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房價一般多少一平方
1. 古代中國的房價也高的不得了嗎
唐宣宗大中十年,敦煌居民沈都和因為急等錢用,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房屋轉讓合同寫的是:這套房子按面積計價,每尺價值小麥兩碩五升,另外房子里所有傢具陳設也隨房子一起出讓,總共價值小麥二十九碩五斗六升有餘。「碩」是古代的容量單位,跟「石」通用。唐朝時期一石約有90斤,按當時麥價每斤8角摺合下來的話,那麼每平方米的房價能賣到1555元。而當時敦煌平民每月的收入一般不會超過兩石小麥,也就是在300元以下。由此可見,平民老百姓不可能買得起住房。看來房價之高古已有之,如今房價高,也算是對傳統的繼承。
不過就算老百姓買不起房子,當官兒的總得有一個像樣的住處吧。其實這也未必,要看是什麼時候。出土的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房屋買賣、租賃的現象,說明那個時候就有住房交易了。不過因為商周時代人口稀少,經濟又以自給自足的模式為主,所以在唐代之前,住房交易不算活躍,房價也不算高得離譜,朝廷也能為官員提供免費的官宅。但是唐代經濟發展後,房價相應大幅攀升。而官吏也逐漸增多了起來,政府也在高房價與多官吏的壓力下,漸漸無力再為官員提供免費的官宅了。
而到了宋朝時期,那些無力自購住房的官員,都是向管理官府房產的行政部門租房。據《宋史》記載,屢從太祖、太宗出征的老將劉福去世後,他的子孫後代就失去了可以居住的私宅。
看來,當上官也不意味著全家人從此不愁住房問題了。而且唐宋時期「休官」的實際含義,並不只是失去了在某個職位上行使權力和支領全額官俸的特權,還有一大特點就是不能繼續居住在官邸里,這些休官之人不得不為住房問題而奔波。如宋仁宗時的宰相杜衍,因為為官清廉,不置私產,退休後連遷居鄉間住宅的退路都沒有,只能長期借居在南京車院,直到去世。蘇轍退居許州後,看到李方叔的新居,羨慕不已地說:「我年七十無住宅,斤斧登登亂朝夕……不如君家得眾力,咄嗟便了三十間。」於是蘇轍也為自己蓋了所房子,不過他心願雖然滿足了,一生的積蓄也花光了,真可嘆他到了這把年紀還做房奴。
其實做房奴的又何止蘇轍一人。宋朝時期有個叫張仲文的人寫了一本書名叫《白獺髓》的書,這本書里就提到了「房奴」:「妻孥皆衣蔽跣足……夜則賃被而居。」意思就是存款和借來的錢都花費在房子上了,現在只能背負債務節衣縮食過日子,不但老婆孩子身上沒一件好衣服,連被子都是向別人租來的。
清朝也有房奴。光緒年間,北京那些買不起房的人就自己蓋,蓋不起就借錢蓋,等以後慢慢還。有一首竹枝詞反映了這種情況:「搭得天棚如許闊,不知債負幾多錢?」
其實在古代,不僅有房奴,還有蝸居。北宋初年有個大學士叫陶轂,他這樣描繪老百姓的住房緊張:「四鄰局塞,半空架版,疊垛箱籠,分寢兒女。」意思就是說房子太小,只能在房子的天花板和地板的中間加一層,隔成小復式。卧室太小放不下床,就把箱子櫃子拼起來讓孩子們睡。
貸款買房其實在清代才出現,而真正意義上的住房按揭,是到民國時代才有的。
而買房子的時候,其實古代人也跟現代人一樣,要考慮很多的因素。
第一就是看房價是否承受得起。比如蘇氏兄弟,遠離首都選擇在房價相對便宜的地方買的房子。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買房經歷更有意思,當時他的官職是「校書郎」,每月1600錢。那時候白居易在長安東郊租了4間茅屋,因為離上班的地方遠,又養了一匹馬代步,此外還雇了2個保姆,這樣一來每月開銷是7500錢,剩下8500錢存起來。但是存了10年,他也沒能在長安買下一套房子。後來白居易在陝西渭南縣買下一處宅子,平時住在單位,節假日就回渭南的家。這和現在的大都市白領差不多,在郊區買房,在城裡租房上班。
然後就是要考慮位置和周邊環境是否滿意。古人很重視居住環境,反映這種狀況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母三遷了。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房子一直都是一個牽動人心的話題。中國人的意識中,一直都認為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後,才能叫做一個真正的家。其實幸福是一個人心中的感覺,與房子又有什麼關聯。
南在南傷的答案
