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種方言
『壹』 中國有多少方言
我們中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據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講,我國的56個民族共有80多種彼此不能通話的語言和地區方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如漢語、藏語、景頗語、彝語、苗語、壯語等)、阿爾泰語系(如蒙古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南島語系(如高山語)、南亞語系(如佤語等)、印歐語系(如俄羅斯語、塔吉克語等)。其中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除了漢族,還有滿族、回族,大部分畲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也都使用漢語。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
不同的民族語言之間固然是互相聽不懂了,但是說同一種語言的也不一定都能自由交談,因為大多數語言都有方言的差別,漢語的方言分歧就十分嚴重。漢語方言的種類實在太多了, 各地方言之間的差異也實在太大了。
什麼是方言呢?
方言就是人們常說的「地方話」,是在某個或大或小的地區通行的交際工具。方言是民族語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分化出來的地域性變體。所謂地域性變體,自然是相對於民族共同語而言。漢語方言自然是相對於普通話來說的。普通話通行於全國,是國家通用語言;方言通行於某幾個省、或某個省、或者更小的一個地區,是局部地方的通用語言。普通話為全體漢族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服務,而方言只能為局部地方的人民服務。從組成語言的要素(語音、詞彙、語法)來看,方言之間、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是兄弟姊妹的關系,都是同一古老語言歷史發展和分化的結果。
那麼,漢語到底有多少種方言呢?
從大處說,現代漢語可分為7大方言:
首先是北方方言(廣義的官話),流通在我國中原、東北、西北和西南的廣大地區。
北方方言還可以再分為4大次方言:
1.華北東北次方言(狹義的北方話):覆蓋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東部、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等省、自治區、直轄市;
2.西北次方言(西北官話):覆蓋山西、內蒙古西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自治區;
3.西南次方言(西南官話):覆蓋重慶、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廣西西北部等省、自治區、直轄市;
4.江淮次方言(下江官話):覆蓋安徽省內長江兩岸、江蘇省的江北大部、九江、南京至鎮江的兩岸沿江地區。
第二是吳方言,即江浙話,分布在江蘇省的江南地區和浙江省大部。江浙話以上海話為主要代表。
第三是贛方言,即江西話,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東部以及湖北省的東南部。江西話以南昌話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話,分布在湖南省大部。湖南話以長沙話為主要代表(舊時以雙峰話為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話、客話。客家話分布比較分散,比較集中的地方是廣東省東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與湖北、廣東、福建接壤的地區,以及四川、廣西和台灣等地。東南亞各國的華人中有很多說客家話的。客家話以梅州話為主要代表。
第六是粵方言,又叫粵語、廣東話、廣府話、白話,分布在廣東省大部、廣西自治區的東南部,以及港澳地區和北美華人社區。粵方言以廣州話為主要代表。
第七是閩方言,即閩語,分布很廣,包括福建省大部、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地區和西部的雷州半島、海南省、台灣省大部、浙江省南部,閩方言在東南亞華人社區流行很廣。閩方言內部分歧很大,大概來說,閩南片以廈門話為代表,閩東片以福州話為代表,閩北片以建甌話為代表,閩中片以永安話為代表,莆田仙游片以莆田話為代表。
