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北京房價是多少
⑴ 誰能比較具體的跟我說一下北京和上海的房價
北京房價走勢調查:西部樓市熱度不減
北京西邊由於中關村的帶動,一直是房地產熱帶,平均房價也比其他地域略高一籌。現在,這種熱度還在繼續向西北方向延伸。
記者來到位於海淀區圓明園西路肖家河鄉中央黨校家屬院北側的一個較高檔的項目——西山庭院。有一對夫婦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個項目處在北五環左右,開盤的時候均價7500元,現在均價都8500元了,但肯定還有升值空間。因為地方政府是房地產市場的利益參與和分配者,其對土地收益的高度依賴決定了他們不會希望房價大幅度下跌。從銀行的利益出發,在目前銀行信貸資金大多注入房地產市場的狀況下,房價下跌不僅會直接影響銀行信貸資金的回收,也可能導致整個金融系統的信用危機,所以他們認為房價降的可能性不大。
東南部成熟區域仍受追捧
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來到東二環內光明橋與廣渠門橋之間的華城三期的樓盤銷售處,銷售代表告訴記者樓盤是今年5月22日開盤,明年7月底交房,雖然均價8000元/平米,但是這個地方地段好,根本不愁賣,很多戶型現在只剩下僅有的幾套。
和記者同去的朋友講,他很看重這邊的房子,覺得地段的確非常好。當初新政剛出來時他也很興奮,想等待房價下調,可一直沒降。聽說這里的小戶型賣得很好,他當即決定周末交訂金,買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記者又走訪了崇外大街與西花市大街交匯處的國瑞城,均價是12000元/平方米,最小的戶型約153平方米,最大的約367平方米。「幾乎沒有樓盤的銷售人員態度這樣冷漠,也許是人家房子地段好,不愁賣?要不就是看我們這樣的年輕人不像能買得起他們房子的?」一個在看房的年輕人和記者說,他覺得銷售人員的態度令人匪夷所思,「但是這個地段很好,房價雖高,卻很有升值的空間。」
這里的銷售代表同樣告訴記者,新政出台,該樓盤沒有受影響。「因為一直賣得很好,所以我們也不願意多費口舌。」
在沿海賽洛城,記者采訪了一位銷售代表,她說,房產新政出台以後,現在樓盤的人氣不是特別旺。但當記者問及是否會降價時,她很肯定告訴記者不會,「或許會漲,但不會漲很多。」
未來四年北京房地產業的發展年均增速可保持在16.3%的高位上,快於經濟總體發展速度,所以北京仍然存在房價上漲的潛在因素,應該有所警惕
自2004年以來,東部沿海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房價不斷上漲,引起廣泛關注。為了抑止地產泡沫膨脹,保持市場穩定發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效果正在顯現。
我認為,房地產泡沫只是在局部城市出現,並未擴展到全國范圍,因此目前一些全局性的宏觀調控措施盡管對抑制房地產泡沫有作用,但也有一定負面效果個別地方還有可能導致普通民眾的財富縮水。所以適當的政策取向應是針對不同區域和不同利益團體區別對待,有打擊、有扶持、有限制、有鼓勵,如此才能促成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全面「出重拳」是不必要的
為了說明我的觀點,我們首先看一下全國房價走勢。可以看一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發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至2005年第一季度全國和上海、北京、廣州三大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的變動情況。2003年,全國的季度房屋銷售價格增長基本比較穩定,四個季度的同比增長速度基本在5%左右波動;進入2004年之後增速加快,基本維持在9%至10%左右,最高在2004年第四季度同比達到了10.8%。2005年第一季度房屋銷售價格比2003年同季上漲9.8%。
判斷房價是否過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比較其與GDP和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幅。2003年GDP比2002年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004年GDP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7%。2004年房屋銷售價格增速與GDP基本持平,高出居民收入2個百分點,基本是合理的。
