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陽城人口多少人

陽城人口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2-05-05 13:23:21

Ⅰ 陽城的人口民族

2014年末,常住人口390796人,其中男性196434人,女性194362人,男女性別比為101.07(女性=100)。居住在城鎮的人口174059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216737人。城鎮人口比重44.54%。人口出生率7.96‰,人口死亡率5.59‰,人口自然增長率2.37‰。公安部門戶籍登記總戶數175397戶,總人口383648人,非農業人口80039人。
陽城縣有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白族、藏族、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分布。

Ⅱ 陽城的介紹

陽城縣,古稱獲澤,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端,地處太岳山脈東支,中條山東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標在東經112°一112°37',北緯35°12'——35°40'之間。縣境南北長約54公里,東西寬約53公里。陽城縣東與晉城市郊區為界,北與沁水縣為鄰,西南與垣曲縣接壤,南與河南省濟源市相連。陽城縣總面積1930.7平方公里,轄10鎮,7鄉,1街道,總人口390796人(2014年)。2012年,陽城縣全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600516萬元,比2011年增長14.5%。清康熙、雍正年間,陽城與陝西韓城、安徽桐城同為文化發達之鄉,在澤州府所轄五縣中文風最高,贏得了「名列三城,風高五屬」的美譽。陽城縣有「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有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群海會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華名山析城山、蟒河與歷史自然保護區。

Ⅲ 晉城各個縣城有多少人口。

澤州縣,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原為晉城市郊區,1996年改為現名。轄14鎮3鄉,633個行政村,14萬戶,52.6萬人(2008年),其中農業人口45.4萬人。

陽城縣總面積1930.7平方公里,轄10鎮,7鄉,1街道,總人口390796人。

沁水縣下轄7鎮、7鄉,共有239個建制村,9個居民委員會,1378個村民小組,23萬人。

陵川縣,共轄7鎮5鄉371個行政村7個社區,總人口2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6萬人。

高平市,全市下轄3個街道、9個鎮和4個鄉,市境總面積946平方千米,總人口48.49萬。

拓展資料:

晉城市,古稱建興、澤州、澤州府,是山西省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豫兩省接壤處,全境居於晉城盆地,總面積9490平方公里,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河東屏翰、中原咽喉、三晉門戶」的美譽。

晉城市是華夏文化發祥地之一,全市現有文物總量6767處,其中國家重點文保單位66處。包括陽阿古城、程顥書院、崇安寺、炎帝陵以及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長平之戰遺址群、太行至尊王莽嶺等眾多名勝古跡和自然遺產。

晉城市古為冶煉之都,有「九頭十八匠」之稱。是戰國「陽阿古劍」產地,境內澤州鐵器、蘭花炭曾名揚海內 。蟒河、歷山等保護區,生長有獼猴、大鯢等稀有動物,素有山西"生物資源寶庫"之稱。

晉城市是山西省中高檔鑄件、電力、畜牧業基地。二廣、晉侯(陽翼)、陵沁、環城高速與207國道交織成網,太焦、嘉南及侯月鐵路貫穿全境,擁有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多項榮譽。

參開資料:網路-晉城 晉城人民政府網-晉城概覽

Ⅳ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有多少人吸煙,有多少人深受吸煙的危害

陽城縣人口38萬——40萬,除去一半的女性(女的抽煙少可以忽略不計),如果男性人口是女性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的話,剩下20.9萬——22萬人,我們取一個平均數21.5萬人,除去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18歲以下男性和百分之五左右的七十歲以上男性,剩下約15.05萬人,這些人中抽煙的人如果是全國平均水平(大概三分之一)的話,那麼陽城縣抽煙的人大約應該是5萬人,如果被動吸煙者是吸煙者的1.5倍的話,那麼收到吸煙危害的人大概是(吸煙者+被動吸煙者)=5萬+7.5萬=12.5萬人。

Ⅳ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簡介

陽城縣,古稱獲澤,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端,地處太岳山脈東支,中條山東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標在東經112°一112°37',北緯35°12'——35°40'之間。縣境南北長約54公里,東西寬約53公里。陽城縣東與晉城市郊區為界,北與沁水縣為鄰,西南與垣曲縣接壤,南與河南省濟源市相連。


陽城縣總面積1930.7平方公里,轄10鎮,7鄉,1街道,總人口388742人(2012年)。2012年,陽城縣全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600516萬元,比2011年增長14.5%。


Ⅵ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城有多少人口呢

陽城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東倚太行,西連中條,北接太岳,南瞰中原。全縣總面積1968平方公里,總人口41萬,轄10鎮、7鄉、1個辦事處,473個行政村

