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有多少人口
㈠ 廣東省汕尾市城區有多少人口
全區總人口34.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佔49.2%。漁業人口佔12.2%,非農業人口佔38.6%。人口密度1033人/km2,市區人口密度2692km2。此外,有海外僑胞和港澳台胞11.3萬人。
㈡ 汕尾市總面積為多少
汕尾市總面積為5271平方千米,位於廣東省南部,地級市。人口約340萬。接壤地市有:惠州,河源,揭陽。
㈢ 廣東省各市人口多少
1、廣州市
截至到2018年5月底,廣州市登記在冊的外來人口967.33萬人,戶籍人口911.98萬人。
2、深圳市
截至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1252.8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5.08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34.72萬人,增長11.3%,占常住人口比重34.7%;常住非戶籍人口818.11萬人,增長1.4%,佔比重65.3%。
3、珠海市
截止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76.54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9.01萬人,增長5.4%,出生率12.25‰,死亡率2.81‰,自然增長率9.44‰。人口城鎮比89.37%。
4、汕頭市
截止2016年末,汕頭市常住人口557.92萬人,當年出生人口6.96萬人,出生率13.29‰,人口自然增長率7.63‰。
5、佛山市
截止2017年末常住人口765.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40萬人,增長2.60%;出生率12.85‰,死亡率3.10‰;自然增長率9.75‰。
6、韶關市
截止201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35.2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1.35萬人。常住人口297.92萬人,韶關市區常住接近一百萬人。
7、湛江
截止2017年末,湛江市戶籍總人口為838.94萬人,戶籍總戶數206.43萬戶,其中,城鎮人口310.16萬人;鄉村人口528.77萬人。全市常住人口730.5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07.47萬人,鄉村人口423.03萬人。
8、肇慶市
截至2016年末,肇慶常住人口408.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8.2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19萬人,出生率12.72‰;死亡人口2.33萬人,死亡率5.71‰;自然增長人口 2.86萬人,自然增長率7.01‰。
9、江門市
截至2017年底,江門市常住人口456.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00.2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65.81%;鄉村人口155.9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4.19%。年末公安戶籍人口396.37萬人,人口密度417人/平方千米。
10、茂名市
截至2017年底,茂名市戶籍人口803.8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4.89‰,死亡率4.84‰,自然增長率1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20.41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為41.90%。
11、惠州市
截止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7.70萬人,人口密度421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15.21‰,死亡率4.77‰,自然增長率10.45‰。戶籍人口369.24萬人。
12、梅州市
截止2016年末戶籍人口為551.40萬人。常住人口436.0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1.89萬人,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48.59%。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4.11‰,死亡率為5.64‰,自然增長率為8.47‰。
13、汕尾市
截止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3.66萬人,戶籍人口361.89萬人。
14、河源市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常住人口309.1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1萬人,增長3.3‰。城鎮人口比重43.94%,比上年提高0.90%。年末戶籍總人口372.9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36萬人,下降1.0‰。
15、陽江市
截至2017年底,陽江市常住人口254.29萬人,同比增長0.6%,城鎮化率為51.82%;戶籍人口297.08萬人,增長0.3%,城鎮化率為31.15%。
16、清遠市
截至2017年底,清遠市常住人口386.0萬人,增長0.4%。城鎮人口195.7萬人,佔比50.7%。全年常住出生人口7.29萬人,出生率16.01‰;死亡人口2.95萬人,死亡率6.47‰。自然增長人口4.34萬人,自然增長率9.53‰。
17、東莞市
截至2016年末,東莞戶籍人口200.9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76萬人,出生率為13.92‰;死亡人口1.05萬人,死亡率為5.2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6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6.1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36.42萬人。
18、中山市
截止2016常住人口323.00萬人,城鎮化水平88.20%。公安戶籍人口161.25萬人。
19、潮州市
截止2016年末,潮州市常住人口264.6萬人,比上年增加0.55萬人;城鎮化率6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0、揭陽市
截至2017年底,揭陽市常住人口608.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08%。
21、雲浮市
