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價信息 » 浙江養殖大棚多少錢一平

浙江養殖大棚多少錢一平

發布時間: 2022-09-07 15:57:59

A. 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栽培技術

一、大棚構建
(一)棚架類型和結構。塑料大棚的類型結構有很多種。目前推廣應用最多的有裝配式鍍鋅薄壁鋼管型(簡稱鋼管大棚)和竹木圓拱型大棚兩種。主要用於番茄、甜(辣)椒、茄子、黃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後栽培,以及育苗、雜交制種等。還有一種竹架小棚,常單獨或與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於冬春季茄、瓜類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鋼管大棚有兩種規格:一種是中心高2.2米、寬跨度4.5米,長20米,面積90平方米;另一種是中心高2.5米,寬6米,長30米,面積180平方米。使用壽命一般為15年。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還可採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圓木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寬4—5米,一般使用壽命為3年。
(二)覆蓋材料:大棚覆蓋材料有以下幾種: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為原料,膜厚0.1毫米,無色透明。使用壽命約為半年。
2、多功能長壽膜:是在聚乙烯吹塑過程中加入適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劑製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廠生產的多功能膜,寬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壽命比普通膜長一倍,夜間棚溫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結水滴,覆蓋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紡織而成,保溫性能好,是夜間保溫材料。
4、聚乙烯高發泡軟片:是白色多氣泡的塑料軟片,寬1米、厚0.4—0.5厘米,質輕能捲起,保溫性與草被相近。
5、無紡布:為一種滌綸長絲,不經織紡的布狀物。分黑、白兩種,並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規格50克/�,除保溫外還常作遮陽網用。
6、遮陽網:一種塑料織絲網。常用的有黑色和銀灰色兩種,並有數種密度規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於夏天遮陽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溫覆蓋用。
(三)大棚搭建:選擇向陽、避風、高燥、排水良好,沒有土壤傳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維護:扣膜時要盡量避免棚膜的機械損傷,特別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應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舊布包紮好。用彈簧固定時,在卡槽處應加墊一層舊報紙。另外要注意避免新舊薄膜長期接觸,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風換氣時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凍或曝曬,會促進老化,鋼管在夏天經太陽曝曬,溫度可上升到60—70℃,從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過程中,難免有破孔,要及時用粘合劑或膠帶粘補。
二、環境特點與調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蓋,形成了相對封閉與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氣候。進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須掌握大棚內環境的特點,並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滿足蔬菜生長發育的條件,從而獲得優質高產。
(一)大棚內環境條件:
1、光照:取決於棚外太陽輻射強度、覆蓋材料的光學特點和污染程度。新塑料膜的透光率為80—85%,被塵泥污染的舊膜透光率常低於40%以下。膜面凝聚水滴,由於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內光照減少10%—20%。棚架和壓膜線以及高稈蔬菜的架材都會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盡可能避免和排除減弱棚內光照的因素。
2、溫度:
(1)溫度變化規律:大棚內氣溫日變化趨勢與露地相同,但晝夜溫差變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閉棚內溫度升高很快,最高可達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陰雨天,增溫效果差,夜間棚內最低氣溫一般比棚外高1—3℃。棚內地溫比氣溫穩定,通常為10—20℃。棚內氣溫也因位置不同而異,大棚橫向分布為中間高、兩邊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兩邊的植株高大。大棚縱向分布,白天有太陽照射時,溫度為頂部高、下部低,夜間、陰天則相反。

(2)逆溫現象:聚乙烯覆蓋的大棚,冬季有微風晴朗的夜晚,棚內溫度有時會出現比棚外還低的現象。其原因是:夜間棚外氣溫是高處比低處高,由於風的擾動,棚外近地面處可從上層空氣中獲得熱量補充,而大棚內由於覆蓋物的阻擋,得不到這部分熱量;冬天白天陰涼,土壤貯藏熱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對長波輻射率較高,保溫性略差,地面有效熱輻射大、散熱多,從而造成棚內溫度低於棚外的現象。
(3)溫度調控:大棚的溫度調控主要通過通風換氣和加溫來進行。利用揭膜進行通風換氣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內氣溫最常用的方法,採用遮陽材料,減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內氣溫過高。
冬天,為了減少熱量損失,提高氣溫和土溫,棚膜要盡量蓋嚴。可在大棚四周設置風障,大棚內設小棚再採用草片、無紡布、泡沫塑料等多層覆蓋等措施。也可採用加溫措施提高溫度,如用電熱線提高土溫,有條件地區可以利用工廠余熱、地熱水或煤爐等提高棚內溫度。大棚內置放水袋(充滿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熱大的特點,白天水袋大量吸收太陽光能,並轉化成熱能貯藏起來,夜間逐漸釋放出來,可提高棚溫。
3、空氣濕度的調控
(1)大棚空氣濕度的變化規律:塑料膜封閉性強,棚內空氣與外界空氣交換受到阻礙,土壤蒸發和葉面蒸騰的水氣難以發散。因此,棚內濕度大。白天,大棚通風情況下,棚內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陰雨天或灌水後可達90%以上。棚內空氣相對濕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間常為100%。棚內濕空氣遇冷後凝結成水膜或水滴附著於薄膜內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氣濕度的調控:大棚內空氣濕度過大,不僅直接影響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對礦質營養的吸收,而且還有利於病菌孢子的發芽和侵染。因此,要進行通風換氣,促進棚內高濕空氣與外界低濕空氣相交換,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內的相對濕度。棚內地熱線加溫,也可降低相對濕度。採用滴灌技術,並結合地膜復蓋栽培,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氣濕度(20%左右)。
4、棚內空氣成分:由於薄膜覆蓋,棚內空氣流動和交換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葉茂盛的情況下,棚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很劇烈。早上日出之前由於作物呼吸和土壤釋放,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比棚外濃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時以後,隨著葉片光合作用的增強,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後就要酌情進行通風換氣,及時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另外,可進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濃度為800—1000PPM,在日出後至通風換氣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溫度低的情況下,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在低溫季節,大棚經常密閉保溫,很容易積累有毒氣體,如氨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當大棚內氨氣達5PPM時,植株葉片先端會產生水浸狀斑點,繼而變黑枯死;當二氧化氮達2.5—3PPM時,葉片發生不規則的綠白色斑點,嚴重時除葉脈外,全葉都被漂白。氨氣和二氧化氮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氮肥使用不當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產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溫,燃燒不完全,或煤的質量差造成的。由於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釋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過量使用乙烯產品也是原因之一。
為了防止棚內有害氣體的積累,不能使用新鮮廄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糞肥作追肥;嚴禁使用碳酸銨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銨作追肥時要摻水澆施或穴施後及時覆土;肥料用量要適當不能施用過量;低溫季節也要適當通風,以便排除有害氣體。另外,用煤質量要好,要充分燃燒。有條件的要用熱風或熱水管加溫,把燃後的廢氣排出棚外。

