需要逐漸悠長的認證之途。

某種程度上而言物理學家便是地球上最開心的人,盡管她們動動口就能讓我國耗費幾億元建造大型對撞機,可是歷史時間早已證實一個國家如果不重視科技進步便是要挨揍的,因此也只有「痛並快樂著」

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希望看完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還有別的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區一起討論。

3. 中國什麼時候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對撞機

希望在2035年前努力實現一個較近期的目標

對中國來說,這個對撞機將是一大飛躍。中國目前最大對撞機的周長僅為240米。

不過,中國要在對撞機領域占據支配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粒子物理學家吉多·托內利說,中國的主要弱點在於,高能物理學界的規模較小。如果中國想最終主辦一個超級對撞機項目,那麼肯定是一個國際項目,因為「沒人能單獨完成這項工作」。

4.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

科學,細心地玩味起來,並不是別的,而是正確的判斷力和理解力。——斯坦尼斯瓦夫

科學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在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回望中國的崛起之路,在背後支撐的是日漸強大起來的科技實力。所謂,科學界的一小步,就是國家的一大步。

穩中求進反對建造

科學界是一個充滿勵志、智慧和知識的領域,不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也十分重要。那些在科學界有著一席之地的科學家們更是擁有著敏銳的眼光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對於某件事情也有自己看法和見解。因此在科學界,圍繞一項重大科學決策爭得面紅耳赤是再正常不過的。

在未來,若我國的大型對撞機研究出了成果,則意味著中國科技將有機會領先西方,但是即使如此,恐怕也只是停留在基礎理論階段,並非實用技術。而一旦失敗,損失財力物力之外,各個合作國一拍而散,恐怕最後只落得中國為這巨大的失敗背鍋。

所以,決定國家命運的核心技術並不簡單地靠砸錢就可以,這個所謂的機遇是否真的應該及時付諸行動,需要十分周全的考慮和驗證,結果如何還有待科學界最終的商榷。

5. 大型強子對撞機有多大

它的周長有17英里(約27.3千米)。

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確實很龐大,它的周長有17英里(約27.3千米),是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對撞機。但是它名字後部分有一定的誤導性。這是因為在LHC中對撞的只是強子內部很小的部分,而不是強子本身。

強子是由誇克和膠子組成的復合粒子。其中膠子傳遞著強相互作用力,讓誇克緊緊地粘在一起,形成單個粒子。LHC中最主要的對撞粒子是被稱為質子的強子。質子由三個誇克和難以計數的膠子組成。(質子又進一步組成原子,而原子構成世界萬物)

如果把一個質子放大到籃球那麼大,它看起來會顯得空盪盪。和原子一樣,質子也幾乎完全是空的。質子中的單個誇克和膠子是非常小的,只有不到整個質子直徑的萬分之一。

6. 中國花360億建造的大型對撞機有什麼用處

2000多年前,希臘人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了。對於空間,對於物質,他們有很多想法——雖然,這些想法可能跟現在的科學理解不太一樣,但事實上,2000多年前他們能提出這些思想,是非常了不起的,表示當時他們的文明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所以我們需要一台能產生足夠量Higgs粒子的新機器,使測量能夠達到1%的精度,從而摸到上限、把新物理給找出來。同時這個加速器會是世界上能量最高、通量最大的同步輻射光源,所以它的用處非常廣泛。

7. 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有什麼用楊振寧等科學家為何反對我國建造

提起大型強子對撞機,大家想起的可能是撞出黑洞,有人想起的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對撞機撞出黑洞是來自於人們對黑洞這種奇異天體的恐慌,而撞出希格斯玻色子則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最輝煌的實驗成就。

你贊成我國建造對撞機嗎?

從網上科學興趣群里了解到,絕大多數非高能物理專業的科學愛好者都是支持楊振寧的,那麼你認為我國該建不該建?

(以上圖片來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8. 粒子對撞機造價近千億,高能物理研究如此燒錢,我們還要不要造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尖端科研領域,都面臨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這些領域動輒都需要天文數字的資金投入,就拿生物科研來說,一種新型葯物的研發往往需要投入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前期經費,因此市面上才會出現很多為人詬病的「高價葯」。高昂的研發費用和後期的利潤回收成為科學和應用的劇烈沖突點,因此很多尖端科技的市場應用和核心技術往往都掌握在經濟發達的國家手中,據統計,全世界能夠獨立投入資金進行尖端科學研究的,只有不到十五國家,而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恐怖巨獸」,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完成,它就是大型粒子對撞機。

