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梁河有多少人口2020年

梁河有多少人口2020年

發布時間: 2022-10-05 22:11:50

Ⅰ 梁河縣屬於哪個市

梁河縣位於雲南省德宏州市。梁河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北部。東北與騰沖縣接壤,東南與龍陵縣交界,南與潞西、隴川市縣毗連,西與盈江縣為鄰,縣城遮島鎮距省會昆明690公里,距州府芒市114公里。縣域南北縱距49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5公里,總面積1159平方公里。梁河縣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總人口為154175人。境內生活漢族、傣族、景頗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
梁河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是中國葫蘆絲的故鄉。2006年,雲南省梁河縣申報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Ⅱ 雲南芒市有幾個縣

德宏州轄2個縣級市、3個縣。
德宏州面積11526平方千米,人口105萬(2003年)。州人民政府駐潞西市。
潞西市面積2987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678400。市人民政府駐芒市鎮。
瑞麗市面積1020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678600。市人民政府駐勐卯鎮。
隴川縣面積1931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678700。縣人民政府駐章鳳鎮。
梁河縣面積1159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679200。縣人民政府駐遮島鎮。
盈江縣面積4429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679300。縣人民政府駐平原鎮。
德宏州轄2個縣級市、3個縣。
德宏州面積11526平方千米,人口105萬(2003年)。
潞西市面積2987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678400。
瑞麗市面積1020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678600。
梁河縣面積1159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679200。縣人民政府駐遮島鎮。
盈江縣面積4429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679300。縣人民政府駐平原鎮。

Ⅲ 雲南梁河縣屬於哪個市

雲南梁河縣屬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雲南省下轄自治州,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轄芒市、瑞麗市、梁河縣、盈江縣、隴川縣,州人民政府駐芒市。東面與保山市相鄰,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緬甸包圍,故這五個縣級單位當地人又俗稱「外五縣」。「德宏」是傣語的音譯,「德」為下面,「宏」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
截至2021查詢,德宏州常住人口132.40萬人,全州城鎮化率達47.53%(該數據為2019年統計),有傣、景頗、漢、傈僳、阿昌、德昂等民族。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為1315709人。
1953年7月,建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駐芒市芒市鎮。
2020年,德宏州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5.54億元,比2019年增長7.9%,排全省第1位。

Ⅳ 德宏州梁河縣消費水平,哪個地方最好,主要產業是什麼城市建設怎麼樣

那我就照葫蘆畫瓢的告訴你了:

梁河縣地處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西南端、高黎貢山西麓坡階地中的峽谷地帶,位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北部,東經98°06′-98°31′、北緯24°31′-24°58′。東北與騰沖縣接壤,東南與龍陵縣交界,南與潞西市、隴川縣毗鄰,西與盈江縣為鄰。縣境南北縱距49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5公里,國土面積1159平方公里。縣城遮島鎮距省會昆明742公里,距州府芒市,經潞盈路122公里,經騰龍線160公里。全縣轄7鄉(含2個阿昌族鄉)、3鎮,63個村民委員會、381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居住著傣、阿昌、景頗、德昂、僳僳、佤、漢等民族。2002年末,全縣總人口15.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7萬人,占總人口的89.4%,少數民族人口5.19萬人,占總人口的32.77%。
2004年末,梁河縣總戶數38006戶,總人口16.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29萬人,非農業人口1.74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8.3人。有少數民族人口5300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3.05%,其中傣族35120人,佔21.9%;阿昌族12577人,佔7.84%;景頗族1727人,佔1.07%;德昂族775人,佔0.48%;僳僳族1193人,佔0.74%;佤族743人,佔0.46%;其他少數民族865人,佔0.53%。
縣人民政府駐遮島鎮,郵編:679200。代碼:533122。區號:0692。拼音:Lianghe xian。
梁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3℃,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1℃;極端最高氣溫33.7℃,極端最低氣溫0.9℃。1957年至2004年平均年降雨量為1403.8毫米

