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價信息 » 在哪裡奮鬥了多少年吹牛

在哪裡奮鬥了多少年吹牛

發布時間: 2022-04-23 19:01:25

『壹』 為什麼人家說大話要稱之為吹牛呢~``

「吹牛」、「吹牛皮」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口頭禪之一,就是比喻那些不自量力或信口開河說大話的人。那麼,為什麼用「吹牛」來形容呢?
據專家考證,「吹牛」一詞起源於黃河上游一帶。古代的交通不太發達,當黃河流經青海、甘肅、寧夏、
陝西等省境內時,因沿途水急灘險多流沙,很難行舟(木製船難操縱還常被撞壞)。因此黃河上游的居民為解決渡河運輸上的困難,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辦法。
所以,皮筏子是黃河沿岸人們渡船時,最具特色的傳統工具。皮筏子古代又稱「革船」,因其使用羊皮或牛皮製成而得名。當人們宰牛、羊時,先剝下牛、羊的整張毛皮,然後用鹽水將整張毛皮脫毛,再把植物油塗抹在四肢及頸部,最後將其浸水、暴曬,讓整張毛皮變得松軟後用細繩將其縫制製成袋狀,只留一個小孔。對著小孔吹足氣後,將小孔縫緊,然後把多個皮袋固定在木排下,如此就製成了一個皮筏了。
當然,古代是沒有打氣筒和幫浦可利用的,要想將羊皮袋充滿氣,就只能靠嘴吹了。雖然羊皮袋體積較小,可以用嘴直接吹起,但是吹得人也要提個強壯、肺活量很大才能吹得起。而牛皮袋由於體積太大,想用嘴直接吹起來根本不可能。如果要把牛皮袋充滿氣,通常就必須由幾個肺活量大的成人,輪流往牛皮袋裡吹氣。
因此,黃河上游一帶,如果有人說他能吹氣牛皮袋,當地的人聽了,沒有人會相信,都會認為他是在說大話;而對喜歡誇口炫耀自己的人,當地居民往往會說:「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黃河邊上去吹牛皮好了!」從此,「吹牛(皮)」成了「誇口說大話的」代名詞,並逐漸流傳開來了。
其實使用皮筏渡河早在漢代就有了,如《水經注 葉榆水篇》上載:「漢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 又《舊唐書 東女國傳》:「用牛皮為船以渡。」唐白居易《長慶集 蠻於朝》詩:「泛皮船兮渡繩橋,來自鄂州道路遙。」另《宋史 王延德傳》上載:「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所以自漢唐以來,上自青海,下自山東,黃河沿岸使用皮筏,歷久不衰。

『貳』 我為年輕的時候吹牛逼而奮斗終身是什麼意思

用自己都努力和奮斗支撐起年輕時的野心

『叄』 昨天和幾個有錢人一桌吃飯,我問他們:你們這么有錢,你們的理想和生活目標是什麼他們說:等再奮斗幾年

土豪干這個叫返璞歸真,屌絲干這個叫醜人多做怪

『肆』 我好想賺錢,可是我卻沒有路子,這么多年唯一學到的東西卻是吹牛,忽悠,怎麼辦呀

賺錢方式有很多,一是工作,二是做生意。
但這兩種,要想賺到錢,都需要努力!既然你自己知道這幾年沒有認真努力的工作過,那還不晚,從現在開始,踏實下來!一步一步,認真了總會實現去賺錢的目的。
你說你愛忽悠,說明口才還行,去做銷售吧。

『伍』 吹牛 這詞的由來

有三種說法,都挺有道理的:

----------------
----------------

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國,定都在燕山腳下,建起了大都城,後來人把它稱為「元大都」。

元朝住在北京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居多,因此,他們的文化也就逐漸滲透到北京文化中,例如:北京方言把街巷稱為「胡同」,就是受蒙語的影響。「胡同」在蒙語中就是「水井」和「帳篷之間的小道」的意思,草原上的「帳篷之間的小道」到了城裡,不就變成「街巷」了嗎?

另外,我們常說的吹牛、拍馬、捋須,也是元大都文化的遺產,但是在流傳中改變了原意。

(一)吹牛

人,總希望自己血統高貴、家族富有、家史輝煌,尤其是在官場,「苦出身」雖然可以說明自己的奮斗和拼搏,但同時也說明自己的「根基淺」、「關系弱」。所以,混在官場就要攀龍附鳳,就要誇贊自己從前的富有和現在的富裕。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富的標志就是牛,所以官員湊在一起,都愛顯示自己曾經在草原上擁有多少牛。就是在手下人的面前,也時常要誇一誇「老爺我想當年。在草原上有多少多少牛。」

當老爺正在興致勃勃地吹噓自己牛羊成群的時候,如果有下級官員來訪,僕人就會告訴他:「請稍候,大人正在吹牛呢。」

「吹牛」的原意本是「吹噓」、「顯示」的意思,四川到現在還把東一句西一句地閑聊叫做「吹牛」,有人物有情節地講故事才叫「擺龍門陣」呢。

漢族在殺豬的時候,為了容易把豬毛刮干凈,要從豬腿處插進一截管子,往裡吹氣,一直要把豬皮吹得鼓鼓的,這個動作就叫「吹豬」。

當「吹牛」從蒙古人流傳到漢人中間的時候,硬拿豬去套牛,就產生了誤解,於是就派生出「吹牛皮」、「吹牛腿」,後來又發展成「吹牛Bi」了。

我們現在所說的「吹牛」,已經成了「誇大事實」甚至「無中生有」的意思,「有了象就不吹牛了」這句話,就說明吹牛就是誇大。而當年的吹牛,可沒有浮誇的意思耶!

