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縣房價多少錢一平
❶ 廣西北海市的房價最便宜的是多少錢一平方
大概都在3000元左右一平。
北海房子多少錢一平方米
1、目前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北海買房,導致北海的房價一直在漲,相信,很多想要在北海買房的朋友,會問北海房子多少錢一平方米,其實北海的房價是有很多種的,一手房和二手房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看。
2、北海房價平均價格在7000-8000元/㎡,例如位於北海大道137號的海韻假日家園,房價平均在7000元左右一平方米,交通、生活都極其便利,周邊有北海八中、北海職業學院等知名院校,還有大型商場、超市、銀行、醫院等。
影響北海房價的原因:
1、經濟因素
經濟狀況:經濟增長,供不應求,房價越高,反之,則越低。
物價狀況:物價上漲,房價也隨之上漲。
居民收入狀況:居民收入越高,供不應求,房價越高。
2、自然因素
地質、地形,地勢條件:地質、地形,地勢條件越差,施工難度越大,投入的成本越高,房價則越高。
環境氣候:周邊環境氣候越好,房價相對氣候惡劣的區域較高。
❷ 石家莊無極縣城房價多少錢
2019年1月石家莊無極均價 4450元/平 ,環比上月 持平。綠茵水岸多少錢一平,麗景中央3800元/一平,剛開發的天山多少錢一平
❸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御龍灣,東城明珠,江南康城,還有外貿這四個地方的房價現在是多少啊
御龍灣在火車站後面,位置不是太好,但居家還是可以的,房子質量、小區綠化非常好;東城明珠還行,但買的時候要注意,聽說3#、4#是冬季施工,瓦匠粉內牆時石灰王加得太多,牆一摸就掉灰;江南康城距電廠太近,感覺灰多;外貿那裡的幾個樓盤別的還好,就是房子密度太大,陽台上盪鞦韆不用擔心索斷,因為你絕對不會掉到地面上,而是從這棟盪到那棟。
推薦御龍灣,次優東城明珠,房價大概3000左右,縣城這一級的房價不要指望它會下降,能不升就是好事了,有錢就買吧,到明年五月左右估計又要漲幾百,年年都這樣。
如果你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我建議你選擇宏宇國際,那裡可以說是石門房產的一個標桿,房子質量、小區環境沒說的,而且幾年之後那裡是東城區的中心,跟現在的影劇院那一帶差不多。不過價格比別人要貴400--500,從開盤到現在一直保持這個幅度。
❹ 我想在湖南常德石門買房 ,想詢問一下具體房價。我可以按揭嗎大概多少錢。首付多少
石門現在的房價在縣城裡新開盤的不多,正在預售的武裝部那裡的毛坯房要達到三千來塊一平米,東城那邊二千五左右,寶峰那邊二千多一點。可按揭的,擔保很容易,找個公司給你蓋個章就行了,找找你身邊的朋友幫幫忙。
❺ 湖南衡陽市現在房子多少錢一個平方
衡陽市房價大概5000多一平米,貴的要達到8000多一平米。
湖南衡陽市現在房子中二手房的價格取決於房屋大小,房屋裝修程度,房屋地段,周邊設施等情況。衡陽的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的工資,較於日常生活里所了解到的大家私營單位工資水平。
都是平均工資相對高的行業,落到樓市,購買力較強的客群,多半也是集中在非私營單位的員工。再加上公積金的加持下,非私營單位的從業人員買房也是可以做到的。
衡陽買房注意
1個衡陽人,2.4個月就能買1㎡,衡陽的平均工資本就不高,刨除應扣除的費用,真正能用來支配的收入更少。據統計,2020年衡陽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56元,相當於每月可用於支出的收入,僅2496元。
據數據,2021年上半年(2021.01.01-2021.06.30)衡陽主城區住宅成交均價為6068元/㎡,按這個數據算,1個衡陽人,工作2.4個月即可買下1㎡。即便是熱門區域,像華新和酃湖等地方,只要你不買洋房別墅大平層,普通剛需房源門檻都不算高。
❻ 2010年石門縣電梯房房價 新一中旁邊的東城明珠怎麼樣
大概2000多,東城明珠還可以
❼ 山東省的房價一般多少錢一平方米
山東省的房價一般1萬元,山東均價在10000以上的城市有6個、九千以上的城市有9個,北方地區的不考慮北京、天津的話,山東整體的價格已經領跑各省。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全省經濟均全面發展的省份,山東各地的房價均不低,尤其是雙核的青島和濟南、均價幾年前就已經破萬,如今青島、濟南的主城區價格基本都達到了30000萬左右,雖然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但這個價格對於普通打工的老百姓來說已經很難承擔了。
山東境內房價排名第三的城市
就是泰安。作為山東省境內的地級市,它因境內的泰山而得名。泰安城區就處在泰山的山腳下,依山勢而修建的這座城市,可謂是山城一體。
其境內的泰山,是國家級重點旅遊風,景名勝區,泰山更是五嶽之首,被人們贊譽為天下第一山。隨之而來的便是泰安的旅遊業十分發達,房價也在節節攀升。眾多網友表示,泰安的工資與房價並非是相輔相成的。數據表明泰安地區的平均房價已經無限接近1.1萬元一平米。
❽ 湖南省石門縣澧陽春秋小區樓王是哪棟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13