5、土壤濕度和鹽分:
大棚土壤濕度分布不均勻。靠近棚架兩側的土壤,由於棚外水分滲透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濕度較大。棚中部則比較乾燥。春季大棚種植的黃瓜、茄子特別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嚴重影響質量。最好能鋪設軟管滴灌帶,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施放肥水,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由於大棚長期覆蓋,缺少雨水淋洗,鹽分隨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動,容易引起耕作層土壤鹽分過量積累,造成鹽漬化。因此,要注意適當深耕,施用有機肥,避免長期施用含氯離子或硫酸根離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進行測土施肥。每年要有一定時間不蓋膜,或在夏天只蓋遮陽網進行遮陽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鹽漬化嚴重時,可採用淹水壓鹽,效果很好。另外,採用無土栽培技術是防止土壤鹽漬化的一項根本措施。
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類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個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進行栽培、育苗及留種,可提高生產效益。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點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類、瓜類和豆類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進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藍、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黃瓜、葉菜、芹菜、蔥蒜等。
(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為主,結合育苗。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黃瓜、辣椒等,夏季種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黃瓜、番茄、甘藍、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蔥蒜類蔬菜;二是間套作,春季進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桿旁種植絲瓜任其沿拱桿爬蔓,或在番茄生長後期,在畦邊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種植生菜、菜心等;冬季進行育苗。
(三)留種制種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類留制種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種→秋季栽培芹菜、甘藍等;一種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親和采留種為主,夏季進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類蔬菜。
四、大棚栽培蔬菜幾種形式
(一)春季夏菜早熟栽培
茄瓜類蔬菜早熟栽培是大棚栽培應用最普遍的項目。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至7月收獲。大棚栽培可提前在1—3月定植,3月下旬至7月收獲。上市早、產量更高,開花結果期延長,經濟效益明顯。另外還可根據市場需要,提早播種莧菜、木耳菜、空心菜等喜溫綠葉蔬菜,提早上市。
1、品種(組合)選擇:番茄早熟品種選用早豐、日本大紅×矮紅;中熟種選用浙雜5號、蘇抗4號、5號等,甜辣椒選用熟性早、抗病、豐產而且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辣椒:雞爪×吉林F1、早豐1號;甜椒:加配3號;茄子:閩茄1號、屏東長茄;黃瓜:津春2號、3號等。
2、定植:定植前10天進行扣膜蓋棚。每畝施入廄肥或腐熟垃圾肥3000公斤、人糞尿2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開深溝施或全層施,翻入土中。番茄,一個大棚整4條畦,畦帶溝1.5米,採用雙行定植,行距75厘米,株距20—30厘米,每畝種植2500—3000株。辣椒畝植3000株。茄子株距40—50厘米,每畝栽2000—2400株。黃瓜畝栽植2000—2400株。
3、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定植後一周內不通風,以保溫為主,特別是茄子和黃瓜,應適當保持較高的溫度,以利還苗。還苗後還要保持較高溫度,番茄苗期生長適溫白天20—25℃,夜間10—15℃;茄子生長適溫為20—30℃,氣溫低於15℃時會引起授粉、授精不良;甜(辣)椒生長適溫為25—28℃;黃瓜為28—30℃,夜間溫度不能低於10℃,5月中、下旬氣溫逐漸上升,可逐漸拆除裙膜,苗期揭膜通風換氣時間在9時—10時,下午15時—16時後要關門蓋膜。
...........................................................

