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合國際房價多少
『壹』 新加坡房價多少錢一平 新加坡移民後買哪裡的房子好
根據最新世邦魏理仕(CBRE)公布,全球房價最高排名第二的是新加坡,平均尺價1063美元,平均房價874372美元(摺合人民幣約600萬)。從數據上來看,新加坡房價還是很高的,並且一點也不便宜。但新加坡的持房率卻高達90%。這又是為什麼呢?
新加坡持房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推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是世界上擁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主要是靠著政府組屋的政策。
其中有82%的國民住在國家建造的組屋裡,組屋裡有一部分可以買,像中國的經適房,有一部分就只能租,像中國的公租房。即便如此,都還有79%的人住在買來的組屋裡。
組屋屋主當中,近一半約46%選擇從建屋局貸款,並全部以公積金存款還每月房貸,也就是新加坡有20多萬人,每月還房貸不需要出一分錢現金,只要從公積金CPF裡面扣就好,所以新加坡人買房壓力不大。
『貳』 人民幣升值是好是壞
貨幣關繫到的方面太多了
一、人民幣升值對貨幣政策和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目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面臨的嚴峻挑戰就是流動性過剩。商業銀行的結售匯業務獲得大量的人民幣頭寸,加上儲蓄的強勁增長,流動性明顯過剩。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額中,很大一部分與人民幣升值預期有關。為給匯率改革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避免國際熱錢大規模湧入,央行通過壓低市場利率,以提高國際投機資本的成本。但低利率和流動性泛濫又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對商業銀行而言,由於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加上資本充足率等約束較強,過剩的資金大量湧入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這樣所形成的市場利率既不能反映資金供求的實際狀況,更不能發揮其重要經濟杠桿的調節功能。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單一,利潤的主要來源仍是存貸利差,貸款沖動在此情況下始終是存在的,有可能引致信貸失控和投資反彈。
為了回籠過多的流動性,央行主要通過發行票據、正回購等手段,這樣就使得公開市場操作成為對沖外匯占款的被動工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主動性因而受到了很大的質疑和挑戰。當然,相反,人民幣大幅升值會使中國的國際收支失衡變得更加嚴重,導致貨幣政策操作更加被動。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大,會對資本流動至少產生兩個方面的後果:一是吸引更多的國際套匯與套利資本流入中國;二是國內居民持有外幣的意願下降,紛紛將外幣存款換成人民幣存款。居民外幣儲蓄存款余額在2003年6月份達到908億美元的最高值,到2006年第二季度末下降到了657億美元。
人民幣升值對銀行業的影響也是明顯的,而銀行關涉金融安全、經濟安全。國際投資銀行高盛曾發布報告預測,人民幣每升值1%,中銀的盈利便將降低3.3%,凈利潤將減少0.6%。建銀2006年上半年僅匯兌損失就達24億元,中國中銀2006年上半年匯兌損失高達35億元人民幣。但以前預期的人民幣升值對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收入結構和盈利模式等並沒有出現大的變化。這是因為我國銀行主要業務都限於國內,因而銀行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和收入結構都只是微調。
人民幣升值使國內銀行的外幣存款有所減少。占國內外幣存款市場49.8%的中國銀行上半年境內外幣儲蓄存款為316.9億美元,比上年末減少8.2億美元。原來不少人士預期人民幣升值將帶來銀行結匯業務持續大幅上升。然而,2006年以來,結匯量比2005年同期下降,尤其是2006年8月至9月初,多家銀行的結匯量同比降低10%左右,相反,一些銀行售匯量卻同比增長了約10%。這是因為人民幣升值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很多人認為它將是個平穩的過程,並逐步適應。此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受樓市調控及成交低迷的影響,境外匯款購房的資金流入減少。而且除中行外,我國大部分的上市銀行業務范圍基本在國內,擁有的外幣資產和負債的比例較小,人民幣資產負債和外幣資產負債基本匹配,從事包括國際結算在內的國際業務的量也較少,對於表外業務產生的敞口通常會運用衍生品進行對沖,從經營上來看,升值的直接影響不是很大。
其實,人民幣升值對銀行業的影響體現在對綜合經濟的影響方面,進而影響到銀行的生存環境。去年9月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2007年1月我國貿易順差接近159億美元,與去年1月份94.9億美元的順差相比,上漲幅度高達67%。面對美、歐的壓力,匯率波動空間可能擴大,對國內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各種金融工具減少市場風險應成為各家銀行的共識。
