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頭雞價格是多少
❶ 中葯「屈頭雞」是「訶子」嗎
建議:屈頭雞是白花菜科槌果藤屬植物保亭槌果藤的乾燥成熟果實或種子。 廣東大部分地區習慣稱完整的果為屈頭雞,稱種子為馬檳榔,但也有相反的叫法,即稱果實為馬檳榔,種子稱屈頭雞。由於馬檳榔和屈頭雞的性味和功能相同,故這一名稱上的不一致並無大礙。 功用: 清熱利咽,生津止渴。用於熱病口渴,麻疹,喉痛,食滯脹滿,腫毒。 性味: 甘、微苦,微寒 訶子為使君子科。 功效:斂肺;澀腸;下氣;利咽 兩者是不同的中葯。
❷ 屈頭雞的葯用名稱叫什麼
屈頭雞·《全國中草葯匯編》【別名】樹屈頭雞
【來源】白花菜科山柑屬植物屈頭雞Capparis versicolor Griff.[C. Koi Merr. et Chum],以根及果實入葯。秋季采果,曬干;根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植物形態】保亭槌果藤 蔓性灌木。無毛或幼枝被柔毛;枝和小枝有下彎的刺,刺堅硬,尖端暗黑色。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幼時被微柔毛;葉片紙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8cm,寬1.5-3.5cm,先端鈍或急尖而鈍頭,基部寬楔形而稍圓,全緣。傘形花序腋生或頂生,具花2-4朵,有香氣;花梗長2-3cm;萼片4,外面2片圓卵形,內面2片橢圓形,長8-10mm;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長於萼片;雄蕊約60個,花絲長約2.5cm;子房橢圓形或卵圓形,子房柄長達5cm。果球形,直徑3-5cm,近梗部有淺脈棱。種子腎形,長1.5-2.5cm,寬1-1.5cm。花期夏季。
【功效分類】清熱利咽葯;潤肺止咳葯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果:止咳平喘。用於咳嗽,胸痛,哮喘。
根:散瘀,消腫,止痛。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果1~2枚,果有毒,不可過量,防中毒。;根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注】(1)果有毒,不可過量,防中毒。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屈頭雞·《廣東中葯志》【來源】 為白花菜科槌果藤屬植物保亭槌果藤 Capparis versicolor Grill. [C. koi Merr. et Chun]的乾燥成熟果實或種子。
【原植物】 保亭槌果藤為攀援灌木;枝有下彎的硬刺,嫩枝被微柔毛。葉紙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8厘米,頂端短尖,鈍頭,基部楔尖;側脈每邊5~8條;葉柄長5~10毫米,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夏季開花;花有香氣,常2~4朵排成頂生和腋生的傘形花序,稀為單生花,總花梗很短;花梗長2~3厘米,無毛;萼片4枚,外面2片圓卵形,裡面2片橢圓形,長8~10毫米;花瓣4片,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數,遠比花瓣長;子房1室。漿果大,卵球形,直徑3~5厘米,果皮厚約3毫米,表面粗糙,常有槽紋。種子近腎形,長1.5~2.5厘米,灰褐色。 生於中海拔林中,常攀援於樹上。分布於我省及廣西、海南等省區。越南、緬甸、馬來西亞亦有分布。
【產地】:廣東省廣寧、懷集縣。此外,粵北、粵東地區有產。
【採收加工】 冬季採收。摘取成熟果實,置沸水中稍燙,撈起,曬干。在我省葯材市場上,原個乾燥果實稱為「屈頭雞」;剝除果殼,取出的乾燥種子稱為「馬檳榔」。
【性狀】:(1)屈頭雞:原個果實寬卵圓形,長3.5~5厘米,直徑3~4厘米,先端凸起微尖,基部有明顯的果梗脫落殘痕,凹陷略呈洞狀,寬達5毫米左右。表面黃棕色至黃褐色,密布細粒狀突起,有3~4條微凹陷的縱溝,略對等地由基部伸向頂部。果皮厚2~3毫米,質硬而脆,內表面淡棕黃色,粘附有淡黃色絮絡狀果肉。種子2枚,常與果皮分離。 果皮氣無,味淡。 (2)馬檳榔:種子呈扁圓形,寬2~2.5厘米。表面常粘附黃白色果肉,刮除果肉可見種皮暗褐色,稍厚而硬,打破後可見種仁黃白色,略光滑,扁圓腎形,寬1.5~2厘米,厚約5毫米,胚根位於外圍,突出如鳥嘴狀,子葉在中央盤卷,形狀極似雞的胚胎,故有「屈頭雞」之名。種仁微具油脂臭氣,味微苦澀而後甘涼,稍似橄欖樣回甘味。
