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寨房價多少一平米
A. 瓦崗寨在那
瓦崗寨鄉位於滑縣東南35公里處,東臨106國道,南臨新荷鐵路、307省道、阿深高速公路橫穿而過,交通便利,全鄉總面積55.6平方公里,6.1萬畝耕地,系隋末「瓦崗軍」發祥地。全鄉共轄29個行政村,204個村民小組,9721戶,現有人口總量38138人,其中農業人口36476人,全鄉共有黨員1253名,其中農民黨員966名。全鄉財政收入2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瓦崗寨鄉是一個傳統的農業之鄉,屬河南省扶貧開發重點鄉,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優越,糧油產量一直保持較高水平。2004年,全鄉糧食總產達3.3萬噸,油料總產0.8萬噸,以盛產小麥、玉米、花生為主。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積極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廣泛推廣立體種植、間作套種模式,堅持多種經營,齊頭並進,取得了明顯成效,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已達3萬余畝,初步形成了以土豆、大蔥、西瓜、果杏四大主導特色產業。由於該鄉飼草豐富,畜牧養殖發展迅猛,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積極培植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了以夢庄的養牛基地、倫庄、後百的養豬基地、馬庄、趙庄的養雞基地等三大養殖基地。同時根據畜牧業發展迅猛的實際情況,為充分合理利用資源,走生態農業之路,該鄉積極與縣農業局聯合,大力推廣農村沼氣池建設,目前全鄉已有21個村建有沼氣池並順利通過上級驗收。
瓦崗寨鄉歷來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特別是繼全縣召開「千日招商大會戰」會議之後,鄉黨委、政府號召全鄉人民行動起來,積極投身於招商工作熱潮中去,繼續扶持培育壯大全鄉五大園區和四大市場。五大園區即以趙庄、馬庄為主的鋁製品加工、銀粉漆生產工業區,以原東、原西為主的翻砂鑄造工業區,以東、西屯為主的塑料廢品及木製品加工工業區,以倫庄為主的草編區和以夢庄為主的畜牧養殖區。四大市場即以瓦崗集為中心的綜合商貿市場,以東、西屯為中心的塑料製品銷售市場,以趙庄、馬庄為中心的牲畜交易市場,以東、西大操為中心的木材交易加工市場。同時鄉黨委、政府十分注重外來人才的引進工作,充分利用鄉情、親情、友情、商情等形式開展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招商,充分利用鄉政府駐地現有空閑場地及各村集體土地進行招商,讓鳳有巢可住,並積極出台各種優惠政策,嚴厲打擊地痞集霸,維護市場秩序。為外來人員提供寬松、優質服務的社會環境。
瓦崗寨是隋末瓦崗軍的發祥地,歷史悠久,聞名中外,充分利用這一獨特優勢,合理開發資源,重點做好「一街兩景」的開發建設,「一街」即「隋唐商業街」,2003年7月,鄉黨委、政府按照小城鎮建設規劃,本著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的設計要求,對瓦崗寨村的兩條主要街道進行了拓寬改造,東西大街(命名為翟讓大道)由原來的7米拓寬至30米,南北大街(命名為文明大道)原由來的6米拓寬至25米,整體工作共涉及拆遷農戶159戶,鄉直單位14個,房屋1200餘間,拆遷面積達250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兩層以上房屋2800餘間,在2005年底把2.3公里長的仿古街的高壓線桿外移、電信、電視、電纜線路地埋、下水道建設、路面硬化、仿古街燈安裝等項工作基本完成。「兩景」即瓦崗寨景區開發和生態旅遊園,瓦崗寨旅遊景區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省市立項等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與美國托普投資公司1億元的項目建設正在洽談之中,市、縣主要領導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專門成立瓦崗寨遺址開發辦公室,抽調專人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爭取能盡快開發建設。生態旅遊園是利用原鄉窯場和園藝場近500畝土地由長垣億隆公司和香港財富報業集團共同投資興建的以培育名貴花木為主的花卉基地。該區位於鄉政府南500米處,總投資1500萬元,目前一期工程投資500萬元,馬上開工建設,下步將利用現有地勢,挖湖造山,引地下溫泉,修建賓館及各種游樂設施,最終建成集觀賞、休閑、度假、娛樂於一體的大型生態旅遊園區。
