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每次吹氣時間是多少
『壹』 心肺復甦人工呼吸時吹氣時間要求多少時間
每次吹氣時間為1~1.5秒,吹氣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氣。心肺復甦胸外按壓頻率為至少100次/分鍾,按壓通氣比30:2,人工呼吸每次吹氣1-1.5秒),計算得知標准心肺復甦時每分鍾約通氣6次(每隔約18秒吹氣2次,每次吹氣1-1.5秒)
『貳』 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怎樣操作
人工呼吸(cpr),用於自主呼吸停止時的一種急救方法。通過徒手或機械裝置使空氣有節律地進入肺內,然後利用胸廓和肺組織的彈性回縮力使進入肺內的氣體呼出。如此周而復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人的心臟和大腦需要不斷地供給氧氣。如果中斷供氧3~4分鍾就會造成不可逆性損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觸電、溺水、腦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發現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搶救措施就是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以保持有效通氣和血液循環,保證重要臟器的氧氣供應。現場急救人工呼吸可採用口對口(鼻)方法,或使用簡易呼吸囊。在醫院內搶救呼吸驟停患者還可使用結構更復雜、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機。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為的方法,運用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壓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驟停者獲得被動式呼吸,獲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維持最基礎的生命。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對口吹氣法、俯卧壓背法、仰卧壓胸法,但以口對口吹氣式人工呼吸最為方便和有效。 [編輯本段]【方法】1.有效心臟按壓:要求產生適當血流,頻率100次/分,壓/放比相等,中斷按壓時間控制在5秒鍾以內。
2.雙人,單人CPR按壓/通氣比均為30:2。
3.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氣時間1秒鍾以上,並要見到胸部起伏。
4.電除顫:用單向波電除顫時,每給300J(雙向波能量為150J)電擊後即行5組30:2 CPR,2分鍾後再檢查心律
5.如已用高端通氣,直接按壓100次/分。
6.進一步生命支持:心臟起搏用葯首選腎上腺素,也可單用加壓素替代第一劑第二劑腎上腺素。
7.抗心律失常葯首選胺腆胴。
1.新2008指南最大修改之處:
*將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的交替比例,有過去的15:2改為30:2(I級推薦)
*理由:中斷胸外心臟按壓明顯降低出院生存率,而過度通氣會造成神經受損,強調"應不間斷地心臟按壓"
*不管哪一個年齡階段的患者(新生兒除外),不管是單人法還是雙人法搶救,按壓與呼吸的比例統為--30:2
*除此以外,僅針對新生兒或者雙人法兒童CPR,其比例則改為15:2
*而一旦建立了高級人工氣道,急救人員不再需要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通氣交替實施,即30:2比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以連續100次/分的頻率進行心臟按壓,同時以10次/分的頻率持續人工通氣,各唱各的調,按壓/通氣不再交替進行.
2.強調胸外按壓的重要性:
*新指南進一步突出胸外按壓建立人工循環的重要性,要求向搶救者說明(I級推薦).胸外按壓必須做到"用力"(能觸摸到頸動脈的搏動)."快速"(按壓頻率100次/分).應允許胸廓充分回彈,盡量縮短每次胸外按壓的間歇期
*新指南建議:在所有搶救努力過程中,包括實施高級生命支持的手法 諸如氣管插管.反復除顫.給予復甦葯物以及重新檢查病人時,均應盡量減少中斷胸外心臟按壓;不得不暫停胸外按壓時,中斷時間不能超過5秒鍾
*為了保證按壓的效果,新指南提出當多名急救人員到場時,BLS每2分鍾或做完5個CPR周期後,而ACLS每3-5分鍾(因不再需要按壓/吹氣交替),急救人員應輪換"胸外按壓者",換人應在5秒鍾內完成.相互輪換之前快速檢查病人的循環徵象,動態評估CPR的效果
*有關心搏驟停的快速判斷,除了評價病人的無反應性:包括意識突然喪失.自主R停止.頸動脈搏動消失.肢體活動和咳嗽反射均喪失外,新的改進為臨終前的異常R亦按心臟停搏對待.急救人員應詢問旁觀者,特別注意將臨終呼吸作為心搏驟停的標志之一
1.口對口或(鼻)吹氣法
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接近或等於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對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人,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後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並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鍾進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後,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口對口之間,如果有紗布。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響空氣出入。
2.俯卧壓背法
此法應用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方法.由於病人取俯卧位,舌頭能略向外墜出,不會堵塞呼吸道,救護人不必專門來處理舌頭,節省了時間(在極短時間內將舌頭拉出並固定好並非易事),能及早進行人工呼吸。氣體交瘓量小於口對口吹氣法,但搶救成功率高於下面將要提到的幾種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搶救觸電。溺水時,現場還多用此法。但對於孕婦、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採用此法。
