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平昌張公鄉人口多少

平昌張公鄉人口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0-03 08:31:57

❶ 33年時,平昌縣城大概有多少人口有多大面積

平昌縣,位於四川東北部、米倉山南麓,北緯31°16』-31°52』,東經106°15』-107°34』,東接達州市萬源市、宣漢縣,南抵達州市達川區、渠縣,西鄰南充市儀隴縣、營山縣,北連通江縣、巴州區。平昌縣幅員2229平方公里,轄43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28個居委會,521個行政村,396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7.1萬人(2016年),其中農業人口86.16萬人,耕地面積62.68萬畝,其中農業人口86萬人,耕地面積57.5萬畝。平昌縣系中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國家司法部、省發改委和省路橋集團定點幫扶縣。

❷ 平昌縣的自然資源

2000年,平昌縣轄5個鎮、56個鄉,分別為:江口鎮、響灘鎮、白衣鎮、駟馬鎮、得勝鎮、華嚴鄉、金寶鄉、尖山鄉、瀉巴鄉、荔枝鄉、黑水鄉、南風鄉、福申鄉、大寨鄉、元沱鄉、金龍鄉、六門鄉、西興鄉、高峰鄉、寶坪鄉、龍崗鄉、土埡鄉、佛樓鎮、岳家鄉、磴子鄉、涵水鎮、元石鄉、長埡鄉、蘭草鎮、澌岸鄉、粉壁鄉、雷山鄉、青雲鄉、坦溪鎮、元山鄉(鎮)、張公鄉、土興鄉、風涼鄉、靈山鄉、雲台鄉、邱家鎮、鹿鳴鄉、石埡鄉、青鳳鄉、板廟鄉、筆山鄉、鳳凰鄉、泥龍鄉、岩口鄉、馬鞍鄉、千秋鄉、鎮龍鎮、新廟鄉、喜神鄉、界牌鄉、望京鄉、民興鄉、五木鄉(鎮)、雙鹿鄉、高升鄉、澌灘鄉。
2003年1月14日,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9號批復文件,平昌縣撤銷雙江、響灘、西興、白衣、蘭草、元山、雲台、筆山、鎮龍、得勝10個區公所。
2003年9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25號)批復:平昌縣撤銷鹿鳴鎮和荔枝、瀉巴、尖山、粉壁、雷山、高升、雙鹿、磴子、元沱、黑水、南風、千秋、鳳凰、馬鞍、新廟、民興、靈山、張公、界牌、澌灘、石埡、青鳳、風涼、五木、福申、金龍、高峰、寶坪、土埡、澌岸、長埡31個鄉,擴大19個鄉鎮:
1、將原荔枝、瀉巴、尖山3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江口鎮。江口鎮人民政府駐望江街129號。
2、將原粉壁、雷山、高升、雙鹿4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駟馬鎮。駟馬鎮人民政府駐駟馬場。
3、將原磴子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白衣鎮。白衣鎮人民政府駐大河嘴。
4、將原元沱、黑水、南風3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響灘鎮。響灘鎮人民政府駐響灘。
5、將原千秋、鳳凰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筆山鎮。筆山鎮人民政府駐筆山場。
6、將原新廟、民興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鎮龍鎮。鎮龍鎮人民政府駐鎮龍關。
7、將原鹿鳴鎮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邱家鎮。邱家鎮人民政府駐邱家堡。
8、將原靈山、張公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元山鎮。元山鎮人民政府駐元山場。
9、將原澌灘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雲台鎮。雲台鎮人民政府駐鋪埡。
10、將原五木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得勝鎮。得勝鎮人民政府駐得勝場。
11、將原高峰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西興鎮。西興鎮人民政府駐西興場。
12、將原澌岸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蘭草鎮。蘭草鎮人民政府駐蘭草渡。
13、將原界牌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望京鄉。望京鄉人民政府駐麻石口場。
14、將原青鳳、石埡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板廟鄉。板廟鄉人民政府駐板廟場。
15、將原福申、金龍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大寨鄉。大寨鄉人民政府駐大寨場。
16、將原寶坪、土埡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龍崗鄉。龍崗鄉人民政府駐龍崗場。
17、將原風涼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土興鄉。土興鄉人民政府駐土興場。
18、將原長埡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元石鄉。元石鄉人民政府駐元石場。
19、將原馬鞍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岩口鄉。岩口鄉人民政府駐岩口。從2003年10月到2004年12月,平昌縣轄區從10個片區、61個鄉鎮減少到27個鄉鎮,鄉鎮平均人口從1.8萬人增加到3.5萬人,幅員面積從36.5平方千米增加到82.6平方千米。
2004年,平昌縣轄16個鎮(江口、響灘、駟馬、得勝、白衣、元山、岳家、雲台、蘭草、西興、鎮龍、筆山、邱家、涵水、坦溪、佛樓)、11個鄉(大寨、六門、龍崗、元石、青雲、土興、板廟、泥龍、岩口、喜神、望京)。2005年9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5]183號)批准,同意平昌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江口鎮新平街128號遷至江口鎮信義大道268號。
2006年9月29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100次常務會議議定,川府民政【2006】52號文件批復,新建土埡、石埡、澌岸、馬鞍、青鳳、五木、靈山、界牌、粉壁、澌灘、高峰、南風、福申、雙鹿、黑水15個鄉和鹿鳴鎮,平昌縣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由原來的16個鎮、11個鄉,調整為17個鎮、26個鄉。
2013年7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復平昌縣從江口鎮析出部分行政區域,設置同州街道辦事處。同州街道辦事處轄原江口鎮的人民街、文化街、建設街、新平街、政法街、新華街、華嚴街、唐家碥、廖家咀、永福、信義、龍王廟、漢王廟、小橋街、金寶、五一、竹園、黃灘壩、佛頭、雪花坪、土橋、蜈蚣、友誼、光輝、太平、星光、梅埡、凌雲28個社區居委會和龍潭村所屬行政區域,同州街道辦事處駐新華街99號。平昌縣行政區劃變更為17個鎮、26個鄉和1個街道辦事處。
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同意巴中市巴州區和平昌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川府民政〔2014〕10號),批准撤銷平昌縣青鳳鄉、靈山鄉、望京鄉、土興鄉,設立青鳳鎮、靈山鎮、望京鎮、土興鎮,所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2015年3月30日上午9時平昌縣撤銷五木鄉,設立五木鎮,轄原五木鄉所屬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五木街188號。 平昌縣行政區劃現為22個鎮、21個鄉和1個街道辦事處。
21鎮:江口鎮、響灘鎮、西興鎮、佛樓鎮、白衣鎮、涵水鎮、岳家鎮、蘭草鎮、駟馬鎮、坦溪鎮、元山鎮、雲台鎮、邱家鎮、筆山鎮、鎮龍鎮、得勝鎮、鹿鳴鎮、青風鎮、靈山鎮、望京鎮、土興鎮、五木鎮;
22鄉:青雲鄉、元石鄉、六門鄉、大寨鄉、龍崗鄉、板廟鄉、泥龍鄉、岩口鄉、喜神鄉、土埡鄉、石埡鄉、澌岸鄉、馬鞍鄉、界牌鄉、粉壁鄉、澌灘鄉、高峰鄉、南風鄉、福申鄉、雙鹿鄉、黑水鄉;
1街道辦:同州街道辦事處