-------------
〔二〕:至於「馬」不是用來吹的,是用來「拍」的--「拍馬」

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贊美,就是誇他的馬好。一方面是蒙古人對馬鍾愛有加,另一方面馬也是他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因此誇他的馬就等於是誇他。

下級見到了上司,往往要對上司的馬誇贊幾句,一邊拍著上司的馬背一邊用盡天下最美的詞誇贊這匹馬,什麼「膘肥體壯」,什麼「鬃長毛亮」,什麼「追風趕月」,什麼「踏雪無痕」……總之是要把上司的馬誇成是寶馬良駒。後來,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這是因為誇贊的話是不一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一樣的。

很少騎馬的漢人,用自由的想像把「拍馬」逐漸演繹成了「拍馬屁」,就足見是外行了,既不符合邏輯也沒有事實依據。

拍馬,只能拍馬的腰,或是肚子或是背,如果拍了馬的屁股,就是給馬一個「開路」的信號,馬就會向前走了。馬走了,馬的主人當然也要走了,所以「拍馬屁股」就等於攆上司走,您說,哪一個下級敢拍上司馬的屁股?

拍馬到了現在,就是「拍汽車」。要奉承你的上司,你就在他下車或是上車的時候,拍拍他的車說:「首長的車真棒,流線型乳白色,又有氣派又夠時尚!」他聽了一高興,興許就提你個一級半級的。

------------
------------

吹牛:源於屠夫。從前(現在也還有),殺豬宰羊,血放完了以後,屠夫會在豬羊的腿上靠近蹄子處割開一個小口,用一根鐵條插進去捅一捅,然後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裡吹氣,直到豬羊全身都膨脹起來。這樣,剝皮的時候就會很方便,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用這種方法對付牛,就叫吹牛。
但宰牛的時候,屠夫極少用這種方法,因為牛體形龐大,皮又很堅韌,皮下脂肪又少,要把整頭牛吹脹起來,非有極為強健的橫膈肌和巨大的肺活量不可,斷非常人所能為。誰要是說他能吹牛,那他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是在「吹牛」!

「吹牛」又叫「吹牛皮」,但不明其來源的人,為了進一步強化其貶義,將它連諧帶訛地說成「吹牛B」或略作「牛B」;由於這最後一個字在書面上常用「×」來代替,所以,現在又有人把「吹牛」說成「牛叉」。

人在「吹牛」的時候,常常會顯得氣勢奪人。依據這一點,人們又把運勢走旺的人和事形容為「真牛」(真棒)。股市的「牛市」「熊市」中的「牛」並不來源於此。股市上漲,走勢曲線便向上揚起,形狀恰似昂頭立角的公牛的輪廓;下跌,曲線便呈下彎的弧形,與弓背垂首的熊相似。

不過,「牛市」之「牛」,與「真牛」之「牛」來源雖不相同,但在「運勢走旺」這一點上卻是一致的。

-------------
-------------

人們稱呼說大話叫吹牛皮。吹牛這一俗語,來源於陝甘寧和內蒙古一帶。以前,這些地方的人過河,靠的是皮筏子,皮筏子有羊皮的,也有牛皮的,用的時候,往裡面吹氣,紮好口後,作為渡河的工具,把小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成為大筏子,大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承載數千斤的重物過河。

所謂吹牛,就是往皮筏子里吹氣,看似簡單,其實是需要技巧的。

宋朝有一個人,叫楊璞,很愛吹牛,自稱是東野遺民。宋真宗求賢,人家就把他舉薦了上去。他什麼也不會,在皇帝面前把屁給憋了出來也沒有作出詩來。宋真宗看他為難,可憐他年紀大,讓他第二天交一首詩。

楊璞一晚上沒睡著,輾轉反側,餓死很多跳蚤,天亮時想起了從家裡出來時老婆子的臨別贈言,第二天,他就把老婆子的臨別贈言獻了上去:更休落魄貪酒杯,亦莫猖狂亂詠詩。今日捉將宮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宋真宗看完他的詩後,感到好笑,問是誰寫的。他交待說是出門時老婆子的話。宋真宗說:看在你老婆的份上,這
次放過你這個吹牛大王,要不真要了你的老頭皮。

『陸』 《奮斗》中,華子和向南吹牛(很經典的一次吹牛,吹的還挺長)是哪集

9 第16分鍾

『柒』 求馬季趙炎的相聲《吹牛》完整版台詞

馬季趙炎的相聲《吹牛》完整版台詞
Y:我們自己深有這個體會,吹牛一害國家,二害集體,三害個人


Z:沒什麼好處


Y:沒有什麼好處,現在還有人在繼續吹牛


Z:現在還有?


Y:有人吹牛啊,你說你有這么大能耐,前些日子那水災你怎麼不給吹下去


Z:嗨嗨


Y:他吹不下去


Z:對對對對


Y:純屬吹牛


Z:那他為什麼要吹啊?


Y:不過就是為是表現他自己什麼?智若斗啊,自己高人一頭啊


Z:對


Y:不外乎就是這樣


Z:現在這樣的人還有嗎


Y:有。個別的。


Z:哪有啊?


Y:現在您不就是這其中的一個嗎。

Z:嗨。不行不行


Y:啊


Z:要講吹牛啊。我可沒經驗


Y:你。謙虛什麼。過去就說了,你是吹牛的新秀嘛。對不對啊


Z:又來勁什麼的?不行不行


Y:啊?


Z:那我又比不了您這吹壇老將啊,哈。。。


Y:哈。。。我吹壇老將。誰不知道你是新出於吹勝於吹啊。


Z:那你是老將吹馬,一個吹兩啊


Y:你是長江後吹吹前吹啊


Z:沒完了你


Y:吹得好啊


Z:要真講吹牛啊。你差遠了。


Y:本來面目露出來了吧。啊。能吹(舉起拇指)


Z:告訴你,我有十幾年吹牛歷史了。


Y:哎喲。願不得呢


Z:誒。。。


Y:吹十幾年哪

Z:誒。。。


Y:我才吹二十多年。哈。。。


Z:他比我還長呢。


Y:怎麼了


Z:我跟你說吧


Y:啊


Z:我在吹牛上有絕招


Y:絕招?