截止2016年,常住人口248.08萬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市
網路-深圳市
網路-珠海市
網路-汕頭市
網路-佛山
網路-韶關
網路-湛江
網路-肇慶
網路-江門
網路-茂名
網路-惠州
網路-梅州
網路-汕尾
網路-河源
網路-陽江
網路-清遠
網路-東莞
網路-中山
網路-潮州
網路-揭陽
網路-雲浮
㈣ 汕尾市有多少個區縣
截止至2015年末,汕尾市轄1區2縣1市。分別是:汕城區、海豐縣、陸河縣、陸豐市(代管)。1、汕尾市城區,簡稱汕城區。2、海豐縣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沿海。3、陸河縣地處廣東省汕尾市東部沿海與興梅山區結合部等。
㈤ 廣東省汕尾市城區人口是多少
據公安部門統計,2007年,汕尾市戶籍人口690,500,總數與總人口32986萬,分別同比增長21,800和663萬人次。其中,女性人口為158250000人,3.31億人,男性人口為171610000人,332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為625.8人/平方公里。市區人口80,600,
㈥ 汕尾市有多少人
人口的請看下面鏈接
http://www.swrkjsj.gov.cn/article.asp?pclass=
人口概況&sclass=
人口數據
&id=518
介紹請看下面
http://www.rrly.com/attraction/guangdong/shanwei/
不過我覺得樓主如果真想了解SW的話不如過來SW,我如果有時間可以當你向導。
㈦ 汕尾海豐的人口有多少
2002年的統計是75萬人左右。
常住人口有80萬人,本地人和外地人各佔一半。
㈧ 汕尾市城區常住人口有多少
汕尾市城區總有8.5萬戶;人口有38.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為38.8萬人。女性18.78萬;男性20.02萬。
㈨ 廣東省汕尾市海豐人口多少
海豐縣地處廣東省東南部,西距廣州290km、距深圳197km,東距汕頭180km,水路至香港81海里,水陸交通便捷,是粵東地區陸上交通要津。海豐取義於「南海物豐」。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縣。清雍下九年(1731年)劃出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陸豐縣。1988年3月成立汕尾市,海豐劃出沿海7鎮為市城區。1988年全縣轄19個鄉鎮和3個農林場,總人口69.23萬人,其中,男36.31萬人,女32.92萬人。非農業人口17.25萬人。漢族占總人口99.82%。海豐又是著名的僑鄉。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47萬人。(最新數據:全縣總面積1750平方公里。現轄16個鄉鎮和3個農林場,人口74.6萬人,外來暫住人口20多萬人,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60多萬人。)
㈩ 汕尾人的人口分布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人口分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汕尾地區也是如此,但歷來汕尾地區境內的人口主要有;福佬人、白話人、客家人、疍民,以及極少數的畲人、瑤人等。有人把白話人和疍民(後船)混為一談,這是不正確的,兩者之間無論在族系親群、語言、傳統文化、基本信仰、婚嫁、節日習俗都是不同的。
福佬人:汕尾市海陸豐地區境內,以福佬人為主體,海豐縣、陸豐市、汕城區多數是福佬人,有著古中原河洛人與福建閩南人的傳統文化、語言、習俗。
廣府人:(使用粵語族群)海陸豐地區的白話人只有聚居在城區紅衛管區和城區馬宮街道深漁管區的部分人。在粵、港、澳三地,特別是在香港,都稱白話人為本地人,來自珠江三角洲一帶,是粵海民系後裔,屬廣府民系。海陸豐的白話人與惠州地區的惠東港口鎮的白話人、大亞灣澳頭港的白話人、香港、澳門原白話漁民(香港與澳門本來就是漁村)深圳、珠海的白話漁民,與珠三角的原漁民,本是一脈,海陸豐市區以東,就沒有白話人聚居了。而且,汕尾地區包括原海陸豐兩縣,歷史上除了1953年至1956年,1958年至1983年劃歸汕頭地區管轄之外,晉代隸屬南海郡,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建製成為汕尾海豐縣,宋、元、明、隸屬惠州府,直至到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再從海豐縣東部劃分出陸豐縣,與海豐同是隸屬惠州府管轄。直至1988年初經國務院批准,才地級汕尾市,由此可見一斑。
客家人:主要聚居在陸河縣全境,包括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護、南萬、東坑等地,其中包括 赤石、 黃羌、公平、 平東、 陂洋、銅羅湖、大安、西南、八萬等鎮也居住有客家人。
疍民:據新華字典解釋;
疍民〖Tanpeople〗與黎族有遠親關系的水上居民,他們的船隻在我國廣州和福州形成密集的水上聚居區
過去在中國廣東、廣西、福建一帶的水上居民,多以船為家,從事漁業、運輸業。
清朝雍正皇帝在1729年發出的一個關於「疍」的上諭也有以下的描述:「粵東地方。四民之外,另有一種,名曰疍戶,即瑤蠻之類。以船為家,以捕魚為業,通省河路,俱有疍船。生齒繁多,不可數計」。
疍民有獨特的服裝特色、傳統信仰、有自己的漁歌文化和自已的族群體系。汕尾地區的疍民分別居住在沿海線陸豐境內的碣石烏坎、金廂、汕尾市區佔大部分,主要集中在新港街道,還有深汕區的鮜門、小漠等地。
畲人、瑤人:等數量不多。畲族人主要分布汕尾市深汕區鵝埠鎮紅羅畲族村,及其他山區
語言文化
汕尾人,除陸河之外,通用海陸豐方言,屬閩方言閩南方言。其中海豐和城區口幾乎一致,但與陸豐口音有稍微區別,普通話相比,海陸豐方言有著非常顯著的特點:
一、汕尾方言在聲、韻、調上,要比普通話復雜。福佬話有17個聲母,74個韻母,8個聲調。
二、汕尾方言中保存了大量的古漢語語匯和一些句法,從下面的比較中,我們就能看出來。 古漢語 福佬話 客家話 普通話 睇 睇 看 看 驚 驚 驚 怕 唔(wu) 唔 唔 不 面 面 面 臉 細 細 細 小 伊(yi) 伊 伊 她 姑丈 姑丈 姑丈 姑父 目汁 目汁 目汁 眼淚 一個地方的語言,積淀著豐富的地方文化意蘊,因此,我們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要注意對方言中主文化精華的提煉與傳承,並充分地利用它進行古漢語的研究。
陸河大部分地區,陸河以外部分地區使用客家話,屬客家方言粵台片新惠小片。市區紅衛管區以及城區馬宮鎮,有一大部分深海漁民操粵語。其實,由於海陸豐毗鄰珠江三角洲,又毗鄰香港,加之香港電視節目的影響和省內人口流動,當地居民,特別是年輕一輩,大多具備粵語交際能力。文化方面既受港澳大都市文化影響又保持著海陸豐傳統習俗。
戲劇: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
民間文化:滾地金龍、陸豐皮影戲;
* 5項目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歌舞:海陸豐漁歌、海豐麒麟舞、錢鼓舞、陸豐皮影戲、河田高景
* 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爐 海陸豐9項目全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