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武漢房價是多少
① 武漢歷年房價(2000-2011年)走勢圖
房價漲?跌?
在房子面前只有兩類人:
1、有房人,都希望房價漲(不管是自住還是投資)
2、無房人,都希望跌(不管是買的起還是買不起的人)
那決定房或影響房價的是那一群人呢?
前者,放眼看看有房的都是什麼人,
1、政府公務員(有權的)
2、房產開發商(造房的)
3、資產階級(有房的);
那我們再看看能影響房產政策的制定者
人大代表們(具體不詳)大都是有房的人,
從人性本然的角度講都是利已的,那出來的政策可想而知。
為什麼政府要控制房價:
1、削除民怨、維護社會穩定。
2、維護經濟秩序
房價下來只有兩個情況:
1)中國經濟走向合理,協調,穩步發展的階段;
2) 中國經濟出現了較大的問題,人們離開才城市,。。。
房子依然是剛性需求:
1、近5、6年的房子漲價,「擁有房子」這種概念已經成為中國人基因里的東西,這種房子文化不是一代人可以消除掉的;
2、農村走向城市,也就是城市化進程,這並非只是口號,而是國人骨子裡追求的;
3、通脹時代不是2010年才開始的,2006年就開始啟動,要命的是中國大部分人根本沒有比較成熟的投資渠道可供選擇,現在連下崗工人都懂得錢放銀行是浪費,但投資的話除了股票就是房產。
上述三點只要不改變,房子依然是剛性需求,很多人誤解剛性需求是沒房子想房子的人的一種需求,其實不然。任何政策在經濟趨勢面前根本無力,即使2011年人們認為再給力的地產調控打壓政策,依然只是個過程
② 2000—2010年武漢房價的情況,有數據最好!
http://exponent.fdc.com.cn/這個裡面數據還蠻全的,也比較權威
我經常看這個http://www.fdc.com.cn/還可以找一些有用的信息,希望對你論文有幫助啊
③ 房價漲勢最猛城市是哪裡
第一:廈門
2002年廈門房價約2989元/平,2017年房價約46499元/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5.6倍,高居第一位。廈門,沿海重要城市,是數一數二的風景旅遊城市。
第二:北京
2002年北京房價約4467元/平方米,2017年房價約64146元/平方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4.4倍,僅次於廈門。北京,科研高校聚集,一直是年輕人最想留下的城市之一。
第三:上海
2002年上海房價約4600元/平,2017年房價約58259元/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2.7倍。上海,國際化大都市,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第四:福州
2002年福州房價約2280元/平,2017年房價約25370元/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1.1倍。福州,福建省省會,東南沿海重要的城市,被稱為「榕城」。
第五:深圳
2002年深圳房價約4927元/平,2017年房價約52484元/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0.7倍。深圳,一座年輕有活力的城市,也吸引著大批年輕人打拚買房。
第六:天津
2002年天津房價約2414元/平,2017年房價約25471元/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0.6倍。天津,與北京緊鄰,環渤海經濟中心,新一線城市,發展潛力較大。
第七:石家莊
2002年石家莊房價約1555元/平,2017年房價約16514元/平方米。15年之間房價上漲了約10.6倍。石家莊,是一個火車拉出來的年輕省會城市,這些年發展勢頭較猛。
④ 武漢房價平均水平是多少
武漢均價是8000左右,中心城區大部分是一萬二到一萬五
⑤ 武漢的房價多少錢一平方
截止到2021年7月,武漢的房價4.1萬一平方。根據數據顯示,一年時間武漢房價上漲1261元/平米,如果按照100平米的房子算,武漢房價近一年上漲了12萬。
武漢長江中心,備案價達到每平米4.1萬/平米,刷新武昌濱江最高房價,一個月開盤兩次均售罄,第二次開盤,均價還上調了2000多元。
購房須知
在限購政策下,這一年的房價都是由剛需主推起來的,所以未來下跌的概率微乎其微。在房價保持長期穩定上漲的趨勢下,那麼買房時機就顯得不再那麼重要,最主要的還是去選房子,在技術層面尋找機會。
其實武漢的機會還是很多的,按照當下的開發規模來講,是絕對的大市場。所以造成近一年武漢房價行情大好,但還沒有形成普漲趨勢,分化嚴重。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武漢,最真誠的買房建議
⑥ 35城住宅供應:中西部龍頭城市趕超北上廣,重慶是深圳8倍
一個城市的房價,除了與當地的經濟收入水平、人口流入緊密相關外,供應量的大小也是一個關鍵因素。供應量充足的城市,往往房價也會更加平穩。
從2002年以來的合計數據看,重慶、上海、成都、武漢、北京、鄭州、天津、長沙、沈陽和西安位列前十。
需要說明的是,統計的主要城市,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一些經濟發達的普通地級市蘇州、無錫、佛山和東莞等未納入該統計。
重慶鄭州武漢位居前三
數據顯示,2019年,35個城市中,有5個城市的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超過了2000萬平方米。這5個城市分別是重慶、鄭州、武漢、成都和長沙,均為來自中西部的強省會或直轄市。