操作方法:
(1)傷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貼地,腹部可微微墊高,頭偏向一側,兩臂伸過頭,一臂枕於頭下,另一臂向外伸開,以使胸廓擴張。
(2)救護人面向其頭,兩腿屈膝跪地於傷病人大腿兩旁,把兩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約相當於第七對肋骨處)、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餘四指稍開微彎。
(3)救護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壓縮,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壓。當救護人的肩膀與病人肩膀將成一直線時,不再用力。在這個向下、向前推壓的過程中,即將肺內的空氣壓出,形成呼氣。然後慢慢放鬆回身,使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形成吸氣。
(4)按上述動作,反復有節律地進行,每分鍾14--16次.
3.仰卧壓胸法
此法便於觀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氣體交換量也接近於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點是,傷員的舌頭由於仰卧而後墜,阻礙空氣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時要將舌頭按出。這種姿勢,對於淹溺及胸部創傷、肋骨骨折傷員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墊,使胸部凸起。
(2)救護人屈膝跪地於病人大腿兩旁,把雙手分別放於乳房下面(相當於第六七對肋骨處),大拇指向內,靠近胸骨下端,其餘四指向外。放於胸廓肋骨之上。
『叄』 心肺復甦十大步驟,謝謝
①判斷意識
用雙手輕拍病人雙肩,問:「喂!你怎麼了?」告知無反應
確定患者意識,注意輕拍重呼
②檢查呼吸
觀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無呼吸。
③呼救
來人啊!喊醫生!推搶救車!除顫儀!大聲呼救,並讓其他人撥打急救電話
④判斷是否有頸動脈搏動
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從氣管正中環狀軟骨劃向近側頸動脈搏動處,告之無搏動(數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斷五秒以上10秒以下)。
註:檢查患者呼吸及脈搏
⑤松解衣領及褲帶
⑥胸外心臟按壓
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中下1/3處),用左手掌跟緊貼病人的胸部,兩手重疊,左手五指翹起,雙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壓30次(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按壓深度至少125 px)。
註:
胳膊要與患者身體垂直
雙掌根按壓
⑦打開氣道
仰頭抬頜法,口腔無分泌物,無假牙。
打開氣道
⑧人工呼吸
應用簡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擠壓簡易呼吸器,每次送氣400~600 ml,頻率10~12 次/分。
註:口對口人工呼吸
⑨持續2分鍾的高效率的CPR
以心臟按壓:人工呼吸 = 30:2 的比例進行,操作5個周期。(心臟按壓開始送氣結束)
⑩判斷復甦是否有效
聽是否有呼吸音,同時觸摸是否有頸動脈博動。
整理病人進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搶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將重點繼續放在高質量的CPR上
按壓頻率至少100 次/分(區別於大約100 次/分)
胸骨下陷深度至少 5 ㎝
按壓後保證胸骨完全回彈
胸外按壓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斷
避免過度通氣
註:
低質量的心肺復甦:按壓過慢壓力不足達不到效果
低質量的心肺復甦:按壓過快不能使患者胸壁充分回彈
心肺復甦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壓 + 後續的專業用葯
美國成年人中約85%有興趣參加CPR初步訓練,結果使40%心臟驟停者復甦成功,每年搶救了約20萬人的生命。心臟跳動停止者,如在4分鍾內實施初步的CPR,在8分鍾內由專業人員進一步心臟救生,生還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時間就是生命,速度是關鍵,初步的CPR按CAB進行。
A(airway):保持呼吸順暢
B(breathing):口對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
A.保持呼吸順暢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後移而堵塞氣道,所以心肺復甦的首要步驟是暢通氣道。急救者以一手置於患者額部使頭部後仰,並以另一手抬起後頸部或托起下頦,保持呼吸道通暢。對懷疑有頸部損傷者只能托舉下頦而不能使頭部後仰;若疑有氣道異物,應從患者背部雙手環抱於患者上腹部,用力、突擊性擠壓。
B.口對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頭抬頦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閉的鼻孔(或口唇 ),然後深吸一大口氣,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內吹 氣 , 然後放鬆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鍾反復一次,直到恢復自主呼吸。
每次吹氣間隔1.5秒,在這個時間搶救者應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繼續口對口呼吸,直至專業搶救人員的到來。
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