B. 養鵝的市場前景如何

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四化」:
(1)種質優良化在做好鵝種資源保護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地方鵝種在繁殖性能和適應性等方面的優勢,加強鵝的選育工作,廣泛開展雜交利用,從而培育具有特殊生產性能的商品配套系進行集約化生產。(2)管理標准化按照鵝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喂給相應的飼料;推廣鵝的人工授精技術,精選種公鵝;調控光照時間,改善種鵝飼養管理條件;採用先進孵化技術等,提高鵝的繁殖能力;消滅或基本消滅鵝的主要傳染病,完善和健全防疫滅病體系;落實綜合防治措施,實現養鵝業的安全生產。(3)鵝業產業化發展鵝業產業化,有利於引導千家萬戶分散的小生產進入社會化大市場,增強其市場競爭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實現鵝產品多層次轉化增值,提高養鵝的綜合效益。(4)生產全年化傳統鵝業由於受種鵝產蛋、孵化和飼草的季節性限制,主要集中在春季孵化,夏秋上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提出了常年食鵝的消費需求。同時,現代飼養技術也解決了飼養冬鵝所遇到的有關難題。因此,今後要推行苗鵝春、秋兩炕、發展肉鵝的常年飼養,實現菜鵝的均衡上市,拓展鵝產品消費市場,促進養鵝業發展。

C. 建設一畝地的溫室大棚需要多少錢

蔬菜大棚分很多的種類形式,最主要的分為簡易蔬菜拱棚、連棟蔬菜大棚、日光蔬菜大棚、玻璃蔬菜大棚。在這里介紹一下簡易拱棚。

簡易拱棚為很原始的蔬菜大棚,簡易拱棚這種溫室大棚造價成本較低,相對來說效率也會低不少,但對於普通農化來說,前期沒有那麼多的投資可以先從簡易拱棚入手。

簡易拱棚也稱為冷棚,一般是指頂部呈弧形、上面覆蓋塑料薄膜的溫室大棚,其骨架主要採用全鋼架或半鋼架結構,竹架結構的拱棚逐漸被鋼架取代。全鋼架拱棚相較竹竿拱棚,其優勢較為明顯,其使用壽命更長,拆卸、安裝、維護簡單,整體骨架也夠抗風強。

全鋼架結構的簡易拱棚,這類溫室一畝溫室大棚造價一般在1.8-2.2萬元,其中半鋼架的結構一畝溫室大棚造價能便宜3000元左右。簡易拱棚作為經濟型溫室,非常適合作為我國南方地區以及北方春、夏、秋季節的蔬菜水果種植以及養殖大棚使用,常見的如西瓜、葡萄、蔬菜種植,還有養雞大棚、養鴨大棚、水產養殖大棚等等。

【備注】:如果前期打算省錢少投入的話,可以選擇考慮簡易拱棚。主要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正確選擇。更多蔬菜大棚造價信息,可以隨時溝通。溫室大棚造價

D. 蔬菜大棚的價格

你好,簡單介紹一下蔬菜大棚的建造與常用的栽培管理技術,具體造價多少錢看你當地的材料價格

近幾年來,蔬菜大棚面積發展較快。但是許多農戶在未掌握蔬菜大棚的建造與常用的栽培管理技術的情況下,土法上馬,從而造成經濟效益低,甚至虧本。筆者根據幾年來的實踐與研究,對蔬菜大棚的建造與常用的栽培管理技術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蔬菜大棚的建造
1、大棚的形式。適合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蔬菜大棚一般是塑料大棚,大棚形式多種多樣,按骨架材料可分為竹木大棚與鋼管大棚;按大棚的棟數可分單棟大棚與連棟大棚。目前,絕大多數農戶搭建的是竹木大棚,它造價低,每m2造價為5-6元,但強度較差、壽命短,僅2年左右,並具有抗災能力弱、操作管理不便等缺點。而連棟大棚,由鋼管構成,強度大(壽命長達15年)、抗災能力強(一般能抗10級台風);棚體高大,通風採光條件好,土地利用率高,操作管理方便,但造價高(每m2造價80元以上),農戶與一般企業都無法承受。單棟鋼管大棚,不僅具有連棟大棚的優點,並且造價低得多,每m2為25-30元,農戶可考慮用此取代竹木大棚。

2、材料選擇。由於東南沿海地區的氣候為多雨天氣,空氣濕度大,並在7-9月常遭受台風的襲擊,冬季時有積雪。建造單棟鋼管大棚,必須選擇既能防銹,又較牢固(具有抗風、雪能力)的鋼管。要求為熱鍍鍍鋅鋼管,鋼管直徑28-32mm,壁厚1.5mm。
3、地塊與方向的選擇。蔬菜大棚應建在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塊上;大棚一般要求為南北走向,排風口設在東西兩側。這樣,一是有利於棚內濕度的降低;二是減少了棚內搭架栽培作物、高稈作物間的相互遮蔭,使之受光均勻;三是避免了大棚在冬季進行通風(降溫)、換氣操作時,降溫過快以及北風的侵入,同時增加了換氣量。
4、大棚的規格。根據筆者的試驗研究與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專家的推薦,單棟鋼管大棚規格應為:肩高1.8-2m,頂高2.8-3.2m,跨度7-8m,長度40-55m,通風口高度1.2-1.5m,鋼管間距0.6-1m。這樣的規格,主要考慮大棚在抗風、雪的前題下,增加棚內的通風透光量,並且考慮到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與各種作物栽培的適宜環境。

