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大橋下面的房價是多少
❶ 南京長江大橋(剛過大橋的)那邊房價現在是多少
3500-3800,均價了,就是可以買到手的價格了,不是所謂的特價房了
❷ 江陰長江大橋造價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位於靖江市十圩村與江陰市間,大橋全線建設總里程為5.176公里,總投資36.25億元。大橋全長3071米,索塔高197m,兩根主纜直徑為0.870m,橋面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設計,寬33.8米,設計行車速度為100公里/小時;橋下通航凈高為50米,可滿足5萬噸級輪船通航。大橋於1994年11月22日開工,1999年9月28日竣工通車。
❸ 江陰一方城房價現在多少
江陰1000、方城3000,差價7000左右
❹ 江陰的房價會跌嗎
不可能
,臨江新城那新造的大片房屋並未聽說降價,江陰是個人口流動明顯的城市,新市民越來越多,應該不會下降吧,這都是正常的。。。
❺ 江陰敔山灣房價
一萬以上
❻ 江陰黃田港大橋下面的幾幢宿舍樓,待拆遷,我想問多少錢一平現在
您好!
這個目前還在計劃中,還沒那塊,可以當地的街道直接問下
估計是這個是還需要一段時間,最少出通知還要有四五個月的樣子
最好是可以到當地的相關部門的網站問下最好了
這個上面可能你問的得不到最佳的答案
畢竟這個上面的影響力也是有限,如果上面開始安排了
那你就要做好准備的了,以及以後的一個房子規劃
等等,要運籌帷幄,到時候受手訪腳亂就不好了。
望採納
❼ 江陰大橋綠州是住它還是別墅
1、普通住宅往往結構比較簡單,功能單一,在設計上幾乎是千篇一律,沒有變化。別墅則具有個性化、風格各異、功能齊全、生活設施齊備。普通住宅由於受統一規劃的限制,其房屋的內部結構,如門向、客廳、廚房、卧室等位置比較固定,不管是否符合風水要求都很難改變,而高檔的別墅住宅,則可以在建築設計時,根據風水的要求,按照趨吉避凶的原則合理安排布局別墅的內部結構和外部造型,使其更具有突出的個性和時尚的風格。
2、室外空間是別墅區別於普通住宅的最大優勢。
室外空間作為別墅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提供給人們的別墅感覺可能更重要。別墅室內的空間是兩層、三層,跟城裡面的復式住宅沒有什麼區別,而別墅建築之外的環境,卻能使自己真正置身於私家花園,享受到清新自然的優美景色。再就是室內外空間的融合,相鄰別墅的室外空間之間互相影響,即便是私有庭院,也要與小區景觀空間體系相協調。而作為一個完整的別墅來講,它的室內生活空間跟室外空間應該是統一的,密不可分的。
別墅住宅強調「地平線的生活」,即生活空間向地面層集中,並盡量保證地面層室內外生活空間的私密性。別墅住宅的間距應在六米以上,利用樹木綠籬等元素提高私密性;使相鄰住宅開窗的錯位更明顯,以提高私密性。
而普通住宅中四合院的特點就在於它也提供了一個特別具有私密感的室外生活空間,它以家庭院落為中心,街坊鄰里為干線,社區地域為平面的社會網路系統,符合中國人特有的傳統文化觀念,這一點是四合院特有的,也是中國的特點。住在四合院,人與人之間能產生一種凝聚力與和諧氣氛,同時有一種安全穩定感和歸屬親切感。但普通住宅的四合院卻不具備別墅住宅庭院的那種豪華秀美,風格別致的氣派。
3、普通公寓住宅是求大同、存小異。而別墅由於室內外空間的充足和靈活,則是求大異、存小同。別墅作為高端住宅的統稱,從最高端至最低端之間,可以劃分出不同層次。不同的人群有迥異的生活方式和觀念。生活方式對戶型的影響,在普通公寓和別墅效果完全不同。人們選擇別墅,也就是選擇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❽ 江陰和南通的房價哪一個高
江陰不熟悉,無錫了解一點。
南通人的平均收入遠沒有無錫高,但房價絕不在無錫之下,作為南通人,深感汗顏。
如果只看新房的話,市區基本上沒有15000以下的,稍偏一點的區域也要在10000-12000,學區房更貴。開發區,港閘區(非核心市區范圍),價格也在7000-12000之間。
無錫的房價也不過如此,我一個朋友去年在錫山區桑達園買的房子,均價也就7000多,位置近錫山區區政府,也算是邊緣區域的核心區了。江陰房價應該不會比無錫高吧。
消費水平可能無錫略高一點,因為無錫的旅遊業更發達,很多消費不只是針對無錫人的。
❾ 江陰的房價現在是怎麼樣的
未來房價的發展趨勢 為了更好地研究2010年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趨勢,首先對2009年我國房地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做一簡要分析。聯系我國2008年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本輪經濟回調是從2008年的第三季度開始的,增長速度由第二季度的10.2%回落到9%,再到第四季度的6.8%,而2009年第一季度則進一步回落到6.1%,從而達到本輪經濟發展的底谷。 在國家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的推動下,第二季度實現了7.9%的增長,初現回升;第三季度則達到了8.9%,又上升了一個百分點。連續兩個季度的明顯上升,表面了我國宏觀經濟的企穩回升態勢。在宏觀經濟回升的同時,我國房地產業在今年前三季度也有不錯的表現,其中1-10月份的房地產投資實現了18.8%的增長速度,單月的房地產增速更是超過了30%,而房地產銷售面積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1-6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3410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7%;至7月,銷售417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7.1%;至8月,銷售4941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2.9%;至9月,銷售5837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4.8%;至10月,銷售6636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8.4%。 