檢查心臟是否跳動,最簡易、最可靠的是頸動脈。搶救者用2~3個手指放在患者氣管與頸部肌肉間輕輕按壓,時間不少於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搶救者應握緊拳頭,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擊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舉有可能使患者心臟復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擊一次。
如心臟不能復跳,就要通過胸外按壓,使心臟和大血管血液產生流動。以維持心、腦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選擇胸外心臟按壓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緣,而後將右手掌側放在胸骨下1/3,再將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鄰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劍突上。右手置於左手上,手指間互相交錯或伸展。按壓力量經手跟而向下,手指應抬離胸部。
胸外心臟按壓方法:急救者兩臂位於病人胸骨的正上方,雙肘關節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對中等體重的成人下壓深度應大於5厘米,而後迅速放鬆,解除壓力,讓胸廓自行復位。如此有節奏地反復進行,按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頻率為每分鍾不低於100次。
當只有一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時,應是每做30次胸心臟按壓,交替進行2次人工呼吸。
當有兩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時,首先兩個人應呈對稱位置,以便於互相交換。此時,一個人做胸外心臟按壓;另一個人做人工呼吸。兩人可以數著1、2、3進行配合,每按壓心臟30次,口對口或口對鼻人工呼吸2次。
『肆』 CPR心臟按壓占時間百分比是多少
這可以粗略作一估算,2分鍾內需要完成5個30:2的按壓通氣循環,其中人工呼吸每次吹氣需要一秒,吹氣呼氣時間約1:1,則兩分鍾內人工呼吸共耗費時間20秒(5個循環人工呼吸共10次,總計時20秒)。那麼胸外按壓占時則為120-20=100秒,胸外按壓占心肺復甦的總時間比為100/120約等於83.3%。
『伍』 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幾種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對口吹氣法、俯卧壓背法、仰卧壓胸法,但以口對口吹氣式人工呼吸最為方便和有效。
人工呼吸1.有效心臟按壓:要求產生適當血流,頻率100次/分,壓/放比相等,中斷按壓時間控制在5秒鍾以內。
2.雙人,單人CPR按壓/通氣比均為30:2。
3.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氣時間1秒鍾以上,並要見到胸部起伏。
4.電除顫:用單向波電除顫時,每給300J(雙向波能量為150J)電擊後即行5組30:2
CPR,2分鍾後再檢查心律
5.如已用高端通氣,直接按壓100次/分。
6.進一步生命支持:心臟起搏用葯首選腎上腺素,也可單用加壓素替代第一劑第二劑腎上腺素。
7.抗心律失常葯首選胺腆胴。
口鼻吹氣法
人工呼吸口對口吹氣法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接近或等於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對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首先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清潔。
(3)使患者頭部盡量後仰,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4)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入,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後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並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鍾進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後,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口對口之間,如果有紗布。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響空氣出入。
俯卧壓背法
俯卧壓背法此法應用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方法.由於病人取俯卧位,舌頭能略向外墜出,不會堵塞呼吸道,救護人不必專門來處理舌頭,節省了時間(在極短時間內將舌頭拉出並固定好並非易事),能及早進行人工呼吸。氣體交瘓量小於口對口吹氣法,但搶救成功率高於下面將要提到的幾種人工呼吸法。在搶救觸電、溺水時,現場多用此法。但對於孕婦、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採用此法。
操作方法:
(1)傷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貼地,腹部可微微墊高,頭偏向一側,兩臂伸過頭,一臂枕於頭下,另一臂向外伸開,以使胸廓擴張。
(2)救護人面向其頭,兩腿屈膝跪地於傷病人大腿兩旁,把兩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約相當於第七對肋骨處)、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餘四指稍開微彎。
(3)救護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壓縮,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壓。當救護人的肩膀與病人肩膀將成一直線時,不再用力。在這個向下、向前推壓的過程中,即將肺內的空氣壓出,形成呼氣。然後慢慢放鬆回身,使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形成吸氣。
(4)按上述動作,反復有節律地進行,每分鍾14--16次.
