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宮前村多少戶多少人口

宮前村多少戶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0-04 08:21:34

⑴ 求重慶大足縣各有多少鄉鎮及各鄉鎮人口數

總人口96萬人22 鎮 2 街道辦事處智鳳鎮是大足石刻創始人趙智鳳的故鄉,位於大足縣城東部,西距縣城7公里,南連龍水鎮,東鄰金山鎮、石馬鎮,北與寶頂鎮接壤。大銅、大國路穿境而過,場鎮緊靠登雲機場,交通十分便利。瀨溪河由縣城自西向東經過智鳳鎮流向龍水、珠溪方向,水源條件好。全鎮總面積67.17平方公里,轄新店、田壩、茅里堡、高筍、八里、登雲、普安、阮家、永福、黃連、福壽11個行政村,一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42336人。近年,智鳳鎮工業經濟得到加快發展。2006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34744萬元,同比增長12.3%(下同);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8:62:20;鎮級財政收入完成384萬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500萬元,增長1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10萬元,增長14.3%;工業總產值達到25052萬元,增長19.8%;工業增加值實現7925萬元,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4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90元,增長8.2%;城鎮化率達到31%,綜合實力躍升全縣第10位高坪鄉位於大足縣西北部,距縣城20公里,與安岳、潼南兩縣接壤,全鄉轄8個行政村、71個社,6988戶、26888人,幅員面積5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47畝,人均耕地0.75畝。中敖鎮位於大足縣西北部,距縣城9公里,處於瀨溪河發源地,東與龍崗街道辦事處、寶頂鎮接壤,南與高升鎮毗鄰,北至高坪鄉連安岳縣境,東北與潼南五桂鄉緊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適宜多種作物生長。全鎮幅員面積107.59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33159畝。轄18個行政村,3個居委,共有161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619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460人。鎮內有大足縣目前儲水量最大的上游水庫。中敖火龍歷史悠久,天山米暢銷全國,素有「魚米之鄉」、「火龍之鄉」、「車貨之鄉」的美稱。大足縣寶頂鎮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7公里,幅員面積6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總人口2.9萬人,城鎮人口0.4萬人。全鎮轄9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68個村民小組。寶頂鎮鎮域峰巒起伏,溝谷陡深,海拔高度多為400至500米的山地。寶頂鎮土壤以沙及紫色土為主,顯酸性、中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度17.3℃,年積溫6366℃。無霜期323天,多雲霧陰雨,年降雨量1100毫米。寶頂鎮青山綠水,風光秀美,土地肥沃,鳥語花香,生態觀光園、休閑娛樂設施密布,被為縣城後花園。二級硬化水泥公路橫貫其中,村級公路與之相連,並與周邊鎮鄉聯網,境內交通十分便利。寶頂鎮是重慶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的文明鎮,2002年,獲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和建設部授予的2002年度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高升鎮幅員面積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萬畝。總人口26000人,轄8個行政村(太和、旭光、建設、紅光、雙牌、新光、勝光、先進),1個居委會(華升), 54個村(居)民小組。龍崗辦事處成立於2002年7月,位於大足縣主城區,是大足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轄6個社區,6個行政村。總人口9.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9萬人,農業人口2.2萬人。轄區幅員面積43.83平方公里,城區面積3.5平方公里。農村耕地面積1081公頃。棠香街道辦事處轄7個村,5個居委會。分別為惜字閣村、和平村、水峰村、金星村、冉家店村、雙豐村、三合村,紅星社區居委會、五星社區居委會、報恩社區居委會、東關社區居委會、海棠社區居委會。 2002年全辦事處總人口為48622人,非農業人口13041人,總戶數13345戶,幅員面積60.17平方公里。回龍鎮地理位置東經105°51′42″,北緯29°43′44″,位於大足縣東面稍偏北,距縣城約17公里,鎮域北面與銅梁縣小林鄉接壤,到銅梁縣城約為30公里;西面緊鄰寶頂鎮和智鳳鎮;南面與金山鎮相鄰,東靠萬古鎮和國梁鎮。轄區面積為49平方公里,全鎮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57個村(居)民小組,共6469戶,總人口為2413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43人,耕地面積19031畝。全鎮共有12個黨支部國梁鎮因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饒國梁而得名,位於大足東北部,距縣城25公里處,是市、縣農業示範鎮,全鎮幅員面積38.9平方公里,東臨雍溪鎮,南接萬古鎮,西靠國梁鎮,北連銅梁縣,轄7個農村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5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4萬人,總耕地面積20985畝。近年來,我鎮大力實施發展特色經濟戰略,促進鎮域經濟上新台階鐵山鎮,曾名九區,又名雙河場。東與三驅鎮相連,西與榮昌縣十烈鄉相接,北與安岳縣合義鄉相毗,南與季家鎮相鄰。鐵山鎮位於大足縣的最西端,距縣城26公里,是大足縣的西大門,位於大足、榮昌、安岳三縣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相對重要。
鐵山鎮幅員面積59.6平方千米,下轄雙河社區、晉元社區兩個街道居委會和繼光村、雙橋村、麒麟村、油坊村、連科村、西北村、多寶村、高龍村、勝豐村、桂香村、建角村、三寨村12個村委會,共90個居民組,總人口33751人 季家鎮共轄7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52個村民小組和3個居民小組,6024戶2098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8人;幅員面積53.6平方公里,耕地18381畝,其中水田14100畝,土4281畝,人均耕地0.87畝,屬典型的農業鎮。 三驅鎮地處大足西部,距縣城11公里,全鎮共有16個行政村和2個街道居委會,114個村民小組和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1795人,其中農業人口47266人。全鎮幅員面積76.28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586萬元,糧食總產量完成2405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326元。寶興鎮幅員面積51.5平方公里,轄9 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64個村(居)民小組,8828戶,31245人龍石鎮位於大足縣的西南角。東面和南面與珠溪鎮接北;西面與榮昌縣的古昌、河包兩鎮毗鄰;北連三驅、寶興兩鎮。距縣城23公里。轄7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50個居民小組,5890戶,總人口21350人 珠溪原名寶珠溪18個行政村、 2個社區,160個村(社區)小組,總戶數17584戶,總人口59624人 龍水鎮地處重慶西部,是著名的五金之鄉,西部最大的建制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國家級文明鎮、首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重慶市「百鎮工程鎮」、市商業建設中心鎮、市鄉鎮企業明星鎮、市城鎮化工作先進鎮,是大足縣城的重要組團。城區南距成渝鐵路、成渝公路15公里,東距重慶城區90公里,大郵路、龍銅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全鎮轄10個社區、18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11.88平方公里,總人口13.3萬人,其中,城區面積7.7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8.3萬人石馬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2公里,幅員面積5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轄9個村(居)委員會,88個社,總人口3.4萬餘人 金山鎮位於大足縣中東部地區,東距銅梁縣城33公里,西距大足縣城22公里。東與我縣的萬古鎮毗鄰,南與拾萬鎮相靠,西與石馬鎮、金山鎮接壤,北與回龍鎮相連。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年降雨量約1100㎜。全鎮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17334畝(其中水田13820畝,旱地3514畝),人均耕地約0.78畝。總戶數6321戶,總人口22359人,其中農業人口20579人。全鎮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7個農村行政村,4個居民小組,53個村民小組萬古鎮位於大足東部,是大足縣的東大門,距大足城區27公里,距重慶市主城區80公里。全鎮幅員66.52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共有175個村民小組。年末戶籍人口5281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337人雍溪鎮轄7個農村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3852人,其中農業人口27892人古龍鄉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端,距縣城38公里,幅員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8%。鄉政府駐址在古龍鄉新街居委。全鄉轄6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49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人口9718人拾萬鎮位於大足縣東南部,西山(又名巴岳山)腳下,懷遠河畔,距大足縣城23公里,與石馬、萬古、金山、玉龍等鎮接壤。全鎮幅員總面積49平方公里,屬盆地丘陵地形,境內溪河密布,水利設施健全,水源供給充足,電力保障有力,10公里半徑范圍內建有大堡、萬古、雙橋、紅石四座35KV變電站。下轄:拾萬社區和楠木、八埝、雙埝、斯蘭、檬子、將軍、福利、長虹、協豐9個農村行政村,共66個(社)居民小組,總人口29,816人,其中農業人口28,090人,非農業人口1,726玉龍鎮是重慶市西部一個山川毓秀的市級衛生城鎮,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南部,距大足縣城20公里,巴岳山橫亘東部,東北與銅梁接壤,東南與永川相連,南面與雙橋區毗鄰。全鎮轄9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51.07平方公里,有耕地11549畝,2005年末總人口23030人(其中非農人口4570人),總戶數6473戶 郵亭鎮幅員面積91.01平方公里,地處成渝兩地交會處,位於大足縣南端,東接永川市,西鄰榮昌縣,北函雙橋區,距縣城30公里。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轄15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15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萬人

