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蟎意價格多少
❶ 柑橘主要害蟲與防治有哪些
A.蟎類:為害柑橘的蟎類屬蛛形綱,蜱蟎目。葉蟎科:橘全爪蟎、柑橘始葉蟎。癭蟎科:柑橘銹蟎、柑橘瘤壁虱。其特點是:體軀分段不明顯。一般具有2~4對足,無翅。個體比較小,繁殖代數多,抗葯性強。成、若、幼蟎以刺吸式口器刺破植物組織,吮吸汁液,引起柑橘大量落葉。
1.橘全爪蟎(Panon ychus citri Mcgregor)橘全爪蟎(見圖2-12)又名柑橘紅蜘蛛,瘤皮紅蜘蛛。我國廣大柑橘產區均有分布。主要為害柑橘、梨、蘋果、桑、槐、櫻桃、棗等多種植物。成蟎、若蟎、幼蟎均以口針刺吸為害柑橘葉片、果實和綠色枝梢,以葉片受害最重。葉片被害後,呈灰白色小斑點,引起落葉、落花、落果、枯梢,削弱樹勢,降低產量。果實受害,不耐貯藏。
圖2-12 橘全爪蟎
1.雄成蟎 2.雌成蟎 3.卵 4.幼蟎 5.正常葉 6.被害葉(
1)形態特徵 雌成蟎體長0.3~0.4毫米,橢圓形,鮮紅色。體背有瘤狀突起,其上生白色剛毛。足4對。雄成蟎體長0.33毫米,後端略尖,呈楔形。卵直徑0.13毫米,扁球形,初產時鮮紅色後漸退色。卵上有一垂直小柄,柄端有10~12條細絲,向四周散射伸出,附著於產卵處。幼蟎體長0.2毫米,初孵時淡紅色,足3對。若蟎形狀色澤均同成蟎相似,但個體略小,足4對。幼蟎脫皮則為前若蟎,再脫皮為後若蟎。後若蟎脫皮則為成蟎。
(2)生活習性 主要以卵和成蟎在潛葉蛾為害的僵葉內及葉背越冬,部分在枝條裂縫內越冬。有的地區沒有明顯的越冬現象。世代重疊。一般一年12~20代。發育和繁殖的適宜溫度20~28℃。當溫度超過30℃,蟎的死亡率增加;趨過40℃則不利其生存。橘全爪蟎的發生與柑橘抽梢期和氣溫關系密切,秋梢抽發好,為橘全爪蟎提供了豐富的食料,使大量害蟲蟎進入越冬,如果冬季氣溫高,雨水少,第二年發生早而重。據在四川觀察,3~5月,一般在柑橘開花前後大量發生,出現第一次蟎口高峰;廣東地區,在立春後天氣轉暖時,越冬卵出現1~2個盛孵期。這時是防治次數最多的時期。9~11月秋梢抽發好的柑橘樹,還會發生第二次高峰。一般來說,春季的高峰比秋季的高峰嚴重,秋梢受害嚴重時,冬季會出現大量落葉。橘全爪蟎行兩性生殖,有時也可孤雌生殖,沒有受精的卵孵化為雄蟎,受精卵則孵化發育為雌蟎。但後代多為雄蟎。雌蟎產卵葉片上為多,且正反兩面均有,但以葉背主脈兩側居多。橘全爪蟎喜光趨嫩,在樹冠外圍中上部,山地、丘陵地果園的陽坡,光線充足的部位發生多,常從老葉上轉移至嫩綠的枝葉、果上為害,產卵量比老葉上取食的多。因此,幼樹幼苗上蟲口數量一般較成年樹大,受害重。
橘全爪蟎的天敵種類很多,主要有食蟎瓢蟲的許多種和捕食蟎。還有草蛉、花蝽、六點薊馬、芽枝黴菌、從生藻菌等。
(3)防治方法 前期噴葯防治,後期保護利用天敵。①農業防治。結合冬季修剪,剪除潛葉蛾為害的僵葉,減少越冬蟲源。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的抗蟲能力。②生物防治。加強預測預報,噴葯採取挑治中心蟲株,避免盲目全園噴葯,以利保護天敵。但這些天敵的蟲口高峰期均在橘全爪蟎高峰之後。因此,前期採用葯劑防治,5月以後不要輕易施用廣譜性劇毒農葯,以免殺傷天敵。③化學防治。花前用0.5~0.8波美度石硫合劑;95%機油乳劑100~200倍液;5%尼索朗乳油3000~5000倍液;20%回蟎嗪2000倍液;15%達蟎酮2000倍液;5%霸蟎靈3000倍液;20%三氯殺蟎醇乳油800~1000倍液;50%溴蟎酯(蟎代治)乳油10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滅掃利)乳油3000~4000倍液;20%蟎死凈膠懸劑3000~4000倍液。花後用73%克蟎特乳油2000~3000倍液;50%苯丁錫(托爾克)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25%單甲脒水劑1000~2000倍液;25%三唑錫(倍樂霸)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噴霧,30%百磷3號乳油2000倍液,5%殺蟎王乳油2000~3000倍液。尼索朗、蟎死凈等殺卵葯劑葯效表現遲緩,應提前1周左右施葯。
2.柑橘始葉蟎(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柑橘始葉蟎(見圖2-13)又名四斑黃蜘蛛,在我國大部分柑橘產區均有發生。主要為害柑橘的春梢嫩葉、花蕾和幼果。以春梢嫩葉受害最重。成蟎、幼蟎、若蟎喜群集在葉背主脈、支脈、葉緣。老葉葉片被害後形成黃斑,春梢嫩葉受害凹陷扭曲、畸形,凹陷處常有絲網覆蓋,蟲常活動和產卵在網下。嚴重時引起大量落葉、落花、落果、枯枝,影響樹勢和產量。寄主除柑橘外,還有桃、葡萄、豇豆等。
(1)形態特徵 雌成蟎體長0.35~0.42毫米,近梨形,腹部末端寬鈍,體色橙黃,體背有多角形黑褐色斑紋4個。足4對。雄成蟎體長約0.3毫米,近楔形,尾部尖削。卵直徑0.12~0.14毫米,扁球形光滑。初產時乳白色光滑透明,後轉橙黃色,近孵化時灰白色、渾濁。卵頂端有1根較粗的柄。幼蟎體近圓形,長約0.17毫米,足3對。初孵時淡黃色,在春、秋季節,經1天後雌性背面就可見4個黑斑。若蟎其體形與成蟲相似,較小,足4對。前若蟎體色與幼蟲相似,後若蟎顏色較深。
圖2-13 柑橘始葉蟎
1.雄成蟎 2.雌成蟎 3.卵 4.幼蟎 5.被害葉 6.正常葉
(2)生活習性 柑橘始葉蟎在我國南方一年13~20代,世代重疊。在年均溫18℃左右地區,一年發生16代以上,15~16℃地區,年發生12~14代。以卵和雌成蟎在樹冠內膛、中下部的當年生春、夏梢葉背凹陷處越冬,在潛葉蛾為害的僵葉上蟲數最多。春梢抽發後,即向春梢葉片轉移,秋後向夏秋梢轉移。一年中以開花前後,在春梢葉片上發生為害多,6月以後蟲口急劇下降,10月後略回升。成蟎在氣溫1~2℃時靜止不動,3℃以上開始活動,14~20℃繁殖最快。發育和繁殖的最適溫度20~25℃。25℃以上時蟲口下降,30℃以上死亡率高,故7、8月發生量少。此蟎的發生與氣溫、降水量和樹勢強弱有密切關系。柑橘始葉蟎喜陰濕,果園蔭蔽、樹冠內部、中下部,葉背光線較暗的地方發生較多。該蟎主要行兩性生殖,也有孤雌生殖現象。卵多產於葉背主脈、支脈兩側或葉背絲網下。始葉蟎的發生盛期一般比橘全爪蟎早半個月左右,故其防治適期應在春梢芽長約1厘米時,此時蟎的空間分布與橘全爪蟎相似,2~3月為核心分布,4月以後為鄰接分布,早春也有中心蟲株。
天敵種類與橘全爪蟎相似。據四川調查,畸螯蟎數量最多,佔95%以上。
(3)防治方法 與防治橘全爪蟎方法相同。
