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唐紹儀辭職時間是多少

唐紹儀辭職時間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05 15:17:04

A. 唐昭儀因為不滿意袁世凱無視臨時約法行為,於什麼時候辭職

1912年6月15日提出辭呈,任總理不足3個月。

B. 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唐紹儀有哪些事跡

民國中有這么一個人,他追隨過袁世凱,還是孫中山的好友。

他曾代表中國政府和英國談判西藏主權,捍衛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他參與了南北和談,是中華民國建立過程中的推手,就連民國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顧維鈞都是他的女婿。

他就是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唐紹儀,後來還為了老百姓去當縣長,事跡到新中國都成為了榜樣。

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人佔領上海,國民黨舉國西撤。唐紹儀並沒有隨著國民黨逃走,他只是將自己的子女送走,自己一個人呆在上海。鑒於他的聲望和威勢,日本人將他列入了“南唐北吳”的漢奸計劃,用來以華制華,唐紹儀並沒有回應。這時候社會各界得知日本人的計劃,紛紛急勸唐紹儀逃離上海,但是唐紹儀也沒有回應。

但就是這些蛛絲馬跡的線索,引起了蔣介石軍統的巨大猜疑。他們分析認為唐紹儀如果出面,就可以成為替代蔣介石的政治巨擘。所以,蔣介石派特務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刺殺,然而彼時的唐紹儀已經是76歲的高齡了。

為何說是“莫須有”呢?首先,在中日雙方的記錄中自始至終都沒有找到唐紹儀通姦的記錄。其次唐紹儀在日本佔領上海之後遣散了自己的親人,如果想投奸,為何要這樣?

最後唐紹儀是一個從小就心懷國家民族和民主共和觀念的人,哪怕是在他步步高升,得意忘形的時候,都力主捍衛中國的主權。(山東教案和西藏問題)你說這樣的人會在晚年時自掘墳墓,晚節不保?就算是要殺人,也應該在查明之後依法處理才對。

蔣介石刺殺唐紹儀終成了一樁歷史懸案、一樁歷史冤案。他有蔣介石抗日的意圖在,我們也難說這個目的是不正確的,但他的手段卻是極為毒辣的、殘忍的,軍統刺客用斧頭重重的砍在唐紹儀的頭顱上致其死亡。


唐紹儀一個76歲的古稀老人,一定程度上也成了抗日的犧牲品。蔣介石事後還不承認,假模假式給他家屬送錢,表彰他的功績,但當時的明眼人一瞧就知道事情十分蹊蹺。為什麼在日本人傳言要勾搭唐紹儀的時候,唐紹儀就死了呢?這怕不是蔣介石中了日本人的反間計。

直到後來,人們撥開那段歷史,才給這段歷史“翻了案”。專家學者大多定性唐紹儀之死是“晚節未失,慘遭錯殺”。

唐紹儀,這位教員口中具有代表性的舊官僚、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口中極力反對外國人的愛國者,卻被“疑似賣國”的罪名刺殺,歷史的吊詭莫大於此。

C. 袁世凱逼唐紹儀下台後,用武力逼當時的參議院要通過誰來出任內閣總理

唐紹儀辭職後,袁世凱於1912年6月29日任命陸征祥為國務總理,與袁世凱總統政見不和而辭職,內閣改組隨同辭職,初以梁如詒,因參議院否決,由唐紹儀兼代,後任命施為交通總長,辭職,由劉冠雄兼代。未到任,有次長王正廷代理。內閣改組隨同辭職。
北洋政府時期歷任內閣。
第一任內閣閣員(1912年3月13日-1912年6月27日)

職銜 姓名 上任日期 離任日期
國務總理 唐紹儀 1912年3月13日 1912年6月27日
內務總長 趙秉鈞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6月29日
財政總長 熊希齡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7月14日
外交總長 陸征祥 1912年3月29日
陸軍總長 段祺瑞 1912年3月29日
海軍總長 劉冠雄 1912年3月29日
司法總長 王寵惠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7月14日
教育總長 蔡元培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7月14日
交通總長 施肇基 1912年4月8日 1912年6月27日
工商總長 陳其美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6月29日
農林總長 宋教仁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7月14日

第二任內閣閣員(1912年6月29日-1912年9月22日)

職銜 姓名 上任日期 離任日期
國務總理 唐紹儀 1912年3月13日 1912年6月27日
內務總長 趙秉鈞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6月29日
財政總長 熊希齡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7月14日
外交總長 陸征祥 1912年3月29日
陸軍總長 段祺瑞 1912年3月29日
海軍總長 劉冠雄 1912年3月29日
司法總長 王寵惠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7月14日
教育總長 蔡元培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7月14日
交通總長 施肇基 1912年4月8日 1912年6月27日
工商總長 陳其美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6月29日
農林總長 宋教仁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7月14日

D. 中華民國的首任內閣總理是誰

唐紹儀。
孫中山搞革命。他最初的想法是,象美國那樣,搞聯盟制。所以辛亥革命其實是各省自己打。然後大家一塊來推選總統。
1911年12月,全國的已經革命成功的省,在南京選舉出了孫中山為總統,孫中山於是1912年1月1日就任。
孫中山想的是效法美國搞總統制,全國搞聯邦制,於是呢,就只設了9部,未設立總理。
但是當時的孫中山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清政府還在。並且袁世凱甚至有實力把孫中山的新政府給搞倒。
於是。孫中山就說,如果袁世凱把清政府逼退位了,你承認民國,我就把總統讓給你。
就這樣,袁世凱很快的就把清政府給搞退位了。正式進入了民國。
這個時候,孫中山害怕袁世凱不擁護民國的法制,於是一是讓袁到南京就職。二是他准備給袁世凱挖個坑。搞一個總理。讓總理組閣,實權放到總理上,不給總統。
就這樣,曾經做為南北議和代理的唐紹儀被孫中山相中了。然後被請到了南京,當上了第一任總理。
後來沒當幾天,就被袁世凱擠兌的沒法再幹了。於是就辭職了!