❾ 湖南邵陽市邵陽縣平均房價水平
湖南省統計局 2007-05-21 08:52:47
工業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撐桿」。實踐經驗證明,工業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之路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階段。加快工業發展是歷史賦予的重任,更是客觀現實的必然選擇。工業的發展,帶動和影響著一個地方的經濟全局;工業化水平的高低,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發展水平。邵陽縣的工業一度有過較為輝煌的一頁,由於受到地域、市場和產品質量的制約,加之國企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邵陽縣工業經濟一度滑坡,成了最傷心的「短腿」。1995年比1991年,邵陽縣工業增加值增長11.3%,比全市增幅高5.6個百分點;2000年比1996年,邵陽縣工業增加值增長8.5%,比全市增幅低3.4個百分點。 2002年,縣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工業邵陽」的目標,把發展工業作為一項重要議事日程擺在首要位置,著力實施以工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的方略,取得了積極穩健的成效。本文依據2004年末邵陽縣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綜合性地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規模以下工業和個體工業的實際狀況進行評述,並與外縣、市相對比,希望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一、現狀與特徵
1、現狀
2004年末,全縣共有工業2130家(戶),從業人數18808人,擁有固定資產原值40958.3萬元,凈值26487.5萬元,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95783.6萬元,增加值44754萬元。
按規模分:年產值500萬元以上及國有工業企業47家,現價總產值54594.8萬元,從業人數7810人,擁有固定資產原值24923.2萬元,增加值19111萬元;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個體工業共2083家(戶),從業人數10998人,擁有固定資產原值15835.1萬元,現價總產值41188.8萬元,現價增加值25643萬元。
按性質分:內資企業330家,其中國有企業12家、集體企業10家、股份合作企業3家、集體聯營企業1家、其他有限責任公司2家、股份有限公司5家、私營企業297家、港、澳、台合資經營企業1家、中外合資經營企業1家、個體工業1795戶。
按行業分:邵陽縣工業企業共分采礦業、製造業、電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3個行業中類。采礦業165家,其中煤炭開采企業65家、黑色金屬礦開采業83家、有色金屬礦采選業1家、非金屬礦(砂石)開采業16家;製造業157家,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3家、食品製造業4家、紡織業3家、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造業4家、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造品業17家、傢具製造業3家、造紙及紙製品業5家、印刷業2家、化學原料及化學製造業5家、醫葯製造業2家、輪胎製造業1家、塑料製品業6家、非金屬礦物製品業73家、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4家、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5家、金屬製造業12家、通用設備製造業4家、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2家、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2家;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0家,其中電力生產業5家、電力供應業1家、水的生產和供應業4家。其他1798戶個體工業,主要集中在製造和加工行業。
2、地位
2004年,邵陽縣現價工業增加值佔全縣GDP的16.75%,比2003年提高0.8個百分點,比2002年提高2.35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現價工業增加值佔7.15%,比2003年提高0.7個百分點,比2002年提高2.72個百分點;規模以下現價工業增加值佔9.6%,比2003年提高0.1個百分點,比2002年提高0.63個百分點。
3、主要特徵