3.柑橘銹蟎(phyllocoptruta oleivora Ashmead)柑橘銹蟎(圖2-14)又名柑橘刺葉癭蟎、柑橘銹壁虱、被害果稱牛皮柑、果炭丸等。國內外各柑橘產區均有分布,其中以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廣棟、台灣、福建柑橘受害最重。寄主僅限於柑橘類,其中以柑、橘、橙和檸檬受害較重,紅橘和甜橙特別嚴重,柚、金柑受害較輕。成蟎和若蟎群集於葉、果和嫩枝上,刺吸汁液。廣東、閩南稱受害果為黑皮果,福州稱紫柑,四川稱象皮果。葉上多在葉背出現許多赤褐色的小斑,逐漸擴展遍布葉背,進而發展至葉面。葉背呈煙垢色,葉片午後出現缺水狀上卷,廣東潮汕稱為焙葉。嚴重時,葉片大量枯黃脫落,削弱樹勢。果實受害後,在果面凹陷處出現赤褐色斑點,逐漸擴展整個果面而呈黑褐色,果皮粗糙,果小、味酸、皮厚,品質變劣,產量降低。
(1)形態特徵 雌成蟎體長0.1~0.2毫米,形似胡蘿卜,前端寬大,後端尖削。初期淡黃色,後變橙黃色。頭胸部背面平滑,具2對顎須和2對足。腹部有許多環紋,背腹面環紋不相同,背面為28節,腹面環紋約為背面的2倍,尾端有1對剛毛。卵圓球形,灰白色,透明,表面光滑。若蟎初孵時乳白色半透明,蛻皮後變為淡黃色,形似成蟎。腹部光滑無明顯環紋,足2對。
圖2-14 柑橘銹蟎
1.成蟲正面 2.成蟲側面 3.卵 4.若蟲 5.甜橙果實被害狀
(2)生活習性 柑橘銹蟎的越冬蟲態和越冬場所因各地冬季的氣溫高低而有所不同。四川和浙江以成蟎在柑橘腋芽內、潛葉蛾和卷葉蛾為害的僵葉或卷葉內、檸檬秋花果的萼片下越冬;在福建以各種蟎態在葉片和綠色枝條上越冬;在廣東,多在秋梢葉片上越冬。柑橘銹蟎的發生代數隨氣候而異。年發生18~30代,世代重疊。
柑橘銹蟎一般營孤雌生殖,至今尚未發現雄成蟎。其繁殖力特別強。卵一般為散生,多產在葉片背面和果面凹陷處。初孵若蟎靜伏不動,後漸活躍,2齡若蟎活動較強,成蟎活躍;如遇驚擾迅速爬行,還可彈跳。成蟎和若蟎均喜蔭畏光,在葉上以葉背主脈兩側較多,葉面較少;在1株柑橘樹上,先在樹冠下部和內部的葉上發生,然後轉移至果面和外部的葉片上為害。
柑橘銹蟎終年在柑橘樹上活動,其發生和消長的規律隨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柑橘品種不同而異,當日間溫度達15℃以上時,便可活動取食。日均溫達15℃左右,春梢萌發時開始產卵,4月上旬開始爬上新梢嫩葉,聚集在葉背的主脈兩側為害,5月中旬以後蟲口密度迅速增加,5、6月蔓延至果面上,7~8月蟎口發展到當年的最高峰,7~10月為發生盛期,多時一葉和一果有蟎、卵數達幾百至千餘頭。在葉和果面上附有大量蟲體和蛻皮殼,好似一薄層灰塵,在這個時期以前,是葯劑防治的適宜時期。8月以後部分蟎口轉移至當年生秋梢葉上為害,直到11月仍能見到其在葉片和果實上取食,在7~9月較高溫,濕度條件下常猖獗成災。
柑橘銹蟎個體小,可借風力,昆蟲、雀鳥、器械、苗、果的運輸傳播蔓延。該蟎的天敵有7種,其中多毛菌是有效天敵。應注意保護,慎重使用波爾多液等銅制劑防治病害,並隨時注意銹蟎的發展趨勢,以便及時防治。
(3)防治方法 ①加強柑橘園的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植株的抗蟲能力。②保護利用天敵。在多毛菌流行時盡量少用銅制劑防治柑橘病害,注意使用選擇性農葯並合理用葯,以保護天敵。③葯劑防治局部發生時挑治中心蟲株。當蟎口密度達到每視野2~3頭或發現個別樹有少數黑皮果和個別枝梢葉片黃褐色脫落時立即噴葯防治。注意噴射樹冠內部、葉背和果實的陰暗面。主要葯劑有: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多毛菌菌粉(每克7萬菌落)300~400倍液,20型洗衣粉或苦楝油200~300倍液;25%單甲脒水劑3000~40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95%機油乳劑200~300倍液,73%克蟎特乳油4000~5000倍液;20%雙甲脒(蟎克)乳油3000~5000倍液;5%霸蟎靈懸浮劑1000~2000倍液,20%牽牛星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20%殺滅靈乳油1250~2500倍液。
4.柑橘瘤壁虱(Eriphyes sheldoni Ewing)柑橘瘤壁虱(見圖2-15)又名柑橘瘤癭蟎、柑橘芽壁虱。為貴州、雲南、四川柑橘的嚴重害蟲之一。瘤壁虱為芸香科植物的專食性害蟲,以為害柑橘屬及枳屬為主。在柑橘屬中主要為害紅橘,甜橙次之,柚、檸檬及四季柑再次,枳殼受害較輕。主要為害柑橘春梢的腋芽、花芽、嫩葉和新梢等幼嫩組織。春芽受害形成胡椒狀的蟲癭。受害嚴重時植株完全不能正常抽梢和開花結果,嚴重影響樹勢。
圖2-15 柑橘瘤壁虱
1.若蟲 2.幼蟲 3.被害春梢 4.卵 5.成蟲
(1)形態特徵 體甚細小。雌成蟎長約0.18毫米,寬約0.05毫米,圓錐形,淡黃色至橙黃色,前端、後端及足均無色透明。頭胸部寬而短,前方有下齶須1對,可分3節,下齶須側方有短足2對,由5節組成,背盾板稍彎曲,表面光滑無紋。腹部細長有環紋65~70環。生殖器在腹面前端。體表具有極細剛毛多對,頭胸部的背盾板後緣有剛毛1對,腹部第8至10環紋上有側剛毛1對,腹面有腹剛毛3對和尾毛1對。卵長球形,長0.05毫米,寬0.03毫米,白色透明。初孵幼蟲呈三角形,背面有環紋50環。若蟲長0.12~0.13毫米,體形似成蟲,腹部環紋比成蟲少,背面環紋約65環,腹面約46環。
(2)生活習性 柑橘瘤壁虱一年發生10多代,主要以成蟎在蟲癭內越冬。春天柑橘萌芽時,成蟲從老蟲癭內爬出,為害春梢的新芽、嫩枝、葉柄、花苞、萼片和果柄,受害處迅速產生愈傷組織,形成新蟲癭。出癭始期與春梢萌芽物候期基本一致。3~4月當紅橘萌發抽梢時,舊癭內的成蟎因營養不良而被迫遷移,使蟲口密度迅速下降,新芽受害形成蟲癭,潛伏其中繼續產卵繁殖。非越冬的生長季節,癭內各種蟲態並存。在4~7月繁殖高峰時,新蟲癭內蟲口增加,最多達680頭左右,而老蟲癭內的蟲口數則慢慢下降約280個,5~6月生長發育快,幾天可完成一個世代,7月以後發生量逐漸減少。故秋梢受害較春梢輕。
(3)防治方法 瘤壁虱是檢疫對象,應加強檢疫,應採取綜合防治措施。①加強檢疫該蟎可隨苗木接穗調運而傳播,不到疫區調運苗木和接穗,可避免其擴展蔓延。②農業防治。受害重的柑橘園,在夏梢抽發前,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後進行重修剪,清除大部分有蟲癭的枝葉集中燒毀。並對重剪植株加施速效肥。及早恢復樹勢,並保證秋梢健壯抽發。冬季采果後再修剪一次,進一步清除殘余的害蟎。③生物防治。天敵主要是捕食蟎,5~6月蟲癭內有不少捕食蟎,應加以保護。④化學防治。柑橘萌芽到開花之間(3~4月),選用下列葯劑進行防治:40%氧樂果乳油和40%水胺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50%磷胺乳油或25%亞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50%喹硫磷(喹惡磷)乳油2000倍液;0.5~1波美度石硫合劑;20%噠蟎酮3000倍液;20%滅掃利3000倍液;每15天一次,連續2~3次。
