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半丁壽山石印章價格多少
① 我有周希丁雕刻壽山石章印:
哦哦哦。
3. 壽山石的變遷
2014年已經過去兩個月了,這一年藝術品市場延續著2013年的下行趨勢,在大多數板塊都有些疲憊的同時,壽山石缺逆勢而上。羊年臨近,一場名為「拍賣市場中壽山石價格走勢」的主題沙龍活動在北京通惠河畔的
http://www.cnartn.org/6/11/5664.html - 2015-02-24 - 賞石庭院
4. 壽山石收藏為何先要看重材質
收藏圈裡最近流傳一個小故事,在去年的一個國際珠寶展會上,有位東歐老太太向大家吐槽,她說自己做了幾十年的琥珀生意,但是有些堅持不下去了。因為有錢的中國人掃光了世界的最優的原料。其實,他們不懂中
http://www.cnartn.org/6/11/5554.html - 2015-02-09 - 賞石庭院
5. 壽山石里的價格窪地
壽山石,無論陳列還是把玩,都具有藝術雅興。作為中國傳統的四大印章石,分布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部郊區金三角。有田坑、水坑、山坑之說。經過一千多年的挖掘,壽山石品種已達數十種。壽山石也是海峽文化交
http://www.cnartn.org/6/11/5038.html - 2015-01-07 - 賞石庭院
② 衍生品印章印譜,朋友們看看喜不喜歡
此印內容是:石香。
石香,名王雲(1888—1934),字石香,又字石薌,蘇州人。清末民初的篆刻大家,清代刻[1] 竹「清客」高手,活動於清代同光年間,擅長運用篆刻技藝,在竹面深刻陽文,頗有特色,與葉為銘、黃賓虹、王福庵、李弘一、馬叔平等齊名。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杭州丁仁等4位篆刻家籌建西泠印社時,王石香即參加活動。 王雲篆刻章法工穩,用刀挺勁,時有新意;側款作行楷及隸書,秀麗有致。同里曹秋舫將所藏古器編為《懷米山房吉金圖》時,其器形及銘文均由石香手摹於石。嘗見「月香衙」壽山印章一枚,藏於南京升元閣,邊款「乙丑三月石香於桐西文房」。「月香衙」當為大篆刻家陳子奮居所,陳生於1894年,小王雲6歲,兩人交往資料未見,此枚印章刻於1925年,或可證明兩人時有交情。
③ 我國傳統的四大名石是
中國的四大名石為: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1、壽山石:福建省福州市北郊40公里有一個名叫「壽山」的小山村,壽山石礦脈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間,明朝以後,壽山石開始應用於印章材料。壽山石的特點是,其質潔凈如玉,柔而易攻,備受篆刻家們的賞識。
壽山石,有「石帝」「石後」之稱,彩石具有「細、結、潤、膩、溫、凝」之六德,其石質、石色、石形,石紋豐富多彩,晶瑩滋潤,儲藏品種豐富,硬度為摩爾 2.5 - 2.7 之間,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貴石而賤玉」之說。
2、青田石:浙江省東南部的甌江中下游,有座縣城叫「青田」。因出產青田印石而十分著名 。青田石質地精純,色彩豐富,便於雕琢。為歷代金石書畫家們所青睞。
在青田石的眾多品類中,燈光凍,封門青等都是其中的名貴品種。青田石產於浙江省,距青田縣城20里的白羊山上。這里地處甌江中游,括蒼山南麓,青田石因產地而得名。青田石是一種著名的雕刻材料。
3、昌化石:昌化石產自浙江省西北部的玉岩山。由於古時的該地區隸屬於昌化縣。因此,當地的這種石頭就取名昌化石。昌化石色麗質嫩,適合用於制印做成精美的雕琢擺件。昌化石其中的部分礦石經過硃砂的滲染,形成了世上罕有的「雞血石」,昌化雞血石是印石中的珍貴品種。
4、巴林石:在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以北的200公里的巴林右旗,有一座名叫「雅馬圖」的山峰,以出產巴林印石而著稱。該山分為東西兩峰,東峰高聳,印石的礦脈縱橫山腰,產量頗豐。西峰略矮,所產印石質地通靈。色澤瑰麗,巴林石的佳品也多出於此處。
(3)陳半丁壽山石印章價格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賞石文化也有著三四千年的歷史了,中國人的賞石文化傳統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正因如此,古時諸多詩人文士擬石比人,相石繪影,心石交流,感情至深。