二、蔬菜大棚的常用栽培管理技術

1、溫度控制。大棚內氣溫的日變化趨勢與露地相同,但晝夜溫差變幅很大。白天晴朗天氣如果棚膜密閉,棚內氣溫上升很快,一般 比棚外高20℃以上,甚至可達30℃,即使在冬季,有太陽出來時,1h內就可把棚內溫度提高到40℃以上;夏季棚內溫度可達60-65℃。陰雨天氣,棚內氣溫變化不大;夜裡棚內最低氣溫一般比外界僅高1-3℃。而蔬菜生長適宜氣溫一般需要白天20-30℃,夜溫10-20℃,5℃以下40℃以上生長受抑制,有些作物對溫度要求很高,如西瓜、甜瓜,白天要求適溫25-30℃。10℃就停止生長,5℃即遭受凍害。所以,要根據作物生長特性做好棚內溫度調節工作。棚內的溫度調節主要是通過保溫加溫、通風換氣等措施來實現的。具體方法:冬季,大棚棚膜一定要盡量蓋嚴,北面設置風障(北門緊閉),大棚內設置小、中拱棚,夜裡進行多重多層薄膜覆蓋(採取3棚4層5-6膜方法覆蓋保溫),這樣棚內土溫比較穩定,通常能維持在10-20℃,滿足了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在白天晴朗天氣,要及時做好棚內氣溫的測定工作,氣溫一上升到30℃以上,立即打開兩側通風口通風,調節通風口,盡量使棚內氣溫穩定在25-30℃。如在冬季碰到連續陰雨等低溫天氣,需採用人工加溫方法來增加棚內溫度,土法可採用棚內設多隻煤餅灶加溫(但人進入棚內要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條件的可採用電熱線和柴油暖風機等設備加溫。夏季,棚內溫度很高,必須把大棚四周的通風口全部打開,棚內(1.8m以下的部位)最高溫度可保持在40℃左右,這樣也可種植青菜、西瓜(筆者經驗),如溫度太高,大棚頂部可覆蓋遮陽網進行降溫。

2、濕度控制。大棚內的空氣濕度通常比較高,白天相對濕度為70%-90%,夜裡常常達到100%並凝結成水珠。棚內濕度過大,不僅影響作物生長,而且容易引起病害暴發,這是南方大棚的弊端(東南沿海地區雨天較多),所以大棚的降濕工作十分重要。棚內的空氣濕度調節,在冬季主要結合通風降溫進行,天氣晴朗時要及時通風排濕;對棚內地面要全部進行地膜覆蓋,沒覆蓋到的地方(溝間),可用稻草、谷殼等物覆蓋,盡量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棚內土壤灌水,採用地膜下鋪設塑料軟管進行噴灌,有條件的可使用滴灌設施;棚內噴葯防治病蟲害,應選擇在晴天上午進行,陰雨天盡量不噴葯,必須噴葯的話,最好採用煙熏劑與粉塵劑。通過以上措施可大大降低棚內空氣濕度。

3、光照控制。在適宜的條件下,增加光照,一般能增強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產量,對喜光作物尤其明顯。而塑料大棚內的光照強度比露地低,影響棚內光照強度的主要因素是塑料棚膜的質量,還有棚內的不透明物體(包括棚架、壓膜線、支架等)。一般質量好的新棚膜透光率在85%以上,隨著覆蓋時間的延長,棚膜老化、粉塵積累,透光率也隨之下降,污染嚴重質量差的棚膜,2年後透光率就可下降到50%以下,所以一般的塑料棚膜只能使用2年;棚內的濕度較大,常在普通棚膜上形成水珠,棚膜上的水珠也會降低棚膜的透光率。據測定,棚膜上的水珠可使透光率降低10%-20%,生產上最好採用無滴膜;盡量減少棚內不透明物體的存在,棚架、壓膜線不需要過分粗大,支撐作物的竹木支架應改用塑料繩(捆紮),這樣不僅可減少棚內遮光,而且可改善高稈作物的受光角度。

4、病害防治。東南沿海地區雨天較多,大棚內的空氣濕度始終很高,很容易引起病害的盛發。控制棚內作物病害的發生,首先要做好大棚的降濕工作;其次要定期做好噴葯預防工作,一般做到7-10天噴葯1次;同時要及時做好棚內病株病葉的清理工作,減少相互傳染;及時打掉作物底部的老葉,增加棚內的通風透光量,還要做好棚內土壤與空氣的消毒工作。由於大棚在一整年種植後,大量病菌殘留在棚內的土壤、空氣、棚架及棚膜上,是棚內作物病害的侵染源,連年積累,將會造成棚內作物病害大暴發,所以要做好殺滅工作。常用的方法有:葯劑、蒸氣、夏季高溫等3種消毒方法,但採用葯劑、蒸氣進行消毒成本高,一般農戶可採用夏季高溫殺菌方法。具體方法是,在夏季高溫季節,對大棚內土壤灌水,使土壤水分處飽和狀態,然後覆蓋薄膜,再封閉大棚,棚內氣溫保持60℃以上、土溫保持40℃以上,連續10-15天,可消滅棚內一般 病菌及害蟲,但對土壤內的枯萎病菌無效,需用葯劑防治,或選用嫁接苗種植。

5、蟲害防治。控制棚內作物蟲害的發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大棚的通風窗口設置防蟲網,採用銀灰色的避蚜型防蟲網,防蟲網一般要求40-60目/ m2(目數過少,防蟲效果不好;目數過多,通風效果差)。操作人員進出大棚,要養成隨手關門的習慣;棚內作物如發生了蟲害,要及時用葯防治,但必須選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葯;對於進入棚內的害蟲及一些地下害蟲,最好採取毒餌與物理方法進行誘殺。

