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最低溫度是多少度
⑴ 人體最適宜溫度是多少度
科學研究顯示,當環境溫度在18℃到25℃,相對濕度在40%到70%時,人體感覺最舒適;溫度在26℃到30℃,濕度小於60%時,人體感覺熱而不悶;溫度高於30℃,濕度大於70%時,人體感覺悶熱。
「在低於18℃的房間里,人體會感覺冷;而在高於26℃的房間里,人體會感覺熱。這也是北方集中供暖規定室內最低溫度不低於18℃的原因,還是夏季空調房間設置溫度建議不低於26℃(省電和人體舒適兼顧的選擇)的理由。」王式功解釋。
王式功介紹,人體最佳的舒適度與海拔高低、緯度高低都有一定關系。「我們通常認為22℃到23℃是中低緯度平原地區人體的最佳舒適溫度,但是對於長期生活在高緯度的哈爾濱人來說,他們會覺得此環境溫度下感覺還略偏熱一點;同樣,對於長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拉薩居民而言,他們也會覺得有點偏熱。」
在北方的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長時間過高,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引起體溫升高、血管舒張、脈搏加快、心率加速,人就會神疲力乏、頭昏腦漲、思維遲鈍、記憶力差。同時,若室內外溫差過於懸殊,所居人群也容易患傷風感冒。
「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皮下血管收縮,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疾病。每年春季停暖氣之後,中老年人患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疾病明顯增多就是最好的例證。」王式功說。
⑵ 人體可以承受的最高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為多少
最低體溫極限:大約14.2℃
正常人的腋窩溫度下限通常為36.5℃,也有人是低於36℃的,但是極為少見.
人體最低體溫極限大約是14.2℃,這是經過檢測認定的結果.
最高體溫極限:大約46.5℃
正常人腋窩溫度的上限通常為37.4℃.如果發熱,最高不過達到42℃.但人
體最高體溫極限大約是46.5℃.
環境溫度極限:大約116℃
環境溫度極限是指人體置身其間尚能呼吸的溫度.有關實驗發現,由於無法
通過排汗蒸發散熱,人在水中的耐高溫能力明顯低於乾燥空氣中耐熱的能力.
科學家曾對人體在乾燥的空氣環境中所能忍受的最高溫度做過實驗:人體在7
1℃環境 中,能堅持整整1個小時;在82℃時,能堅持49分鍾;在93℃時,能堅持33分鍾;
在104℃時,則僅僅能堅持26分鍾.但是,據有關文獻記載,人體能忍受的極限溫
度似乎還要高一些.
⑶ 人體最低承受的溫度是多少
我覺得吧一個人最低能承受的溫度是零下60度,不能再低了,這個應該是極限了。
⑷ 人體正常體溫最低溫度是多少
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一天之中,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37。另外,女子體溫一般較男子高0,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6℃人體各個部位,但並不是恆定不變的、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5℃.2℃。正常人口腔溫度(又稱口溫)為36.3℃~0。女子體溫在經期亦有些許變化。人體正常體溫有一個較穩定的范圍.3℃~0,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溫差應小於1℃.3℃左右
⑸ 人體最低適宜溫度
人體最低體溫,極限大約14.2度。正常的人的腋窩溫度下限通常為36.5度,也有是低於36度的,但是極為少見。人體最低,體溫,極限大約是14.2度,檢測認定的結果。最高體溫極限大約46.5度。正常人腋窩溫度的上限通常為37.4度,如果發熱最高不過達到42度,但人體最高體溫極限大約是46.5度。
⑹ 人體能承受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是多少
這個問題提的很有意思,但是取決於人的體質,和暴露在什麼樣的介質當中.
如果暴露在空氣中,人可以短時間停留在零下幾十度到零下一百多度的空氣里(如果有風,則這個溫度閾要顯著提高,比如,在-50度情況下,刮10米/秒的風,則帶走熱量的速度可能相當於靜止的-100度的空氣)
南極的科考隊員實際上可以短時間有身體部位暴露在空氣當中的.但是,過冷的空氣,雖然人不會掛掉,但鼻腔氣管和肺可能會被凍傷.
