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多少人口
⑴ 巫溪現在有多少人口
摘要 巫溪現在有人口41.41萬。
⑵ 巫溪縣哪個鎮人口最多
巫溪縣紅池壩鎮人口最多。巫溪紅池壩鎮來過很多次了,漁沙村還是第一次,這是紅池壩鎮人口最多的村,而且相對於小河,地勢平坦,可擴展性強。
城廂鎮,隸屬於重慶市巫溪縣,地處巫溪縣南部,東南鄰通城鎮,西南接上磺鎮,北連天星鄉,東北接寧廠鎮,距巫山縣政府駐地5千米,區域總面積167.07平方千米。
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到後周天和元年(566年),城廂鎮一帶為北井縣治;民國年間,設城廂鎮。截至2018年末,城廂鎮戶籍人口為23257人。截至2020年6月,城廂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人民巷。
2011年,城廂鎮下轄白新1個社區,城北、城哨、楊家、新坪、新農、竹陽、漁渡、酒泉、白泉、雙城、小井、楊坪、門洞、五新、環宇15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7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城廂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白新社區、城北村、漁渡村、白泉村、酒泉村、楊坪村、小井村、雙城村、環寧村、門洞村、五新村、新農村、新坪村、城哨村、楊家村、竹陽村,鎮人民政府駐人民巷。
⑶ 巫溪縣的人口是多少
53萬
⑷ 請問巫溪古路鎮有多少人口
沒有最新的數據,只有2017年的數據。重慶市巫溪縣古路鎮在2017年年末有19332人。
⑸ 重慶巫溪總人口多少
全縣人口的100000-150000
⑹ 巫溪縣的介紹
巫溪縣位於重慶市東北部,處大巴山東段南麓,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1巫溪縣地處渝陝鄂三省交界,東連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竹溪縣,南接奉節縣、巫山縣,西臨開縣、雲陽縣,北與城口縣和陝西省鎮坪縣接壤。至2013年,巫溪縣總面積4030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巫溪縣常住人口為41.41萬人(戶籍人口52萬人)。巫溪縣為全國綠化模範縣,獲得過「綠色中葯出口基地」、「全國魔芋種植重點基地縣」、「中國綠色生態馬鈴薯之鄉」、「2011中國改革年度縣」等榮譽稱號。
⑺ 巫溪縣有哪些鎮
至2015年12月28日,巫溪縣轄2個街道、18個鎮、12個鄉和一個鄉鎮級開發區:柏楊街道、寧河街道、城廂鎮、鳳凰鎮、寧廠鎮、上磺鎮、古路鎮、文峰鎮、徐家鎮、白鹿鎮、尖山鎮、下堡鎮、峰靈鎮、塘坊鎮、朝陽鎮、田壩鎮、通城鎮、土城鎮、蒲蓮鎮、菱角鎮、勝利鄉、大河鄉、天星鄉、長桂鄉、魚鱗鄉、烏龍鄉、中崗鄉、花台鄉、蘭英鄉、雙陽鄉、中梁鄉、天元鄉、紅池壩經濟開發區。 [3]
柏楊街道位於巫溪縣東部,為縣政府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於2011年3月正式成立。轄4個社區,為新華社區、墨斗社區、白馬社區和豐益社區。
寧河街道位於巫溪縣東部,距縣城6公里。轄7個社區,為九磷社區、人民社區、廣場社區、環城社區、先鋒社區、白鵝社區和環保社區。
巫溪大橋
峰靈鎮位於巫溪縣南部,距縣城35公里。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為廟溪社區、九龍村、雙樹村、譚家村、峰靈村、棗園村、金坪村、龍寨村、大樹村、堰坪村、廟溪村、農安村。公路與省道奉(節)(巫)溪公路連接。 [14]
塘坊鎮位於巫溪縣南部,距縣城39公里。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為塘坊社區、雙柏村、紅土村、漆樹村、雙塘村、塘坊村、金龍村、安樂村、梓樹村。萬(州)(巫)溪公路過境。 [15]
朝陽鎮位於巫溪縣中部,距縣城55公里。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為朝陽社區、朝陽村、玉皇村、綠坪村、松花村、東橋村、咸池村。
田壩鎮位於巫溪縣西部,距縣城96公里。轄1個社區、16個行政村,為田壩社區、興物村、西陽村、田壩村、雙箭村、天池村、大屋村、馬坪村、前坪村、白草村、中鹿村、上鹿村、石堰村、岩灣村、鹿池村、黃草村、田灣村。萬(州)(巫)溪、田(壩)茶(山)公路過境。 [16]
通城鎮位於巫溪縣東部,距縣城18公里。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為通城社區、玉泉村、長紅村、長安村、龍池村、清泉村、通城村、中興村、涼風村、青梅村、長桂村、樓門村、雲台村。縣道城廂至白果林區的公路過境。 [17]
