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多少人口
A. 成都的面積和人口是多少
成都的總面積是1433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成都常住人口2093.8萬人。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四川省轄地級市,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成都的地理環境:
成都市地處四川盆地西部邊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屬於四川盆地邊緣地區,以深丘和山地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間,最高處位於大邑縣西嶺鎮大雪塘(苗基嶺),海拔高度為5364米;東部屬於四川盆地盆底平原,為岷江、湔江等江河沖積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帶,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處在簡陽市沱江出境處河岸,海拔高度為359米。
成都市由於巨大的垂直高差,在市域內形成了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獨特地貌類型;由於氣候的顯著分異,形成明顯的不同熱量差異的垂直氣候帶,因而在區域范圍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門類齊全,分布又相對集中。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成都
B. 成都市常住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成都市常住人口2021總人數是2093.78萬人。
成都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機關駐地,作為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有國家級科研機構30家,國家級研發平台67個,高校65所,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落戶301家。
地理位置:
成都市地處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東緣,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南面與眉山市相連,西南與雅安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
2019年,全市土地面積為14335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48.5萬平方公里)的2.95%;市區(11+2口徑)面積為3639.81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建成區面積949.58平方公里。
C. 成都目前有多少人口
成都人口現在應該只有兩三百萬了吧
D. 成都市人口2020總人數是多少
成都市2020年末有常住人口1658.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5.1萬人;有戶籍總戶數574.16萬戶,戶籍人口1500.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38.21萬人、鄉村人口561.86萬人) ,比上年末增加 24.02 萬人。
全市社會就業形勢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6.4萬人,其中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實現再就業8.8萬人,「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新增8.4萬人,農村勞動力勞務輸出人數247.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1%、比上年下降0.09個百分點。
(4)成都市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2020年,成都市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78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工資性收入27011元、增長9.0%,經營凈收入4743元、增長10.8%,財產凈收入4681元、增長7.2%,轉移凈收入9443元、增長8.5%,人均消費性支出29720元、增長8.8%。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7元、增長10.0%,其中工資性收入12192元、增長9.3%,經營凈收入5940元、增長13.4%,財產凈收入2330元、增長9.3%,轉移凈收入3894元、增長7.9%,人均消費性支出17572元、增長10.0%;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88,比上年縮小0.02。
參考資料來源:成都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劃與人口
E. 成都有2000多萬人口,中心城區有多少人口
成都是一個大家覺得非常具有現代化的城市,並且很多年輕人也是非常喜歡,成都這個城市,在每一次節假日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全國的一些旅遊方面的收入程度也是排在一個比較靠前的位置。所以能夠感受到成都它的人口的流動量也是比較大的,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會覺得成都的一些方方面面的發展都是去處在一個比較上升的趨勢。
因為它成都是一個屬於民族雜居的一個城市,並且在這個地區內除了漢族還有55個少數民族,像這樣的一個地區分布也是讓大家感覺到針對於一些城鎮居民和中心居民分布的差別還是比較多的。中心的人口大概是在1,476萬人,所以像這樣的一個數據還是比較多的了,另外像這樣的城鎮化率,其實也是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準達到了60%多。
F. 2021成都有多少人口
官方2021年未公布人口,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2093.8萬人
成都是全國十大古都和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境內金沙遺址有3000年歷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漢、成漢、前蜀、後蜀等政權先後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漢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