Z:誒


Y:我吹牛也就是祖傳秘方


Z:我把方的能吹圓嘍


Y:我把短的能吹長嘍


Z:我把丑的能吹美嘍


Y:我把死的能吹活嘍。(吹)


Z:哈。。。跟你說啊


Y:啊


Z:我們家是吹牛世家。怎麼樣


Y:我們家是吹牛的門里出身。怎麼樣


Z:那我們家是吹牛專業戶。哈哈,吹啊


Y:我們家是吹牛的,吹牛的合資工司。


Z:吹牛還有合資工司啊


Y:三年免稅,吹吧,哈哈。。。


Z:告訴你


Y:啊


Z:我們家是吹牛大工廠


Y:我們家是吹牛托拉司


Z:那我們家是,世界吹牛中心。你還往哪吹。世界中心。。。


Y:你那中心是我們家吹出來的


Z:比不了比不了,呵呵


Y:呵呵,怎麼樣,呵呵


Z:你這吹牛可真不錯。


Y:不行了吧


Z:哎呀


Y:說相說得不錯,吹牛不行了,呵呵


Z:沒有沒有,說相聲也說不過您


Y:說相聲你說得好


Z:哎。。。我們倆又謙虛了。哪啊,誰不知道您呀。你是名家高手,權威大師嘛。(舉大拇指)


Y:不不不,比不了你。


Z:什麼?


Y:你是新星新秀,新的潮流的代表。哈哈。。。


Z:呵呵,不行不行。您的相聲高雅而不俗。


Y:哎喲,你的相聲幽默而含蓄呀。


Z:你的相聲膾炙人口嘛。


Y:你的相聲家喻戶曉啊


Z:你的相聲婦孺皆知啊


Y:你的相聲童叟無?啊


Z:你的相聲是東方藝術明珠


Y:哎喲,你的相聲屬於世界人民哪


Z:你的相聲讓人是前仰後合呀


Y:你的相聲讓人上吐下泄呀


Z:泄葯啊?


Y:對,有勁啊,哈哈。。。


Z:那也比不了您哪。


Y:啊?
Z:您的相聲作用大哪。
Y:你的相聲作用大。


Z:上回北京


Y:啊?


Z:東郊一個工廠著火了。那全城的消防隊都去了也沒給救來嘍。沒辦法,把您給請去了。您到那之後,對著那火,嘚啵嘚啵來段相聲,眼看那火苗往下出溜出溜吧嘰,滅了。怎麼樣,哈哈哈。。。


Y:這吹得都沒邊了。我那相聲還能救火啊?


Z:作用大嘛(舉拇指)


Y:那也沒你作用大啊


Z:我怎麼樣?


Y:我們北京東郊奶油廠不下奶了,就把他找去,對著牛就吹上了。


Z:吹上了?


Y:對著牛就說上了,說了一段相聲,感動那牛啊,哎喲就掉眼淚啊。一檢驗哪,全都是牛奶呀。嘩啦。。。流入長江,後來就發大水了嘛。


Z:哪有這么大啊,亂七八糟的。照說,你這馬季也太能吹了。


Y:馬季?


Z:你這馬季呀。


Y:馬季在哪呢?唉,馬季?老人家,來了嗎?


Z:嘿,這位吹牛吹得連自己都找不著了。


Y:哪位是馬季啊?


Z:你不就是馬季嘛。


Y:不,我不是馬季。


Z:那你是誰啊?


Y:我啊?不值一提。


Z:你是哪位?


Y:我是小小的一個趙炎唄。嘿,嘿,嘿,哈哈哈。。。


Z:趙炎就小小的


Y:小趙炎,我就是


Z:你是趙炎,我是誰啊?


Y:哎喲,看出來了。(拍手)


Z:啊


Y:您就是德高望重忘重的馬季,馬老先生。好啊


Z:我們倆換個了?


Y:哎喲,馬老先生,大家都知道非常有學問,哎呀,馬季,馬老人家


Z:怎麼著?


Y:您可以稱是活的網路全書啊。哈哈哈。。。(拍手)


Z:哪裡哪裡,我馬季哪比得了你趙炎哪。


Y:啊?


Z:你這學問大呀,大家都知道,你是天文地理無所不通,無所不曉啊。


Y:不行。我趙炎見了你馬季,小巫見大巫啦不是


Z:我馬季見您趙炎哪,退避三舍。


Y:我不行,我趙炎比不了你馬季。呵呵


Z:我馬季哪比得了您趙炎哪。


Y:我趙炎差遠了。


Z:我馬季差多了。

Y:我趙炎不是個東西。


Z:我。。。


Y:我趙炎不是好人。

Z:哎哎


Y:我不得好死,死了都得喂狗。

Z:像話不像話。怎麼說著說著罵上了。


Y:嘿嘿,吹嘛。嘿嘿。。。


Z:真夠勁啊,再來再來。


Y:再來啊


Z:告訴你


Y:啊


Z:這回咱們海闊天空吹了


Y:你怎麼吹我跟著怎麼吹。


Z:想怎麼就怎麼吹


Y:那是


Z:你聽著


Y:來吧


Z:我這人能耐太大了


Y:我能耐比你大多了


Z:我愛抽煙,我一次抽三箱。


Y:我愛喝酒,一頓我喝四噸半。


Z:我們倆這是嗜喝死的嗎


Y:喝呀


Z:我跟你說呀


Y:嗯,啊


Z:我不光吃喝玩樂


Y:啊


Z:我還注意學習呢

Y:是嗎


Z:我經常用耳朵看書。嘿嘿嘿


Y:特異功能,好好好好。你打聽打聽吧,我老用鼻子吃飯。咻。。。飽了,呵呵


Z:那我呀,我用胳肢窩找礦。


Y:我用嗓子眼兒發電


Z:我隔著牆能看見人。


Y:我隔著衣服看見你的錢。嘿嘿嘿嘿


Z:昨天晚上我發高燒了


Y:昨天晚上我也發高燒了


Z:我燒得厲害呀


Y:我燒得比你厲害


Z:我燒69度8


Y:我燒74度6


Z:你沒燒死啊


Y:燒


Z:我燒得個厲害呀


Y:Er…


Z:我手裡摸個玉米粒一張手成個玉米花了。


Y:你比不過我。


Z:怎麼了?