【質量要求】:屈頭雞以原個無破、體重者為佳。馬檳榔以種仁黃白色、不泛油、味甘濃者為佳。
【包裝貯藏】:屈頭雞用竹簍或蒲袋裝載,存放於乾燥處;馬檳榔用木箱或麻袋裝載,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炮製】 屈頭雞:整理潔凈,用時打破。 馬檳榔:整理潔凈。
【醫療用途】
性味:甘,寒;有小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利咽,生津止渴。用於熱病咽痛,暑熱口渴。
用法與用量:3~6克,生嚼或水煎服。
【來源】《廣東中葯志》
❸ 文昌雞多少錢一斤
一般10元一斤
海南最負盛名的傳統名菜。號稱「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雞是一種優質育肥雞,因產於海南省文昌縣(現已撤縣設市)而得名。
據傳,文昌雞最早出自該縣潭牛鎮牛鎮天賜村,此村盛長榕樹,樹籽富含營養,家雞啄食,體質極佳。文昌雞的特點是個體不大,重約1.5千克左右,毛色鮮艷,翅短腳矮,身圓股平,皮薄滑爽,肉質肥美。海南人吃文昌雞,傳統的吃法是白斬(也叫「白切」),最能體現文昌雞鮮美嫩滑的原汁原味。同時配以雞油雞湯精煮的米飯,俗稱"雞飯"。
海南人稱「吃雞飯」即包含白斬雞在內。白斬文昌雞在海南不論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場。在香港、東南亞一帶出備受推崇,名氣頗盛。
文昌雞 - 海南最負盛名的傳統名菜。號稱「四大名菜」之首。是每一位到海南旅遊的人必嘗的美味。文昌雞列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而且是馳名中外的一道名菜。而正宗文昌雞出於哪個地方?如果是海南當地人都知道文昌地區有個潭牛鎮,是因為大街小巷都掛著「文昌潭牛雞」;文昌潭牛雞其獨特之處是什麼?
潭牛鎮鎮北有村,村外多榕樹,樹上古枝參天,濃蔭遮日,樹上綠草如茵,雞雛成群,雞食榕籽、覓昆蟲,追逐嬉戲,生棲繁衍,雞雖然生長緩慢,體小腳細;一般現在當地人養雞方法:將純種雞苗交給農戶放牧飼養120天,回收後喂大米、番薯、花生餅、椰蓉等熟飼料,集中育肥50天。
文昌雞肉質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濃,肥而不膩;食文昌雞一般以白切為主,另有椰汁雞、酥雞、炸子雞等。如果你夾一塊金黃色的雞肉放入你的口中,一定會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棒!」;難怪在海南素有「沒有文昌雞不成席」之說。
吃文昌雞的佐料很講究,蒜泥+醬油+桔子汁,海南人沒有吃醋的習慣,桔子汁是必不可少的。
相傳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為官,回京時帶了幾只文昌雞請皇帝品嘗。皇帝品嘗後稱贊道:「雞出文化之鄉,人傑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文昌雞由此得名,譽滿天下。因村野之雞受皇上天子賜名,村舍榮光,該村得名天賜村。天賜村中最早養雞人姓蔡,故文昌雞亦稱蔡氏雞。
文昌雞早在幾百年以前就已有名氣,但因當時的歷史原因及人們生活水平有限,文昌雞僅在東南亞的華僑家的餐桌上出現。隨著國人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閑暇或節假日出遊時除了欣賞各地名勝之外,品嘗各地名菜佳餚也成了出行必不可少的選擇。1997年海南榕籽文昌雞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創建伊始,海南文昌雞的種類魚目混雜,到海南的遊客很少能吃到正宗的文昌雞。
文昌雞的特點:擺盤美觀,色澤淡黃光亮,皮脆肉嫩味鮮,醮佐料而吃,入口噴香,爽滑異常。
如何自己來製作文昌雞
首先,文昌雞的用料需要:文昌雞(以將要下蛋的小母雞最佳,你不在海南當然沒文昌雞啦,買只普通小母雞試試)1隻(重約1千 克左右)姜絲、蒜泥、味精、白醋、白糖、精鹽、老抽各適量。
准備好材料之後,現在我們動手來製作文昌雞啦:
將活雞割頸放血、去毛除臟(不損壞整雞原狀),洗凈:在雞素囊口插進一瓷湯勺(以利湯水從雞腔中對流)把雞腳扭反插進雞下腹洞內固定: 將雞頭仰屈,用翅膀窩夾住,(目的是使雞頭向後仰起、不用翅膀夾住亦可,但需在煮雞時掌握好造型。)放進燒滾的清湯中翻轉燙氽,使雞身四周受熱膨脹定型。