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話分布最廣,其分布地域大約佔全國面積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漢語人口的70%左右,其餘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總和大約只佔漢語人口的30%。
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北方方言內部差異較小,主要差異是語音,語音的主要差異是每個聲調的調值不同。調值是各地方言相貌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區分北方方言各地差異的主要標志之一。我在下面這個表裡列出北方話區9個城市方言的調值,它們都有「陰陽上去」四聲、也都沒有「入聲」,你可以比較一下它們的不同。如果你用各地不同的調值分別說「山明水秀、千奇百怪、非常好看、觀察仔細」等詞語,你就能感受到各地方言的特殊味道。
同南方方言比起來,北方方言內部的一致性很強,所以北方的黑龍江人同大西南的雲貴人交談,可以互相聽懂對方的大概意思,保證最基本的交際需要。北方農村自古流行一句諺語:「從南京到北京,人生話不生。」就是說北京話是華北東北次方言,南京話屬於江淮次方言,都屬於一個大方言區,互相可以聽得懂。
這七大方言乃是現代漢語方言的粗略劃分,實際上的方言情況還要復雜得多。不但北方人聽不懂廣東人、福建人說話,就連廣東省內部的廣州人、梅州人和汕頭人之間,福建省內部的福州人、莆田人、廈門人也互相聽不懂對方的話。方言最復雜的福建省大田縣就有5種互相難以通話的小方言。類似情況在南方方言區的各個省份都是很常見的現象。前幾年,我在長沙一所高校聽到一個小故事。一個從婁底來的新生在聯歡會上朗誦自己的詩作:mǎguà,mǎguà,fóng mǎguà。聽的人都莫名其妙,難道是「馬褂、馬褂、紅馬褂」嗎?而magua 這個音在湖南有的地方是「青蛙」的意思,但「青蛙、青蛙、紅青蛙」也令人費解。後來見到那位同學的詩稿才明白,原來他寫些的是「玫瑰、玫瑰、紅玫瑰」!有一年我去梅州,一位法院院長對我說:「我們一定要說好普通話,只有說好普通話,才能騙民。」我聽了實在是奇怪,法院院長,說普通話騙民?經追問,才知道是「便民」!客家話把不送氣的「便」說成送氣的「騙」。
「方言島」也是令人詫異的語言現象。所謂方言島就是在一個較大的方言區內有個較小的說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方言的地面,這個地面可以是縣,也可以是鎮、鄉、村。例如廣東省中山市是粵方言區,但中山市區附近有個小鎮,鎮里的人都說與周圍粵方言完全不同的客家話。方言島是古代或者近代駐軍和移民現象造成的。在廣東、福建、海南乃至北方很多地方也常見方言島現象。天津話同周圍的河北話有較明顯的差異,據說,明初時以安徽籍人為主的朝廷軍隊大批駐扎在天津並在此繁衍生息,故此也可以說天津是一個在河北方言區內的一個較大的安徽方言島,也可以說天津話是安徽話(宿州一帶的話)與河北話的合成作品。山東省青州市有個滿族村,那裡的滿族居民是清朝雍正八年起奉朝廷旨令駐守青州的滿族旗兵的後代,直到今天那裡的年輕人和老年人一樣仍然保留著從北邊帶來的口音,說著同周圍青州人絕對不同的話。20世紀初修建津浦鐵路,從天津遷到浦口許多鐵路工人,於是直到六七十年代浦口還有個說天津話的鐵路職工聚居區。新中國在五六十年代曾大規模地在祖國的西部地區搞工業建設,從東部沿海地區遷移過去很多工人和技術人員,因此在今天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如西安、洛陽、包頭、銀川、石河子等城市裡很容易找到說北京話、天津話、上海話、東北話的小方言島。近20年來,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民有序或無序地向城市流動,同鄉聚居,形成了更新的方言島,如北京南郊的「浙江村」、海淀的「新疆村」都是。
方言之間的分歧主要體現在語音差異,但是詞彙之間的差異也十分可觀,京津唐3地互為鄰居,但是北京人所說的「白薯」,唐山人叫「紅薯」。我問一個天津小姑娘:「你愛吃白薯嗎?」她奇怪地反問我:「白鼠怎麼能吃?」我說:「蒸著吃,煮著吃,熬粥吃,都行啊。」她說:「啊?多惡心哪!」原來她是把「白薯」當成「白鼠」了,因為天津人管「白薯」叫「山芋」。另一個例子是在廣州白雲山公園,我向一位老者打聽「纜車在什麼地方」,老者說:「很方便的啦,向前走,一拐彎。」我向前走,一拐彎,迎面而來的是「男廁」!原來廣東人管「纜車」叫「索道」,說「纜車」,就聽成了「男廁」。你看,漢語的方言分歧有多大!
『貳』 在中國有多少種方言
大類分,有七大方言
1.北方話(簡稱:北語)
2.廣東話(簡稱:粵語)
3.江浙話(簡稱:吳語):
4.福建話(簡稱:閩語):
5.湖南話(簡稱:湘語):
6.江西話(簡稱:贛語):
7.客家話(簡稱:客語):
『叄』 請問中國到底有多少種方言(不是主要方言,細分到次方言數量)
中國的大致有80多種地區方言!