❸ 我想知道廣安地區 各個縣的城鎮人口有多少

廣安區:全區總人口109310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濃洄街道 25251 北辰街道 37314 奎閣街道 8519 廣福街道 28430 萬盛街道 17269 中橋街道 11051 棗山鎮 25429 官盛鎮 8867 協興鎮 31339 濃溪鎮 19200 悅來鎮 28104 興平鎮 18453 井河鎮 27213 花橋鎮 32421 龍台鎮 53667 肖溪鎮 40098 恆升鎮 35312 石筍鎮 44305 白市鎮 27375 大安鎮 18853 觀閣鎮 28720 廣興鎮 12188 前鋒鎮 33988 桂興鎮 19668 代市鎮 66824 觀塘鎮 34292 護安鎮 19976 穿石鄉 9364 廣門鄉 16279 廣羅鄉 13160 方坪鄉 21630 化龍鄉 16597 大龍鄉 16171 崇望鄉 12560 龍安鄉 11470 彭家鄉 12607 楊坪鄉 13148 鄭山鄉 9745 蒲蓮鄉 11003 大有鄉 14166 消河鄉 15053 東岳鄉 21228 蘇溪鄉 10844 白馬鄉 15718 光輝鄉 13453 龍灘鄉 14933 小井鄉 22055 新橋鄉 20808 瓦店鄉 5216 虎城鄉 21769(2000年人口普查結果)現在廣安區總人口125萬 岳池縣:全縣總人口106258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九龍鎮 129975 花園鎮 30013 坪灘鎮 36165 龍孔鎮 26203 鎮裕鎮 14685 白廟鎮 45228 酉溪鎮 28569 同興鎮 15300 興隆鎮 26527 秦溪鎮 19497 顧縣鎮 37771 苟角鎮 49322 天平鎮 35103 石埡鎮 43409 喬家鎮 30157 羅渡鎮 26614 裕民鎮 33408 中和鎮 28790 新場鎮 30020 朝陽鄉 14618 北城鄉 12441 鎮龍鄉 13367 粽粑鄉 21662 斷橋鄉 31054 排摟鄉 16959 西板鄉 21758 嘉陵鄉 10489 石鼓鄉 10480 平安鄉 9960 恐龍鄉 11917 團結鄉 7215 黃龍鄉 9244 雙鄢鄉 11366 東板鄉 8215 長田鄉 8591 魚峰鄉 11362 普安鄉 29362 大石鄉 15232 花板鄉 14104 大佛鄉 20728 賽龍鄉 18825 齊福鄉 24227 伏龍鄉 37181 臨溪鄉 16933(第五次人口普查)現在全縣總人口117萬武勝縣:83萬鄰水縣:全縣轄18個鎮,27個鄉,總人口105萬(常住人口72萬),幅員面積1919.22平方公里華鎣市:全市幅員面積430平方千米,總人口36萬。城市建成面積5.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5萬。市政府駐地雙河鎮。 市樹:小葉榕。市花:杜鵑。