人類的文明史始於石器時代,用石製作生產工具、裝飾品、工藝品,是當時人們對石的使用價值的崇拜。如紅山文化遺址就有最早的玉龍出土,被史學家稱為「天下第一一龍」。在漢代墓葬中也有卵石造型的「石件擺設」,可謂當時的「石玩」了。
④ 中國四大雕刻名石是什麼
福建壽山石雕被譽為「榕城三寶」之一,為中國玉石雕刻百花園中的奇葩,在海內外享有盛譽。青田石質地精純,色彩豐富,便於雕琢。為歷代金石書畫家們所青睞。昌代石色麗質嫩,適合用於制印做成精美的雕琢擺件。巴林石的分類命名,基本上採用傳統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體上可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 雕刻 壽山石 青田石 昌化石 巴林石 壽山石 福建壽山石雕被譽為「榕城三寶」之一,為中國玉石雕刻百花園中的奇葩,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壽山石,有「石帝」「石後」之稱,彩石具有「細、結、潤、膩、溫、凝」之六德,其石質、石色、石形,石紋豐富多彩,晶瑩滋潤,儲藏品種豐富,硬度為摩爾 2.5 — 2.7 之間,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貴石而賤玉」之說。福州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就已將它打磨成石珠、石鏃了。目前已出土發現壽山石雕刻品距今已 1500 年了。南宋時,壽山石礦已規模開采。經元、明、清發展,形成了獨立的壽山石雕產業。
壽山石雕刻藝術品精巧絕倫、巧奪天工。明、清時期,壽山石雕的印鈕技法已達到極高的境界,明、清後期,對壽山石印章情有獨鍾,康熙等皇帝用壽山制寶璽,壽山石印章成為帝王權力的象徵,壽山石特別是田黃石身價也隨之倍增,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彩,技藝精湛,有圓雕、印鈕雕、薄意雕、鏤空雕、淺浮雕、高浮雕、鑲嵌雕、鏈雕、篆刻和微雕等。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壽山石雕刻藝術廣納博採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它的社會影響面極廣,具有「上伴帝王將相,中及文人雅士,下親庶民百姓」之藝術魅力,深受國內外鑒賞收藏家們好評,壽山石在中國玉石傳統文化中佔有突出地位,其工藝品常被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國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壽山石雕刻工藝品,特別是壽山石印章更是受到世人們親睞。壽山石工藝品已經成為中國玉石雕刻品中「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徵,「以石會友」、「以石增緣」、「以石增情」成為壽山石文化藝術的一大特色。青田石 浙江省東南部的甌江中下游,有座縣城叫「青田」。因出產青田印石而十分著名。青田石質地精純,色彩豐富,便於雕琢。為歷代金石書畫家們所青睞。在青田石的眾多品類中,燈光凍,封門青等都是其中的名貴品種。青田石產於浙江省,距青田縣城20里的白羊山上。這里地處甌江中游,括蒼山南麓,青田石因產地而得名。青田石是一種著名的雕刻材料。
青田石是一種變質的中酸性火山岩,叫流紋岩質凝灰岩,主要礦物成分為葉蠟石,還有石英、絹雲母、硅線石、綠簾石和一水硬鋁石等。顏色很雜,紅、黃、藍、白、黑都有,岩石的色彩與岩石的化學萬分有關,當三氧化鐵含量高時,呈紅色,會計師低時呈黃色,更低時為青白色。岩石硬度中等,玉石含葉蠟石、絹雲母、硬鋁石等礦物,所以岩石有滑膩感。
青田石刻始於宋代,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宋朝時的青田石,主要用來刻制圖章、石碗、筆筒、筆架和香爐等。到了清朝,青田石刻有文玩、實用品發展到雕人物、山水。從淺刻、浮雕、立體圖雕到多層鏤雕,並充分利用石料上的「巧色」,使青田石刻的工藝達到很高的水平。郭沫若有詩贊頌說:「青田有奇石,壽山足比肩,匪獨青如玉,五彩竟相宜」。
