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衛生部門至少多少時間上報

衛生部門至少多少時間上報

發布時間: 2022-10-02 17:46:10

㈠ 醫療事故發生後多久上報

法律分析:發生醫療事故多長時間上報衛生行政部門,要依據醫療事故的等級而定,如果是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要在12小時內上報。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三條 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並向患者通報、解釋。

第十四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㈡ 傳染病上報時限要求

甲乙丙三類傳染病上報時間
甲類傳染病報告時限:於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路報告。
乙類、丙類傳染病報告時限:於24小時內進行網路報告。
不具備網路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及時向屬地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並於24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至代報單位。
傳染病上報後處理流程
接到上報的傳染病報告卡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一級一級往上報告,需向本行政區域內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通報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一旦確定為傳染病!
第一步:立即宣布疫區及疫區封鎖。
第二步:醫療機構對病人、病原攜帶者進行隔離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第三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對傳染病疫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第四步: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
第五步:為了防止該傳染病通過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傳播,可以實施交通衛生檢疫。
第六步: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可全國范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第七步:對屍體就近火化,或者深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七條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傳染病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醫療機構承擔與醫療救治有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承擔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相應的傳染病防治工作。

㈢ 二級醫療事故上報情況上報時限

二級醫療事故上報時間為12個小時: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發生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四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㈣ 一般醫療事故多久上報

發生醫療事故後,醫療機構一般應該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上報,這樣可以有利於迅速處理相關醫療事故,防止發生醫療糾紛,造成相關人身財產損失。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四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㈤ 二級醫療事故上報時間

二級醫療事故上報時間為12個小時。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四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㈥ 發生一級醫療事故什麼時候上報

一、發生一級醫療事故什麼時候上報
1、發生醫療事故多長時間上報衛生行政部門,要依據醫療事故的等級而定,如果是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要在12小時內上報。醫師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所在機構或者衛生行政部門報告。醫師發現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時,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報告。
2、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四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醫療糾紛應如何解決
1、和解,協商解決;
發生醫療糾紛後,患方和院方可本著平等自願的原則,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解協議,和解協議的效力應予以認定。
2、調解,衛生行政部門等第三方介入;
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願原則,並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已經鑒定確定為醫療事故的,可以請求衛生行政部門介入對雙方的糾紛進行調解。
3、訴訟。
在訴訟之前,當事人可以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或者醫療過錯鑒定,醫療事故鑒定由醫學會鑒定,醫療過錯鑒定由司法鑒定中心鑒定。進行鑒定並不是醫療糾紛訴訟的法定前置程序。

㈦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系統要求在多長時間上報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系統要求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具備網路直報條件的同時進行網路直報,直報的信息由指定的專業機構審核後進入國家資料庫。
法律分析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分類方法有多種,從發生原因上來分,通常可分為:生物病原體所致疾病、食物中毒事件、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體中毒、出現中毒死亡或危害、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台風、洪澇等的突然襲擊、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不明原因引起的群體發病或死亡。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國家建立了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突發事件應急報告規范,建立重大、緊急信息報告系統。有下列情形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突發事件監測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有以上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一)傳染病預防控制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二)傳染病的監測、信息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時的任務與職責;(四)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的分級以及相應的應急工作方案;(五)傳染病預防、疫點疫區現場控制,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用。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出的傳染病預警後,應當按照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第三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第六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未依法履行傳染病疫情通報、報告或者公布職責,或者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的;(二)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傳播時未及時採取預防、控制措施的;(三)未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及時查處的;(四)未及時調查、處理單位和個人對下級衛生行政部門不履行傳染病防治職責的舉報的;(五)違反本法的其他失職、瀆職行為。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3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6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5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6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