E. 中華民國第一任全體內閣人員(唐紹儀為內閣總理)

北洋政府第一任內閣總理及閣員(1912年3月29日~1912年6月29日)
國務總理唐紹儀廣東中山人1912.3.13-1912.6.27因與總統袁世凱政見不合而辭職
內務總長趙秉鈞河南臨汝人1912.3.29-1912.6.29
財政總長熊希齡湖南鳳凰人1912.3.29-1912.7.14
外交總長陸徵祥上海人1912.3.29-
陸軍總長段祺瑞安徽合肥人1912.3.29-
海軍總長劉冠雄福建閩侯人1912.3.29-
司法總長王寵惠廣東東莞人1912.3.29-1912.7.14內閣改組隨同辭職
教育總長蔡元培浙江紹興人1912.3.26-1912.7.14內閣改組隨同辭職
交通總長施肇基江蘇吳縣人1912.4.08-1912.6.27初以梁如浩,因參議院不同意,由唐紹儀兼代,後命施為交通總長,辭職,由劉冠雄兼代
工商總長陳其美浙江吳興人1912.3.29-1912.6.29未到任,由次長王正廷代理;內閣改組隨同辭職
農林總長宋教仁湖南桃源人1912.3.29-1912.7.14內閣改組隨同辭職

F. 唐紹儀生平

唐紹儀生於1862年1月2日,珠海人。家有兄弟六個,他排第四。他的父親叫唐永大,是茶商。唐紹儀幼時跟隨父親在上海讀書,也曾經在香港皇仁書院讀過。然後12歲公派留學去美國,於哥倫比亞大學畢業。19歲回國,在天津水師洋務學堂繼續上學,然後在天津的稅務衙門當翻譯,九品銜。20歲時前往朝鮮,襄助海關事務。22歲時遇到朝鮮甲申政變,結識袁世凱。33歲,被認命為駐朝鮮總領帶。36歲時,父親去世,回國。37歲時,跟隨李鴻章,去兩廣。同年11月,跟隨袁世凱去山東,處理外交。39歲,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唐紹儀為天津海關道。在天津時,唐紹儀結識了美國總統胡佛。鬧義和團的時候,唐紹儀帶家眷躲進了僑民區。42歲時,赴印度,簽訂《中英續訂藏印條約》,為中國從英國人手裡保住了西藏。44歲時,升任為稅務處會辦大臣,致力於收海關控制權。45歲,任奉天巡撫,處理東北的外交。46歲,以密使身份,訪問美國,推動中美德聯盟。48歲,任郵傳部尚書。49歲,辛亥革命爆發,代表清政府與伍廷芳談判。50歲,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唐紹儀主張內閣制,袁世凱要獨攬大權,所以辭職。之後與朋友開公司。54歲,段祺瑞組閣,任外交總長。55歲,參加護法運動,任財政部長。56歲,軍政府改為總統制,任七總裁之一。57歲,代表南方護法軍政府。58歲,隨孫中山,任財政部長。後來仕途起起伏伏,74歲後不再參與政治。76歲時,軍統擔心唐紹儀被日本人利用,所以將之刺殺於上海家中