要注意的是,2004年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和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兩項指標格外顯眼,分別為14.4%(漲幅比上年提高10.6個百分點)和15.2%,比GDP和居民收入增幅高許多。這說明2004年房地產行業確有增長加快跡象,但就此下結論說出現全國性的泡沫是魯莽的。
全國房價之所以上升,是結構性問題,主要是由於東部地區城市房價高漲所致,並非全國整體產生了泡沫。如果進一步對上海、北京和廣州三大代表性城市進行分析,就更能說明所謂的過熱和泡沫僅僅是在部分區域出現。上海市的房地產泡沫嚴重,必須進行調控;而北京有一點泡沫,但並不嚴重;廣州則沒有泡沫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出重拳、「一刀切」,是不必要的。
住房需求和世博會並非上海樓市增長主因
1998年,上海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只有3026元/平方米,但之後持續上漲,到了2003年達到每平方米5118元,首次超過北京成為全國房價最貴的城市,而2004年則達到6385元/平方米(採用新的統計方法),按照可比口徑比2003年增長14.6%(上海市的這些指標曾被認為低估很多,但是目前在公開渠道只能得到這樣的數據)。2003年以來,上海市房價不但增幅遠遠高於全國水平,其增長趨勢也完全與全國不合拍。2003年以來的九個季度,北京、廣州房價增幅與全國增幅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達到0.897和0.856,說明北京和廣州與全國房價走勢高度一致。而上海與全國的相關系數是-0.278,統計上沒有顯著性,說明它完全游離於正常走勢之外。
影響上海房價的因素是比較復雜的,其中重要的不外乎三種:一是隨著上海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收入上升,居住需求也日益旺盛;二是為2010年世界博覽會准備,進行舊城拆遷和新城鎮建設,抬高了土地和房屋價格;三是投機資金的炒作。
居民住房需求和世博會召開,相信不足以製造如此快速的價格增幅。2001至2004年,上海商品住宅竣工面積與銷售面積之比分別為1∶1.1、1∶1.08、1∶1.04、1∶1.05,住宅需求持續大於供給,所以居民購房的需求還是存在的。
同時期北京和廣州的居民收入增長幅度和上海十分接近,北京2003年增幅為11.2%,2004年為11.5%;廣州2003年增幅12.1%,2004年是12.5%。而北京、廣州的房產價格增長不大,而且趨勢穩定。所以單純由於上海當地居民收入增長,引發大的購房有效需求,幾乎是不可能的。
世博會牽涉到舊城改造和住戶搬遷,所以對房屋價格會有推動作用,但不至於把價格推得高不可攀。根據上海市的規劃,世博會的規劃范圍為5.28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浦東新區(佔3.93平方公里)的郊區,受到影響的房屋用地並不集中於上海市市區。
而近年上海的房價陡增,卻是由中心市區帶動而起的,與世博會的項目建設關系並不大。世博會對於房價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性的和概念性的。
一個很好的對比是北京2008年要開奧運會,同樣需要土地房屋開發,但是目前房價卻不曾像上海這樣飛漲。
上海市房地產的泡沫主要是源自第三種因素,即大量外來投機資金進入上海市,專事房屋炒作,造成虛假繁榮。而上海地產房屋的分布結構容易產生價格連帶效應,對房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外來投機資金是造成上海房市高漲的主導因素。所謂投機,是指這些資金購房並不是為了居住目的,而僅僅是作為一種融資和獲利的工具。
外來資金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來自溫州等江、浙一帶的民間資金,二是外匯投機者在上海投資房地產,作為人民幣升值的賭注,三是當地機構和居民的資金。其中,江、浙的炒房資金和外匯投機資金起主導作用。