❹ 平昌歷史

歷史沿革
歷史文化
平昌歷史悠久,置縣迄今已有1700餘年。 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平州縣,屬巴西郡,治所漢王廟(今江口鎮龍潭村),先後隸屬巴西郡、大谷郡、遂寧郡。 梁置平川縣。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更名「同昌縣」,屬遂寧郡。
平昌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改屬清化郡,九年(589年)更名「歸仁縣」,隸屬仍舊。 唐武德元年(618年)隸屬巴州,二年改屬萬州,貞觀元年(627年)屬巴州。 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廢歸仁縣入曾口縣。 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在今江口鎮楊柳村和筆山鄉境分別建小寧、新德州,隸屬利州路:元朝初年改屬保寧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並入閬中縣。 明朝無縣建置,隸屬巴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江口分州,隸屬巴州。 民國二年(1913年),巴州更名巴中縣,分州隨之更名為江口分縣。 1933年6月川陝蘇維埃置江口縣。 1935年紅軍撤離後,境地恢復舊制,屬巴中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成立平昌設治局,取「平州」、「同昌」首尾各一字命名。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升為平昌縣,屬四川省第15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縣境解放。 1950年2月屬川北區達縣專區。 1953年9月屬四川省達縣地區。 1993年10月後屬四川省巴中地區(今巴中市)。 1950年2月2日,成立平昌縣人民政府。 1955年9月23日更名為「平昌縣人民委員會」。 1969年4月23日成立平昌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10月13日恢復縣人民政府建制至今。
平昌縣介紹
2000年,平昌縣轄5個鎮、56個鄉:江口鎮、元山鎮、響灘鎮、白衣鎮、駟馬鎮、得勝鎮、華嚴鄉、金寶鄉、尖山鄉、瀉巴鄉、荔枝鄉、黑水鄉、南風鄉、福申鄉、大寨鄉、元沱鄉、金龍鄉、六門鄉、西興鄉、高峰鄉、寶坪鄉、龍崗鄉、土埡鄉、佛樓鄉、岳家鄉、磴子鄉、涵水鄉、元石鄉、長埡鄉、蘭草鎮、澌岸鄉、粉壁鄉、雷山鄉、青雲鄉、坦溪鄉、張公鄉、土興鄉、風涼鄉、靈山鄉、雲台鄉、邱家鄉、鹿鳴鄉、石埡鄉、青鳳鄉、板廟鄉、筆山鄉、鳳凰鄉、泥龍鄉、岩口鄉、馬鞍鄉、千秋鄉、鎮龍鄉、新廟鄉、喜神鄉、界牌鄉、望京鄉、民興鄉、五木鄉、雙鹿鄉、高升鄉、澌灘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83329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江口鎮 56968、響灘鎮 17480、白衣鎮 18668、駟馬鎮 19496、得勝鎮 20669、華嚴鄉 13973、金寶鄉 1831、尖山鄉 10319、瀉巴鄉 9005、荔枝鄉 8240、黑水鄉 6584、南風鄉 14629、元沱鄉 7289、福申鄉 11242、大寨鄉 7991、金龍鄉 7830、六門鄉 12162、西興鄉 17345、高峰鄉 12795、龍崗鄉 13062、寶坪鄉 6549、土埡鄉 15551、佛樓鄉 14562、岳家鄉 17057、磴子鄉 10903、涵水鄉 14613、元石鄉 9987、長埡鄉 8149、蘭草鎮 21775、澌岸鄉 15989、粉壁鄉 12033、雷山鄉 11489、坦溪鎮 20541、青雲鄉 17409、元山鄉 19284、張公鄉 9901、土興鄉 20743、風涼鄉 8173、靈山鄉 12199、雲台鄉 23744、澌灘鄉 12362、郾家鄉 16413、曉鳴鄉 10702、石埡鄉 13074、青鳳鄉 11812、板廟鄉 11780、筆山鄉 16432、泥龍鄉 16397、岩口鄉 10878、馬鞍鄉 8691、千秋鄉 7122、鳳凰鄉 8233、 鎮龍鄉 12824、新廟鄉 6302、喜神鄉 10816、界牌鄉 9268、望京鄉 14697、民興鄉 5575、五木鄉 14374、雙鹿鄉 10440、高升鄉 10393。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1月14日,平昌縣撤銷雙江、響灘、西興、白衣、蘭草、元山、雲台、筆山、鎮龍、得勝10個區公所(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9號批復)。 2003年9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25號)批復: 平昌縣撤銷鹿鳴鎮和荔枝、瀉巴、尖山、粉壁、雷山、高升、雙鹿、磴子、元沱、黑水、南風、千秋、鳳凰、馬鞍、新廟、民興、靈山、張公、界牌、澌灘、石埡、青鳳、風涼、五木、福申、金龍、高峰、寶坪、土埡、澌岸、長埡31個鄉;