G. 辛亥革命的重大事件

1910年 3月21日 孫中山向黃興提議再次發動廣州起義。
1910年 3月 孫中山在舊金山設美洲同盟總會(又稱同盟會美國總支部)。
1910年 3月 長沙發生搶米暴動。
1910年 4月 各省請開國會代表發動第二次請原。
1910年 6月16日 湖北革命黨人改群治學社為振武學社。
1910年 9月18日 資政院開院。
1910年 10月3日 《民立報》在上海創刊。
1910年 10月11日 國會請願代表團發起第二次請願,分別向資政院和載衛上書。
1910年 10月 清廷發布上諭,將預備立憲期限由九年改為五年。
1910年 11月4日 孫中山在檳榔嶼召集黃興、趙聲、胡漢民等會議,布置廣州起義。
1911年 1月30日 振武學社更名文學社,舉蔣翊武為社長。
1911年 1月 同盟會在香港成立統籌部,負責籌劃和組織廣州起義。
1911年 4月8日 溫生才擊絲廣州將軍孚琦,溫被捕遇害。
1911年 4月27日 黃興等發動廣州(黃花崗)起義。
1911年 5月8日 清廷組成皇族內閣,以慶新王奕 為總理大臣。
1911年 5月9日 清廷頒布鐵路國有政策。
1911年 5月10日 文學社在武昌小朝街設立機關部。
1911年 5月11日 文學會和共進會在武昌召開第一次國體聯合會議。6月14日和9月14日又先後就兩國體聯合再三會議協商。
1911年 5月17日 四川保路同志威風成都正式成立。
1911年 7月31日 宋教仁、譚 黃興
人鳳等在上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
1911年 7月 漢口《大江報》發表《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葯也》、《亡中團者和平也》二短證。大江報館被查封,報社主筆詹大悲、何海鳴被捕。
1911年 8月13日 林冠慈、陳敬岳在廣州炸傷李准。
1911年 8月 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及附近各州縣發動罷市、罷課。
1911年 9月7日 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蒲殿俊、羅綸等,槍殺請願群眾,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成都血案」。
1911年 9月24日 文學社和共進會聯合大會在武昌召開,討論通過「起義計劃」。
1911年 9月25日 孫武等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調配炸葯,不慎引爆。蔣翊武等在武昌小朝街機關部決定當夜起義。
1911年 10月10日 凌晨,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就義。晚,武昌起義爆發,經過一夜激戰,起義軍佔領武昌全城。
1911年 10月11日 湖北軍政府成立,舉清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是日晚,漢陽,漢口駐軍起義。
1911年 10月12日 辛亥革命歷史照片(20張)清廷諭令蔭昌、薩鎮冰率水陸兩前赴鄂鎮壓起義。 1911年 10月12日 孫中山在美國獲悉武昌起義,「決意先從外交方面致力」,而後歸國。 1911年 10月14日 清廷下韶起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對武昌起義的「剿撫事宜」。 1911年 10月18日 駐漢口各外國領事館宣告「嚴守中立」。到同月22日駛抵武漢江面的英、德、美等國軍艦達二十艘。
1911年 10月18日 民軍進攻漢口劉家廟。陽夏戰爭開始。
1911年 10月22日 長沙起義,成立湖南軍政府,舉焦達峰、陳作新為正、副都督。
1911年 10月22日 西安起義。27日成立秦隴復漢軍政府,以張夙為大統續。
1911年 10月23日 九江起義。次日成立九江軍政分府。
1911年 10月25日 李沛基炸死新任廣州將軍鳳山。
1911年 10月27日 黃興、宋教仁等從上海乘輪抵武昌,黃旋赴漢口前線督戰。
1911年 10月28日 湘軍第1協王隆中部率領首批援鄂軍1700多人出師援鄂
1911年 10月28日 王部於11月4日開抵武昌。後另有甘興典等部湘軍援鄂。
1911年 10月29日 太原 鄒容和革命軍
起義,成立山西軍政府,舉閻錫山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昆明「重九」起義。11月3日成立雲南軍政府,舉蔡鍔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載豐以宣統帝名義下詔「罪己」,並開放黨禁,赦免黨人。
1911年 10月31日 南昌起義。11月1日成立江西軍政府,舉吳介璋為都督。
1911年 10月31日 湖南發生兵變,焦達峰、陳作新被殺,譚延闓繼任都督。
1911年 11月1日 清軍攻佔漢口,民軍退守漢陽、武昌。
1911年 11月1日 皇族內閣辭職。清廷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
1911年 11月3日 都督黎元洪任黃興為戰時總司令。黃興等隨即往漢陽設戰時總司令部。 1911年 11月3日 貴陽起義。次日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以楊蓋誠為都督;另設樞密院,以張百麟為院長。
1911年 11月3日 陳其美、李燮和等發動上海起義。6日成立滬軍都督府,舉陳其美為都督。 1911年 11月3日 河南革命黨人數十人被捕遇害,計劃於次日發動的開封起義流產。
1911年 11月4日 杭州起義。7日成立浙江軍政府,以湯壽潛為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蘇州和平光復,成立江蘇都督府,巡撫程德全改稱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吳祿貞在山西娘子關與閻錫山等會晤,議組燕晉聯軍,准備舉兵直搗北京。 1911年 11月7日 廣西宣布獨立,改撫署為軍政府,以巡撫沈秉為都督。
1911年 11月7日 吳祿貞被袁世凱派人暗殺於石家莊。
1911年 11月7日 安徽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推巡撫朱家寶為都督。
1911年 11月8日 黎元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洪都督電起義各省,請派代表到武昌會議組織臨時政府。
1911年 11月9日 廣東獨立,推兩廣總督張鳴岐為都督;因張逃,復推胡漢民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福州起義。11改督署為福建都督府,推孫道仁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蘇、漸都督聯電滬督,倡議於上海設立臨時會議機關。滬督陳其美隨即於13日通電各省,請派代表赴滬籌組臨時政府。
1911年 11月11日 袁世凱派蔡廷斡、劉承恩等人武昌誘和。
1911年 11月11日 海容、海琛、海籌等艦自漢口前線下駛九江,宣告反正。
1911年 11月12日 奉天國民保安會成立,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被舉為會長。16、17日吉林、黑龍江國民保安會相繼成立。
1911年 11月12日 鏡清、保民等十餘艦在鎮江起義。
1911年 11月13日 袁世凱在北京就內閣總理職。
1911年 11月13日 山東宣布獨立,以巡撫孫寶琦為都督。
1911年 11月13日 孫於同月24日宣布取消獨立。浙江、江蘇、鎮江、福建、山東、湖南、上海七處代表在滬集合,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1911年 11月16日 黃興指揮民軍自漢陽反攻漢口,次日敗退漢陽。
1911年 11月22日 重慶宣告獨立,成立蜀軍政府,以張培爵為都督。
1911年 11月24日 江浙聯軍會攻南京。
1911年 11月26日 入川鄂軍在資州起義,殺端方,回師湖北。
1911年 11月27日 成都和平獨立,宣告四川地方自治,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以咨詢局議長蒲殿俊為都督。
1911年 11月27日 黎元洪電各省都督,告以漢陽失守,請速派兵來援。
1911年 11月28日 各 袁世凱省代表會在漢口英租界順昌洋行開第一次會議,議決臨時政府成立以前,由鄂軍政府代行中央軍政府職權。
1911年 12月1日 鄂軍政府與袁世凱簽訂停戰協議。
1911年 12月2日 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911年 12月2日 各省代表會正式通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1911年 12月3日 各省代表會議決臨時政府設於南京。
1911年 12月4日 留滬各省代表開共和聯合會大會,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並推大元帥組織臨時政府。
1911年 12月4日 各省代表會議決議和條款四條,以伍廷芳為代表與袁世凱議和。
1911年 12月5日 清廷授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袁次日派唐紹儀為全權代表南下議和。 1911年 12月7日 海軍開代表會,公舉程壁光為海軍總司令。海軍全部反正。
1911年 12月12日 十四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
1911年 12月17日 各省代表會改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
1911年 12月18日 「南北和談」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議事廳開始舉行。
1911年 12月20日 六國駐滬總領事照會南、北和談代錶速定和議。
1911年 12月25日 孫中山歸國抵上海。
1911年 12月25日 各省代表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會在南京開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1年 12月29日 南北議和代表在上海達成召開國民會議公決「國體」協議。
1911年 12月29日 袁世凱拒絕接受「南北和談」商訂的國民會議召集辦法。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袁世凱准唐紹儀辭職,並電告伍廷芳以後直接電商南北和談事宜。
1912年 1月2日 直隸灤州新軍起義。
1912年 1月2日 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

