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保亭縣總人口有多少人口
『壹』 海南省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2021海南省常住人口1020.46萬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海南省常住人口1008.12萬人,比上年增加12.34萬。
海南省漢族、黎族、苗族是世居民族,其餘民族是解放後遷入的幹部、職工和移民,分散於全省各地。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族、苗族大多數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瓊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縣和三亞市、五指山市;漢族人口主要聚集在東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區。
海南經濟情況
2021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6475.2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2%,兩年平均增長7.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254.44億元,同比增長3.9%,兩年平均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1238.80億元,同比增長6.0%,兩年平均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3981.96億元,同比增長15.3%,兩年平均增長10.3%。
『貳』 海南總人口
2019年,海南省根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推算,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44.72萬人,比上年增加10.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59.56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9.23%。全省人口出生率12.87‰,死亡率6.11‰,自然增長率6.76‰。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海南省常住人口1008.12萬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截至2021年,海南省常住人口1020.46萬人,比上年增加12.34萬。
海南的人口構成
海南省漢族、黎族、苗族是世居民族,其餘民族是解放後遷入的幹部、職工和移民,分散於全省各地。
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族、苗族大多數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瓊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縣和三亞市、五指山市;漢族人口主要聚集在東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區。
先秦至西漢時期,海南島上分布著古百越人的一支——駱越。根據考古學、語言學、民族學、歷史地理學等學科的分析證明,駱越人即是黎族的先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南
『叄』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人口
保亭縣地處山區,解放前社會、經濟和文化十分落後,醫療衛生條件差,缺醫少葯,瘧疾、天花,霍亂等疾病經常流行,人口死亡率高,人口發展緩慢,1935年建縣時全縣總人口為3.52萬人。
解放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人口增長率大幅度上升。1950年總人口為3.26萬人,1990年總人口為15.56萬人。按全期發展速度,1990年為1950年的458.6%;全期年平均增長幅度為38.8‰全國為18.1‰全省為24.7‰保亭的總人口增長速度比全國、全省的速度快得多。
1995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轄12個鄉鎮、60個行政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茶)場,總面積1160.7平方千米,總人口15.15萬人,其中農墾系統5.03萬人。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2.55萬人,農業人口12.60萬人;城鎮人口1.94萬人,鄉村人口13.21萬人,政府駐地保城鎮。
1996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1160.7平方千米,總人口15.24萬人,其中農墾系統5.14萬人。轄12個鄉鎮、60個行政村、461個自然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茶)場,政府駐地保城鎮。
1997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37萬人。轄7個鎮、5個鄉:保城鎮、什玲鎮、加茂鎮、三道鎮、新政鎮、響水鎮、毛岸鎮、八村鄉、六弓鄉、南林鄉、毛感鄉、報什鄉,共有60個行政村、461個自然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場,政府駐地保城鎮。
1998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44萬人。轄12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3個自然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場,政府駐地保城鎮。
2000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58萬人,其中黎族8.4萬人,農墾系統5.7萬人。轄12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1個自然村,境內有6個國有農(茶)場。縣政府駐保城鎮。