⑵ 翔安區新店鎮有多少村及人口

新店鎮屬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位於翔安區東南沿海突出部,地處北緯24°32′03″~24°38′09″、東經118°11′17″~118°23′16″之間,東與南安市石井鎮相鄰;東南與大嶝及金門島隔海相望;西南與廈門島相矚;西臨東咀港;西北、北銜馬巷鎮;東北與內厝鎮接壤。
新店鎮總面積118.29平方公里,2014年,總人口123034人(常住人口104920人,流動人口18114人)。轄2個社區
33個村。2004年新店鎮社會總產值19.3億元。

⑶ 姓宮的有多少人

一、尋根溯祖

1、以職官為姓,形成於西周。周王朝時有專司宮廷修繕、清潔事宜的官,名為"宮人"。其後人遂以宮為姓,稱宮姓。
2、出自姬姓,以封地名為姓。春秋時,魯國有孟倚子,其兒子韜,封於南宮(今河北省南宮縣),其後世子孫遂以封地名"南宮"為姓。後又分化為南、宮二姓。
3、亦出自姬姓,以國名為姓。
二、郡望堂號
【堂號】 "忠諫堂":春秋時候,晉國拿了良馬河美璧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虞大夫宮之奇向虞國國君諫道:"如果嘴唇被割去,牙齒就必然會暴露而受寒冷。虢國好比我們的嘴唇,我們千萬不能借給他人路去割我們自己的嘴唇。"虞君不聽,收了晉國的馬和璧,借給了他們道路。宮之奇便率領他所有的族人逃出虞國,不願等著當亡國奴。晉國滅了虢國班師,順道把虞國也滅了。
【郡望】
河 東:秦初置河東郡。相當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
太原郡:秦庄襄公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相當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三、歷史名人
宮 欽:元朝人,至大初為東阿令,以威嚴著稱,清正廉潔。當時年遇飢荒,他帶頭以自己的薪俸濟飢,得到富裕人家的響應,互助互濟,全縣無人餓死。當地有一群無惡不作的壞人,屢教不改,宮欽下令,限期歸正,逾期不改者,在這些惡人的院牆上,塗以黑色,以示其辱,後皆化為善良。他調離東阿縣後,當地人民立碑記念他,流芳千古。
宮國苞:清代詩畫家。擅寫蘭竹,工詩,與丹徒張石帆稱"江上兩詩人"。
宮畹蘭:清代女畫家。能詩,工畫墨梅,雪葉風枝,儼然有偃蹇瑤台之思。
東漢有道術家宮崇,明代有平蠻將軍宮聚、翰林學士宮偉鏐,清代有福建巡撫宮夢仁、詩人宮鴻歷。
1.東萊宮氏始祖宮熙儒,在宋朝初年,從中原徙居膠東文登。
2.江蘇省泰州宮氏始祖孝廉宮達智,在明朝初年,由河南徙居河北靜海縣,在出任江蘇揚州署篆後,定居泰州,成為當地望族。(事跡後面再述)
3.山西省繁峙宮氏始祖宮德,是安徽鳳陽府壽州人,元末隨朱元璋起義,以戰功由小兵升至都指揮使,任職山西而居。現山西宮姓人口約8500多人。
4.陝西省戶縣宮家堡始祖宮友賢,其數代前祖上,於明永樂初年,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陝西。此支宮姓可能為宮之奇在山西族人的後裔。
5.(1.)山東惠民縣魏集鎮宮家村宮氏始祖宮清,於明洪武元年,自河北棗強縣徙居宮家村。(2.)山東臨朐縣宮家老莊宮氏始祖宮士賢,於明洪武四年,自河北棗強縣遷此。
6.河北省東光宮氏始祖宮友賢,山東即墨人,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殿試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後徙居東光縣城東大宮家村。此村宮姓約有3000多戶。據查,此支宮氏為東萊宮氏之一支。
7.安徽省懷遠宮氏始祖宮寬,在明洪武年間,由江蘇句容縣徙居安徽懷遠縣。據查,此支宮氏屬泰州宮氏的一支,現約有4800多戶。宮寬在明永樂年間任浙江歸安縣丞,授迪功郎。
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的宮氏,基本都是這些大族系的分支,或也有單獨的源頭,主體上都是宮之奇的後裔。就居住地來說,膠東是一個最大的宮姓聚居區域,也是宮姓人口數最多的聚居區。

⑷ 下宮村有多少人口

下宮村,位於福建省惠安縣張坂鎮下宮村。本村隸屬惠安縣張坂鎮,鄰近張坂鎮行政中心,依山臨海,東鄰上塘村、七一圍墾,西至群力村,南到南面山,蓮內山,北至張坂村及張坂開發區街。距惠安縣城約二十五公里,距泉州市區三十公里,境內有通港路、杏崇路通過,並與324國道連通。下宮村區域面積約3平方公里,全村有1281戶,人口4644人,外來人口250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1700多畝。

⑸ 北京市朝陽區哪些鄉鎮的人口比較多細化到村更好。謝謝。五環外也包括。

幫你找到兩個數據

2009年的

朝陽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朝陽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北京市朝陽區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朝陽調查隊

北京市朝陽區經濟社會調查隊

2011年5 月 20 日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的決定,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在國務院、北京市和朝陽區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體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下,通過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務。現將普查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全區常住人口

全區常住人口[3]為354.5萬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25.5萬人,增長54.8%。平均每年增加12.6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4.5%。全區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京人員為151.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2.7%。

二、家庭戶人口

全區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131.8萬戶,家庭戶人口為298.2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2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人減少了0.52人。

三、性別構成

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82.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51.5%;女性為172.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8.5%。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3.3下降為106.1。