參考資料:瓦崗寨鄉_網路
B. 隋唐時期的瓦崗寨是今天的哪個地方
位於河南安陽市滑縣南部,現有人口四萬八千左右,下設行政村有:瓦崗村,大范庄、小范庄、東大操、西大操,東小屯、西小屯、赤水村、彭庄村、前百尺口村、後百尺口村、馬庄、趙庄、魏庄村、原西村、原東村、新鄉屯、耿庄、張虎庄、鄧庄、周道村、夢一村、夢二村、夢三村、夢四村、東夢村、劉庄村、倫庄村、馮寨村。
隋朝時瓦崗地處古黃河的東南岸,北臨黃河白馬渡口,南與通濟渠(南運河)相望;西邊跨黃河距永濟渠(北運河)不過百里之遙,瓦崗正處在南北大運河的喇叭口外。
南北運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動脈,瓦崗堪稱軍事戰略要地。然而,就瓦崗而言,在東郡境內又是個偏僻地方。
這里因黃河多次泛濫,造成土嶺起伏,樹木叢生,溝河縱橫,水鳥成群,蘆葦遍野,這種環境,既便於屯兵,又便於出擊。於是翟讓便選擇瓦崗為揭竿起義之地。
(2)瓦崗寨房價多少一平米擴展閱讀
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翟讓聚眾瓦崗寨,即今河南滑縣南,舉起反隋義旗,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後9年,在中原大地活躍著一支矛頭直指隋廷的農民武裝力量,這就是翟讓和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中舉義較早、發展最快、勢力最強大的三大義軍之一。創始人翟讓,東郡(今河南滑縣東南)韋城人。一起造反的還有同郡人單雄信,濟陰郡離狐(今山東菏澤北)徐世勣等人。
起初,瓦崗軍在汴水所經的滎陽郡(治今河南鄭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邊界,奪取公私行舟的貨物,殺富濟貧,曾多次擊敗隋軍圍剿,隊伍發展到1萬多人,成員中以貧苦農民和漁獵手為主。
C. 誰能告訴我隋唐英雄中 瓦崗寨中的英雄都有誰和排名 還有英雄譜!
第一傑:西府趙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盞燈,手中一對擂鼓瓮金錘誰也惹不起,為頭一條好漢;
第二傑: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胯下賽龍五斑駒,掌中鳳翅鎦金鏜,勇貫三軍,是大隋朝的頂樑柱;
第三傑:銀錘太保裴元慶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沒角癩麒麟,掌中一對八棱梅花亮銀錘,是以後瓦崗山頭號猛將;
第四傑: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根熟銅棍,壓蓋武林;
第五傑:雙鏜無敵伍天錫,胯下青龍馬,掌中一對短把鳳翅鎦金鏜,英勇無比;
第六傑:南陽太守伍雲召,跨下踏烏白雪馬,掌中鳳翅鎦金鏜,曾經大戰過宇文成都;
第七傑:少保羅成,又叫羅神槍,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龍,掌中五鉤神飛亮銀槍!從沒打過敗仗,人稱『常勝將軍『;
第八傑:花刀大將魏文通,跨下花斑馬,一把花刀是隋營數一數二的大將;
第九傑:靠山王楊林,胯下金睛獸,掌中一對囚龍雙棒,老當益壯;
第十傑:銀面韋托秦用,秦瓊的干兒子,胯下赤炭火龍駒,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輕人中的佼佼者!;
第十一傑:呼羅國王,胯下青鬃馬,掌中單錘,乃突厥第一戰將;
第十二傑:四寶大將尚師徒,胯下寶馬呼雷豹,掌中烏龍提瀘槍,山馬關大帥;
第十三傑: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跨下一匹黃驃馬,掌中一對虎頭錇棱金裝鐧,擅使一把虎頭造金槍;
第十四傑:皂袍大將尉遲恭,武藝和秦瓊不分上下,胯下一匹烏騅馬,掌中單鞭,擅使丈八蛇矛槍;
第十五傑:赤發靈官單雄信,單二員外,江湖總瓢把子,胯下棗紅馬,掌中一把金釘棗陽槊,是未來瓦崗五虎上將的頭一員;
第十六傑:銀槍將蘇定芳,胯下銀龍馬,掌中亮銀槍。連羅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
第十七傑:勇三郎王伯當,胯下黃斑馬,掌中花槍,一上戰場就玩命;
第十八傑: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馬,掌中青龍郾月刀,真好比關公在世。這是十八條好漢!