單人復甦術
當發現被救者的心臟、呼吸均已停止時,如果現場只有一人,此時應立即對被救者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壓。
1:開放氣道後,捏住被救者的鼻翼,用嘴巴包繞住被救者的嘴巴,連續吹氣兩次。
2:立即進行體外心臟按壓30次,按壓頻率每分鍾80到100次。
3:以後,每作30次心臟按壓後,就連續吹氣兩次,反復交替進行。同時每隔5分鍾檢查一次心肺復甦效果,每次檢查時心肺復甦術不得中斷5秒以上。
(註:舊的建議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率為15:2,為簡化程序,便於大眾操作,新的標准規定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率為30:2)
仰卧壓胸法
仰卧壓胸法此法便於觀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氣體交換量也接近於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點是,傷員的舌頭由於仰卧而後墜,阻礙空氣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時要將舌頭按出。這種姿勢,對於淹溺及胸部創傷、肋骨骨折傷員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墊,使胸部凸起。
(2)救護人屈膝跪地於病人大腿兩旁,把雙手分別放於乳房下面(相當於第六七對肋骨處),大拇指向內,靠近胸骨下端,其餘四指向外。放於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壓,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領與俯卧壓背法相同。
『陸』 心肺復甦的要點是什麼
就是簡稱的CPR(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當呼吸終止及心跳停頓時,合並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來進行急救的一種技術。
認識心臟與了解呼吸作用與血液循環對人體功能的重要性是必要的。心臟分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 由右心房吸入上下腔靜脈自全身運回含二氧化碳之血液經右心室壓出由肺動脈送至肺泡經由透析作用換得 含氧之血液再經由肺靜脈送入左心房再進入左心室壓出經大動脈輸送至全身以維持細胞器官組織之生機功 能,其中以心臟與腦細胞對氧需要尤殷。
CPR的原理及其重要性
CPR的原理:
空氣中含百分之八十的氮氣,百分之二十之氧氣其中包括微量之其他氣體而經由人體呼吸再呼出 之空氣成分經化驗分析氮氣仍占約百分之八十,氧氣卻降低為百分之十六,二氧化碳佔了百分之四, 這項分析讓我們了解經由正常呼吸所呼出的氣體中氧的份量仍足夠供應我們正常所需的要求。
利用人工呼吸吹送空氣進入肺腔,再配合心外按摩以促使血液從肺部交換氧氣再循環到腦部及全 身以維持腦細胞及器官組織之存活。
CPR的重要性:
當人體因呼吸心跳終止時,心臟腦部及器官組織均將因缺乏氧氣之供應而漸趨壞死,在臨床上我 們可以發現患者的嘴唇、指甲及臉面的膚色由原有呈現的正常色漸趨向深紫色,而眼睛的瞳孔也漸次 的擴大中,當然胸部的起伏及頸動脈的是否跳動更能確定的告知我們生命的訊息。在四分鍾內肺中與 血液中原含之氧氣尚可維持供應,故在四分鍾內迅速急救確實作好 CPR 時將可保住腦細胞之不受損傷 而完全復原,在四到六分鍾之間則視情況之不同腦細胞或有損傷之可能,六分鍾以上則一定會有不同 程度之損傷,而延遲至十分鍾以上則肯定會對腦細胞造成因缺氧而導致之壞死。
CPR的適用時機及步驟
C P R 適用時機:
舉凡溺水、心臟病、高血壓、車禍、觸電、葯物中毒、氣體中毒、異物堵塞呼吸道等導致之呼吸 終止,心跳停頓在就醫前,均可利用心肺復甦術維護腦細胞及器官組織不致壞死。
心肺復甦術
一、心臟復甦術
(一)心前區捶擊 在心搏驟停後的1分30秒內,心臟應激性最高,此時拳擊心前區,所產生的5-15W.Sr 電能可使心肌興奮並產生電綜合波,促使心臟復跳。
1.方法 右手鬆握空心拳,小魚際肌側朝向病人胸壁,以距胸壁20-30cm高度,垂直向下捶擊心前區,即胸骨下段。捶擊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觀察心電圖變化,如無變化,應立即改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
