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惠農補貼多少錢一個月
Ⅰ 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有哪些
法律分析:1、種糧直補政策:中央財政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安排補貼資金140.5億。
2、農資綜合補貼政策:中央財政繼續實行種糧農民農資綜合補貼,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
3、良種補貼政策:中央財政安排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203.5億。
4、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范圍內實施,補貼機具種類為11大類43個小類137個品目。
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與農機購置補貼相銜接,同步實施。
6、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政策:補貼234億元支持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
7、小麥、水稻收購價政策:保護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保持2015年水平不變。
8、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中央財政安排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351億元,獎勵資金由省級財政用於支持本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
9、豬大縣獎勵政策:補貼35億針對生豬養殖場、圈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
10、農產品目標價格政策:積極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貸款試點。
11、菜果茶標准化創建政策:打造一批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的蔬菜、水果、茶葉的標准化示範區。
12、防災減災關鍵技術補助:中央財政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技術補助資金,在主產省實現了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
13、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中央財政繼續投入資金7億元,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三條 城市和鎮應當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規劃和鎮規劃。城市、鎮規劃區內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規劃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確定應當制定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區域。在確定區域內的鄉、村莊,應當依照本法制定規劃,規劃區內的鄉、村莊建設應當符合規劃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勵、指導前款規定以外的區域的鄉、村莊制定和實施鄉規劃、村莊規劃。
第四條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保護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並符合區域人口發展、國防建設、防災減災和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在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中合理確定城市、鎮的發展規模、步驟和建設標准。
Ⅱ 安徽省財政廳惠農補貼
提高新農合補償標准及貧困人口慢性病補償待遇。對參合農民的補助標准提高到450元,比上年增加30元。在鄉鎮衛生院、縣城一級二級醫院、城市一級二級醫院、城市三級醫院住院的政策性報銷比例分別為90%、85%、 80%、 75%, 住院補償封頂線不低於20萬元。繼續全面推進新農合大病保險,新農合報銷後,個人自付費用超過當地規定的大病保險起付線以上的.部分,可以申請大病保險再報銷。自2017年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由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全額代繳。建立貧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綜合醫療保障政策。
在符合安全、環保、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許返鄉人員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作為電子商務創業經營場所。符合條件的返鄉人員創業可獲得不超過10萬元的擔保貸款,並按規定給予財政貼息。返鄉人員創辦小微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獲得最高額度不超過2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並按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財政貼息。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和轉移就業勞動者個人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合格後,可按規定申領一次性培訓補貼。初次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一次性分別補貼150元、100元。 .加強農村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對共同生活家庭成員人均月收入低於低保標准、財產狀況符合規定的家庭,按程序納入低保范圍,實行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實現低保與扶貧標准「兩線合一」。將符合條件的農村特困人員全部納入救助供養范圍,優先安排不能自理人員入住供養服務機構。對城鄉二級以上(含二級)、四級以上(含四級)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保戶中的殘疾人分別按每人每年800元、400元標准給予生活救助補貼。對一級、二級且需要長期照護的重度殘疾人,按每人每月60元給予護理補貼。
法律依據:《安徽省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
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由中央、省、市、縣財政部門分險種、按比例承擔。 種植業保險保費:中央財政補貼35%、省財政補貼25%、市縣財政補貼20%、投保人承擔20%。 能繁母豬保險保費:中央財政補貼50%、省財政補貼21%、市縣財政補貼9%、投保人承擔20%。 奶牛保險保費:中央財政補貼30%、省財政補貼21%、市縣財政補貼9%、投保人承擔40%。 市、縣財政的分擔比例由各地自行確定。市、縣財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保費補貼比例,也可動員龍頭企業為農戶承擔部分保費。投保農戶根據應該承擔的比例繳納保費。 省農墾集團投保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應由地方財政提供的保費補貼,按現行預算管理體制由省級財政承擔。
Ⅲ 惠民惠農每個月補貼多少
惠民惠農每個月補貼各地不一。「補貼發放頻次」有每月一次、每季度一次、每半年一次、每年一次等不同方式。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協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整體籌劃城鎮和鄉村發展,科學有序統籌安排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優化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布局,逐步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縣域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第四條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促進共同富裕,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
(二)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維護農民根本利益;
(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動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四)堅持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鄉村社會生產力,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五)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循序漸進,順應村莊發展規律,根據鄉村的歷史文化、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分類推進。
Ⅳ 農民70歲,一般每月補貼多少錢有何依據
農村老人在70歲之後每個月差不多可以領到40左右的老人補貼,具體依據還是要根據當地政府對政策規劃來進行的!也有的地區老人的補貼是沒有的還有的地區補貼一個月200-500不等!
