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大渡槽多少錢一平
① 邢台山區那些山有水比較好玩
沙河九龍溝,先從107到沙河,坐往西的公交車,山區景色很美,有山有水。
② 紅旗渠的修建架設了多少個渡槽
紅旗渠的修建架設了151座渡槽。
紅旗渠,位於河南安陽林州市,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
③ 渡槽工程
渡槽是泥石流導流工程的一個特殊類型,其長度遠比排導槽短,而縱坡又大很多。渡槽通常建於泥石流溝的流通段或流通-堆積段,與山區鐵路、公路、水渠、管道及其他線形設施形成立體交叉。泥石流以急流的形式在被保護設施上空的渡槽內通過,是防治小型泥石流的一種常用排導措施。由於泥石流渡槽為一種架空結構物,槽體依靠墩、牆支撐,槽身為空腹,構造復雜,施工困難,因此,渡槽通常只適宜於架空地勢較為優越的中、小型泥石流溝。
(一)渡槽類型
當泥石流明硐(棚硐)式渡槽的洞頂有回填土時,為非凌空架設的建築物,可按通常的排導槽設計。其餘都是凌空架設的排泄渡槽。
泥石流渡槽類型較多,規模一般都較小,但費用比較高。
按過流斷面形狀,泥石流渡槽可分為4種:①V形斷面渡槽。渡槽縱坡變化范圍較大、施工方便、集中防磨范圍小、無需預留殘留層厚度的加高高度。②矩形斷面渡槽。渡槽縱坡要求較高,一般應大於150‰。適宜於顆粒細小的稀性泥石流,要求全槽底加強防磨,並要考慮預留殘留層加高高度和清淤條件,施工較為方便。③箱形斷面渡槽。渡槽縱坡要比矩形槽更大,凈空也要更高。適宜於顆粒細小的水石流,全槽底均需加強防磨,要預留足夠的殘留層厚度和方便的清淤設施,結構性能較好。④半圓形斷面渡槽。渡槽縱坡變化范圍大,槽底圓形加固防磨范圍比V形大,無需預留殘留層厚度和清淤條件,施工難度大,不易推行。如圖3-33所示。
圖3-33 渡槽過流斷面形狀示意圖
此外,按結構形式,可將泥石流渡槽分為梁式(簡支梁或板式、連續梁式)渡槽、拱式(單拱式、連拱式、雙曲拱式)渡槽、框架式(整體澆灌式、拼裝焊接式)渡槽;按建築材料,可將泥石流渡槽分為鋼筋混凝土渡槽、圬工(石砌、磚砌、混凝土)渡槽、鋼材渡槽。
(二)選定泥石流渡槽的特定技術條件
泥石流渡槽的基本技術要求包括:有足夠的地形高差、良好的地基基礎、確切的泥石流數據。
1.地形條件
1)線路通過泥石流溝是淺路塹或半路塹,可根據地形高差設架空渡槽。
2)橋(涵)下凈空嚴重不足、下游又無開挖的地形條件滿足凈空時,可在橋前設攔擋壩,提高溝槽床面,用渡槽跨越泥石流溝。
3)泥石流溝槽彎曲、排泄不暢、凈空偏低時,可根據地形截彎取直後,設架空渡槽。
4)橋(涵)進口緊靠陡壁跌水、地形高差較大、泥石流體飛濺時,可根據地形做架空渡槽。
5)當泥石流溝為半挖半填、下游溝床平緩、橋(涵)下凈空不足、排泄不暢、清淤困難時,可提高溝床架空做多線泥石流渡槽。
6)渡槽末端孔跨的槽下凈空必須滿足通過車輛和建築限界的最低高度要求。
2.地質條件
1)剛性渡槽要求地基條件好,並可就地取材。如拱式、框架式和連續梁式渡槽,均不允許地基變形。
2)地基條件較差者,宜用簡支梁或板式渡槽。
3)地基條件差者要慎用或不宜採用渡槽,如高填方、淤泥地基。否則地基要作特殊處理後方可做架空泥石流渡槽。
3.泥石流特徵條件
1)泥石流渡槽設計的流量、流速、密度、泥深、最大顆粒直徑、陣流堵塞系數以及殘留層厚度等基本數據,必須科學、准確、可靠。