B.蚧類害蟲:為害柑橘的蚧類屬昆蟲綱,同翅目。蚧類的特點:①雌雄異型。雄蟲為完全變態,具有蛹期和一對翅的成蟲;雌蟲為不完全變態,無翅。②蚧類在開始取食以前即第一齡若蚧活動強烈,一旦固定,一般不再移動;成若蚧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寄主汁液,使葉色變黃,枝梢枯萎,影響開花結果,降低產量和果實品質,甚至引起落葉落果,全株、全園枯死。③蚧類多數分泌蠟質物覆蓋蟲體,形成各種介殼,隨蟲齡增大,介殼增厚堅硬,抗葯性增強。為害柑橘的蚧類有:吹綿蚧、矢尖蚧、黑點蚧、糠片蚧、褐圓蚧等。
5.吹綿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吹綿蚧(見圖2-16)又名綿團蚧、棉籽蚧。俗稱棉花蟲、白兒蟲。是嚴重為害柑橘的害蟲。我國各柑橘產區均有分布。寄主有柑橘、蘋果、梨、柿、枇杷、刺槐、台灣相思、茄子、豆類等250餘種。若蟲和雌成蟲群集在柑橘等植物的枝幹、葉背中脈兩側和果實上為害,吸食汁液,使葉黃枝枯,枝條萎縮,皮層粗糙。引起落葉、落果、甚至全株枯死。並能排泄大量蜜露,誘發煤煙病,影響光合作用。
(1)形態特徵 雌成蟲體橢圓形,長5~7毫米,寬3.7~4.2毫米,橘紅色,腹面平坦,背面隆起,呈龜甲狀,有很多黑色短毛,體背被以白色蠟質絲綿狀分泌物,頭、胸、腹間無顯著分界。腹部後方附白色蠟質卵囊,囊上有脊狀隆起線14~16條,無翅,觸角黑褐色,11節,每節都有黑色剛毛;口器小,喙2節,末端有許多小毛,口針不長。有3對發達的足,形狀大小相同,足上有許多褐色剛毛。雄成蟲體瘦小,體長約3毫米,胸部黑色,腹部橘紅色,觸角黑色共10節,羽毛狀,眼半球形,位於觸角後方,復眼之間有1對單眼。前翅狹長紫黑色,翅脈簡單。後翅退化成匙狀,末端有鉤刺3~4個,口器退化,足細長發達。腹部每節中間的毛集成帶狀,近邊緣有2~3根長的剛毛,腹部末端有2個肉質突起,其上各有4根長的剛毛。卵長0.7毫米,寬0.3毫米,長橢圓形,初產時橙黃色,後變橘紅色,密集成堆於卵囊中。第一齡若蟲橢圓形,紅色,眼和觸角黑色,觸角6節,末節端部膨大,有幾根毛。足3對,細長,黑色。腹部末端有3對長毛。第二齡若蟲背面紅褐色,上覆淡黃色蠟粉,大體上和第一齡若蟲相似,只是身體表面毛很多,在胸部背面和腹部邊緣已成毛簇。第二齡若蟲雄性,行動比較活潑,體形較長。第三齡若蟲紅褐色,觸角已增長到9節,體毛更為發達,毛簇更為顯著。為裸蛹、橘紅色、眼褐色、觸角、翅芽、足呈淡褐色,體長2.5~4.5毫米,腹部末端凹陷成叉,繭由白色疏鬆的蠟絲組成,長橢圓形。
圖2-16 吹綿蚧
1.雄成蟲 2.雌成蟲 3.有卵囊的雌性成蟲 4.卵 5.幼蚧 6.為害狀
(2)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2~4代,以成蟲、卵和各齡若蟲在主幹和枝葉上過冬,2~3代地區主要以若蟲和未帶卵囊的雌成蟲越冬。吹綿蚧發生時期因地而異。四川第一代卵和若蟲盛期在4月下旬到6月,第二代7月下旬到9月初,第三代在9~11月,其中以一二代即4~7月發生嚴重,這時氣溫適宜,營養條件豐富。浙江第一代卵和若蟲成期5~6月,第二代8~9月中旬。冬代發生均不整齊,世代重疊。1齡若蟲則多在葉背主脈附近吸食,2齡以後逐漸分散,每蛻皮1次換一處取食。雄蟲第三齡時活動最甚。這時口器退化,不再取食為害,即在樹乾裂縫穴洞或樹干附近的鬆土雜草中結薄繭化蛹。經7~10天變為有翅雄成蟲,兩天後開始交配。雄成蟲飛翔力弱,只能飛0.33~0.67米遠。壽命較短。雄蟲數量一般較少,越冬代較多,密集在樹干縫穴或樹皮下。吹綿蚧常以孤雌生殖方式繁殖。雌蟲均為雌雄同體,卵在體內可自行受精,發育為雌雄同體的雌蟲。吹綿蚧原產澳洲,溫暖高濕為其適宜的氣候條件。氣溫在20℃左右,濕度又高,為產卵的適宜條件,15℃以下產卵量顯著減少。此外,霜凍、乾熱、大雨也不利於它的發生繁殖。吹綿蚧蟲體小,它的傳播主要是藉助風力或隨苗木接穗和農事活動。
吹綿蚧的天敵主要有澳洲瓢蟲、大紅瓢蟲、小紅瓢蟲、紅緣瓢蟲和六斑紅瓢蟲。以澳洲瓢蟲和大紅瓢蟲對吹綿蚧有較強的控製作用,在生產中已廣泛應用。
(3)防治方法 以生物防治為主,以人工和葯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方針。①加強檢疫,防止蟲卵隨繁殖材料調運傳播。嚴禁從病區引進苗木到新區。②修剪時注意修剪蟲枝,集中燒毀。③吹綿蚧為害嚴重,面積較大時,應引種飼放澳洲瓢蟲或大紅瓢蟲。釋放時間:澳洲瓢蟲以4~6月和9~10月為最好。大紅瓢蟲為4~9月,放蟲樹最好選擇吹綿蚧為害嚴重、枝葉茂密、生長旺盛的樹。放瓢蟲的果園,在放蟲後和吹綿蚧被消滅前,不宜噴葯,以免殺死瓢蟲。放蟲數量,一個300~500株的果園,放蟲量以50~200頭為宜,各種蟲態都可以,愈多愈好。一般放蟲後1~2月,便可將吹綿蚧消滅。④在吹綿蚧發生面積不大,僅個別植株受害嚴重,若蟲數量多又無瓢蟲時,應進行噴葯防治。可用40%氧樂果乳油、40%水胺硫磷乳油、25%喹硫磷(喹惡磷)乳油1000倍液;40%樂果乳油或50%磷胺(大滅蟲)乳油800倍液,0.5%水劑聖果500~1000倍液;松脂合劑冬季8~10倍液,夏、秋季用16~20倍液。每隔15天1次,連續2~3次。秋季若高溫乾旱,使用松脂合劑,應減少施葯次數。
6.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Kuwana)]矢尖蚧(見圖2-17)又名箭頭介殼蟲、白■121105。分布於各柑橘產區。在四川、貴州、浙江、江西和福建的北部發生較多;廣西、廣東也有發生。寄主除柑橘外,還有茶、花椒、龍眼。柑橘枝梢、葉片及果實均可為害。被害處的四周變黃綠色,嚴重時大部分枝葉乾枯、卷縮,果實不能充分成熟,嚴重削弱樹勢,誘發煤煙病,甚至引起植株死亡,影響柑橘產量和果實品質。
(1)形態特徵 雌成蟲介殼黃褐色或棕褐色,邊緣灰、白色,長2.8~3.5毫米,前端尖,後端寬,中央有一縱脊,形成屋脊狀,似箭形。蛻皮殼位於介殼前端。蟲體長形,橘橙色,長2.5毫米,胸部長,腹部短,前胸與中胸分節明顯,第二、第三腹節邊緣顯著突出。觸角位於前端,退化成一瘤狀突起,上面各生長毛1根。口喙長。雄蟲介殼狹長,長1.3~1.6毫米,粉白色,棉絮狀,殼背上有3條縱隆起線,一齡若蟲蛻皮殼位於前端,淡黃褐色,蟲體橘橙色,長0.5毫米,翅一對,腹部末端有針狀交尾器。卵橢圓形,長0.2毫米左右,橙黃色。若蟲第一齡為草鞋形,橙黃色,觸角及足均發達,尾端有一對長毛,第二齡為扁橢圓形,淡橙黃色或淡黃色,觸角及足均消失。蛹長形,長約1.4毫米,橙黃色,尾節的交尾器突出。
圖2-17 矢尖蚧
1.卵 2.初孵若蟲 3.雄蚧 4.雌蟲介殼 5.雌成蟲 6.雄蟲介殼 7.雄蟲 8.被害狀