四、年齡構成

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26.8萬人,占常住人口7.6%;15—64歲的人口為297.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83.8%;65歲以上的人口為30.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8.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3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7個百分點,65歲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6個百分點。

五、民族構成

全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40.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96.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4.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0%。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23.0萬人,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2.5萬人。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區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129.3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75.2萬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05.1萬人;具有小學程度的27.6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20927人上升為3647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5776人下降為212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2882人下降為29653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13608人下降為7782人。

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0萬人,文盲率[5]為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3萬人,文盲率下降1.9個百分點。

七、人口地區分布

全區街道系統(含奧運村街道)共有常住人口184.0萬人,地區辦事處共有常住人口170.5萬人。

全區常住人口的地區分布如下:

建外街道辦事處 3.5萬人

朝外街道辦事處 4.0萬人

呼家樓街道辦事處 6.2萬人

三里屯街道辦事處 3.5萬人

左家莊街道辦事處 8.0萬人

香河園街道辦事處 5.2萬人

和平街街道辦事處 10.8萬人

安貞街道辦事處 6.8萬人

亞運村街道辦事處 7.2萬人

小關街道辦事處 6.8萬人

酒仙橋街道辦事處 6.2萬人

麥子店街道辦事處 3.2萬人

團結湖街道辦事處 3.8萬人

六里屯街道辦事處 10.8萬人

八里庄街道辦事處 10.8萬人

雙井街道辦事處 9.7萬人

勁松街道辦事處 10.7萬人

潘家園街道辦事處 11.3萬人

垡頭街道辦事處 5.5萬人

南磨房地區辦事處 13.0萬人

高碑店地區辦事處 11.8萬人

將台地區辦事處 7.1萬人

太陽宮地區辦事處 7.0萬人

大屯街道辦事處 14.1萬人

望京街道辦事處 16.8萬人

小紅門地區辦事處 5.8萬人

十八里店地區辦事處 20.1萬人

平房地區辦事處 12.1萬人

東風地區辦事處 8.7萬人

奧運村街道辦事處 10.5萬人

來廣營地區辦事處 12.4萬人

常營地區辦事處 4.8萬人

三間房地區辦事處 12.6萬人

管庄地區辦事處 10.5萬人

金盞地區辦事處 5.8萬人

孫河地區辦事處 2.4萬人

崔各庄地區辦事處 10.2萬人

東壩地區辦事處 8.9萬人

黑庄戶地區辦事處 5.7萬人

豆各庄地區辦事處 3.3萬人

王四營地區辦事處 8.4萬人

首都機場街道辦事處 2.1萬人

東湖街道辦事處籌備處6.4萬人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為機器匯總數。

[2]普查登記的對象是指普查標准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

[3]朝陽區的人口,是普查登記的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離開戶口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4]家庭戶是指以家庭成員關系為主、居住一處共同生活的人組成的戶。

[5]文盲率是指15歲及以上不識字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

⑹ 百家姓中宮排第幾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寧仇欒暴

宮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240位。還有一個南宮排名492位。

宮:
一.宮姓的起源出自postcha.com
膠東宮姓源於姬姓,得姓始祖為春秋時期宮之奇。史載,武王姬發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諸侯時,封同一曾祖的族侄仲為虞君,是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為<宮阝>(tong,音「同」)國之君, 宮阝國傳數世即為晉國所滅。宮之奇原姓姬,名之奇,又名奇,是宮阝國後世國君的族人。宮阝國被晉國滅時,他離 宮阝奔虞國,將宮阝字去右耳(右「阝」旁的原字型為「邑」字,「邑」為諸侯之國的意思,去邑表示離開故國,「宮阝」去邑為「宮」),改姓宮,名之奇。從此以後,即有了宮姓,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宮之奇到虞國後,就任虞國上大夫,輔佐虞公,是一位賢臣。「輔車相依、唇亡齒寒」這兩個著名的成語典故,講的就是宮之奇的故事。<<左傳.僖公五年>>、<<春秋穀梁傳.虞師晉師滅夏陽>>、<<史記.晉世家>>、<<漢書.辛慶忌傳>>等都有關於宮之奇的記述。
就全國人口數而言,宮氏一族是小姓。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從七省抽樣結果,宮姓排在152位;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統計,宮姓排名在212位。
宮姓的淵源,在全國范圍內,宮之奇的後裔,是宮姓的主體。另外,宮姓還有以下幾個起源:1.南宮氏的後裔,有的改姓宮。2.周官「宮人」的後裔,以官職為姓。(此兩支宮姓,皆為姬姓之後。)3.共氏、龔氏有的改為宮姓。4.明朝,回族宮火因,以宮為氏。5.清朝,滿族恭佳氏,改為宮氏。6.蒙古族,亦有改為宮氏者。

(註:「<宮阝>」,可能有的微機不顯示,就是「宮」字加右耳旁。《康熙字典》解釋:宮阝,tong,第二聲。古國名)

(邑:1.國也,諸侯之國。2.都邑也,都城的郊區為邑。3.『邑』作偏旁時為右『阝』。)

二.膠東宮姓的始祖
宮熙儒,字得先,號四知,五代後周(公元951-960年)時期,授為元州防禦使。在後周闡位與宋朝時,解除印綬,偕妻帶子,遠離京師,隱居於不夜城西昆嵛山前柳林村(即今文登市界石鎮柳林庄村),是為不夜宮氏的鼻祖。現在膠東的宮姓,都是熙儒公的後裔。
熙儒公隱居後,潛心鑽研《易經》,得其精髓。後遇道教大師譚真人並拜他為師,道號昆前.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熙儒公坐化於昆嵛山前之南原(今界石鎮昆陽村,原名宮家莊,1981改名)。宋太祖得知消息後,下旨在南原建祠廟塑肖像,以供子孫後人祭祀。祠廟、蛟龍碑、塋碑等遺跡,在清朝乾隆時代仍存,其祠廟在後世被稱為神仙殿。
熙儒公是膠東宮姓的始祖,其後裔遍布於膠東並散播於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可謂子孫興旺,瓜瓞綿綿。
(熙儒公的事跡根據《東萊宮氏族譜》記敘)
(註:因條件所限,本人至今未能親到柳林村和昆陽村實地查驗,不知現今是否還有何遺跡?望知者告之。)