2)泥石流處於急劇發展階段,其前景莫測,無法控制,規模較大的高頻泥石流溝,不宜採用泥石流架空渡槽,而應以較長的明硐渡槽通過。
3)泥石流渡槽進口擋牆和出口懸空跌落部位,其跌落沖刷深度、跌落射流長度等可按相關規定處理。
(三)泥石流渡槽設計要點
泥石流渡槽設計必須做到結構穩定安全、水文泥沙數據准確可靠、進口流向通順、槽內只排不淤、出口跌落沖刷無害的最佳理想設計。
1.泥石流渡槽平面設計
泥石流渡槽由連接段、槽身、出口段等3部分組成(圖3-34),每部分都有自身的特點和要求。
圖3-34 泥石流渡槽平面布置示意圖
1)渡槽與泥石流溝應順直、平滑地連接。渡槽進口連接段,不宜布設在原溝道的急彎或束窄段。在可能條件下,連接段應布設成直線。若上游自然溝道與渡槽同寬,則連接段不需太長,只要緊密順接即可。當渡槽寬度小於溝床寬度時,則連接段長度應大於槽寬的10~15倍。連接段首先應布設為上寬下窄的喇叭形或圓弧形逐漸收縮到與渡槽寬度一致的漸變段,然後再以與渡槽過流斷面形狀一致、長度為1~2倍渡槽長的直線形過渡連接段與渡槽入口銜接。
2)槽身部分應為等斷面直線段,其長度應包括跨越建築物的橫向寬度及相應延伸長度(約為1~1.5倍槽寬)。
3)渡槽出口段應與槽身連成直線,避免在槽尾附近就地散流停淤。最好能將泥石流直接泄入大河(凹岸一側)或荒廢凹地。
4)渡槽的出流口與地面或大河水面之間有一定的高差,以防止出流口以下淤積或洪水位阻礙渡槽的正常排泄,甚至因溯源淤積而使渡槽過流能力很快減弱。
5)渡槽的出口段若緊靠大河沖刷岸坡,應預防河水對渡槽的進一步沖刷。
2.渡槽橫斷面設計
(1)渡槽縱坡設計
1)渡槽縱坡設計必須滿足槽下樑底最低凈空要求(可按隧道限界規定)。
2)槽身縱坡應設計成單一的坡度,不應有多坡段變坡點,避免泥石流在變坡點產生不穩定沖擊。
3)槽身縱坡的設計泥石流流速不得小於泥石流流體內最大顆粒的起動流速,就能確保槽內無泥石流淤積物。
4)渡槽槽身邊牆高度應留有高出設計泥石流水深1.0m的安全高度,並用高一級別的設計泥石流流量校核其風險度。
(2)渡槽斷面設計
1)排導槽斷面設計:泥石流渡槽橫斷面設計形式雖有多種類型,但從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來看,只有排導槽斷面形式最適合於排泄泥石流固體物質與集中加固、防磨蝕范圍最小、施工容易、縱坡變化范圍大等優點。V形斷面在我國西南地區用得多,效果顯著。
2)平底槽形斷面(矩形、梯形、箱形)設計:平底槽排泄泥石流固體物質條件最差,尤其對中、小型泥石流及大型泥石流的後期,易在槽內發生淤積,因此,槽身邊牆高度設計對黏性泥石流應預留殘留層高度。對稀性泥石流,要考慮中、低水位後的清淤工作。否則,必須加大渡槽縱坡。一般縱坡設計應大於150‰,渡槽出口懸空,才能順利排泄泥石流而不淤積。如若渡槽出口不能懸空,而是原地面接原溝時,則渡槽縱坡設計還應加大到180‰~230‰,方能順暢排泄泥石流。加之平底槽防磨蝕范圍大,在整個平底槽范圍內都應加強防磨措施。故平底槽斷面沒有排導槽斷面優越。只有在坡度很大時才宜採用。平底槽在我國西北泥流地區用得較多,對於陡縱坡度,效果也不錯。
3)半圓形斷面(弧形、鍋底形)設計:圓形底槽排泄泥石流固體物質條件與排導槽相似,雖然防磨范圍略大於排導槽,但施工困難,因而不易推廣,目前還沒有實例。
3.泥石流渡槽結構設計
(1)結構形式
