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要熬多少時間
㈠ 熬中葯一般要多長時間
指導意見:
一般的中葯大約要熬15-20分鍾左右為宜,特殊的中葯如白蔻、砂仁等需要後下,煎熬在3-5分鍾左右;還有附片、制川烏、制川烏等需要煎熬1小時左右;礦石類中葯宜於煎40分鍾以上為宜。 晚上熬葯之後,白天再喝不會影響中葯的葯效的,中葯一般苦味葯居多,甜味葯較少,如健脾類中葯
㈡ 中葯需要熬制多長時間
中葯煎煮的時間一般根據葯物的性能而定。
1.發汗解表、理氣、質地輕清和芳香揮發的葯,水沸後再文火煎10-15分鍾即可;質地粘膩滋補類的葯,水沸後再文火煎一小時左右。
2.某些葯物因其質地不同,煎法比較特殊。
(1)一些有效成分難溶於水的金石、礦物、介殼類葯物應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鍾,再下其他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析出,如生石膏、龜板、鱉甲等;附子、烏頭等毒副作用較強的葯物宜先煎45-60分鍾,降低毒性。
(2)一些氣味芳香的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於揮發而降低葯效,須在其他葯物煎沸5~10分鍾後放入,如薄荷、砂仁等。
(3)某些貴重葯材,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還應單獨另煎2-3小時。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以與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㈢ 中葯需要熬制多長時間
一般來說,熬中葯需要專門的熬鍋或者是搪瓷之類的容器;正常中葯熬制2次,每次大約30分鍾!
㈣ 熬中葯需要多長時間效果最好
病情分析:你好
熬中葯的話時間是沒有必然的限制的
一般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就行的
現在不要擔心的
中葯之前要泡半個小時的意見建議:還有
熬的時候加水加滿
燒開
等到水少後在加水
進行熬
熬到一碗左右的中葯湯就行的
還是這樣熬的
㈤ 一般熬中葯要熬多久時間
熬中葯的容器
中葯煎煮首先是容器,歷代醫家強調用砂鍋為佳。因為砂鍋受熱均勻,性質穩定,在葯物水煎服的混合過程中,不會影響葯物的合成和分解,煎出的湯液質量好。其次用搪瓷鍋、琉璃鍋、不銹鋼鍋等容器亦可,但絕對不能用鐵鍋、銅鍋煎葯,以免引起不良反應。葯鍋煎葯前,一定要洗刷干凈,除去沉積物,這樣做一是可防止不同性質的葯物互相干擾,二是煎煮時葯物不易沉底,粘結和焦化。
熬中葯放多少水
中葯放入容器後,加水是一個關鍵,水是煎煮中葯湯劑的主要溶液,如水過多則葯汁過多,葯汁濃度降低,加水過少,不僅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干鍋或葯物焦化。正確的方法應該將葯物放入砂鍋內後將葯物攤平,然後加水高出葯面3~4厘米(二橫指左右)即可。
中葯熬制的時間
中葯放完水後,不要立即煎煮,應先浸泡20~30分鍾,使葯物濕潤變軟,質介破裂,有效成分就會盡可能被煎出。煎葯時的火候和時間亦非常重要。煎葯初時用大火(即武火),
待煮沸後應用小火(即文火)慢煎,以葯汁沸騰而不溢出為度。煎葯的時間應根據葯的性質及作用來定。如滋補葯其性厚實,滋膩性濁,會有大量營養物質不易煎透,故時間宜長。頭汁一般水沸後煎40~60分鍾,二汁水沸後再煎30分鍾。又如發汗解表葯,其性散發,含揮發油多,不宜久煎。頭汁水沸後煎10~15分鍾,二汁水沸後再煎5~10分鍾即可。一般治療用葯頭汁水沸後煎30分鍾,二汁水沸後再煎20分鍾即可。煎煮葯時應該把鍋蓋蓋好。但頭汁和二汁一般不少於400~500毫升(約一小碗)。
㈥ 煎中葯要煎多少時間
煎葯中注意的問題
1.煎葯前的浸泡: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葯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葯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葯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葯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葯的溫度:煎葯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葯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葯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葯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鍾,第二煎30-40分鍾。
治療感冒類葯物,第一煎10-15分鍾,第二煎15-20分鍾。
滋補類葯物,第一煎30-40分鍾,第二煎40-50分鍾。
5.留取葯液量:一般指一劑葯經兩次煎煮合並後的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6.服葯的方法:一般一劑葯煎煮兩次後合並葯液,分兩次服用。兒童可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熱,腸炎,腹瀉的葯,也可採用頻服的方法,即每4小時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癒即止,再改為每日服2-3次,小兒以少量多次為好。
7.特殊葯的煎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葯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注腳的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