梁河屬半山半壩縣。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龍江和蘿卜壩河,較大的壩子是遮島壩、蘿卜壩和勐養壩。境內地勢由南向北漸低,最高點是北部海拔2672.8米的瘌痢山頂,最低點是南部海拔860米的勐養鄉老芒東。梁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不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多年年均氣溫18.3℃,年均日照時數2385.5小時,年均降雨量1396.2毫米,不僅適宜多種農作物和經濟林木的生長,而且天然資源豐富。有蓄積豐厚的思茅松用材林,有葯材類、芳香類、竹類等野生經濟植物55科、101屬、400多種,有錫、鐵、硫、煤、鋁、鋅、鈾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錫和煤的儲量較大,有龍窩寨、熱水塘等17處地熱溫泉,極具開發潛力

梁河歷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是中國「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但由於社會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梁河各民族的社會歷史進程十分緩慢。直到新中國成立時,壩區傣族還處於從封建領主經濟向地主經濟過渡階段,山區少數民族經濟仍從屬領主經濟,景頗族還保持著較多的原始公社特點,只有漢族地區基本屬於地主經濟並兼有一點小規模的工商業,因而生產力十分低下,經濟文化極其落後。加之土司、地主、糧商的剝削壟斷和匪患橫行,使梁河各族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貧困交加的苦難深淵中。
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西漢時屬益州郡不韋縣,東漢時屬永昌郡哀牢縣。從元置南甸軍民總管府起,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政區。明設南甸宣撫司。清襲明制。民國時期土流並治,先後設置八撮縣佐和梁河設治局。從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設軍民總管府至1950年,南甸土司歷史長達661年。
1950年5月,梁河解放。這標志著各民族進入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新時代。從此,全縣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使梁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0年至1956年,經過禁種大煙、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梁河的經濟出現了劃時代的進步和發展。1956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由1952年的705萬元增至1107萬元,增長57%;糧食總產達4509萬斤,比1949年增62%,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糧食自給。1957 年至1966年,全縣各族人民認真貫徹執行黨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這期間,全縣各項事業在曲折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受到了不少挫折。1958年急於搞人民公社化,分配上搞這樣那樣「不要錢」,生產上搞「大兵團」作戰,既違背了經濟規律,又嚴重挫傷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1959年,糧食跌了200多萬斤,加之搞「以糧為綱」,很多地方翻茶種糧,茶葉面積減少2696畝,群眾生活受到極大影響。1962年以後,經過調整,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各項事業穩健向前發展。1965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59 年增長2200萬斤,茶葉發展到8561畝,增加4907畝。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革」浩劫,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也給梁河造下了嚴重惡果。直到1978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只有6956萬元,財政收入僅189萬元,「兩個吃不飽」(農民糧食不夠吃,梁河糖廠吃不飽)嚴重困擾著梁河經濟的發展,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在貧困線上生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中央一系列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縣委、縣政府切實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以改革 為發展動力,不斷解放思想,從縣情出發,因地制宜,探索適合經濟發展的思路、目標、戰略和措施,調整生產關系,梁河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1989年以 來,又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兩手抓」的方針,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開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使全縣政治、經濟、文化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27714萬元,比1978年增長1.98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54元,增1.1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919元,增13.1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7元,比1989年增4.62倍;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分別達到20平方米和18.3平方米。
梁河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1982年,全縣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在農村發生深刻變革的20多年中,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
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實施滇西南農業綜合開發、糧食自給工程等項目,加快了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農業科技覆蓋率和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使全縣農業得到快速發展。