城市裡的老人呢,有退休金,那農村的老人養老怎麼辦呢?其實啊,不用擔心,如果你家裡啊,有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這三項補貼呢,一定要記得去領。第一項呢是基礎養老補貼,只要年齡啊在60歲以上,每個月呢,可以領取70到150元不等的養老金,補貼的金額呢,不算很大,但一年下來也有1000塊左右,大部分農村老人呢,都可以拿得到的。第二類呢是高齡補貼,大部分地區啊,超過80歲的老人都可以領取一筆高齡補貼,一般呢是50到200元之間。
Ⅳ 惠農補貼一年有多少
法律分析:每畝補貼272元。以上海市2019年水稻補貼為例,根據各鎮、街道核實上報,並經公示抽查,2019年全區水稻種植面積119018.72畝,每畝補貼272元,其中水稻直補150元(市財政80元、區財政70元),農資綜合補貼122元(上級財政112元、區財政10元),補貼總額32373091.84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第二十四條 國家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提供教育培訓、技術支持、創業指導等服務,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促進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第五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協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整體籌劃城鎮和鄉村發展,科學有序統籌安排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優化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布局,逐步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縣域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第五十八條 國家建立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優先保障用於鄉村振興的財政投入,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發行政府債券,用於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和鄉村建設。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強化財政資金監督管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Ⅵ 惠農補貼是多少錢一個人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平均每畝地230元。
1、惠農補貼是按照一畝地多少去計算的不是按人頭計算,農村種田就有補貼,是政府給予的惠農補貼。
2、種田戶國家補貼標准為每畝230元。農業農村部將種糧補貼、農資補貼、良種補貼「三補合一」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Ⅶ 惠農補貼包括哪些項目
1.農村低保補貼標准提高:農村低保補貼標准提高至3200元;
2.農村貧困農民補貼提高:農村低保一次性補貼提高至5000元。;
3.農村房屋改造補貼:補貼金額由改造之前村委會參與評定的登記確定等級,按等級領取,最高補貼金額為2萬元;
4.新農合免繳補貼:新農合繳費標准提高至每人260元到300元,這對於家庭人口多的家庭也是一種負擔,下半年開始家庭條件不好的農民可以免繳新農合;
5.農村單女雙女戶補貼:只要是年滿60周歲並且家裡只有1個或者2個女兒的都能申請補貼,錢數是每人每年960元(加地方性獎勵),家裡兩個老人就能領到近2000元。
其他農村補貼項目及補貼標准
除了上述今年新增的農村補貼項目外,我國已有的農村補貼項目還有以下幾類:
一、養豬補貼
1、母豬飼養每頭補貼50元;
2、生豬保險補貼:母豬每頭每年交保費60元,其中政府承擔48元,養殖戶承擔12元,保額為1000元;飼養商品豬每頭每年交保費10元,其中政府承擔7元,養殖戶承擔3元,保額為400元。
3、標准化養殖場建設補貼:年出欄300—499頭養殖場,每個場地平均補貼10萬元;年出欄500—999頭,每個場地平均補貼25萬元;年出欄1000—1999頭養殖場,每個場地平均補貼50萬元。
二、創業補貼
包括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畢業五年內)、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金額一般在幾千到幾萬不等。
三、農村養老保險
年滿60周歲的農村居民及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所有農村戶籍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的老人,可以按月領養政府發放的養老金。
四、醫療補貼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其報銷范圍為門診補償、住院補償以及大病補償三部分。
五、教育補貼
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讀技校,每年可以享受3000元的教育補貼。另外,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3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學習成績好的貧困家庭的學生才可以申請)。
農業補貼項目及標准
Ⅷ 2021特困人員補助標準是多少
特困人員分農村和城區2種標准,城市和農村的經濟不同,消費水平不同,特困人員補助金額不同,農村特困人員每人每月幾百元,而城區特困人員每人每月上千元,當然最近金額以當地政策為准。
眼看農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農村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農民種田不僅有糧補,而且還能享受各種惠農補貼,即便如此,農村依然有許多特困人員,他們的生活很困難,無依無靠,沒人照顧,針對這類人群,國家是有補助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需要滿足相關條件才行,那2021年,農村特困人員一個月補貼多少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特貧困人員的標準是什麼。
由於每個地區的政策不同,導致評判特困人員的標准存在差異,具體以當地政策為准,我們村裡評判特困人員有以下3個條件。
第一,沒有勞動能力(滿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第二,沒有收入來源(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符合特困人員規定);
第三,無法贍養、撫養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
第四,一、二、三級殘疾,精神、智力殘疾;
當然以上四點僅供參考,具體要看當地政府怎麼制定,特貧困人員需要經過相關部門批准,才能享受相關補助。 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依據以下6項指標綜合評估。
(一)自主吃飯;
(二)自主穿衣;
(三)自主上下床;
(四)自主如廁;
(五)室內自主行走;
(六)自主洗澡。
補貼金額每個地區都不同,有每月幾百元的,也有每月上千元的,並且城市和農村的貧困人員補貼金額不同,供養方法也分為2種,第一種是集中供養,第二種是分散供養,
總之,2021年,特困人員分農村和城區2種標准,城市和農村的經濟不同,消費水平不同,特困人員補助金額不同,農村特困人員每人每月幾百元,而城區特困人員每人每月上千元,當然最近金額以當地政策為准。