Ⅶ 歷史課本上說,我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在陽城定都。那麼陽城是今天的哪裡

大禹受禪後,在安邑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啟了華夏名族的新紀元。大禹開國造城分州劃區,為夏朝施政創造了條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的歷史古老而悠久,它的文化燦爛又文明。它孕育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五千年來,大禹治水的功績,夏朝的突出貢獻,受到各族人民的尊崇和贊揚,大禹治水的精神已滲透到華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受到歷朝歷代的充分肯定。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禹王城),這是人所共知的歷史事實。但近年來,有些人想篡改禹都歷史,說大禹的都城在河南陽城,否定禹都安邑。一些教科書上,新版的歷史讀物上,宣傳河南陽城是大禹都城、宣傳河南禹州是大禹都城。針對這些問題,一些網民在電腦上,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我做為禹王鄉的文化站長,禹王城遺址的文化保護員,從事夏禹文化三十餘年。我認為:夏代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佔有重要的地位,不要說我們今天重視它,而且歷朝歷代的文學家都很重視它,並且作了全面、准確、公正的記載。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去篡改它,去否定它。歷史記載是件嚴肅的事情,每個朝代都有寫史的班子,專門負責收集整理歷史資料,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就是我國最早的史官,夏代在其後肯定也有寫史的官員。
首先,從歷史文獻看禹都安邑的真實性。戰國時期的 《尚書·禹貢篇》。就細統地、全面地對夏代的歷史作了記載。《尚書·禹貢篇》載:堯號禹曰,伯禹。官曰,司空。統領州伯以巡十二部。堯崩,禹服三年喪,晝夜悲泣。舜受堯禪,薦大禹改官為司徒內輔。癸酉五十載,舜崩。禪位於禹,禹服喪三年,形體枯槁而目黎黑,讓位商均,退處陽山之南,陰阿之北,萬民不附,商均追究禹之所,禹不得已踐天子位,建都安邑。戰國的《尚書》距夏朝一個多朝代,是我國早期的歷史文獻。我們應該相信它的准確性,公正性和真實性。東周時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在封泰山時和宰孔的對話中講:「禹都安邑,商都於詫,周都豐稿。泰山樑父去都城甚遠,猶且封之禪之。宰孔曰,君以為可,誰敢曰不可。」齊桓公說禹都安邑不能說沒有根據。春秋同時期的晉國將安邑城分封給諸侯魏斯。魏斯在夏墟之上又建起了魏國,擴充了夏朝城池的范圍,使魏國成為戰國時期的七雄之一。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史記·夏本紀》載:「禹為華夏族首領,建都安邑,以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又載:「禹行從冀州開始」「禹鑿龍門」等。安邑古屬冀州,龍門在禹都附近的黃河狹窄處,大禹就是從這里開始治水的。他記載的禹都安邑我們相信是真實的,可靠的。北宋名相司馬光在《通鑒》魏文候與吳起一文中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德不仁,湯放之。」司馬光所記的夏桀之居就是禹都安邑,它的左邊是河南的濟源縣,右邊是陝西的華山,南邊是河南的洛陽,北邊是山西的壺關縣。這樣的方位,在河南什麼地方能找的到?我們相信司馬光的記載是准確無誤的。《辭源》是我國現代一部有權威的辭典,它從清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開始編著,到一九七九年第六次出版經過了多少學者、專家修訂匯編,內容重在追根溯源,它在第一冊0645頁記:禹都安邑,為禹所建,在今夏縣北。又記,楚國大夫屈原在哀郢九章中寫,「曾不知夏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這和禹王城遺址地貌完全一致。又記,自關向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秦晉之間就是咸陽(秦都)和侯馬(晉都)之間,也正好就是禹王城遺址,這和司馬光記載夏桀之居方位完全一致。決不是巧合,而是歷史事實。我們從春秋時期的齊桓公、戰國時期的禹貢篇,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和現代的《辭源》不同時代的記載來看,都說明禹都就是古安邑城,今天的禹王城。