6、土壤鹽分控制。大棚土壤由於長期覆蓋,缺少雨水淋洗,常出現土壤返鹽現象,引起耕作層土壤鹽分過量積累,從而影響棚內作物的生長,嚴重的會造成棚內作物枯死。防止大棚內土壤鹽分過量積累的主要措施有:在夏季不栽種作物時,要揭掉大棚頂膜,讓棚內土壤受雨水自由沖刷;在不揭掉大棚頂膜的情況下,於換季栽種作物的空隙,要多用淡水來沖刷棚內返上來的土壤鹽分;棚內作物施肥時,要避免單純使用化肥,盡量做到多施有機肥料,少施化肥。

E. 對養殖牛蛙非常感興趣,想找個專門養殖牛蛙的人請教,想准備養殖牛蛙,所有分數都可以給你,最好是浙江的

自己先看看吧

中國林蛙、美國牛蛙養殖技術

林蛙養殖目前有溫室養殖,室外建場養殖和野外封溝放養等三種方法。但溫室養殖的經濟效益更加明顯。
林蛙以昆蟲為主食,溫室養殖林蛙的活餌料,主要是黃粉蟲,蠅蛆和蚯蚓等。除黃粉蟲飼養需用麩皮外,其他兩種餌料都可以用禽畜糞或無毒害的有機垃圾飼養,這就大大的降低了養殖成本。因此可以說林蛙養殖是一項頭資小,見效快的新興行業。
日光溫室大棚投資1.5萬元(400平方米)。飼養黃粉蟲用房兩間,加上飼料成本5千元,可養幼蛙8~10萬只,當年可出欄雌蛙2萬只左右,按市場最低價計算,每隻5.00元,產值可達10萬元以上,不但當年可收回投資,並且還有很高的經濟回報。
牛蛙原產於北美洲,是食用蛙中體型最大的種類。牛蛙生長快,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國外養殖用的牛蛙有美國牛蛙、沼澤綠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牛蛙個體重可達1公斤以上。 牛蛙喜高溫蔭濕,多棲息在池塘邊沿近水處的草叢中,特別喜歡棲息在池塘坑邊被水的波浪擊拍而成的半干半濕的土穴中,往往下半身浸去水中,頭部露出水面,頭向外。牛蛙鳴叫聲酷似黃牛,聽到牛蛙叫聲,可預知產卵期即將來臨,產卵期過後即停止鳴叫。
牛蛙繁殖及幼蛙培育技術 (一) 牛蛙的繁殖 牛蛙到5-7月開始產卵,產卵的最適水溫為24-28℃,產卵時間為10-30分鍾,產卵量隨母蛙袋子個體大小而異,一般產卵為數千至5萬粒。產卵後30分鍾即應采撈,采撈卵塊時,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將卵塊周圍和卵塊下邊與其相連的雜草全部剪斷,用采卵器將卵塊搬運至孵化池進行孵化。孵化池要求50-60厘米深的水體,面積1.2-2平方米,每平方米孵6000粒卵為宜。卵的孵化,水溫要求20-30℃,水的pH值為7-7.5;重金屬離子含量不得超過飲用水標准。孵化過程中不要驚動水體,灌水要防止流量與高度不宜過大,池上搭蔭棚防暴曬和暴雨。
二) 蝌蚪的培育 剛孵出的牛蛙蝌蚪游泳能力差,要在孵化池中飼養十天左右才能轉入蝌蚪池。蝌蚪池要清洗消毒後5-7天再放入蝌蚪,池子不宜過大,30-36平方米為宜,最小可設6-8平方米,水深0.6-1.2米。 蝌蚪要求的適宜水溫是26-30℃,盛署高溫要搭設涼棚,適當加深水位,勤換新水。剛孵化1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養1000-2000尾,孵化後10-2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500-1000尾,30天後每平方米放100-130尾。蝌蚪孵出4-15天後開始攝食單細胞藻類,以後可適當增加各種動物性餌料,如田螺肉、魚肉、動物肉臟、死魚等,再搭配部分米糠、玉米粉、豆餅、麥麩、稀飯等。 投餌量:7-30天內日投餌40-70克,動物餌料佔60%;30天後到變態,每百隻蝌蚪投餌40-80克,動物性餌料佔47%。一天投放一次,在下午4-5點鍾進行。
商品蛙的養殖 飼養場地要選擇水源充足,乾旱不幹涸,洪水不泛濫,樹蔭多的地方,以潮濕、溫暖背陽的地方和雜草叢生地較好,面積要根據養殖數量而定,可開塘養殖,也可開溝養殖,水深冬季要保持1-1.2米。蛙池周圍要用蘆簾、竹籬笆或鐵絲網、尼龍網、磚牆等圍起來,圍欄要入土15-20厘米,高1.5米,防止牛蛙外逃。池中要種植蓮藕及其他葉大葉多的挺水植物,也可種植水花生、睡蓮等水草,水面到圍牆間須留1-2米較緩坡的陸地,並要為蛙修建蛙穴,可用粘土泥團做,也可用磚作骨架,內外側塗上一層泥以免擦傷蛙皮。蛙洞與池地面平行,進深50-70厘米,寬15-20厘米,高10-15厘米,洞內要有2-5厘米深的水。 蛙只吃活動餌料,需要人工補充餌料,方法有: 1、燈光誘蟲。用30瓦的紫外燈或40瓦的黑光燈效果較好,天黑即開燈,可看到牛蛙群集燈下,跳躍吞食昆蟲的熱鬧情景。 2、補充小魚蝦。其方法一,是在蛙池邊挖淺水坑,投入小魚蝦,以補充餌料不足;其二,採用木竹製成的槽狀餌料盤,其底釘上尼龍沙布,盤中水與池水相接,固定在蛙池內蔭涼處,放入活的小魚蝦。天氣轉涼,昆蟲稀少時採用這種方法有顯著作用。 3、人工捕捉蝗蟲、螳螂、螻蛄等昆蟲放入蛙池雜草中,讓蛙自然攝食。
蛙病的防治:
紅腿病 1、病症:病蛙行動遲緩,食慾下降。病蛙腹部及大腿內側皮下點狀出血,病重時,腿部肌肉明顯充血。常與「腸胃炎」等病並發。 2、病因:水質惡化,放養密度過高是誘發該病的重要條件。主要病原為嗜水氣單孢菌和不動桿菌。 3、危害:該病的病期較長,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此病,主要發病季節在5-10月份。寧波等沿海地區發病較高,如是干法越冬,則在越冬期間也發生該病。紅腿病的發病率一般為20-30%,病死率在20-50%之間,高者可達80%以上。 4、 防治方法: (1)定期換水,使池水保持清潔。 (2)適當控制放養密度,隨著牛蛙的生長,應根據池大小、水溫高低和牛蛙規格及時分養,調整放養密度。 (3)水體用 3ppm的高錳酸鉀或4ppm的「蛙消安"消毒,對該病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4)在蛙飼料中拌入「蛙病寧」、「SMZ」等葯物投喂,對病蛙有較好的療效。