D. 瓦崗寨遺址准確的地方在那裡
瓦崗寨
滑縣是河南省安陽市轄縣之一,位於黃河以北,安陽市南部。瓦崗寨位於滑縣南部,是隋末農民起義軍——瓦崗軍根據地。
2006年,河南投資3億元建設瓦崗寨旅遊區。河南省滑縣人民政府投資近3億元,建設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
河南滑縣瓦崗寨是隋末瓦崗軍大起義之地。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包括隋唐商業街、一個主景區和十個分景區,主要景觀組成分太玄林、八陣圖、瓦崗軍寨和國公祠。主景區佔地3000餘畝,投資1.2億元。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建成後,將與林州紅旗渠、湯陰岳飛廟、內黃二帝陵、浚縣大丕山等共同構成豫北自然人文旅遊景觀帶。日前開工建設的點將台景觀,是瓦崗寨主景區之一,佔地面積140畝,預計2007年底前完工
隋大業六年(公元611年),翟讓聚眾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舉起反隋義旗,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後9年,在中原大地活躍著一支矛頭直指隋廷的農民武裝力量,這就是翟讓和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中舉義較早、發展最快、勢力最強大的三大義軍之一。創始人翟讓,東郡�今河南滑縣東南韋城人。一起造反的還有同郡人單雄信,濟陰郡離狐(今山東菏澤北)人徐世勛等人。起初,瓦崗軍在汴水所經的滎陽郡(治今河南鄭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邊界,奪取公私行舟的貨物,殺富濟貧,曾多次擊敗隋軍圍剿,隊伍發展到1萬多人,成員中以貧苦農民和漁獵手為主。隋貴族蒲山公李寬之子李密,曾參加楊玄感反隋活動,失敗後在河北、山東一帶流亡,大業十二年10月,投奔瓦崗寨,被翟讓收留。李密具有戰略眼光,向翟讓建議:先取滎陽,在館谷休整部隊,待士馬肥充,然後與人爭利。這支部隊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主要得益於控制著滎陽地區,占據洛口倉�在今河南鞏義東北,既有可供長期戰爭的糧食儲備,又直接威脅東都。
大業十三年5月,為解洛陽之圍,隋煬帝命監門將軍龐玉等率領關內兵援救東都。是年9月,河南、山東發大水,餓殍遍野。按照徐世勛的建議,李密攻取了黎陽倉�在今河南浚縣西南。10月25日,奉命北上馳援的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10餘萬向洛口瓦崗軍進攻,渡過洛水,在黑石(今河南鞏義西南)扎營。李密渡洛迎戰,由於山麓地勢狹窄,兵器難以發揮威力,一度失利,退保月城。李密用「圍魏救趙」之計,抄襲隋軍黑石大營,調隋軍回轉,突然攻擊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隊,消滅隋軍3000多人。十一月初九,兩軍夾石子河而戰,李密運用正面進攻和側後襲擊相結合的方法,再次重創王世充。黑石大捷之後,李密殺害翟讓,種下將士互存戒心、離心離德的禍根。
義寧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7萬援軍後,又在洛口倉附近,與瓦崗軍展開大戰。李密抓住戰機,率敢死隊追擊,大敗王世充的渡河部隊。接著,又進逼東都,攻克偃師城,修築金墉城,擁兵30萬,南逼洛陽上春門,殺留守韋津。此戰後,王世充龜縮在洛陽北的含嘉倉城,不敢出戰。東至海、岱,南至江、淮郡縣莫不派使者向瓦崗軍表示歸附,江淮一帶的許多義軍先後爭著響應瓦崗軍。瓦崗軍已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一股軍事力量。這也是瓦崗軍最興盛的時期,李密錯誤估計了形勢,以為只要佔領東都,天下就易為己有。遂長期屯兵於防守嚴固的東都堅城之下,與隋王世充軍前後交鋒百餘戰,貽誤了向其他地區發展,奪取更大勝利的機會,又極大地消耗了義軍的力量。