三.宮姓的遷徙流布
宮氏的始祖宮之奇,原姓姬,祖籍 宮阝國,居於上宮里(今山西省平陸縣東部)。宮阝被晉滅時,避難遷於虞國,居於辛宮里(亦在今山西省平陸縣)。上宮里和辛宮里即因宮之奇居住過而得名。公元前655年冬季,虞國又被晉滅,宮之奇再次避難,率領族人東奔曹國(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南),在他逝世後又回葬於平陸縣虞里鄉辛宮里。
自此時直至金元之前,宮姓一族在史書上沒有系統的記錄,其遷徙路線和居住地區都不明晰。有跡象表明,在宮之奇和族人的東遷過程中,宮姓後裔在山西、河南、河北、安徽一線區域內枝開葉散,遷播開來。中國現在幾支大的宮姓族支,都是從這里起源的。
1.東萊宮氏始祖宮熙儒,在宋朝初年,從中原徙居膠東文登。
2.江蘇省泰州宮氏始祖孝廉宮達智,在明朝初年,由河南徙居河北靜海縣,在出任江蘇揚州署篆後,定居泰州,成為當地望族。(事跡後面再述)
3.山西省繁峙宮氏始祖宮德,是安徽鳳陽府壽州人,元末隨朱元璋起義,以戰功由小兵升至都指揮使,任職山西而居。現山西宮姓人口約8500多人。
4.陝西省戶縣宮家堡始祖宮友賢,其數代前祖上,於明永樂初年,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陝西。此支宮姓可能為宮之奇在山西族人的後裔。
5.(1.)山東惠民縣魏集鎮宮家村宮氏始祖宮清,於明洪武元年,自河北棗強縣徙居宮家村。(2.)山東臨朐縣宮家老莊宮氏始祖宮士賢,於明洪武四年,自河北棗強縣遷此。
6.河北省東光宮氏始祖宮友賢,山東即墨人,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殿試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後徙居東光縣城東大宮家村。此村宮姓約有3000多戶。據查,此支宮氏為東萊宮氏之一支。
7.安徽省懷遠宮氏始祖宮寬,在明洪武年間,由江蘇句容縣徙居安徽懷遠縣。據查,此支宮氏屬泰州宮氏的一支,現約有4800多戶。宮寬在明永樂年間任浙江歸安縣丞,授迪功郎。
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的宮氏,基本都是這些大族系的分支,或也有單獨的源頭,主體上都是宮之奇的後裔。就居住地來說,膠東是一個最大的宮姓聚居區域,也是宮姓人口數最多的聚居區。

四.東萊宮姓的遷布
(一.)早年的遷徙
東萊宮氏鼻祖宮熙儒,當年從中原抵達昆嵛山,居住於現今的文登市界石鎮柳林庄。他在此生活的時間很短,後周禪宋時(公元960年)從中原出發,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即逝世於昆嵛山前的南原,總計不過4年的時間。據考證,南原即現今的昆陽村,舊名宮家莊(1981年改名),在元初已無宮姓居住(現被王姓入住)。
熙儒公的後裔最初生活居住在以柳林庄為中心的周圍村莊,以後陸續遷徙各地。塋碑和譜書曾記載了自熙儒公始至其後11世,其中有名字者13人,名字失考者至少有28人。例如,譜書記載:「世系昭昭,初自柳林村,遷居宮家莊(昆陽),由宮家莊徙居迎仙橋西嶺上村。嘉城公由嶺上村遷於長學山前,並卜兆於茲(即居於長山村)」。而《文登市志》記載,嶺上村的宮姓,是元初遷自雲南,估計市志的說法有誤。文登市志又記載,柳林庄的宮姓,在明朝的中期由海陽所遷入,這個說法也可能有誤。各地的宮氏宗祠曾有楹聯:「柳林舊族,桃嶺分支」;「分支崮水,譜朔崑山」。由此可知,柳林的宮姓,是很早的土著舊族,宮姓也在桃花峴居住過,並向外分支遷移。崮水指柳林村前的小河,崑山即昆嵛山。
《乳山市志》記載,境內宮姓皆為文登縣柳林土著舊族後裔,主要分三個族支:
(1.)柳林宮姓一支徙萊陽濯村。這個族支的後裔人數最多,後面再專門記敘。
(2.)明洪武年間,柳林宮姓一支遷馮家鎮徐家村,後裔析居吳格庄、宮家疃、南西屋等村。譜書也記載:「寧邑徐家村……系二公之後」。寧邑,即寧海州。以前馮家鎮屬寧海州管轄。可見此市志的說法有據可信。
(3.)明景泰年間,文登議城宮姓(與柳林宮姓同一族系)遷白沙灘鎮宮家村,後裔析居宮家莊、小灘等村。宮家村的宮本森,歷時三年,將此支宮氏序入譜書,計11萬字。宮本森生於1945年,現為嶞崮山「德馨園藝場」場長。
宮熙儒公的後裔柳林宮氏,除留居當地和早年外遷形成三個大的族支,其後至現代就只有因為謀生、求學等原因而零星遷移,再無大批的遷徙了

⑺ 五華縣龍村鎮宮前人口多少

龍村鎮位於縣城南部65公里,毗鄰紫金縣、陸河縣、揭西縣,總面積349.1平方公里,現有37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709個村民小組,有18003戶,總人口86383人(其中非農4833人,農業人口81550人)。全鎮有耕地面積40081畝,林地面積42萬畝。

⑻ 富平縣鄉鎮有多少人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的決定,中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富平縣主要數據匯報如下:

一、全縣常住人口及戶籍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為743385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76245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19066人,減少2.51%。年平均減少率為0.25%。全縣戶籍人口772285人,其中男395824人,女376461人。

二、家庭戶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93171戶,家庭戶人口為68502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5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人減少0.33人。

三、性別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80206人,佔51.15%;女性人口為363179人,佔48.8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58下降為104.69。

四、年齡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99973人,佔13.45%;15-64歲人口為575334人,佔77.39%;65歲及以上人口為68078人,佔9.1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3.06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9.70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6個百分點。

五、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30288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0170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39615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5477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214人上升為407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653人上升為1368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1621人上升為53289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36792人下降為20820人。

全縣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6017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113人,文盲率由7.02%下降為2.15%,下降4.87個百分點。

(8)宮前村多少戶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富平縣有14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268個行政村:

1、城關街道辦(18)

褚王村(褚田村、王旦村)、蓮湖村、迤山村、集新村、連城村、尖角村、姚村村、新莊村、留招村、竇村村、謝村村、東渠村、卧龍村、肖華村、東化村、褚塬村、南韓村、向陽村

2、東華街道辦(21)

溫泉村(焦村村、嘴頭村)、牛村村、定國村、元良村、余灣村、上官村、北里村、皂角村、五星村;下廟村、舊縣村、華朱村、東新村、雙義村、何仙村、順陽村、懷陽村、閆村村(趙坡村、閆村村)、優東村(優東村、優西村)、劉坡村(頁坡村、劉坡村、楊坡村)、錦川村

3、梅家坪鎮(9)

洪水村(白馬村、洪水村)、新安村(新安村、王灣村)、十八坊村(十八坊村、赤兔村)、車家村、文昌村、五一村、北楊村、岔口村、廟溝村

4、莊裡鎮(24)

王莊村(三庄村、友誼村、王莊村)、谷張村(三條村、谷張村)、楊家村(丑家村、楊家村)、西關村(張唐村、西關村)、神芝村(鳳凰村、神芝村)、雙嶺村(元陵村、雙嶺村)、西上官村(別家村、木匠楊村、官楊村、新上官村)

庄南村、永安村、黃窯村、南午村、侯山村、庄北村、中山村、三河村、六聯村、長春村、山西村、覓子村、興武村、西呂村、園林村、東康村、鐵佛村

5、劉集鎮(15)

施家村(王家村、鹵泊村、施家村)、北甫村(高廟村、北甫村)、雙合村(永合村、二合村)、雙勝村(勝光村、雙王村)、張北村(張北村、新興村、龍泉村)、曹管村(曹管村、西胡村)、街南村、街北村、尹村村、安平村、大張村、十字村、呂當村、川河村、黃塬村

6、張橋鎮(11)

張橋村(東街村、蘇吳村)、甘井村(南坪村、甘井村)、三合村、原李村、原馬村、華張村、北庄村、鐵門村、念田村、永慶村、巨賢村

7、留古鎮(12)