江、浙一帶是民間資金最為雄厚的區域。這些資金屬於熱錢,隨時尋找投資渠道謀取利益。在證券市場持續低迷的時期,最便捷的投資渠道當屬房地產。外資進入上海則多是為了等待人民幣升值,以期大撈一筆。事實上所謂這些外資,有多少是真正的外國人的資金,是個難以說清楚的問題,我猜測應該有相當一部分是境內投機商借海外離岸金融中心進入本國市場的,這樣做的好處是資金後撤有保證,也為洗錢提供方便。
市中心的房價帶動了外圍的房價,許多有閑散資金的上海居民也受到房價上漲的鼓舞,投入了一部分資金購房,但是他們投資重點是市中心以外的中檔住房。這部分資金也對房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要提醒的是,房地產泡沫對國民經濟的負面影響是嚴重的。房價持續過快上漲,會導致價格形成機制的扭曲,增大了行業風險,阻礙了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對國民經濟和大眾生活的傷害是深刻和長遠的。
北京城建將對地產業格局帶來大影響
可以說,進入2004年之後,北京房地產出現了一點泡沫,但並不嚴重。而且從2005年1至4月看,雖然房價仍然在繼續上漲,但是由於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趨緩(同比增長7.2%,增速比2004年同期低28.4個百分點;佔全社�%E
⑵ 北京01年到10年每年的房價均價是多少
我就說說真實情況
2001年10月 馬甸2手房(1996年)4200元/平方米
2001年10月 清河清緣東里新房 4100元/平方米
2008年7月 馬甸2手房(1983年)15000元/平方米
2008年7月 馬甸2手房(1996年)16300元/平方米
2010年10月 馬甸2手房(1983年)27400元/平方米
2013年1月 馬甸2手房(1988年)46100元/平方米
⑶ 一九九二年時北京房價多少
那個時候北京的房價也是很低的,具體房價也是要看地段的。幾千元一平米。
⑷ 北京2000年2環以內房價大概是多少啊
我記得,東,西,北二環內的價格高點,南二環便宜,7000元至8500元/平方米左右,東二環以內只有一個「俊景苑」以12000元/平方米面世.2000年房價反而下降了,99年時新盤平均均價為6347元/平方米,2000年上半年這兩個數字調整為平均起價為5029元/平方米,平均均價降為5722元/平方米,分別下降了11%和10%左右。
⑸ 北京二環以內的房價是多少(商品房)
北京二環目前在北京各區域房價最高,在9-18萬之間。之前二環以內稱作北京城,目前二環以內分作東城區和西城區,北京二環目前在北京各區域房價最高。
西城12萬,東城10.1萬。北京二環內的房價已經均價超過10萬元。每平米在某中介網站上,清晰地顯示,北京的內城,也就是原來的內城加外城,大約是現在的二環內,房價均價已經超過10萬元。
我國有九大中心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第一個就是北京,政策就來自北京,所以第一條是政策優勢,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是國之中心,而二環內是北京的中心。資源配套。二環內有大量的央企總部,政府機關,醫院,教育資源(小學)二環內有天安門、故宮等頂級引流資源。
在北京,自然是環數越少,地段越好、越稀缺。四環不如三環、三環不如二環。如果說四環是頂豪黃金地段,那麼,二環作為中央行政資源圈層,絕對是鑽石地段,升值空間絕對可期。現在二環內均價過10萬。
歷史原因,北京的房子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種是學區房,顧名思義,主要是上學用。東西城和海淀的部分老破小,也有一些商品房,不過那些2000年後的商品房大部分已經是天價了,一般兩居80平左右。
第二種是投資類的房子,大部分是遠大新(遠郊,大戶型,房齡新)類的商品房,房齡新,好貸款,好抵押,流通性高,保值性高,比較適合掙了錢的商人避稅保值。
第三種就是房住不炒類了,大部分是上車盤,就是便宜的房子,500以下,大部分300~400之間。都是一些非學區或者學區屬性弱的老破小或者是偏僻地段的商品房。沒有什麼附屬屬性,只是住房而已,保值性低,流通性差,只能居住而已。
⑹ 北京「最作」釘子戶,7年前嫌83萬加2套房太少,如今懊悔不已
北京「最作」釘子戶,7年前嫌83萬加2套房太少,如今懊悔不已
現如今國家徵用土地越來越多,拆遷戶也越來越多,這些拆遷戶也不虧,因為房子被拆掉,國家往往會給他們一筆拆遷費做補償,不少人因為這筆拆遷費一躍成為當地富豪。當然富豪不是人人能當的,有的人受到的拆遷費並不多,這可能與他們房子面積等有關。獲得的拆遷費不多的人,往往會感到不滿足,堅持不肯拆遷,這些人被大家稱為釘子戶,北京有一家釘子戶,堅持7年才拆遷,被稱為最牛的釘子戶,那麼這家人最終拿到了多少拆遷費?