Y:我頭上頂著個水壺,三分鍾把水燒開了。


Z:煤氣罐啊


Y:燒,燒。嘿嘿嘿嘿


Z:昨天晚上我請人吃飯了


Y:昨天晚上我也請人吃飯了


Z:我怎麼吹他怎麼吹呀


Y:來嘛


Z:吃著吃著壞了


Y:啊


Z:我把筷子咽下去了


Y:我吃著吃著也壞了


Z:怎麼著


Y:我把那調羹(勺子)咽下去了


Z:我吃著吃著又壞了


Y:啊


Z:我把盤子咬下一塊了


Y:我吃著吃著也壞了


Z:啊,怎麼著


Y:我把高壓鍋咬下一塊來


Z:我吃著吃著又壞了


Y:啊


Z:我把這桌面咬下來了


Y:我吃著吃著也壞了


Z:你還咬什麼?咬


Y:我,我把我鼻子咬下來了


Z:啊。。。


Y:咬自己鼻子?


Z:啊


Y:你夠得著嘛你


Z:我站在椅子上咬的


Y:沒聽說過


Z:我這人少年老成


Y:我這人成熟得比你老


Z:我十歲就上大學了


Y:我九歲大學畢業了


Z:那我八歲就結婚了


Y:我七歲我兒子十三了


Z:像話嘛,再來再來。


Y:吹牛也不上稅,咱就吹唄,嘿嘿


Z:我六歲就長老人瘢了


Y:我五歲就有抬頭紋了


Z:我四歲就駝背了


Y:我三歲就留著鬍子了


Z:我兩歲就謝頂了


Y:我剛生出來我就離休了

(7)在哪裡奮鬥了多少年吹牛擴展閱讀:

馬季(1934年-2006年12月20日)原名馬樹槐,出生於天津市寶坻區,天津寶坻區黃庄村人,已故相聲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其相聲作品中以《登山英雄贊》、《畫像》和《找舅舅》等節目影響為大。

趙炎(1951.4 - )漢,北京人,本名趙殿燮。國家一級演員,相聲演員,師承馬季。1968年下鄉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三十二團五連。當過農工、開過拖拉機。曾創作表演革命故事等曲藝節目。1976年赴京參加全國曲藝調演,同年調中央廣播說唱團演員。1985年,曾榮獲中國十大笑星稱號。

趙炎_網路




『捌』 吹牛皮大王歷險記

《吹牛大王歷險記》

作 者: 拉斯伯(1737—1794),生於德國漢諾威,出身貴族家庭。
譯 者: 曹乃雲 肖聲
定 價: ¥15.00 VIP會員價: ¥12
圖書代碼: YL003184 發行代碼: D00690
ISBN: 978-7-5447-0489-2
版 次: 2008年2月第1版 2008年2月第1次印刷
上架日期: 2008-03-28
圖書類型: 平裝本
裝 幀: 880x1230毫米 1/32
備 註:
評價匯總: 0
0
0
0
0

簡介:

閔希豪森男爵是一個快樂的冒險家,也是一個著名的吹牛大王。他的奇特故事也許是笑話和瘋話,但充滿了想像力和機智。別拿它當真,但也別拿它當假,和他一起笑笑吧,在他的驚心動魂的歷險中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快樂。這本歷險記包括了「閔希豪森男爵在海上和陸上奇妙的旅行出征和有趣的冒險」、「閔希豪男爵水陸歷險記」以及「閔希豪森男爵的水陸旅行和最後命運」,這是國內第一個最全的譯本。

導讀:

兒童文學的瑰寶,諷刺文學的豐碑

荒誕離奇的故事,想像神奇的童話,不但使當時其他的兒童文學作品黯然失色,而且風靡全球二百年!

在一些文學大師的眼中,《吹牛大王歷險記》是與歌德的《浮士德》、萊辛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並列的偉大作品。

譯者前言

翻譯《吹牛大王歷險記》是我們多年的願望。今天,我們高興地看到歡樂的吹牛大王閔希豪森又以嶄新的面貌和活潑的姿態來到廣大讀者面前。從全書內容上看,我們的譯本包括了畢爾格和屈佩爾兄弟的兩部分創作故事。前者為肖聲同志譯,後者為曹乃雲同志譯。其中屈佩爾兄弟所著的閔希豪森歷險記在國內尚屬首次介紹,它幾乎佔全書的一半分量。

中國讀者對閔希豪森並不感到陌生。他們已從多種譯本中讀到了許多關於閔希豪森的奇特故事。問題在於,那麼多借閔希豪森的口編造起來的故事是否真的由他本人講述?其實,恐怕德國人直到今天都不能肯定閔希豪森在「高朋滿座」的時候有沒有講過一個故事,雖然這些故事已經為閔希豪森贏得了世界性的巨大榮譽。人們知道這是一本特殊的吹牛故事。不過,發表和出版這類故事並沒有得到他本人的首肯和支持,閔希豪森並沒有為之感到高興,相反卻為之非常懊惱和痛苦。

希羅尼摩斯·卡爾·費里特利希·封·閔希豪森男爵實有其人,他是18世紀德國漢諾威地區的庄園主,出身於名門望族。在他生前,這一族第中最有權威的人物並不是我們熟悉的這個閔希豪森,而是蓋爾拉赫·阿道夫·封·閔希豪森(1688—1770)。他是一位政治家,在喬治二世時建造了哥廷根大學,官拜漢諾威選帝侯的首相。他任用阿爾勃萊希特·封·哈勒前往哥廷根大學任職,又招聘有名的伯爾納去故鄉謀事。