H. 清末民初 有哪些名人 如,唐紹儀等 列舉名稱和成名事跡

唐紹儀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清政府總理總辦、山東大學(時稱山東大學堂)第一任校長,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 ,國民黨政府官員。曾任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校長。 1874年,被清政府選派到美國留學。1881年,被召回國,入天津水師附設的洋務學堂讀書。1885年,到天津稅務衙門任職。隨後被派往朝鮮辦理稅務,成為清政府駐朝鮮大臣袁世凱的書記官和得力助手。 1904年,以清政府議藏約全權大臣身分,先後兩次與英國辦理交涉,簽訂《續訂藏印條約》,使英國確認中國對西藏地方的領土主權。武昌起義後,充當袁世凱內閣全權代表,於1911年底,開始與民軍全權代表伍廷芳舉行議和談判,達成在湖北、陝西、安徽、江蘇、奉天等地的停戰協定。後繼續與伍廷芳秘密磋商關於清帝退位的優待辦法,以及孫中山的辭職和由袁世凱繼任的各項問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為第一任內閣總理。經孫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會。 1912年3月,到南京組織新內閣,4月遷往北京。唐力圖推行責任內閣制,同袁世凱的意圖不能相容,被迫棄職離京。 1917年參加廣州護法軍政府,任財政總長,後為七總裁之一。曾參與與北京政府代表舉行的議和談判。1920年後退居家鄉。1931年5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常務委員。 九一八事變後,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1932年任西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中山縣縣長。日本侵佔上海、南京後,策動其出任偽政權首腦,未成事實。1938年9月30日被國民黨特務暗殺於上海。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1881年唐紹儀歸國後,被派往天津的洋務學堂讀書。
1885年進入天津稅務衙門任職,1889年底被委任為駐龍山商務委員,即駐朝鮮漢城領事,在任上表現出干練的外交才能。在朝鮮期間,唐紹儀與當時駐扎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凱建立友誼。 1896年10月,清朝政府正式委任唐紹儀為中國駐朝鮮總領事。1898年9月,唐紹儀因奔父喪返國,結束其出使朝鮮近10年的外交生涯。 1901年,袁世凱擢升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重用唐紹儀為天津海關道。唐紹儀在任期間,辦理接收八國聯軍分佔的天津城區、收回秦皇島口岸管理權等事務,成就斐然,令同僚們刮目相看。袁世凱亦上奏朝廷,稱贊唐紹儀出色的表現和能力。 1904年,清朝政府任唐紹儀為全權議約大臣,赴印度與英國代表談判有關西藏問題。唐紹儀堅持民族立場,運用靈活的外交手段,力主推翻英國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的所謂《拉薩條約》,挫敗了英國妄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割出去的陰謀。1906年4月,中英簽訂《續訂印藏條約》,雖然英國取得從印度架設電線通往西藏已開商埠的特權,但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對西藏的領土主權。 唐紹儀在西藏問題談判中的成就,使他晉升為外務部右侍郎。此後,唐紹儀參與主持中日、中俄關於東北問題的談判。在客觀條件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他力爭避免損失過多的權益,抑制了日本在東北擴張侵略的野心,並完全拒絕了俄國企圖保留在東北利益的要求。 自1906年起,唐紹儀先後被委任為全國鐵路總公司督辦、稅務處會辦大臣、郵傳部左侍郎。他主持路政後,著力擴大我國在外資鐵路中的行政管理權和挽回鐵路借款方面的損失。由於他的力爭,滬寧鐵路的續借款由原定的9折改為9.55折,總管理處由原來華員2人、洋員3人組成改為只設華員總辦1人,洋員在總辦主管下分理部門職能。在廣九鐵路合約的談判中,唐紹儀把用人用款之權從英國人手中爭回,由兩廣總督一手經理。 唐紹儀是近代第一位致力於收回海關控制權的人。1906年,他以稅務處會辦大臣之職主持全國稅務總署的工作,上任伊始,他即宣稱:「此次奉命辦理海關稅務,實為收回稅權之一大關鍵,且海關為中國海關,聘用洋員自應歸中國節制。今雖時事艱難,無所措手,亦當力任其難。」唐國儀在稅務部署成立之時,即電召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及各關稅務司到京城聽訓。過去壟斷海關稅務司職位數十年的洋員,如今不得不收斂其威風,在稅務處會辦大臣的統轄下辦事了。 1907年,唐國聘任奉天巡撫,並負責東北地區的對外交涉。他企圖引進英、美資本,修築一條貫穿東北全境的鐵路,以制約日本,但英商在日本的抗議下退縮了,唐紹儀又打算聯美製日,計劃依賴美國資本開發東北來遏制日本。翌年,美國以部分庚子賠款退還中國政府,唐被派為專使,赴美活動。在美期間,他鼓動美國財團到東北投資,並以考察財政為名,訪問歐洲日本等八國。但日本拉攏美國搶先簽訂日美協議,使唐紹儀的計劃落空。1910年,唐紹儀曾一度被任命為郵傳部尚書,但不久即辭職。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起用袁世凱為總理大臣。唐紹儀聘任袁內閣的全權代表,赴上海與南方民軍總代表伍廷芳談判議和。他在和談中未盡袁世凱之意,並勸袁迎遂南方之意將談判地點設於上海,以「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應當推動」為自己參加議和的指導思想。唐紹儀在議和過程中堅持「擁袁共和」的方針,對南方作出了很大的讓步。由於南北雙方代表共同努力,終於達成了確定共和體制、優待清室、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的協議。 唐紹儀少年留美,已接受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民國初年,唐紹儀的思想立場更向民主共和方面轉變,他由黃興、蔡元培介紹,並由孫中山監誓,加入了同盟會,。當醞釀新政府總理人選時,唐得到革命人和袁世凱的推選及任命,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於1912年3月25日到南內閣,4月遷往北京。唐出任總理之初,本抱有極大的政治抱負。他挑選宋教仁、蔡元培、陳其美等同盟會骨幹成員入閣、擔任農林、教育、工商總長,使同盟會會員在政府中占據多數,被稱為「同盟會中心內閣」。唐紹儀勤於公務,注重辦事效率,使政府呈現一派新氣象。 袁世凱習性大權獨攬,對唐紹儀推行責任內閣制,「事事咸恪遵約法」甚為不滿,在用人、財政、遵守《臨時約法》規定的總理附署權等問題上,兩人的裂痕加深。唐紹儀主張「民國用人,務貴新不貴舊」,拒絕袁系趙秉鈞(為內閣內務總長)私自安排北洋舊人入閣,趙竟以辭職相威脅。在籌款方面,唐紹儀拒絕英、美、德、法四國銀行團提出監督中國財政的無理要求,引起了袁世凱和財政總長及四國銀行團的合夥攻擊。王芝祥督直事件最終導致了唐紹儀與袁世凱分道揚鑣。1912年6月初,直隸省議會選舉王芝祥(適加入同盟會)為直隸都督,袁世凱不予承認,並拋開總理附署權,公布另任命令。唐紹儀見《臨時約法》已遭到破壞,「徹悟袁之種種行為,存心欺騙民黨」,遂於6月15日憤而提出辭呈,時任總理不足3個月。 此後,唐紹儀寓居上海數年,與人集資創辦金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但他仍密切關注著政治舞台。1913年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唐紹儀予以強烈的譴責,並拒絕袁世凱拉攏其復任北洋軍閥政府總理。1915年,袁世凱復辟,唐紹儀與蔡元培、汪精衛聯名致電,警告袁「取消帝制野心,並辭職以謝天下」。護國軍興起後,唐紹儀再次致電袁世凱,勸其退位。 1916年6月,袁世凱暴斃。黎元洪繼任總統,但皖系軍閥段祺瑞大權在握。唐紹儀力主恢復舊約法和國會,站在孫中山革命派的立場上,多次拒絕北洋軍閥的拉攏利誘。 1917年8月,唐紹儀南下參加護法運動,被孫中山任命為護法軍政府財政總長。滇桂軍閥排擠孫中山,唐紹儀曾進行過調和。軍政府改組後,唐紹儀為七總裁之一,但因孫中山辭職赴上海,唐亦未蒞任。 唐紹儀