2001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69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41812戶、總人口1568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007人。),其中黎族9.34萬人,苗族6059人。轄12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4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保城鎮。
2002年,報什鄉、新政鎮合並,設立新政鎮;毛岸鎮、響水鎮合並,設立響水鎮;八村鄉、什玲鎮合並,設立什玲鎮。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73萬人,其中黎族10.35萬人,苗族6096人,轄6個鎮、3個鄉(保城鎮、什玲鎮、加茂鎮、響水鎮、新政鎮、三道鎮、毛感鄉、南林鄉、六弓鄉)、62個行政村、464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保城鎮。
2003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77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38990戶、總人口1576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320人。),其中黎族9.4萬人,苗族6129人。轄9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7個村民小組,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保城鎮。
2004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99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40097戶、總人口1599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5755人。),其中黎族9.48萬人,苗族6358人。轄9個鄉鎮、62個行政村、463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保城鎮。
黎族苗族為保亭縣世居民族,截至2012年3月底,全縣人口17.03萬人,其中黎族占總人口的59.9%,漢族占總人口的33.4%,苗族占總人口的4.1%,其他民族占總人口的2.6%。
『肆』 海南省保亭縣人口帶住人口最多哪個鎮
保城鎮是城關鎮。東北接什玲,南靠六弓、加茂,西南依響水,西北聯毛岸、南聖。全鎮轄2個社區、8個村委會,60個自然村,11112戶,其中農業人口戶數2260戶,非農業人口戶數8852戶,總人口33503人。
什玲鎮位於保亭縣東部,素有保亭「東大門」之稱,距離保亭縣城11公里。全鎮轄區面積為122.5平方公里,下轄12個村委會,81個村民小組,轄區總人口15632人。
新政原屬崖州椰根峒管轄,稱毛政弓。1935年保亭設縣制,劃屬保亭縣嶺南鄉管轄,1948年保亭解放,成立新政鄉,隸屬於腳下河區。1958年新政與響水、毛感鄉組成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分出設立新政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區公所,1987年設置鎮人民政府。全鎮設有新政、報導、毛朋、南改、什那、毛文、什奮、石讓、新建、報什10個行政村委會,68個村小組。總人口1.4903萬人。
三道鎮在屬崖縣椰根峒管轄,其范圍有首弓、三弓、加札紀屬地。1935年保亭設縣制,劃屬保亭縣赤南鄉(含南林)管轄,現鎮下設三弓、田滾、首弓、甘什4個村委會,49個自然村小組。總戶數3125戶,人口11673人。
加茂鎮位於保亭縣東南部,距離縣城10公里,東連六弓鄉,東南與三亞交界,南鄰三道鎮,西靠新政,北依保城,是保亭出入海棠灣(即藤橋)的交通要道,因村名而得名,原屬崖州琅瑥峒。1948年民主建政,在此設加茂鄉,後成立公社,1983年改區公所,1987年置鎮,均以加茂命名。土地面積11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560畝,其中水、旱田7100畝,坡地1460畝;山地面積3.9萬畝。全鎮有6個村委會,57個村小組,1個橡膠加工廠,有大旺場、石建場、連章場3個經濟場。聚居著漢、黎等民族。至2011年底,總人口數11154人。
響水鎮位於保亭縣中部,響水鎮是個黎、苗、漢族混居的鄉鎮,全鎮共有3564戶,其中黎族2858戶,苗族639戶,漢族67戶;總人口13802人。
六弓鄉位於保亭縣東南部,下轄5個村委會,38個村小組,1個鄉屬農場。全鄉戶籍總人口7591人,農業人口7180人,常駐人口6895人。
南林鄉位於保亭縣南部,全鄉戶籍人口6067人,常住人口5204人。
毛感鄉位於保亭縣西部,距縣城35公里。毛感鄉下轄4個村委會,30個村民小組,轄區總面積130平方公里,全鄉總人口4318人。
『伍』 海南的各市縣名稱
地級市:海口市
三亞市
三沙市
縣級市:五指山市
瓊海市
儋州市
文昌市
萬寧市
東方市
縣:澄邁縣
定安縣
屯昌縣
臨高縣
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
昌江黎族自治縣
樂東黎族自治縣
陵水黎族自治縣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陸』 海南人口2022年的人數是多少
海南人口2022年總人數口是1020.46萬。
海南省漢族、黎族、苗族是世居民族,其餘民族是解放後遷入的幹部、職工和移民,分散於全省各地。
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族、苗族大多數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瓊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縣和三亞市、五指山市;漢族人口主要聚集在東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區。
先秦至西漢時期,海南島上分布著古百越人的一支——駱越。根據考古學、語言學、民族學、歷史地理學等學科的分析證明,駱越人即是黎族的先民。
海南省行政區劃
海南省共轄4個地級市,分別是海口市、三亞市、三沙市、儋州市;15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包括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分別是五指山市、文昌市、瓊海市。
萬寧市、東方市、定安縣、屯昌縣、澄邁縣、臨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海南省人民政府駐海口市美蘭區國興大道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