勝利鄉位於巫溪縣中南部,距縣城33公里。轄8個行政村,為龍獅村、塹場村、勝利村、勝合村、健農村、果元村、雙勝村、洪仙村。公路與萬(縣)(巫)溪路連接。 [18]
菱角鄉位於巫溪縣南部,距縣城21公里。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為大同社區、新民村、石安村、魚堰村、望樂村、盤龍村、菱角村、桂花村、紅嶺村、桐嶺村、涼水村、四坪村、店子村、水田村、三坪村。萬(州)(巫)溪公路過境。 [19]
大河鄉位於巫溪縣中東部,距縣城17公里。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為下鳳壩社區、分泉村、紫花村、上游村、雙村村、民主村、紅火村、鵝蛋村、紅光村、瓦坪村、廣安村。省道川陝公路過境,大寧河流經鄉境。景點有令牌石、和尚拜塔和靜卧寧河兩岸的龜、蛇二山。 [20]
天星鄉位於巫溪縣中東部,距縣城17公里。轄8個行政村,為灣潭村、雙源村、吉王村、江池村、生基村、保龍村、寒峰村、西流村。縣道城(廂)萬(古)公路過境。景點有二仙山的仙人洞。 [21]
長桂鄉位於巫溪縣中部,距縣城65公里。轄10個行政村,為菊花村、黃木村、黃花村、金桂村、坪義村、清明村、孔梁村、木杉村、福光村、萬古村。縣道城(廂)萬(古)公路過境。 [22]
蒲蓮鄉位於巫溪縣南部,距縣城48公里。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為蒲蓮社區、桐元村、蓮花村、三合村、興鹿村、中柱村、玉田村、橘龍村、柏安村、雙安村。
魚鱗鄉位於巫溪縣北部,距縣城60公里。轄1個社區、4個行政村,為魚鱗社區、五宋村、魚東村、長丈村、長崗村。公路與省道川陝公路連接。 [23]
烏龍鄉位於巫溪縣北部,距縣城69公里。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為銀洞社區、大坡村、大溪村、中坪村、林場村、水滸村、鴛鴦村、馬鬃村、高竹村。公路與省道川陝公路連接。 [24]
中崗鄉位於巫溪縣西部,距縣城122公里。轄13個行政村,為中崗村、新河村、大河村、小河村、鐵嶺村、茶山村、銀洞村、榆樹村、茶園村、龍台村、九坪村、漁沙村、金家村。縣道田(壩)茶(山)公路過境。 [25]
花台鄉位於巫溪縣東南部,距縣城27公里。轄4個行政村,為川主村、龍坡村、八龍村、花台村。公路與縣道城廂至白果林區公路連接,大寧河流經鄉境。
蘭英鄉位於巫溪縣東部,距縣城46公里。轄3個行政村,為西安村、蘭英村、高洞村。縣道城廂至白果林區公路過境。 [26]
雙陽鄉位於巫溪縣東部,距縣城61公里。轄4個行政村,為馬塘村、百果村、七龍村、雙陽村。縣道城廂至白果林區公路過境。境內有縣白果林場。 [26]
中梁鄉位於巫溪縣中北部,距縣城56公里。轄7個行政村,為銀水村、中梁村、雙河村、石鑼村、河口村、石坪村、星溪村。公路與省道川陝公路連接。 [27]
天元鄉位於巫溪縣西北部,距縣城70公里。轄9個行政村,為新華村、新田村、萬春村、鎮江村、寶坪村、天元村、吉龍村、香源村、象坪村。公路與省道川陝公路連接。 [27]
土城鄉位於巫溪縣西北部,距縣城70公里。轄12個行政村,為坪頭村、坪陽村、土城村、顏家村、石壁村、五峰村、和平村、西坪村、黃龍村、石柱村、魚塘村、平安村。公路與省道川陝公路連接。 [28]
紅池壩經濟開發區位於巫溪縣北部,距縣城45公里。轄1個社區,為紅池壩社區。
⑻ 關於巫溪的資料
1.巫溪縣是經國家批準的長江三峽經濟開發區,位於重慶市東部大巴山南麓,界鄰陝雜訊兩省,屬三峽庫區淹沒縣之一,縣境地跨東經108°44ˊ-109°58ˊ,北緯31°14ˊ-31°44ˊ,幅員面積4022平方公里,全縣轄8區1工委,57個鄉鎮,總人口50萬人。
巫溪歷史悠久,是一座亟待開發的資源寶庫。地處長江三峽、大寧河風景名勝區和奉節巫溪-巫溪-巫山「金三角」旅遊區腹心地帶,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轄區內既有瑰麗多彩的自然風光,又有神秘古樸的人文景觀:依山傍水的吊腳樓,清幽峻奇的峽谷風光,引人入勝的地下定型殿靈巫洞,撲朔迷離的白果原始森林,我國南方最大的高山摹紅池壩,天下奇觀「夏冰洞」,「白龍過江」,千古之謎「岩棺、棧道、野人」,以及有驚無險的大寧河漂流、源遠流長的巫文化等自然、人文景觀,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資源豐富,擁有葯材、雜糧、瘦肉豬、肉牛、山羊等優質農林特產品,是全國葯材、林業、生漆、山羊板皮基地縣和原四川省茶葉,新區綿羊基地縣,全縣蘊藏有距今43800萬年的古生物化石、黑鹵等稀有礦產,以及大儲量的石灰石、大理石、原煤等磁碟產資源,境內發育了大寧河等15條主要河流,尚有28萬千瓦水能資源可供開發。