2.注意事項
(1)捶擊不宜反復進行,捶擊次數最多不宜超過兩下。
(2)捶擊時用力不宜過猛。小兒禁用,以防肋骨骨折。
一)手法打開氣道
1.仰面抬頸法 病人去枕,術者位於病人一側,一手置病人前額向後加壓,使頭後仰,另一手托住頸部向上抬頸。
2.仰面舉頦法 術者位於病人一側,一手置病人前額向後加壓使頭後仰,另一手(除拇指外)的手指置於下頦外之下頜骨上,將頦部上舉。注意勿壓迫頜下軟組織,以免壓迫氣道。
3.托下頜法 術者位於病人頭側,兩肘置於病人背部同一水平面上,用雙手抓住病人兩側下頜角向上牽拉,使下頦向前、頭後仰,同時兩拇指可將下唇下拉,使口腔通暢。
1.病人體位 病人仰卧於硬板床或地面上,頭部與心臟在同一水平,以保證腦血流量。如有可能應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術者體位 緊靠病人胸部一側,為保證按壓力垂直作用於病人胸骨,術者應根據搶救現場的具體情況,採用站立地面或腳凳上,或採用跪式等體位。
3.按壓部位 在胸骨下1/3段。確定部位用以下方法:術者用靠近病人足側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確定近側肋骨下緣,然後沿肋弓下緣上移至胸骨下切跡,將中指緊靠胸骨切跡(不包括劍突)處,食指緊靠中指。將另一手的掌根(長軸與病人胸骨長軸一致)緊靠前一手的食指置於胸骨上。然後將前一手置於該手背上,兩手平行重疊,手指並攏、分開或互握均可,但不得接觸胸壁。
4.按壓方法
(1)成人 術者雙肘伸直,借身體和上臂的力量,向脊柱方向按壓,使胸廓下陷3.5~5cm,爾後迅即放鬆,解除壓力,讓胸廓自行復位,使心臟舒張,如此有節奏地反復進行。按壓與放鬆的時間大致相等,放鬆時掌根部不得離開按壓部位,以防位置移動,但放鬆應充分,以利血液迴流。按壓頻率80-100次/分。
三)心肺復甦術的步驟:
1、檢查患者清醒程度:無反應,呼叫救援;有反應,迅速檢查傷勢及呼救
2、暢通氣道,檢查呼吸:無呼吸,打開氣道;有呼吸,維持氣道通暢及呼救;氣道不通暢,清除異物;氣道通暢,檢查頸動脈
3、檢查頸動脈:有搏動,施行人工呼吸;無搏動,施行心肺復甦術
(四)心肺復甦術施行有效:
1、恢復自主的呼吸和脈搏; 2、有知覺,反應及呻吟等。
(五)終止心肺復甦術的條件:
1、已恢復自主的呼吸和脈搏;
2、有醫務人到場;
3、操作者已筋疲力盡而無法再施行心肺復甦術;
4、心肺復甦術持續一小時之後,患(傷)者瞳孔散大固定,心電活動、呼吸不恢復,表示腦及心臟死亡。
(六)注意事項:
1、口對口吹氣量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氣時間不宜過長,過長會引起急性胃擴張、胃脹氣和嘔吐。吹氣過程要注意觀察患(傷)者氣道是否通暢,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臟按術只能在患(傷)者心臟停止跳動下才能施行。
3、口對口吹氣和胸外心臟按壓應同時進行,嚴格按吹氣和按壓的比例操作,吹氣和按壓的次數過多和過少均會影響復甦的成敗。
4、胸外心臟按壓的位置必須准確。不準確容易損傷其他臟器。按壓的力度要適宜,過大過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氣胸血胸;按壓的力度過輕,胸腔壓力小,不足以推動血液循環。
5、施行心肺復甦術時應將患(傷)者的衣扣及褲帶解松,以免引起內臟損傷。
參考資料:http://www.120114.com/knowledge/er/20030905135856.htm
回答者:匿名 6-4 16:42
心臟跳動停止者,如在4分鍾內實施初步的CPR,在8分鍾內由專業人員進一步心臟救生,死而復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時間就是生命,速度是關鍵,初步的CPR按ABC進行。
A:開放氣道
B:口對口人工呼吸
C:人工循環
A 開 放 氣 道
< 拍搖患者並大聲詢問,手指甲掐壓人中穴約五秒,如無反應表示意識喪失。這時應使患者水平仰卧,解開頸部鈕扣,注意清除口腔異物,使患者仰頭抬頦,用耳貼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氣流或胸部無起伏,則表示已無呼吸。
B 口 對 口 人 工 呼 吸
在保持患者仰頭抬頦前提下,搶救者將患者鼻孔閉緊,用雙唇密封包住患者的嘴,做兩次全力吹氣,同時用眼睛餘光觀察患者胸部,操作正確應能看到胸部有起伏並感到有氣流逸出。