中國分為七大方言曲:北方方言,吳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各個方言又分為不同的次方言。例如北方方言,分為華北東北次方言,西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和江淮次方言。其他這里就不細說了。
其中范圍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無疑是北方方言。主要包括東北三省,內蒙古東南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新疆、河南、山東、安徽、湖北、江蘇北部、四川東南部、雲南、貴州、廣西西北部。
北方方言的代表方言是北京話,北方方言的使用人口佔全國人口的73%。
『肆』 中國的方言到底有多少種
中國的方言
語系———————語言——————方言——————次方言
┌晉語——————————┬大同話
│ └太原話
│
│ ┌陝甘語—————┬陝西話
│ │ └甘肅話
│ │ ┌東北話
│ │ ├河北話(國語、普通話)
┌北語群————┤ ├北方漢語————┼山東話
│ │ │ ├膠東話
│ │ │ └河南話
│ │ │ ┌鄂北話
│ │ │ ├楚語
│ │ │ ├湖南官話
│ └北語—————┤ ├岑江話
│ ├西南漢語————┼桂柳話
│ │ ├黔北話
│ │ ├黔南話
│ │ ├灌赤話
│ │ ├昆貴話
│ │ └滇西話
│ │ ┌合肥話
│ │ ├揚州話
│ ├江淮語—————┼南通話
│ │ ├九江話
│ │ └南平話
│ └—————————軍家話〔中國福建省武平縣中山鄉〕
│
│ ┌北部———————南昌話
│ ├東部———————鷹潭話
│ ┌贛語 —————┼中部———————撫州話
│ │ ├西部———————宜春話
│ │ └西南部——————吉安話
│ │
├客贛語群———┤ ┌贛西北客語————銅鼓話
│ │ ├贛西南客語————贛州話
│ │ ├贛東南客語————寧都話
│ │ ├閩西客語————┬長汀話
│ │ │ └連城話
│ │ ├饒平客家話〔潮州市;中國台灣苗栗縣卓蘭鎮〕
│ │ │ ┌梅縣話、四縣話〔廣東省梅州市;中國台灣〕
│ │ │ ├大埔腔〔廣東省梅州市;中國台灣台中縣〕
│ └客語 —————┼粵東梅江客語——┼惠陽客家話、海陸話〔廣東省汕尾市、深圳市、
東莞市、清遠市;中國台灣〕
│ │ └韶南〔廣東省韶關市〕
│ ├四川客語
│ ├粵東東江客語〔廣東省河源市、惠州市〕
│ ├粵北客語〔廣東省韶關市〕
│ ├惠州客家話
│ ├浙江畲話【畲族】〔浙江省麗水市〕
│ ├江西畲話【畲族】〔江西省吉安市、上饒市‧‧‧〕
│ ├福建畲話【畲族】〔福建省南平市、寧德地區〕
│ └廣東畲話【畲族】〔廣東省汕頭市、揭陽市、汕尾市、惠州市〕
│
│ ┌宣州話
│ │ ┌常州話
↓ ↓ ├上海話
↑ ├北部、太湖吳語—┼湖州話〕
漢語系┤ │ ├杭州話
├————————吳語—————┤ ├紹興話
│ │ └寧波話
│ ├中部、婺州吳語——金華話
│ ├南部、處衢吳語—┬衢州話〕
│ │ └麗水話
│ ├台州話
│ └溫州話—————┬溫州話
│ └甌語
│
│ ┌北部、旌-占 ———旌德話
│ ├東部、績-歙 ———歙縣話
├————————徽語 —————┼西部、休-黟 ———屯溪話
│ ├西南部、祈-德 ——祈門話
│ └嚴州話
│
│ ┌長-益(新湘話) —長沙話
├楚語——————湘語—————┼婁-邵(老湘話) —雙峰話
│ └吉-漵 ——————吉首話
│
│ ┌閩北語 —————————建甌話
│ ├閩東語 ——————————福州話
│ │ └泰順蠻講
│ ├閩中語 ————————永安話
├閩語群 ———— ┼莆仙語、興化話 、莆田話
│ │ ┌閩南話—————┬廈門話
│ │ │ └中國台灣話、
│ └閩南語————┼潮汕語—————┬潮州話
│ └汕頭話
│ ├雷州話
│ └海南話、瓊文話
│
│ ┌粵海——————┬廣東話、廣州話
│ │ └東莞話
│ ├四邑話—————┬台山話
│ │ └雅瑤話、拉珈話〔
├————————粵語 —————┼高-雷 ——————陽江話
│ │ ┌梧州話
│ ├桂南粵語————┼南寧話
│ │ └欽廉話
│ ├吳川話〔廣東吳川、湛江〕
│ └蜑家話、水上話〔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
├————————儋州話〔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縣〕
│
├————————貓家話【苗族】〔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
├————————伶話【苗族】〔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
│
└————————平地瑤話【漢族、瑤族】〔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伍』 中國有多少種口音啊
您指的的是不是方言啊,中國方言可分七大方言:七大方言簡介: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內部一致性較強。在漢語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廣,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為四個次方言:⑴華北、東北方言,分布在京津兩市,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還有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陝西、陝西、甘肅等省和青海、寧夏、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新疆漢族使用的語言也屬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東南角咸寧地區除外),廣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蘇長江以北地區(徐州、蚌埠一帶屬華北、東北方言,除外)、鎮江以西九江以東的長江南岸沿江一帶。