1984年,結束了吃植物油靠外調的歷史。1989年,全縣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受到國務院嘉獎。1991年,解決了「兩個吃不飽」的難題。1997.年,以魔芋、松香、柏籽仁、香料、核桃、板栗、桔子、西南樺為主的綠色產業初具規模。2002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9424萬元,比1978年增長2.74倍;糧食總產38401n屯,增8.47%;甘蔗總產40萬噸,增10.9倍;茶葉總產542.6噸,增1.23倍;肉類總產4180噸,增2.71倍;奶蛋、水產品有大幅度增長。全縣糧食自給有餘,肉奶蛋、水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林業工作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森林資源培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放在突出位置,同時致力於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加強森林防火、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工作,積極推進農村沼氣化建設,認真實施退耕還林工作,有效地遏制了生態破壞,使生態環境得到逐步改善。森林覆蓋率由1976年的26.3%上升到2002年的 60.2%。水利工作圍繞「兩江一河」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及「五小」水利和人畜飲水工程的建設進行,並取得明顯成效。1950 年至2002年,共投資9951.6萬元,完成各類工程595件,改 善灌溉面積8.6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32.95平方公里,改善了10.69萬人和36471頭牲畜的飲水問題。
工業從無到有。解放前,梁河無工業企業,僅民間有零星分散的匠鋪。新中國成立後,經過50多年的建設,形成了以輕工業為基礎,蔗糖業、錫業為主導,有電力、機械、煤炭、林產品加工、制葯、造紙、魔芋精粉加工等10多個門類的工業體系。1992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1170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51%,形成了工農業總產值並駕齊驅的新格局,從而根本改變了梁河歷代以農為主的狀況。2002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7045萬元,比增長22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解放前,梁河無公路,無電。電訊極其落後,僅曩宋和曩宋芒東有2處農村電話。經過50多年的建設,至2002年,全縣通車里程已達764.63公里;縣鄉公路實現了柏油化和彈石化,所有行政村和90%以上的自 然村通了公路。95%以上的自然村通了電。特別是經過2001年至2002年的農電體制改革和一、二期農網建設與改造,農 村供電質量和安全可靠性明顯提高,電價明顯降低,每千瓦時平均電價降低了0.33元,預計全縣每年減輕農民負擔223萬元。市內電話實現了程式控制化,農村電話實現了自動化;全 縣電話普及率5.98部/百人,其中市話普及率36.28部/百人, 農話普及率2.45部/百人。近幾年來,還相繼完成了潞盈路梁河段、通縣油路、縣城城區改造、第二水廠、農貿市場等建設工程,為今後梁河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財政收入穩步增長,金融業平穩運行。財政收入由1978年的188.79萬元,增加到2002年的4064萬元(含上劃中央兩稅收入1628萬元和上劃中央所得稅228萬元),增長20.5倍。各項存款余額由1978年的415.7萬元,增加到2002年的39310萬元,增長93.56倍,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76.82萬元增加到29461萬元,增384.6倍。鄉鎮企業發展迅速。1978年全縣僅有鄉鎮企業117個。至2002年末,全縣已有鄉鎮企業1904個,增長15.27倍,從業人員6696人,總產值10730萬元,營業收入14130萬元,上繳稅金418萬元。不但成為拉動全縣經濟增長點的突破口,而且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繁榮。
非公有制經濟長足發展。2002年末,全縣有個體工商戶1840戶,從業人員2278人,注冊資金1575萬元;有私營企業42戶,投資人數135人,僱工人數276人,注冊資金3018 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梁河新的經濟增長點。扶貧攻堅成效顯著。「九五」期間,積極開展小額信貸、易地開發、扶貧攻堅鄉、溫飽試點村、科技示範村、部門掛鉤等扶貧活動,共投入扶貧資金4044.3萬元,使全縣貧困人口由「八五」末的6.9萬人降至2.2萬人。
1950年5月,梁河解放。1952年始設為縣。195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梁河縣,並入騰沖縣。1961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恢復梁河縣建置。全縣轄7區、1鎮、61個鄉。1969年4月,改區鄉為公社、大隊,全縣轄7個公社、43個大隊。(出處)
1984年4月設區建鄉體制改革結束後,全縣轄1個縣轄鎮、9個區、9個鄉級鎮、52個鄉(含7個民族鄉)、2個辦事處。
1988年1月,撤區建鄉體制改革結束後,全縣轄9鄉(含兩個民族鄉)、1鎮:遮島鎮、九保阿昌族鄉、河西鄉、曩宋阿昌族鄉、平山鄉、小廠鄉、大廠鄉、札木寨鄉、芒東鄉、勐養鄉。共有61個行政村(含7個民族行政村)、2個辦事處。
2000年,梁河縣村級體制改革結束後,63個行政村、辦事處改為63個村委會。全縣轄1個鎮、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50985人,各鄉鎮人口: 遮島鎮 14009 平山鄉 14818 小廠鄉 9378 大廠鄉 8372 杞木寨鄉 7263 九保阿昌族鄉 14147 曩宋阿昌族鄉 21970 河西鄉 18243 芒東鄉 25778 勐養鄉 17007
2001年,梁河縣轄9鄉(含2個阿昌族鄉)、1鎮、63個村委會、381個自然村、601個村民小組、672個合作社。
2002年,省政府批准勐養、芒東2個鄉撤鄉設鎮。至此,梁河縣轄7鄉(含2個阿昌族鄉)、3鎮,63個村委會,381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遮島鎮、勐養鎮、芒東鎮、九保鄉、小廠鄉、大廠鄉、曩宋阿昌族鄉、河西鄉、九保阿昌族鄉、杞木寨鄉。2002年末,梁河縣總戶數36321戶,總人口15.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7萬人,非農業人口1.68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7人。有少數民族人口51948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2.77%,其中傣族34467人,佔21.74%;阿昌族12289人,佔7.75%;景頗族1633人,佔1.03%;德昂族773人,佔0.49%;僳僳族1153人,佔0.73%;佤族747人,佔0.47%;其他少數民族886人,佔0.56%。
2003年,梁河縣轄7鄉(含2個阿昌族鄉)、3鎮、63個村民委員會、381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梁河縣總戶數37141戶,總人口15.9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22萬人,非農業人口1.7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7.5人。有少數民族人口52311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2.81%,其中傣族34620人,佔21.7%;阿昌族12419人,佔7.8%;景頗族1685人,佔1.1%;德昂族775人,佔0.5%;僳僳族1172人,佔0.7%;佤族746人,佔0.5%;其他少數民族894人,佔0.6%。
2004年,梁河縣轄7鄉(含2個阿昌族鄉)、3鎮,66個村民委員會(其中社區4個),381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
2005年,梁河縣撤銷杞木寨鄉。調整後,梁河縣轄遮島鎮、勐養鎮、芒東鎮、九保鄉、小廠鄉、大廠鄉、曩宋阿昌族鄉、河西鄉、九保阿昌族鄉