(1)產業水平的初級性。一是全部為小型工業企業,無1家被認定為國家中型以上企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40家,只佔全部工業企業個數的12.3%;二是以傳統產業為主。國家40個行業標准中,邵陽縣工業主要為採掘業、冶煉業、造紙業、五金機械製造業、鞋帽服裝皮革紡織業、醫葯化工業、食品加工製造業、建材業、水電發電供電業、木材加工業,傳統行業佔98%以上,傳統產品佔92%以上;三是經營管理模式粗放。據對30家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調查顯示,實行家族式管理的企業12家,佔40%;財務管理基本上都是「口袋」賬,如湘寶汽配公司、湘中製革公司雖然從2003年起聘用了一名會計,也只是每月兩、三天做賬,以應付稅務審計的需要,財務記錄很不規范。四是工業產品以初加工、低品位、低附加值為主,邵陽縣工業產品主要為煙煤、錳、石膏、硅錳鐵、鑽花、內衣服裝、波鞋、汽車飛輪、輸電管配件、大米加工、中成葯、紅磚、砂石為主,雖然品種不少,但是大多處在初次加工階段,利潤率不高。如邵陽縣興旺瑪鋼廠生產的輸電管配件,由於沒有取得自主出口權,由外貿部門代理出口,每隻8元賤賣給出口商,出口商每隻16元銷售給外商,外商以16美元的價格投入歐美市場,出廠價只相當於市場價的6.2%。其它如富晟鞋業公司、縣瑪鋼廠、三泰金剛石廠、湘寶汽配公司等企業產品都是「為他人做嫁妝」,自己掙小錢,別人賺大錢。
(2)產業資源的依賴性。邵陽縣工業中,以自然資源為依託的工業企業占據重要地位。全縣65家煤礦開采企業,2004年末產值19064.7萬元,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23.34%;83家錳礦開采企業產值5904.2萬元,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7.22%;16家砂石開采企業產值2499.8萬元,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3.06%;64家磚瓦、石材及其他建築材料製造業產值4347.2萬元,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5.32%;5家硅錳冶煉企業產值1929萬元,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2.36%。消耗本土資源型的企業綜合產值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41.3%。
(3)產業發展的自主性。邵陽縣332家工業企業(個體工業除外),10年前開業成立的104家,佔31.3%;1996年至2002年開業成立的企業35.36%,而2003年至2004年新開業成立的企業為33.34%。改革開放前,邵陽縣工業企業的發展由政府為主導,企業的創立和發展由縣、鄉兩級操作,大多數企業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前瞻性,有些企業的創辦純粹是為解決就業問題。改革開放後,由於政策寬松,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有些企業業主抱著「哪行賺錢干哪行」的念頭,辦企業「一窩風」,甚至有些行業「家家點火、戶戶冒煙」,存在很大的盲目性。2003-2004年,邵陽縣域內涌現出83家錳礦開采企業,由於國家政策整頓及資源貧乏,很快,這些企業有50多家就「銷聲匿跡」了;2003年,邵陽縣河伯鄉境內有大小木材加工企業和個體戶35家,2004年,就只有12家了。加之,金融部門近年來存貸比例嚴重失調,對工業投入尤為少得可憐,不足貸款額的10%;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部門因部分企業缺乏誠信,未能及時還貸,影響了信用擔保公司作為架通銀企橋梁作用的發揮,以致工業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的發展還是以民間融資為主要路徑。因此,邵陽縣工業企業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民間自發為主;二是發展方式和方向由投資者自主決策;三是企業的融資行為具有明顯的個人特性。
二、問題、差距與原因
1、工業經濟總量偏小。2004年末,邵陽縣現價工業總產值9.57836億元,僅佔全市縣域工業現價總產值136.3億元的7.02%。工業經濟總量僅高於新寧、武崗、隆回三縣;現價工業增加值44754萬元,僅占當年全縣GDP的16.75%,為邵東縣的22.63%。與省內其他兄弟縣市相比,更是相形見絀。2004年邵陽縣工業增加值為長沙縣的4.26%、瀏陽市的8.75%、石門縣的31.62%、望城縣的15.7%、湘鄉市的18.63%、衡南縣的15.96%。與全國工業強縣—廣東省佛山市的順德市相比,僅為該市的0.63%。由於工業總量小,全縣工業經濟在低基數的情況下雖然有較快幅度的增長,但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增量的快速擴張。
2、集約化程度較低。邵陽縣工業存在著「弱、小、散」弊端,產業和企業規模小,產業鏈條短,在市場上佔有的份額小。