客家方言 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廣東、福建、台灣、江西、廣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廣西東南部為主。客家人從中原遷徙到南方,雖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統,內部差別不太大。四川客家人與廣東客家人相隔千山萬水,彼此可以交談。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人口的3.6%。
客家方言的分布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於大陸的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部分地區。其中主要的區域是廣東東部和北部,廣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粵閩贛邊區一帶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區,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區。在海外,台灣和香港有部分地區講客家話。東南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菲律賓以及美洲華僑、華裔中也有不少講客家話的。客家方言也算龐大,世界總人口超7000萬人。
廣東的客家方言幾乎遍布全省,但主要分布在粵東、粵北地區。其中純粹屬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為主的縣市有: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蕉嶺、平遠、龍川、和平、始興、連平、新豐、河源、豐順、紫金、南雄、翁源、連南、英德、惠陽、曲江、博羅、寶安、惠東、揭西、仁化 、樂昌、廉江、乳源。此外饒平縣、揭西、海豐、陸豐、龍門、從化、花縣、新會、化州、四會、陽江、鶴山、三水、高要、開平、信宜、珠海、深圳龍崗、東莞等廣東的其它地區的一些縣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客家話分布。據最新調查資料統計,在粵西的湛江、茂名、陽江三市約有190萬人講客家話,分布區域約為6400平方公里,具體分布在廉江、化州、信宜、高州、電白、陽西、陽春等縣 。
福建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閩西的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寧化、明溪等縣。此外,南靖的曲江,平和縣的九峰、長樂,詔安縣的秀篆、官陂,龍岩西北部萬安(舊名溪口鎮)等地說的也是客家方言。
江西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贛南的興國、寧都、石城、瑞金、會昌、尋鄔、安遠、全南、龍南、定南、信豐(不包括縣城嘉定鎮和城郊的部分農村)、大余、崇義、上猶、南康、贛縣、於都等十七個縣和西北部的銅鼓縣、修水縣的大部分鄉鎮。此外,萍鄉、廣昌、永豐、吉安、泰和、萬安、遂川、井岡山、寧岡、永新、萬載、宜豐、奉新、靖安、高安、武寧、橫峰等縣市的部分鄉鎮均講客家方言。
四川省也是客家人居住較為集中的一個省份,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成都郊區東山一帶、新都、金堂、廣漢、什方阝、彭縣、雙流、新津、簡陽、仁壽、資中、威遠、安岳、富順、瀘縣、合江、宜賓、廣安、儀隴、巴中、通江、達縣、西昌等縣市的局部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客家方言分布全區90個市縣中的79個市縣,占所有市縣的87.78%。就鄉鎮而言,全區1364個鄉鎮中,583個鄉鎮有客家話,占所有鄉鎮的42.74% 。廣西客家方言集中的地方,主要是在陸川、博白、浦北南部與合浦東部;其次是防城、欽城與靈山相連的一片地區;以貴縣為中心,沿鐵路東南至玉林北部、西北黎塘、賓陽地區;此外還有來賓、桂平、平南、象州、柳州、賀州、蒙山、荔浦、陽朔等。
湖南省的客家方言主要通行於攸縣、茶陵、酃縣、汝城、桂東等縣的某些鄉村,還有瀏陽、平江縣的某些鄉村。江永、江華等地也有少數人說客家方言。
台灣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桃園以南各鄉鎮和中壢、新竹、竹東、苗栗一帶鄉鎮以及屏東縣一部分鄉鎮、高雄縣的美濃鎮。
客家方言在海外的分布可分為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五個地區。其中亞洲講客家方言的共有350萬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印度、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非洲的客屬華僑華人共有5.4萬人,分布在模里西斯、留尼旺、南非等12個國家。在美洲約有46萬人講客家方言,分布在秘魯、美國等21個國家和地區。歐洲、大洋洲的客屬華僑華人有16萬和4.4萬人。