❺ 巴中市平昌縣清江鎮有多少人口

清江鎮隸屬於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全鎮總人口4.9萬左右。
平昌縣只有青風鎮、江口鎮、青雲鄉等名字類似的鄉鎮。

❻ 張公廟鎮的沿革

1956年屬澧西鄉地,1980年置張公廟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1995年,澧西鄉大部並入張公廟鎮,面積59.19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鎮政府駐張公廟,轄張公廟、榮市2個居委會和張公、護國、青龍、黃河、萬家鋪、幸福、高路鋪、彭山、茶園、兔子口、白鶴、合群、柳蔭、新廟、石塘、九堰等24個行政村。2004年轄張公、榮家河2個居委會和勝利、黃河、新聯、七頃、建樓、萬家鋪、幸福、高路鋪、兔子口、彭山、石塘、九堰、新廟、高潮、通訊、國富、聯合、柳蔭、白合、合群、護國、青龍22個行政村。
2005年,1、撤銷原兔子口村、青龍村,合並組建兔子口村;2、撤銷原黃河村、萬家鋪村,合並組建黃河村;3、撤銷原幸福村、榮家河居委會,合並組建榮家河社區;4、撤銷原勝利村、通訊村,合並組建通行村;5、撤銷原七頃堰村、新聯村,合並組建新聯村;6、保留張公社區和高路鋪、彭山、白鶴、合群、柳蔭、國富、聯合、護國、建樓、高潮、新廟、石塘、九堰等13個行政村的行政區劃不變。調整後,張公廟鎮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❼ 20l8年四川省平昌縣各鄉鎮人口數量是多少

根據四川省2018年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平昌縣年末常住人口79.93萬人,城鎮人口28.36萬人,鄉村人口51.57萬人,城鎮化率35.48%

❽ 平江縣各鄉鎮都有有多少人啊

截止2015年平江縣共減少3個鄉級建制,現轄三陽、板江、大洲、木金、三墩5個鄉,漢昌、三市、安定、福壽山、加義、長壽、龍門、石牛寨、虹橋、上塔市、南江、梅仙、余坪、岑川、瓮江、浯口、伍市、向家、童市19個鎮,總面積4114平方千米,總人口110萬人。

1、三陽鄉

截止2015年三陽鄉總人口為58416人。三陽鄉位於湖南省平江縣縣境中部,分別與瓮江、安定、三市、漢昌街道(原漢昌鎮)、天岳街道5個鄉鎮或街道接壤。

2、板江鄉

截止2017年板江鄉人口為13680人。板江鄉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位於縣境北部。

3、大洲鄉

大洲鄉截止2017年人口為18588人。大洲鄉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該鄉位於平江縣西北部,地處五福山麓。

4、木金鄉

木金鄉截止2017年人口為27416人。金鄉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地處平江縣東部,東接龍門鎮。

5、三墩鄉

三墩鄉截止2017年人口為30712人。三墩鄉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紅色沃土,將軍故里,政通人和,百業俱興。

6、漢昌街道

截止2015年漢昌街道常住人口12.8萬人。總面積63.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9.0681萬人,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啟明社區西街100號(原漢昌鎮人民政府駐地)。

7、三市鎮

三市鎮截止2017年人口為58153人,1995年由原爽口、三市兩鄉合並而成三市鎮。。

8、安定鎮

安定鎮截止2017年人口為73240人。安定鎮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地處湘東北平江縣南部,與瀏陽市接壤,全鎮總面積167.83平方千米(2017年)。