成都的發展:
2016年5月3日,國務院同意將資陽市代管的縣級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2017年1月22日,郫縣撤縣設區並更名為郫都區。
2020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掛牌成立。託管簡陽市部分街道(鎮),第三次形成一個計劃單列的准行政區。6月19日,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
G. 成都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常住人口1658.10萬人
成都(簡稱:蓉),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亦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中國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四世紀,開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成都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名勝古跡,是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成都因地處川西盆地,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2021年4月16日,成都獲評十佳數字閱讀城市。[1]4月23日,成都上榜十大「大美之城」。
民國十一年(1922年),成都、華陽兩縣合並為市,成立市政公所,縣治保留。民國十七年(1928年),成都市政府建立,成都市為省轄市、省會。
新中國建立後,1959年9月對市管縣體製作出了法律上的規定,直接推動了市管縣體制的發展。 成都市行政轄區幾經調整,由29.9平方千米擴大到14335平方千米。[13]
1950年7月,將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設置的14個區調整為8個區,以序數命名;翌年8月,成都縣、華陽縣部分區域劃入後,又調整為6個區;
1952年,撤銷成都縣,其行政區域分別並入成都市和溫江縣、新都縣、郫縣、新繁縣4縣(政務院1952年6月21日政齊字第77號批復批准)。
1953年5月,又調整為東城區、西城區、望江區、龍潭區、萬年區5個區。
1955年,龍潭區、萬年區合並為郊區(1960年更名金牛區),望江區並入東城區。此後又相繼建立了青白江區、龍泉驛區和黃田壩辦事處(區級)。
1958年9月,撤銷崇寧縣,主體並入郫縣,其他部分並入彭縣,灌縣。
1965年7月,撤銷新繁縣劃歸新都縣。撤銷華陽縣劃歸雙流縣。
1976年,溫江地區的雙流、金堂2縣劃歸成都市。
1983年3月,溫江地區12個縣(溫江、郫縣、灌縣、彭縣、新都、什邡、廣漢、新津、崇慶、邛崍、蒲江、大邑)並入成都市。8月,廣漢、什邡由成都市劃轉德陽市。
1988年5月,灌縣撤縣並更名為縣級都江堰市。
1990年9月4日,國務院批復將成都市東城區、西城區和金牛區調整為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和成華區。
1990年10月,成都市5個區調整為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龍泉驛、青白江7個區。[13]
1993年11月,撤銷彭縣設立縣級彭州市。
1994年6月,撤銷崇慶縣設立縣級崇州市。撤銷邛崍縣設立縣級邛崍市。
1996年5月,成都高新區開始託管行政區域,成為一個計劃單列的准行政區。
2001年11月15日,撤銷新都縣,設立成都市新都區。
2002年,新都縣、溫江縣先後撤縣設區。[13]
2013年12月,雙流縣1個街道和12個鎮劃歸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管委會託管,又形成了一個計劃單列的准行政區,一般通稱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14]
2015年12月,雙流縣撤縣設區。[13]
2016年1月18日,撤銷雙流縣,設立成都市雙流區。
2016年5月,縣級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12月,郫縣撤縣設區並更名為郫都區。[13]
2017年1月22日,郫縣撤縣設區並更名為成都市郫都區。
2020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掛牌成立。託管簡陽市部分街道(鎮),第三次形成一個計劃單列的准行政區。[15]
2020年6月19日,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
區劃詳情
成都市轄20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市轄區12,縣級市5,縣3),261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街道161,鎮100)。面積14312平方千米,人口1319萬人。成都市人民政府駐武侯區錦悅西路2號。
成都位於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於東經102°54′~104°53′和北緯30°05 ′~31°26′之間,全市東西長192公里,南北寬166公里,總面積14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48萬畝。東北與德陽、東南與資陽毗鄰,南面與眉山相連,西南與雅安、西北與阿壩州接壤。距東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屬內陸地帶。[3]
2016年,全市土地面積為14335平方千米,市區面積為4241.8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837.27平方千米。
成都按地貌類型可分為平原、丘陵和山地;按土壤類型可分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黃壤、黃棕壤等11類;按土地利用現狀類型可分為耕地、園林地、牧草地等8類。平原面積比重大,達4971.4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40.1%,遠遠高於全國佔12%和四川省佔2.54%的水平;丘陵面積佔27.6%,山地面積佔32.3%。土地墾殖指數高,,可利用面積的比重可達94.2%,全市平均土地墾殖指數達38.22%,其中平原地區高達60%以上,遠遠高於全國10.4%和四川省11.5%的水平。[18]
地質特點
