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屯子人口有多少
⑴ 鎮原縣有多少人口
鎮原縣地處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南部,處北緯35°27′至36°16′,東經106°44′至107°36′之間。東臨慶城縣、西峰區,西接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南界平涼市涇川縣、崆峒區,北靠環縣,距慶陽機場60公里,距平涼火車站70公里。境內有蒲河、交口河、茹河、洪河4條較大的河流,5條斜長源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北長91.2公里,東西寬78.3公里。境內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點海拔1767米,最低點海拔1011米,相對高差756米。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溝壑區,是隴東黃土高原的主要組成部分。境內山川塬兼有,總土地面積35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9萬畝,人均3.5畝。全縣共轄19個鄉鎮,215個村委會,5個社區居委會,199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3.13萬人,農業人口49.38萬人。有回族、維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等少數民族7個,約240人。
歷史源遠流長。鎮原為華夏故土,歷史悠久,遠古時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唐虞屬雍州,商屬昆戎,周置大原州,漢置安定郡,唐置原州,元改鎮原州,明降州為縣,沿承至今。鎮原是陝甘寧邊區的一部分,1940年3月在馬渠建立鎮原縣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解放後,縣人民政府遷至現在的縣城。
文化藝術底蘊深厚。境內歷史文化遺址留存較多,出土了國內稀有的周銅劍、秦詔版、陶水管等文物,石崆寺、玉山寺石窟久負盛名,有考證價值的古城古寨遺址25處,寺廟祠堂遺址69處,歷史文化遺址36處,出土文物500多件。「後漢三賢」之一的王符《潛夫論》蜚聲中外,與王充《論衡》齊名。歷代文臣武將層出不窮,如李詢、皇甫規、胡奮、胡國珍、席闡文、席固、皇甫墉、向寶、胡順之、楊政、曲端、張中孚、張中彥、仇鉞等,保家衛國、守職重實;名醫皇甫謐、慕元春治病救人,堪稱杏林楷模;文仕胡方回、慕壽祺博史善文,領一代風騷;靈太後胡充華,兩度垂簾聽政,百官膺伏,一首《楊花詞》,堪稱北魏詩壇上的一朵奇葩。鎮原縣又以隴東「文化大縣」聞名,近現代如書畫名家張宸樞、張炳麟、鄧博五、段思坎等人聞名省內外,2010年被中國書協譽為「中國書法之鄉」;民間藝術古樸典雅,創作繁榮昌盛,風靡全縣,尤其剪紙、刺綉引人注目。臨徑鄉祁秀梅是享譽海內外的剪紙藝術大師,其作品被法國、日本、義大利等國收藏;以獲得「全國優秀模範教師」稱號的殷家城鄉殘疾教師張學成為原型,拍攝的電影《大山深處的保爾》和隴劇《綠葉紅花》先後在全國上演,獲得巨大成功。
工農業產品豐富。工業初步形成了以綠色食品飲料加工為主體,建築建材、機械電器、印刷醫葯等產業為補充的工業格局,民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比較活躍,現有各類中小企業137戶。縣內土地寬廣肥沃,光照充足,適宜小麥、玉米、高粱等多種糧食作物和瓜菜、葯材等經濟作物生長。全縣農業人口佔94%,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也是全國592個國扶貧困縣和甘肅中東部18個乾旱縣之一。農作物主要有冬小麥、扁豆、黃豆、玉米、高粱、穀子、糜子、馬鈴薯、大麥、黃花菜、烤煙、胡麻、油菜、葯材、瓜類等,是隴東主要糧油和瓜菜生產基地之一,有「隴東糧倉」的美譽。曾被命名為「全國黃花菜基地縣」、「全國優質瓜果生產基地重點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目前,已形成以杏果、瓜菜、草畜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杏子產量居全國第二,生產加工能力位居全國第一,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杏鄉」,杏產品遠銷海內外,優質蘋果暢銷大江南北;黃花菜被國家外貿部命名為「鎮原金針菜」;「五指塬綠寶」牌西瓜遠銷大江南北,畜牧業以羊畜養殖、肉、皮毛加工為主,皮張、羊毛、羊絨等畜產品比較馳名,羊絨已實現出口創匯。野生植物資源豐富,約千餘種,其中可入葯130餘種。
石油煤炭藏量富集。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煤炭、石英砂等16種,儲量豐富。其中石油儲量可達2.5億噸,有長慶油田和華北分公司兩戶企業開發,年產原油40萬噸。
紅色旅遊潛力巨大。名勝古跡斑斕千秋,石窟寺、秦長城、漢長城追溯千年風霜;自然景觀美麗迷人,境內的太陽池、翟池、白馬池三座天然池湫碧波輝映,堪稱「黃土高塬明珠」。鎮原曾為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岔紅軍長征紀念館、屯字「四八」戰役烈士陵園等紅色旅遊資源引人注目。目前已形成以潛夫山森林公園等景區為重點,其它名勝古跡點綴其中,東與北石窟寺相接,西與平涼崆峒山毗鄰的旅遊圈。
社會事業欣欣向榮。恢復高考以來,全縣共向全國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34051人,其中被清華、北大錄取的達40人,再現了」教育大縣「的光輝形象。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疾病防控網路健全。農家書屋、文化廣場、全民健身、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開邊籍的張德宏於1990年代表我國參加了在比利時舉辦的世界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取得男子鐵餅第四名的好成績;太平籍長跑運動員陳慧榮,2007年分別取得全國田徑錦標賽和六城會10000米第三名的佳績,達到了國際級運動健將標准,並於2008年取得北京奧運會參賽資格,成為慶陽有史以來第一人。
小吃、酒席是鎮原飲食文化的代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融民俗禮儀、飲食科學與一爐,以葷素相間,口味各異,五色俱全而聞名遐邇。風味小吃品種繁多,主要有羊羔肉、骨頭肉、西米丸子、燒雞、糖油餅、臊子面、蕎麵筋筋等;酒席有「九魁」、「十全」、「十齣一」、「十二樓」、「十三花」等名稱,茶、酒主要有罐罐茶和三岔黃酒等。鎮原小吃及酒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品種風味蔚成大觀,這是歷代烹飪工作者聰明才智的結晶,是燦爛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為祖國的飲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開放開發中的鎮原,以其厚重的歷史文明積淀,獨特的高原風姿,悠久的歷史文化,淳樸的民俗風情,富饒的特色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熱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新老朋友來鎮原投資興業、旅遊觀光!
⑵ 李元屯鎮有多少人口
李元屯鎮有多少人口
====================
李元屯鎮,是 衛輝市 的吧。
李源屯鎮位於衛輝市東部,南與延津縣接壤、東靠龐寨鄉、西依後河鄉、北與上樂村鄉毗鄰。鎮域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4.8萬畝。全鎮轄32個行政村,38個自然村。
1997年止,李源屯鎮人口4.9萬人
2010年5月止,李源屯鎮各村人數:
西良村 人口3000多口
西口村 人口862人
吳庄村 村民1400多人
王灣村 全村人口700多人
王堤村 共有村民1006人
王岸村 人口近1200人
田家灣村 人口1313口
任庄村 人口1320口
前李庄村 人口500多口
牌楊庄村 810多口人
南屯村 人口3115人
戶庄村 人口1476口
後李庄村 人口600多口
後白河村 全村總人口2685人
侯灣村 人口1300多口
東良村 人口3500多口
呈王屯村 人口1200多口
⑶ 屯字鎮的歷史沿革
屯字自古為華夏故土,歷史悠久,明萬里年前稱為大豐里,之後改稱屯字,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立鎮原第二區,解放後劃區管鄉,幾經變遷,幾易其名,至1980年改稱屯字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稱屯字鄉(人民政府),1985年7月撤鄉建鎮,2004年12月撤鄉並鎮,將原曙光鄉和彭陽鄉的閆溝、建華並入屯字鎮,成為鎮原人口最多的鄉鎮。
⑷ 屯字鎮的鄉鎮簡介
屯字鎮 位於鎮原縣東南部,距縣城25公里。鎮域東接上肖鄉,西連城關鎮,南界涇川縣,北與太平鎮、臨涇鄉毗鄰,東西長14公里,南北寬約17公里。現轄20個行政村,163個自然村,1.1萬個農戶,5.1萬口人。總土地面積2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2萬畝,其中山地73595畝,川地10424畝,塬地38447畝,人均佔有耕地2.48畝。平均海拔1456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氣溫9.9攝氏度,全年無霜期155天。轄20個村民委員會。鄉鎮總戶數6400戶,鄉鎮總人口29180人,鄉鎮從業人員14598人。14個村全部通公路、通電、通郵、通電話、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有各類學校17所,教師260人,在校學生5144人。屯字鎮共有機關單位32個,幹部職工885人,固定個體工商戶500戶。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35人,病床57張。2004年,屯字鎮國內生產總值3950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867公頃,糧食總產量1072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397元;財政收人166萬元,財政支出216萬元。名優特產有紅富士蘋果。旅遊景點有太陽池、白馬池 。
眉肖公路橫穿境內,交通方便。屯字鎮境內屬黃土高原溝壑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東西長約14公里,南北寬約17公里。總土地面積2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2萬畝,其中山地73595畝,川地10424畝,塬地38447畝。屯字鎮轄20個行政村,163個自然村,11454個農戶,51187 口人,其中農業人口49615人。
⑸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屯子鎮西窪村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屯字鎮所轄20個村,分別是
開城村、田嶺村、馬堡村、屯字村、白馬村、閆孟村、陽寧村、寨地村、曹路村、川口村、下鄭村、下孫村、四殿村、陳暢村、太陽村、閆溝村、建華村、包城村、雙合村、官亭村
⑹ 有誰知道甘肅鎮遠縣屯子鎮
是鎮原縣吧
⑺ 村和屯哪個大
一樣大隻是叫法不一樣。
村莊的近義詞:屯子、農村、鄉村、墟落、村落
屯為小村落的一種,主要有分布在廣西等邊關地區,大部分由兵屯演變而來。
(7)鎮原屯子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1、屯的人口:一個屯一般有幾戶到上百戶人家不等。小的屯幾戶人家人口十幾到幾十人,大一點的有十幾戶到幾十戶有上百人口。瑤族人有些屯比較偏僻,因當地政府不限制生育人口,人口多達近千人,比有些村人口還多。
2、屯這種小村落文化比較保守,一般以同姓氏家族居住,也有個別或者小部分是雜姓氏的家族。以廣西上思縣的屯為例,同在一個屯,同姓氏的家族大部分都是同祖宗,這從老房子(這里指安放祖宗牌位的房子)的祖譜可看出。
⑻ 屯子鎮的介紹
屯子鎮位於浚縣西北部,距浚縣縣城12公里,北與湯陰縣接壤,西與鶴壁開發區為鄰,是浚縣重要的工業大鎮和歷史文化藝術名鎮。該鎮現轄59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鎮域面積135平方公里,耕地12萬畝,1.8萬余戶,7.8萬人。同名還有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屯子鎮(屯字鎮)。
⑼ 甘肅省有14個地州市,各地市各有多少個縣各縣人口分別有多少地域特徵是什麼離蘭州的大概距離是多少
根據2010年甘肅省人口普查數據,全省各市、州常住人口(單位:人)
全省合計 2557 5254
蘭州市 361 6163
嘉峪關市 23 1853
金昌市 46 4050
白銀市 170 8751
天水市 326 2548
武威市 181 5054
張掖市 119 9515
平涼市 206 8033
酒泉市 109 5947
慶陽市 221 1191
定西市 269 8622
隴南市 256 7718
臨夏回族自治州 194 6677
甘南藏族自治州 68 9132
如果你真的有需要各市州下轄縣的人口,我可以再提供。先提供二個。
蘭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蘭州市統計局2011年5月24日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的決定,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在國務院、甘肅省政府和市、縣(區)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體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下,通過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目前已圓滿完成了人口普查登記任務。現將快速匯總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3]為3616163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14246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73699人,增長15.07%,年平均增長率為1.41%。從民族人口分布來看,56個民族在我市常住人口中都有,其中漢族人口為3456787人,少數民族人口為159376人。
二、家庭戶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 1112369戶,家庭戶人口為3138817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27人減少0.45人。。
三、性別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849809人,佔51.15%;女性人口為1766354人,佔48.85%。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8.56下降為104.72(全國總人口性別比為105.20)。
四、年齡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475165人,佔13.14%;15-64歲人口為2823995人,佔78.09%;65歲及以上人口為317003人,佔8.77%。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458208人,佔12.6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36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2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3個百分點。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個百分點。