2. 古代的房子貴不貴,一棟房子多少錢
宋朝時買房子不是很貴。1貫錢若在鄉里可以買上一套房子還能順帶帶上一兩畝地。白銀1萬兩,在杭州可以買丞相府。若以購買力算,宋和明1兩白銀約合現在300元人民幣。也就是京城裡的丞相豪宅僅售300萬元,還是很便宜的。
中國古代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所以流動人口不多。房子的需求也就相對要少一些。基本僅限於本村,本地的改善需要或是富豪之間的擴大身住宅。另外一個原因,也和古人崇信風水有關。搬家在古代是個大工程,搬去的地方風水如何?是不是合己的和族人的八字,都是超過地段性的重點考慮要素。另外由於長期的定居,普通人家都組成了宗族。宗族在中國歷史的明面上,你看到的很少,但是暗地裡,宗族在民間的影響力即使時至今日也是非常強大的,宗族由於長期於一地經營,在某些層面上說甚至高於地方官府的權威,那句話咋說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按照中國傳統不愛見官的習俗,族人出事了,首先先家法一下也最好別國法一下。家法可不簡單,除了打屁股之外,也可以讓你死。宗族聚居,新人誕生一般都會進祠堂寫上添丁的姓名。孩子長大後,宗族會根據當時的情況劃定新丁們的住處和田地,也使普通公民住房問題不那麼麻煩。
3. 現在的房價非常高,在古代的房價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一般的官員能夠買得起嗎
一、西周
在公元前919年農歷三月份,一個叫矩伯的人分兩次把一千三百畝土地抵押給一個叫裘衛的人,換來了價值一百串貝殼的幾件奢侈品,包括兩塊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條帶花的圍裙。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宗不動產交易。
四、唐朝
在唐朝全盛的玄宗時期,朝廷拍賣國有房產的碑文拓片上記錄:一座擁有房屋39間、佔地2.9畝的大別墅,拍賣成交價只有138貫,摺合13.8萬文。當時洛陽斗米(約10斤)10文,唐玄宗年間1文銅錢的購買力相當於人民幣3塊錢,13.8萬文就相當於40萬元。只花40萬元,就能在城市買一棟大別墅。
五、宋朝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晚年(宋徽宗年間)在開封買過一所普通住宅,花了9400貫。而宋徽宗時朝廷僱人抄寫書籍,每人每月能掙3500文,相當於3貫多一點。也就是說,如果這位仁兄在開封買一所普通住宅,得不吃不喝攢錢長達261年以上,才能買得起蘇轍那套房子。怪不得像蘇軾、歐陽修等這樣的人,都沒在開封買過房,一直以租房為生。
4. 古代時期京城的房價如何
其實古代的房價也是非常高的,特別是京城的房價,肯定也是非常貴的,在古代的時候,普通的老百姓壓根不敢奢求在京城買一套房子,大多都是直接在郊外自己搭建一個普通房子居住而已。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京城也是國際性的大都市,房價自然不可能便宜。
除了白居易以外,蘇轍同樣也是如此,蘇轍一直到晚年的時候,才在河南許昌買了一套非常普通的房子。要知道蘇哲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連他都沒有能力買房,更不要說普通的人了。另外在明朝的時候,其實一般的官員也是買不起房子的,因為當時的朱元璋也是制定了最低的奮斗標准,普通的官員一個月的薪資其實也沒有多少錢。由此可見,在古代的時候,其實房價也是非常高昂的,通常只有那些特別有錢或者是身份比較高貴的人才買得起房。
5. 歷史上哪個朝代的房價最貴
歷史上唐朝的房價最貴,古代人也有買房的困擾。
唐玄宗時期,一塊朝廷拍賣國有房產的碑文拓片上記錄:一座擁有房屋39間、佔地2.9畝的大別墅,拍賣成交價只有138貫,摺合13.8萬文。當時洛陽斗米(約10斤)10文,唐玄宗年間1文銅錢的購買力相當於人民幣3塊錢,13.8萬文就相當於40萬元。
6. 古代買房貴不貴一套長安的房子到底要多少錢
買房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生活中的一件頭等大事,這是中國上下五千年農耕文明所遺留下的一種對於土地的深深依戀。現代的房子那麼貴,如果在古代是不是房價會便宜一點呢?
