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殺了多少地主
① 解放後中國地主是不是都被殺了,或者是存留的數量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不是,都被打倒了。
② 殺地主為什麼殺全家
殺地主沒有殺全家,是地主階級被「消滅」。
我國自古是個農業大國。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地主這個群體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地主階級卻逃脫不了被「消滅」的命運。
如果地主階層一直存在下去,那麼資本、人口永遠不能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國家想投資工業也有心無力。清除地主只是歷史的車輪碾壓過來時,解放生產力的一種方式。
從世界歷史就可以看出來,當一個國家從農業社會步入工業社會時,不約而同做出清理農業地主的選擇。完成土地改革,把資本和人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給農民兄弟松綁,才是新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基礎條件。地主的天然封閉性,又讓他們抗拒任何改變。自然,站在多數人的利益上來考慮,這一階級難免逃脫不了被「消滅」的宿命。
地主指家庭擁有土地,其成員不參加勞動的人:
封建社會里最大的地主為皇帝,擁有全國土地,其它的根據級別之類的劃分。從大地主下劃到小地主,最後劃到級別最低的農民手裡。低級別的向上級定期交稅。沒土地的僱傭農工直接受地主使喚,為他們幹活。
③ 蘇聯10月革命後殺掉了多少地主
試題答案:十月革命勝利,工農蘇維埃成立。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改變了土地所有制形式,鞏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三年國內戰爭時期面臨內憂外患。實施余糧收集制。保障了軍事勝利,但損害了農民的利益。1921年國內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納稅後的余糧歸農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許農民租佃土地和僱用勞工。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改善和鞏固了工農聯盟。斯大林領導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實施農業集體化方針。一定程度上為蘇聯工業化提供了條件,但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造成農業的長期落後。
④ 解放初期鎮壓地主,地主該不該殺
其實話說回來,沒有人的財富是天上掉下來的,地主家的財產也是世世代代積累下來。
⑤ 中國解放的時候,多少資產的地主是要被槍斃的
不是看資產有多少,解放的時候地主會不會被槍斃要全村人投票,投他是不是惡霸。如果投票結果是惡霸,他就完了,不是惡霸就不會掛,但他的地是肯定被分了。
⑥ 當年為什麼要殺死地主
之所以要消滅地主階級,是因為舊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
占農村人口總數不到10%的地主、富農約佔有農村70~80%的耕地,他們以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總數90%以上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則只佔有20~30%的耕地,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卻不得溫飽。這是舊中國貧窮落後的主要根源之一。
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
以為地主代表的是資產階級,是西方美帝主義,而我們是社會主義,在那個年代水火不相容。而且長期以來地主往往壓榨農民,農民就很恨他們,比如說秋收起義殺掉了很多地主豪紳。解放後的鬥地主也不能完全說是「殺」,應該說是批鬥,吊打,(部分人並沒有在批鬥中死去)。
⑦ 舊中國到底有多少地主
關於地主霸佔土地的比例,過去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地主富農只佔農村戶數的8%,佔有土地則達到全部土地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毛選》一卷本,頁1250)
但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否定了這個結論。土改中總計全國約有3億多無地少地農民,共分得近7億畝土地,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42%一47%。在這一過程中,留給地主、富農的土地約有8%左右,同時還觸動了中農的部分土地,留給地主富農的土地與觸動的中農土地比例大致相抵。由此來看,過去地主、富農共佔有不到50%的土地,並不是流行的70%80%。