湘方言 又稱湘語或湖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較小的一種方言。湖南省有多種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響的一種。
通行地域 湘方言通行於湖南省的岳陽、南縣、汨羅、湘陰、沅江、益陽、桃江、安化、寧鄉、長沙、望城、株洲、湘潭、湘鄉,雙峰、漣源、婁底、新化、冷水江、敘浦、辰溪、 邵陽、 邵東、新邵、隆四、洞口、武岡、新寧、城步、 東安、 零陵、雙牌、祁陽、祁東、衡陽、衡山等地,約佔全省面積的一小半。此外,廣西北部全州、灌陽、資源、興安等 4縣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計在2500萬以上。
分區 由於社會、歷史、地理以及政制變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語南、北、西三面長期以來處於官話方言包圍之中,東部又受客、贛系方言的影響,以致語音系統不斷產生變化,逐漸形成了新湘語和老湘語兩種明顯有別卻又並存並用的特殊局面。從地理上看,新、老湘語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稱為北片湘語和南片湘語,這就是湘語的兩個方言片。新湘語和老湘語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語音系統上。南片老湘語比較保守,古全濁聲母字一般仍多念濁聲母;北片新湘語受官話方言的影響而有逐漸靠攏官話的趨勢,語音上突出的表現是由繁到簡,古全濁聲母字一般都已念為清聲母字了。北片新湘語主要通行於湘北、湘中一帶,如長沙、株洲、益陽等;南片老湘語廣泛通行於湖南中部、沅水東南、 湘水以西和資水流域, 如湘鄉、雙峰、邵陽、武岡等。
吳方言 習慣上稱吳語,也叫江浙話或江南話。"吳"是古代地域名稱的沿用。
通行地域 吳方言通行於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區,大約有 110多個縣市,使用人口7000萬左右。具體情況如下:
江蘇省境內屬吳語或以吳語為主的縣市共有21個:丹陽、金壇、高淳、溧陽、宜興、武進、常州市、江陰、沙洲、靖江、南通、海門、啟東、常熟市、無錫、無錫市、蘇州市、吳縣、吳江、太倉、崑山。溧水縣南部孔鎮、新橋、白馬等鄉鎮也屬吳
語區。上海市以及所屬的10個縣: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奉賢、崇明、南匯、川沙、寶山、嘉定都說吳語。浙江省除西部淳安(包括舊遂安)和建德(包括舊壽昌)兩縣外,基本上都在吳語區的范圍之內,但浙江南部洞頭、玉環、平陽、蒼南、泰順、慶元等縣是吳語和閩語的交錯分布區。建德縣北部下包、乾潭及其以東的各鄉鎮,南部唐村、里葉、大店口等地仍在吳語區內。江西省東北玉山、廣豐、上饒3 個縣和上饒市也是吳語區。此外,福建省西北角的浦城縣縣城及其以北的鄉鎮,安徽南部郎溪縣北部的梅渚、崗南一帶和廣德縣的下寺、蘆村等地也說吳語。
粵方言 又稱粵語,俗稱廣東話、廣府話,當地人稱白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較為復雜、保留古音特點和古詞語較多、內部分歧較小的一個方言。
通行地域 粵方言通行於廣東、廣西境內 ,以廣州話為中心。使用人口約4000萬。通行地區大致如下:
廣東省境內純粹屬粵方言或以粵方言為主的縣市有47個,佔全省面積的1/3以上,即廣州、佛山、肇慶、江門、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東莞、順德、龍門、佛岡、增城、從化、花縣、清遠、連縣、陽山、連山、懷集、廣寧、四會、三水、高要、雲浮、高明、新興、鶴山、封開、鬱南、德慶、羅定、陽春、陽江、信宜、高州、化州、吳川、台山、開
平、新會、恩平、斗門、香港、澳門。此外,惠州、韶關、湛江、海豐、博羅、惠陽、惠東、仁化、樂昌、英德、寶安、電
白、遂溪、海康、徐聞、廉江等16個縣市也有部分地區講粵方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行粵方言的縣市有23個,即南寧、橫縣、貴縣、桂平、平南、藤縣 、梧州、玉林 、北流、容縣、博白、陸川、欽州、合浦 、浦北、靈山 、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縣、鍾山。此外,海外華僑及華裔中以粵方言為母語的也很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北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美洲華僑和華裔幾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粵方言區。
分區 粵方言內部按其語言特點和地理分布可以分為4個片:①粵海片,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南和部分粵北地區,是粵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圍最廣的一個片,以廣州話為代表,它在粵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響。②四