唐朝作為封建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全盛的玄宗年間,朝廷是會拍賣國有房產的,有文書記錄:一套長安城內有30間房間的、佔地2.8畝的大豪宅,賣了140貫,以當時長安斗米的價格作為參照物,約買10斤米花10文錢,那麼換算成現代的人民幣相當於一文換3塊錢,14萬文就相當於48萬元人民幣。花48萬在首都買套房,換在現在可以一件很劃算的事情了。
7. 古代的房價如何
要說房子這件事,可能是千百年來都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了。雖然對於古代人來說,土地和官職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卻能讓你安心下來。那我們就來談一下,古代的房子到底是怎麼標價的?或者說,我們能買得起嗎?提到房,就一定要提到地。所以我們先從官員和平民兩個角度來說,先說官員。雖然看著官員其實很好,但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買房危機。雖然我們在電視中總看見皇帝賞房子,但這畢竟是少數。
雖然清朝時期可以分房子,但是奈何人數太多,最後還要不停的建造。所以看來這個問題,從來不是一個時代的問題。
8. 古代的房價與現代的房價對比,孰高孰低
其實古代的房價和現在的房價相比較是一樣的,無論什麼時候的物價都是分等級的。現在的人出門在外住宿都是選擇酒店,酒店已經越來越成為旅行中重要的一部分了,一個比較好的住宿環境也可以讓我們心情變好。但在古代時候人們出門在外都是住客棧,人出行並沒有那麼容易,要麼就是從政人員,要麼就是從商,否則出個遠門真不是那麼簡單的。
其實從古代到現在物價處於一個不斷上升的階段,房子作為一個必需品價格相對來說是很高的。
9. 古代的房價究竟有多高,唐朝時在長安城買一套房子要花多少錢
經過查找史料之後,按照當時長安城一處大概有三畝地的房屋,當時的房價是138貫,摺合到如今的人民幣,差不多是40萬人民幣左右,而三畝地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大概就是如果你想要建一棟小別墅也是綽綽有餘的。換句話來說,如果你當時擁有40萬人民幣,就可以在京城當中買一棟別墅。
而按照當時古代的居住設計方便來看,他並不像我們現代人,所居住的樓層可以達到很高的高度,容納很多的人口。再加上古代人都是有自己的庭院,所以在同一時期很多人還是無法在長安城內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住宅。
就在這人口急速飆升而居住的住宅很少,再加上長安城內多數庭院是普通人無法進行居住的。所以長安城內的房價急速的飆升,但是當時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擁有錢的數量卻很少,所以雖然按照如今的換算率只有幾十萬的價格,在古代人眼裡邊,房價也達到了一個天價的存在。
10. 古代的房價貴嗎
想一想,現在的房價,我建議你們還是不要跟古代比了,因為古代再貴也貴,不過現在的房價。現在北京的一套房子估計趕上古代一個故宮的價錢了。
我們可以想一想,古代的人口相對住的沒有那麼集中,可諾比較多大多數人都以種地為生,所以說它會相對分散一些,沒有這么集中,房價當然不要這么貴,建築房子的成本應該就是這個房子的所有價值,所以說這個房子應該很便宜
而且古代沒有這么多的人口,我國又有這么廣闊的土地,房價再貴也貴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