上個世紀30年代以來的歷次調查數據,同樣支持了上面這個結論。
1、1932年,國民政府內政部17省869縣調查,地主戶數佔7%,佔有土地38%。
2、1934年,國民政府土地委員會22省調查,地主戶數佔5%,佔有土地34%。
3、薛暮橋根據農村復興委員會1933年6省調查推算,地主戶數佔3.5%,佔有土地46%。
4、陶直夫(錢俊瑞)估計1934年左右全國情況,地主戶數佔4%,佔有土地50%。
5、吳文暉1934年估計,地主戶數佔3%,佔有土地32%。
6、陳翰笙1946年分析,地主戶數佔3%,佔有土地26%。
7、中共中南軍政委員會土改委員會6省97縣100鄉調查,地主戶數佔4%,佔有土地41%。
8、蘇南5縣973鄉調查,地主戶數佔2.3%,佔有土地31%。
9、東南4省235縣調查,地主戶數佔3%(人口佔4%),佔有土地26%。
10、國家統計局根據1950年農業生產年報資料及各地土改前各階級比重推算,地主戶數佔3.79%,人口佔4.75%,佔有耕地38.26%。
對上述數據做簡單平均化處理,得出的結論是:中國近代地主佔有土地比例大致在30%-40%之間,不可能超過40%;地主戶數占總戶數的3%-4%,人口約佔5%。(高王凌《租佃關系新論》)
外國學者巴克(Buck)1929年在中國22個省168個地區,1,6686個農場3,8258個農戶做了實地調查,調查結果是:
有些私有的土地,被地主佔有,分給佃農耕種,成為中國重要的問題之一。可是其幅度常有被過度佑計的情事。(實際上)不到四分之三的土地,為耕種人所領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用於佃賃。在產小麥的地區,耕種人自有的情形多,占(全部土地之)八分
⑧ 為什麼要殺那麼多地主
殺地主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土地需要。 一、封建社會殺,是為了消除造反的溫床,畢竟人們有地種,有吃的穿的,誰沒有事了造反呀。 二、社會主義社會,更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畢竟最初的口號就是分田地。農民是很追求實惠的,只要能滿足他們最基本的需要,一切就OK了。
⑨ 中國四大地主都有誰
泥塑《收租院》與劉文彩無關
四大地主中,唯一的真實人物是四川的劉文彩。1965年年初,在大邑縣劉文彩地主庄園陳列館,四川美術學院的師生們用泥巴塑造了一組解放前農民向地主交租的群像,這組以劉文彩為原型名為《收租院》的泥塑大大小小共114個,一個個栩栩如生,無言地訴說著劉文彩當年所乾的種種壞事與罪惡。
1999年11月,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了笑蜀先生所著的《劉文彩真相》一書,該書澄清了加在劉文彩身上的眾多不實之詞,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劉文彩。作者在書中說:他無意替劉文彩做翻案文章,因為無論是從當時的標准,還是以現在的尺度來看,劉文彩都算不上什麼「好人」,也絕不是後來被妖魔化的那樣壞。水牢、收租院、老虎凳、灌辣椒水……完全都是按著「階級斗爭」的需要創作出的。
據《劉文彩真相》披露,從1981年開始,陳列館派出專人采訪了70多名知情者,翻閱了大量文史檔案。經過一年多的奔波,水牢人證一個也沒找到,物證同樣不見蹤影。庄園陳列館向主管部門送呈的《關於「水牢」的報告》稱:綜合我們掌握的材料,可以初步肯定「水牢」是缺乏根據的。
1988年,四川有關部門終於下達了「水牢恢復為鴉片煙庫原狀」的復函。於是,地下室的水抽幹了,鐵籠搬走了,地下室門口掛上一塊「鴉片煙室」的木牌。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文彩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根據《劉文彩真相》一書和專題片《大地主劉文彩》提供的諸多史實,劉文彩並非當年《收租院》所塑造的面目猙獰的大惡霸地主。真實的他既搜刮民脂民膏、助長煙毒,又慷慨興學、濟困扶危。
專題片《大地主劉文彩》主要是介紹劉文彩興辦教育的事跡,看了以後,對劉文彩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令人難忘。劉文彩為了家鄉的教育,修建了學校——文彩中學。文彩中學佔地2000多畝,當時征地為使老百姓利益不受到損失,劉文彩採取的是用兩畝地換一畝地的辦法。學校建成後,廣招教育人才,其教育規模當時在四川地區乃至在全國私立學校中都是最大最好的學校。
「學校建成後,劉文彩從不幹預教育和教學,他只在春秋開學典禮會上簡單說幾句,大概意思也就是要學生們發憤學習,將來報效中華民族。再一個就是他對子女及其親屬要求極其嚴格,在文彩中學的教訓中劉文彩明確規定,校產是學校的校產,劉文彩家子孫不得佔有,劉家子孫僅有的權力就是每年對學校的財務進行一次清理,僅此而已。」
劉文彩每遇逢年過節都要對貧困人家走訪和接濟,鄉鄰之間糾紛也都要請劉文彩進行調解,因為他辦事公道正派。他還投資修建街道,現在未拆除的兩條街道仍不失當年之繁華。
塑造出來的黃世仁
黃世仁是《白毛女》中的惡霸地主,他一心想霸佔佃戶楊白勞的女兒喜兒。除夕之夜,黃世仁強迫楊白勞賣女頂債,楊白勞被迫喝鹵水自殺。此後,喜兒被搶進黃家,遭黃世仁姦汙。喜兒與同村青年農民大春相愛,大春救喜兒未成,投奔八路軍。喜兒逃入深山,過著非人的生活,頭發全白。兩年後大春隨部隊回鄉,找到喜兒,伸冤報仇。兩人結婚,過著翻身幸福的生活。