作為庄園主的希羅尼摩斯·封·閔希豪森,他的生平和事業並不曾轟動一時。人們只是以作品中的名字為依據,知道他似乎參加過俄國戰爭,忙於打獵,擅長講故事等等。1720年5月10日,他出生於菩登魏爾特的閔希豪森庄園,故鄉坐落在威塞爾河畔。菩登魏爾特是漢諾威在不倫瑞克州的一塊飛地。希羅尼摩斯在十三歲時被送往沃爾芬比特爾,作為宮庭侍童服務於不倫瑞克的伯爵。十八歲那年他隨不倫瑞克王子安東·烏爾利希前往裡加,擔任號手和旗手,參加俄國騎兵營。1740年,安娜女王任命他為少尉,1750年再由伊麗莎白女王提升為騎兵上尉。1740至1741年間,閔希豪森兩度參加土耳其戰爭。1750年,閔希豪森以而立之歲榮歸故里,回到菩登魏爾特安度春秋。他游獵為樂,終日與「朋友、獵狗、駿馬廝守」,儼然是一位地方貴族。

閔希豪森擅長言談,生性幽默。他慷慨大方,深得朋友敬重。在18世紀末期,德國人又有意無意地把許多笑話和滑稽故事通通移植在他的名下,使他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笛福的「魯濱遜」鼎足三分,共娛歐洲,明顯地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人文的發展。

1744年以後,閔希豪森開始了甜蜜的婚姻生活,然而卻未能採摘愛情的果實。他膝下荒涼,未有子女。妻子是一位頗具家勢財產的女人,可憐先他而去。妻子死後四年,閔希豪森難耐寂寞,又與一位十八歲的妙齡女郎婚配。這位女子要求強烈,生性輕佻,因此第二次婚姻一開始就表現出許多災難。年近古稀的閔希豪森後來糾纏於一場曠日持久、耗費巨大而又絞盡腦汁的離婚案。1787年2月22日,作為德國民間傳說中的一位天才笑星閔希豪森受盡感情的煎熬,坦然地長眠在「榮譽的床上」。

1781年,奧古斯特·彌里沃斯在德國柏林出版的雜志《快樂人指南》里刊登《閔——豪——森故事》,共有十六則「趣聞笑話」和「滑稽幽默」。作者埋名隱姓。兩年以後,該雜志又摘錄《閔氏牛皮兩則》。這些故事排列鬆散,均以第一人稱作為故事敘述人,即「我的故事」。這樣的藝術風格恰好反映了雜志以及洛可可文藝時期的特徵。人們希望盡可能把故事敘述得風趣優雅,起伏跌宕。《快樂人指南》中收集的故事為後來聞名世界的《吹牛大王歷險記》奠定了基礎。直到今天,人們其實並不知道《快樂人指南》中有關閔氏故事的作者到底是誰。從前,人們普遍認為是詩人畢爾格;現在則更多地看作拉斯伯教授。

魯道爾夫·埃里希·拉斯伯,1737年出生於漢諾威貴族家庭。這是一位難以安寧的人物。他學識淵博,智慧過人,先後學習過礦物、地質、火山和語言學等。1767年,拉斯伯擔任圖書管理員和黑森州加塞爾古代藝術文物保管員,同時兼任大學教授。他生活揮霍,可是身處逆境而又薪金微薄,不知不覺竟落得債台高築,最後不惜鋌而走險,盜竊和變賣許多寶貴的文物金幣。人們從他細心製造的單據上發現了他的劣跡。1775年,拉斯伯畏罪潛逃,前往英國。在英國,他經歷了各式各樣的遭遇。1794年春,拉斯伯受命在愛爾蘭西南部地區建造一座煤礦或銅礦採掘場。他的思想里曾經充滿了許多新型的計劃和希望,不料一場猩紅熱最後奪取了他的生命。

拉斯伯是一位閃爍著文藝天才的傑出人物。他學習多門外語,把萊辛的《智者納旦》譯成英語,並熱情地向德國讀者介紹俄相和托馬斯·珀西(1729—1811)。珀西是著名的英國詩人,古物收藏家,主教,《英詩輯古》的編集者,開創了18世紀民謠復興運動,對德國和英國的浪漫主義詩歌產生巨大的影響。拉斯伯的功績受到赫爾德(1744—1803)的贊賞。此外,他還發現了萊布尼茲(1646—1716)生前的文章,發表過一系列有關自然科學和古幣學方面的論文。拉斯伯的學術論文給德國哲學家康德(1724—1804)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768年,英國皇家學會任命他為學會委員。1775年,皇家學會由於獲悉他所盜竊古幣的罪行,重又將他開除出學會。

拉斯伯通過刻苦而又不懈的努力,以翻譯和研究成就在英國獲得了新的榮譽,當然也蒙受了新的恥辱:1788年大不列顛五百名優秀作家榜上稱他為「享有極高榮譽的卓越的語文學家。」可是他卻在同時不得不忍受飢寒威脅。因為還不起欠債,他只好與裁縫對簿公堂,最後被拘留收審。而另一位僱主因為他謊話騙人,乾脆將他驅逐了之。

德國的學術界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和考證,斷定在1786年(也許在1785年底)匿名發表的《吹牛大王歷險記》的作者除拉斯伯以外別無旁人。該書到1789年在英國至少再版七次,並經部分增加、擴大、添加了新的故事。其中有幾則故事的標題為《格利佛還魂記》,有一則故事附設的副標題為《說謊惡習》。這本小書在1786年的原版共有五十六頁,書中稱印刷地點為牛津,全書的副標題為「閔希豪森男爵在俄羅斯的旅行、戰斗奇遇記」。該書的前言里提到了新格利佛,這是為了讓書中的閔希豪森男爵更加適合英國人的讀書趣味。1786年,書出第三版時明顯地增加了吹牛說謊的內容。這里除了俄羅斯陸地上的險遇以外又增加了五篇海上奇遇。顯然,這些內容已經不再是拉斯伯的手筆。它們構成了全書的第二部分,也許為了迎合英人島國的特殊興趣。以後的版本不斷增加海上的險遇故事,然而都保留全書兩個大部分的總結構。即使G·A·畢爾格在1786年匿名出版的德文譯本也保持著原書特色,雖然他也為之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繼英文版以後,德譯版很快取得了成功,尋得了銷路。(而譯者畢爾格和作者拉斯伯卻一如以往,仍然保持著貧窮。)這說明拉斯伯的作品迎合了時代的風尚。閔希豪森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世界上億萬讀者的熱烈歡迎,它反映了民間生活需要歡樂。這是人類的天然情趣。