每次吹氣間隔1.5秒,在這個時間搶救者應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繼續口對口呼吸,直至專業搶救人員的到來。
C 人 工 循 環
檢查心臟是否跳動,最簡易、最可靠的是頸動脈。搶救者用2-3個手指放在患者氣管與頸部肌肉間輕輕按壓,時間不少於10秒。
如患者停止心跳,搶救者應握緊拳頭,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擊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舉有可能使患者心臟復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擊一次。
如心臟不能復跳,就要通過胸外按壓,使心臟和大血管血液產生流動。以維持心、腦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胸外按壓應掌握要點:
1.患者頭、胸處於同水平,最好躺在堅硬平面上。
2.按壓位置: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
3.下壓3.5-4.5厘米,按壓時手指不得壓在胸壁上,以免引起肋骨骨折。上抬時手不離胸,以免移位,垂直按壓,以免壓力分散。
4.按壓與放鬆時間相等,用力均勻,每分鍾按壓80-100次,直至恢復心跳呼吸。
5.人工呼吸與胸外按壓應同時交替進行。按壓與呼吸比例:單人 15 :2 雙人 5 :1。
『柒』 CPR 心肺復舒 能不能用於冠狀動脈硬化或心肌梗死急救時應按壓幾次人工呼吸幾次時間和比例次數如何
只有當病人發生心臟驟停時才進行CPR(當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可能會引起心肌梗死,而心肌梗死又可能導致心臟驟停的發生。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樓主的意思應該是「能否對患有冠狀動脈硬化或心肌梗死而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實施CPR?」如果是我理解錯誤,請您補充說明),但如果病人仍有生命體征,則不需要進行CPR。
根據當前使用的2005年指南,目前的通氣按壓比為2:30,即每兩次人工呼吸後給予30次胸外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的頻率為每分鍾100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氣1秒。
歡迎您訪問以下站點了解有關CPR的更多知識
http://club.cn.yahoo.com/group.html?gid=200005661
『捌』 心肺復甦按壓和吹起的比例是多少,一分鍾吹起的頻率是多少,怎麼計算啊
心臟按壓成人按壓頻率為100-120次/min,下壓深度5-6cm。
人工呼吸清除異物調整頭部位置,實現密封以進行口對口呼吸。
2010年國際心肺復甦指南推薦的按壓-通氣比率為30:2,對於嬰兒和兒童,雙人CPR時可採用15:2的比率。即 按壓30次和2次人工呼吸。轉換過程在5秒內結束。
(8)cpr每次吹氣時間是多少擴展閱讀:
心搏驟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預計的情況和時間內心臟突然停止搏動,從而導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環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組織細胞嚴重缺血、缺氧和代謝障礙,如不及時搶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驟停不同於任何慢性病終末期的心臟停搏,若及時採取正確有效的復甦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並得到康復。
2010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和國際復甦聯盟(ILCOR)發布最新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鏈改為五個鏈環來表達實施緊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