1919年初,北洋軍閥政府與護法軍政府談判議和,唐紹儀擔任南方總代表。他維護孫中山的護法旗幟,但其主張被北方代表拒絕,同時也為把持南方軍政府的桂系軍閥所不容,被撤掉總代表之職。南北和歷時年余,終未達成協議。 五四運動時期,唐紹儀表現出愛國熱情,通電北洋軍閥政府表示支持愛國學生。他去電巴黎,要求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他的女婿顧維鈞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1920年6月,唐紹儀與孫中山等在上海通電反對桂系軍閥,正式脫離軍政府,赴上海堅持斗爭。11月,桂系軍閥勢力被驅逐出廣東,唐隨孫中山回到廣州,重建軍政府。但此時唐紹儀與孫中山的政治主張已發生分歧,唐認為孫中山的理想太高,難以實現,且孫所制定的總統制與他的政黨政治和責任內閣制理想亦不符。他拒絕出任軍政府財政總長一職,在政治上表現消沉,寓居上海閉門不出。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唐紹儀掛名為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和國府委員。1929年,他就任中山縣訓政實施委員會主席,在就職詞中表示要用25年的時間,「將中山縣建設成為全國各縣的模範」。1931年3月16日,唐兼任中山縣縣長,集中精力實施建設模範縣的計劃。該計劃包括基本建設、發展實業、加強農漁業和鄉村建設、引進外資和發展教育諸方面,而以開辟唐家無稅商港為重點。他多次邀請粵省要人和專家前往唐家灣考察,還編印《中山縣發展大綱》,散發到港澳和海外,想方設法從各方面籌集獎金。他在任上比較注意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門陋習,並微服察訪,及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有「布衣縣長」之稱。但唐紹儀遭到廣東軍閥陳濟棠的排擠,1934年10月,陳濟棠通過親信在中山唆使縣兵以索餉為名發動嘩變,包圍唐紹儀的寓所,逼其去職。 1931年「寧粵分裂」時,唐紹儀參加了汪精衛等人在廣州組織的反蔣聯盟,後任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五常委之一。1936年,陳濟棠發動六一事變,公開與南京國民政府對抗,唐紹儀站在蔣介石一邊,在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上提議撤銷國民黨中執委西南執行部和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等機關,從而促使陳濟棠兵敗下台,事後,唐紹儀舉起家寓居上海,未再參與政治。 抗日戰爭爆發後,唐紹儀發表了支持抗戰的言論,馮自由認為唐是自盧溝橋事變後,「主張抗戰最力之一人」。上海淪陷後,唐將妻室子女送往香港,自己仍留居上海,國民黨對其隻身滯留上海甚不放心,蔣介石、孔祥熙等不斷派人游說,並以官銜及津貼籠絡,希望他保持晚節,不要為敵所用。廣東的抗日組織也派出代表勸唐離開此地,但他不從。與此同時,唐紹儀周圍的一些親友,卻在打著他的旗號從事漢奸活動。日本亦有一個所謂「南唐北吳」計劃。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還組織了一個對華特別委員會,負責做唐紹儀、吳佩孚的工作。 1932年任西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中山縣縣長。日本侵佔上海、南京後,策動其出任偽政權首腦,未成事實。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唐紹儀未轉移後方,滯留上海。蔣介石為不讓唐紹儀為日本所利用,授意國民政府軍統特務於1938年9月30日在唐紹儀上海寓所將其刺殺。
編輯本段被刺始末
抗戰初期,唐紹儀曾秉承蔣介石的旨意與日本人密談謀和條件。上海淪陷後,唐紹儀將妻室子女送往香港,自己沒有西撤,仍留居上海法租界福開森路(今武康路40號)。 由於他的政治聲望引起敵偽的注意,故被視為「以華制華」傀儡的最佳獵物。日本有了一個所謂「南唐北吳」計劃,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還組織了一個對華特別委員會,負責做唐紹儀、吳佩孚的工作,計劃由唐組織全國性偽政府,取蔣介石地位而代之。日本許多特務首腦如谷正文、土肥原賢二等和漢奸陳中孚、溫宗堯等頻繁往來於唐府。於是當時上海、廣州等地盛傳日敵擬利用唐紹儀、陳中孚、溫宗堯等組織華中偽政府,因而廣州抗敵後援會於1938年3月上旬去電唐紹儀,請其脫離惡勢力的包圍,刻日南歸,唐不予答復。到了3月19日,廣州各界人士及社團在省民眾教育館二樓開會,會上由廣州市各社會團體聯銜電催唐紹儀南歸,電文說:「請公善保晚節,否則自墮名譽,遺臭萬年」,並匯去旅費2萬元。唐仍置之不理,旅費也不肯收。唐紹儀是歷經政治風雲、老於世故的成熟政治人物,對於自己出處的榮辱得失,是有充分考慮的;但是又以身居日寇包圍中的孤島上海而不願得罪任何一方,便採取與各方曖昧不明的態度,這就不能不引起多方揣測,置自身於險境。[1] 1938年9月28日上午,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在唐紹儀女婿岑德廣的帶領下,親自赴唐宅長談,拉攏唐出山。潛伏於上海的國民黨軍統特務偵知此事後,i匯報給重慶方面,蔣介石指示軍統局負責人戴笠派一得力人員到上海把唐紹儀除掉。戴笠派趙理君赴滬暗殺唐紹儀。趙理君,四川人,黃埔軍校畢業生,是戴笠最信任的人之一。[1] 趙理君從各方面探詢唐紹儀的情況,從唐的親友來往之中,得悉唐紹儀喜愛古玩,經常驅車往古玩店購置古瓷器、古銅器之類,曾在某古玩店看中一個古瓷瓶,該店老闆索價偽幣10萬元,唐認為要價太高,未成交易。趙理君得知後,即出重價將此瓶購置到手,偽裝該店之跑街伙計,攜帶此瓶親自送到環龍路唐公館,由門口警衛人員(保鏢者)轉報,唐紹儀在會客室接見趙理君。趙又詳述這個古瓶的特點,並雲還有一個古瓷瓶比這個瓶的色彩還要好,年代更早,價錢並不比這個瓶高,若要看的話,請指定時間,再親自送來。唐很高興地告知趙理君在某日下午送來。趙此次來,已觀察清楚唐的住宅情況,唐之會客室門外亦有一個保鏢人員,以保護唐之安全。趙理君回到住地後,即召集親信人員,商討如何下手,既可以完成刺死唐的任務,又可以安全逸去。研究結果,決定特製一柄鋒利的短斧,由趙理君親自動手,並准備多輛小坐車在唐之住宅周圍警戒,以防意外。准備妥當後,趙即按照後紹儀指定的時間攜帶兩個古瓷瓶到唐之公館,又在會客室與唐見面。 唐紹儀看到古董花瓶後很高興,戴上老花眼鏡,把瓷瓶拿在手中詳細鑒別,究竟哪一個瓷瓶的年代久,色彩好。並雲:「這一次拿來的一個,確實比那一個好,一經比較,優劣立見。」觀察再三,愛不釋手。趙理君認為時機已至,即靠近唐紹儀身旁,偽裝與唐一同鑒別瓷瓶,即刻用右手從褲袋中抽出利斧,照準後紹儀後頸猛力砍去,唐紹儀立時斃命。趙理君殺死唐後,即將兩個瓷瓶收拾好,離開會客室,輕手輕腳地又把會客室門關好,從容告知會客室門外之保鏢說:「老太爺在會客室等我,我去再拿幾個更好的古瓶請主席挑選,請你稍微等待一下,我馬上即來。」趙即很快走出,與在唐宅外邊守候人員乘車逃逸。等待僕人發現唐紹儀實刺,急忙將人事不知的唐紹儀送往醫院搶救,但因流血過多,且年邁體衰而死。[1] 消息傳出後,上海輿論一時大嘩。有人懷疑唐為日本人所刺,有人懷疑是國民黨特務所為,為掩人耳目,1938年10月5日,重慶方面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長孔祥熙等名義,特地頒布《唐紹儀褒揚令》,同時撥付治喪費5000元,並令將唐氏生平事跡「宣付國史」。國史館撰寫的《唐紹儀傳》,稱唐晚年被日本人拉攏,要其充當傀儡,「終不肯出」。[1] 據稱唐被送附近的廣慈醫院搶救,於次日凌晨3:50氣絕。唐遇刺後,一些國民黨元老十分不滿沒有掌握唐失節確證,就將其殺害。蔣介石下令付治喪費五千元,並將唐生平事跡存付國史館,以平息風波。
姓吳的:(清末)
吳佩孚 吳玉章 清末狀元吳魯 清末書畫家吳昌碩 清末巨富吳炳建