(2)生活習性 1年發生2~4代,世代重疊。以雌成蟲越冬為主,少數以2齡若蟲越冬。每年4月下旬當日均溫19℃以上時,越冬雌成蟲開始產卵。其生殖方式為兩性生殖。矢尖蚧繁殖力強。第一代若蟲高峰期為5月中、下旬,多在老葉上寄生為害,成蟲於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現。第二代若蟲高峰期在7月中旬,大部分寄生於新葉上,一部分在果實上,成蟲於8月下旬出現。第三代若蟲高峰期在9月上、中旬,成蟲於10月下旬出現,次年3月下旬為成蟲高峰期。成蟲產卵期長達40多天。卵產於母體下,卵期只有2~3小時。初孵若蟲行動活潑,形小體輕,能隨風或動物傳播。經1~2小時後,即定居在枝、葉、果上吸食為害。次日體上開始分泌棉絮狀蠟質,蟲體在蛻皮殼下繼續生長,經蛻變為雌成蟲。雄若蟲1齡之後即分泌棉絮狀蠟質介殼,常群集成片。
矢尖蚧的重要捕食天敵有日本方頭甲、整胸寡節瓢蟲、紅點唇瓢蟲和湖北紅點唇瓢蟲。重要寄生性天敵有矢尖蚧蚜小蜂、花角蚜小蜂和寄生在雄蚧的蚜小蜂等多種。
(3)防治方法 矢尖蚧第一代發生比較整齊,初孵一二齡若蟲抗葯力較差,此時天敵蟲口也較低,是葯劑防治的關鍵時期。噴葯適期為當年第一代幼蚧初見日後21~25天噴第一次葯,再隔15~20天噴第二次。防治一二齡幼蚧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40%水胺硫磷乳油、25%喹硫磷(喹惡磷)乳油、40%毒死蜱(樂斯本)乳油、40%殺撲磷(速撲殺)乳油、50%稻豐散乳油、35%快克1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和40%樂果乳油1000倍液;50%馬拉硫磷(馬拉松)乳油8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400~600倍液;20%雙甲脒(蟎克)乳油、25%單甲脒水劑1000~2000倍液,0.5%聖果1000~2000倍液,95%機油乳劑100~200倍液;松脂合劑16~18倍液;洗衣粉燒鹼1∶0.1∶100~200倍液。用前五種有機磷中的任一種2000~3000倍液或苦楝油乳劑100~200倍液混用50倍機油乳劑,防治雌成蟲效果極好。噴2.5%甘薯澱粉液,效果達98%,在一個柑橘園中若是局部橘樹發生,可採取挑治,有利於保護天敵和節省防治費用。
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冬春修剪時剪除蚧蟲為害嚴重的枝葉、郁閉枝、衰弱枝和乾枯枝,使樹體通風透光良好,有利於植株生長和提高葯劑的防效。剪下的枝葉應堆放一段時間,保護天敵。以後再集中燒毀。
7.黑點蚧[Parlatoria zizy-phus(Lucas)]黑點蚧(見圖2-18)別名黑片蚧。國內各柑橘產區均有發生,華南、西南、台灣等地發生普遍。寄主植物除柑橘外,還有棗、椰子等。若蟲和成蟲常群集在葉果上及嫩枝上為害,枝條上較少,形成黃斑,誘生煤煙病,影響光合作用。嚴重時枝幹葉枯,影響果實的外觀和品質。
圖2-18 黑點蚧
1.雌成蚧腹面 2.雌成蚧背面 3.雄幼蚧 4.初齡幼蚧 5.被害果
(1)形態特徵 雌成蚧介殼漆黑色,長1.6~1.8毫米,寬0.5~0.7毫米,近長方形,兩端略圓,2齡若蟲蛻皮殼大而呈長方形,其前端附著一齡若蟲的橢圓形蛻皮殼,介殼背面有3條縱脊,後緣附有灰白色薄蠟片。蟲體橢圓形,淡紫色,前胸兩側有耳狀突起。臀板橢圓形,臀葉4對,第一、二、三對臀葉大小相似,長形,兩側有凹刻,第四對臀葉不明顯,圓錐狀。雄成蚧介殼較小而狹長形,長約1毫米,寬約0.5毫米,淡黃色,殼點1個,橢圓形,漆黑色,位於介殼前端。第一次蛻皮黑色,附著於前端,後緣附灰白色薄蠟片。蟲體紫紅色,翅1對、半透明,有發達3對足,腹
❷ 柑橘全爪蟎有什麼樣的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的代數與各柑橘產區年平均溫度有關。在年平均溫度22℃以上地區,年發生30代左右;年均溫度20℃左右的地區,年發生代數可達20代;年均溫度18℃的地區,年發生約16代;年均溫度15~17℃的地區,年發生12~15代。田間世代重疊,各蟲態並存。以成蟲和卵在近葉柄處、枝條棱溝處、柑橘潛葉蛾危害的僵葉或枝條裂縫處越冬,有的地區沒有明顯越冬現象。其發生密度與溫度、濕度、食料、天敵種群和人為等因素有關。一般氣溫在12~26℃有利發生。發育和繁殖的適宜溫度為20~30℃。當相對濕度為85%、溫度在25℃時,完成一個世代約需16天,溫度在30℃時則為13~14天,在冬季完成一代約需63~71天。秋梢抽發好,為橘全爪蟎提供了豐富的食料,使大量的橘全爪蟎進入越冬,如果冬季氣溫高,雨水少,第二年發生早而重。據在四川觀察,3~5月份抽出的春梢營養豐富,氣溫適宜,天敵處於較低水平,因此一般在柑橘開花前後大量發生,出現第一次蟎口高峰,這時是防治次數最多時期。9~11月份秋梢抽發好的柑橘樹,還會發生第二次高峰。在廣東,春梢期(4~5月)和秋梢期(9~10月)是紅蜘蛛發生的兩個明顯高峰期。橘全爪蟎在樹內的分布為聚集分布,樹間的分布初發階段為核心分布,具「中心蟲株」,這時可採取挑治的辦法控制蟲口基數。橘全爪蟎喜光趨嫩,在樹冠外圍、中上部、山地丘陵地果園的陽坡、光線充足的部位發生多,常從老葉上轉移至嫩綠的枝葉、果上危害,產卵量比老葉上多。因此,幼樹幼苗上蟲口數量一般較成年樹大,受害重。全爪蟎行兩性生殖,也可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後代多為雄性。每雌可產卵30~60粒,春季世代產卵量最多。卵主要產於葉背主脈兩側、葉面、嫩梢和果實上。卵的孵化率為80%~100%。
橘全爪蟎的天敵種類很多,主要有食蟎瓢蟲和捕食蟎多種。
❸ 在果樹沙糖桔上,殺蟎葯四蟎嗪什麼時候用(哪個季節)比較好
在果樹沙糖桔上,殺蟎葯四蟎嗪四月中旬時候用(夏季)比較好。
殺蟎葯四蟎嗪具有眾多優良特性:
1、低劑量即可達到防治效果;
2、持效期長,在柑桔上可達50天以上;
3、對雌性成蟎具有很好的不育作用,降低下一代蟎類害蟲的蟲口基數;
4、在任何溫度條件下都能體現出穩定的防治效果;
5、具有良好的耐雨性;
6、對作物安全。
❹ 除蟎儀哪個牌子好
去年才開始用除蟎儀,簡直像是打開了新大陸,買之前也是做足了功課。所以根據我之前的了解,主推兩個品牌。
首推小狗,京東和天貓的口碑評價都不錯,也做了一些了解,除蟎的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而且賣家普遍反饋是比較重手的,而且吸出來的灰層很多,吸力很強。有個小問題就是聲音比較大,不錯這也不算什麼缺點了。
所以,以不同的預算來看,這兩款都是不錯的選擇。
❺ 怎麼除蟎蟲最有效方法是什麼求分享
蟎蟲生活在我們息息相關的物品中,毛巾上,枕頭上,床單被子等,長時間生活在有蟎蟲的環境中也是非常不好的,那麼應該怎麼除蟎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防蟎
1、保持室內良好的通風。蟎蟲喜歡在潮濕的環境內生長,要經常將門窗打開進行通風,讓室內處於乾燥的環境。
瑞士珀婷PERTINE深度除蟎噴霧劑
瑞士珀婷PERTINE深度除蟎噴霧劑