9、福壽山鎮

福壽山鎮截止2017年人口為18206人。福壽山鎮(原名為思村鄉)位於平江縣南部,南鄰瀏陽縣,北靠安定鎮,東接嘉義鎮,西連三陽鄉。

10、加義鎮

加義鎮截止2017年總人口61890人。加義鎮位於平江縣境東部,地理位置位於東經 113" 50 ' 44',北緯 28 " 39' 6'。

11、長壽鎮

長壽鎮截止2017年總人口90354人。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是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邊界重鎮。

12、龍門鎮

截止2017年總人口39013人,龍門鎮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

13、石牛寨鎮

截止2017年人口為23500人。石牛寨鎮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地處平江縣東北角。

14、虹橋鎮

截止2017年人口為總人口30970人。虹橋鎮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區。

15、上塔市鎮

截止2017年人口為人口22980人。上塔市鎮原名為冬塔鄉,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位於縣境北部,北與湖北通城縣相連,南毗南江鎮。

16、南江鎮

截止2017年總人口84109人,南江鎮位於平江縣北境,當湘、鄂、贛三省交界處,與岳陽縣、通城縣、修水縣三縣毗鄰。

17、梅仙鎮

截止2017年總人口為61350人。全鎮地域面積204.7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3.51萬畝,山林面積18.9萬畝。

18、余坪鎮

截止2002年底總人口33291人。1995年5月撤區並鄉,談胥鄉、張市鄉合並,鎮政府駐原談岑區公所,因此地為余坪,故取名為余坪鄉。

19、岑川鎮

截止2017年人口為20218人,岑川鎮位於湖南省平江縣西北部,面積92.07平方公里,1.2萬畝良田,14萬畝山林面積。

20、瓮江鎮

截止2017年人口為55790人。瓮江鎮位於岳陽市平江縣西南部, 1995年4月撤區並鄉,成立了瓮江鎮。

21、浯口鎮

截止2017年人口為39662人。浯口鎮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轄34個村,1個居委會。

22、伍市鎮

截止2017年人口為81000人。伍市鎮,原名伍公市,位於平江縣西部邊陲,素有「平江西大門」之稱。

23、向家鎮

截止2017年人口為16863人。向家鎮位於革命老區平江縣的西北部,總面積41.32平方千米(2017年)。

24、童市鎮

截止2017年人口為27005人。1995年5月撤區並鄉時原鍾洞區的鍾洞、恩溪兩鄉合並成鍾洞鄉。

❾ 平江縣有27個鄉鎮,每個鄉鎮有多少個村 多少個生產組

平江縣轄15個鎮(三市、長壽、漢昌、加義、龍門、安定、伍市、向家、瓮江、虹橋、南江、浯口、梅仙、岑川、鍾洞)、12鄉(三陽、大坪、三墩、大洲、木金、冬塔、詠生、余坪、板江、思村、南橋、黃金洞)。

