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抗大學習時間多少

抗大學習時間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0-02 20:48:51

『壹』 什麼是「抗大」

抗大是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最高軍事學府。

從1936年6月創建到1945年9月抗戰勝利,9年間在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堅決貫徹黨中央制定的教育方針,培養出10多萬軍事和政治幹部,為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大的歷史。

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央紅軍學校,1933年擴建為中國工農紅軍大學,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征,改稱「幹部團」。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國內政治形勢發生了劇烈變化。

根據緊迫的形勢和即將面臨的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新任務,1936年2月,中央紅軍幹部團和陝甘寧紅軍軍事政治學校合並,在陝北安定縣(今子長縣)瓦窯堡成立紅軍幹部學校。不久,在紅軍幹部學校基礎上創辦「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春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共產黨員新聞網——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貳』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的傳統傳承

1958年9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式開學之前,首任校長郭沫若題寫了校歌歌詞《永恆的東風》。9月17日,郭沫若校長向周恩來總理匯報的時候,總理僅改動了兩個字,把校歌歌詞中「為共產主義建設作先鋒」中的「建設」改為「事業」,使文字的表達更為准確。
經總理審定後,郭校長又邀請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著名音樂作曲家、抗大校歌作曲者呂驥先生為之譜曲。郭老說:「我們的校歌得到他的作曲,這就使得我們的學校能夠有聲有色地繼承著抗大的傳統。」
兩天後,郭校長又請呂驥先生來校,在大禮堂里教授全體師生們學唱這首校歌。由一代文史巨匠、音樂家和政治家共同參與創作的、激盪科大人的旋律,從此傳唱不衰。
在1958年9月20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學典禮上,陳毅、聶榮臻就明確指示:「科大應該按照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樣子來辦。」 抗大的前身——中國抗日紅軍軍政大學
(瓦窯堡——保安,1936年6月至同年12月)
1936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將1933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國紅軍大學」繼續辦下去。同年6月1日,在陝北安定縣(今子長縣)的瓦窯堡鎮米梁山上閭家大院創辦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抗日紅軍大學」,隨即改名為「中國抗日紅軍軍政大學」。
1、組織機構和學員
紅大校長林彪,教育長羅瑞卿,政治部主任楊尚昆。學生共一千零六十三 人,分為三科:一科三十八人,二科約二百人,三科八百餘人(駐甘肅環縣木缽寺)。一、二科在職幹部只有十四人,專職教員有楊蘭史、羅世文、張如心。曾在三科任教的有杜平齋、柳青、趙守一、馮治國、廖冠賢、張文華、李東朝、韓振紀、劉紹清、王泮清、馮達飛等。這期抗大學員全部來自紅軍,一科的三十八名學員,大多是紅軍的中、高級幹部。其中有羅榮桓(兼一科政委)、彭雪楓、譚政、蘇振華、楊成武、莫文驊、趙爾陸、劉亞樓、楊立三、張愛萍、王平、耿飆、肖文玖、郭樹聲、賀晉年、譚冠三、李濤、張純清、周文龍、胡竹庭、劉鵬、馮玉和、周建屏、劉惠農等。
2、開學典禮
抗日紅軍軍政大學成立,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出席了開學典禮,並發表講話。
3、移駐保安
同年七月,紅大一、二科跟著黨中央移駐保安(今志丹縣)。 隨中共中央進駐延安,紅大改名為抗大
(延安,1937年1月至同年8月)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1937年1月,紅大跟隨中共中央進駐延安,並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在甘肅環縣的三科遷到甘肅慶陽城內,同二、四方面軍的兩個步兵學校(隨營學校)合並組成紅大第二校,後改稱抗大步兵學校。
1、抗大公開招生
從這一期開始,抗大公開招生。
2、學員編隊
1937年1月20日,抗大二期正式開學。這一期共設四個大隊,學員一千三百六十二人,加上甘肅慶陽的抗大步校一千四百餘人,共兩千七百餘人。
其中一、二隊是紅軍的團、師、軍幹部,如陳賡、楊得志、周子昆、何長工、洗恆漢、曾希聖、羅炳輝、賴傳珠、胡耀邦、王維舟、姚繼鳴、邵式平、周純全、王諍、劉希平、劉型、羅華生、張經武、葉紹華、季干輝、王尚榮、戴玉林、戴季英、黃春圃、謝朝文、陳克寒、姚喆、伍雲甫、謝高、張際春、陳奇涵、倪志亮等。
西安事變後,原東北軍和西北軍的一部分愛國軍人也奔赴延安進入抗大學習,其中有張學良的弟弟張學詩、張學明,楊虎城將軍的兒子楊拯民等。
三至八隊是紅軍的連、營幹部隊,共七百五十三人。九至十四隊為青年學生,共六百零九人,編為四大隊。
四大隊的學員大都來自國民黨統治區,主要是北平、天津等地參加「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的愛國青年學生。另外還成立一個女生區隊,共五十九人,其中有賀子珍、康克清等。
3、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了教育委員會和政治部、訓練部、校務部。毛澤東兼任教育委員會主席。校長林彪,劉伯承擔任抗大副校長,傅鍾擔任政治部主任,劉亞樓擔任訓練部部長。工作人員增加到八十七人,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期畢業的學員。抗大步校共編四個營、十三個隊,學員一千四百餘人,都是紅軍的班、排幹部。 抗大——「偉大事業」
(延安,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
1、全國各地的革命青年和海外僑胞奔赴延安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國內各省市的知識分子和進步青年,以及歸國的愛國華僑,紛紛奔赴延安到抗大學習。
為了適應抗戰形勢的發展,抗大沒等二期同學畢業離校,第三期就於1937年8月1日正式開學了。三期開學以後,仍有不少新同學結隊前來,學校決定隨到隨編隊。
2、學員編隊
第三期共收學員一千三百七十二人,編為三個大隊。一至六隊為紅軍幹部,大多是原四方面軍的幹部,共六百一十六人。其中有李先念、王樹聲、許世友、王建安、王宏坤、曾傳六、曹祥仁、丁國鈺、羅舜初、李壽軒等。七至九隊為青年學生,共三百六十六人。另外還有一個訓練老幹部的軍事隊,一百一十二人,一個訓練新幹部的軍事隊一百一十人,一個游擊訓練隊六十七人。
3、組織機構
羅瑞卿副校長主持工作,教育長劉亞樓,訓練部長許光達,張際春擔任政治部主任,胡耀邦為副主任兼總支書記。 努力奮斗,光明就在前面
(延安,1938年4月至同年12月)
第四期於1938年4月16日正式開學,同年8月至12月分批畢業。
1、空前大發展
這一期是抗大空前大發展的一期,僅五至八月份,經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到延安的就有二千二百八十八人,本期共收學員五千五百六十二人,編為八個大隊,四十三個隊。其中訓練八路軍、新四軍幹部的七個隊,九百零七人;訓練知識分子的三十一個隊,四千六百五十五人,占學員總數的百分之八十,其中女生六百五十四人,編為第八大隊,張琴秋任大隊長。由於學員空前增多,延安原來的校舍已容納不下。因此,除在延安駐四個大隊外,還在瓦窯堡、蟠龍、甘肅的慶陽等地分駐了四個大隊。
1938年5月,學校召開了第二次黨代表大會,主要任務是研究確定本期教學任務,總結建校和領導青年知識分子的經驗,選舉成立了新的校務委員會。同時還加強了黨對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領導。
這一期全校工作人員擴大到一千三百八十六人,其中大部分是學校本身培養的青年知識分子幹部,這就大大加強了教育的力量。
計有軍政教育科長和主任教員二十三人,其中有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郭化若、張慶孚、楊釗等;軍事教員和助教九十人;政治教員和助教一百二十八人;文化教員十二人。這一期中,政教科長楊蘭史同志積勞成疾,不幸病逝。本期訓練部增設了編輯科,開始出版自己編寫的教材。
當年7月,世界學聯代表團參觀抗大,並表示願做「名譽學員」。