泥石流渡槽為一空間結構,最常用的結構形式為拱形及槽形梁式渡槽兩種(圖3-35)。渡槽的上部構造應根據槽下的凈空高度、當地建築材料及實際地形等條件,採用不同的結構形式。
圖3-35 渡槽的結構形式示意圖(單位:cm)
拱式結構渡槽優點是可充分利用當地材料,用鋼材少,超負荷能力較強,易於加寬或加深,在路塹兩側地質條件較差處,能更好地發揮支擋防護作用,而且施工較簡單,故實際採用較多。但拱式結構渡槽因要求建築空間高度及墩台尺寸較大而受到限制。梁式結構渡槽適用於通過的泥石流流量較小,槽寬不大,一般小於4~6m,槽底板與側壁構成整體結構的渡槽,或在良好的石質路塹兩側邊坡較陡及半路塹外側地形懸空等條件,優點是節省材料。當渡槽寬度較大時,多採用肋板梁、T形梁或其他梁式結構。渡槽下部構造受力較大,故墩台多採用重力式。擋土一側設U形橋台,在不擋土一側,則與橋墩類似。外側墩台高度小,主要承載推力,當外側地形受到限制時,亦可採用柱式或排架式墩台,此時渡槽的推力將由內側墩台承載,排架上用滾動支座,並在排架與內側墩台間設置拉桿。
(2)內部結構
1)基礎:一般應採用整體連續式條形基礎,或支承墩、柱及排架等支承形式。基礎應對稱布設,埋設深度應滿足抗沖刷、抗凍融要求,應置於新鮮基岩或密實、堅硬的碎石土上,否則應另作加固處理。
2)渡槽進出口段與槽身之間應設置沉陷縫和伸縮縫,並對縫隙作防滲處理(如灌注瀝青麻絲等)。
3)渡槽進出口段的邊跨支墩,承受很大的推力,故應採用重力式結構,並設置槽底止推裝置。
4)泥石流對渡槽的過流面產生很大的沖擊和磨損作用,故需增加5~10cm厚的耐磨保護層。
(3)荷載組合
1)槽身重力;
2)滿槽時泥石流流體重力;
3)含大漂礫泥石流體做整體運動時的沖擊力,其沖擊系數按泥石流總重量計算取1.3。拱形渡槽的拱頂至泄床面之間有填料,其厚度超過1m時,可不計算沖擊力;
4)墩身重力(包括基礎);
5)槽身橫向風力(順河谷風力很大時,應考慮);
6)地震力和溫度應力。
荷載組合應按地域條件、設計標准、結構類型,參照有關規范分別計算其最不利的組合形式與控制條件。
(4)渡槽結構設計
1)拱式渡槽:拱式渡槽受力條件好、超負荷能力強、對路塹邊坡和上游攔擋支護效果較好、還可就地取材和節約材料,是優先採用的渡槽形式,但它對地基的承載力要求較高,可用雙曲拱來減輕渡槽重量。
2)梁式渡槽:梁式渡槽採用高標號的鋼筋混凝土施工,泄床與邊牆形成整體結構,泄床需防磨蝕。梁式渡槽對地基要求較低,可用樁基、擴大基礎以及排架墩、空心墩等減輕對地基的要求。
3)框架式渡槽:框架式渡槽採用高標號鋼筋混凝土施工,整體性強,要求地基條件好,半路塹及外側懸空、內側陡壁地形做框架式渡槽較為理想。如採用廠制構件拼裝,應注意聯結點強度,渡槽規模宜小。
(5)渡槽防水處理
1)渡槽進出口和槽身聯結處應設置沉降縫和伸縮縫,伸縮縫應做防水處理。
2)渡槽跨端梁縫應有良好的防水密封處理,以免滲漏銹蝕墩台和妨礙槽下作業以及鋼軌、電纜等的安全。
(6)渡槽防磨措施
泥石流渡槽的最低要求是只能排不能淤,淤則漫槽,其危害遠比磨損大。排則必然產生磨損,由於渡槽槽身是懸空承受荷載結構,磨蝕過多,將影響槽身結構的安全,因此,泥石流渡槽防磨要求應比一般排導槽要高。
1)採用10~15mm厚度的鋼板鋪底防磨。
A.排導槽在溝心0.4B(槽寬)范圍內,將鋼板四周和板中間預焊帶鉤的錨固栓,在灌注渡槽槽身梁時埋入防磨層內,在兩斜面鋼板交接的溝心,用焊接將板縫焊牢,這種防磨措施使渡槽質量輕、整體性強、排導效果好,如圖3-36所示。