(1)企業分散。主要表現為小而全、行業多,分布散。全縣工業企業涉及15個門類,674個產品,行業的高度分散和小模生產,無法形成產業和產品的聚集效應。五峰鋪棉毛公司其實是上千家加工戶的「代名詞」,沒有統一的品牌,以每條3至6元賤價批發給經銷商,實行薄利多銷;多年來,邵陽縣塘渡口鎮白羊鋪村以檔發加工聞名遠近,但集收購、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有14戶,除永利檔發廠、美莎發製品公司較有規模外,還有12戶一直各自為戰,廠址在邵陽、白羊鋪等地「流動」,產品你銷往河南,我賣向安徽,甚至在價格和規格上相互沖突。
(2)產品檔次低。邵陽縣工業企業生產的品種單一,品質不高。全縣674種產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僅山秀醫葯公司1個。富晟鞋業公司、興旺瑪鋼廠、縣瑪鋼件廠、興隆包裝工具廠、松鶴鑽頭廠、湘中製革公司及檔發廠生產的產品名義上都是出口企業,實質上由代理商改頭換面,重新包裝後委託代理;湘寶汽配公司生產的正川飛輪也只是玉林柴油機廠的零部件。龍華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低型號PO32.5產品,一直未升級換代。
(3)基地和工業園區尚未具備規模。工業園區進展緩慢,配套設施跟不上;招商引資量小,入園工業企業數量少,投資額小,科技含量不高。全市51個工業園區或基地,其中省、市認定的縣級工業園區9個,縣、鄉自設的工業基地和園區42個。邵陽縣經省批準的園區或基地「空白」,經市批准認定的紅石工業園區,入園工業企業還只是「星星點燈」狀態;縣設立的九公橋工業園區、白倉工業園區、霞塘雲工業園區規劃面積偏小,企業入戶率不高,2004年工業基建投資和技改投入2200萬元,只相當於城步的55%、武崗的62.8%。因此,邵陽縣工業園區和基地在縣域經濟中尚未發揮出強勁的帶動作用。
3、產業基礎薄弱。據對全縣332家工業企業調查顯示,1950年至1977年設立的企業35家,1978年至1991年設立的企業39家,1992年至1995年設立的企業29家,佔332家企業的31.3%。這些企業基於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條件,初建時起點很低,大部分屬「五小」企業,技術落後,設備老化,是企業難以發展壯大的「絆腳石」。2004年經濟普查結果顯示,全縣47家規模工業企業共各類機器設備1642台(套),其中1980年前出廠的設備100台(套),佔6.1%;1980至1989年出廠的設備449台(套),佔27.34%;1990年至1999年出廠的設備489台(套),佔29.78%;2000年後出廠的設備604台(套),佔36.78%。並且無一台國外出產的機器設備。另一個「箝制」工業企業發展的因素是電力能源滯後,全縣還有9個鄉鎮位於小水電地域,用電供求矛盾大。白倉工業園區內有重點工業企業5家,由於地方電力配套跟不上,難以滿足工業和農村用電的需要,以致北大鐵合金廠等用電量大的企業經常處於停電狀態,大部分時間只能在「零點」後作業。
4、企業效益不高。2004年末,全縣規模工業綜合效益指數為141.3%,在全市處於第8位;勞動生產率為34523元/人,在全市處於第10位;虧損企業9家,虧損面為19.1%;銷售利潤率為2.5%,在全市處於第12位。
5、人才素質不強。全縣332家工業企業中(1798戶個體工業除外),從業人員17010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從業人員2人,佔0.012%;具有本科學歷的從業人員67人,佔0.4%;具有大專學歷的從業人員447人,佔2.6%。而96.98%的從業人員為中專以下學歷。全縣共擁有高級技術、技師、高級工、中級工等專業技術人才4842人,其中工業企業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019人,僅佔21.04%。特別是民營工業企業缺乏吸納人才、留住人才的環境,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其中民營工業企業共有從業人員11691人,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99人,規模以下工業企業7092人。從業人員中男性 8935人,女性2756人,男女比例1:0.3。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男性從業人員2681人,女性從業人員1918人。男性佔58.3%,女性佔41.7%。 規模以下企業中,男性從業人員6254人。女性從業人員838人,男性佔88.1%,女性佔11.9%。每100名從業人員中,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只有0.119人,尤其是女性僅0.008人;中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只有1.3人,女性僅0.2人。每100名從業人員中,高級技師只有0.16人,女性僅0.005人;技師只有0.35人,女性僅0.001人。邵陽縣家家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公開向社會招聘300名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業務熟練的技術工人,但是符合條件的很少,
三、對策與建議