(二) 爛皮病 1、病症:該病初發時,牛蛙的背部皮膚失去光澤並出現白斑,之後,表皮脫落並開始潰爛,露出背肌,爛斑四周呈灰白色,病重時,可擴展到四肢。蛙眼瞳孔病初時出現粒狀突起,逐漸發白,直至形成一層白色脂膜覆蓋在眼球表面。病蛙初時尚能行動,重症時則拒食不動,直至死亡。牛蛙病後至死亡時間根據蛙體大小而長短不一,一般4-15天,長者可達一月以上。 2、病因:引發該病的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營養不平衡。投喂的飼料單一,飼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尤其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缺乏是誘發該病的重要原因。 (2)外表受損,導致細菌及真菌的繼發感染。 (3)原發性細菌感染。醋酸鈣不動桿菌是主要病原之一。 3、危害:該病好發於150克以下的小蛙,剛完成變態後的幼蛙發病率更高。時間一般為4-9月,春秋兩季是發病的高峰時間。有發病快、病期長的特點。發病率在20-50%之間,單純以蠶蛹為飼料的養蛙地區發病率更高。病死率通常在30-70%,高時可達90%以上。 4、防治方法: (1)在蝌蚪變態前期進行強化培養,飼料中適當添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D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鈣、磷、碘等,不僅能提高蝌蚪的變態成活率,而且可使變態後的幼蛙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 (2)定期換水,改善養殖環境,並對養殖場作定期葯物消毒。消毒用葯一般為高錳酸鉀、蛙消安、生石灰、孔雀石綠等。 (3)在幼蛙飼料中添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並努力保持飼料的新鮮和多樣化,使蛙的營養攝入保持平衡。 (4)葯物治療。若以「蛙消安」4-5ppm對病蛙池潑灑消毒,用葯兩次,4天後病情可得到控制;用3ppm的高錳酸鉀與冰醋酸合劑全池潑灑的方法,可使病蛙停止死亡,病輕者恢復健康。
(三) 暴發性出血敗血症 1、病症:發病蝌蚪腹部有明顯的紅色出血點,咽部及肛門四周的出血現象更為明顯,重症時,體表出現幾近透明的潰瘍斑,眼球突出、充血,時有爛尾現象,鰓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鼓脹,腹水嚴重,肝、腸明顯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轉的現象。 2、病因:水質惡化,放養密度過高是引發該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原目前尚不清楚。 3、危害:該病的發生表現為暴發性,且傳染性極強。發病時間為5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溫一般在20℃以上。蝌蚪從發病到死亡只有2-3天,嚴重者可在一周內使整個蛙場的蝌蚪全部死盡。主要危害對象是蝌蚪,以變態期內的蝌蚪發病死亡尤為嚴重,幼蛙也時有發生該病。此病1995年呈暴發性流行,從對海鹽縣官塘的近千畝養殖池的調查顯示,約有80%的春季蝌蚪暴發了該病,死亡率達60-100%,危害極為嚴重。 4、防治對策:該病因具暴發性、病期短的特點,目前尚無顯著療效的治療葯物。減少該病的損失應以預防為主: (1)蝌蚪池在放養前應清池。清池的葯物可用生石灰(50-100ppm)、蛙消安(10ppm)、強氯精(3-5ppm)等。 (2)加強管理,做好場地的清潔消毒工作。各養殖池的進排水應獨立分開,工具在用前用後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錳酸鉀進行消毒,杜絕外來病原的傳染。 (3)定期換水,保持水質良好;合理放養密養,減少發病機會。 (4)在蝌蚪飼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葯物如「蛙用碘」、「SMZ」及「先鋒黴素」等,池水用2-3ppm的高錳酸鉀與乙酸的混合液消毒,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四) 肝炎(O氏病) 1、病症:外表無明顯症狀,僅表現為體色失去光澤,呈灰黑色。一旦發病,牛蛙很快停食,病蛙伏於草叢等陰濕處,四肢無力,肌體癱軟如一團稀泥,口腔時或有含血絲的粘粹吐出,並常伴有舌頭從口腔中吐出的現象。解剖觀察,病時肝臟嚴重色變,或失血呈灰白色,或嚴重充血而成紫黑色。膽汁濃而成墨綠色。腸、胃內無食物,僅有少量粘液,並有腸段套進胃中的現象。 2、病因:由細菌感染所致。蛙池長期不清池,水質惡化引發該病的重要因素。 3、流行及危害:該病臨床表現為急性,傳染性極強。發病時間為每年的5-9月,而以春、秋兩季發病較多,主要危害對象是150克以上的成蛙。牛蛙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一般為2-3天,死亡率極高。1992年在台州椒江郊區的近三百畝成蛙養殖池中,約有60%的蛙池發生了該病;1995年,廣德邱村地區的600餘畝蛙池,有70%以上的面積發病。兩地的牛蛙病死率均在60-90%之間,危害極大。 