在2002年,房地產老闆當時給出的價格就是83萬元,那時的錢可比現在之前,可這家人沒抓准機會,其他人都同意拆,唯獨他們覺得錢少不同意。這老闆一看地圖似乎不用拆這塊地,乾脆就沒理會戶主的感覺了。之後這塊區域開始修路,拆遷辦又找到這戶人家,這次的價格給的是真高,拆遷辦決定給戶主250萬元以及一套三室的房子,結果戶主還是不滿意,希望拆遷補貼是150萬元加2套3室的房子。
從戶主的舉動就能看出戶主非常貪心,就算當時北京房價沒有上漲那麼快,但一套三室的房子至少也要300萬元了,本來他能夠帶著這么多資產好好過生活,可誰讓他貪,最終過了7年,因為對交通造成嚴重阻礙,國家決定強制拆遷,最終只落得個獲得83萬元的結局,使他懊悔不已,不過,這一切都怪戶主太貪心了。
⑺ 求北京上海房價走勢圖從2000年開始
我和你說吧, 剛好我2000年的時候在北京讀的書,後來買的房子, 我和你說一下 那時候的北京吧
2000年 北京2環路 西城區東城區的房價只有4千多.5千. 那時候 4環外 望京地區只有3千多. 2003年的時候 西城 東城2環一帶 在8千左右.望京6千多. 2005年 略微上漲一些.. 北京的2環路 崇文門都將近1萬或1萬多一點點. 望京也7千多,好點的8千多. 05年底開始 瘋狂上漲, 北京市區的各房產公司都標價1萬多,2萬多了. 那時候東直門的上院是北京最貴的房子,3萬多一平.. 07年年中的時候漲的開始有點離譜了, 2環3環都要2萬多了. 08年年初的時候漲的更離譜了,4環都要2萬多,3萬.而且是全市統一價,市區哪都是這個價錢. 那時候北京人吹的, 我家一套房子千萬,.人人都這么說... 現在的價錢更是超級離譜了,2環西單旁邊 商品房均價8萬, 建國門那一帶 10多萬一平. 東城 西城 新房都在6萬起價. 4環的房子起價4萬, 其實價錢是這個價, 老百姓說自己的一套房子值千萬, 實際上哪裡會值的. 賣不出去,或者賣出去 買不起新的,等於他這個"千萬"還是零啊! 至於更遠的什麼昌平 順義,我個人覺得那也就是區號 010了,其它的也不象是北京啊... 真正的北京 還是東城 西城 或3環以內,才能感覺到北京的味道...
上海也差不多是這樣,03年 靜安區最好的地段也不超1萬,現在起價 6萬... 但是比較 還是北京房價比上海高一些了
⑻ 房價漲勢最猛城市是哪裡
第一:廈門
2002年廈門房價約2989元/平,2017年房價約46499元/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5.6倍,高居第一位。廈門,沿海重要城市,是數一數二的風景旅遊城市。
第二:北京
2002年北京房價約4467元/平方米,2017年房價約64146元/平方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4.4倍,僅次於廈門。北京,科研高校聚集,一直是年輕人最想留下的城市之一。
第三:上海
2002年上海房價約4600元/平,2017年房價約58259元/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2.7倍。上海,國際化大都市,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第四:福州
2002年福州房價約2280元/平,2017年房價約25370元/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1.1倍。福州,福建省省會,東南沿海重要的城市,被稱為「榕城」。
第五:深圳
2002年深圳房價約4927元/平,2017年房價約52484元/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0.7倍。深圳,一座年輕有活力的城市,也吸引著大批年輕人打拚買房。
第六:天津
2002年天津房價約2414元/平,2017年房價約25471元/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0.6倍。天津,與北京緊鄰,環渤海經濟中心,新一線城市,發展潛力較大。
第七:石家莊
2002年石家莊房價約1555元/平,2017年房價約16514元/平方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0.6倍。石家莊,是一個火車拉出來的年輕省會城市,這些年發展勢頭較猛。
⑼ 誰知道北京2000年時的房價大概是多少錢
2000年時北京通州的房價是1800元/平方米,北京朝陽的房價是3800元/平方米,北京豐台的房價是3500元/平方米,北京海淀的房價是4000元/平方米,北京內城四區的房價是4300元/平方米。
房價(房地產價格)是指建築物連同其佔用土地在特定時間段內房產的市場價值,即房價:土地價格+建築物價格,是房地產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最重要的調節機制。房價的價格定位由多種因素構成。 房價有三種存在形式:要約價格、成交價格、申報價格。要約價格隨市場行情隨時波動,成交價格是供需雙方博弈後的結果,申報價格是向政府管理部門登記的結果。而廣泛使用的房產成交價格往往是申報價格,而申報價格質量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