提升工業化水平,以工業發展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是邵陽縣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全縣上下的強烈願望和共同呼聲。中央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對於邵陽縣來說,振興工業經濟,既是機遇,更是挑戰。邵陽縣地處湘西南,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落後在工業,潛力和希望也在工業。
一是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邵陽縣工業發展有一定的優勢:(1)已有一定基礎。邵陽縣的建工鑽行業在省內很有名氣,鼎盛時期達到年產鑽花2億支的規模,產品曾佔領國內市場的60%以上,遠銷歐美12個國家;縣皮鞋廠生產的產品曾榮獲過國家金獎。(2)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2)工業園區已初具雛形;(3)工業化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工業化率為24.2%,與全市平均水平持平,靠近工業化初級階段的中期,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快於第一產業,工業的比重呈現上升勢頭。(4)有相對豐富的資源。邵陽縣是農業大縣, 2004年糧食產量達37.34萬噸,2005年達39.45萬噸,年均出欄生豬80萬頭,這為農副產品加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石膏礦已預查儲量3.4億噸;黃荊的「墨玉」、下花橋的「紅玉」大理石儲藏量較大,開發價值較高;煤炭資源、水能資源也相對較為豐富。(5)交通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區位優勢日逐顯現。洛湛鐵路和潭邵高速公路已通車,縣板黃公路提質貫通及鄉、村道建設步伐加快,二廣高速、207國道改擴建、邵陽至衡陽高速公路動工和興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邵陽縣的「外無出路、內無好路」的舊貌,為邵陽縣發展工業打破了交通「瓶頸」。(6)部分優勢行業、優勢產品效益突出。邵陽縣建工鑽、高檔薄頁紙、車用系列冷卻泵、中華燙傷油等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影響力。
二是創新特色,找准路子。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將追求數量型工業盡快向質量效益工業轉變,加速推進,加快發展。一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產業為主導,以縣城為中心,培育西部礦產資源、北部醫葯和農副產品及南部服裝和冶煉三條產業帶,構建全縣工業總體框架;二是大力培育產業集群,以特色為主線,依託縣域內的資源發展特色工業;三是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打造工業發展平台。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要求,合理布局工業園區,引導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中,促進工業向規模化發展。實行扶持政策,營造寬松的經營環境。四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發揮品牌效應,鼓勵企業利用品牌、技術和資本等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三是拓寬融資、加大投入。邵陽縣不少企業由於缺資所限,又礙於金融機構融資門檻和實際融資成本預期較高,而在金融部門籌措不到資金,以致喪失了發展機遇。政府要加大對工業的投入,從財政稅收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縣域工業發展基金。同時,採取稅收優惠、貸款貼息、擔保服務等形式增加對工業的投入;並要加大銀企協調力度,真正發揮好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的作用。尤其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激活民間資金,增強企業的社會融資能力。通過多渠道、多途徑緩解全縣工業發展資金短缺的矛盾。
四是開放帶動、民營興業。堅持引資和引「智」並舉,「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引進一批生產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創匯能力強的重大工業項目和一批戰略投資者,藉助外力加快工業發展。切實落實市委提出的「凡允必進」、「凡強必扶」、「凡辦必暢」、「凡利必保」的要求,推動全縣工業健康發展,實現企業、政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