成都地質悠久,地層出露較全,全市地勢差異顯著,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屬於四川盆地邊緣地區,以深丘和山地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間,最高處大邑縣雙河鄉,海拔為5353米,相對高度在1000米左右;東部屬於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帶,主要由第四系沖擊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組成,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開發歷史悠久,墾殖指數高,地勢平坦,海拔一般在500米上下,最低處金堂縣雲合鎮僅海拔387米。
成都市東、西兩個部分之間高差懸殊達4966米。由於地表海拔高度差異顯著,直接造成水、熱等氣候要素在空間分布上的不同,不僅西部山地氣溫、水溫、地溫大大低於東部平原,而且山地上下之間還呈現出明顯的不同熱量差異的垂直氣候帶,因而在成都市域范圍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門類齊全,分布又相對集中。
氣候環境
成都位於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交接地帶,具有自己特有的氣候資源。
一是東西兩部分之間氣候不同。由於成都市東、西高低懸殊,熱量隨海拔高度急增而銳減,所以出現東暖西涼兩種氣候類型並存的格局,而且,在西部盆周山地,山上山下同一時間的氣溫可以相差好幾度,甚至由下而上呈現出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等多種氣候類型。這種熱量的垂直變化,為成都市發展農業特別是多種經營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二是冬濕冷、春早、無霜期較長,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溫在16°C左右,≥10°C的年平均活動積溫為4700~5300°C,全年無霜期為278天,初霜期一般出現在11月底,終霜期一般在2月下旬,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5°C左右,最低氣溫在0°C以下的天氣集中出現在12月中下旬和1月上旬,少部分出現在1月中下旬,平均氣溫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高1~2°C,提前半個月入春。
三是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900~1300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際變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與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為2:1左右。四是光、熱、水基本同季,氣候資源的組合合理,很有利於生物繁衍。五是風速小, 廣大平原、丘陵地區風速為1~1.5米/秒;晴天少,日照率在24~32%之間,年平均日照時數為 1042~1412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83.0~94.9千米/平方厘米。[18]
成都極端最低氣溫為-5.9℃,大部分區市縣出現在12月,少部分出現在1月。成都市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成都市常年最多風向是靜風;次多風向:6、7、8月為北風,其餘各月為東北偏北風。
水資源
成都市降水豐沛,年均水資源總量為304.72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58億立方米,過境水184.17億立方米,基本上能滿足成都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用水的需要。主要特點:
一、河網密度大。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條幹流及幾十條支流,河流縱橫,溝渠交錯,河網密度高達1.22公里/平方公里;加上馳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庫、塘、堰、渠星羅棋布。2004年有效灌溉面積達34.5萬公頃; 全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61.5萬千瓦。
二、水質優良。成都地處岷江流域中游,河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地下潛流和融雪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峽谷之間,受人為污染極小,因而水質格外優良,絕大部分指標都符合國家地面水二級標準的要求。[18]
植物資源
成都市地處亞熱帶濕潤地區,地形地貌復雜,自然生態環境多樣,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初步統計,僅動、植物資源就有11綱、200科、764屬、3000餘種。其中,種子植物2682種,特有和珍稀植物有銀杏、珙桐、黃心樹、香果樹等。
動物資源
主要脊椎動物237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牛羚等;中葯材860多種,川芎、川鬱金、烏梅、黃連等蜚聲中外。[18][20]
礦藏資源
成都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種類繁多,分布相對集中,共生礦多。已探明的有鐵、鈦、釩、銅、鉛、鋅、鋁、金、銀、鍶、稀土等金屬礦產以及鈣芒銷、蛇紋石、石膏、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煤、天然氣等非金屬礦產資源60多種。全市有大小礦產地400餘處,多屬礦產資源分布相對集中。煤炭探明儲量1.46億噸,主要集中在西部邊沿山區的彭州、都江堰、崇州和大邑;天然氣探明儲量16.77億立方米,遠景儲量為42.21億立方米,主要集中於蒲江、邛崍、大邑、都江堰和金堂一帶;鈣芒硝儲量全國第一,高達98.62億噸,主要集中於新津和雙流;多種金屬礦產資源則相對集中於彭州。[18]
土地資源
成都市土地類型多樣。按地貌類型可分為平原、丘陵和山地;按土壤類型可分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黃壤、黃棕壤等11類;按土地利用現狀類型可分為耕地、園林地、牧草地等8類;平原面積比重大,達4971.4平方千米,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40.1%,遠遠高於全國佔12%和四川省佔2.54%的水平;丘陵面積佔27.6%,山地面積佔32.3%;土地墾殖指數高。土地肥沃,土層深厚,氣候溫和,灌溉方便,可利用面積的比重可達94.2%,全市平均土地墾殖指數達38.22%,其中平原地區高達60%以上,遠遠高於全國10.4%和四川省11.5%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