詩韻說:雖然反對派中有楊振寧教授這樣全球聞名的物理大師,但是支持建造的陣營中也有李政道、丘成桐這樣的科學巨咖,正是因為這些人類頂級頭腦的激烈交鋒,加上千億人民幣的資金消耗,才讓這個科研項目顯得格外不同,網路上對此也出現很多不同的聲音,全民討論的高潮一波接著一波,而大型粒子對撞機除了自己擔負的科研使命,是否能為中國科研挽回失去的「真心」,才是它最重要的任務。

9. 世界上最高的對撞機是哪個國家的

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對撞機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粒子物理科學家為了探索新的粒子,和微觀量化粒子的『新物理』機制設備,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設備,英文名稱為LHC(Large Hadron Collider)。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現在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坐落於日內瓦附近瑞士和法國的交界侏羅山地下100米深·總長17英里(含環形隧道)的隧道內。2008年9月10日,對撞機初次啟動進行測試。

過程及目的

建造過程和探索微觀粒子的目的

大型強子對撞器,英文名稱為LHC(Large Hadron Collider)是一座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粒子加速器與對撞機,作為國際高能物理學研究之用。地理坐標為北緯46°14′00″,東經6°03′00″46.23;6.05,LHC已經建造完成。

大型強子對撞機將是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來自大約80個國家的70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由40個國家建造。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設備。它是一個圓形加速器,深埋於地下100米,它的環狀隧道有27公里長,坐落於在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又名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橫跨法國和瑞士的邊境。

為了節省成本,物理學家們沒有開鑿一條昂貴的新隧道來容納新的對撞機,而是決定拆掉原來安置在歐洲原子核研究中心的正負電子加速器,代之以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所需要的5萬噸設備。當兩個質子束在環形隧道中沿著反方向運動的時候,強大的電場使它們的能量急劇增加。這些粒子每運行一圈,就會獲得更多的能量。要保持如此高能量的質子束繼續運行需要非常強大的磁場。這么強的磁場是由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超導電磁體產生的。物理學家們最希望建造的是一個30公里長的機器,它能以至少5千億電子伏的能量將電子和正電子一起粉碎。目前;對撞機已經發現了『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升級後發現『誇克奇異重子』五種誇克的『味變』集合體存在,改造升級能量的加大還會『探索發現』超對稱粒子和希格斯耦合粒子與粒子的額外維相存在。

設備結構

LHC是一個國際合作的計劃,由34個國家超過兩千位物理學家所屬的大學與實驗室所共同出資合作興建的。

LHC包含了一個圓周為27公里的圓形隧道,因當地地形的緣故位於地下50至150米之間。這是先前大型電子正子加速器(LEP)所使用隧道的再利用,隧道本身直徑三米,位於同一平面上,並貫穿瑞士與法國邊境,主要的部分大半位於法國。雖然隧道本身位於地底下,尚有許多地面設施如冷卻壓縮機,通風設備,控制電機設備,還有冷凍槽等等建構於其上。

加速器通道中,主要是放置兩個質子束管。加速管由超導磁鐵所包覆,以液態氦來冷卻。管中的質子是以相反的方向,環繞著整個環型加速器運行。除此之外,在四個實驗碰撞點附近,另有安裝其他的偏向磁鐵及聚焦磁鐵。

在粒子入射到主加速環之前,會先經過一系列加速設施,逐級提升能量。其中,由兩個直線加速器所構成的質子同步加速器(PS)將產生50 MeV的能量,接著質子同步推進器(PSB)提升能量到1.4GeV。而質子同步加速環可達到26 GeV的能量。低能量入射環(LEIR)為一離子儲存與冷卻的裝置。反物質減速器(AD)可以將3.57 GeV的反質子,減速到2 GeV。最後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SPS)可提升質子的能量到450 GeV。

LHC也可以用來加速對撞重離子,例如鉛(Pb)離子可加速到1150 TeV。由於LHC有著對工程技術上極端的挑戰,安全上的確保是極其重要的。當LHC開始運作時,磁鐵中的總能量高達100億焦耳(GJ),而粒子束中的總能量也高達725百萬焦耳(MJ)。只需要10?7總粒子能量便可以使超導磁鐵脫離超導態,而丟棄全部的加速粒子可相當於一個小型的爆炸。

10. 中國為何不建大型強子對撞機

中國為何不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呢?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曾經給出過“沒有必要”的答案。因為楊振寧教授認為高能物理學的輝煌時期已經到達了頂端,馬上就要過去了。而且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需要很多的資金,還不如投放在其他的更有必要的科學領域,創造更大的價值,

中國是泱泱大國,如若建造,必定是最大規模。然而許多專家都表示,大型強子對撞機並不會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它的主要價值是在粒子領域進行研究,這對當前的中國來說是沒有必要的。如此大量的資金,不如投資在更繼續改善的設備建造上。所以幾經商討,還是放棄了這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計劃。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3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6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5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6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