梁河縣轄3個鎮、6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遮島鎮、芒東鎮、勐養鎮、平山鄉、小廠鄉、大廠鄉、九保阿昌族鄉、曩宋阿昌族鄉、河西鄉

民族風情
梁河縣地處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南端,高黎貢山西麓坡地中的峽谷地帶的民族邊疆縣,居住著漢、傣、阿昌、景頗、德昂、僳僳、佤等20餘種少數民族,人文景觀豐富,民族風情濃郁,文化歷史悠久。
阿昌人民的慶典——梁河縣阿昌族阿露窩羅節
2001年末,梁河阿昌族人口為12093人,佔全縣總人口157532人的7.7%。屬中國兩個阿昌族聚居區之一,全國有3個阿昌族自治鄉,僅梁河就占兩個,即九保和曩宋阿昌族自治鄉。據史書記載,阿昌族是最早活動在青海、甘肅高原的氐羌民族,其中一部分很早就遷徙於川西至滇西一帶。約於公元十三世紀開始有一部分沿雲龍、保山、騰沖遷陡,最後定居於梁河地區。
古代阿昌族就是一個善歌好舞的民族,阿昌族的歌聲清亮,阿昌族的舞蹈莊重凝朴。阿昌族最隆重最富於民族特點的傳統節日是「窩羅節」。1983年德宏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阿昌族人民的要求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有關規定,正式決定阿昌族的傳統節日為「窩羅節」。1995年改為「阿露窩羅節」,節慶時間定於每年的3月20日,節日標志為弓箭和青龍白象。
為了感謝傳說中遮帕麻和遮米麻的創世之功和多次挽救人類的大恩大德,每年的初 春或桑建花開的時候,阿昌人都要舞獅舞象,跳著阿露窩羅舉行祭祀活動表示紀念。
阿露窩羅節
阿露窩羅節活動首先是選神樹。全寨男女老少要到山上選一棵標直的栗樹作為神樹,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祀後,才將該樹砍下,不能肩扛,而是用無數條繩子栓著樹身,由全體參加人員拖到寨子。其次搭建祭台。再次開始祭祀,神靈附體的大活袍(巫師)將五穀茶酒和鮮花水果擺上祭壇後,便揮舞起鷹尾大扇高聲頌經,傳唱遮帕麻遮米麻的創世史詩,贊頌人類始祖的大恩大德。接著獅子舞隊和大象舞隊,一齊參拜神座,向創世始祖致敬。之後,全體村民身著節日盛裝,手持鮮花綠葉,蘸著清清泉水,圍著神座唱起則勒歌,跳起阿露窩羅舞,表示對祖先深深的謝意。
節日活動可以持續幾天至半月,這期間是阿昌姑娘充分展示自己美麗和聰明智慧的時節,也是男青年追求恩愛伴侶的大好時光。由此演繹出了許許多多感人的愛情故事,成就了無數美滿的姻緣。
德昂族(原稱崩龍族),主要居住在梁河的勐來村「二古城」和勐宋村「白露頭」兩個自然村,位於亞熱帶半山區,住房多為竹木結構樓房。澆花節(也稱潑水節)是德昂族的傳統節日,於清明節後五至七天開始,歷時三天。澆花節與傣族「潑水節」內涵相同,但活動內容差異較大。「澆花節」的來源傳說有多種:一種是古代時,天庭有七個仙女下凡,在湖水中沐浴,被崩龍人發現,即飛回天庭,仙女臨飛時,告訴崩龍人說:若是思念她們,可塑佛像,每年替她們潑水沐浴;一種是釋迦牟尼為關懷天下民間疾苦,見老天久早不雨,便告之崩龍族每年在堆沙節,各信徒提一桶水,潑於佛身,天即降甘露以拯救百姓;一種是釋迦牟尼佛飛回天庭時,留下經書,要求崩龍族百姓每年舉行堆沙節,便給佛潑水,佛會保佑崩龍人民清吉平安,五穀豐登.