B.平底槽則用同樣方法將槽底全部用鋼板平鋪,用料沒有V形槽省,效果也沒有排導槽好,原因在於固體物質和水都不能集中,如圖3-37所示。
圖3-36 V形槽鋼板防磨示意圖
圖3-37 平底槽鋼板防腐示意圖
2)採用廢舊鋼軌滑床防磨
A.排導槽在溝心0.4B(槽寬)范圍內,用廢舊鋼軌將軌底面向上密布成鋼軌滑床,軌距以混凝土碎石能下落搗固為准。在灌注渡槽槽身梁時埋入防磨層內,如圖3-38所示。
B.平底槽可用同樣方法在槽底全部用廢舊鋼軌將軌底面向上密布成鋼軌滑床,灌注在槽身防磨層內。平底槽用料大、排導效果差,如圖3-39所示。
圖3-38 V形槽鋼軌滑床防磨示意圖
圖3-39 平底槽鋼軌滑床防磨示意圖
④ 邢台太行山怎麼去
0.0 那麼多捏 你可以坐火車先到邢台 看你想去哪 找車再去
邢台太行山自然風光36景
情定天河---天河山,位於邢台縣白岸鄉清泉村。中國愛情山,七夕文化之鄉,牛郎織女故事的原生地。主峰天河梁海拔1753米,山頂部為石灰岩,下部為紅色石英砂岩。山峰高竣,為太行山中段邢台市第三高峰。主要景點有銀河谷、浣紗瀑、人字瀑、二郎峽、夫子岩、林海草原、凌雪湖、情人谷、寶塔山、仙人洞、雲頂草原等壺穴奇觀。
紫金之巔---紫金山,位於邢台縣白岸鄉前坪村。海拔1370米,由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岩構成。有紫金山書院,為紫金山五傑劉秉忠、郭守敬、張文謙、王恂、張易等讀書處。主峰上有真武廟遺址,南坡有真公洞,景觀有"天井地瓮"、韓湘子故宅"杏仙庄"、飛瀑"七星潭"等。
雲夢鬼谷---雲夢山,位於邢台縣冀家村鄉石板房村。北方的九寨溝,鬼穀子修道處,海拔1384米,石灰岩山體,暖溫帶喀斯特地貌景觀。有白龍泉、白龍溪、棲鷹瀑、碧波潭等九瀑十八潭自然景觀,以及神仙道、講經洞等史跡。
九龍仙境---九龍峽景區,位於邢台縣漿水鎮。華北最大的石英砂紅砂岩峽谷集聚群,瀑布眾多,也是華北地區發現的落差最大群落最集中的瀑布群,每年四月舉辦桃花節。
峽谷飛泉--邢台峽谷群,位於邢台縣西南路羅鎮賀家坪村。黃巢起義的根據地之一。奇峽群具有狹長、陡峻、深幽、赤紅、集群五大特點,主要景點有50多處,如:神鷹石、龍潭飛瀑、雙駝峰、懸棺、雲崖撒珠等地質奇觀。
黃巾凌霄---凌霄山(黃巾軍寨),位於邢台縣寺溝村西北4公里處,海拔1062米,山勢險峻,風景優美。黃巾起義的大本營,海拔1129.6米,有至今還遺有點將台、練兵場、石梯、寨子門、寨牆、水牢、地道、民進洞等遺址。
白雲映雪---白雲山映雪湖(朱庄水庫),白雲山位於邢台縣花木村北2公里處,海拔956.6米,山峰挺秀,常有白雲纏繞而得名。以古松、白雲兩大勝景聞名遐邇,漿水川、路羅川兩大名川繞山而去,山體分東、西兩峰,峰頂有廟宇數座,陰崖石階1050級,山上松林千畝,1990年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映雪湖是邢台第一大水庫,邢台百泉中唯一的熱水泉---"溫泉"就在此處,沙河縣曾名溫州,即以此之故。
天梯凌雲--天梯山,位於邢台縣西黃村鎮東牛庄村南,距市區22公里,海拔659米。抗金將領牛皋的根據地,主峰長壽峰俗稱金頂,山上有廟,山半有古溶洞,洞內現存的石刻、棧道、石臼、石槽等宋代文物。山腳有長約400米的水洞,號稱弘古洞54景。