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巫溪縣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縣水陸交通方便,主幹道均已硬化,大寧河東下110公里直通長江巫山港,沿奉溪東路80公里直通奉節港,沿渝巫路直通梁平機場和建設中的萬州火車站、五橋機場、沿巫恩路可至陝西安康、西安、湖北竹溪、襄樊。全縣通信便捷,實現了全市聯網、自動交換和國內外電話直拔,並開通了無線尋呼和移動通訊。縣城及集鎮供水、供電完全可以滿足生活及生產發展的需要。
2.巫溪縣地處大巴山東段南麓的渝、陝、鄂三省(市)結合部,東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竹溪縣,南臨重慶市奉節、巫山兩縣,西與重慶開縣、雲陽接壤,北連重慶城口縣和陝西省鎮坪縣,地跨東經108°44—109°58ˊ、北緯31°14ˊ—31°44。全縣幅員4030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348個行政村,總人口51.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2萬人。巫溪既是國務院公布的沿江開放縣,也是三峽庫區移民開發縣。
巫溪地形以山地為主,屬於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內山大坡陡,立體地貌明顯,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地處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植物生長。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共同作用,使巫溪擁有突出的資源比較優勢。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素有「峽郡桃源」美譽;水能資源蘊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礦產資源相對富集;生物資源優勢明顯,中葯材量大質優,農副特產品綠色無污染。黨參、葯花蜜、澱粉、老臘肉、乾果、高山返季節蔬菜、鹿茸等產品是理想的綠色食品。
3.全縣有正副縣級機構5個,黨群機構18個,人大政協機構2個,檢察審判機構2個,政府機構27個,正科級事業單位15個。
縣人民政府駐城廂鎮。現轄城廂鎮、鳳凰鎮、寧廠鎮、上磺鎮、古路鎮、文峰鎮、徐家鎮、白鹿鎮、尖山鎮、下堡鎮,菱角鄉、勝利鄉、大河鄉、 天星鄉、長桂鄉、峰靈鄉、蒲蓮鄉、塘坊鄉、朝陽洞鄉、魚鱗鄉、烏龍鄉、田壩鄉、 中崗鄉、通城鄉、蘭英鄉、花台鄉、雙陽鄉、天元鄉、中梁鄉、土城鄉。
4.(1)土地資源:
巫溪縣幅員面積4030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積568845畝,園地19110畝,林地3510000畝,草地477000畝,工礦用地20310畝,交通用地24210畝,水域用地71070畝,未利用土地1024636.7畝。在568845畝耕地中,田44355畝,土524490畝;未利用土地畝中,荒草地813808.5畝;林業用地5016447畝中,有林地2841451.5畝,灌木林606183畝,疏林地316680畝,未成林造林地212787畝,宜林荒地1026924畝,難利用地12421.5畝。
(2)礦產資源:
巫溪縣共發現礦產18種,104處,探明儲量的8種,開發利用的32處。主要礦種有:
①煤:全縣有煤產地48處,已開采利用的有20個煤礦,地質儲量達7000萬噸,其中含硫高的煤近6000萬噸。
②石灰石:總儲量1.5億噸以上,可生產高標號水泥和優質電石的儲量有6100萬噸。
③鹽鹵:總儲量為8.38億立方米,經化驗分析,礦化度高,質量好,富含40多種稀有元素。
④工藝大理石: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主要產品有墨玉,地質儲量305.23萬立方米;菊化石,地質儲量7500立方米;雲霞石,地質儲量25萬立方米;紫紅石,地質儲量25萬立方米。
⑤古生物化石:經化驗鑒定,沉積於43800萬年以前,地質儲量為311.1萬立方米。
⑥磷礦:探明儲量406.45萬噸。
⑦黃鐵礦:總儲量2830萬噸,可采1996萬噸。
(3)水利資源:
巫溪縣有大寧河等15條主要河流,均屬長江水系。年均降水總量56.6億立方米、地表徑流量34.6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86.02萬立方米,人均6900立方米。地下水總量為14.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1.34萬千瓦, 至2001年底僅開發利用1/10。全縣各類蓄引提水工程162處,引水量2853萬立方米,有效灌面6.07萬畝。其中,水庫有效庫容94萬立方米;中型引水堰一條,年引水總量1287萬立方米,小型1003條,年引水總量1102萬立方米。