二、人民幣升值對企業進出口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人民幣升值對不同行業企業的影響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大量持有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的行業,如:航空、電力和電信行業。升值將導致以外幣計價的資產貶值。而以外幣計價的負債將因此下降,從而減輕了企業債務。第二種類型是銷售產品、生產成本結構不同的行業。具體表現在:第一,產品價格以人民幣結算、原材料從境外采購,如造紙、汽車和機械設備行業,其生產成本因人民幣升值而下降,從而提升企業利潤;第二,產品價格以外幣結算、原材料從境外采購,如:石油、石化、紡織和鋼鐵行業,要看采購成本下降能否彌補因產品價格下降造成的損失;第三,產品價格以外幣結算、原材料從境內采購,如:醫葯、家電、化工和有色金屬行業,其負面影響最大。第三種類型是間接受益行業,如:房地產、商業地產、機場、港口、鐵路、高速公路、電力、供水和有線電視等行業。這些行業作為非貿易部門,純粹以人民幣計價資產,若人民幣升值趨勢持續,外資湧入將推動資產價格上漲進出口企業必須應從多方面入手,加強避險能力,主動進行匯率風險管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企業,有不同的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在我國外匯管理部門與銀行出台的一些新政策措施和避險工具指導下,要因企制宜選擇不同的產品,構成適宜的投資組合。一是利用金融工具進行避險。目前的匯率避險產品主要有遠期結售匯業務、結構性結匯業務、擇期交易、貨幣掉期等。遠期結售匯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避險方式,但它對企業的匯率走勢判斷的准確性有較高的要求。利用金融市場工具規避匯率風險是國際市場上有貨幣暴露風險企業常用的固定外匯成本的方法。但目前我國金融機構提供的避險工具,從產品結構、設計、收費標准等方面與企業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的金融機構也應適應人民幣匯率浮動的需要,盡快向企業客戶推出更多合適的避險品種。二是通過合同條款的選擇迴避匯率風險:包括簽訂短期合同、採用多種計價貨幣或直接用人民幣計價簽約、協商使用固定匯率鎖定成本、提前或推遲結算等。企業在簽訂涉外貿易合同時,應盡量在合同中加入匯率風險條款。在匯率變動導致企業利益受到損失時,則執行新條款,保證企業的利潤空間。比如在簽合同時添加有關人民幣升值的條款,如果在供貨期內,人民幣升值到某個幅度,價格要重新調整。三是採用貿易融資形式迴避匯率風險。目前我國主要融資品種有授信開證、出口押匯、打包放款、外匯票據貼現、進口押匯和國際保理融資等。貿易融資可以較方便地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通過出口押匯等貿易融資方式,獲得外幣貸款並立即結匯,既滿足了出口發貨與收匯期間的現金流需要,又規避了匯率風險。四是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風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成立以來,已有上千家企業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便利,直接避免了匯率波動損失。銀行可以通過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票據保險」產品及時賣斷銀行票據,提前結匯規避風險。
其他規避匯率風險的工具還有:調整進出口比重,增加內銷比例;調整進出口國家和地區,由單一市場向多元市場擴展;匹配資產與負債的期限和貨幣結構;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改用非美元貨幣結算等。
三、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之所以單獨分析房地產業和銀行業,是因為房地產業是支持民生的重要產業,房地產安全直接關系著金融安全和宏觀經濟的安全。以銀行業為主體的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由於世界經濟金融的不穩定以及我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把我國的金融安全提高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也一點不過分。
2006年,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9382億元,同比增長21.8%;商品房住宅價格同比上漲11.04%,其中高檔商品住宅同比上漲13.36%,同期,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11759元,同比上漲12.1%;1998年以來,全國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年均上漲6.5%,比居民消費價格年均0.6%的漲幅高5.9個百分點。以上數字清楚地表明,目前的房價仍在高位運行,顯示出前期房地產調控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從2004年開始,政府就出台不少政策來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無論是2004年的管住土地與信貸,還是2005年的「國八條」及2006年中央九部委聯合出台了13個房地產調控政策,其中包括加息、「國六條」、「限制外資」等,涉及住房結構、土地管理、稅收、信貸、市場交易秩序等各個環節。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政策之多、之細、之全面,是前所未有的。但為何調控效果不盡人意呢?