仙翁古洞--張果老山,仙翁山,位於邢台縣南石門鎮景劉庄村西偏北1.7公里處,海拔448.8米。道教名山,古邢州八景之一,唐玄宗御賜的張果老修行地,有棲霞觀,"苦夢樹"為鎮山之寶。
金玉馬鞍---邢台馬鞍山,邢台百泉中大名鼎鼎的金泉、玉泉於此匯流成金玉河。
英談石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河北重點文物單位,冀南銀行舊址,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
抗大憶舊--前南嶼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太行明珠"之稱,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抗大紀念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之一。
鼎梅西天--小西天奶奶頂,主峰鼎梅山,又名栲栳紅山,當地人稱奶奶頂,海拔1089米。其雄偉氣勢,漪麗的風光,以及沉浮在雲海迷霧中的佛廟古剎,早在唐、宋以前就聞名於世。邢州古八景之一,以山水名勝、清涼幽雅而聞名遐爾,又是佛教聖地,有小雷音寺、碧霞元君祠。
玉泉夕照---邢州古八景之一,玉泉是邢台百泉中的十大名泉之一,是大名鼎鼎的流不幹,有玉泉寺,皇寺歷史文化古鎮。
野河晨曲---野溝門,野河風光,有野河大橋、將軍墓古跡。
黃榆絕頂---北方的香格里拉,黃榆嶺,黃榆十八景,黃榆關長城為河北省重點文物單位,有廣陽洞、姑子廟、玉女泉等。玉女泉為邢州百泉之一。
青山不老--不老青山,位於邢台縣大北構村。邢台第一高峰,又名白虎山,主峰海拔1822米。有邢州百泉中的"明水泉",宋家莊川(玉霞川)發源於此。山上有頂天柱、影壁石、黃龍洞、涼風洞等怪石造型地貌景觀,還有明長城、古寨門、古棧道等多處遺址。
馬嶺秋影--馬嶺長城,馬嶺關為太行山五大雄關之一,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是古代邢台通往山西的要塞,有韓信寨遺址,為韓信背水大戰之前的駐扎地,相傳韓信曾在此隔山點兵,張耳封為趙王(都襄國)後,韓信任趙相。主峰是白虎山,海拔1822米,為太行山最高峰之一。
孤山望遠---邢台孤山,又名存孝堖,海拔1517米,屹立於群山之巔,為五代第一猛將邢州節度使李存孝了敵處。
夷儀行台--邢台夷儀山,海拔1155.7米,古邢國曾遷都於夷儀山下,相傳石縫中時有古錢流出,所以又稱流錢山,據考證,古錢為古邢國貨幣,可能為古邢國遷都夷儀城時的遺跡。歷史記載夷儀城為邢國陪都,由齊桓公率曹宋等國援建,原城垣殘跡可見,有邢侯行台遺址,公元前640年秋天,邢國和齊國曾結盟於邢國夷儀城、晉平公曾兩次在此會盟11國諸侯,齊國、衛國、晉國的夷儀大戰也在此處。
五指朝天--西五指山,位於沙河市西端與武安市、邢台縣交界處,海拔1281.9米,遠望山峰如五指並列而得名,又因大小山峰有7座,又叫七鶚山。為長城系石英砂岩風化崩塌巨型石柱景觀,高約數十數不等,最高石柱73米。山坡森林茂密,有林場。
南五指山(和尚山、茶壺山),位於沙河市西部石盆村南,主峰海拔973米,上部為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岩山體。山頂有5巨大石柱聳立,稱南五指山,如從南面看,如一老僧或一茶壺,故現稱和尚山、茶壺山,為典型造型地貌。