五、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770012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74337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04086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69168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9892人上升為2129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0407人上升為2055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9987人上升為30532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25450人下降為18505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2767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73524人,文盲率[5]由6.40%下降為3.53%,下降2.87個百分點。
六、人口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城關區 1278745人
七里河區 561020人
西固區 364050人
安寧區 288510人
紅古區 136101人
永登縣 418789人
皋蘭縣 131785人
榆中縣 437163人。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匯總數。
[2]普查登記的對象是指普查標准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
[3]常住人口是指普查登記的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居住在本鄉鎮街道、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離開戶口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4]家庭戶是指以家庭成員關系為主、居住一處共同生活的人組成的戶。
[5]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不識字人口所佔比重。
臨夏州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1]
臨夏回族自治州統計局2011年5月18日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的決定,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在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體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下,通過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目前已圓滿完成了人口普查登記任務。現將快速匯總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全州常住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州常住人口[3]為1946677人。
二、家庭戶人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446797戶,家庭戶人口為1891760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4.2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70人減少0.47人。
三、性別構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85235人,佔50.61%;女性人口為961442人,佔49.39%。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7.64下降為102.47。
四、年齡構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422288人,佔21.69%;15-64歲人口為1365200人,佔70.13%;65歲及以上人口為159189人,佔8.18%。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7.75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4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7個百分點。
五、民族構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72872人,佔39.7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73805人,佔60.30%。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了8636人,下降1.11%;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25996人,增長12.02%。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7941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3241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40371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99198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26人上升為349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5182人上升為680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12235人上升為1748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2055人上升為50958人。
全州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209918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85402人,文盲率[5]由32.54%下降為10.78%,下降21.76個百分點。
七、人口地區分布
全州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全州各縣(市)常住人口單位:人
地 區 人口數
全州合計 1946677
臨夏市 274466
臨夏縣 326123
康樂縣 233173
永靖縣 180161
廣河縣 227466
和政縣 185083
東鄉縣 284507
積石山縣 235698
⑽ 屯裡有多少人口
你好,屯裡大概的人口常住人口是1870多個人,具體的數字要人口普查才能比較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