戈特弗里特·奧古斯特·畢爾格(1747—1794),是德國狂飆突進時期著名的敘事詩詩人。如同歌德一樣,他擁有文藝創作的多種表達方式。他的敘事詩顯得凝練而又宏偉,於情於理,入木三分。有時候,他在詩中編造的情節十分陰森可怕。不過,他的閔希豪森故事卻是優雅、精美、活潑、漂亮,語言歡快、明朗、簡潔詼諧,充滿幽默感。它生動地體現了洛可可的文藝思潮,跟「厄倫斯史皮格爾」和「希爾德市民」共同組成了德國19和20世紀精彩的民間故事叢書。從這層意義上講,《吹牛大王歷險記》不僅是一本生動的兒童讀物,還是一本有趣的社會讀物,它面向社會各個層次的廣大讀者。

綜觀畢爾格的一生,人們不難發現他其實並不比拉斯伯幸運。他生活拮據,債台高築,是一位薪水微薄的中級地方官員,是沒有固定收入的哥廷根大學教師。畢爾格玩弄獎卷,倒賠不少資本,後來久病在床,晚年又可憐巴巴地遇上了第三場婚姻,惹得一堆丑聞、笑話,最終離婚了事。1791年,德國偉大的詩人席勒匿名評論他的詩文,將他說得一無是處。畢爾格羞愧難當,終於貧病交加,死於肺癆。當年47歲,可憐英年早逝。

拉斯伯匿名出版「閔希豪森」的書,那是因為他擔心這本大膽的滑稽故事會影響他的嚴肅而又科學的聲名和抱負。當然,他或許還存心想作弄閔希豪森一族和德國的豪富。因為蓋爾拉赫·阿道夫·封·閔希豪森曾經試圖阻止他出版有關萊布尼茲的文章,所以他耿耿於懷,用稱號加封「牛皮男爵」,這里明顯跟希羅尼摩斯有關。

然而,畢爾格之所以隱瞞自己的姓名,原因也許在於他必須照顧自己的教授名聲,看來他還是隱之有理。他的「閔希豪森」當時就被報刊雜志說成是「拙劣的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這本書的評價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可是畢爾格卻是在其死後才終於被確認為德文版「閔希豪森」小書的譯者或作者。他在生前既沒有因為這本卓有成效的書得名,也沒有因為這本頗具銷路的書得利。畢爾格無償地把書交給了出版者,只是感謝出版者在他生活拮據時曾向他施予多方面的幫助。

畢爾格的版本保持著某種古典形式。當前世界上許多譯本都注意到了這種現象。長期以來,歐洲各地流行民間故事。它們除了給《吹牛大王歷險記》增加了新的故事以外,還顯著地擴大了全書中廣泛出現的民間的口頭語言,因為有一部分冒險故事是講故事人虛構或從自己生活經歷中採掘撰寫的。不過,幾乎所有的閔希豪森故事在16世紀的歐洲滑稽笑話中都有先例可循。因此,《吹牛大王歷險記》實際上是散落民間的故事新編。童話、笑話、滑稽故事等等民間傳說為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

G.A.畢爾格把拉斯伯的故事一部分逐字逐句地翻譯,另一部分則自由發揮,有意識地增添並擴大,形成一本新的「謊話大全」。需要申明並指出的是,這里所涉及的術語「謊話」、「牛皮」、「吹牛」、「說謊」都是同一個概念,它們是德語中lügen一詞多種意義的翻譯。現在的問題卻在於,《吹牛大王歷險記》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特點?

單從表面看,這是一本有關狩獵、戰爭和旅遊的故事集。故事含有誇張和說大話、吹牛皮的濃厚色彩。其實,這類文藝體裁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歐洲古代的一些游記故事裡寫有許多難以置信的內容。而作者卻往往再三起誓,聲明所講的故事全是真話。公元2世紀時,希臘人盧奇安(120—180)著有《神的對話》、《冥府對話》等。在這些諷刺作品中,他把那些露骨的諷刺稱作「真實的故事」。正是這些「真實的故事」給詩人虛構海上和月上游記添加了可靠的藍本。《吹牛大王歷險記》自然也不會脫離這一范圍。拉斯伯讓男爵扮演遭受謊話懲罰的角色。他通過陸海空游記的一系列連續誇張性的描述和天真爛漫的謊話使得最圓滑的吹牛大王也相形見絀,自嘆弗如。

當然,拉斯伯和畢爾格塑造的閔希豪森故事令讀者神往的並不是因為諷刺,而是大膽的想像,它們培植並完善了文藝作品中的吹牛藝術,把海闊天空的神吹鬍聊提高為一種完美的文藝形式。有趣的是,它們一方面破綻百出地編造開心的謊話,另一方面卻又按照古老的習俗,反復強調自己講的故事句句是真。這在中國叫做不打自招,說得文雅一點,謂之「此地無銀三百兩」。不失老來天真的滑稽面貌。

從閔希豪森故事的核心內容看,它們比較多地傾向於使用故事中「我」的形式,讓「我」講「我的故事」。全書第一部分陸地冒險故事以及內容簡潔的海上險遇主要以「我的故事」為特徵,而在第二部分的少數內容上安插一些「他的故事」,借用別人的口敘述閔希豪森歷險趣聞。

閔希豪森,他在《吹牛大王歷險記》中只是拉斯伯和畢爾格創造的文學角色,而歷史上確有其人的閔希豪森應該給他加上固有的名字「希羅尼摩斯」,以示區別。這樣的情節適宜用「我的故事」形式,閔希豪森幾乎永遠是單人匹馬,獨來獨往,經歷種種的危險和考驗。狩獵、旅遊、戰爭純粹出於外表的原因,藉以發展故事情節。閔希豪森以講故事人的身份敘述一系列由他個人經歷的上天入地的險遇。他是靠自身奮斗取得成功的幸運兒。豐富的想像,果斷的毅力,靈巧的技術,強健的體魄幫助他成就了無與倫比的巨大成就。換一個角度看,因為誇張和吹噓組成了閔希豪森故事的生命核心,所以「我的故事」就是便於吸引讀者的合適的表現形式。有時候,為了調換方式,他才借別人的口講述他自己的故事。這個別人看起來似乎是他的獵友、旅伴和共臨戰場危難的把兄弟,可是實際上,他的思維卻像一輛紡車,他獨自一人從想像的紡車里搖紡出許多精彩的場面,終於組成了一本趣味無窮的故事集。