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去年的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了5149.08萬平方米,在各大城市中遙遙領先,比第二名的鄭州多了1900多萬平方米,相當於多出了一個西安的銷售面積。這已經是重慶連續四年住宅商品房成交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當然,重慶銷售量第一與該市土地面積和人口規模有關。重慶有3000多萬人口,面積達到8.2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
圖為12月9日拍攝的重慶化龍橋超高層二三期項目主塔樓施工作業現場(無人機照片)。重慶化龍橋超高層二三期工程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化龍橋片區,是集商業、辦公於一體的超大型綜合性建築群。 新華社圖
鄭州已經連續兩年位居第二。在巨大的供應量下,鄭州房價也較為平穩,並在今年以來出現明顯的下降態勢。根據2020年10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顯示,10月鄭州房價環比下降了0.5%,同比下降了1.2%。
武漢和成都位居三四位,這兩城去年的供應量都超過了2500萬平方米。這兩個市是目前中西部高新企業數量最多的兩個城市,人口流入量大。同時,這兩個城市的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都超過了800萬人,正在向超大城市邁進。
在前五名中,長沙是唯一一個城區人口尚未突破500萬大關的I型大城市。在充足的供應和嚴厲的反炒房調控措施下,城鎮居民收入位居中西部中心城市第一的長沙,房價一直維持在比較合理的水平。數據顯示,11月長沙平均單價為每平方米11347元,在中西部僅位列第17位,位居蕪湖、拉薩、呼和浩特、太原等城市之後。
長沙的調控經驗也頻頻得到各方肯定。不僅深圳和東莞先後赴長沙學習,12月3日,長沙市住建局官網名為《住建部推介長沙房地產市場調控經驗做法》文章稱,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建設工作簡報》第79期刊載題為《長沙市落實主體責任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 健康 發展長效機制》的文章,對長沙在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的經驗給予充分肯定並向全國推廣。
該文稱,下一步,長沙將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房住不炒」戰略定力,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 健康 發展,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2019年35城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單位:萬平方米)
中西部龍頭城市趕超北上廣
從供應量來看,2019年位居前十名的城市,除了第十的青島之外,全部位於中西部地區。從近五年合計數據來看,前六名的城市全部位於中西部地區,分別是重慶、武漢、成都、鄭州、長沙和西安。
從近18年的數據合計來看,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重慶、上海、成都、武漢、北京、鄭州、天津、長沙、沈陽和西安。中西部和東北共有7個,東部沿海共有三個,全部為直轄市。
從具體的年份走勢來看,2007年以前,沿海大城市住宅商品房銷售量普遍更大。比如2002年到2006年,上海和北京一直位居成交量前兩位。其中,2002年,上海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了1846.4萬平方米,北京為1604.4萬平方米。彼時第三的重慶僅為870.4萬平方米,不到上海的一半。另外,當時廣州位居第五。
此後數年,基本延續了這個格局。其中,2005年,上海和北京住房商品房銷售面積雙雙突破2800萬平方米;到2007年,上海達到3279.17萬平方米。這一年重慶達到了3310.13萬平方米。自此之後,重慶一直穩居第一的位置,並且總體上呈現逐年走高的趨勢。比如至2011年,重慶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突破4000萬平方米,到2016年超過了5000萬平方米。
重慶之外,其他幾個中西部大城市如成都、武漢、重慶、鄭州、長沙和西安等,住宅銷售面積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例如,成都2002年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為737.2萬平方米,到2005年突破1000萬平方米,到2007年超過2000萬平方米。2008年金融危機背景下,盡管當年只達到1357.43萬平方米,但2009年又突破2000萬平方米,至此穩定在2000萬平方米以上,個別年份還突破了3000萬平方米。
武漢的情況也類似。2002年,武漢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只有393.1萬平方米,不到北京的四分之一,僅為上海的21.3%。但2009年武漢才突破1000萬平方米,其後逐年走高,到2015年突破2000萬平方米,在2017和2018年都超過3000萬平方米。
鄭州更是後發趕超的典型。2002年,鄭州的住宅商品房成交面積僅有156萬平方米,在35個城市中位列第27位。隨後發展速度加快,到2007年首度突破1000萬平方米,盡管2008年大幅回落,但到2009年後就站穩1000萬平方米的台階;到2016年超過2000萬平方米,2018年和2019年都超過了3000萬平方米。
