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多少
A. 台灣總人口是多少
台灣總人口是2356.84萬(2021年,含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台灣省人口為2340.74萬)。
根據台灣地區有關主管部門統計,台灣省人口總數為2356.12萬人(2020年,含福建省的金門馬祖),比2019年減少4.19萬人,年減0.18%。人口自然增加率為-0.34‰。
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其中台灣省約69.45%的人口位於西部的6個台灣當局「直轄市」(台灣省下轄地級市)。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約為650.92人,是中國面積較小、人口密度較大的一個省。
地形水文
台灣島四面環海,孕育了各種海岸地形,是中國海岸地貌類型最豐富、齊全、奇特的地方,可分為岬角與海灣相間的北部岩岸、海岸線平直單調的西部沙岸、珊瑚礁地形為主的南部珊瑚礁海岸、山地和海洋相鄰的東部斷層海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台灣
B. 台台灣有多少人口面積有多大
摘要 你好,台灣人口約23,133,074人
C. 台灣總人口是多少
23561236人。
台灣省,簡稱「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台北,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北瀕東海,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台灣省由中國第一大島台灣島與蘭嶼、綠島、釣魚島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組成。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三國、隋朝時期,中國政府先後派萬餘人去台。明末清初以來大量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居民移墾台灣,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主要少數民族高山族與華南壯侗語人群同源;中國歷代政府對台灣行使管轄權。
風景名勝:
台灣四周滄海環繞,境內山川秀麗,到處是綠色的森林和田野,加上日照充足,四季如春,所以自古以來就有「美麗寶島」的美譽,可供旅遊觀光的自然景觀極為眾多。
D. 中國台灣省面積和人口是多少
中國台灣省面積和人口分別是:
一、中國台灣省面積
中國台灣省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
中國台灣省包括台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台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7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
二、中國台灣省人口
中國台灣省人口約2350萬。
中國台灣省人口逾7成集中於西部5大都會區,其中以首要都市台北為中心的台北都會區最大。
(4)台灣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灣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原住民族的南島文化亦有影響,近現代又融合日本和歐美文化,呈現多元風貌。
台灣概況:
一、人口族群結構
台灣有98%的人口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族,約2%則是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灣原住民族(高山族)。台灣大體由台灣人、台灣客家文化、外省人、台灣原住民、高山族組成。
台灣本省人指二戰結束前就已在台灣生活的族群。本省漢族民眾可分成從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區遷移、占人口70%的閩南人,以及從廣東省東部地區遷移、占人口14%的客家人。
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人種屬馬來人種。南島語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廣的語系之一,台灣是其分布的最北端。 中國政府將台灣南島語系各族群統稱為高山族。
現已有16個部族地位獲官方認可,分別是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邵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實屬平埔族)、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居住在台灣島東部,達悟族居住在附屬島嶼蘭嶼。
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後陸續從中國大陸各省份隨國民黨政府遷台移民至台灣的外省人。
隨著海峽兩岸交流和國際化發展,台灣現有數萬名大陸及港澳配偶、10萬名外籍配偶以及30萬名外籍勞工,被稱作台灣新住民。
二、宗教信仰
台灣宗教信仰主要有:台灣佛教、台灣道教、儒家思想。
佛教、道教等中國傳統宗教在台灣極為盛行且長期發展,西方常見的基督新教、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等宗教也擁有不少信眾。
台灣近八成的民眾擁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眾經常參加各類型的宗教儀式與慶典。佛教、道教相互影響融合已不易區分。道教徒中混雜台灣民間信仰者應佔大多數,媽祖、關聖帝君、保生大帝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主要神祇。
儒家思想所規范的禮儀與哲學觀被中國人視為組成家國與人際倫理的基礎觀念。儒家思想對台灣影響深遠,中華民族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規范著台灣人的思想和言行。
三、民俗文化
台灣融合了明清時期移居的閩粵移民和二戰後來台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稱中國民俗文化的縮影。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台灣的三大節日,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節等傳統節日,民間也有與大陸相同或類似特色的慶祝禮俗。