作為在《白毛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人,盡管誰都沒有見識過「黃世仁」和「喜兒」,但多年來大家幾乎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在我們的印象中,像《白毛女》這樣的悲劇在「萬惡的舊社會」一定多如牛毛。直到看到《世界周刊》和《中華讀書報》等媒體上的有關揭秘文章,我才知道多年來我們深信不疑的《白毛女》,原來完全是創作出來的。
據《中華讀書報》發表的「白毛女的故事」一文介紹,《白毛女》的題材來源於晉察冀民間一個關於「白毛仙姑」的傳說。大意是講在一個山洞裡,住著一個渾身長滿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無邊,能懲惡揚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間的一切禍福。抗戰時,有些「根據地」的「斗爭大會」常常開不起來,其原因就是村民們晚上都去給「仙姑」進貢,使得斗爭會場冷冷清清。西北戰地服務團的作家邵子南首先注意到了這個題材,為配合「斗爭」需要,把村民們從奶奶廟里拉回來,他編了一個戲曲劇本,主題是「破除迷信,發動群眾」,此為《白毛女》的雛形。
不久,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周揚看到了這個劇本,決定由「魯藝」創作並演出一部大型舞台劇,就以「白毛仙姑」為題材。創作班子很快搭了起來,由「魯藝」戲劇系主任張庚總負責,編劇仍為邵子南。邵子南在他原先的戲曲劇本的基礎上,很快就寫出了劇本的演出本,主題當然已經不是民間傳說中的行俠仗義,而是反映階級剝削給勞動人民造成的沉重災難。但試排幾場之後,周揚很不滿意。
張庚根據周揚的意見,果斷地調整了創作班子。編劇換成了從「魯藝」文學系調來的賀敬之、丁毅。接受《白毛女》的創作任務後,賀敬之很快就以詩人的情懷和戲劇家的表述力,完成了新的劇本。
1945年4月28日,《白毛女》在延安中央黨校禮堂舉行了首場演出。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就這樣,帶著對地主階級的滿腔仇恨,一股《白毛女》旋風迅速席捲了延安,席捲了陝北,席捲了解放區,最終席捲了全國。到了「文革」時,幾乎每年除夕,當人們排著長隊去領取嚴格按人頭配給的一點年貨時,都會從無處不在的喇叭里聽到《白毛女》的旋律——那是在提醒人們不要忘了「萬惡的舊社會」。
「南霸天」死後4年,紅色娘子軍才組建
《紅色娘子軍》里南霸天是另一個「怙惡不悛」的大地主。他利用萬貫家財,組織和支援反動武裝,與海南島的游擊隊為敵,後被「紅色娘子軍連」連長吳瓊花(曾在南霸天的家中當過丫鬟)擊斃,落得了個可恥的下場。
據《海南視窗》報道,南霸天的原型是海南陵水縣當地一個叫張鴻猷的地主。張鴻猷的親孫子張國梅說,《紅色娘子軍》很多內容是虛構的。在他爺爺死後4年,紅色娘子軍才組建。當時,拍電影的人說他家房子氣派,又是大地主,選在這里拍電影真實。於是,就在他們家拍了幾個鏡頭,又讓老百姓到幾里外的南門嶺當演員,說是從南霸天家裡的地道走到南門嶺的。張鴻猷堂兄張鴻德的孫子張國強曾告訴記者,他是目前唯一健在見過張鴻猷的人,不僅熟悉張鴻猷,還見過張鴻猷的母親。張鴻猷是個善人,他沒有欺壓百姓,家裡也沒家丁、槍支、碉堡,只有幾個請來幫他四姨太帶小孩的小姑娘。這些說法也與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尋找英雄》一書相通。紅色娘子軍的第一任指導員王時香老人在此書中這么述說:「我們連長龐瓊花,就是電影里的吳瓊花。她是我們鄰村的人,參軍前我倆就是好姐妹,平時我們到鎮上趕集就能碰到。她是貧農出身,並不是南霸天家的丫鬟,也沒有南霸天這個人。這是和電影里不一樣的。」陵水縣史志辦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張鴻猷沒有血債,他家只是教師世家。
《半夜雞叫》子虛烏有
再說周扒皮。都記得《半夜雞叫》中的這個惡霸地主。他為了催促長工們早起去幹活,半夜三更偷偷摸摸趴到雞籠子里學雄雞打鳴,引起雄雞紛紛啼叫。雞一叫,長工們便不得不提早起床。周扒皮兇狠貪婪地殘酷剝削僱工的故事讓年少的讀者們無不義憤填膺,在新中國誕生後的幾代人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不過,周扒皮的原型系今大連瓦房店市閻店鄉一個姓鄒的地主。據當地的老人說,他雖然有小地主刻薄、吝嗇的通病,但沒有聽說過半夜雞叫的事情。
「課文里還描寫姓周的地主打開雞籠子,劃火柴去照……這些愚蠢行動驚動了雞,它也不會開口打鳴了。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這些細節是虛假的、捏造的:學雞叫不必趴到雞籠子旁邊,也不用打開雞籠子去看,熟門熟路要劃什麼火柴?就事論事,即使你把長工們早早驅趕到地里,還有兩個重要問題無法自圓其說。第一,在當時的條件下,夜半時分如果有月光,不知道能不能從事農業勞作,第二,地主自己不跟著起早去監督,長工們躺在地頭怠工,你有什麼辦法?
⑩ 新中國解放的時候,多少資產的地主會被槍斃
資本家和地主再和善也不能改變他們搶奪無產階級勞動成果的事實,和善的強盜就要當祖宗供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