德昂族的「澆花節」便這樣一代代地流傳下來,節日前,德昂人民准備豐富賧品,做糯米糖粑粑,造旋轉噴水筒、搭小佛寺,趕制新服飾。過節時,全村男女,前往山中採摘鮮花,青年們敲著象腳鼓、芒鑼在前引路,將鮮花採回,插滿小佛房,表示獻給神,然後男女集體舞蹈,節日還邀請各民族大聯歡,增進了解,互相交流。潑水開始,人們手拿竹筒、水桶齊集小佛房前,聽佛爺誦完經之後,用清水洗滌佛寺佛像和神壇,然後將清水倒入水龍槽內使水轉動旋轉花筒,將水噴灑於四周小佛像,人們喝口洗佛的清水,曰「吉祥水」。潑水儀式後,男女間即可互相潑水祝福,廣場中鑼鼓之聲不絕。
潑水節
清明節後七天,既是迎新送舊的日子,又是傣家人民富有歷史意味和浪漫色彩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的來歷有「小洗血跡」、「紀念穆姑」、「浴佛」等不同的傳說,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互相潑水祝福。傣家人認為,水是聖潔的,它能沖刷一切污穢、驅走一切妖魔怪、消災除病,給人以吉祥幸福。
潑水節是歡樂、隆重的節日。節日前夕,許多傣家人都要做「潑水粑粑」送人,表示歡迎。節日前一天,人們修繕佛寺,建龍亭,組織萬人採花隊伍,敲起象腳鼓,穿著節日盛裝到野外採花。采來鮮花,插在龍亭四周。老人、中年婦女送來潑水粑粑和鮮果,安放在龍亭四角。節日期間,城鄉各地處處水花飛濺,互相潑水祝福,成為水的世界;村村寨寨,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笑語連天,一片歡騰。節日期間,還舉行賧佛、堆沙、丟包、跳孔雀舞、「嘎央」 舞、象腳鼓舞、放孔明燈、唱傣戲、民族武術比賽等文體活動和經貿活動。
目瑙縱歌節
目瑙縱歌節
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的主要傳統節日。定於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十六日為節慶之期。梁河的景頗族主要以浪速(羅俄)支系為主。目瑙縱歌(浪速語稱迨臧歌)是大家一起跳舞的意思,也即「萬人之舞」。節日盛會於廣場中央,高豎目瑙柱,人們排成長長的隊伍,由頭戴兜鍪、用孔雀羽毛為頂飾的男子在前領舞,男人邊跳舞邊揮大力,個個英姿颯爽,女人抖動著彩帕和扇子,身上裝飾的銀泡和銀鏈唰唰響、閃閃亮,似彩蝶起舞,象孔雀開屏;舞蹈排列成陣,隊形變換有序,時如彩練漫卷,時而似瑞靄輕飄;人數眾多、規模盛大,氣勢壯闊,舞步剛健明快,在木鼓、芒鑼、「洞巴」、笛子等樂器的伴奏下,「哦熱啊」的歌唱旋律飛向高空,響遍景頗山鄉

Ⅳ 德宏州梁河縣

潞西市是州府,梁河縣是個州屬縣,所以不能和潞西市相比.
梁河縣地處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西南端、高黎貢山西麓坡階地中的峽谷地帶,位於德宏州東北部.梁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梁河縣總人口15.94萬人.