4、防治方法:預防是減少該病損失的主要手段,可參考採用以下措施: (1)牛蛙在放養前應對蛙池作徹底的清塘消毒,尤其是已養過幾年牛蛙的老池則更應做到這一點。 (2)在養殖過程中應加管理,定期換水,使牛蛙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蛙場及食場應經常用葯物消毒,葯物可選用「魚蝦寧」、「蛙消安」、「生石灰」等。 (3)杜絕投喂變質飼料,飼料應新鮮和多樣化。所有因病死亡的魚、蝦、河蚌以及其他動物均不能作為牛蛙的飼料。 (4)在選購蛙種時,應極力避免將病蛙帶入自己的養殖場中。牛蛙入池前應進行體外消毒,消毒方法一般為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分鍾。 (5)養殖場中應備有消毒池或缸,工具使用前後要及時消毒,並避免工具的交叉使用和借用。 (6)牛蛙如出現病情,則應及時撈出病蛙和死蛙進行消毒處理,發病池用「蛙消安」或「蛙安粉」作全池潑灑消毒。 (7)病蛙池用「蛙肝寧」拌飼投喂,結合消毒劑水體消毒,可有效控制該病。
(五) 腦膜炎 1、病症:病蛙膚色發黑,厭食,其典型臨床症狀為脖子歪斜朝向一邊,身體失去平衡,在水中流動時表現為腹部朝上並打轉,解剖觀察,病蛙的肝、腎、腸等均有充血現象。 2、病因:受細菌感染所致。主要病原菌為腦膜敗血黃桿菌。 3、危害:該病最早在上海發現,1994、1995年間在嘉興、湖州等相繼發生。其危害的主要對象是100克以上的大蛙,傳染性很強,發病時間一般在7-10月份,水溫20℃以上。牛蛙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因水溫高低而有不同,一般4-7天,溫度低時則可延長到15天以上。1994年,湖州千金鄉約400畝蛙池中有40%以上的蛙感染了該病,死亡在40-90%之間。 4、防治方法: (1)對蛙池作定期葯物消毒,定期換水。消毒用葯可參考使用如「強力殺菌消毒劑」、「高錳酸鉀與乙酸混合劑」等。 (2)在飼料中拌入「蛙病寧II號」葯物,對該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3)SMZ、蛙病寧等葯物對該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六) 腹水病 1、病症:蝌蚪腹部膨脹,嚴重腹水是此病的主要病症。解剖可見腸內充氣明顯,後腸近肛門處時有結節狀阻塞物,肝、膽等無明顯變化。蝌蚪病後,活動明顯減弱,食量減少。 2、病因:引發該病的病原不詳,在病蝌蚪的肝組織中分離不到細菌。 3、流行及危害:腹水病的危害對象為蝌蚪,經調查比較,越冬後的上年秋季蝌蚪發病率明顯高於當年春季蝌蚪。該病多發於春夏季(4-8月),水溫20℃以上,有很強的傳染性,蝌蚪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通常為3-5天,個別池在一周內蝌蚪全部病死。1996年春,海鹽、湖州等地的蝌蚪幾乎同時發生該病,調查了湖州千金鎮約160畝蝌蚪養殖池,其中發生腹水病的有110畝,發病率為70%,蝌蚪的病死率一般在30-70%之間,高者達100%。 4、防治方法:控制該病應以預防為主。 (1)合理控制蝌蚪的放養密度,及時換水,使水質保持清新。 (2)不從發病地區引進蝌蚪,蝌蚪在放入池前用高錳酸鉀消毒。 (3)飼料應當浸泡後投喂,保證飼料多樣、適口和新鮮。 (4)發病後,對池水用PVP-碘1-2ppm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拌入先鋒黴素或PVP-碘投喂。
【九招解決蛙類飼料】
時下,蛙類養殖較為普遍,而開發動物性飼料是重要環節。現介紹九條途徑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養殖蚯蚓。
在牛蛙池內的陸地,投入牛糞、爛水果、洗米水等,與土拌和,放進種蚯蚓,讓其繁殖。經一段時間養殖後,晚間蚯蚓出土活動,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糞等以培養蚯蚓,每平方米可產成蚓5~7公斤。
2、燈光誘蟲。
在蛙池食台上方,離水面23厘米處,吊掛30瓦的黑光燈或紫光燈,可誘落昆蟲、飛虱等,晚上牛蛙會聚集燈下捕食。此法在5~9月份效果最好,開燈應在太陽下山後至上半夜,下半夜多露水,昆蟲少,應關燈節省用電。
3、養殖福壽螺。
利用零星溝塘或建小池,也可在蛙池水中繁殖、養殖,在高溫季節每5~10天產一桃紅色卵塊,每一卵塊有卵1000粒左右,卵破膜孵出小螺便作牛蛙飼料。
4、養蠶。
利用房前屋後種桑養蠶,蠶生長快,一生只需20天左右,幼蠶可用來喂幼蛙,長到4.5~5齡,可用來喂成蛙。
5、飼養黃粉蟲。
黃粉蟲是牛蛙的最好飼料,易飼養,只需麥麩和青菜葉即可飼喂。但蟲子生長慢,必須擴大飼養量,方能保證飼料供應。
6、誘蠅育蛆。
在牛蛙養殖池上方30厘米處吊掛大口盆、托盤等,內放誘餌如廢畜肉、魚內臟等誘蠅育蛆,當蠅蛆爬離盆口掉入水中,便成了蛙的佳餚。也可建一小池,在池內放入豆腐渣,再投入洗米水等,在池面上加蓋,過若干天蛆蟲育成,就可投喂牛蛙。
7、培養水蚤。
水蚤俗稱「紅蟲」、「魚蟲」,是小蝌蚪的理想飼料。先將培養池中的水排干,清池消毒後,每平方米池內撒干雞糞、豆腐渣等各1千克(或其它畜禽肥料),最好經日光曝曬一周後,灌水40厘米,並放入水蚤種源,幾天後池水變綠,兩周後池水中即可繁殖出大量水蚤。
8、利用下腳料。
將肉聯廠、飯店屠宰下腳料消毒干凈、搗細,拌入混合飼料投喂。有繅絲廠的地方,可用蠶蛹作飼料,還可購買豬肺、牛肺,切碎投喂。
9、捕捉小魚蝦。
地處河道、湖泊或魚池附近的養殖點,可經常捕捉野雜魚、小蝦作飼料。