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開平、恩平、新會、斗門等縣,以台山話為代表。③高陽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屬各縣和江門市所屬的陽江縣和陽春縣,以陽江話為代表。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邕江、鬱江、潯江沿岸的南寧市、橫縣、貴縣、桂平縣、平南縣、藤縣、梧州市,玉林地區的玉林縣、北流縣、容縣、博白縣、陸川縣,欽州地區的欽州縣、合浦縣 、浦北縣 、靈山縣和北海市,梧州地區的蒼梧縣、岑溪縣 、昭平縣 、蒙山縣、賀縣、鍾山縣,一般以南寧話為代表。它的語音比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桂南片按其內部的異同又可以分為四個方言小片:廣府片、邕潯片、勾漏片和欽廉片。
閩方言 又稱閩語,俗稱"福佬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復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
通行地域 閩方言主要通行於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廣西、江蘇三省的個別地區。使用人口約4000萬。具體地點如下: 福建省的54個縣市:福州、閩侯、長樂、福清、平潭、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古田、屏南、寧德、霞浦、周寧、壽寧、福安、柘榮、福鼎、莆田、仙游、廈門、金門、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龍海、長泰、華安、南靖、平和、漳浦、雲霄、東山、詔安、龍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縣、建甌、南平(城關除外)、建陽、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區約佔全省面積的3/4。
廣東省東部的12個縣市:汕頭、潮州、澄海、饒平、南澳、揭陽、揭西、普寧、惠來、潮陽、陸豐、海豐等,以及惠東、豐順、大埔等縣的一部分;海南島的14個縣市: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崖縣、瓊中、屯昌、定安、澄
邁、昌江、東方(少數民族地區除外);雷州半島的5個縣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聞。此外,主要通行粵方言的中山市和陽江、電白等縣也有部分區、鄉說閩方言。以上地區約佔全省面積的1/3。
台灣省的21個縣市中,除約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區說高山語,台北、彰化之間的中壢、竹東、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東、高雄等縣市,以及東部花蓮、台東的部分地區通行客家方言外,其餘各地的漢族居民都說閩方言,約佔全省人口的3/4以
上。 浙江省南部泰順、蒼南、洞頭、玉環等縣的大部分和平陽縣西部的少數地區,以及舟山群島普陀、嵊泗縣的一部分地區也說閩方言。
以上總計通行閩方言的縣市約有 120 個以上。此外,江西省東北角的玉山、鉛山、上饒、廣豐等縣的少數地方,廣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縣的少數地方,江蘇省宜興、溧陽等縣的少數地方,也有人說閩方言。散居南洋群島、中南半島的華僑和華裔中,數百萬人祖祖輩輩也以閩方言作為"母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國的華裔社區中,閩方言也是主要的社會交際語之一。
分區 閩方言按其語言特點大致分為5個方言片:閩南方言、閩東方言、閩北方言、閩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閩南方言 是閩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圍最廣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內以廈門、漳州、泉州三市為中心的24個縣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閩方言,基本上也屬於閩南方言 。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 潮州話、文昌話也分別在廣東東部和海南島有較大的影響。
閩東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東部,包括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下游地區和以福安為中心的山區,共18個縣市,以福州話為代表。
閩北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北部建甌、建陽、南平(鄉區)、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甌話為代表。
閩中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縣,以永安話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於福建省東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話為代表。