綜上所述,關於如何去除蟎蟲相信大家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哦。
❻ 蟎危多少錢一件
呃呃。。效果還可以。。 摘要:試驗以240g/L蟎危SC不同濃度防治棉花紅蜘蛛,結果表明,以240g/L蟎危SC225ml/m2,葯後7~50d的防效在96.7%以上,其用葯成本和對天敵安全性較好,可以在棉區推廣使用。
❼ 介紹橘子的特點要用說明方法
橘(學名:Citrus reticulata)或稱橘子,是芸香科柑桔屬的一種水果.果實外皮肥厚,內藏瓤瓣,由汁泡和種子構成.橘子色彩鮮艷、酸甜可口,是秋冬季常見的美味佳果.
橘子(Citrus reticulata)是芸香科柑桔屬的一種水果,亦可俗稱為「桔子」.「橘」(jú)和「桔」(jié)都是現代漢語規範字.當「桔」讀jú時,是「橘」的俗字.橘子色彩鮮艷、酸甜可口,是秋冬季常見的美味佳果.橘子味甘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開胃理氣,止渴潤肺的功效;主治胸隔結氣、嘔逆少食、胃陰不足、口中乾渴、肺熱咳嗽及飲酒過度.橘子營養也十分豐富,1個橘子就幾乎滿足人體每天所需的維生素C量.橘子含有170餘種植物化合物和60餘種黃酮類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數物質均是天然抗氧化劑.橘子中豐富的營養成分有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大有益處.橘汁中含有一種名為「諾米林」的物質,具有抑制和殺死癌細胞的能力,對胃癌有防治作用. 橘子
原料介紹 橘子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成熟果實.橘子常與柑子一起被統稱為柑橘,顏色鮮艷,酸甜可口,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之一. 營養分析 1. 橘子富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後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 2. 橘子內側薄皮含有膳食纖維及果膠,可以促進通便,並且可以降低膽固醇; 3. 橘皮苷可以加強毛細血管的韌性,降血壓,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故橘子是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食品,研究證實,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積在動脈血管中的膽固醇,有助於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逆轉; 4. 在鮮柑橘汁中,有一種抗癌活性很強的物質「諾米靈」,它能使致癌化學物質分解,抑制和阻斷癌細胞的生長,能使人體內除毒酶的活性成倍提高,阻止致癌物對細胞核的損傷,保護基因的完好. 橘子肉、皮、絡、核、葉都是葯.橘子皮,又稱陳皮,是重要葯物之一.《本草綱目》中說陳皮是「同補葯則補;同瀉葯則瀉;同升葯則升;同降葯則降.」橘皮是一味理氣、除燥、利濕、化痰、止咳、健脾、和 胃的要葯;颳去白色內層的橘皮表皮稱為橘紅,具有理肺氣、祛痰、止咳的作用;橘瓤上的筋膜稱為橘絡,具有通經絡、消痰積的作用,可治療胸悶肋痛、肋間神經痛等症;橘子核可治療腰痛、疝氣痛等症;橘葉具有疏肝作用,可治肋痛及乳腺炎初起等症;橘肉具有開胃理氣、止咳潤肺的作用,常吃橘子,對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老年咳嗽氣喘、津液不足、消化不良、傷酒煩渴、慢性胃病等有一定的效果. 橘子的營養豐富,在每百克橘子果肉中,含蛋白質0.9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2.8克,粗纖維0.4克,鈣56毫克,磷15毫克,鐵0.2毫克,胡蘿卜素0.55毫克,維生素B0.08毫克,維生素B2 0.3毫克,煙酸0.3毫克,維生素c 34毫克以及橘皮甙、檸檬酸、蘋果酸、枸櫞酸等營養物質.橘子性平,味甘酸,有生津止咳的作用,用於胃腸燥熱之症;有和胃利尿的功效,用於腹部不適、小便不利等症;有潤肺化痰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之症.橘子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可使血壓升高、心臟興奮,抑制胃腸、子宮蠕動,還可降低毛細血管的脆性,減少微血管出血.橘子對減肥有利.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風寒咳嗽、痰飲咳嗽者不宜食用. 食物相剋 橘子同螃蟹食,令患軟癰.同獺肉食,令惡心.勿與檳榔同食.(引自《飲食須知》) 製作指導 剝皮生食,或絞汗取液飲. 食療作用 橘子味甘酸、性涼,入肺、胃經; 具有開胃理氣,止渴潤肺的功效; 主治胸隔結氣、嘔逆少食、胃陰不足、口中乾渴、肺熱咳嗽及飲酒過度. 其他相關 柑和橘都是屬於芸香科的果樹,果實具有肥厚外皮,內藏由汁泡與種子構成的瓤瓣.李時珍《本草綱木?果部》說:「橘實小,其瓣味微酢(意與酸同),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大於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黃,葉辛而甘.」一般說來,果形正圓,色黃赤,皮緊紋細不易剝,多汁甘香的叫柑;果形扁圓,色紅或黃,皮薄而光滑易剝,味微甘酸的叫橘;柑和橘的分別原是很明顯的,不過在俗話中常見混淆,如廣柑也說廣橘,蜜橘也說蜜柑. 「橘化為枳」是一句古老的成語,《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解釋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橘味甜美,枳味酸苦,由於水土的不同,淮南的橘種在淮北就會變成枳,比喻由於環境的影響,人的習性也會由好變壞.枳又名枸橘,俗稱臭橘,果肉少而味酸.橘和枳都屬於芸香科,但不同種,橘不會變成枳,古人觀察不周,因而造成誤會. 中國宋朝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在《贈劉景文》中提到:「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備注 1. 腸胃功能欠佳者,吃太多橘子,容易發生胃糞石的因擾; 2. 橘子含熱量較多,如果一次食用過多,就會「上火」,促發口腔炎、牙周炎等症; 3. 過多食用柑橘類水果會引起「橘子病」,出現皮膚變黃等症狀.