F. 建造溫室大棚多少錢

建設大棚需要多少錢?每個農戶想建大棚之前都要提出這個問題,究竟建造一個大棚需要花多少錢呢?

天津富農溫室大棚為您省錢省力,在節約大棚成本的基礎上,提高大棚堅固度。
我們不斷研發、生產、建設新型鋼架大棚,提供專業大棚種植及保養技術。
1、考慮氣候問題:北方大棚還是南方大棚?什麼季節種植?種植什麼?有什麼技術要求?
2、考慮棚型問題:因地制宜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大棚的檔次,主要分春秋大棚、連棟大棚、日光溫室。
而至今我國溫室大棚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和嚴格的分類,各地建造尚處於各自探索階段,下面我們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鋼架溫室大棚和我公司研發建造的棚型,僅供參考。
一、標准蔬菜大棚,GP832,GP625,GP622等等。鋼架材料採用熱鍍鋅鋼管,管壁外徑以22mm、25mm、32mm為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四分六分一寸。這種棚型具有價格低廉,易操作,整個拱架無支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增加支柱和支撐以提高強度),全部由配件組裝而成靈活方便等等優勢。跨度4米~14米,以8米棚居多。(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增加支柱以提高強度)
1、普通鋼架大棚 2、雙梁大棚 3、傘形支撐大棚 4、內支柱大棚 5、其他大棚加固
二、連棟大棚,這種大棚主要是由若干個單體棚組成,可以是標准連棟棚形式或者簡易連體形式,因為承重量大一般都需要打預埋作基礎。總面積以3000~5000㎡一個連棟大棚比較適宜,且長度最好小於50米,以便於通風。跨度以8米寬為標准居多,用於育苗和種植等。
三、智能溫室,以一般連棟大棚為元素,增加一些通風、降溫、遮陽、太陽能、加熱、噴灌滴灌等設備,材料主要以塑料薄膜居多,高端大氣上檔次的PC板、玻璃智能溫室多用來作生態餐廳、觀光採摘、科研等等。
四、*日光溫室,在北方廣大地區冬天氣溫達到-10℃以下,春秋棚在夜裡散熱很快,所以大多數人不惜高成本,建造日光溫室。這種棚型後面是牆體,前面仍然是鋼架為主,可以是方管、橢圓管、雙梁鋼架、幾字型鋼等等,多需要焊接或者配件連接,加蓋保溫被、卷簾機等,現場施工操作性很強,成本要求很大,一般農戶很少能接受這種高投資、低回報的棚型。
五、葡萄棚,有單體棚形式也有連體棚形式,主要是遮雨、保溫等功能,一般要求承重量大。各地的棚型也各不相同
六、菌類大棚。菌類,我國大部分是木耳和蘑菇種植,該類植物要求溫度、濕度、承重掛袋遮陽避光等等。
七、其他特殊大棚。如圓形大棚、車庫遮陽棚、陽光房、養殖棚等等,這里就不一一舉例。


3、考慮使用年限問題,大棚材料、大棚配件的年限問題。
4、大棚建設安裝問題
5、大棚骨架的強度問題,是否抗風抗雪,能抗多少級風,有沒有真正試驗過,如果由於鋼架堅固度不夠造成損失
那就得不償失了。
6、考慮大棚種植什麼蔬菜或者水果,比如說葡萄架要高,黃瓜要吊架,獼猴桃要遮陰,等等。
以上都是影響大棚造價的重要原因,請農戶們一定要咨詢我們專業的大棚技術顧問,省錢省力。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52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029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400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173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483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618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247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234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