相比之下,沿海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則保持較為平穩甚至有所減少的趨勢。例如,上海自2009年以後,除了2013年、2015年和2016年略超2000萬平方米以外,其他年份都低於2000萬平方米。北京在2006年以後,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都低於2000萬平方米,到2016年開始都低於1000萬平方米。廣州在絕大多數年份也低於1500萬平方米。
2002年以來7大城市歷年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單位:萬平方米)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第一 財經 分析,一方面,目前一線城市除廣州外都進入到存量房市場,二手房成交量是新房的3倍以上將是常態。大量的二線城市目前還依然處於增量市場,未來5年左右二手房的成交量會不斷提升,但新房還將是二線城市的成交主力。
另一方面,熱點二線城市也是當下人口流入的重點區域,從近幾年的人才政策來看,二線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區域的熱點二線城市成功吸引到大量人群落戶,加之二線城市置業門檻相比一線明顯偏低,形成了新房市場供求兩旺格局。
「十幾年前剛來廣州,感覺城市很新,而武漢到處是老舊的房子,現在再回去武漢,發現整個武漢都特別新,反而覺得廣州舊多了。」200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目前在廣州天河工作的張先生說。
張波認為,相比於東部和南部,中西部龍頭城市本身的城市群量級明顯偏小,三四線以下城市對外來人口的吸聚力偏弱。一方面龍頭城市對於非中西部外來人口吸引力就會強於區域內的中小城市,西安、成都、重慶等城市這兩年落戶人數在二線城市中也都排名靠前;另一方面龍頭城市對於本省的人口吸引能力也不容小覷。究其原因,中西城市近幾年經濟快速發展是主因,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排名上看,排名前10位的省區有過半位於中西部地區。
深圳、廈門房價為何易漲難跌
近年來,在各大城市中,有兩個城市的房價居高不下,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即深圳和廈門這兩個位居東南沿海的計劃單列市。中國房價行情平台數據顯示,11月,深圳平均單價已經達到了每平方米81757元,遠超京滬,是所在省會廣州的兩倍多。
廈門11月平均單價也達到每平方米49757元,僅次於北上深,超越了一線城市廣州,位居全國第四。
這兩個城市房價房地產市場有不少共同點,即人口增長快,同時又有大量資金湧入,居民資金杠桿率高。比如,廈門去年居民資金杠桿率達到161.7%,深圳達到了137.2%。
此外,這兩市的土地供應尤其是住宅供應都較為有限,面臨較大的缺口。數據顯示,2019年,一線城市深圳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僅為638.42萬平方米,在35個城市中位居第28位。也就是說,2019年,在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上,一個重慶相當於八個深圳。
張波說,相對於需求量,深圳新房供應量明顯偏小。2020年市場保持了較高的熱度。供不應求是深圳市場的主要特點。深圳的新房銷售面積排名靠後與其供應不足有直接關系。
作為人口流入較快,房價增長較快的二線城市,廈門的供應量更是屬於「超輕量級」。數據顯示,2019年廈門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僅為274.7萬平方米,在35個城市中,略高於西寧,位居倒數第二。
從近五年的數據合計來看,深圳五年銷售面積達到3140.29萬平方米,在35個城市中位列第28;廈門五年合計為1350.89萬平方米,位列倒數第一。即使拓展到18年的總銷售面積來看,深圳合計為9899.83萬平方米,為例第26位,如果以每套房80平方米計算,則只有124萬套左右;廈門合計為5631.89萬平方米,在35個城市位列倒數第五。
展望未來,這兩市能否大幅增加供應平抑房價呢?目前來看,兩市的情況各不相同。廈門過去多年住房供應明顯低於人口和住房需求增長步伐,欠賬缺口較大。但廈門並非沒有土地。在丁長發看來,廈門島外還有大量的土地,完全可以通過和福建省的山區市如南平市、龍岩市和三明市土地置換,大幅度增加土地供給。
相比之下,本土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目前的開發已近飽和,要大幅增加住宅供應難度較大。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深圳土地供應緊缺的問題,在中短期內無法解決。一方面,在深圳土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要通過深圳都市圈向外拓展,跳出深圳來解決深圳供地問題,但這又涉及到幾個城市之間的協調,包括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問題;另一方面,包括深圳生態用地調整,工業區塊線之外的工業用地轉為住宅用地,這個也在做,但難度也比較大。
近五年來35城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單位: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