潞西市總人口37萬人

Ⅵ 雲南德宏州有哪些縣

截至2019年6月,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下轄3個縣、2個縣級市,分別是:隴川縣、梁河縣、盈江縣、瑞麗市、芒市。

1、隴川縣

傣語稱「勐宛」,意為太陽照耀的地方。隸屬雲南省德宏州,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阡陌相連,國境線長50.899公里。截至2019年6月,隴川縣轄4個鎮(章鳳鎮、隴把鎮、景罕鎮、城子鎮),4個鄉(護國鄉、清平鄉、王子樹鄉、勐約鄉),1個民族鄉(戶撒阿昌族鄉),1個農場(隴川農場)。

2、梁河縣

地處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西南端、高黎貢山西麓坡階地中的峽谷地帶,位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北部。東北與騰沖縣接壤,東南與龍陵縣交界,南與潞西市、隴川縣毗連,西與盈江縣為鄰。縣城遮島鎮距省會昆明690千米;距州府芒市,經潞盈公路114千米。

截至2019年6月,梁河縣轄3個鎮(遮島鎮、芒東鎮、勐養鎮),6個鄉(平山鄉、小廠鄉、大廠鄉、九保阿昌族鄉、曩宋阿昌族鄉、河西鄉),62個村民委員會,4個居民委員會,397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

3、盈江縣

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其東北面與騰沖縣接壤,東南面與梁河縣接壤,南面與隴川縣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與緬甸為界,總面積4429平方公里,佔全州國土面積的38.4%。

截至2019年6月,盈江縣轄8個鎮(平原鎮、太平鎮、舊城鎮、弄璋鎮、昔馬鎮、那邦鎮、卡場鎮、盞西鎮),7個鄉(銅壁關鄉、油松嶺鄉、新城鄉、芒章鄉、支那鄉、勐弄鄉、蘇典傈僳族鄉),兼轄1個農場(下設4個分場)。政府駐平原鎮。

4、芒市

位於東經98°05′-98°44′,北緯24°05′-24°39′之間,東西長約71公里,南北寬約62公里,總面積2987平方公里,東、東北接龍陵縣,西南連瑞麗市,西、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隔龍川江相望,南與緬甸聯邦共和國交界,國境線長68.3公里;是通往瑞麗、隴川、盈江、梁河的交通樞紐。

截至2019年6月,芒市轄1個街道(勐煥街道),5個鎮(芒市鎮、遮放鎮、勐戛鎮、芒海鎮、風平鎮),5個鄉(軒崗鄉、江東鄉、西山鄉、中山鄉、五岔路鄉),1個民族鄉(三台山德昂族鄉)。

5、瑞麗市

位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南。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毗鄰。地處橫斷山脈高黎貢山余脈的向南延伸部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陸路距省會昆明752公里,距州府芒市103公里,為東起上海西達瑞麗的320國道終點。

截至2019年6月,瑞麗市轄3個鎮(勐卯鎮、畹町鎮、弄島鎮),3個鄉(姐相鄉、勐秀鄉、戶育鄉),11個居民委員會,29個村民委員會,229個村民小組,283個自然村;兼轄2個國營農場(瑞麗農場、畹町農場);有姐告邊境貿易區、畹町經濟開發區、瑞麗市邊境經濟合作區等經濟開發實驗區。