雲漫武當---北武當山,位於沙河市西南部與武安市交界處,主峰1437米。道教名山,相傳為真武大帝修行地。上部為紅色石英砂岩,下部為片麻岩。山勢陡峭,有數百米山崖,奇峰怪石,石階棧道,雄、險為其特色。山上有真武廟、葯王廟、天王廟、奶奶廟等,石牌20多通,農歷3月3日為廟會。
廣陽疊秀---廣陽山,道教名山,老子修行地,有三教堂,老君洞。
秦湖牡丹---秦王湖,李世民大戰劉黑闥處,有"三峽四溝五十景",包括獅子峰、秦王峰、老君台、漆泉寺、太行大渡槽等。
鵲山朝聖--鵲山,位於內丘縣南賽鄉神頭村西。主峰蓮花峰海拔1138米,由花崗岩構成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扁鵲廟,祭祀神醫扁鵲的聖地。在群山環抱之中,右扶鵲山,對面越橋,橋南山腰長有九棵古柏。以扁鵲廟為中心形成了龐大的古建築群,有山門、回升橋、扁鵲廟、橋樓殿、三清殿等28個廟殿。還有太子岩等景點。
寒山尋幽---寒山,位於內丘縣杏峪村西與山西交界處,北鄰贊皇縣嶂石岩風景名勝區,主峰寒山堖海拔1806.3米,邢台境內第二高峰,任縣籍的寒山石德(和合二仙)在去浙江寒山寺之前曾隱居於此。山體頂部為石灰岩,中下部為紅色石英砂岩,有崖、棧、峽等嶂石岩地貌景觀。
鶴渡仙蹤--鶴渡嶺,"山峰峭峻,唯鶴能渡",有月牙城,為明長城重要關隘。
杏峪丹崖--杏峪嶺,原始森林,峭壁丹崖,有"錦綉堂"關長城遺址。
張角營寨--張角寨,位於內丘縣行家峪溝頭,海拔1442米,為寒山堖風景區山峰之一。傳東漢張角義軍曾在此紮寨。山頂平坦,四壁為懸崖,是嶂石岩地貌中的平頂孤峰。
崆山奇洞---崆山白雲洞,位於臨城縣西豎鄉山南頭村北,海拔425米,南北走向。北方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AAAA級景區,集山、水、洞、林、文物為一體,包括白雲洞、岐山湖、天合山、小天池和古文物等五個景區。
岐山盪舟---岐山湖(臨城水庫),邢台第二大水庫,為邢台市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
蠍溝秋色---邢台蠍子溝國家森林公園,金鸞山等景點。
天池蓮花---邢台小天池,海拔1200米以上,被譽為"太行山中段的一顆翡翠"。有白雲寺、蓮花池古遺址。
天台卧佛--天台山,位於臨城縣西豎鄉,主峰天台寨海拔599米,頂平、崖陡為典型的峰石岩紅色石英砂岩地貌。山上有仙岩庵,山下有慈雲庵等道廟遺址,天台寨東側"五穀倉"為壁如刀削的並列五峰及天眼(穿洞)等景觀。
三峰爭鳴--三峰山(三鳳山),位於臨城縣西部趙庄鄉小天池風景區東南與內丘交界處,海拔1458.6米,因有三峰迴環錯列而得名。山體為下元古界淺變質岩,北坡臨城一側山林茂密,溪流潺潺。
堯山朝宗--堯山,位於隆堯縣城西北山口村兩側,太行山伸入山前平原余脈,最高海拔156.9米,因"堯始封於此,而得山名"。堯山包括堯山、宣務山、旄山、千言山、卧牛山等5個灰岩山崗。有柏人城為堯帝古都,為大禹治水處,王喬所仙,有黃帝所居之干言山,孔子停驂之孔崗,有堯舜禹廟,黃帝廟,孔子廟、孔崗書院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