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爭多少年
⑴ 中國近代史上戰爭持續了多少年
中國近代史嗎,那麼從鴉片戰爭開始算起了1840年就開始了,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
這段歷史戰爭就沒停過,有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滿清末年的辛亥革命,之後就是各種軍閥混戰,護國護法運動,北伐戰爭,和國共內戰以及軍閥之間的中原大戰,然後就是日本侵華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個持續百年的戰爭史,中間幾乎沒有停止過。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令人心酸的一百年。
⑵ 中國戰爭了多少年啊
和那個國家的戰爭啊?
和日本如果從31年918事件算起是14年,從37年盧溝橋事變算起是8年。說起抗日戰爭,只有一句話,操他媽的小日本。
不好意思,我知道不能說臟話,操他媽的。
抗日後是3年內戰。
新中國成立後,最出名的戰爭就是51到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1969年又打了短暫的中蘇珍寶島邊境戰爭,不過此戰差點引發核戰爭。71年和越南打了西沙海戰,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過於蔣介石的「西沙事急」。1979年2月17日,中國解放軍動用20萬人的兵力,在772英里長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進攻,用27天的時間,打了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此後的十年時間里,中越邊境打打停停,中國各大軍區輪流派兵參戰,中越邊境成了練兵場。
進入八十年代後,我國邊境大部分趨於安穩,未曾再有沖突和戰爭。
⑶ 中國的抗日戰爭一共打了多少年
關於抗日戰爭時間還有另一種說法,有學者認為抗日戰爭時間應該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當日本侵略軍在東北爆發九一八事變時,這已經代表戰爭的開始。截止1945年戰爭結束,期間抗日戰爭共持續十四年,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戰的說法。
中國大陸習慣將中國抗日戰爭稱作八年抗戰,但在世界其它地區,一般把抗日戰爭稱作十四年抗戰。對中國大陸人民來說,1937年7月31日,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發表《告全體將士書》,這代表著抗日戰爭的開始,所以這也是八年抗戰的由來。
關於「十四年抗戰」的稱謂,有學者表示,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政府私下決定抗戰的開始,所以從1931年到1945年,剛好是十四年抗戰。
又有觀點表示,中華民國政府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兩天之後,才正式宣布對抗日本,那麼以此來計算的話,抗日戰爭歷時不到四年時間。關於抗日戰爭時間,有多方爭論。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國之所以能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都是千千萬中國人民用鮮血換來的。所以對後人來說,應該時刻銘記先輩的犧牲與貢獻,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要一同為世界和平貢獻微薄之力。
⑷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是幾年到幾年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開始於1945年8月,結束於1949年9月。解放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47年7月,解放軍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
到1950年6月,殘存在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被全部殲滅,僅有少量逃往台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4)中國戰爭多少年擴展閱讀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
1、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最為關鍵的戰役。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
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
2、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
解放軍投入官兵66萬人,加地方武裝40萬人,國民黨軍兵力理論滿編值80萬人,據《國民黨視角下的大決戰》實際50萬多一點。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
3、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948 年11月29日發起。從1948年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
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殲滅和改編,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⑸ 中國抗戰有幾年是哪年到哪年結束
中國抗日戰爭究竟是8年還是14年?
由於各種原因,目前社會各界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和經歷的時間在認識上不盡統一。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兩種說法:一是1931年說,即從1931年九一八抗戰算起,中國進行了十四年抗戰;二是1937年說,即從1937年七七抗戰(亦稱盧溝橋抗戰)算起,中國進行了八年抗戰。
解決以上問題的前提,是要把有關概念區別清楚。一是抗日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在概念上不能混同,其上限也應該分清。說中國抗日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抗戰算起是可以的,中國人民從1931年就有反抗日本侵略的歷史事實。但是,抗日戰爭時期應從1937年七七抗戰算起。別的戰爭與戰爭時期也有類似的情況。如解放戰爭時期開始於1945年9月,結束於1949年9月;而解放戰爭則開始於1946年6月,結束於1950年5月。
二是抗戰與局部抗戰、全國抗戰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如籠統地稱為中國抗戰,應是十四年,包括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的局部抗戰和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國抗戰兩個大的階段。人們習慣所稱的「八年抗戰」,實際上是指全國抗戰,即抗日戰爭時期。
多年的研究表明,把1931年九一八抗戰作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開端是科學的。但如果要求1931年作為抗日戰爭時期的開端,那與此相銜接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下限就必須由1937年改為1931年,是不可取的。眾所周知,1931年至1937年,雖然在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進行著抗日戰爭,但從全國范圍來講,畢竟還是局部的,而作為中國兩大政治力量的國共兩黨主要進行的是「圍剿」和反「圍剿」的階級斗爭,民族矛盾尚未上升到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即我黨我軍進行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也就是土地革命戰爭。因此,要求改變抗日戰爭時期的上限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下限的說法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綜上所述,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應從1931年九一八開始,至1945年9月結束共進行了14年;而從1937年七七抗戰起,是全國抗戰即抗日戰爭時期的開端,至1945年9月共進行了8年。
⑹ 中國內戰和抗日分別是多少年
日本侵華戰爭從1931.9.18開始算起,到1945.8.15日本投降,共14年;
抗日戰爭從1937.7.7開始算起,到1945.8.15,共8年。
中國從民國初期開始就出現新舊軍閥混戰,所以內戰一直沒有間斷,後來又有國共內戰,其間只維持過形式上的統一(東北易幟),和脆弱的和平(國共合作)。
國共內戰可以從1927年4月算起
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戰爭時期;
第一次國共內戰:1927年4月-1937年2月——大陸稱為土地革命戰爭或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時期;
第二次國共內戰:1945年8月-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或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爭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在中國大陸戰敗後撤往台灣。
在大陸的主體戰爭結束後,是台海兩岸對峙時期,這一時期到1979年1月1日結束,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聲明「我已命令福建前線部隊,從今日起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的炮擊」。——兩岸結束正面軍事對抗
因此國共內戰應該是1927年4月—1979年1月,前後共50年。
前後發生大小戰役及簡稱: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長征
暫停:抗日戰爭(期間發生皖南事變)
上黨–隴海–定陶–正太–遼沈(長春–錦州)–淮海–平津–渡江–台海(古寧頭–登步島–南日島–東山島–一江山島–東引–烏丘)
⑺ 抗日戰爭到底打了多少年
14年。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喚起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形成全民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下,經過十四年浴血奮戰,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中華民族取得了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反對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
(7)中國戰爭多少年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第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致國會的咨文中指出:「我們也忘不了中國人民在七年多的長時間里怎樣頂住了日本人的野蠻進攻和在亞洲大陸廣大地區牽制住大量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