I. 唐紹儀其人

唐紹儀(1862-1938),漢族,又名紹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於廣東珠海唐家鎮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動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讀書,1874年官派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881年歸國。曾任駐朝鮮漢城領事、駐朝鮮總領事、清末南北議和北方代表、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等,為中國主權、外交權益及推進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貢獻。與孫中山政見分歧後,政治消沉,後任中山縣長。上海淪陷後,與各方曖昧不明,引起多方揣測,置自身於險境。盛傳日敵擬利用紹儀等組織華中偽政府,蔣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務趙理君於1938年9月30日將其殺害於家中。
唐紹儀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清政府總理總辦、山東大學(時稱山東大學堂)第一任校長,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 ,國民黨政府官員。曾任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校長。 1874年,被清政府選派到美國留學。1881年,被召回國,入天津水師附設的洋務學堂讀書。1885年,到天津稅務衙門任職。隨後被派往朝鮮辦理稅務,成為清政府駐朝鮮大臣袁世凱的書記官和得力助手。 1904年,以清政府議藏約全權大臣身分,先後兩次與英國辦理交涉,簽訂《續訂藏印條約》,使英國確認中國對西藏地方的領土主權。武昌起義後,充當袁世凱內閣全權代表,於1911年底,開始與民軍全權代表伍廷芳舉行議和談判,達成在湖北、陝西、安徽、江蘇、奉天等地的停戰協定。後繼續與伍廷芳秘密磋商關於清帝退位的優待辦法,以及孫中山的辭職和由袁世凱繼任的各項問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為第一任內閣總理。經孫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會。 1912年3月,到南京組織新內閣,4月遷往北京。唐力圖推行責任內閣制,同袁世凱的意圖不能相容,被迫棄職離京。 1917年參加廣州護法軍政府,任財政總長,後為七總裁之一。曾參與與北京政府代表舉行的議和談判。1920年後退居家鄉。1931年5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常務委員。 九一八事變後,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1932年任西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中山縣縣長。日本侵佔上海、南京後,策動其出任偽政權首腦,未成事實。1938年9月30日被國民黨特務暗殺於上海。
抗戰初期,唐紹儀曾秉承蔣介石的旨意與日本人密談謀和條件。上海淪陷後,唐紹儀將妻室子女送往香港,自己沒有西撤,仍留居上海法租界福開森路(今武康路40號)。 由於他的政治聲望引起敵偽的注意,故被視為「以華制華」傀儡的最佳獵物。日本有了一個所謂「南唐北吳」計劃,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還組織了一個對華特別委員會,負責做唐紹儀、吳佩孚的工作,計劃由唐組織全國性偽政府,取蔣介石地位而代之。日本許多特務首腦如谷正文、土肥原賢二等和漢奸陳中孚、溫宗堯等頻繁往來於唐府。於是當時上海、廣州等地盛傳日敵擬利用唐紹儀、陳中孚、溫宗堯等組織華中偽政府,因而廣州抗敵後援會於1938年3月上旬去電唐紹儀,請其脫離惡勢力的包圍,刻日南歸,唐不予答復。到了3月19日,廣州各界人士及社團在省民眾教育館二樓開會,會上由廣州市各社會團體聯銜電催唐紹儀南歸,電文說:「請公善保晚節,否則自墮名譽,遺臭萬年」,並匯去旅費2萬元。唐仍置之不理,旅費也不肯收。唐紹儀是歷經政治風雲、老於世故的成熟政治人物,對於自己出處的榮辱得失,是有充分考慮的;但是又以身居日寇包圍中的孤島上海而不願得罪任何一方,便採取與各方曖昧不明的態度,這就不能不引起多方揣測,置自身於險境。[1] 1938年9月28日上午,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在唐紹儀女婿岑德廣的帶領下,親自赴唐宅長談,拉攏唐出山。潛伏於上海的國民黨軍統特務偵知此事後,i匯報給重慶方面,蔣介石指示軍統局負責人戴笠派一得力人員到上海把唐紹儀除掉。戴笠派趙理君赴滬暗殺唐紹儀。趙理君,四川人,黃埔軍校畢業生,是戴笠最信任的人之一。[1] 趙理君從各方面探詢唐紹儀的情況,從唐的親友來往之中,得悉唐紹儀喜愛古玩,經常驅車往古玩店購置古瓷器、古銅器之類,曾在某古玩店看中一個古瓷瓶,該店老闆索價偽幣10萬元,唐認為要價太高,未成交易。趙理君得知後,即出重價將此瓶購置到手,偽裝該店之跑街伙計,攜帶此瓶親自送到環龍路唐公館,由門口警衛人員(保鏢者)轉報,唐紹儀在會客室接見趙理君。趙又詳述這個古瓶的特點,並雲還有一個古瓷瓶比這個瓶的色彩還要好,年代更早,價錢並不比這個瓶高,若要看的話,請指定時間,再親自送來。唐很高興地告知趙理君在某日下午送來。趙此次來,已觀察清楚唐的住宅情況,唐之會客室門外亦有一個保鏢人員,以保護唐之安全。趙理君回到住地後,即召集親信人員,商討如何下手,既可以完成刺死唐的任務,又可以安全逸去。研究結果,決定特製一柄鋒利的短斧,由趙理君親自動手,並准備多輛小坐車在唐之住宅周圍警戒,以防意外。准備妥當後,趙即按照後紹儀指定的時間攜帶兩個古瓷瓶到唐之公館,又在會客室與唐見面。 唐紹儀看到古董花瓶後很高興,戴上老花眼鏡,把瓷瓶拿在手中詳細鑒別,究竟哪一個瓷瓶的年代久,色彩好。並雲:「這一次拿來的一個,確實比那一個好,一經比較,優劣立見。」觀察再三,愛不釋手。趙理君認為時機已至,即靠近唐紹儀身旁,偽裝與唐一同鑒別瓷瓶,即刻用右手從褲袋中抽出利斧,照準後紹儀後頸猛力砍去,唐紹儀立時斃命。趙理君殺死唐後,即將兩個瓷瓶收拾好,離開會客室,輕手輕腳地又把會客室門關好,從容告知會客室門外之保鏢說:「老太爺在會客室等我,我去再拿幾個更好的古瓶請主席挑選,請你稍微等待一下,我馬上即來。」趙即很快走出,與在唐宅外邊守候人員乘車逃逸。等待僕人發現唐紹儀實刺,急忙將人事不知的唐紹儀送往醫院搶救,但因流血過多,且年邁體衰而死。[1] 消息傳出後,上海輿論一時大嘩。有人懷疑唐為日本人所刺,有人懷疑是國民黨特務所為,為掩人耳目,1938年10月5日,重慶方面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長孔祥熙等名義,特地頒布《唐紹儀褒揚令》,同時撥付治喪費5000元,並令將唐氏生平事跡「宣付國史」。國史館撰寫的《唐紹儀傳》,稱唐晚年被日本人拉攏,要其充當傀儡,「終不肯出」。[1] 據稱唐被送附近的廣慈醫院搶救,於次日凌晨3:50氣絕。唐遇刺後,一些國民黨元老十分不滿沒有掌握唐失節確證,就將其殺害。蔣介石下令付治喪費五千元,並將唐生平事跡存付國史館,以平息風波。