此外尚有多項深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平溪放天燈、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
台灣原住民族(高山族)各族群有各具特色的傳統歲時祭儀文化。
E. 台灣面積多大人口多少
截止至2021年2月,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360萬。
台灣省由中國第一大島台灣島與蘭嶼、綠島、釣魚島等附屬島嶼以及澎湖列島組成,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台灣縱跨溫帶與熱帶,北回歸線穿過中部,山勢高峻,地形海拔變化相當大。台灣人口約2360萬,超過70%集中在西部的5大都會區,其中以台北市為中心的台北都會區最大。
台灣主要的少數民族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民社會形成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台灣,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台灣和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1949年中國國民黨當局退據台灣。
(5)台灣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台灣的相關情況:
1、台灣島面積35886.8623平方千米,為中國第一大島、世界第38大島嶼,南北縱長約395千米,東西寬度最大約145千米,環島海岸線長約1251.2806千米,含澎湖列島總長約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戰略價值極其重要。
2、台灣民眾因祖籍地不同、遷居台灣的時間先後,形成不同族群,分為四大族群——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少數民族(高山族)。台灣有98%的人口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族,約2%則是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少數民族(中國政府統稱高山族)。
F. 台灣面積和人口是多少
台灣陸地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341萬。
台灣省由中國第一大島台灣島與蘭嶼、綠島、釣魚島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組成。陸地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341萬,其中漢族約佔98%,高山族等約佔2%,超過70%集中在西部5大都會區,其中台北都會區最大。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不僅扼守中國南北海路要沖,而且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歷來與中國大陸唇齒相依,互為拱衛,攻防一體,是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台灣島戰略價值極其重要,是中國東南沿海和近海交通線側翼的海上屏障和維護中國在東海、南海和太平洋海上權益的戰略要地。
G. 台灣有多少人口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台灣的人口為2358萬人 。台灣省共有9個市,13個縣。
台灣有98%的人口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族,約2%則是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灣少數民族(高山族)。本省漢族民眾可分成從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區遷移、占人口70%的閩南人,以及從廣東省東部地區遷移、占人口14%的客家人。
(7)台灣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區域:
台灣地區現行行政區劃為2個省(台灣省、「福建省」)、 6個「直轄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其中台灣省下轄11個縣、3個市,省會位於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台灣當局所設的「福建省」下轄2個縣,「省會」位於金門縣金城鎮。
「福建省」與台灣省分別在1956年和1998年將省級政府職能精簡,將大部分省級政府機關並入台當局以精簡行政作業,僅保留象徵性工作。台北市是台灣地區的最高行政管理機構所在地,亦是台灣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的中心。
地理:
台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世界第38大島嶼,南北縱長約395千米,東西寬度最大約145千米,環島海岸線長約1139千米,含澎湖列島總長約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及重要戰略要地。
現今的台灣地區范圍包括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東沙群島、烏丘列嶼、南沙群島的太平島與中洲礁及周圍附屬島嶼。
H. 台灣有多少人口和面積是多少
中國台灣人口數23561236人,面積是36013.73 km²。
中國台灣地區,是指台灣當局控制下的台灣省(包括台灣本島與蘭嶼、綠島、釣魚島等附屬島嶼及澎湖列島),以及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烏丘等島嶼,陸地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
台灣地區行政區劃包括: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6個台灣當局「直轄市」,基隆、新竹、嘉義3個市,新竹、苗栗、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屏東、台東、花蓮、宜蘭、澎湖、金門、連江(馬祖)13個縣。
2021年5月11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顯示台灣地區人口為23561236人。其中原住民的人口約佔台灣總人口的1.4%、閩南人佔比約72%(閩南人佔比最多)、客家人佔比約12%、外省人佔比約13%、以及新住民的佔比約1.6%。