橘子的營養橘子是高熱量低脂肪的水果,每100克含有0.7克蛋白質、0.6克脂肪、57卡路里熱量. 橘子營養價值很高,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鎂、鈉等人體必需的元素,這是其他水果所難以比擬的.橘子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由於橘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皮甙,所以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而橘子肉由於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祖國醫學也認為,橘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能治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能幫助消化、除痰止渴、理氣散結. 橘子的50卡路里熱量. 吃橘子前後1小時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果酸會凝固,影響消化吸收.橘子不宜多吃,吃完應及時刷牙漱口,以免對口腔牙齒有害.
編輯本段橘子的種植
柑橘果樹是菌根植物,一般無根毛,菌根和柑橘樹共生,從樹體吸收養分,又幫助樹體吸收水分、營養和分泌出激素、酶,促進柑橘樹體的生命活動. 柑橘芽為裸芽,無鱗片,只有苞片.因枝梢生長有「自剪」的習性,故無頂芽,只有側芽.柑橘芽是復芽,著生在葉腋中的芽叫腋芽,一個葉腋內可著生2~4個芽.柑橘一年能發多次芽,芽分葉芽和花芽. 柑橘的花是混合花,萌發後具有枝、葉和花等器官,花有單花和花序兩種:紅桔、溫州蜜柑等為單花,甜橙、檸檬、葡萄柚等除單花外還有花序,柚以花序為主.柑橘通常需授粉受精後才結果,但溫州蜜柑、臍橙等不受精也能結果,此為單性結果,也稱單性結實. 橘子
從謝花後子房膨大起到果實充分長大止,稱果實生長發育期.這一時期有兩次生理落果:帶果梗脫落的稱第一次生理落果;從蜜盤處脫落的稱第二次生理落果.第二次生理落果停止到采前的落果均稱采前落果. 柑橘果樹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與溫度、日照、水分(濕度)、土壤以及風、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環境條件緊密相關,這些條件影響最大的數溫度.即使差異0.5℃的氣溫有時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柑橘生長發育要求12.5~37℃的溫度.秋季花芽分化要求晝夜溫度分別為20℃左右和10℃左右,根系生長的土溫與地上部大致相同.過低的溫度會使柑橘受凍,甜橙-4℃,溫州蜜柑-5℃時會使枝葉受凍,甜橙-5℃以下,溫州蜜柑-6℃以下會凍傷大枝和枝幹,甜橙-6.5℃以下,溫州蜜柑-9℃以下會使植株凍死. 高溫也不利於柑橘的生長發育,氣溫、土溫高於37℃時,果實和根系停止生長.溫度對果實的品質影響也明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通常隨溫度增高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增加,酸含量下降,品質變好.柑橘是耐陰性較強的樹種,但要優質豐產仍需好的日照.一般年日照時數1200~2200小時的地區均能正常生長.如日照好、熱量豐富的華南與日照少的重慶柑橘產區相比:果實糖含量高、酸含量低,糖酸比高.一般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熱帶、亞熱帶區域都適宜柑橘種植,但由於年雨量分布不均而常常需要灌溉.土壤的相對含水量以60%~80%為適宜,低於60%則需灌水,雨水過多,造成土壤積水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柑橘果園,會使根系死亡.柑橘果樹要求空氣相對濕度以75%左右為宜. 柑橘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廣,紫色土、紅黃壤、沙灘和海塗,pH值4.5~8均可生長,以pH值5.5~6.5為最適宜.柑橘根系生長要求較高的含氧量,以土壤質地疏鬆,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2%~3%,排水良好的土壤最適宜. 繁殖柑橘苗木的方法有實生、壓條、扦插和嫁接等多種,目前,仍以嫁接法最優、普遍,柑橘的嫁接苗由接穗和砧木組合而成,常用的砧木有枳、酸桔、紅桔、枸頭橙、朱欒、香橙、本地早和酸柚等.①枳,用作甜橙和溫州蜜柑的主要砧木.抗寒、抗旱、抗瘠、抗腳腐病、流膠病、線蟲,矮化樹冠,可早結果,豐產穩產,提高品質.枳砧不抗裂皮病,不耐濕,不抗鹽鹼.②紅橘,用作桔類和甜橙的砧木,根系發達,嫁接後樹性較直立,結果較枳砧晚2~3年,但進入盛果期產量高,抗裂皮病.③酸橘,具耐澇、抗風特性,根系發達,抗腳腐病,是廣東、廣西等南亞熱帶地區蕉柑、椪柑的優良砧木. 柑橘病害有真菌病害的腳腐病、流膠病、樹脂病、瘡痂病、炭疽病、黑星病、黃斑病、白粉病、煤煙病、立枯病等;細菌性病害的潰瘍病;線蟲病害的根線蟲病和根結線蟲病;生理性病害的油斑病、裂果病、日灼病;病毒、類病毒和病因不明的病害黃龍病、裂皮病、衰退病、溫州蜜柑萎縮病、青枯病和柑橘黃化病等.危害柑橘的害蟲有昆蟲、蟎類和其他有害動物等,已知的有350多種,主要有蟎類、蚧類、粉虱、蚜蟲、天牛、吉丁蟲、潛葉蛾、卷葉蛾、吸果夜蛾、實蠅和癭蚊等.
編輯本段橘子的產地
橘子原產地中國,主要產自長江中下游和長江以南地區.數千年的栽培歷史肯定不能說清楚具體位置.經阿拉伯人傳遍歐亞大陸,橘子至今在荷蘭和德國都還被稱為「中國蘋果」.我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考證,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類果樹才從我國傳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傳入美國的佛羅里達. 世界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緯35°以南的區域,性喜溫暖濕潤,有大水體增溫的地域可向北推進到北緯45°.世界有135個國家生產柑橘,年產量10282.2萬噸,面積10730萬畝,均居百果之首,產量第一位的數巴西,2425.26萬噸,第二位數美國,1633.52萬噸,中國第三,1078萬噸,再後是墨西哥、西班牙、伊朗、印度、義大利等國. 我國柑橘分布在北緯16°~37°之間,海拔最高達2600米(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亞市,北至陝、甘、豫,東起台灣省,西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但我國柑橘的經濟栽培區主要集中在北緯20°~33°之間,海拔700~1000米以下.全國生產柑橘包括台灣省在內有1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主產柑橘的有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江西、重慶和台灣等10個省(市、區),其次是上海、貴州、雲南、江蘇等省(市),陝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肅等省也有種植.全國種植柑橘的縣(市、區)有985個.
編輯本段每天需要的橘子
在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中,1個橘子就幾乎滿足人體每天所需的維生素C量.橘子含有170餘種植物化合物和60餘種黃酮類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數物質均是天然抗氧化劑.橘子16例成年男性和9例成年女性的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均高於正常,依序每天喝橘子汁1杯(250ml)、2杯、3杯各4周.結果發現,每天喝橘子汁1杯、2杯、3杯在4周後可使血漿維生素C水平分別提高2.1倍、3.1倍、3.8倍;每天喝橘子汁3杯在4周後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升高21%,葉酸水平升高18%,LDL/HDL比值降低16%.HDL可清除動脈血管壁內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提示每天喝橘子汁750ml可以有效改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謝,有益於心血管健康.
編輯本段橘子栽培的意義
柑橘果實營養豐富,色香味兼優,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為主的各種加工製品.柑橘產量居百果之首,柑橘汁占果汁的3/4,廣受消費者的青睞.據中央衛生研究院分析,柑橘每100克的可食部分中,含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壞血酸(維生素C)16毫克,蛋白質0.9克,脂肪0.1克,糖12克,粗纖維0.2克,無機鹽0.4克,鈣26毫克,磷15毫克,鐵0.2毫克,熱量221.9焦耳.桔中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原)含量僅次於杏,比其他水果都高.柑橘還含多種維生素,此外,還含鎂、硫、鈉、氯和硅等元素.