改用慢火浸煮(以湯中冒氣眼而不滾開為度)約5分鍾,用鐵勾將雞提起,倒出腹腔湯水,再放入湯中浸煮,反復三、四次、至僅熟(不可大生也不可過熟),離火後另放涼湯中浸泡稍為冷卻後取出,抹上一層香麻油,使皮色淡黃光亮,食時斬件裝盤,砌成原雞形上席。
佐料調配:通常有二種,一種是咸鮮味型,用姜絲、蒜茸、味精、老抽調制而成,另一種是酸甜味型,以白醋、白糖、精鹽、姜茸、蒜泥配製成。另有辣椒醬備用。民間還有山茶油或香麻油調配姜絲、蒜茸、桔汁、精鹽等製成的佐料,別有一番風味。
白切文昌雞白切的做法最能表現文昌雞的肉質,吃的時候可以蘸上海南特製的醬料,它用蒜泥、精鹽、熟油調成,特別之處在於加入了幾滴海南野生橘子汁,風味獨特。
椰子燉盅用杞子、淮山、紅棗、豬肉和文昌雞一起燉,濃濃的湯里還帶著椰香味,非常清新。大椰豐飯的大廚介紹說,這個燉盅選用的是老椰子,香味才夠濃,而且椰子汁是不要的,因為椰汁燉湯會酸。這個湯的關鍵就是取椰肉的香味。
特點:擺盤美觀,色澤淡黃光亮,皮脆肉嫩味鮮,醮佐料而吃,入口噴香,爽滑異常。
在海南正宗的文昌雞價格是在20元至30元
文昌雞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文昌縣境內,居住著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倆,當兒子長到十八歲時,終於娶到了善良孝順的兒媳婦,而且不久兒媳婦還懷了身孕。老母親高興的整天攏不上嘴。可以禍從天降,就在兒媳婦懷孕兩、三個月時,兒子因為外出打獵不幸意外身亡。老母親悲痛欲絕,整天淚流滿面。但身邊的兒媳婦和未出世的小孫兒使她得到了安慰和期盼。於是,老母親不辭勞苦養了一群文昌雞,每天宰殺一隻熬湯給兒媳婦喝。幾個月後,兒媳婦果真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孫子,一家三口也享受到了幸福無比的天倫之樂。從此,在當地民間就一直盛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和習慣:身孕婦女吃文昌雞,既補了身子又可生男孩。
❹ 屈雞頭是什麼
屈頭雞,屬於灌木或藤本植物,高2-10米。別名水三七、土三七、水雞頭等。產於廣東、廣西,喜生於海拔200-2000米稍乾燥砂質土壤的疏林或灌叢中 。果入葯,性味甘、涼,有療肺止咳、生津利喉、解毒清肝之效。根亦入葯,敷跌打損傷。廣東有的葯店收購,葯名屈頭雞
❺ 什麼人不能吃屈頭雞
屈頭雞是雞生病後的一種症狀,內含病毒,所以不建議吃
❻ 屈頭雞是什麼有沒有其他名稱
屈頭雞別名水三七、土三七、水雞頭、水雞仔、囫頭雞、水蝦公、山大黃、田螺七、馬老頭、小田螺七、水狗仔、水檳榔。為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的塊莖。主治: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理氣止產能;散瘀止血。主感冒發熱;痰熱咳嗽;百日咳;脘腹脹痛;瀉痢腹痛;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肝炎;咽喉腫痛;牙痛;痄腮;瘰癧;瘡腫;燙、燒傷;帶狀皰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❼ 廣西南寧的屈頭蛋,是哪種家禽下的蛋
屈頭蛋是指毛鴨蛋,是鴨子下的鴨蛋,然後經過孵化而變成的一種蛋,其營養價值是比較高的。
因為這種屈頭蛋的營養價值比較高,所以價格方面也是比較貴的,一般一個屈頭蛋的價格在3-5元不等,並且這種屈頭蛋,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來說,是一種保健的食物,通過吃這個屈頭蛋,可以讓自己的身體變得強壯,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讓人不會生病,所以應該適當的食用這個屈頭蛋。
通過吃屈頭蛋,還能幫助我們降低血壓,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消息,我們都知道當自己的血壓,比較高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其他疾病,還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威脅我們的生命安全,所以可以通過吃屈頭蛋的方式,來幫助我們降低血壓,也是不錯的一個食物。
❽ 草葯「屈頭雞」是什麼東西啊醫學名是什麼