留古村(街東村、街西村)、郭川村(郭喬村、南川村)、賀蘭村(賀蘭村、西河村)、惠高村(惠劉村、高堂村)、孝義村(程鄭村、孝義村)、皇甫村、三寨村、呂蘭村、汝林村、大眾村、聯合村、義合村

8、宮里鎮(14)

鳳凰村(三鳳村、鳳西村)、前進村(前進村、風口村)、雷村村(庄科村、雷村村)、橋北村、大樊村、仇石村、齊村村、董村村、北陵村、南陵村、黨溝村、溝北村、橋南村、澗頭村

9、曹村鎮(20)

大渠村(土坡村、大渠村)、周家村(賈坡村、周家村)、太白村(太白村、馬坡村)、西頭村(西頭村、寶峰村)、白廟村(白廟村、長青村、程盧村)、三合村(靳家村、杜家村

小元村)、大賈村、鄒村村、招賢村、紅河村、陵前村、尚書村、曹村村、小賈村、大王村、柴峪村、南溝村、中溝村、郭家村、東溝村

10、淡村鎮(17)

盤龍村(西盤村、東盤村)、荊山村(荊川村、荊塬村)、瓦窯村、石橋村、古西村、中合村、都村村、淡村村、禾塬村、南社村、張王村、解放村、肖郭村、教場村、亭子村、竹園村、灣渡村

11、齊村鎮(13)

文宗村(西陵村、支溝村)、董南村、澇池村、方井村、橫坡村、石科村、街子村、三合村、楊村村、安樂村、橋西村、義門村、和平村

12、薛鎮(24)

趙老峪南村(十二盤村、武嶺村、青蘭村、山橋村)、趙老峪北村(新豐村、紅火村、鐵爐村)、安黨村、雷家村、湘子村、韓村村、盤石村、灣里村、溝龍村、楊范村、宏化村

北李村、兩門村、王馬村、薛鎮村、前坡村、底店村、瓦李村、草灘村、下庄村、下溝村、康莊村、達坡村、九龍村

13、老廟鎮(17)

岳白村(岳白村、賈溝村、高原村)、峪嶺村(北峪村、清峪村、煙峪村)、萬斛村(木林峪村、三尺村、塔北村)、老廟村、蘭山村、上河村、尹家村、孟家村、河繞村、東劉村、篤祜村、曹家村、東於村、南昌村、新店村、店上村、漫町村

14、流曲鎮(22)

大崗村、梅家莊村、丈八村、東川村、流曲村、順義村、昌寧村、炭村村、由典村、簸掌村、北耕村、五里墩村、臧村村、雙楊村、南董村、太平村、孫村村、仵新村、納衣村、興戶村、軍寨村、鹵川村

15、美原鎮(16)

金粟村(金粟村、楊堯村、小峪村)、鴻雁村(鴻雁村、利惠村)、古城村(城西村、三星村)、晨光村、八聯村、趙村村、仁合村、美原村、三聯村、團結村、雷北村、澗北村、吳村村、黨里村、聯友村、盤龍村

16、到賢鎮(15)

紀賢村(紀賢村、三義村)、忽家村(姜義村、忽家村)、惠店村(惠店村、新移村)、到賢村(到賢村、西城村)、新蓋村(新合村、蓋村)、西樊村(西村村、樊家村)、東仁村、西仁村、庄鎮村、果坊村、忠惠村、小惠村、牙道村、石灰道村、田村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富平縣

參考資料來源:富平縣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⑼ 宮姓有幾人

一.宮姓的起源
膠東宮姓源於姬姓,得姓始祖為春秋時期宮之奇。史載,武王姬發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諸侯時,封同一曾祖的族侄仲為虞君,是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為<宮阝>(tong,音「同」)國之君, 宮阝國傳數世即為晉國所滅。宮之奇原姓姬,名之奇,又名奇,是宮阝國後世國君的族人。宮阝國被晉國滅時,他離 宮阝奔虞國,將宮阝字去右耳(右「阝」旁的原字型為「邑」字,「邑」為諸侯之國的意思,去邑表示離開故國,「宮阝」去邑為「宮」),改姓宮,名之奇。從此以後,即有了宮姓,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宮之奇到虞國後,就任虞國上大夫,輔佐虞公,是一位賢臣。「輔車相依、唇亡齒寒」這兩個著名的成語典故,講的就是宮之奇的故事。<<左傳.僖公五年>>、<<春秋穀梁傳.虞師晉師滅夏陽>>、<<史記.晉世家>>、<<漢書.辛慶忌傳>>等都有關於宮之奇的記述。
就全國人口數而言,宮氏一族是小姓。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從七省抽樣結果,宮姓排在152位;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統計,宮姓排名在212位。
宮姓的淵源,在全國范圍內,宮之奇的後裔,是宮姓的主體。另外,宮姓還有以下幾個起源:1.南宮氏的後裔,有的改姓宮。2.周官「宮人」的後裔,以官職為姓。(此兩支宮姓,皆為姬姓之後。)3.共氏、龔氏有的改為宮姓。4.明朝,回族宮火因,以宮為氏。5.清朝,滿族恭佳氏,改為宮氏。6.蒙古族,亦有改為宮氏者。

(註:「<宮阝>」,可能有的微機不顯示,就是「宮」字加右耳旁。《康熙字典》解釋:宮阝,tong,第二聲。古國名)

(邑:1.國也,諸侯之國。2.都邑也,都城的郊區為邑。3.『邑』作偏旁時為右『阝』。)

二.膠東宮姓的始祖
宮熙儒,字得先,號四知,五代後周(公元951-960年)時期,授為元州防禦使。在後周闡位與宋朝時,解除印綬,偕妻帶子,遠離京師,隱居於不夜城西昆嵛山前柳林村(即今文登市界石鎮柳林庄村),是為不夜宮氏的鼻祖。現在膠東的宮姓,都是熙儒公的後裔。
熙儒公隱居後,潛心鑽研《易經》,得其精髓。後遇道教大師譚真人並拜他為師,道號昆前.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熙儒公坐化於昆嵛山前之南原(今界石鎮昆陽村,原名宮家莊,1981改名)。宋太祖得知消息後,下旨在南原建祠廟塑肖像,以供子孫後人祭祀。祠廟、蛟龍碑、塋碑等遺跡,在清朝乾隆時代仍存,其祠廟在後世被稱為神仙殿。
熙儒公是膠東宮姓的始祖,其後裔遍布於膠東並散播於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可謂子孫興旺,瓜瓞綿綿。
(熙儒公的事跡根據《東萊宮氏族譜》記敘)
(註:因條件所限,本人至今未能親到柳林村和昆陽村實地查驗,不知現今是否還有何遺跡?望知者告之。)

