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通州現在人口多少

通州現在人口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1-30 00:28:25

1. 通州區有多少人

在我初中的時候 學校發過一本書就是通州地理,98年到99年的當時上面寫的是通州人口是60萬人 .而官方2004年統計的是:
2004年,通州區共有常住人口275027戶,620173人(男307233人、女31294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0842戶,254181人(男133590人,女120591人);農業人口144185戶,365992人(男173643人,女192349人)。全年出生3484人,死亡4305人。

2. 通州區的人口是多少

大約有幾百萬人口.

3. 通州鎮有多少人口

人 口
3.11萬
通州歷史悠久,唐朝名為勛州,元朝為重州蠻夷長官司,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置通州里,明末王姓外委把總駐地,清朝順治末年授土裡目世襲,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法國天主教傳入,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瑞士耶穌教傳入,現「兩教」教堂俱在。

4. 通州區的人口

據《南通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南通市通州區人口數達1138738人,佔南通大市的15.64%。
2014年末,通州區戶籍人口1266584人,其中,城區(金沙鎮和高新區)戶籍人口271680人。全年出生10809人,出生率為8.55‰,出生嬰兒性別比(以女性為1)為1.01:1;死亡人口11233人,死亡率為8.88‰;自然增長率為-0.34‰。 南通市通州區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區人民政府駐地金沙鎮,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鄉鎮陸續被省政府批准為對外開放重點工業衛星鎮,全區逐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通州區地處當今中國市場經濟最為活躍的長江三角洲,連續9次進入全國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百強縣(市)行列(未設區前),5次蟬聯全國縣城經濟基本競爭力50強(未設區前)。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在南通市爭先創優競賽中名列第一,10個鎮進入中國小城鎮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2年,通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0.12億元。 2013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9.46億元。
201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0.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較2013年增長10.8%。按常住人口、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7.54萬元和6.80萬元,按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折算分別為1.23萬美元和1.11萬美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7.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46.9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56.6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13年的7.0:53.2:39.8調整為6.6:52.0:41.4。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11.9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3.8%。 南通解放後,中共(原)南通縣委、縣政府組織防汛救災,興修水利,全面整修江堤、海堤;開展剿匪肅特、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運動,建立國營和縣屬集體經濟,打擊投機倒把,平抑市場物價;並先後在老解放區、新恢復區和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使46萬無田少地和缺房的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和其他財產,徹底改變封建土地關系,消滅剝削制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1952年,糧食畝產為193.9公斤,棉花單產為17.5公斤,分別比1949年增長45.57%和94.44%。1953年起,縣內主要經濟活動納入國家計劃,糧、油、棉實行統銷統購。為避免小農經濟自發發展而導致兩極分化,中共(原)南通縣委、縣政府認真執行農業合作化方針,從互助組到初級社、高級社,引導農民逐漸走上合作化道路。至1956年3月,(原)南通縣91.8%的農戶加入了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這期間,(原)南通縣內相繼建立了國營抽水機站、拖拉機站和店裡灌溉站,農業機械化事業開始興起。同時,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個體手工業和運輸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至1956年,南通縣各鄉鎮普遍建立信用合作社,還建立55個農貿市場經營第三類商品,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57年,南通縣農業總產值為66051萬元,比1952年增長46.03%。林牧副漁等多種經營產值22983萬元,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為34.80%。
1961年起,多種經營生產開始恢復,農業經濟情況逐步好轉,農田水利建設掀起高潮,並對耕作制度進行多項改革。至60年代中期,形成以多種作物、多種熟制和多種輪作方式並存的種植結構,糧棉生產水平在蘇北各縣中名列前茅,南通縣成為全國著名的棉花、黃麻、薄荷油重點產區。
1979年春開始改革農村經濟體制,陸續出現「幾定一獎」、「聯產到組、以產計酬」、「統一經營、聯產到勞」和「包干到戶、到勞」(又稱「大包干」,後統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生產、分配形式。至1983年10月,全縣有98.35%的生產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形成集體與分戶雙層經營的新的經濟體制,基本上糾正了分配上的平均主義。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上議事日程。按上級部署,1983年3月起,撤銷公社建置,成立鄉鎮人民政府和經濟聯合委員會;生產大隊改為村經濟合作社,與村民委員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1987年秋播起,農業試行適度規模經營,興東黃金村和石港志田村等地,集中部分耕地建成小農場,由少數有經驗的農民承包經營。1988年開始逐步推行「兩田制」(即將承包地分為口糧田和商品田,前者按人劃分,後者按勞承包)。90年代進行農業服務體系建設,98.8%的村建立了農業服務站,初步形成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服務,農技、農機、農資等生產要素專業服務,貿工農一條龍配套服務的立體格局,並全面推行水面承包責任制。