平江縣城
平江縣城:位於汨水北岸,仙江河、三望沖水於此匯注汨水。舊城中心原名鶴嶺,

平江縣風光(22張)處縣境中部略靠西南。唐元和四年(809),原昌江縣治由中縣坪遷此。縣域建制,1935年名漢昌鎮,1950年12月改名城關鎮,後改為漢昌鎮。今縣城范圍東至三陽鄉,西南抵瓮江鎮,北連梅仙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5′,北緯28°42′。西南距長沙112千米,西北距岳陽市區140千米。2000年城區規劃面積5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萬人。[8]
虹橋鎮
虹橋鎮:虹橋鎮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區,東鄰江西修水和本縣大坪鄉;南接本縣木金鄉,詠生鄉;西連本縣南江鎮,三墩鄉; 北與湖北通城及幕阜森林公園接址。版圖面積為182.36平方公里。中國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下轄的一個鎮。轄:虹橋居委會;天岳、柘坪、瑤田、龍黃、九眼、毛沅、白馬、水沅、阜沅、梘黃、東安、向陽、仁義、陡嶺、平安、梘沅、柘屋、張公、京馬、洞口、桃沅、大林、大山、高沅、西橋、民建、鳳六、正東、文昌、水口、大興、青石、桃霞、金雞34個村委會。
安定鎮
安定鎮:位於平江南部,東北接三市鎮,西南近瀏陽市社港鎮,東南鄰思村鄉,西北接三陽鄉。民國時期為5區安定鄉;建國後為思安鄉,隸2區,1956年為安定辦事處所屬之安定鄉、安定鎮,1958年為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區建制,為安定區安定公社。1984年建為鄉級鎮。1995年,大橋鄉、長田鄉、安定鎮合並為安定鎮。面積165平方千米,總人口6.5萬,其中農業人口5.9萬餘人。轄44個村,2個居委會,644個村民小組。鎮區官塘,自1958年以後即為社、區、鄉機關駐地。
三市鎮
三市鎮:位於縣域東南,距縣城20千米。鎮域民國時期屬3區獻鍾鄉。建國初為三市鄉,1956年置爽口鄉;1958年隸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安定、爽口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爽口、三市兩鄉合並而成三市鎮。面積140平方千米,總人口5.08萬。轄35個村,1個居委會。鎮區三眼橋。原爽口鄉政府駐地牛串坪集鎮。
童市鎮
童市鎮:原名鍾洞,因地處縣境中部,且多山洞,故名中洞,後演變為「鍾洞」。1995年5月撤區並鄉時原鍾洞區的鍾洞、恩溪兩鄉合並成鍾洞鄉,民國屬5區三聯鄉。建國後隸鍾洞辦事處、鍾洞區、鍾洞公社(後復為區)。1995年4月由原鍾洞區公所的鍾洞、恩溪兩鄉合並建為鍾洞鄉。面積159平方千米,總人口30000人,耕地1.9萬畝;轄28個村、380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童市。原恩溪鄉政府所在地恩溪集鎮。2001年11月撤鄉建鎮時,駐地在童坪,這里成為山區小市所以叫童市鎮。
加義鎮
加義鎮:距縣城42千米。民國時為義口段、加義鄉,轄9保,隸2區;大革命時期設有蘇維埃區級政權。1949年置加獻鄉,1955年改為加義鄉,隸7區;1958年為加義人民公社;1961年獻鍾區更名為加義區,1984年社改鄉,隨後建加義鎮,隸屬加義區。1995年撤區並鄉置加義鎮。面積360平方千米,總人口49958人。轄5個管區、37個行政村、2個代管村、5個居委會、488個村民小組。除加義鎮區轄區外,還有泗洲、獻鍾、東山、謝江等4個小集鎮。
長壽鎮
長壽鎮:位於縣域東南,北鄰龍門、木金、詠生等鄉鎮,東連南橋鄉,南接黃金洞鄉,西近加義鎮。清代為鳳棲鄉20都,民國為長壽區、長壽鄉。建國初為第3區,後改長壽區。1981年置鄉級建制鎮。1995年4月,由原長壽鎮、長壽鄉、桂橋鄉、邵陽鄉合並建長壽鎮。面積220平方千米,總人口6.3萬人。轄51個村,3個居委會。鎮區長壽街。
龍門鎮
龍門鎮:位於平江縣城東部,羅水上游,距縣城76千米,東鄰江西修水縣余塅鄉和大橋鎮,東南靠南橋鄉,南鄰長壽鎮,西接木金鄉,北連大坪鄉。清咸豐時設有龍門關。鎮域民國時為2區龍門鄉。建國後置龍門鄉。1995年,龍門鄉、大口塅鄉、泉水鄉合並為龍門鎮。面積205平方千米,總人口9575戶、37203人。轄3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37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大口塅。
梅仙鎮
梅仙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距平江縣城15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11都,民國時期為梅仙區梅福鄉。建國後初隸4區,後置梅仙辦事處,1958年為梅仙人民公社,後改為鄉,1984年建鎮為梅仙鎮,1995年,團山鄉、柘庄鄉、梅仙鎮合並為梅仙鎮。面積205.3平方千米,總人口60489人。轄36個村,2個居委會,603個村民小組。鎮區為梅仙。
瓮江鎮
瓮江鎮:位於平江縣境西南。建國前瓮江屬西陽鄉,建國後劃歸6區,1958建瓮江公社,1961年恢復瓮江區,轄浯口、三聯、瓮江、雙江、河東5個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將原瓮江鄉、雙江鄉、河東鄉和三聯鄉的坎頭、中村、塘城3個村合並建瓮江鎮。面積248.8平方千米,總人口13846戶、51233人。轄47個村、1個居委會,村民小組555個。鎮人民政府駐水口嘴。
浯口鎮
浯口鎮:位於平江縣西部,距縣城41千米,東接瓮江鎮,南與長沙縣交界,北界汨羅市,西靠伍市鎮。鎮域清代隸富華鄉15都,民國初隸協和區,後隸4區南陽鄉。建國後,初隸6區,後隸瓮江辦事處,1958年隸瓮江人民公社,後改社為鄉,1984年置浯口鎮。1995年由原談岑區的西江鄉、瓮江區的浯口鎮和三聯鄉的8個村聯建浯口鎮。面積198平方千米,總人口9904戶,38793人。轄34個村,1個居委會,399個村民組。鎮政府駐地浯口。原西江鄉駐地甘棠。原為三聯鄉政府駐地三聯集鎮。
伍市鎮
伍市鎮:位於縣境西部,與汨羅市新市鎮接壤。清代為富華鄉16都,民國初隸永綏區,後隸4區綏安鄉。建國初期合並為平綏鄉,隸14區,60年代末改為栗山區,下設栗山、三和、時豐、向家四個鄉鎮,1995年,栗山、三和、時豐3個鄉合並建伍市鎮,因鎮政府所在地有古地名伍公市而得名。面積217平方千米,總人口15577戶,65735人。轄4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鎮區伍公市(伍市村)。原時豐鄉駐地椽皮嶺。原栗山鄉人民政府駐地栗山巷。