三.宮姓的遷徙流布
宮氏的始祖宮之奇,原姓姬,祖籍 宮阝國,居於上宮里(今山西省平陸縣東部)。宮阝被晉滅時,避難遷於虞國,居於辛宮里(亦在今山西省平陸縣)。上宮里和辛宮里即因宮之奇居住過而得名。公元前655年冬季,虞國又被晉滅,宮之奇再次避難,率領族人東奔曹國(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南),在他逝世後又回葬於平陸縣虞里鄉辛宮里。
自此時直至金元之前,宮姓一族在史書上沒有系統的記錄,其遷徙路線和居住地區都不明晰。有跡象表明,在宮之奇和族人的東遷過程中,宮姓後裔在山西、河南、河北、安徽一線區域內枝開葉散,遷播開來。中國現在幾支大的宮姓族支,都是從這里起源的。
1.東萊宮氏始祖宮熙儒,在宋朝初年,從中原徙居膠東文登。
2.江蘇省泰州宮氏始祖孝廉宮達智,在明朝初年,由河南徙居河北靜海縣,在出任江蘇揚州署篆後,定居泰州,成為當地望族。(事跡後面再述)
3.山西省繁峙宮氏始祖宮德,是安徽鳳陽府壽州人,元末隨朱元璋起義,以戰功由小兵升至都指揮使,任職山西而居。現山西宮姓人口約8500多人。
4.陝西省戶縣宮家堡始祖宮友賢,其數代前祖上,於明永樂初年,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陝西。此支宮姓可能為宮之奇在山西族人的後裔。
5.(1.)山東惠民縣魏集鎮宮家村宮氏始祖宮清,於明洪武元年,自河北棗強縣徙居宮家村。(2.)山東臨朐縣宮家老莊宮氏始祖宮士賢,於明洪武四年,自河北棗強縣遷此。
6.河北省東光宮氏始祖宮友賢,山東即墨人,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殿試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後徙居東光縣城東大宮家村。此村宮姓約有3000多戶。據查,此支宮氏為東萊宮氏之一支。
7.安徽省懷遠宮氏始祖宮寬,在明洪武年間,由江蘇句容縣徙居安徽懷遠縣。據查,此支宮氏屬泰州宮氏的一支,現約有4800多戶。宮寬在明永樂年間任浙江歸安縣丞,授迪功郎。
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的宮氏,基本都是這些大族系的分支,或也有單獨的源頭,主體上都是宮之奇的後裔。就居住地來說,膠東是一個最大的宮姓聚居區域,也是宮姓人口數最多的聚居區。

四.東萊宮姓的遷布
(一.)早年的遷徙
東萊宮氏鼻祖宮熙儒,當年從中原抵達昆嵛山,居住於現今的文登市界石鎮柳林庄。他在此生活的時間很短,後周禪宋時(公元960年)從中原出發,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即逝世於昆嵛山前的南原,總計不過4年的時間。據考證,南原即現今的昆陽村,舊名宮家莊(1981年改名),在元初已無宮姓居住(現被王姓入住)。
熙儒公的後裔最初生活居住在以柳林庄為中心的周圍村莊,以後陸續遷徙各地。塋碑和譜書曾記載了自熙儒公始至其後11世,其中有名字者13人,名字失考者至少有28人。例如,譜書記載:「世系昭昭,初自柳林村,遷居宮家莊(昆陽),由宮家莊徙居迎仙橋西嶺上村。嘉城公由嶺上村遷於長學山前,並卜兆於茲(即居於長山村)」。而《文登市志》記載,嶺上村的宮姓,是元初遷自雲南,估計市志的說法有誤。文登市志又記載,柳林庄的宮姓,在明朝的中期由海陽所遷入,這個說法也可能有誤。各地的宮氏宗祠曾有楹聯:「柳林舊族,桃嶺分支」;「分支崮水,譜朔崑山」。由此可知,柳林的宮姓,是很早的土著舊族,宮姓也在桃花峴居住過,並向外分支遷移。崮水指柳林村前的小河,崑山即昆嵛山。
《乳山市志》記載,境內宮姓皆為文登縣柳林土著舊族後裔,主要分三個族支:
(1.)柳林宮姓一支徙萊陽濯村。這個族支的後裔人數最多,後面再專門記敘。
(2.)明洪武年間,柳林宮姓一支遷馮家鎮徐家村,後裔析居吳格庄、宮家疃、南西屋等村。譜書也記載:「寧邑徐家村……系二公之後」。寧邑,即寧海州。以前馮家鎮屬寧海州管轄。可見此市志的說法有據可信。
(3.)明景泰年間,文登議城宮姓(與柳林宮姓同一族系)遷白沙灘鎮宮家村,後裔析居宮家莊、小灘等村。宮家村的宮本森,歷時三年,將此支宮氏序入譜書,計11萬字。宮本森生於1945年,現為嶞崮山「德馨園藝場」場長。
宮熙儒公的後裔柳林宮氏,除留居當地和早年外遷形成三個大的族支,其後至現代就只有因為謀生、求學等原因而零星遷移,再無大批的遷徙了。
(二.)萊陽濯村宮氏
《東萊宮氏族譜》奉宮天授為第一世祖,是不夜宮氏鼻祖宮熙儒的第七世孫。天授祖生有七子,有六子名字都失考。第六子名宮福,在北宋末年由文登柳林遷居萊陽濯村,是萊陽宮姓的始遷祖。現在膠東宮姓的世次,即以此為根據由宮天授為第一世開始排列。
宮福祖生一子宮溪;宮溪生五子,名曰:仁、義、禮、智、信。兄弟五人分爨後,仁、禮居濯村;義、智遷居(乳山市崖子鎮)青山村;信回遷文登。此後,子孫興旺發達,遍布於膠東,又發展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1.)輝煌的時代
歷史上膠東宮姓最顯赫的時期,是金元時代的萊陽宮氏一族,家富位顯,業績盛赫。擁有良田萬頃,聚五業於一廬,以耕稼、詩書、禮義、清白處世,聚族而居,老幼常滿三百餘口,成為當時的巨室望族。
四世祖宮禮,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進士,積官青州刺史、騎都尉、開國男,誥封朝列大夫,賜紫金魚袋;他是宮姓歷史上第一位進士;生一子福壽。五世祖宮福壽,誥贈光祿大夫,生三子:誠、謙、詵,皆有官銜。六世祖宮詵生九子,六人有官銜;又有十孫,七人有官銜;其七孫宮鎮,元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進士,榮任大司徒,位列三公,授光祿大夫;權高位重,是宮氏從始祖宮之奇起,到現裎�梗�諶���ㄖ形瘓幼罡叩鬧拔瘢�小骯�氤�鋇拿烙�4聳保��宓鈉淥�擁苡寫笮≈�儐握擼�紗鎰迦說陌朧�=鷦��保�搶逞艄�鮮送痙⒄溝畝κ⑹貝��彩嵌�徹�綻�飛獻罨曰偷氖逼凇?/FONT>
(2.)遷布
四世祖兄弟五人:仁、義、禮、智、信,分炊後,仁、禮二祖留居濯村。隨著人口的發展增加,後世子孫開始逐步外遷擴散。
依據中國的傳統習俗,長子長支留守故居。長子仁祖之後裔和禮祖(行三)的長孫誠公之後裔一直在濯村聚居了十六世,至十七世才開始分遷。以近距離為主,向以濯村為中心的周圍村莊擴展。濯村,屬萊陽市姜疃鎮,在五龍河下游左岸,依山環水,土地肥沃,為宮氏一族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優厚的環境條件。現在濯村有1500多戶、5000多人口,其中大部分為宮姓,號稱萊陽第一村。
禮祖的次孫謙公,生有6子13孫,後裔先居濯村,在第十世開始分遷。如萊陽的董格庄、西中荊、徐疃、穴坊和即墨大韓村、蓬萊宮家莊、平度八里庄等村,其宮姓都是宮謙公的後裔。河北省東光宮氏始祖宮友賢,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殿試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他是即墨宮氏,後定居東光縣城東大宮家村,應該是謙公的後裔。
禮祖的季孫詵公,生有9子10孫,先居濯村,其後裔也在第十世開始分遷。如萊陽的瓦馬、澤口、棲霞的桃村等地,其宮姓都是宮詵公的後裔。
四世祖義、智(行二、行四)分居在青山村。義祖生福德;智祖生福安,福安生大成。《東萊宮氏族譜》只記錄到六世大成公一人,再其後的世系和名諱皆失考。東萊宮氏族譜重修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青山有5人參加修譜,但正文卻無青山的內容。為何失傳無考,我問了許多家族父老,都不知是什麼原因。有《青山宮氏族譜》,重修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以宮欒之子宮文章為青山族支的第一世祖。根據總世系和命名字輩推算,宮欒在東萊宮氏族譜是第十五世祖。如果欒公是大成公的後裔,那麼之間就有八世失考。
對乳山市崖子鎮青山村,《乳山市志》有此記載:金末元初,宮文章由萊陽縣濯村遷此立村,以山取名青山。這個記載有錯誤。首先,《青山宮氏族譜》清晰地記載了自文章公至現在是十五世左右,按至多30年一代人計算,文章公生活的年代是公元1550年前後,即明朝嘉靖年間時期,而市志記載的時間和人物明顯不符。再次,萊陽四世祖宮義、宮智兩兄弟是從濯村遷居青山的始遷祖。根據他倆的親兄弟宮禮中進士在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的記錄;又根據現在萊陽宮氏後裔多在三十世左右,以至多30年一代人往回計算,義、智二祖遷居青山的時間應在公元1190年左右。記錄和計算的兩個時間相符,此時是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的中期。而元朝建立於公元1279年,和1185年相距晚了近100年,時間不符,不可能是在元初。因此,青山的建村,應該是:金朝大定年間(或中期),宮義、宮智兩兄弟從萊陽濯村遷此立村。此說是否正確?僅供參考。
青山,位於山東半島丘陵地帶的中心,乳山河的源頭,四面環山,一條狹窄的乳山河谷在村東委蛇而下,環境相對封閉。隱蔽而安全的環境,象一個現實中的世外桃源,保證了宮氏子孫在此安靜地生息繁衍。現在,青山村有人口600多戶,絕大部分是宮姓。
青山村周圍的村子,如:馬石店、棗林、南馬石、台上等村的宮姓,都是由青山遷入。諸往鎮的口子、崖後、大龍口、二龍口、岳家、白沙灘鎮的八甲等村的宮姓,大部分也是由青山遷入。
青山宮氏,崇武偏文,尚俠仗義。村民有習武的傳統,有童謠說:「青山娃娃剛會走,就會演練四門斗。」清朝最後一任大內總管、賜穿黃馬褂二人之一、八卦游身連環掌正宗傳人、一代武術大師宮保田,即出生在這里。宮炳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進士,曾任陝西省石泉縣知縣,也是青山人。他與保田一文一武,同光共輝,成為青山宮氏一族的兩顆耀眼明星。
四世祖宮信(行五),在金朝中期與四兄長分炊後回遷文登,辭世以後葬在西老塋(文登宮氏祖塋)內,其塋碑在民國時期猶存。信祖生一子福寧。1927年,重修東萊宮氏族譜,文登的占家埠、嶺上、石硼子等村有四人參加,�欽�囊裁揮形牡親逯У哪諶蕁?現在文登的柳林庄、嶺上村、宮家莊等村子的宮姓,一部分應該是四世祖宮信既其子宮福寧的後裔;另一部分應該是始仙祖宮熙儒其他子孫的後裔。昆陽村原名宮家莊,現在雖然沒有宮姓居住,但也是宮氏當年的發源地之一。