2012年全年糧食總產量52.59萬噸,增長2.1%。其中,夏糧總產15.96萬噸,增長1.3%;秋糧總產36.63萬噸,增長2.5%。全年油料和棉花總產分別為10.23和0.85萬噸,分別增長10.8%和13.3%。生豬、羊、家禽飼養量分別為84.91萬頭、55.12萬只和1929.21萬羽。全年肉類總產量7.17萬噸,增長2.6%;禽蛋產量2.83萬噸,增長2.5%。全年水產品產量63446噸,增長9.3%。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8756噸,增長1.8%,淡水產品產量44690噸,增長12.7%。 南通市、縣分治後,(原)南通縣內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49年只有油米加工、釀酒、軋花、磚瓦窯、鐵鋪等設備簡陋、生產能力低下的小型工場或作坊122家,多數為家庭經營,少部分合股經營並有僱工,年產值3423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9.7%。至1956年,南通縣已建有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43家,縣屬集體工業企業112家,74家私營工業企業全部公私合營,並有96.7%的私營商業戶改造成為合作商業,手工業、運輸業全部實現合作化,從而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1957年,南通縣工業總產值為10108萬元,比1952年增長38.66%。
1958年,南通縣貫徹執行「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思路,開展「大躍進」運動,實行人民公社化。當年基本建設投資比上年增長3.76倍,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1倍多,建辦社隊工業企業1100多家。1959年工業總產值躍至19804萬元,兩年翻了近一番。由於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又遭受嚴重自然災害,造成工農業生產大幅度滑坡,商品匱乏,連續3年發生經濟困難,財政收入下降,人口出現負增長。同期,還開展了以開挖引江骨幹工程為重點的水利建設。1958-1960年春,開挖和疏浚九圩港、通呂運河、通啟河、通揚運河等4條大型骨幹河道和82條中小河道,平均每年完成土方3898萬立方米,創歷史最高紀錄。1959年9月,南通電網的電力輸入縣境腹地,電力網建設迅速展開,工業用電不斷增多。1963年以後,社隊工業又有所發展。196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回升到18356萬元,農業總產值78149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11106萬元,財政收入2466萬元,分別比1957年增長81.60%、18.32%、88.94%、91.61%。
1966-1975年的10年中,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僅增長2.42%。「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大部分企業逐步恢復各項規章制度,社隊工業發展加快,多種經營開始恢復。到1978年,工業企業發展到2152個,職工人數147782人,工業總產值60350萬元,分別比1976年增長61.20%、30.33%、34.93%。多種經營產值雖然上升到17497萬元,但仍比1957年少23.87%,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0.11%。
1980年起,南通縣內工業企業由單純生產型逐步轉變為生產經營型。1983年鄉鎮工業實行廠長承包經營責任制,由企業自主經營。1984年起,全縣工業企業全面落實經濟責任制。鄉鎮企業推行無錫縣堰橋鄉的經驗,改幹部任免制為選聘制,改工人固定錄用制為合同制,改固定工資制為浮動工資制。1987年,全縣工業企業普遍實行廠長負責制和承包經營責任制,按照「包死基數、確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補」的原則,由企業法人代表與工業主管部門簽訂合同。1989年,各工業企業先後實行銷售承包責任制,把產品銷售、生產合同落實、資金回籠「三位一體」包到供銷人員。進入90年代,企業人事、用工、分配等三項制度改革有了新突破。縣屬企業多數推行管理、技術人員聘任制,實行優化勞動組合,部分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化管理。全縣企業推行計效工資、計件工資等10多種分配形式。1992年全面推行「生產要素承包,資產滾動增值」。
2012年,通州區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442.06億元,建築業增加值63.82億元。其中: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84.85億元;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產值710.67億元,比規模工業平均水平快0.7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完成產值680.94億元,比規模工業平均水平快3個百分點。年末全區共獲揚子杯、上海白玉蘭杯等省級以上優質工程56項。
2014年,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67.4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854.1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11.95億元;新興產業產值614.00億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18.49億元;利稅總額214.73億元。 1、江蘇綜藝數碼招商城——全國科技含量最高的招商城
2、江蘇中聯集團——全國最大的電極箔生產廠家
3、通州區正大農葯廠——全國最大的農葯復配和分裝廠
4、通州區二甲印染廠——全國藍印花布最早出口日本的工廠
5、江蘇綜藝股份公司——全國鄉鎮企業中最早上市公司
6、南通港德油業有限公司——全國最大的食用油加工生產廠家
7、全國建築業中獲魯班獎最多的縣級市是南通市通州區
8、南通江海電容器廠——全國最大的鋁質電容器生產基地
9、川港志浩市場——全國最大的家紡面料市場
10、江蘇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江蘇省啤酒銷量最大的啤酒廠
11、江蘇省東源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 現通州區有多少常住人口

2004年,通州區共有常住人口275027戶,620173人(男307233人、女31294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0842戶,254181人(男133590人,女120591人);農業人口144185戶,365992人(男173643人,女192349人)。全年出生3484人,死亡4305人。

6. 通州區多少人口

通州區位於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臨朝陽區、大興區,北與順義區接壤,東隔潮白河與河北省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相連,南和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區域面積9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萬人。

7. 通州氵郭縣鎮現在常住人口有多少

總戶數26242戶,常住人口 68513人,其中農業人口46699人,非農業人口12789人。

8. 南通通州區有多少人口

2014年末,通州區戶籍人口1266584人,其中,城區(金沙鎮和高新區)戶籍人口271680人。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68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39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0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6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2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2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2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