在工藝美術界,把青田石分為「凍石」和「圖書石」兩大類,而以凍石尤為著名。凍石半透明,潔白如玉,象冰凍一樣,所以稱之為「凍石」。古人往往以「凝脂」、「凍密」來形容它。按石質、顏色、紋理,凍石還可以分為20多種,如魚腦凍、青田凍、紫檀凍等。其中最名貴的要數燈光凍。它與福建壽山的田黃石、昌化的雞血石,並稱三大佳石。凍石一般都做圖章材料。圖書石比凍石差一些,質地滑膩、細致、顏色有紅、黃、藍、黑、白、紫、褐等,是刻圖章的原料。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和工藝美術的發展,青田石的用途日益廣泛,不僅作為雕刻石料、建築材料和陶瓷原料的填充料,還用作分子篩、人造金剛石的模具和耐火材料等。昌化石 產自浙江省西北部的玉岩山。由於古時的該地區錄屬於昌化縣。因此,當地的這種石頭就取名昌化石。昌代石色麗質嫩,適合用於制印做成精美的雕琢擺件。昌化石其中的部分礦石經過硃砂的滲染,形成了世上罕有的「雞血石」,昌化雞血石是印石中的珍貴品種。昌化石因產於浙江臨安昌化而得名。亦是我國最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之一。
昌化石產浙江省臨安昌化鎮。昌化石具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極少數透明。品種很多,大部色澤沉著,性韌澀,明顯帶有團片狀細白粉點。按色分有白凍(透明,或稱魚腦凍)、田黃凍、桃花凍、牛角凍、砂凍、藕粉凍(為主)等,均為優良品種。色純無雜者稀貴,質地纖密,韌而澀刀,少含砂丁及雜質(澀,非貶義)。
昌化石的礦物成分以粘土礦物地開石為主,常含有高齡石等粘土礦物。還常含有未完全蝕變成地開石的硬質石英斑晶,硬度遠遠大於地開石,工藝上稱其為「砂丁」,為雕刻家所大忌。因而,「砂丁」的多少直接影響昌化石的質量。
昌化石石質相對多砂,一般都較壽山石和青田石稍堅,且硬度變化較大。質地也不如二者細膩。但也有質地細嫩者及各種顏色凍石。昌化石的顏色有白、黑、紅、黃、灰等各種顏色,品種也細分成很多種,多以顏色劃分。如白色者稱「白昌化」,黑色或灰色雜黑色者稱「黑昌化」,多色相間者則稱「花昌化」。而昌化石中,自古至今,自國內海外,最負盛名的便是「印石三寶」之一的「昌化雞血石」了。巴林石 在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以北的200公里的巴林右旗,有一座名叫「雅馬圖」的山峰,以出產巴林印石而著稱。該山分為東西兩峰,東峰高聳,印石的礦脈縱橫山腰,產量頗豐。西峰略矮,所產印石質地通靈。色澤瑰麗,巴林石的佳品也多出於此處。
巴林石的分類命名,基本上採用傳統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體上可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
巴林雞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極品,歷來就有"世界雞血石在中國,中國雞血石在巴林"的說法。其石質地溫潤堅實,石上斑斑血跡聚散有致,紅光照人,猶如紅霞映月,錦上添花。新近開采大塊雞血石,其色彩對比強烈,光彩可人,分外奪目。其大小為國內最大,被稱為"中國雞血石王"。
巴林福黃石,與壽山田黃石不分伯仲,被稱為"姊妹石",其石質地透明而柔和,堅而不脆,色澤純黃無暇,集細、潔、潤、膩、溫、凝六大要素於一身,鳳毛麟角,珍貴至極,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黃三寸金"之說。
巴林彩石,其彩色圖案以天然見長,色彩艷麗多姿,紋理惟妙惟肖,美麗奇妙。巴林彩石上絢麗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畫面,鬼斧神工地表現了大自然的奧妙。國內唯巴林盛產彩石,實屬獨一無二。
巴林凍石,石質細潤,同靈清亮,質地細潔,光彩燦爛,顏色嫵媚溫柔,似嬰兒之肌膚,嬌嫩無比,其彩霞凍石更為珍貴,潔白透明,肌體中所滲之雲霞狀紅色紋理變化無窮,猶如一幅旭日噴薄,紅霞漫天的水彩畫,絕非他石之匹敵
⑤ 書法印章用什麼材質的比較好
現在通用的就是石頭,我國有便於印章篆刻的四大國石。
1,壽山石
壽山位於福建福州北郊的壽山村,海拔1000米左右。壽山石的形成距今約一億五千萬年,礦石成份主要是葉臘石、地開石、高嶺石等,特殊的生成條件使壽山石具晶瑩滋潤的麗質與五彩斑斕的色彩,以田黃石、芙蓉石、荔枝凍等為代表。
2,青田石
青田石是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產於浙江省青田縣山口鎮,故稱之為「青田石」,青田石成礦年代距今約一億四千萬年的晚朱羅世紀到白堊紀,學名葉臘石,硬度約2.8度,質地脆軟溫潤,石章隨刀刻劃能盡得筆意韻味,天生為印人而生。青田石不但有青如玉的封門青,還有各種色彩多、紋理奇的凍石,穿紅著綠,不施粉黛,如江南小家碧玉,十分討人喜愛,這是青田石的一個顯著特點。