屈頭雞·《全國中草葯匯編》 【別名】樹屈頭雞 【來源】白花菜科山柑屬植物屈頭雞Capparis versicolor Griff.[C. Koi Merr. et Chum],以根及果實入葯。秋季采果,曬干;根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植物形態】保亭槌果藤 蔓性灌木。無毛或幼枝被柔毛;枝和小枝有下彎的刺,刺堅硬,尖端暗黑色。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幼時被微柔毛;葉片紙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8cm,寬1.5-3.5cm,先端鈍或急尖而鈍頭,基部寬楔形而稍圓,全緣。傘形花序腋生或頂生,具花2-4朵,有香氣;花梗長2-3cm;萼片4,外面2片圓卵形,內面2片橢圓形,長8-10mm;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長於萼片;雄蕊約60個,花絲長約2.5cm;子房橢圓形或卵圓形,子房柄長達5cm。果球形,直徑3-5cm,近梗部有淺脈棱。種子腎形,長1.5-2.5cm,寬1-1.5cm。花期夏季。 【功效分類】清熱利咽葯;潤肺止咳葯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果:止咳平喘。用於咳嗽,胸痛,哮喘。 根:散瘀,消腫,止痛。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果1~2枚,果有毒,不可過量,防中毒。;根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注】(1)果有毒,不可過量,防中毒。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屈頭雞·《廣東中葯志》 【來源】 為白花菜科槌果藤屬植物保亭槌果藤 Capparis versicolor Grill. [C. koi Merr. et Chun]的乾燥成熟果實或種子。 【原植物】 保亭槌果藤為攀援灌木;枝有下彎的硬刺,嫩枝被微柔毛。葉紙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8厘米,頂端短尖,鈍頭,基部楔尖;側脈每邊5~8條;葉柄長5~10毫米,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夏季開花;花有香氣,常2~4朵排成頂生和腋生的傘形花序,稀為單生花,總花梗很短;花梗長2~3厘米,無毛;萼片4枚,外面2片圓卵形,裡面2片橢圓形,長8~10毫米;花瓣4片,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數,遠比花瓣長;子房1室。漿果大,卵球形,直徑3~5厘米,果皮厚約3毫米,表面粗糙,常有槽紋。種子近腎形,長1.5~2.5厘米,灰褐色。 生於中海拔林中,常攀援於樹上。分布於我省及廣西、海南等省區。越南、緬甸、馬來西亞亦有分布。 【產地】:廣東省廣寧、懷集縣。此外,粵北、粵東地區有產。 【採收加工】 冬季採收。摘取成熟果實,置沸水中稍燙,撈起,曬干。在我省葯材市場上,原個乾燥果實稱為「屈頭雞」;剝除果殼,取出的乾燥種子稱為「馬檳榔」。 【性狀】:(1)屈頭雞:原個果實寬卵圓形,長3.5~5厘米,直徑3~4厘米,先端凸起微尖,基部有明顯的果梗脫落殘痕,凹陷略呈洞狀,寬達5毫米左右。表面黃棕色至黃褐色,密布細粒狀突起,有3~4條微凹陷的縱溝,略對等地由基部伸向頂部。果皮厚2~3毫米,質硬而脆,內表面淡棕黃色,粘附有淡黃色絮絡狀果肉。種子2枚,常與果皮分離。 果皮氣無,味淡。 (2)馬檳榔:種子呈扁圓形,寬2~2.5厘米。表面常粘附黃白色果肉,刮除果肉可見種皮暗褐色,稍厚而硬,打破後可見種仁黃白色,略光滑,扁圓腎形,寬1.5~2厘米,厚約5毫米,胚根位於外圍,突出如鳥嘴狀,子葉在中央盤卷,形狀極似雞的胚胎,故有「屈頭雞」之名。種仁微具油脂臭氣,味微苦澀而後甘涼,稍似橄欖樣回甘味。 【質量要求】:屈頭雞以原個無破、體重者為佳。馬檳榔以種仁黃白色、不泛油、味甘濃者為佳。 【包裝貯藏】:屈頭雞用竹簍或蒲袋裝載,存放於乾燥處;馬檳榔用木箱或麻袋裝載,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炮製】 屈頭雞:整理潔凈,用時打破。 馬檳榔:整理潔凈。 【醫療用途】 性味:甘,寒;有小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利咽,生津止渴。用於熱病咽痛,暑熱口渴。 用法與用量:3~6克,生嚼或水煎服。 【來源】《廣東中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