贛方言 又稱贛語,是漢語七大方言區中通行面積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個方言。贛方言並非"江西話",江西省境內除贛方言外,還有客家方言、吳方言和江淮官話,江西的鄰省也有贛方言。由於贛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點,有的語言學者認為可以把二者合並為一個大方言區,稱為客贛方言。
通行地域 贛方言通行於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東和閩西北;鄂東南和皖西南一些縣市通行的方言,其特點近似贛方言,有的學者認為也可以劃入贛方言。
江西省內通行贛方言的有 60 多個縣市。包括南昌、景德鎮(城區)、萍鄉和宜春、撫州、井岡山三地區的各縣市:南昌、新建、安義、靖安、奉新、高安、宜豐、銅鼓(也有人認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萬載、分宜、新余、 清江、豐城、 進賢、東鄉、臨川、金溪、資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黃、樂安、南豐、新干、峽江、永豐、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蓮花、安福、寧岡、遂川、 萬安,上饒、 九江兩地區的大多數縣市:鄱陽、余干、 萬年、鷹潭、 貴溪、余江、弋陽、橫峰、鉛山、樂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澤、武寧、修水,贛州地區的廣昌、石城、寧都、興國、於都、瑞金、會昌等縣也有使用贛方言的鄉鎮。此外,通行贛方言的還有湖南省東界的13個縣:臨湘、平江、瀏陽、醴陵、攸縣、茶陵、酃縣、桂東、汝城、常寧、資興、安仁,有人認為岳陽、永興也屬贛方言區;福建省西北部的 4個縣市:邵武、光澤、建寧、泰寧;湖北省東南部與江西省連界的 8個縣:通城、蒲圻、崇陽、通山、陽新、咸寧、嘉魚、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慶地區的望江、東至、宿松、懷寧、太湖、潛山、岳西、桐城等縣的方言,據初步了解,也和贛方言相近,目前歸屬未定,可能也將劃歸贛方言。使用人口約3000萬。
『陸』 中國共有多少種方言都有哪些
大多數人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按照現代通俗的分法,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同時在復雜的方言區內,有的還可以再分列為若干個方言片(又稱為次方言),甚至再分為「方言小片」,明確到一個個地點(某市、某縣、某鎮、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福州話、南昌話、廣州話、長沙話等。
(6)中國有多少種方言擴展閱讀
遺產保護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因為方言作為地方文化的一種,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顯示出其魅力。在必要時寫進課本,通過教學的方式來進行方言的學習和傳播,也未嘗不可。
作為植根於民間的文化形態和文化載體,方言有著深厚的民間文化的土壤。
方言是不可能消失的。將幾億人口都統一到以普通話作為唯一的語言工具是不可能的。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的目的也僅僅是推廣一種交際工具,而不是要其取代方言成為唯一的語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方言
『柒』 中國有多少種方言
你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中國地域廣闊,兩個縣相隔不遠,但語言卻有所差異。特別是方言,首先你應該明確你說的方言指的是什麼?如果就是指每個地方人說的當地話,那可以說有太多種了。沒有確切答案。
但是如果你說總體而言,就是南方語系和北方語系。例如四川話,其實很好懂,他們的發言也都是北方語系。南方話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粵語語系和閩南語語系了。
我建議你從大的地域去了解語言。比如從北向南,北方到了中原的確就有所不同了。到了長江流域又分出江蘇話、上海話、浙江話,而湖南、湖北話則很接近,而湖南湖北話與四川話又有所接近。 到了兩廣和福建地區,福建包括台灣都是閩南語系為主。兩廣是白話。所謂白話其實就是他們兩廣人說的方言,被成為白話。那麼香港和廣州說的粵語比較標准,於是就把其他地方的人說的粵語或者和粵語發音類似的語言稱為白話。
那麼在閩粵桂地區,還有很多的客家人,他們說的是客家話。這個語言很有意思,他的確來自中原,是北方語系,但是你聽的話感覺又像是白話。
最後主要是西部和西北部。青海、西藏,這些地方說的話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語言。例如藏語,你沒法把他歸結為具體哪類。只能說他們就是少數民族的語言。中國有56個少數民族,真正擁有自己少數民族語言的其實並不多。這個你可以具體了解一下。
『捌』 在中國共有多少種方言
中國有八大方言(新近又發現一種叫「平語」的語言,主要分布在廣西一帶)。也有人把中國方言劃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其實,我們所說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甚至「十大方言」,都還只是國內的漢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數民族的語言,中國的方言還可以劃得更多、更細?