五.宮姓的命名定式
命名定式即排輩用字。東萊宮氏奉不夜始仙祖宮熙儒的七世孫宮天授為第一世祖,其後一本化萬,開枝散葉,大支之下,小支派繁盛,各個支派的排輩用字並不統一,但在述論輩分時,總的世系都可續上。現在是三十世左右,大多數在26--34世之間。幾個大支派的命名定式如下:
(1.)文登:(27世始)培錫潤本照,在銘清樂為;坫欽洪樹煥,圻鎮汝椿熙;坤鐵漢林炳,堯錦沂榆烣。偏旁以土金水木火排序。
(2.)萊陽:(27世始)楨煥基欽汝,模熙塏錦湄;椿煇增錫澤,桂煦坫鍾滋。偏旁以木火土金水排序。
(3.)即墨:(26世始)裕(用在後面)中嘉崇,垂象肇成;運(用在後面)用方正,繼述乃恆。
(4.)蓬萊:(21世始)鳳龍聖國兆,守恆延書香;道蘊開嘉會,健行實為良。
宮姓其他譜系和東萊譜系不一定能續上世次關系,也有各自的排輩用字,例如 高密:(15世始)克樹業思獻,厚毓雲景興;從志明會聯,運敘垂承永。 東北一支:家修業自昌,國志尚明梁;興學崇正道,安泰思綱常。 陝西省戶縣:(11世始)從希鳳文可,世德保平安;正元生福運,庶士體純天;務本恆聯立,興宗致啟觀;順基存履泰,秉好允成全;守法為能效,修行善貴遷。維清尚自裕,宏化兆長延。 等等。
歡迎大家來補充,希望提供的派字正規准確,不要排亂次序和使用諧音。