『叄』 抗大,全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一共辦了幾年為何後來不辦了

抗日軍政大學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紅軍大學, 1936年6月1日,抗日軍政大學前身紅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在保安縣建立。1945年8月,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抗大也完成了偉大而光榮的歷史使命。1945年10月,抗大總校在副校長何長工帶領下遷往東北,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政大學」。
新中國建立後遷入北京,發展成為今天的國防大學。所以你想去學的話,就是去國防大學學習就是了

『肆』 韓先楚41年到45年為什麼到抗大學習

941年3月,韓先楚抵達延安,先後在軍政學院、軍事學院學習,並隨軍事學院高幹隊調到中央黨校參加整風運動,理論功底日漸扎實。

『伍』 延安抗大總共辦了多少期

抗大第八期。抗大總校第八期於1942年5月1日在河北省邢台縣漿水鎮正式開學。這一期共有學員6000多人。他們大多數是八路軍、新四軍送來的幹部。抗大總校回到陝甘寧邊區以後,軍事學院(原抗大三分校)和抗大二分校、七分校並入抗大總校,擴大了規模。第八期是抗大總校接受學員人數最多、學習時間最長的一期,為了准備反攻,培養幹部,作出了新的貢獻。

『陸』 抗大 是哪年建立的

抗大最早是在1936年2月建立的,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央紅軍學校,1933年擴建為中國工農紅軍大學,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征,改稱「幹部團」。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國內政治形勢發生了劇烈變化。根據緊迫的形勢和即將面臨的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新任務,1936年2月,中央紅軍幹部團和陝甘寧紅軍軍事政治學校合並,在陝北安定縣(今子長縣)瓦窯堡成立紅軍幹部學校。不久,在紅軍幹部學校基礎上創辦「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春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6)抗大學習時間多少擴展閱讀:

抗大總校辦學9年間,數易校址,先後在陝北瓦窯堡、保安(今志丹)、延安,山西武鄉(盤龍鎮)、黎城(西井鎮),河北邢台(漿水鎮)和陝北綏德等地堅持辦學,前後經歷了延安辦學階段(從1936年6月至1939年7月)、華北敵後辦學階段(1939年8月至1943年2月)和重返陝甘寧邊區辦學階段(1943年3月至1945年9月),共舉辦了8期培訓班。

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抗大先後成立了14所分校、5所陸軍中學和1所附設中學,分布於西北、華北、華中的廣大區域,從延安到各抗日根據地,到處都飄揚著抗大的旗幟,回盪著抗大的校歌。

『柒』 什麼抗大

抗大全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抗大的前身是紅軍大學。
抗大的校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學風理論聯實際
抗大的宗旨,堅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一定可以驅逐日本帝國主義。
培養目標,培養抗日軍事政治人才。
抗大學習的內容,馬列主義. 斗爭性文件. 開展群眾性的自我教育. 嚴格組織
教學形式是,民辦公助,教育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學方法啟發,研究,實驗,活的考試

『捌』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究竟是怎樣的一所學校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培養軍事和政治幹部的學校。
其前身是「西北抗日紅軍大學 」,1937年初改為此名。1940年11月4日抗大總校進駐河北邢台縣漿水一帶,校部就設在前南峪村。 1943年起,校長徐向前,兼任中央處理委員會主任、抗大總學習委員會書記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3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6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5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6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