閔希豪森的朋友視他一半為天才,而另一半則為江湖騙子。當然,他自己卻毫無例外地將自己沉浸在謙虛和客套的艷麗詞藻之中,強調自己是一位天才。閔希豪森不僅是精神天才,而且還是力量天才。它使人們明顯地看出德國狂飆突進時期的文藝特色正朝著洛可可的藝術時期奮進。

「我的故事」形式使得閔希豪森藝術形象的兩大特點結成了一對親密無間的攣生兄弟:內心獨白和誇張。

閔希豪森是一位精彩的內心獨白家。有時候,書中標題上印有「高朋滿座,杯酒在手」等等字樣,這實在帶有不少的嘲諷。這個團聚一堂的酒社會里從來沒有人講話。他們沒有一句歡呼,沒有一個疑問,這跟人間社會似乎有點不一般。全書給人們總的印象是:閔希豪森坐在高聳彈跳、舒服無比的沙發椅上,他給一批沉默無言的人讀書或者講故事。「大家一聲不吭,安靜地傾聽,甚至連眼睛也不眨一下。」他講的故事跟童話很不相同,這里沒有對話。而在長篇大論的內心獨白里,人們幾乎聽不到一句直接引語。在童話、傳說和滑稽故事裡,對話是一個至關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故事成分。它在閔希豪森的故事集里卻完全不起作用。這除了是一類文藝作品的形式以外,還主要跟講故事的方式、場合、時間以及聽眾對象都有著密切的聯系。熱烈而又歡鬧的場合,一群酒足飯飽的鄉村聽眾需要抑制不住地哈哈大笑。他們騰不出精力和心緒去欣賞許多細膩的心理描述.他們對此不習慣。於是,標志男爵生活寂寞以及獨特的景物描述在全書一開始就別具風格:閔希豪森衣衫單薄,他騎著馬,穿過寒風凜烈的北國大地。白雪皚皚,眼前分不清河流、房屋和道路。閔希豪森獨自一人急匆匆地晝夜兼程。真是寂寞而又不失人間生氣。

誇張也是「我的故事」形式中的常見內容。閔希豪森是一個誇海口、吹大牛的典型人物。他把本該由七八個團的兵力才能完成的任務通統地攬在自己名下,同時還強調自己是個謙遜而又熱愛真實的人。他的故事反映了一幅人生空間的諷刺漫畫,揭示了人生總是渴望著獨立而又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閔希豪森猶如一架物理學家憧憬著的永動機,他一手抓住自己的發辮,拚命往上一拉,脫離了沼澤,擺脫了困境。

荒誕和現實的因素摻雜一道,在完全沒有可能的主要情節里添加一丁點兒可能性,在無可置信的現實中安上邏輯性,這是笑話和滑稽故事中常見的表現手法。閔希豪森的故事集中讓多門文藝特徵綜合性地起著作用,它促使主人公迅速獲得有利的偶然條件,從容不迫地擺脫逆境,取得勝利的結局。閔希豪森在任何場合下都保持著鎮定、沉著,作出對事物的靈敏反應。在《吹牛大王歷險記》中,不僅閔希豪森和他的牲口「難以置信的快速」,即便是故事情節也在飛速地發展,讓人目不暇接。

盡管閔希豪森基本上不需要朋友的建議,不需要幫助,也不求助於上帝、神仙之類的恩賜,可是他卻跟命運結下了友好的聯盟。幸福始終朝著他微笑,從來不會厭棄他。它從四面八方向閔希豪森伸出了援助之手。當然,閔希豪森也是他自身幸福的締造人:情急之中,他跟大門對撞一下,痛得眼睛直冒金星。這一尋常的生活現象卻給吹牛大王很多思想的契機。當他後來為擊發獵槍需要火苗時,他急中生智,用拳頭朝眼睛連連猛擊,眼裡冒出的火花終於幫助他取得了勝利。「偶然和幸福常能彌補生活中的許多缺陷」,不僅18世紀時的時代精神,就是各個歷史時期所產生的童話也都在嘗試這一轉化,使善男善女們化險為夷,尋得屬於自身的幸福。《睡美人》是這樣,《灰姑娘》也是這樣。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摔斷的腿經治癒以後有時比以前還要硬朗。這里反映出人們正是從劇毒之中提煉出濟世良葯。人們在這里奇怪地發現,閔希豪森故事裡竟然隱藏著許多超越時空的經驗和觀念,不過它們都掩蓋在荒誕的外衣下面。有些故事看起來好似連篇謊話,實際上卻反映了真正的現實和未來。它們幫助閔希豪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因此,文學的這類現象除了是《吹牛大王歷險記》這本書的生命力以外,也深刻地揭示了文藝作品的目的和旨趣。

在高雅文學和民間文學中還有一種熟悉的倒置現象,例如兔子追趕著手執火器的獵人;16世紀的滑稽故事中輕浮的騎士把腳下的路揀拾起來,挾在腋下,而把長矛放在馬蹄下;幽默的騎士在出生以前就經歷了幾個皇朝的政治生涯,等等。這類意識和表現手法讓閔希豪森有了進一步繼承、模仿和發展的依據。《吹牛大王歷險記》的確如同歐洲的童話故事,吹牛說謊在書中屬於某種輕松的藝術。它希望把聽眾或者讀者帶入牛皮的大氣層,那裡漂浮著人類的渴望,希望超越一切的時間和空間。因此,誇張和歡樂的大話只不過是一件令人醒目而又時而變換色澤的外衣。