六.科第世家——泰州宮氏(zt修正補充)
明末清初,江蘇省泰州市宮氏一族,以科舉起家,造就了宮氏大家庭的又一輝煌。
泰州宮氏從明萬曆46年(1618)宮繼蘭起至清道光29年(1831)宮玉華止,歷經213年,在省級鄉試中就考中「舉人」27名,內有7人考中進士,這些人都見載於《泰州志.選舉》中。再從《明清進士題名碑錄》中查得,明清兩代全國共有宮姓進士14人(明代3人,清代11人),而泰州宮姓就佔有7人(明2人,清5人),佔全國宮姓的一半。這樣的情況,不但泰州稀有,全國也很少見。因此,稱泰州宮氏為「科第世家」,毫不誇張。
根據多方查訪並統計,現將明、清兩代泰州宮氏一族八代人的舉人、進士按考中年代先後列舉如下:
宮繼蘭(1579—1658)原名宮大壯,字貞吉,號鶩鄰,景隆子。庠生,明萬曆戊午46年(1618)應天府舉人;崇禎丁丑10年(1637)二甲六名進士。授工部吏司主事,署員外郎事協理六科,統視夏鎮河道,山東兗州府知府。告養歸,起廣東羅定兵備道,按察副使兼布政使。子二:偉鏐,偉鈺(幼殤)。
宮偉鏐(1611—1680)字紫陽,號紫元,繼蘭子。邑庠生,崇禎己卯12年(1639)副榜,崇禎壬午15年(1642)舉人,崇禎癸末16年(1643)會試會魁、殿試三甲69名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充主講官,未就。明亡不仕。子十一:夢仁、昌宗、開宗、象宗、雲宗、龍宗、鴻營、鴻歷、世洪、鉽、世垚。
宮夢仁(1623—1713)原名宗,字兗宗,號定山,偉鏐子。廩監生,康熙己酉8年(1669)順天府舉人。康熙庚戌9年(1670)會試會元,康熙癸丑12年(1673)殿試二甲第五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貴州道監察御史,河南督理糧儲道布政使參議,湖廣按察使,湖北驛鹽道參議,提督山東學政,按察使副使,通政使,兵部督捕,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通政使,都察院副都御史,福建巡撫、提督軍務。子二:壽平、懋讓。
宮懋言(1673—1732)字書升,號淡庵,鴻歷子,增生。康熙丙子35年(1696)江南舉人,康熙癸未42年(1703)會試會魁,殿試二甲十一名進士。授山西臨汾縣知縣,山西克安府通判,袁州府知府。(其父鴻歷,比其年長17歲,而中舉時間反遲其九年)。子六:耀亮、耀僑、耀靖、柳晟、耀奎、耀彬。
宮鴻歷(1656—1718)字友鹿,號恕堂,偉鏐子,廩貢生,康熙乙酉44年(1705)順天府舉人(經魁),康熙丙戌45年(1706)殿試二甲十八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武英殿纂修官。子七:懋言、懋勤、呂、懋猷、時行、麟翔、鳳舉。
附:宮婉蘭,偉鏐女。聰明好學,多才多藝,繪畫、詩詞、女紅,無不精通;德行雙優,譽滿鄉里。著有《梅花樓集》。
宮懋諒(1671—1715)字翊元,號益元,象宗子。附庠生,康熙戊子47年(1708)順天府舉人,充內廷纂修,授鉅縣教諭,候補主事。子二:大鵬,殿對。
宮 雝(1688—1736)字炳和,號晴軒,壽平子。太學生,康熙癸巳52年(1713)順天府舉人,康熙乙未54年(1715)殿試二甲三十九名進士。中書省中書舍人、欽點通倉監督。子二:在暘、璽扶。
宮煥文(1697—1785)字硯成,號朴庵,懋勤子。庠生,康熙丁酉56年(1717)舉人,授知縣,通州學正,潛山縣教諭。十六年後參加雍正癸丑11年(1733)殿試,中二甲十五名進士。分派工部都水司主事,山東道,陝西道監察御史,吏科給事中,歷巡東、西、南三城,天津、通州漕務,京通倉務,奉天府府丞,提督學政署府尹事,大仆寺卿,覺羅官學通政使。參加乾隆戊辰13年(1748),乾隆壬申17年(1752)文武會試同考官。子七:泰基、兌基、漸基、益基、豫基、萃基、升基。
宮耀亮(1692—1752)字武鄉,號鞠庵,懋言子。監生,康熙丁酉56年(1717)順天府舉人。陝西醴泉縣知縣。子四:福曾、圮會、詹、擴基。
宮煥采(1700—1757)字惠疇,號受先,懋勤子。廩貢生,乾隆甲子9年(1744)舉人。涇縣教諭。子四:震基、晉颺、履基、復基。
宮煥業(1685—1757)字進修,號肄亭。懋勤子。邑增生,乾隆丁卯12年(1747)舉人。侯選知縣。子二:謙基、隨基。
宮慕超(1722—1792)字御夫,號毅齋,榜名王超,治駿子。庠生,乾隆丁卯12年(1747)順天府舉人。和州學正,湖南寧遠縣知縣,甘肅平涼知縣。調署直隸州。子二:惟金、潤金。
宮煥倫(1702—1770)字廷宣,號雪舫,懋勤子。廩生,乾隆庚午15年(1750)舉人,侯選知縣。子三:遜基、成基、有基。
宮震基(1725—1792)字運青,號荻浦,煥采子。廩生,乾隆癸酉18年(1753)舉人。安徽銅陵教諭,廣東開平縣知縣。子三:雲錦、畫錦、崟。
宮柳晟(1707—1791)原耀晟,榜名柳晟,字西平,號鈍齋,懋言子。廩生,乾隆癸酉18年(1753)舉人。雲南大姚縣知縣,暑浪鹽井提舉,嵩明州知州,充乾隆丁酉42年(1777)鄉試同考官,與耀亮為弟兄。子二:鼎基、巽基。
宮廷颺(1730—1796)榜名晉基,字沐藩,號湘秋,煥采子。增生,乾隆庚辰25年(1760)舉人。山西長治縣知縣。子二:秉鑒、秉鈞。
宮履基(1732—1787)字應乾,號坦庵,煥采子,邑庠生,乾隆庚辰25年(1760)舉人。浙江常山縣知縣,署嚴州府同知,紹興府通判,充乾隆己亥44年(1779)、癸卯48年(1783)鄉試同考官。子二:錫齡、錫嘏。
宮為坊(1732—1798)字慎余,煥光子。廩生,乾隆乙酉30年(1765)拔貢,廷試二等,乾隆甲戊39年(1774)順天府舉人。乾隆乙未40年(1775),大挑候選知縣,國子監學正。子尚賓、欐華。
宮協華(1726—1801)字芍田,號晚香,垕孳子。增生,乾隆庚子45年(1780)江南舉人,候選知縣。子三:澧、潤、澤。
宮秉鑒(1759—1811)字寶唐,號畫溪,又號鍊江,晉颺子。附監生,乾隆戊申53年(1788),順天府舉人。廣東新寧縣知縣,歷署連山縣,瓊州府撫黎同知。乾隆庚戊55年(1790)科鄉同考官。子三:魁瀛、陟瀛、聚瀛。
宮制錦(1762—?)字美存,號石泉,復基子。廩貢生,乾隆戊申53年(1788)順天府舉人。選授雲南寧縣知縣。子二:德洋、德潤。
宮錫祚(1757—1833)字端千,號友山,培元子,邑庠生,乾隆壬子57年(1792)江南舉人,經魁。國子監學正,揀選知縣。子一:兆甲。
宮連錦(1767—?)字纈雲,復基子。附監生,乾隆甲寅59年(1794)舉人。例授揀選知縣。子一:長庚。
宮 庭(1768—1840)字彬九,號畫舫,鋆子。庠生,乾隆乙卯60年(1795)舉人,嘉慶丙辰元年(1796)大挑雲南江州縣知縣,歷署興州、安徽德州建平縣教諭。子二:棨、興。
宮彥超(1754—1819)字學尹,號躍雲,治駿子。廩貢生,嘉慶戊午3年(1798)舉人,揀選知縣。子一:鑰。
宮 庠(1790—1859)原名朝,字書臣,號筱衫,鋆子。優廩生,嘉慶丙子21年(1816)舉人。江寧府教授。子二:福元,福魁。
宮玉華(1785—1849)原名銘簴,字樅一,號晴湖,萃基子。廩生,道光辛卯11年(1831)舉人,經魁,揀選知縣。子四:庚堯、丁辰、庚榮、桂榮。
因為泰州宮氏一族在明清兩朝入選三個翰林,五代中了七個進士,因此有「兩朝三翰林,五世七進士」的美譽;泰州宮氏祠堂又有楹聯雲:「三世兩營台,五代七進士」,說的都是泰州宮氏一族的輝煌業績。

⑽ 黃宮村一組一多少人

700多人。
根據2020年新聞報道,黃宮村有698戶2239人,有3個村民小組,一組就是700多人。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2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6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5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6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