一、北方方言
習慣上稱為「官話」。有東北官話、西北官話、晉話、西南官話等。以北京話為代表,包括長江以北,鎮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帶,四川、雲南 、貴州和湖北、湖南兩省的西北部,廣西北部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70 %以上。在這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自然屬於北方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屬北方方言。
二、吳方言
吳方言被譽為「吳儂細語」,以上海話為代表(一說以蘇州話為代表)。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南、鎮江以東部份(鎮江不在內)浙江省 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8.4%左右。在這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自然屬於吳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屬吳方言。
三、湘方言
以長沙話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 右。在這個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屬於湘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為湘方言。
四、贛方言
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東部沿江地帶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東南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2.4%左右。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贛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歸類為贛方言。
五、客家方言
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南部和北部,廣西東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數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4%左 右。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客家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為客家方言。
六、閩北方言
以福州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灣省的一部分,南洋華僑也有一部份人說閩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1.2%左右。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閩北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為閩北方言。
七、閩南方言
以廈門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灣省的大部分地區。南洋華僑也有不少人說閩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3%左右 .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閩南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為閩南方言。
八、粵方言
以廣州話為代表,分布在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和廣西東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華僑,大多數都說粵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
至於新近發現的「平語方言」,多分布於廣西一帶,其特點為是北方方言對南方方言地區侵蝕的產物!
在這里特別談談海南的方言。
海南古往今來都是個「移民地區」,因而島上語言也深深地打上「移民」的烙印。可以說,海南島上的語言是中國八大方言的縮影。現在,海南島上住了幾代人漢族居民,除了通行「普通話」外,還通行十幾種方言(包括少數民族語言),如:海南話(閩南方言)、軍話(西南官話——北方方言)、 「艾話」(客家方言)、白話(粵方言)。此外,海南的漢族居民還有:儋州話(疑為粵方言變異)、邁話(疑為粵方言變異)、臨高話(疑為廣西壯語變異)、村話(語種不詳)等。
『玖』 中國一共有多少種語言
中國一共有80多種語言。
1、中國語言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內各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以及80種以上的語言。
①漢族的語言是漢語,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是當今中國的通用語言,也是國際上的通用語言之一;
②在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 滿兩個民族通用漢語外,其他53個少數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語言。
2、中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一貫堅持語言平等政策,積極維護語言的多樣化與和諧統一。
(9)中國有多少種方言擴展閱讀
中國語言的基本特點
1、一方面,中國語言是一種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語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語言習俗,如因漢語特點而形成的歇後語就是漢民族的語言習俗,不同的語言習俗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觀念。中國語言所造成的文化差異直接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之中,成為中華民族社會的顯著表現。
2、另一方面,中國語言從宏觀到微觀的變化都與其他文化事象聯系在一起,社會政治、文化對中國語言的發展和使用起著直接的影響,比如對語音、語法、詞彙的影響。中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又促進其他文化事象的發展。
『拾』 中國現在有多少種方言
現代漢語分為八大方言。其中北方方言、吳方言說的人最多。
一、北方方言 以北京話為代表。包括長江以北,鎮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帶,四川、雲南 、貴州和湖北、湖南兩省的西北部,廣西北部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70 %以上。
二、吳方言 以上海話為代表。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南、鎮江以東部份(鎮江不在內)浙江省 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8.4%左右。
三、湘方言 以長沙話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 右。
四、贛方言 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東部沿江地帶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東 南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2.4%左右。
五、客家方言 以梅縣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南部和北部,廣西省東南部,福建 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數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4%左右。
六、閩北方言 以福州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灣省的一部份,南洋華僑也有一部份 人說閩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1.2%左右。
七、閩南方言 以廈門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和海南島的一部份,以及台灣
八、粵方言 以廣州話為代表。分布在廣東省大部份地區和廣西省東南部。南洋及其他一些 國家的華僑,大多數都說粵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 灣省的大部份。南洋華僑也有不少人說閩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