J. 關於辛亥革命的知識有誰知道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觀念深入社會中上層人士思想中。較早見諸記載的「辛亥革命」一詞,出自署名為渤海壽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記》。此書出版於1912年6月,收錄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間的各報章事關革命的報道。同年,以「辛亥革命」為書名的,還有署名草莽餘生編輯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錄》,張紹曾為該書作序,指出草莽餘生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間奔走南北議和,閱歷廣泛,「特就昔日所歷之境,所與之役,與夫見聞……抄集成冊。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時間換算成公歷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時限與《辛亥革命始末記》基本相合。上述兩書所載事實,都發生於農歷辛亥年,稱之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國初年武昌起義戰斗照片(19張),辛亥革命一詞使用並不廣泛,稱呼辛亥年武昌起義至清帝退位這段史事的詞彙,名目繁多。民初的報章,如《申報》、《大公報》以及政府公報中,「武昌首義」、「共和成立」、「民國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詞連篇累牘,而「辛亥革命」極為罕見。即便是孫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時所用名詞也沒有一定之規。就任臨時大總統期間,以孫中山名義發布的公文中,有「武漢首義」、「民國締造」、「民國光復」、「革命」等說法。1917年孫中山在汕頭各界歡迎會上,追述革命歷程,稱「一次革命,起於武昌,為推翻滿清之專制。二次革命,則在南京,為袁世凱暗殺宋教仁而起。」不見直書「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說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後,「辛亥革命」的使用開始升溫且影響日廣。1919年8月,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中連載《民眾的大聯合》政論長文,使用了「辛亥革命」一詞,並就其內涵有過精煉的闡述。1921年10月梁啟超以《 武昌起義油畫
辛亥革命之意義與十年雙十節之樂觀》為題,發表演講,詮釋了辛亥革命內涵。第一次國共合作初始,陳獨秀撰寫《辛亥革命與國民黨》,專門探討革命失敗的原因,「辛亥革命」漸成專有名詞。 隨著北伐的節節勝利,在有關紀念中,「辛亥革命」字樣出現得特別頻繁。1927年雙十前夕,中國國民黨中央制定了宣傳大綱,第一條就是「繼續辛亥革命的精神,矯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00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革命紀念日簡明表》和《革命紀念日史略及宣傳要點》,以制度的形式明確規定了對辛亥革命的紀念,此後「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詞彙,以迄於今。[1]
編輯本段年表
孫中山在紫金山祭奠朱元璋
1910年 3月21日 孫中山向黃興提議再次發動廣州起義。 1910年 3月 孫中山在舊金山設美洲同盟總會(又稱同盟會美國總支部)。 1910年 3月 長沙發生搶米暴動。 1910年 4月 各省請開國會代表發動第二次請原。 1910年 6月16日 湖北革命黨人改群治學社為振武學社。 1910年 9月18日 資政院開院。 1910年 10月3日 《民立報》在上海創刊。 1910年 10月11日 國會請願代表團發起第二次請願,分別向資政院和載衛上書。 1910年 10月 清廷發布上諭,將預備立憲期限由九年改為五年。 1910年 11月4日 孫中山在檳榔嶼召集黃興、趙聲、胡漢民等會議,布置廣州起義。 1911年 1月30日 振武學社更名文學社,舉蔣翊武為社長。 1911年 1月 同盟會在香港成立統籌部,負責籌劃和組織廣州起義。 1911年 4月8日 溫生才擊絲廣州將軍孚琦,溫被捕遇害。 1911年 4月27日 黃興等發動廣州(黃花崗)起義。 1911年 5月8日 清廷組成皇族內閣,以慶新王奕 為總理大臣。 1911年 5月9日 清廷頒布鐵路國有政策。 1911年 5月10日 文學社在武昌小朝街設立機關部。 1911年 5月11日 文學會和共進會在武昌召開第一次國體聯合會議。6月14日和9月14日又先後就兩國體聯合再三會議協商。 1911年 5月17日 四川保路同志威風成都正式成立。 1911年 7月31日 宋教仁、譚 黃興
人鳳等在上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 1911年 7月 漢口《大江報》發表《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葯也》、《亡中團者和平也》二短證。大江報館被查封,報社主筆詹大悲、何海鳴被捕。 1911年 8月13日 林冠慈、陳敬岳在廣州炸傷李准。 1911年 8月 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及附近各州縣發動罷市、罷課。 1911年 9月7日 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蒲殿俊、羅綸等,槍殺請願群眾,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成都血案」。 1911年 9月24日 文學社和共進會聯合大會在武昌召開,討論通過「起義計劃」。 1911年 9月25日 孫武等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調配炸葯,不慎引爆。蔣翊武等在武昌小朝街機關部決定當夜起義。 1911年 10月10日 凌晨,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就義。晚,武昌起義爆發,經過一夜激戰,起義軍佔領武昌全城。 1911年 10月11日 湖北軍政府成立,舉清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是日晚,漢陽,漢口駐軍起義。 1911年 10月12日 辛亥革命歷史照片(20張)清廷諭令蔭昌、薩鎮冰率水陸兩前赴鄂鎮壓起義。 1911年 10月12日 孫中山在美國獲悉武昌起義,「決意先從外交方面致力」,而後歸國。 1911年 10月14日 清廷下韶起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對武昌起義的「剿撫事宜」。 1911年 10月18日 駐漢口各外國領事館宣告「嚴守中立」。到同月22日駛抵武漢江面的英、德、美等國軍艦達二十艘。 1911年 10月18日 民軍進攻漢口劉家廟。陽夏戰爭開始。 1911年 10月22日 長沙起義,成立湖南軍政府,舉焦達峰、陳作新為正、副都督。 1911年 10月22日 西安起義。27日成立秦隴復漢軍政府,以張夙為大統續。 1911年 10月23日 九江起義。次日成立九江軍政分府。 1911年 10月25日 李沛基炸死新任廣州將軍鳳山。 1911年 10月27日 黃興、宋教仁等從上海乘輪抵武昌,黃旋赴漢口前線督戰。 1911年 10月28日 湘軍第1協王隆中部率領首批援鄂軍1700多人出師援鄂 1911年 10月28日 王部於11月4日開抵武昌。後另有甘興典等部湘軍援鄂。 1911年 10月29日 太原 鄒容和革命軍