水就完全不同,不是水的導熱性好,而是它的密度比空氣大的多.全身浸沒在0度的水裡,未受訓練的人可以在瞬間失去知覺;或在5分鍾以內結束掉.但是受過訓練的人,可以在0度的水裡呆上幾十分鍾.(冬泳活動等)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在0度的水裡呆上幾個小時.如果水溫提高10度,則人們可以在水裡呆上1個小時或更久,但不會容忍超過半天時間.20度的水則可以超過一天時間(有營救記錄).
其他的介質比如實驗中的乾冰(-77度)或液態氮(-196度)則危險得多,但一般不會有人全身浸入的條件.這些東西接觸皮膚會造成瞬間嚴重的凍傷,因為瞬間的蒸發會使皮膚和皮下組織一下就凍結掉.
⑺ 人類現在可以忍受的最低氣溫是多少度
如果暴露在空氣中,人們可以在零下幾十度到零下100度的空氣中停留很短一段時間(如果有風,溫度閾值應該大大提高,例如在零下50度的情況下,吹10米/秒,排熱速度可相當於-100度的靜態空氣) 南極探險隊員的身體部位實際上可以在短時間內暴露在空氣中。然而,過冷的空氣,雖然人們不會掛斷,但可能會導致鼻腔、氣管和肺部凍傷。 水是完全不同的,不是因為它有良好的導熱性,而是因為它的密度遠遠高於空氣。浸泡在0度的水中,未經訓練的人會在瞬間失去意識。或者在5分鍾內。但是受過訓練的人可以在0度的水中呆上幾十分鍾。(冬泳等)但是,無論如何,它們不能在0度水中停留幾個小時。
39℃是一個危險的數字。此時,人體的汗腺已瀕臨衰竭。雖然汗腺忙於工作,但它們可能什麼也做不到,容易患心臟病。 當溫度達到40℃時,此時的人腦會顧此失彼。這樣的高溫已經到了生命的中心,造成頭暈、不穩等現象。在這個時候,一定是 立即轉移到涼爽的地方或使用更好的冷卻措施進行冷卻。 41℃的氣溫已經達到了嚴重威脅生命的高溫。此時,所有能參與降溫的器官,如出汗、呼吸、血液循環等,都已在通電後處於力竭狀態。特別的 特別是對於身體虛弱的老年人,更應引起重視。
⑻ 人體最低承受的溫度是多少,
所謂低溫,就是體溫低於了正常范圍下限。人若裸體在氣溫27℃以下或者穿上薄衣服休息在氣溫19℃以下的環境中,就會出現熱量「入不敷出」的負平衡。氣溫在10℃且風較大時,手的皮膚溫度慢慢降低。當手的皮膚溫度下降到15.5℃以下時,手的操作靈活性明顯降低。特別嚴寒的季節,在較短時間內就能將人凍僵或凍傷,-5℃以下的低溫可把手指凍痛,-14℃以下的低溫,會將暴露在外的手指、耳朵凍傷。
如果人的營養狀況不良,一旦長時間處於嚴寒的環境中,會使體溫下降。當體溫降至33℃以下時,會使體溫調節中樞機能失調;當體溫降到30℃以下時,內臟器官功能明顯下降,失去意識;體溫降到22℃以下時,維持生命中樞出現困難;體溫降至14℃~16℃,就會使人凍死。
⑼ 人體能承受的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分別是多少
人體能承受的溫度,這取決於人暴露在什麼樣的介質當中。
分兩種,一種是人自身的體溫,一種是人在環境中承受的溫度。
先說一下人自身的體溫。
科學家曾對人體在乾燥的空氣環境中所能忍受的最高溫度做過實驗:人體在71℃環境中,能堅持整整1個小時;在82℃時,能堅持49分鍾;在93℃時,能堅持33分鍾;在104℃時,則僅僅能堅持26分鍾;在116℃時,僅能喘上幾分鍾就掛了。
如果是在潮濕的空氣中,由於無法通過排汗蒸發散熱,人的耐高溫能力明顯低於在乾燥空氣中的能力,大約60℃。
人的耐寒性和耐高溫性還是有點超乎你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