義寧二年3月,隋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利用禁軍將士思歸關中的不滿情緒,在江都�今江蘇揚州策動政變,縊殺隋煬帝,擁兵10餘萬回歸長安,6月軍至黎陽。在洛陽繼帝位的隋皇泰主楊侗十分驚恐,採納了內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祿,令其率瓦崗軍征討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崗軍喪失了反隋的斗爭大方向,渙散了鬥志。7月,李密按照楊侗旨意,帶領精兵在衛州童山�今河南浚縣西南大戰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傷落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趕到的危急時刻,被部將秦叔寶救回,並組織部隊穩住了敗局反取小勝。宇文化及部下萬餘人投降,迫使宇文化及改變了行軍路線,率殘部2萬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許諾准備入朝領賞,部隊行至溫縣�今河南溫縣東,王世充已在東都發動宮廷政變,獨攬大權。李密發覺自己入主洛陽的美夢被打破,只得回駐金墉城。童山之戰,瓦崗軍勁卒良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險些喪命。從戰略上講,瓦崗軍是得不償失。9月,王世充乘瓦崗軍元氣大傷,尚未休整之機,選精兵2萬餘人,於初十日主動出戰。次日,兵至偃師,屯軍通濟渠南,作三橋於渠上,伺機與義軍一決雌雄。李密主力部隊集結在北邙山,草率決定迎戰。結果,被王世充伏擊打敗,俘降瓦崗軍10餘萬人,數十位得力將佐被俘。李密逃至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企圖南阻河,北守太行,東連黎陽,卷土重來,但部屬士氣不振,李密無計可施,率2萬義軍入關中,向唐高祖李淵投降。瓦崗軍的將士有的歸附李淵,有的投靠王世充。這支在推翻隋煬帝殘暴統治中起過決定性作用的瓦崗農民義軍,就這樣被竊據著領導權的隋廷大貴族李密出賣,最後分崩離析,徹底瓦解了。
如今的瓦崗人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據瓦崗寨鄉負責人介紹,該鄉人民政府駐地為瓦崗集,東臨106國道,南與長垣縣接壤。全鄉東西長6.3公里,南北長13公里,總面積60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全鄉轄29個行政村,260個村民小組,8016戶,3.3萬人。瓦崗寨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以農果間作為基本種植模式,蔬菜業方興未艾,養殖業異軍突起,現有果林15000畝,主要品種為杏、蘋果。食用菌,尤其是雙孢菇種植普遍,總面積達70000平方米,農業生產條件較為完善,每年向國家繳納商品糧1700萬公斤,全鄉套種面積7000畝,基本實現了農作物良種化、土壤改良化、栽培科學化,全鄉企業主導產品為鑄造、鋁製品、衛生材料等。
2006年,河南投資3億元建設瓦崗寨旅遊區。河南省滑縣人民政府投資近3億元,建設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
河南滑縣瓦崗寨是隋末瓦崗軍大起義之地。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包括隋唐商業街、一個主景區和十個分景區,主要景觀組成分太玄林、八陣圖、瓦崗軍寨和國公祠。主景區佔地3000餘畝,投資1.2億元。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建成後,將與林州紅旗渠、湯陰岳飛廟、內黃二帝陵、浚縣大丕山等共同構成豫北自然人文旅遊景觀帶。日前開工建設的點將台景觀,是瓦崗寨主景區之一,佔地面積140畝,預計2007年底前完工。
天下第一寨--瓦 崗 寨
滑縣是河南省安陽市轄縣之一,位於黃河以北,安陽市南部。瓦崗寨位於滑縣南部,是隋末農民起義軍——瓦崗軍根據地。
據史書介紹,隋朝時候,瓦崗緊鄰黃河。因為黃河多次泛濫,使這里沙丘起伏,草木叢生,蘆葦遍地,人煙稀少,既便於隱藏以便於出擊。此外,瓦崗北與黃河的白馬渡口臨近,南與通濟渠相望,進退方便,易於攻守,堪稱軍事戰略要地,當時的農民起義軍為了自衛和聚集力量,便在瓦崗築了一個方園二十餘公里的「土圍子」故稱瓦崗寨,沿襲至今。
隋末,隋煬帝驕奢淫逸,荒廢朝政,窮兵黷武,百姓苦不堪言,被迫紛紛起義。公元613年,韋城人翟讓便帶領一支起義軍在此舉兵興事,號稱瓦崗軍。初時追隨翟讓到瓦崗起義的主要人物有曹州人單雄信、東名人徐世,字懋公,他們「掠公私船,資用封給,附者益眾,聚徒至萬餘人」,以後陸續投奔他的主要人物有:遼寧人李密,濟陽人王伯當,當東掖城人魏徵,山東濟南人秦瓊,山東東阿人程咬金等,他們下韋城、占白馬、拔濮陽、據黎陽、史鄭州、襲商丘、奪金堤......所到之處旗開得勝,貪官污吏聞風喪膽,勞苦大眾笑逐顏開。
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終始腐朽的隋王朝灰飛煙滅,為唐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中國從此走向一個偉大、開明、繁榮的盛唐文明時代。作為隋末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瓦崗軍的作用不可忽略。它代表著百姓的呼聲與苛政進行對抗;在戰火浴血中,又是初唐名將和盛世名臣的搖籃,確實值得去研究。