伍市鎮交通方便,G4京港澳高速在此設有出口,鄰近武鋼高鐵汨羅東站,鄰近107國道。
向家鎮
向家鎮:建國前屬平江縣第4區平安鄉,轄3個保。建國初屬平綏鄉,1952年建向家鎮,為區屬鎮。1956年設向家辦事處,轄三和、向家、栗山、時豐4鄉、66個農業社。1958年9月屬燈塔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屬栗山公社,1961年4月體制縮小為向家公社,1982年社改鄉,1984年建為建制鎮。面積41.4平方千米,總人口4308戶,15942人。轄11個村、1個居委會、122個村民小組。
南江鎮
南江鎮:位於平江縣北境,與岳陽縣、通城縣、修水縣三縣毗鄰,距縣城43千米,距岳陽市區98千米,距通城縣城37千米。鎮域清代為南江鄉,民國時期建有南江區。建國後為南江辦事處、南江區、南江公社。1982年建為鄉級鎮。1995年,原南江鎮、南江鄉、昌江鄉、石漿鄉合並而成今鎮。面積196平方千米,總人口7.18萬人。轄5個居委會,44個行政村,714個村民小組。2000年,鎮區南江建成區面積2.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萬人。原石漿鄉政府所在地石漿集鎮。原昌江鄉鎮府所在地昌江集鎮。
三陽鄉
三陽鄉:位於縣境中部,分別與瓮江、安定、三市、城關、天岳開發區5個鄉鎮接壤。面積214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轄42個村、510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三陽街,已經融入平江縣城區。濁水集鎮是原濁水公社、濁水鄉政府所在地。
余坪鄉
余坪鄉:建國前為岑川鄉。建國後為談岑區談胥鄉、張市鄉。1995年,談胥、張市兩鄉合並為余坪鄉。全鄉面積181平方千米,耕地2.4萬畝,總人口37000人。轄28個村。鄉人民政府駐余坪,1995年建余坪鄉後,集鎮改名余坪。原張市鄉政府所在地張市集鎮。
板江鄉
板江鄉:位於縣境北部,南鄰南江鎮,北與湖北省通城縣相連,建國初為全福、南源、小水鄉,合作化時為板江鄉,後隸幕阜人民公社,1982年改社為鄉。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14300人。鄉人民政府駐板江集鎮。
冬塔鄉
冬塔鄉:位於縣境北部,北與湖北通城縣相連,南毗南江鎮。清代屬南江鄉十三都,民國屬南口區十一保。建國後屬南江區冬塔鄉、冬塔公社,1982年復名鄉。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22500人。轄1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上塔市。
思村鄉
思村鄉:位於縣境南部,南鄰瀏陽縣,北靠安定鎮,東接加義鎮,西連三陽鄉。建國初為二區思村鄉,六十年代為思村公社;1982年社改鄉;1995年,由原思村鄉、蘆洞鄉合並建為思村鄉。面積138平方千米,人口22000人。轄23村、278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思和。原蘆洞鄉政府駐地蘆洞集鎮。
黃金洞鄉
黃金洞鄉:位於縣境東南角,東鄰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南接瀏陽市大圍山鎮,西連加義鎮,北靠長壽鎮、南橋鄉。建國初先後名黃金鄉、黃金公社,地名普查後改為黃金洞鄉,因境內有大小48洞,盛產黃金,故名黃金洞。面積196平方千米,人口4196人。轄16行政村。鄉政府駐寺下集鎮。
木金鄉
木金鄉:位於縣境東部,東靠龍門鎮,西、南鄰長壽鎮,北連虹橋鎮大坪鄉。建國前為木貞鄉七保;建國後為木瓜、大橋、三合、金坪等鄉;1995年撤區並鄉,木瓜,金坪鄉合並為木金鄉。面積122平方千米,人口24000人。轄14個村,142個居民小組。鄉政府駐木瓜集鎮。
大坪鄉
大坪鄉:位於縣境東部。東鄰江西省修水,南接木金鄉,西連虹橋鎮,北近湖北省通城縣。建國前為5區天岳鄉六保;建國後為大坪、桂林、姜源、黃龍等鄉,公社化後為大坪公社;1995年與漿市鄉合並為大坪鄉。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21000人。轄21村、220個村民小組。因建國初鄉機關駐地為一塊大荒坪,故名大坪。鄉人民政府駐大坪集鎮。
大洲鄉
大洲鄉:大洲鄉位於平江縣西北部,地處五福山麓.昌水由北向南流經該鄉.1995年5月撤區並鄉前屬梅仙區管轄,鄉政府駐地安全村,距平江縣城30.5公里.全鄉總面積90.5平方公里.2001年5月進行村級行政區域(並村)調整後,轄13個行政村,156個村民小組.2004年總戶數4021戶,人口15872人.
轄區東鄰拓庄,南江,南抵梅仙,西接余坪,岑川,北挨板江,岳陽張谷英鎮,梅城公路貫穿南北,昌江河由東北順流西南.境內多屬山林地帶,以花崗岩為主,高山地貌,地勢高低起伏不平.森林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耕地以水田為主,山地多為粘質黃泥土和青石構成.水系完整,地下水資源豐富.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有利於雙季水稻及各種喜溫作物的生長.山川秀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地方.境內有"貓兒尖","鐵石蓋""四隱堂","試劍石","拖船坳"等風景名勝.
大洲鄉是綜合性農業經濟區,全鄉耕地面積7734畝,其中水田5264畝,2004每個農業人口平均0.3畝多.種植業以水稻,蔬菜,瓜果等為主.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後,養雞,養羊,楠竹,板栗生產已經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新亮點,2004年糧經比例為6:4.全鄉共完成退耕還林5000畝,楠竹覆蓋面積達到2000畝.目前林地面積11萬公頃,森林植被覆蓋率為95%,樹種資源豐富.養殖業主要以牲豬,黑山羊,土雞為主.境內有小Ⅰ型水庫三座,小Ⅰ型水電站1個,年總發電量100萬千瓦.工業經濟以石灰,水泥,黃金生產為主.
大洲鄉管轄爐坪,大江,大源,上洲,楊家,安全,太平,清水,雙鴿,光華,黃沙,龍洞村,以及代管石煤礦的都塘,板橋,姚洲三個村.