3,昌化石
昌化石是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產於浙江省臨安市昌化鎮西50餘公里的浙西大峽谷源頭海拔1300餘米的玉岩山。昌化石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極少數透明。品種很多,大部色澤沉著,性韌澀,明顯帶有團片狀細白粉點。按色分有白凍(透明,或稱魚腦凍)、黃凍、桃花凍、牛角凍、砂凍、藕粉凍等,均為優良品種。色純無雜者稀貴,質地纖密,韌而澀刀,少含砂丁及雜質。昌化凍石中有「血」者為上品「雞血石」。
4,巴林石
巴林石是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產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鎮西北,瑪雅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帶。巴林石色彩斑斕,紋理奇特,質地溫潤,鍾靈毓秀,適於刀刻,宜於表達意境。巴林石分為巴林雞血石、巴林福田石、巴林凍石、巴林彩石、巴林圖案石等五大類,並命名了上百個品種。
當然現在品質好的四大國石都是價格不菲。適於刻章的新石頭材料也有一些,比如山東的萊石,寮國石,義大利凍等。
⑥ 寮國石和壽山石哪個好
肯定是壽山石好,但是寮國石中的精品肯定是要比壽山石的普品好的
壽山芙蓉石與寮國石的區別在於它們的質地、顏色和文化底蘊。
1、從質地上來講。
壽山石性不好的用油保養即可,寮國石在脫水的情況下,即使用油仍然會十分快速地褪色;即使不褪色,顏色也會起著變化。
脫油後的寮國石全無油養時的滑膩,而是帶澀的感覺。且無油養時的色彩萎靡不振,上油後又「鮮活亂跳」,這說明其質不夠細密結實,凝潤度並不及外表來得光鮮。在進行拋光的過程中,沒有壽山石那種越磨越亮的細膩感。
2、從顏色上來講:
寮國石顏色過於單調,主要的顏色有紅、黃、白,而壽山石顏色多樣,多姿多彩。
寮國石:
壽山芙蓉石:
3、從文化底蘊方面來講。
寮國石的出現,以福州為主戰場,以中、低價位的准確定位,是對以壽山石為主的雕刻石的陣容補充與完善。
三點告訴你壽山石和寮國石的區別
從寮國石「入侵」福州,就一直有人關注這個石種,怎麼分辨壽山石和寮國石就成了許多石友們心中的共同的疑問。此篇文章僅對寮國石與壽山石的識別進行探討。
有種說法認為,寮國石中有百分之八十像巴林,僅有百分之二十像壽山;而這百分之二十中,僅有不到百分之十者很難區別。來看看文章的用詞「很難區別」,並不是不能識別,通過類似者對比,還是不難看出之間的端倪。
總之,寮國石雖然外表光鮮、內韻不足,但產量極大,即使僅有百分之十達到收藏的程度,其市場容量仍然是巨大的。如果人雲亦雲,否決一個石種,並不是玩石人應有的心態,只有海納百川,才能為自己贏得從容不迫的地步。
而雕刻石的核心是壽山石,壽山石的核心是田黃,其他雕刻石的價值是依託於核心價值而存在。
其中皇家文化是田黃不可忽略的主要部分,田黃光輝史始於皇家的祭天文化,其有著「福、祿、壽」的隱喻,之後王侯將相爭相跟風模仿、收藏,依託於田黃材質身上的各項技藝也日臻完善以至顛峰。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壽山才達到今天價位。
(6)陳半丁壽山石印章價格多少擴展閱讀:
上品芙蓉石天生麗質,雍容華貴,微透明而似玉非玉,手感特別好。前人形容其「如脂如膏如腴」 、「拂之有痕」,這是形容人們對芙蓉石非常珍惜,唯恐有所損傷,僅僅「拂之」當然不會「有痕」。
與其他坑石相比,芙蓉石的主要特徵是:凝結脂潤、細膩純凈,而且品玩最容易上「包漿」。壽山石長期在人的手上、臉上摩挲,石與皮膚的摩擦已增加了亮度,而人體的油脂與溫度又使石質更加潤通靈,火氣褪盡,老到成熟。這種特殊的光亮謂之「包漿」。
⑦ 壽山石印章雕刻家小松
黃易(1744年-1802年),字大易、大業,號小松、秋庵、秋影庵主、蓮宗弟子、散花灘人等,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朝篆刻家,書法家。
師事丁敬,與之合稱「丁黃派」。西泠八家之一,人們一般習慣把丁敬、蔣仁、黃易、奚岡四個人稱為前四家。篆刻較丁敬又有創新,有「蔣仁尚拙,黃易尚巧」之說。他的「小心落墨、大膽奏刀」,深得個中三昧。著有《小蓬萊閣金石文字》《秋影庵主印譜》。書法最精隸書,結體參鍾鼎法,頗古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