Ⅶ 梁河縣的人口民族

2002年末,梁河縣總人口15.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17萬人,占總人口的89.4%,少數民族人口5.19萬人,占總人口的32.77%。
2004年末,梁河縣總戶數38006戶,總人口16.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29萬人,非農業人口1.74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8.3人。有少數民族人口5300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3.05%,其中傣族35120人,佔21.9%;阿昌族12577人,佔7.84%;景頗族1727人,佔1.07%;德昂族775人,佔0.48%;僳僳族1193人,佔0.74%;佤族743人,佔0.46%;其他少數民族865人,佔0.53%。
2006年末,梁河縣總戶數38797戶,總人口16.17萬人(戶籍人口),其中農業人口14.39萬人,非農業人口1. 78萬人。有少數民族人口53907人,占總人口的33.3%,其中傣族35467人,佔21.9%;阿昌族12900人,佔7.9%;景頗族1880人,佔1.1%;德昂族780人,佔0.48%;僳僳族1237人,佔0.76%;佤族745人,佔0.46%;其他少數民族898人,佔1.66%。
2008年末,梁河縣總戶數40646戶,總人口160886人(常駐人口),其中城鎮人口36199人。有少數民族人口5504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4.21%,其中傣族35517人,佔22.08%;阿昌族13294人,佔8.26%;景頗族1928人,佔1.2%;德昂族799人,佔0.5%;傈僳族1502人,佔0.93%;其他少數民族2000人,佔1.24%。
2010年,梁河縣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總人口為154175人,漢族人口為103190人,占總人口的66.9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50985人,占總人口的33.07 %。其中,傣族人口為31884人,占總人口的20.68 %,景頗族人口為2227人,占總人口的1.44%,傈僳族口為1406人,占總人口的0.91%,阿昌族人口12639人,占總人口的8.20%,德昂族人口為787人,占總人口的0.51%。

Ⅷ 德宏有幾個縣市人口數

德宏州轄兩個市三個縣,即潞西、瑞麗市,梁河、盈江、隴川縣。人口數130萬。

Ⅸ 河南各縣人口排名2020

河南省各縣人口排名: 我這邊只有各個市的總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排名 城市 GDP: 人口(萬):人均(元)面積(平方公里)1、鄭州 2400億元 697 34433 7446 2、洛陽 1610億元 641 25117 15208 3、南陽 1388億元 1090 12733 26600 4、許昌 860億元 445...

河南88個縣,各縣人口分別是多少 - : 108個縣或者縣級市

河南各市人口數量分別是多少?根據最新人口普查數據,河南18市各市 : 全國總人口為13.7億人,其中: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3.39億人.排在前五位的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蘇省,...

四川總人數是多少?現在四川有多少人 - :[答案] 2009年中國各省人口總數排名(2009-05-03 21:37:44)中國各省人口數量排名 GDP排名 人口排名——省區市——人口數量 GDP總量( 億元) 人均GDP 人均排名 1―――――河南省——9613萬人 5 河南14234 15056 16 2—————山東省——...

河南固始是中國第一大縣嗎: 不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縣級行政單位是鄧州市,人口160萬,固始縣人口153萬,是河南人口最多的縣(也是河南最窮的縣之一).中國人口最多的縣級行政單位是廣東省的潮陽市,人口240萬,中國人口最多的縣是江蘇省的沐陽縣,人口174萬人. 整個中國人口最多的縣是台灣的台北縣,人口340萬.

河南人口中國排名: 河南人口中國第一

河南省各縣人口排名 - : http://tjsj..com/pages/jxyd/3/66/_0.html

河南2020總人數口是多少? - : 截止2021年3月,河南政府發布河南2020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未公布全省總人口數,只有2019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全省總人口1095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萬人,常住人口9640萬人,比上年末增...

- -------請問:"河南"省各市、縣人口是多少.謝謝 - : 來自 : 河南省政府門戶網站 權威答案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界於北緯31°23'一36°22',東經110°21'一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因古時為豫州,故簡稱...

南陽2020總人數口是多少? - : 南陽人口2020總人數口是1003.16萬人.南陽是河南省轄地級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豫鄂陝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末,全市轄2行政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000...

Ⅹ 河南總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截止2022年3月7日,官方沒有公布2021年的數據,以2020年的為例:99365519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南省的常住人口為99365519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402356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341952人,增長5.68%。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31782693戶,集體戶1442292戶,家庭戶人口為90744073人,集體戶人口為862144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6人。

地理概況:

河南界於北緯31°23』—36°22』和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

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73%。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44.3%。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河南、河南省人民政府——地理概況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2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6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5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6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