房地產成交量快速增長的背後隱藏了房價的快速上漲,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3-10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售價每月平均上漲0.2%、0.4%、0.6%、0.8%、1.0%、2.0%、2.8%、3.9%,連續上漲8月,且漲幅逐月擴大。而目前我國許多一線城市的房價按現匯率計算,則足以與發達國家的房價相比甚至更高,而居民的收入水平卻不及發達國家的1/10,如此高的房價收入比蘊藏了巨大的泡沫。 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對房地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央行提出的2010年我國貨幣政策的基本思路就是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價格變化,把握好政策的節奏和力度,增強政策的靈活性和可持續性,妥善處理支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關系,注意管理好通脹預期,提高金融可持續支持經濟發展的能力,維護金融體系健康穩定運行。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增強信貸支持經濟發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續性,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大力發展金融市場,促進民間直接投資;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這里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與今年的政策在字面上沒有變化,但是實際內容卻是有相當大的調整。在信貸規模上,2009年全年貸款接近10萬億元,1-9月份,本外幣貸款比年初增加9.3萬億元,同比多增5.6萬億元;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8.7萬億元,同比多增5.2萬億元。而人民幣貸款的增長主要分布在三個方面:居民、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行業,其中大部分是集中在第三個方面,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9月末,主要金融機構的商業性房地產貸款達到6.81萬億元,同比增長28.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比6月末高9.5%。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2.47萬億元,同比增長25.3%,增速比6月末高4.8%;購房貸款余額為4.35萬億元,同比增長30.1%,增速比6月末高12.3%。這樣的信貸增長速度表明「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偏離實際而演化成為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盡管這種貨幣政策對於鼓勵企業投資、防止經濟下行有一定作用,但是也同時導致了價格的上漲,造成房地產業的大泡沫。而12月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年的總體信貸規模則大致框定在7.5萬億元,這與今年的將近10萬億元相比減少了不少,「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又一次偏離而演化成為偏緊的貨幣政策。然而,高層卻沒有做出緊縮的決策,因為從目前全球和我國的經濟發展態勢來看,經濟的回穩能力還需繼續提高,所以也就形成了「外松內緊」的情形。即在寬松貨幣政策的前提下,對貸款結構進行微調,如使信貸市場利率在低位運行,而這種」外松內緊」的貨幣政策則會使房地產價格上升趨勢減緩,從而在2010年上半年達到本輪發展的頂點。 房地產業發展所依託的最基本要素的土地,而地價無疑是構成房價的最重要因素,這又與我國現行的土地出讓制度有密切關系。目前,我國採用「招拍掛」的土地出讓制度,即以公開競價拍賣的方式,出價最高者最後獲得競拍的土地。然後土地競得者向國家繳納一定的土地出讓金,1994年實行分稅制土地出讓金作為地方財政的固定收入全部劃歸地方財政所有。而這也被成為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在一些地方政府,土地直接稅收及城市擴張帶來的間接稅收佔地方預算內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讓金凈收入占政府預算外收入的60%以上。發達地區的地方財政成為名副其實的『土地財政』。」於是,部分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盡一切可能壓低農民補償款,同時利用獨有的壟斷地位抬高地價從而獲得豐厚的土地出讓金,而這則導致了「地王」的頻頻涌現。當一塊土地的地面價格高於周邊樓盤的房價時,就會引起周邊樓盤的哄抬樓價,並且造成樓價一定會繼續上漲的假象。 我國目前現行的這種土地出讓金制度是造成房地產價格飆升從而形成泡沫的一個重要原因,筆者認為,應對該制度做出相應調整,比如規定收取土地出讓金應該逐年收取而不能一次性收取;嚴格土地審批,是土地建設項目方案符合城市區域整體發展規劃等。這樣,地方政府不再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土地出讓上,不會再「靠地吃飯」而去發展其它產業經濟,從而也給房價回歸理性注入新的動力。因此,2010年如果國家土地制度能出現相應調整,我國房地產市場將有更大的可能性在整體宏觀經濟企穩回升態勢的影響下呈現出一種漸緩前行的發展趨勢。 文章來源我 要A家家居網 家宅頻道 http://51ajia.com/Family_Residence.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