編輯本段吃橘子的好處
中醫認為,橘子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健脾、順氣、止渴的葯效,是男女老幼(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皆食的上乘果品.橘子可謂全身都是寶:不僅果肉的葯用價值較高, 橘子
其皮、核、絡、葉都是「地道葯材」.橘皮入葯稱為「陳皮」,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於防治胸脅脹痛、疝氣、乳脹、乳房結塊、胃痛、食積等症.其果核叫「橘核」,有散結、止痛的功效,臨床常用來治療睾丸腫痛、乳腺炎性腫痛等症.橘絡,即橘瓤上的網狀經絡,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滯咳嗽等症.因為橘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所以能有效防治高血壓,老年人多食,有益健康.橘葉具有疏肝理氣、消腫散毒之功效,為治脅痛、乳痛的要葯.橘皮刮掉白色的內層,單留表皮稱為「橘紅」,具有理肺氣、祛痰等功效,臨床多用於治療咳嗽、呃逆等症. 橘子含有豐富的糖類(葡萄糖、果糖、蔗糖)、維生素、蘋果酸、檸檬酸、蛋白質、脂肪、食物纖維以及多種礦物質等,澳洲科學及工業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吃1個橘子可以使人們避免某些癌症(如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侵襲.
編輯本段吃橘子的壞處
橘子好處雖多,但宜常吃而不宜多吃.中醫認為橘子性溫,多吃易上火,會出現口舌生瘡、口乾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因橘子果肉中含有一定的有機酸,為避免其對胃粘膜產生刺激而引起不適,因此,最好不要空腹吃橘子.此外,橘子還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如果一次吃的過量或近期連續攝入過多,血液中胡蘿卜素濃度過高將會導致皮膚發黃.此時除了多喝水、暫時不吃橘子類水果外,還應限制攝食胡蘿卜素含量豐富的食物,經過1個月後,皮膚的顏色就會恢復正常
但是,橘子雖帥,也不要迷戀他!
1、吃橘子過多引起結石 橘子含水量高、營養豐富,含大量維生素 C、枸櫞酸及葡萄糖等十餘種營養物質.食用得當,能補益肌體,特別對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壓患者,多吃蜜橘可以提高肝臟解毒作用,加速膽固醇轉化,防止動脈硬化.適當食用可增進食慾,但如食用不當反而無益. 2、兒童尤其不宜多吃橘子 橘子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如大量吃入,每天500克左右連吃兩個月,可出現高胡蘿卜素血症,其表現為手、足掌皮膚黃染,漸染全身,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慾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狀,有時易與肝炎混淆. 胡蘿卜素在肝臟中轉變成維生素 A,而大量的胡蘿卜素在小兒肝臟不能及時轉化,就隨血液遍及周身各處沉積,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 有些孩子吃橘子過多還會出現中醫所說的「上火」表現,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因此,我們認為兒童不要多吃橘子.若吃多時,應停食1~2周再吃. 食用橘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控制食用量. 據測,每天吃3個橘子,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天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若食用過多,過量攝入維生素C時,體內代謝的草酸會增多,易引起尿結石、腎結石. 二、橘子不宜與蘿卜同食.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攝食到人體後,可迅速產生一種叫硫氰酸鹽的物質,並很快代謝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物質——硫氰酸.該物質產生的多少與攝入量多少成正比.此時,如果攝入含大量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橘子、梨、蘋果、葡萄等,其中的類黃酮在腸道被細菌分解後,可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的作用,從而導 致甲狀腺腫大. 因此,專家們提醒人們注意,在食用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後,不宜馬上吃橘子、蘋果、葡萄等水果.所以你在吃這些食物時候可要注意啦! 三、橘子與牛奶不宜同食. 牛奶中的蛋白質易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發生反應,凝固成塊,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另外,胃腸、腎、肺功能虛寒的老人不可多吃,以免誘發腹痛、腰膝酸軟等病狀. 孕婦每天吃柑橘不應該超過3隻,總重量在250克以內.
吃橘子的妙招
酸橘子變甜的小技巧 冬天是橘子味道最好的季節.但是,有時會碰到酸的橘子.這種時候,有一種方法可以讓酸橘子變成甜橘子.方法非常簡單,將橘子放在自行車的籃子里,在附近轉一圈.回來後,你再嘗嘗籃子里的橘子,啊,真是不可思議啊.酸橘子不知怎麼回事變成了甜甜的橘子了.冬天,人們一般喜歡悶在家裡,推著自行車轉一圈,正好可以緩解運動不足,而且吃橘子可以獲取維生素C,美容與健康一舉兩得. 將橘子放在自行車的籃子里,繞附近轉一圈.為什麼橘子會變甜呢?用這個方法之後,橘子真的會變甜嗎?檢測一下橘子的成分,可以發現含糖量11.6的酸橘子,在用過這個方法後含糖量仍然是11.6.但是吃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甜了.實際上,甜味的變化與橘子當中含的酸度的不同有關系.橘子里既含有產生甜味的糖,也有產生酸味的酸,酸
❽ 狗狗得了蟎蟲應該怎麼治療啊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貝擁有一身亮麗、飄逸的毛發,以及良好皮膚表層。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皮膚有著天然的保護層,可是狗狗的皮膚的有保護層嗎?答案是,有!
寵物犬
通過對食品營養提高其免疫和機體整體狀況,減短疾病周期,有效輔助治療,預防皮膚病的復發。皮膚毛發的營養主要由蛋白質,維生素,脂肪酸等。為了保證皮毛的質量必須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很多主人並不知道,犬貓毛發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成分都是蛋白質,且毛發中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比較高,除此之外,酪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以及鋅、銅等礦物質都是使被毛和皮膚健康漂亮的必需營養。有科學證據證實,犬貓從食物獲得的蛋白質的25%-30%都用於支持毛發的生長。必需性脂肪酸也是寵物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它分為三種: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稀酸。而且必需脂肪酸是寵物體內無法合成的,必需從食物中獲取。其中亞油酸和花生四稀酸對於寵物的皮膚和毛發光亮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提高寵物的毛發光澤度和質感。花生四稀酸是可以通過亞油酸合成的。也許大家平時經常可以看到高級奶粉或是營養品中總有EPA、DHA、Ω3、Ω6等物質.這些就是不飽和脂肪酸分解後的物質,它們會產生抗炎因子,具有抗炎作用,防止細胞損傷,使血管舒張起到去除皮膚炎症的作用。所以食物中必須具備高質量和含量的蛋白質和充足的必需氨基酸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為犬貓皮膚和毛發生長和質量提供有力的營養支持,從而達到緩解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❾ 柑桔癭蟎是什麼