❿ 四川平昌縣有多少人口

全縣幅員2229平方公里,轄43個鄉鎮(17個鎮、26個鄉),528個村(居)委會,總人口10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6萬人,耕地面積58.55萬畝。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83329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江口鎮 56968 響灘鎮 17480 白衣鎮 18668 駟馬鎮 19496 得勝鎮 20669 華嚴鄉 13973 金寶鄉 18313 尖山鄉 10319 瀉巴鄉 9005 荔枝鄉 8240 黑水鄉 6584 南風鄉 14629 元沱鄉 7289 福申鄉 11242 大寨鄉 7991 金龍鄉 7830 六門鄉 12162 西興鄉 17345 高峰鄉 12795 龍崗鄉 13062 寶坪鄉 6549 土埡鄉 15551 佛樓鄉 14562 岳家鄉 17057 磴子鄉 10903 涵水鄉 14613 元石鄉 9987 長埡鄉 8149 蘭草鎮 21775 澌岸鄉 15989 粉壁鄉 12033 雷山鄉 11489 坦溪鎮 20541 青雲鄉 17409 元山鄉 19284 張公鄉 9901 土興鄉 20743 風涼鄉 8173 靈山鄉 12199 雲台鄉 23744 澌灘鄉 12362 郾家鄉 16413 曉鳴鄉 10702 石埡鄉 13074 青鳳鄉 11812 板廟鄉 11780 筆山鄉 16432 泥龍鄉 16397 岩口鄉 10878 馬鞍鄉 8691 千秋鄉 7122 鳳凰鄉 8231 鎮龍鄉 12824 新廟鄉 6302 喜神鄉 10816 界牌鄉 9268 望京鄉 14697 民興鄉 5575 五木鄉 14374 雙鹿鄉 10440 高升鄉 10393
從2003年10月到2004年12月,全縣轄區從10個片區、61個鄉鎮減少到27個鄉鎮,鄉鎮平均人口從1.8萬人增加到3.5萬人,幅員面積從36.5平方千米增加到82.6平方千米。
當十一二個省份的一百多萬移民來到四川安家落戶(康熙二十四年,四川的人口只有1.8萬余丁,摺合人口9萬余;然而到乾隆三十二年的時候,四川人口已達290餘萬),一個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時代來臨了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3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6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5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6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