歷史的長河在不斷地流淌,時代的腳步在不停地邁進。而今,瓦崗軍起義雖然距離我們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光景了,但人們並不因為它的遙遠而淡忘它,相反,卻隨著大量的書籍、傳說、故事、戲劇、電影等媒體的出現而對它產生更大的熱情、更深的懷念。瓦崗寨雖然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經濟落後,但也因「威行萬里,聲震八方」的瓦崗軍而舉世聞名,所以,凡是到豫北,特別是到滑縣來辦外地客人,無一不想到瓦崗寨看看當年瓦崗軍活動的遺址和遺跡。如點將台、操練場、兵工廠等。
E. 誰知道瓦崗寨在哪裡
隋大業六年(公元611年),翟讓聚眾瓦崗寨,即今河南滑縣南,舉起反隋義旗,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李密率部投唐,前後9年,在中原大地活躍著一支矛頭直指隋廷的農民武裝力量,這就是翟讓和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中舉義較早、發展最快、勢力最強大的三大義軍之一。創始人翟讓,東郡�今河南滑縣東南 韋城人。一起造反的還有同郡人單雄信,濟陰郡離狐(今山東菏澤北)人徐世勛等人。起初,瓦崗軍在汴水所經的滎陽郡(治今河南鄭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邊界,奪取公私行舟的貨物,殺富濟貧,曾多次擊敗隋軍圍剿,隊伍發展到1萬多人,成員中以貧苦農民和漁獵手為主。隋貴族蒲山公李寬之子李密,曾參加楊玄感反隋活動,失敗後在河北、山東一帶流亡,大業十二年10月,投奔瓦崗寨,被翟讓收留。李密具有戰略眼光,向翟讓建議:先取滎陽,在館谷休整部隊,待士馬肥充,然後與人爭利。這支部隊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主要得益於控制著滎陽地區,占據洛口倉�在今河南鞏義東北 ,既有可供長期戰爭的糧食儲備,又直接威脅東都。
大業十三年5月,為解洛陽之圍,隋煬帝命監門將軍龐玉等率領關內兵援救東都。是年9月,河南、山東發大水,餓殍遍野。按照徐世勛的建議,李密攻取了黎陽倉�在今河南浚縣西南 。10月25日,奉命北上馳援的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10餘萬向洛口瓦崗軍進攻,渡過洛水,在黑石(今河南鞏義西南)扎營。李密渡洛迎戰,由於山麓地勢狹窄,兵器難以發揮威力,一度失利,退保月城。李密用「圍魏救趙」之計,抄襲隋軍黑石大營,調隋軍回轉,突然攻擊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隊,消滅隋軍3000多人。十一月初九,兩軍夾石子河而戰,李密運用正面進攻和側後襲擊相結合的方法,再次重創王世充。黑石大捷之後,李密殺害翟讓,種下將士互存戒心、離心離德的禍根。
義寧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7萬援軍後,又在洛口倉附近,與瓦崗軍展開大戰。李密抓住戰機,率敢死隊追擊,大敗王世充的渡河部隊。接著,又進逼東都,攻克偃師城,修築金墉城,擁兵30萬,南逼洛陽上春門,殺留守韋津。此戰後,王世充龜縮在洛陽北的含嘉倉城,不敢出戰。東至海、岱,南至江、淮郡縣莫不派使者向瓦崗軍表示歸附,江淮一帶的許多義軍先後爭著響應瓦崗軍。瓦崗軍已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一股軍事力量。這也是瓦崗軍最興盛的時期,李密錯誤估計了形勢,以為只要佔領東都,天下就易為己有。遂長期屯兵於防守嚴固的東都堅城之下,與隋王世充軍前後交鋒百餘戰,貽誤了向其他地區發展,奪取更大勝利的機會,又極大地消耗了義軍的力量。
