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多少人口
『壹』 三國時期有多少人口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關於人口的記載是十分稀少的。《三國志》記載的蜀漢有28萬戶,人口94萬;東吳有53萬戶,總人口230萬。《通典》記載魏國有66萬戶,人口443萬。那麼加起來,整個三國時期的人口也不過767萬,只有東漢巔峰值的12%。這個數據曾經被胡煥庸、梁啟超、郭沫若、劉錚等人採用。
『貳』 三國時期我國有多少人口
公元156年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全國人口為140萬,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公元263年,蜀國有1082000人 ;魏國有4432881人;公元280年,吳國有2562000人 ,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7672881人。
「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說漢末三國大動盪活下來的人只是原來人口的百分之一,到公元265年,三國人口總計才767萬。
現代學者考慮到被世家門閥蔭庇的佃客、部曲還有屯戶、兵戶、吏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居於漢地的少數民族等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故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
(2)三國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叄』 三國時期的各國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63年,蜀國有1082000人;魏國有4432881人;公元280年,吳國有2562000人,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7672881人。
現代學者考慮到被世家門閥蔭庇的佃客、部曲還有屯戶、兵戶、吏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居於漢地的少數民族等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故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
三國疆域
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
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並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蜀漢
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東吳
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並入交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國
『肆』 三國時有多少人口
戶一百四十六萬六千四百二十三 公元156年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全國人口為140萬,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損失了98.3%。「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說漢末三國大動盪活下來的人只是原來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國人口總計才767萬。
東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全國56,486,856人
蜀漢劉禪炎興元年(236年):蜀漢940,000人
曹魏曹奐景元元年(236年):曹魏4,432,881人
東吳孫皓天紀四年(280年):東吳2,300,000人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國16,163,863人
『伍』 三國時期中國有多少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63年,蜀國有1082000人;魏國有4432881人;公元280年,吳國有2562000人,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7672881人 。
現代學者考慮到被世家門閥蔭庇的佃客、部曲還有屯戶、兵戶、吏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居於漢地的少數民族等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故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
而東漢末年自曹操統一北方後,魏蜀吳三方勢力的戰爭限於局部,如魏蜀交界的祁山、秦嶺一帶及魏吳相交的江淮之間,不再有波及全國並持續多年的戰爭。
魏蜀吳又紛紛在其統治境內推行屯田、興修水利、招徠流民等措施以此恢復社會經濟,人口逐漸開始恢復,至三國初年約有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漢人口峰值的40%。
(5)三國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三國時期的經濟:
東漢末期,因為天災戰亂,社會受到破壞,使得經濟衰退,大量農地荒廢。部份豪強世族紛紛率領族人,建立塢堡以自衛。在其周圍從事生產活動後,漸漸成為自給自足的庄園制度。塢堡和庄園制度都影響後來魏晉南北朝的經濟模式。
由於東漢朝廷的崩潰,無人重鑄磨損不堪的銅錢,加上大量私錢出現。到三國鼎立後,新發行的銅錢未能廣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實物為主要貨幣。
東漢末年,時人仲長統說:「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絕無民者,不可勝數。」廣闊的中原地區變成一片荊棘叢生的荒野。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為了恢復和發展北方的經濟,解決軍糧不足與群眾生活需要的問題,就吸取兩漢在邊疆屯田的成功經驗,推行了屯田制度,保護了社會生產力。
據《晉書·食貨志》載:「郡國例置田官,數年之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而到曹魏後期「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每東南有事,大軍出征,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昔日荒涼殘破的局面已為繁榮富庶的景象所取代。
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興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如青龍元年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庫,一舉改造了三千多頃鹽鹼地,所獲使國庫大為充實。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糧食產量倍增。
曹魏建置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發展手工業生產。鄴、洛陽等貿易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和海外有貿易往來。此外造船業、陶瓷業、絲織業、制鹽業等等也都十分發達。
『陸』 三國時期的中國總人口有多少
三國時期的中國總人口有7672881人。
根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公元263年,蜀國有1082000人,魏國有4432881人,公元280年,吳國有2562000人,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7672881人。
現代學者考慮到被世家門閥蔭庇的佃客、部曲還有屯戶、兵戶、吏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居於漢地的少數民族等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故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
而東漢末年自曹操統一北方後,魏蜀吳三方勢力的戰爭限於局部,如魏蜀交界的祁山、秦嶺一帶及魏吳相交的江淮之間,不再有波及全國並持續多年的戰爭。
魏蜀吳又紛紛在其統治境內推行屯田、興修水利、招徠流民等措施以此恢復社會經濟,人口逐漸開始恢復,至三國初年約有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漢人口峰值的40%。
三國時期的經濟:
東漢末期,因為天災戰亂,社會受到破壞,使得經濟衰退,大量農地荒廢。部份豪強世族紛紛率領族人,建立塢堡以自衛。在其周圍從事生產活動後,漸漸成為自給自足的庄園制度。
塢堡和庄園制度都影響後來魏晉南北朝的經濟模式。由於東漢朝廷的崩潰,無人重鑄磨損不堪的銅錢,加上大量私錢出現。到三國鼎立後,新發行的銅錢未能廣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實物為主要貨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國時期(人口)
『柒』 三國時期中國的總人口是多少
這種數字是很難准確的,因為當時也沒有人口普查的活動啊。不過粗率估計也有一千多萬吧。
『捌』 三國時期,全國共有多少人口
據統計,蜀國滅亡時,人口百萬,吳國滅亡時,
人口二百三十萬,魏國人口六百萬,共約一千萬人,
但這是三國滅亡時人口,三國是在公元二二一年,
到公元二八零年,經歷六十年的戰亂,人口必然銳減,
加上士兵和百姓為逃兵役,勞役,三國人口約1500一2500萬
『玖』 三國時期人口是多少
三國時期戶口流動表
年代
戶數
口數
備注
東漢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
10,679,600戶
56,476,856人
蜀漢漢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
200,000戶
900,000人
蜀漢漢後主炎興元年(263年)
280,000戶
1,082,000人
於蜀亡之際,人口數含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孫吳吳大帝赤烏元年(238年)
600,000戶
3,000,000人
其中兵八十萬。
孫吳吳末帝天紀四年(280年)
530,000戶
2,535,000人
於吳亡之際,人口數含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後宮五千餘人。
曹魏曹元帝景元元年(260年)
663,423戶
4,432,881人
西晉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2,495,804戶
16,163,863人
西晉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
3,770,000戶
18,850,000人
於晉統一中國後,此為晉朝戶口最多時期。
註:本表東漢及西晉的人口數據源自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第三章〈大動亂時代的人口流動與民族融合〉,第124頁。三國人口數據源自《通典卷第七.食貨七.歷代盛衰戶口》。數據僅比較差異,實際上的戶口數會比較高。這是因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戶口數據受到部曲、軍戶或是戰亂等因素使得有隱瞞或不列入統計。
『拾』 三國時期蜀國大概有多少人口
那時已經是三國末期了,人口沒有那麼多。由於連年混戰,到三國末期,魏國有人口443萬,蜀國僅有94萬,全國共76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