截至2021年1月底止數據顯示,台灣原住民人口數為577029人。其中原住民人口數最多的縣市為花蓮縣(93401人),佔比總人數16.19%,其次為台東縣(78487人),佔比總人口數13.60%,再其次為桃園市(77774人),佔比總人數13.48%。原住民人口數最少的縣市為連江縣(243人),其次為澎湖縣(647人),再其次為嘉義市(1144人)。
其他:
截至2021年1月底止數據顯示,台灣省人口最多的縣市為新北市(戶籍人口為4029774人),其次是台中市(戶籍人口為2820943人)、高雄市(戶籍人口為2764291人),而台灣省省會城市台北是台灣省第四大人口城市,為戶籍人口2597635人,最少的縣市是嘉義市,戶籍人口為265852人。
閩南人是台灣四大族群之一,台灣人口2021總人數口閩南人佔比約72%,主要是明末清初從福建漳州、泉州渡海到達台灣的人,因此閩南語是台灣地區的主要交際工具。
I. 台灣2020總人數口是多少
2356.1萬人。
2020年,台灣地區人口總數為2356.1萬人,比2019年減少4.2萬人,年減0.18%。2020年台灣出生人數為165249人,創歷年新低,死亡人數為173156人,人口自然增加率為負千分之0.34,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統計顯示,2020年台灣出生人數比2019年減少12518人,年減7.04%;死亡人數比2019年減少3140人,年減1.78%。
(9)台灣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台灣大多數是漢族人。台灣其他地區人口分布分別是,高雄市有2778918人,台中市有人口2752413人,台南市有人口1885252人。台灣省由中國第一大島台灣島和周圍屬島以及澎湖列島兩大島群,共80餘個島嶼所組成,台灣的總面積是36193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649人。
J. 台灣人口有多少
主詞條:台灣人、台灣客家文化、外省人、台灣原住民、高山族
台灣有98%的人口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族,約2%則是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灣原住民族(高山族)。
台灣本省人指二戰結束前就已在台灣生活的族群。本省漢族民眾可分成從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區遷移、占人口70%的閩南人,以及從廣東省東部地區遷移、占人口14%的客家人。
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人種屬馬來人種。南島語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廣的語系之一,台灣是其分布的最北端。 中國政府將台灣南島語系各族群統稱為高山族。 現已有16個部族地位獲官方認可, 可略區分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原先廣泛分布在山區,沿沖積平原聚集成部落,原住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正面臨急速現代化的問題,平埔族則大多已失去原有語言和習俗。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邵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實屬平埔族)、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居住在台灣島東部,達悟族居住在附屬島嶼蘭嶼。
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後陸續從中國大陸各省份隨國民黨政府遷台移民至台灣的外省人。
隨著海峽兩岸交流和國際化發展,台灣現有數萬名大陸及港澳配偶、10萬名外籍配偶以及30萬名外籍勞工,被稱作台灣新住民。
主詞條:現代標准漢語、台灣國語、繁體字、閩南語、客家語、台灣南島語群 現代標准漢語和繁體中文是台灣地區法律公文、學校教學、主要媒體通用的語言文字。
漢族方言主要有閩南民系使用的閩南語(台語、台灣話)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語。此外馬祖地區通行福州話(閩東語), 金門縣烏丘鄉通行莆田話。台灣原住民族使用台灣南島語群,但會使用母語的人口逐漸下降。
台灣最普及的外語是英語,為國民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日語為台灣第二大外語。
台灣漢字拼音採用漢語注音符號。 台灣的中文羅馬拼音系統為國際通行的漢語拼音(2008年-),早期曾採用威妥瑪式拼音法。 目前地名(縣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漢語拼音翻譯。
台灣當局推行的國語以國民政府制定的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的新國音為准, 和普通話發音稍有不同,二戰後又深受台灣本地方言的影響,造成除非刻意要求標准,翹舌音、地域性方言、兒化音於生活中逐漸消失,加之詞彙差異,以致和普通話有一定差異,被稱作台灣國語。
台灣國語的詞彙和語法繼承許多古漢語、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初期用法,如定讞(定罪)等。一些詞彙也吸收本地方言和外語的成分,如夯(熱烘烘、流行,來自閩南語)、贊(好極了,來自閩南語)與歐巴桑(女性長輩,日語おばさん)、巴士(公共汽車,英語bus)等,還有一些是用詞習慣差異,如原子筆等同於大陸的圓珠筆等。 主詞條:台灣佛教、台灣道教、儒家思想
佛教、道教等中國傳統宗教在台灣極為盛行且長期發展,西方常見的基督新教、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等宗教也擁有不少信眾。
台灣近八成的民眾擁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眾經常參加各類型的宗教儀式與慶典。佛教、道教相互影響融合已不易區分。 道教徒中混雜台灣民間信仰者應佔大多數,媽祖、關聖帝君、保生大帝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主要神祇。
儒家思想所規范的禮儀與哲學觀被中國人視為組成家國與人際倫理的基礎觀念。儒家思想對台灣影響深遠,中華民族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規范著台灣人的思想和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