起義,成立山西軍政府,舉閻錫山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昆明「重九」起義。11月3日成立雲南軍政府,舉蔡鍔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載豐以宣統帝名義下詔「罪己」,並開放黨禁,赦免黨人。 1911年 10月31日 南昌起義。11月1日成立江西軍政府,舉吳介璋為都督。 1911年 10月31日 湖南發生兵變,焦達峰、陳作新被殺,譚延闓繼任都督。 1911年 11月1日 清軍攻佔漢口,民軍退守漢陽、武昌。 1911年 11月1日 皇族內閣辭職。清廷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 1911年 11月3日 都督黎元洪任黃興為戰時總司令。黃興等隨即往漢陽設戰時總司令部。 1911年 11月3日 貴陽起義。次日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以楊蓋誠為都督;另設樞密院,以張百麟為院長。 1911年 11月3日 陳其美、李燮和等發動上海起義。6日成立滬軍都督府,舉陳其美為都督。 1911年 11月3日 河南革命黨人數十人被捕遇害,計劃於次日發動的開封起義流產。 1911年 11月4日 杭州起義。7日成立浙江軍政府,以湯壽潛為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蘇州和平光復,成立江蘇都督府,巡撫程德全改稱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吳祿貞在山西娘子關與閻錫山等會晤,議組燕晉聯軍,准備舉兵直搗北京。 1911年 11月7日 廣西宣布獨立,改撫署為軍政府,以巡撫沈秉為都督。 1911年 11月7日 吳祿貞被袁世凱派人暗殺於石家莊。 1911年 11月7日 安徽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推巡撫朱家寶為都督。 1911年 11月8日 黎元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洪都督電起義各省,請派代表到武昌會議組織臨時政府。 1911年 11月9日 廣東獨立,推兩廣總督張鳴岐為都督;因張逃,復推胡漢民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福州起義。11改督署為福建都督府,推孫道仁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蘇、漸都督聯電滬督,倡議於上海設立臨時會議機關。滬督陳其美隨即於13日通電各省,請派代表赴滬籌組臨時政府。 1911年 11月11日 袁世凱派蔡廷斡、劉承恩等人武昌誘和。 1911年 11月11日 海容、海琛、海籌等艦自漢口前線下駛九江,宣告反正。 1911年 11月12日 奉天國民保安會成立,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被舉為會長。16、17日吉林、黑龍江國民保安會相繼成立。 1911年 11月12日 鏡清、保民等十餘艦在鎮江起義。 1911年 11月13日 袁世凱在北京就內閣總理職。 1911年 11月13日 山東宣布獨立,以巡撫孫寶琦為都督。 1911年 11月13日 孫於同月24日宣布取消獨立。浙江、江蘇、鎮江、福建、山東、湖南、上海七處代表在滬集合,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1911年 11月16日 黃興指揮民軍自漢陽反攻漢口,次日敗退漢陽。 1911年 11月22日 重慶宣告獨立,成立蜀軍政府,以張培爵為都督。 1911年 11月24日 江浙聯軍會攻南京。 1911年 11月26日 入川鄂軍在資州起義,殺端方,回師湖北。 1911年 11月27日 成都和平獨立,宣告四川地方自治,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以咨詢局議長蒲殿俊為都督。 1911年 11月27日 黎元洪電各省都督,告以漢陽失守,請速派兵來援。 1911年 11月28日 各 袁世凱
省代表會在漢口英租界順昌洋行開第一次會議,議決臨時政府成立以前,由鄂軍政府代行中央軍政府職權。 1911年 12月1日 鄂軍政府與袁世凱簽訂停戰協議。 1911年 12月2日 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911年 12月2日 各省代表會正式通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1911年 12月3日 各省代表會議決臨時政府設於南京。 1911年 12月4日 留滬各省代表開共和聯合會大會,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並推大元帥組織臨時政府。 1911年 12月4日 各省代表會議決議和條款四條,以伍廷芳為代表與袁世凱議和。 1911年 12月5日 清廷授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袁次日派唐紹儀為全權代表南下議和。 1911年 12月7日 海軍開代表會,公舉程壁光為海軍總司令。海軍全部反正。 1911年 12月12日 十四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 1911年 12月17日 各省代表會改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 1911年 12月18日 「南北和談」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議事廳開始舉行。 1911年 12月20日 六國駐滬總領事照會南、北和談代錶速定和議。 1911年 12月25日 孫中山歸國抵上海。 1911年 12月25日 各省代表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會在南京開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1年 12月29日 南北議和代表在上海達成召開國民會議公決「國體」協議。 1911年 12月29日 袁世凱拒絕接受「南北和談」商訂的國民會議召集辦法。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袁世凱准唐紹儀辭職,並電告伍廷芳以後直接電商南北和談事宜。 1912年 1月2日 直隸灤州新軍起義。 1912年 1月2日 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510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013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12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38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150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45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601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230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216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