5.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發展速度保持較高水平。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27644萬元,比上年凈增1.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0.4%。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706萬元,比上年增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545萬元,增長12.2.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41393萬元,增長14.7%。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42.3:25.8:31.9調整為42.1:25.5:32.4,社會勞動生產率達到4498元,增長14.0%,人均GDP為2457元,增長14.5%。
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基礎薄弱,總量太小;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結構落後;重點產業支撐作用乏力,興縣支柱產業尚未形成;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嚴重不足;城鎮就業再就業困難,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難度增大。
6.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兩基"攻堅穩步推進,2004年,有8個鄉鎮通過縣上"兩基"驗收,全縣實現"兩基"達標的鄉鎮增加到45個,人口覆蓋率達85.3%。教學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學校建築面積61347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5652平方米,完成廣廈工程8499平方米。教學教育管理得到加強,巫溪中學創重通過市專家組評估驗收,普通高中高考上線率達85.3%。
全縣有各類學校396所,其中普通中學19所,職業中學3所,小學374所。全縣在校中學生26659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931人,在校小學生54288人。全縣共有教職工人數4042,其中專任教師總數3697人,全年招收中小學生17695人,中小學畢業生人數16077人。有幼兒園13所,幼兒在園人數10456人。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政府不斷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面完成16個鄉鎮衛生院排危,啟動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建設,疾控中心如期建成並投入使用。全縣有25個鄉鎮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了部分醫葯減免。醫療水平有所提高,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幼兒死亡率持續下降,住院病人治癒率、好轉率提高,病死率下降。
2004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65個,衛生技術人員949人,病床數522張。醫療設備萬元以上總台數92台,其中50萬元以上10台,新增3台。全年總診療70.09萬人次,比上年增加4.15萬人次。其中,門急診人次70.02萬人次,入院治療13225人,出院人數13217人,住院病人治癒率38.35%、好轉率55.16%、病死率0.95%。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農村廣電網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快,全縣2萬多戶農民能夠收看到30多套電視節目,電視收視率達84.0%。完成縣體育休閑中心規劃,啟動"兩館"建設前期工作,成功舉辦了全縣首屆職工運動會和第三屆巫文化藝術節,文化市場及新聞出版市場整頓、"掃黃打非"、"網吧"整治、禁毒禁賭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