義寧二年3月,隋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利用禁軍將士思歸關中的不滿情緒,在江都�今江蘇揚州 策動政變,縊殺隋煬帝,擁兵10餘萬回歸長安,6月軍至黎陽。在洛陽繼帝位的隋皇泰主楊侗十分驚恐,採納了內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祿,令其率瓦崗軍征討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崗軍喪失了反隋的斗爭大方向,渙散了鬥志。7月,李密按照楊侗旨意,帶領精兵在衛州童山�今河南浚縣西南 大戰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傷落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趕到的危急時刻,被部將秦叔寶救回,並組織部隊穩住了敗局反取小勝。宇文化及部下萬餘人投降,迫使宇文化及改變了行軍路線,率殘部2萬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許諾准備入朝領賞,部隊行至溫縣�今河南溫縣東 ,王世充已在東都發動宮廷政變,獨攬大權。李密發覺自己入主洛陽的美夢被打破,只得回駐金墉城。童山之戰,瓦崗軍勁卒良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險些喪命。從戰略上講,瓦崗軍是得不償失。9月,王世充乘瓦崗軍元氣大傷,尚未休整之機,選精兵2萬餘人,於初十日主動出戰。次日,兵至偃師,屯軍通濟渠南,作三橋於渠上,伺機與義軍一決雌雄。李密主力部隊集結在北邙山,草率決定迎戰。結果,被王世充伏擊打敗,俘降瓦崗軍10餘萬人,數十位得力將佐被俘。李密逃至河陽�今河南孟縣南 ,企圖南阻河,北守太行,東連黎陽,卷土重來,但部屬士氣不振,李密無計可施,率2萬義軍入關中,向唐高祖李淵投降。瓦崗軍的將士有的歸附李淵,有的投靠王世充。這支在推翻隋煬帝殘暴統治中起過決定性作用的瓦崗農民義軍,就這樣被竊據著領導權的隋廷大貴族李密出賣,最後分崩離析,徹底瓦解了。
如今的瓦崗人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據瓦崗寨鄉負責人介紹,該鄉人民政府駐地為瓦崗集,東臨106國道,南與長垣縣接壤。全鄉東西長6.3公里,南北長13公里,總面積60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全鄉轄29個行政村,260個村民小組,8016戶,3.3萬人。瓦崗寨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以農果間作為基本種植模式,蔬菜業方興未艾,養殖業異軍突起,現有果林15000畝,主要品種為杏、蘋果。食用菌,尤其是雙孢菇種植普遍,總面積達70000平方米,農業生產條件較為完善,每年向國家繳納商品糧1700萬公斤,全鄉套種面積7000畝,基本實現了農作物良種化、土壤改良化、栽培科學化,全鄉企業主導產品為鑄造、鋁製品、衛生材料等。
2006年,河南投資3億元建設瓦崗寨旅遊區。河南省滑縣人民政府投資近3億元,建設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 河南滑縣瓦崗寨是隋末瓦崗軍大起義之地。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包括隋唐商業街、一個主景區和十個分景區,主要景觀組成分太玄林、八陣圖、瓦崗軍寨和國公祠。主景區佔地3000餘畝,投資1.2億元。瓦崗寨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建成後,將與林州紅旗渠、湯陰岳飛廟、內黃二帝陵、浚縣大丕山等共同構成豫北自然人文旅遊景觀帶。日前開工建設的點將台景觀,是瓦崗寨主景區之一,佔地面積140畝,預計2007年底前完工。
F. 在安陽生活是怎樣的體驗
安陽是我的家鄉,19歲之前想離開,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離開以後看了別的城市才發現原來安陽那麼好,安陽工資屬於標准小城市工資水平,作為一個旅遊城市相對來說物價並不高。近幾年在政府的大力整治下環境也有所好轉,環境數據並不準確,我切身體會安陽空氣質量最差的時候也比石家莊好好幾個檔次。說安陽不好的是因為你在安陽待著沒有在其他城市生活過,當我說出我是安陽人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露出羨慕的表情,問:殷墟是不是你們那的?紅旗渠是不是你們那的?曹操墓是不是你們那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是不是你們那的?我總是會自豪地說,是的!歡迎來安陽玩٩(๑^o^๑)۶。安陽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特色小吃,這些是很多城市再怎麼建設也無法與安陽相比的。