Eriophyes sheldoni Ewing
別名
柑桔瘤壁虱、桔癭蟎、胡椒子、庥子、柑桔瘤癭蟎等。
形態(圖4-60)
圖4-60 柑桔癭蟎
1.成蟎腹面觀 2.卵 3.幼蟎 4.若蟎 5.頭胸板 6.Ⅰ足 7.羽狀爪 8.腹面微瘤 9.外生殖器 10.蟲癭放大 11.被害狀
雌成蟲體長0.18mm,寬0.05mm,喙長0.02mm,向下突出,圓筒形,兩側各有3節的下顎須1根。淡黃至橙黃色,體似胡蘿卜形。頭胸部合並,寬而短,頭胸背板長約24μm,寬約21μm,微拱起。頭胸背板上的花紋通常模糊,有3條主要的縱線,中線是間斷的,在背板後緣的前面有一箭頭符號作為末端;側中線完整;亞中線向後延伸至背瘤,並在背瘤前面與1條橫的曲線相遇。基節顆粒狀,在前基節之間有1條短的胸線。背毛瘤在背板後緣上,毛距17μm,毛長約16μm,向後指。足2對,在下顎後側,均向前伸。前足長約25μm,脛節長約6μm,羽狀爪長4.5μm,有5個放射枝。後足稍短,長22—25μm,脛節長4.5—4.7μm,爪長4.5—5.5μm。
腹部有環紋65—70環,背、腹面的環數相等。每環的後緣上有微瘤,橢圓形,尾環上的幾環微瘤顆粒狀;側毛長約19μm。第1腹毛長25—30μm,第二腹毛長8.5—14μm,第三腹毛長14.3—16.5μm,尾毛長40—45μm,副毛長3.5—7μm。雌蟎外生殖器長14.3—17.8μm,寬17.8—21.4μm,在腹面前端,略呈五角形,生殖蓋上有肋10—12條,兩側具性剛毛1對。雄成蟎體形稍小,生殖器不呈三角形,其餘與雌成蟎無多大差別。卵白色透明,略呈球形,兩端鈍圓,長徑48μm,寬33μm。初孵幼蟎略呈三角形,背面有環紋50環。皮時若蟎在幼蟎蛻皮內隱約可見。若蟎與成蟎體形相似,體長120—130μm,背環紋約65環,腹面約46環,生殖器不顯現。
生活史及習性
柑桔癭蟎在我國桔區發生的代數,目前尚無詳細的研究報道,預計在1年中可發生10餘代,蟲群在蟲癭內周年繁殖,各蟲態在癭內並存,在冬季則以成蟎占絕大多數。當翌年春季2月下旬、3月上旬柑桔萌芽時,成蟎自舊蟲癭內爬出,遷至新的嫩芽上為害,造成胡椒狀開放型的新蟲癭,潛居於內,繁殖為害,一癭常有數穴,蟲多群居於穴內。新蟲癭內的蟲口密度顯著多於舊蟲癭,每癭內最多蟲數達682頭。舊蟲癭內的蟲口密度較小,一癭內最多蟲數為288頭。該蟎主要為害當年生春梢腋芽。猖獗時葉、花蕾、花、萼片等部位,均可形成不正形的蟲癭。夏、秋梢抽生時,由於溫度高、濕度大,枝梢抽生的速度快,加之太陽光照強烈,蟲癭內的蟲很難出癭活動和遷移,因此,夏、秋梢腋芽很少受害。
表4-63 柑桔癭蟎和柑桔銹癭蟎形態特徵比較
柑 桔癭蟎 柑桔銹癭 蟎 1.主要為害腋芽及幼嫩組織,形成瘤狀的蟲癭 2.蟲體多潛居在蟲癭內,環境適合時,可到癭外活動 3.成蟎體胡蘿卜形,尾部較小 4.頭喙伸向前方 5.足稍長,約等於體寬2/3 6.尾端有副毛和尾毛各1對,前者短而細,後者長而粗 1.主要為害葉片、果實,呈污黑色或鐵銹色銹斑 2.蟲體多在葉背和幼果皮上活動為害 3.成蟎體呈胡蘿卜形,尾部比較尖細 4.頭喙常縮於背板之下 5.足較短,長度不及體寬的1/2 6.尾端僅具長的尾毛1對在四川金堂觀察,每年3—4月間,柑桔癭蟎有從舊蟲癭向當年生春梢嫩芽遷移為害的習性。當柑桔吐芽放梢時,舊蟲癭內蟲口密度急劇下降,至5月上旬蟲口最少;5月以後,部分舊蟲癭由於分生組織未遭破壞而長出新生組織,蟲口略有上升,至6月下旬達高峰,以後部分舊蟲癭枯死,蟲口密度隨之減少。因蟲癭的分生組織未遭破壞,蟲癭上能不斷產生新組織,故一個蟲癭形成後,體積逐漸增大至1cm左右,可在樹上保留3—5年。新蟲癭(當年生春梢上形成的)內的蟲口密度,在4—7月,是隨氣溫的增高而漸增,7月以後,則隨氣溫的下降而漸減。新春梢上蟲癭內的蟲口,自新芽出現時開始繁殖,5月中旬至7月中旬繁殖最盛,癭內蟲數最多,以後逐漸減少。7月下旬的高溫、高濕可能是導致柑桔癭蟎大量死亡的一個原因。
柑桔癭蟎成蟎出癭活動與春梢生長和新蟲癭形成有密切的關系。柑桔癭蟎成蟎於3月上、中旬開始出癭活動,下旬達高峰;4月中、下旬以後在癭外活動的蟲數很少。春梢於3月下旬出現(花蕾期),以後逐漸增加,至4月下旬達高峰,而不再增加。由此認為,柑桔癭蟎的出癭活動始期與春梢萌發的物候期基本一致。春梢的生長常伴隨著新蟲癭數量的增加。當春梢自剪以後,新蟲癭的形成便進入盛期。因此,在同一地區,每年因氣候的差異,導致柑桔癭蟎為害的程度不同。在春梢抽生季節,氣溫偏高,雨量適中,春梢生長速度快,則受害較輕。反之,陰雨連綿,氣溫偏低,或乾旱,則為害較重。夏、秋稍抽發時,因溫高濕大,抽生時間短,生長速度快,蟲子來不及大量入侵形成蟲癭,枝梢便已成熟木質化。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根據廣大桔區群眾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噴葯防治的基礎上,結合冬、夏季修剪,重剪蟲枝,特別是夏季重剪蟲枝,加強肥培管理,促進新梢的抽生,可在短期控制和消滅該蟎的為害,迅速恢復樹勢,提高產量。
2.葯劑防治
在春梢萌發的3月上、中旬開始,選用下列農葯進行防治,每15天1次,連續2—3次:40%樂果乳油2000—4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2000—4000倍液;50%磷胺乳油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600倍液;17.5%硫丹可濕性粉劑250—500倍液;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石硫合劑波美0.5—1度。
3.檢疫
不從有柑桔癭蟎的樹上采接穗(特別是春季)和高壓苗。不要從柑桔癭蟎為害嚴重的桔區大量引進苗木。
❿ 柑橘主要病蟲害防治
柑橘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柑橘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有害生物或不良環境條件的影響超過了其的適應能力,其正常的生長發育受到抑制,代謝發生改變,導致產量降低,品質變劣,甚至死亡,這給柑橘的經濟價值帶來極大地損失,嚴重影響了種植戶的經濟收入。
常見的柑橘病蟲害的種類有:
1、介殼蟲蚧殼蟲:為害柑桔的枝梢、葉片和果實。成蟲和若蟲刺吸組織的液汁,被害組織不能充分發育,樹勢衰弱,引起落葉落果,影響果實品質,並能誘發煤煙病。南豐桔區主要有吹綿蚧、黑點蚧、糠片蚧等。
2、柑橘炭疽病:柑橘炭疽病常造成柑橘樹大量落葉、枯梢和落果,導致樹勢衰弱,產品和品質下降,甚至枝乾和植株枯死。
3、紅蜘蛛:主要為害柑桔葉片、枝梢和果實。被害葉、果嚴重時變灰白色,失去光澤,直至枯黃而脫落。4-6月和9-11月為發生高峰期。
(10)桔蟎意價格多少擴展閱讀:
另外,柑橘黃化的現象十分普遍。葉片發黃,有些是正常現象,但大部分是非正常現象。葉片需要進行光合作用進行養分,葉片發黃會造成葉綠素的缺失,導致不能發生正常的生理活動。造成柑橘黃化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
1、環割次數過多、過重。若雨水明顯偏多,環割口不能及時癒合甚至腐爛,阻礙養分輸送。
2、養分供應不足,秋梢期膨大果實要養分,秋梢抽放也要養分,養分供應不足必然會造成這種現象。
3、根部不健康、生長衰弱。根系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雨水偏多造成根腐現象普遍、秋梢肥施肥不合理(干施、撒施),會燒傷柑橘根系、根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