筆者以為人民幣加速升值對房地產市場調控造成了相當的影響。由於在人民幣資本項目下不能自由兌換,大筆熱錢就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進來購買房地產,尤其是前景無限的北京以及東南沿海的重點城市。這樣,房價上漲與人民幣升值並存,外資雙重獲益。去年以來,上海外資大量收購有房地產背景的項目和企業,一些外國人和海外華人大量購買房產就是表現之一;從國內情況看,在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地產股卻大幅上揚,不能說與人民幣升值沒有關系。現在,人民幣升值加速,這種行為將可能加劇。
因此,必須加強對外資進入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管理,進行必要的限制,阻止部分境外熱錢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國家外匯管理局、建設部於去年下半年出台了規定,強化房地產市場外匯管理,規范境外機構和個人購買境內商品房。境外機構和個人購買境內商品房屬於資本項目交易,而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尚不足十年,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我國的房地產市場都應該是個消費品市場,按照自用和實需原則進行管理也是國際通行做法。我國資本項目下還沒有完全開放,政府監測和限制熱錢炒作房市也就名正言順,任何房地產市場的投機炒作,任何房地產市場的暴利行為就得通過各種政策嚴厲制止。
但是,調控房地產市場並非一味打壓價格。由於國內住房需求旺盛,而住房供應相對不足,決定了房價的上漲,關鍵是上漲的合理性。也就是房價的上漲相對於中低收入居民的收人上漲而言,要使他們的住房消費能力不斷地得到提高。而且,根據2006年12月11日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季度報告,中國的房屋貸款市場達2270億美元,規模居亞洲之首。如果房地產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銀行自身持有的房產抵押價值將會降低,進而影響到房地產的信貸投放,而這將推動房地產價格更大幅度的下跌,從而引發金融風險。因此,如何讓房價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從而最大程度地防範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實現抑制房價與防範風險的雙贏,將取決於公共管理部門的管理智慧和制度設計的藝術,也就是已經出台的調控措施是否有的放矢和政策的執行力度。
『叄』 廣西南寧民族大道房價
關於民族大道,在我的潛意識里,只有一個概念,那就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線;關於民族大道兩邊的建築物,在我的印象中,只有一種方式可以表達,那就是代表一座城市的高度。關於南寧民族大道,是一面鏡子、一段縮影,還是一頁歷史……無論怎麼樣形容,站在怎麼樣的高度,傾注怎麼樣的情感,給予怎麼樣的溢美之詞,都不為過。
關於民族大道邊上的樓盤,其價格定位,我以為,沒有上限,沒有泡沫,只漲不跌……套用當下流行的一句話說「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南寧只有一條民族大道,在理性思維界限內,房價無論多高,都是價格窪地,無論是早期的邕江賓館、泰安大廈、新興大廈,中期的廣西投資大廈、萬達廣場還是後來的會展中心、地王大廈等等,作為南寧市不同時期的建築地標,它們像民族大道上的一顆顆明珠,璀璨奪目,它們的興衰變遷、起起落落都離不開民族大道。可以說,民族大道代表一座城市興旺發展的傳承轉合,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南寧市向何處發展,民族大道當仁不讓都是中心中的中心,地位無可替代。