吹牛、撒謊、說大話、開玩笑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在文學中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荷馬敘事詩中的奧德賽就是一位吹牛大王,盡管他跟閔希豪森有許多的不同之處。例如吹牛書《陰謀王國》中只有一部分內容出於他的吹牛愛好,而另外的許多謊話則全是一種有意識的虛構。那裡的人物角色,如滿口大話的士兵等等都跟閔希豪森男爵有著驚人的相像之處。海員歷來喜歡滔滔不絕地吹大牛,獵人直到今天都還保持著說拉丁文的古風。因此,希羅尼摩斯·封·閔希豪森,拉斯伯和畢爾格並不都是依靠自身豐富的想像力。這樣的例子在文學史上真是不勝枚舉:

《快樂人指南》雜志中收集的閔希豪森故事中有「封凍了的聲音」題材。拉斯伯和畢爾格把這則故事放在全書的最末,當作精彩的壓軸戲,可見其重視。

公元一世紀末期,古希臘傳奇作家普盧塔克(46—120)在他的名篇《摩阿尼亞》一書中說到,有一位柏拉圖的弟子或批評家引用安迪法納斯的講話。原來安迪法納斯曾經開玩笑地說過,從前在某一個城市,天寒地凍,人們所講的話,有時候話音剛落就被冰凍住了,凍得結結實實。直到夏天,凍結的話團開始融化。因此,人們在夏天常能聽到冬天時的講話。可是時過境遷,這個有趣的意識和語言題材後來就被人束之高閣,遺忘了。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又把普盧塔克的「封凍語言」的題材重新解凍。法國作家拉伯雷(1483—1553)強調安迪法納斯——普盧塔克的話題。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誇張地描述生活歷險。在《巨人傳》書中,拉伯雷敘述了一艘在冰凍洋面上航行的海船。海面上風浪迭起,大船眼看就要沉沒了。突然,船上的旅客聽到一片嘈雜的聲音。聲音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中間還夾雜著戰爭的喧囂。號角森森,戰馬嘶鳴,可是旅客們在眼前卻連什麼也沒有看到。膽小鬼巴汝奇十分害怕,船上舵手向他解釋說:在北極,冬天時候曾經發生過一次血腥的戰爭,所有漂浮在空中的喧鬧,語言和聲音都結成了厚厚的冰塊。現在到春天,冰塊解凍了,這些喧鬧、語言和聲音全都釋放出來。該書中的另一角色龐大固埃則把尚未融解透的冰凍話團大把大把地扔在甲板上。奇怪的是這些語言冰團都按各自類別帶有不同的顏色,例如下流話一律都是黃色。拉伯雷發揮了天才的想像,他把凍話加工得有聲有色,讓人看得見,摸得著,奇異無比。

閔希豪森的故事大部分都來源於歐洲古老的傳說,另外有一些是G.A.畢爾格和屈氏兄弟的首創。例如閔希豪森陷於泥淖而不能自拔的時候便抓著自己的發辮把自己拎了起來。這就是典型的牛皮或謊話題材。類似的意識和題材在北歐諸國的童話中也屢屢可見。

閔希豪森的故事裡充滿了笑話和瘋話,然而透過重重的荒誕,人們卻看到了些微的真理。正如法國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1694—1778)所強調指出的,任何的禍害或不幸都會帶來益處。這是《老子·五十八章》中「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意識的西洋注釋。閔希豪森把生活中的許多不利條件變成了有利條件,他同時又把生活的價值和意義隱藏在一系列的無聊玩笑和牛皮大話之中,這就是他拎著自己的發辮希望跳離泥淖的真理所在。也許,這里真正孕育著《吹牛大王歷險記》的文學價值。

『玖』 畢業幾年後同學之間變得愛吹牛

有些同學能夠很快融入社會,適應高強度工作,在他的領域很快站穩腳跟。但有許多人在進入社會後,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有些人會選擇勇敢承擔,然後不斷學習獲取成功,然後升職加薪。每天朋友圈秀的都事各個國家的旅遊呀,穿的、吃的、生活品質都很好。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一定是起早貪黑在努力工作且不斷學習的。而止步不前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慢慢迷失自己,每天加班後就覺得結束了一天,就覺得很累很努力了。所以導致差距越來越大。

『拾』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喜歡吹牛逼

吹牛要看是什麼情況,愛吹牛的人也分不同的吹法了。
先說一個最典型的人物——余承東。曾被業界稱為「余大吹」,以前在華為手機發布上,說過華為手機銷量幾年之內進前三,幾年要超過三星,幾年超過蘋果。那時候華為還沒有做幾年手機業務,當時大家都覺得他在吹牛,所以業界送他一個綽號「余大吹」。現在的華為,還有誰能說他在吹牛呢?而且,很多老闆在創業初期也是給員工憧憬著美好未來,俗稱「畫大餅」。有些老闆把這些大餅一步步實現了,得到的是員工更多的信任,同時這種「畫大餅」能讓員工增加工作積極性,有利於工作的完成。有些在實現的路上,為實現理想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樣的進步也能讓員工看到希望,願意陪著公司去拼搏奮斗,當然,也有些可能會覺得老闆在吹牛,而離開。還有一些則完全成為突談,他說的前景與能力不匹配,完全無法實現而成空談。
另外一些愛吹牛的則是與人聊天時信口雌黃,可能就是想博取關注,讓別人高看一眼吧,相信的投來羨慕嫉妒恨的眼光,不信的,要麼跟著起鬨,要麼就是輕輕一瞥,當聽個樂子。
有些人愛吹牛可能成為一種習慣,已經融入他的生活,自己都不知道說的話是吹牛了,經常會誇大成分,這應該是跟他的思維習慣有關了,腦洞比較大,正常人跟不上的節奏。
再看看我國的古書,很多都是富有想像力的。古代那些神仙鬼怪的描述留下多少美好的素材供人參考,形成現在很多影視作品。
總之,愛吹牛,要看具體是什麼情況,並不是說吹牛不好,關鍵是:你曾經吹的牛都實現了嗎?實現的,你牛逼,沒實現的,你就是牛皮。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8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0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7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4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9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