G. 隋唐英雄傳中的瓦崗寨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瓦崗寨鄉位於滑縣東南35公里處,東臨106國道,南臨新荷鐵路、307省道、阿深高速公路橫穿而過,交通便利,全鄉總面積55.6平方公里,6.1萬畝耕地,系隋末「瓦崗軍」發祥地。全鄉共轄29個行政村,204個村民小組,9721戶,現有人口總量38138人,其中農業人口36476人,全鄉共有黨員1253名,其中農民黨員966名。全鄉財政收入2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瓦崗寨鄉是一個傳統的農業之鄉,屬河南省扶貧開發重點鄉,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優越,糧油產量一直保持較高水平。2004年,全鄉糧食總產達3.3萬噸,油料總產0.8萬噸,以盛產小麥、玉米、花生為主。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積極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廣泛推廣立體種植、間作套種模式,堅持多種經營,齊頭並進,取得了明顯成效,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已達3萬余畝,初步形成了以土豆、大蔥、西瓜、果杏四大主導特色產業。由於該鄉飼草豐富,畜牧養殖發展迅猛,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積極培植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了以夢庄的養牛基地、倫庄、後百的養豬基地、馬庄、趙庄的養雞基地等三大養殖基地。同時根據畜牧業發展迅猛的實際情況,為充分合理利用資源,走生態農業之路,該鄉積極與縣農業局聯合,大力推廣農村沼氣池建設,目前全鄉已有21個村建有沼氣池並順利通過上級驗收。瓦崗寨鄉歷來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特別是繼全縣召開「千日招商大會戰」會議之後,鄉黨委、政府號召全鄉人民行動起來,積極投身於招商工作熱潮中去,繼續扶持培育壯大全鄉五大園區和四大市場。五大園區即以趙庄、馬庄為主的鋁製品加工、銀粉漆生產工業區,以原東、原西為主的翻砂鑄造工業區,以東、西屯為主的塑料廢品及木製品加工工業區,以倫庄為主的草編區和以夢庄為主的畜牧養殖區。四大市場即以瓦崗集為中心的綜合商貿市場,以東、西屯為中心的塑料製品銷售市場,以趙庄、馬庄為中心的牲畜交易市場,以東、西大操為中心的木材交易加工市場。同時鄉黨委、政府十分注重外來人才的引進工作,充分利用鄉情、親情、友情、商情等形式開展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招商,充分利用鄉政府駐地現有空閑場地及各村集體土地進行招商,讓鳳有巢可住,並積極出台各種優惠政策,嚴厲打擊地痞集霸,維護市場秩序。為外來人員提供寬松、優質服務的社會環境。瓦崗寨是隋末瓦崗軍的發祥地,歷史悠久,聞名中外,充分利用這一獨特優勢,合理開發資源,重點做好「一街兩景」的開發建設,「一街」即「隋唐商業街」,2003年7月,鄉黨委、政府按照小城鎮建設規劃,本著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的設計要求,對瓦崗寨村的兩條主要街道進行了拓寬改造,東西大街(命名為翟讓大道)由原來的7米拓寬至30米,南北大街(命名為文明大道)原由來的6米拓寬至25米,整體工作共涉及拆遷農戶159戶,鄉直單位14個,房屋1200餘間,拆遷面積達250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兩層以上房屋2800餘間,在2005年底把2.3公里長的仿古街的高壓線桿外移、電信、電視、電纜線路地埋、下水道建設、路面硬化、仿古街燈安裝等項工作基本完成。「兩景」即瓦崗寨景區開發和生態旅遊園,瓦崗寨旅遊景區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省市立項等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與美國托普投資公司1億元的項目建設正在洽談之中,市、縣主要領導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專門成立瓦崗寨遺址開發辦公室,抽調專人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爭取能盡快開發建設。生態旅遊園是利用原鄉窯場和園藝場近500畝土地由長垣億隆公司和香港財富報業集團共同投資興建的以培育名貴花木為主的花卉基地。該區位於鄉政府南500米處,總投資1500萬元,目前一期工程投資500萬元,馬上開工建設,下步將利用現有地勢,挖湖造山,引地下溫泉,修建賓館及各種游樂設施,最終建成集觀賞、休閑、度假、娛樂於一體的大型生態旅遊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