與民族大道息息相關的樓盤,如早期的陽光100城市廣場、萬達廣場,又如埌東、鳳嶺高檔樓盤,銘湖經典、新城國際、榮和山水美地、陽光100上東國際,目前這些項目的價值,通過二手房價格可以得到佐證。榮和山水美地目前二手房價格早已跨越6500元每平米的幅度,陽光100城市廣場二手房,單間價格為22萬、23萬、25萬之間。依照民族大道兩邊物業承建的幾率,民族大道兩邊的樓盤日益稀缺,未來價格走勢,扶搖直上阻力不是很大。而民族大道廣西電視台沿線,新樓盤、新物業簡直可以用「一房難求」來形容了。
稀缺價值成就高性價比的產品線,民族大道房價永遠不會透支、不會產生價格泡沫房價的支撐點來自哪裡?毫無疑問,是供求關系。作為南寧僅有的一條形象大道,能夠代表南寧城市價值的民族大道,可以說是永遠存在購房剛性需求,而且是大批量、源源不斷的剛性需求。反觀民族大道近幾年來的新樓盤面市、上市量,可謂是屈指可數,有的地段,有的年度甚至是零供應量,如上所說的民族大道廣西電視台沿線。需求量大,供應量少,在經濟學原理中應該是供不應求的一種解說。供不應求的局面,最終的市場走向只有一個:價格高居不下。
可以說,民族大道的稀缺成就了沿線樓盤高房價的形成,也催生了沿線天價房的產生。我以為,民族大道沿線的繁華濃縮路段,如民族大道廣西電視台沿線,民族大道南湖沿線、民族大道萬達廣場沿線,其房價是永遠不會透支、沒有價格泡沫。
至於這些黃金地段中的樓盤,新樓盤,目前上市的只有盛天國際一個項目。據網上盛傳,盛天國際以15000元每平米再次刷新價格新高。南寧遠遠還沒有進入萬元房時代,盛天國際房價如此「高不可攀」,只能用稀缺、鳳毛麟角這些形容詞來解釋。
也許,此次盛天國際推出天價房是個意外吧,因為它正好在民族大道中心中的中心地段,關乎城市的生命線之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肆』 新合國際錦合園交通方便嗎應該怎麼過去
城市:石家莊
樓盤名稱:石家莊新合國際錦合園
公交線路:倉豐路上:31路、344路至綠家小區(平安醫院)站下車,東行400米路南即到
建通街上:3路至綠家小區(平安醫院)站下車,沿倉豐路東行400米路南即到
其他交通方式:沿建通街南行至倉豐路交匯處,東行400米路南即到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伍』 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前景如何
天津濱海新區:中國經濟新引擎 王芳潔
隨著環渤海經濟圈被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布局,作為中國經濟第三極,環渤海地區無疑將進入一個歷史性的高速發展時期。在2008奧運會即將召開及加快開發天津濱海新區的背景下,北京、天津等城市房價在近半年的樓市調整期中一直在高位盤整。而一旦市場回暖,以京、津為代表的環渤海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仍有上升空間。
一方面,濱海新區外來投資者的不動產購買需求正處於上升階段,其開發投資潛力還有很大空間;另一方面,濱海新區土地價格比市區便宜很多,產品價格相對也會具有一定優勢
自天津濱海新區被列為國務院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後,一系列優惠政策隨之惠及濱海新區,隨之而來的是以科技環保、金融、地產為主的三大產業重心向濱海新區傾斜,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濱海新區,帶來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
顯而易見的是,在過去兩三年中,很多全國發展的開發商已經發現了濱海新區潛力,紛紛在天津拿地開發,地價、房價應聲而起。
更多的投資者發現,濱海新區賦予天津更高的投資價值,而在天津之內,濱海新區則最具升值潛力。
政策推動發展
2008年3月17日,《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復,這個被相關政府高層稱為「最具含金量的政策」包括金融改革試驗、土地管理體制、涉外經濟體制改革、農村體制改革、循環經濟試驗等10個方面重點改革試驗內容。