1,立即識別心臟停搏並啟動應急反應系統。
2,盡早實施心肺復甦CPR,強調胸外按壓。
3,快速除顫。
4,有效的高級生命支持。
5,綜合的心臟驟停後治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肺復甦術
『玖』 人工呼吸 吹氣的時間是幾秒1.5秒嗎
人工呼吸是心肺復甦的內容之一,要配合胸外按壓進行,每一次吹氣保持在1-1.5秒鍾。
通常情況下,胸外按壓以每分鍾100-120次的頻率進行。胸外按壓30次進行人工吹氣兩次,每一次吹氣保持在1-1.5秒鍾,每次吹氣盡量吹到1000ml左右,同時觀察被救人員的胸腔是否有起伏。
注意吹氣時要捏住被救人的鼻孔,抬舉下頜保證口腔和上氣道打開,保證吹氣的效果。胸外按壓和吹氣五個循環以後,評估心肺復甦的成功與否。
人工呼吸前要先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清理口腔內的異物,有假牙時得摘取假牙,確定口腔通暢後再進行下一步,吹氣後要注意觀察胸腔是否有起伏。
(9)cpr每次吹氣時間是多少擴展閱讀:
一、口對鼻人工呼吸法:
1、清理並通暢傷病者的呼吸道。
2、用仰頭抬頦法保持氣道通暢,同時用舉頦的手將病人口唇閉合。
3、急救者深吸氣後,雙唇包住病人鼻部同上法吹氣,吹氣時間要長,用勁要大。
4、呼氣時使傷者的口張開,以利氣體排出。
5、搶救者雙唇包住病人口鼻吹氣,吹氣時間要短,用勁要小。
二、口對鼻人工呼吸法適用於:
1、牙關緊閉,不能張口者。
2、口腔有嚴重損傷時。
三、對於由氣道梗阻,如喉痙攣、喉頭水腫、氣管異物及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等所引起的呼吸驟停,相對禁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口對鼻人工呼吸
『拾』 心肺復甦(CPR)時,口對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氣的適當時間是___,通氣量一般在___()
口對口人工呼吸時都有相應的間隔標准,那麼口對口人工呼吸每次時間不超過多少?口對口人工呼吸每次時間都有相應的標准,本文佰佰安全網就重點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
按照心肺復甦指南的要求,口對口人工呼吸時每次吹氣不超過一秒,不宜過度通氣,以免影響按壓操作。成人每次吹氣量應大於800毫升,但不要超過1200毫升。低於800毫升,通氣可能不足;高於2000毫升,常使咽部壓力超過食管內壓,使胃脹氣而導致嘔吐,引起誤吸。
人工呼吸每分鍾多少次?
1、人工呼吸的方法
有效心臟按壓:要求產生適當血流,頻率100次/分,壓/放比相等,中斷按壓時間控制在5秒鍾以內。
雙人,單人CPR按壓/通氣比均為30:2。
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氣時間1秒鍾以上,並要見到胸部起伏。
2、口鼻吹氣的操作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人工呼吸每分鍾多少次
首先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清潔。
使患者頭部盡量後仰,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入,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後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並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鍾進行14--16次。
3、單人復甦術的操作方法
當發現被救者的心臟、呼吸均已停止時,如果現場只有一人,此時應立即對被救者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壓。
開放氣道後,捏住被救者的鼻翼,用嘴巴包繞住被救者的嘴巴,連續吹氣兩次。
立即進行體外心臟按壓30次,按壓頻率每分鍾80到100次。
以後,每作30次心臟按壓後,就連續吹氣兩次,反復交替進行。同時每隔5分鍾檢查一次心肺復甦效果,每次檢查時心肺復甦術不得中斷5秒以上。
口對口人工呼吸每次時間不能超過一秒,需要及時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