其次,從碑刻記載來看:碑刻是我國記載歷史的一種方式,一些重大事情都用這種形式來記載,大禹的功績和夏朝的歷史就是碑刻記載較多的。《明·重修大禹廟碑》載:三代聖帝明王,率居河東,是故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後漢·乾祐元年,重建禹廟碑》載:「昔乃廟立故都紹隆本址,歷代綿邈,殿宇凋踈。」是說大禹廟一直建在夏故都原址上,歷代更替,為時久遠。《元·至正十四年夏縣重修大禹廟碑》載:蓋盛德必百世祀,有廟則人心萃,所由來尚矣。在昔唐虞之世,洚水橫流,民無底居,而天下幾不國矣。大禹出而治之,然後九州以平,五行以順,而民生衣食於棼倫修敘之中,迨於今幾四千年,所謂盛德之當祀,宜與天地相為無窮也。安邑夏後氏故都,邑之人尤重事禹。後魏分其東為夏縣,邑之墟故存焉。《明·平陽府志,藝文》夏縣禹廟記:夏台於其中,為都會故地,實所撬攆所先及也,居夏之故墟,為夏之遺民。是說夏台就是青台,禹廟建在其上,也是都城的集會之地,大禹治水在這以前,邑民居住在夏禹廢墟之上。《清·道光十二年永濟縣重修禹王廟碑》載:古帝王之有廟祀也,崇德報功於禮隆矣,建於京師者,惟禹巍巍平成,至德無量,廟於安邑,祀會稽禮也。《清·夏縣重修大禹廟碑》載:青台是禹治水時塗山氏望夫處,在禹舊都皇城內,以上碑刻是記載大禹的碑記,有漢代的、元代的、明代的、清代的一致證明安邑(禹王城)就是大禹的都城。你想改變禹都歷史,千年石碑也不會答應。
再次,我們從禹都周邊地理名稱來看,每個朝代的興亡,都會給當地留下許多演義和傳說,也會給當地留下磨滅不掉的歷史地名,禹王城遺址就是當年的夏朝都城,雖然被魏國、河東郡的建築所掩埋,但地下文化層次面達2——4米,是研究考證禹都歷史的文物寶庫。禹妃塗山氏望夫台在皇城的東南角。天文學家陳遵媯認為:青台就是夏朝專門觀測天象的場所。塗山氏經常站在青台上面望思丈夫回歸,所以後人把青台也叫塗山氏望夫台。遺址以西十五里有「放桀台」,在張庄村的鳴條崗上,當地人叫桀王台。這里是夏朝的古道要塞之處,是禹都的門戶,是鳴條崗的制高點,也是夏桀指揮打仗的地方。相傳商湯就在這里打敗了夏桀並放逐夏桀的。《清·康熙四十六年夏縣志》載:放桀台是商湯敗桀處,邑人為祭祀湯,並蓋有堯、舜、禹四聖廟。這和司馬遷《史記》「桀敗鳴條、遂放而死」的記載完全吻合。遺址北有夏後氏的王陵,墓冢有八十多個,現存三十二個。《夏縣志》載:夏後氏陵寢在池下王村,禹陵在浙江紹興府會稽山,禹巡狩崩而葬,少康陵在河南開封府太康縣,除二帝外,自啟而下王陵都葬於高丘之上。每一個王朝的存在都是有陵寢之地,池下王村就是夏朝王陵之地。禹王城遺址內和夏朝有關的地方還有鑄鼎之地、酒池之地、比武校場、大小官道、京城隍廟、金殿之地、瑤台、運糧河、雞鳴關、險要門、點將台、金水橋、聖跡門等都可以證明安邑(禹王城)就是大禹的都城。
從以上史學雙璧兩司馬的歷史文獻記載、建廟的時刻碑文、以及遺址周邊的地理名稱的記載多方證明,大禹的都城就是古代的安邑城(禹王城),這是千真萬確的,毋庸置疑的,可以說禹都安邑的歷史鐵證如山,是任何人改變不了的。至於說河南的陽城、禹州都只是大禹治水、征服三苗活動過的地方,屬夏禹文化范疇,但它決不是大禹建都的地方。夏代的歷史久遠而厚重、博大而精深,不是哪個人想纂改就能纂改的,即使你當時有權纂改,但也是不能長遠的,是經不起歷史考驗的,因為它不是真實的,每個朝代的歷史都有人專門編著,都有定論。如果我們都去隨便去纂改它,中國的歷史不就亂套了嗎?學習歷史還有什麼作用,自己想怎麼編就怎麼編不就行了嗎?了解禹都文化歷史,學習禹都文化,有益於我們的民族,有益於每個華夏兒女,不允許任何人隨便纂改,誤導青少年一代。

Ⅷ 山西陽城 縣屬於哪個區

1、陽城縣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端,地處太岳山脈東支,中條山東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縣境南北長約54公里,東西寬約53公里。陽城縣東與晉城市郊區為界,北與沁水縣為鄰,西南與垣曲縣接壤,南與河南省濟源市相連。

2、陽城縣總面積1930.7平方公里,轄10鎮,7鄉,1街道,2014年總人口390796人。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52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029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6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400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172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481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618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247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232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