參考20世紀90年代上海浦東新區的成長路徑,可以看到在國家扶持政策的推動下,隨著浦東新區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新區土地資源持續升值。而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獲批之後,新區的土地資源將面臨長期增值的歷史機遇。
近日出台的2009年天津市住宅建設計劃也顯示,天津市住宅建設將要按城市總體規劃的需要,優先支持濱海新區發展。2009年濱海新區安排住宅施工1069萬平方米,佔全市住宅施工總面積的27%,比2008年提高2個百分點。
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劉玉錄認為,隨著國家對濱海新區的政策開放,濱海逐漸成為中國的經濟熱點,很多外地開發商會對擁有政策資源的區域高度關注。這也是近2 年濱海新區外地開發商明顯增加的主要原因。
從2007年開始,大量的國內外投資基金開始投向濱海,這其中大部分是投在了房地產及相關產業上。國內知名品牌開發企業開始進入這一區域,萬通地產率先挺進濱海,2005~2006年融科置地、弘澤地產、新加坡吉寶集團開始入駐濱海,隨後萬科、首創曲線進入濱海新區,現在,金地、 > 而2007年,濱海新區住宅市場表現搶眼,呈現出量價齊升的特點。開發區依託產業優勢,成為了濱海新區高端住宅相對集中的區域,2007年成交價格已經將近8000元/平方米,達到了中心城區的水平,而塘沽區則成為住宅市場的核心區域,成交比重占整個區域的59%,和城市次核心區域的地位相符合。
以高端項目伴景灣、萬通新城國際為例,兩個項目均是一進入銷售階段即在一至兩個月內完成首期銷售,也就是說,當期推出的供應量在一至兩個月內即被市場全部消化。這兩個項目當時的平均價格已超出了天津市區大部分高端住宅的銷售價格,但仍取得了不俗的市場業績。
高端項目持續熱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外來購買和投資性購買佔到了主力,基本占總購買量的50%以上。同時,天津濱海新區未來的發展前景為眾多投資者看好,也是濱海樓市一升再升的最大支撐。類高端項目水域未來城,也創造了一個月內銷售200餘套的業績,購房人群以塘沽和開發區中端投資購房者為主。
除了投資需求以外,自住需求也將大幅度上升。 根據2005年11月份的人口普查數據,塘沽和開發區常住人口為70.9萬,包括塘漢大三區實際常住人口為132.82萬。濱海新區「十一五」規劃預計,2010年和2020年濱海新區人口規模將增加為180萬人和300萬人。亦即到2010年,人口凈增約50萬,到2020年人口凈增約170萬。人口的增長將直接刺激市場需求。
盡管有種種利好因素存在,仍有專家認為,目前濱海新區房地產價格與供應量已有超過經濟發展、市政建設以及人口導入所能支持正常范圍的趨勢。地產市場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投資來支撐,已出現一定泡沫風險。同時,由於區域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難免出現波動,投資、投機者在市場博弈中的反應難以預料,其連鎖反應可能為濱海新區地產市場未來發展增添變數。
濱海新區商品房市場交易情況
資料來源:縱橫地產
月份 濱海新區
成交套數 成交面積 平均價格
2008年1月份 809 88098.3 6106
2008年2月份 424 45967.1 6229
增幅 -48% -48% 2%
推薦理由:
隨著國家對濱海新區開發力度的加大,濱海新區本身的價值也越來越多地得到人們的認可,而選擇在這個區域進行地產投資的人也越來越多,濱海新區將成長為未來經濟增長的第四極,迎來房地產強勁增長期。
機構視點:
近年來塘沽地區住宅價格上漲較快,但由於目前塘沽區的房地產開發仍處於起步階段,大規模的房地產投資剛剛展開,相對少的供應量和旺盛的需求形成了目前濱海新區整體市場向好的大勢。(天津中原房地產經紀公司)
房價走勢:
2006~2007年該板塊累計漲幅超過100%。
『陸』 房價會降嗎
對於未來房價走勢我們都無法預知,經歷了3.17政策調控之後,目前房價及成交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對於今後的情況,還要看市場的反饋,建議您多關注成交價及交易量變化,結合自身情況安排購房時機,希望能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